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德育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中国德育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6
  • 国际刊号:1673-3010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8
  • 国内刊号:11-5338/G4
  • 邮发代号:80-430
  • 全年订价:¥ 46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卷首语
  • 观察
  • 探索
  • 话题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权益保护
  • 讲堂
  • 样本
  • 第一线
  • 维护教师权威:既要制度保障,更要个人努力

    近些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知识更新的加速,教育资源的丰富,教师权威受到挑战已是不争的事实。不少教师为自己权威不保而焦虑,因权威受到挑战而不满。笔者认为,为保证学校教育的顺利开展,教师拥有一定的权威是非常必要的。教师权威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也需要社会机制予以保障。

  • 教育部长陈宝生谈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3件事

    近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就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第一,老师的培养很关键。要让各个学段的老师喜欢优秀传统文化,能有这方面修养,开口就能“白日依山尽”。

  • 第八届教师专业国际峰会召开:聚焦三大主题

    3月22—23日,第八届教师专业国际峰会(International Sumnlit o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此次峰会有三大主题,分别是“社区以学校为中心”“未来的教学”和“教师福利、信心、有效性”。

  • 20国社会组织共议儿童保护

    A20全球关爱儿童社会领导力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亚洲、非洲、欧洲20个国家的关爱保护儿童类社会组织在分享交流后,达成共识。他们一致认为,关爱保护儿童应该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首要议题,社会组织应该成为关爱保护儿童事业的重要力量,加强社会组织与企业合作应该列入关爱保护儿童事业的重要议程,应当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球儿童保护平...

  • 美国:微证书——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新尝试

    近年来,个性化学习(Personalized Learning)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话题,关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层出不穷,但针对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为了有效改善这个局面,美国一些州推出了微证书(Microcredential)项目,它是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用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需求。

  • 语录

    @陈永平:教书三十余年,我经历了多次教改,越发意识到,在教改中既要顺势借力,更要有定力。这种定力建立在对教育本质规律、对学生成长特征、对社会发展需要、对家长现实需求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取最大公约数。真正的教育智慧是在变与不变中寻找平衡。

  • “由公及私”:新型公德伦理精神与公德路径

    鉴于对当代中国儿童公德发展状况整体把握的需要,通过对77,953名中国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趋势分析,发现:道德行为随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的延伸而趋弱,但两种公德行为(规则遵守与制止欺负行为)则正好相反。由此,本文提出“由公及私”的新型公德路径以及相应的教育措施。

  • 通过有效途径实现家校合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最新的“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报告显示,澳大利亚多数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了国际平均水平,但仍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并未达标,这一结果在澳大利亚引发了广泛讨论。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家校合作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 从自主选择到道德必教——美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当代省思

    “域外”栏目重点介绍世界各国特别是教育发达国家有影响力的教育(德育)流派、前沿动态、学者思想,旨在以通俗易懂的呈现方式开阔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视野。本期介绍的是当代美国大学生道德教育如何实现了从对“自主选择”的尊崇到“道德必教”的强势回归。美国学术界的道德启蒙、大学的积极参与、联邦政府的强力支持和社会的高度配合,是“道德...

  • 规则教育:守护社会文明的底线

    规则如同一个国家的文化面子,是一个社会文明表征的“晴雨表”。“规”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义为“有法度也”,强调的是一种有所依据的“规范、准则”;“则”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义为“等画物也”,意即均等划分事物,后引申为“标准、法则”,广泛用来指各种事物的规律或法则。

  • 推进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四点建议

    中小学是法治教育的关键期和黄金期,对于唤醒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学生法治素养、塑造学生法治精神具有启蒙和奠基作用。2017年秋,法治教育纳入“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开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调查——以浙江省为例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培养正确的政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阶段。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呈良性发展态势,开始关注理想信念对个人价值的影响,不过也存在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落实情况不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构建多元融合的德育体系、创新...

  • 竞争融入学校集体教育的可能与路径

    当前,学校集体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是如何处理集体中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人们重新理解竞争的涵义,树立竞合理念,从集体本身、学校教育和社会三方面认识竞争融入集体教育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增加学生的竞争机会,让学生参与集体竞争规则的制定,在合作学习中尝试小组竞争,切实帮助学校集体教育完成...

  • “知行合一”思想对学校德育实践的启示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主张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目前,学校德育工作高耗低效的现象普遍,其根本原因在于知行脱节、知行不一。要想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须解决“知”和“行”如何“共振”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通过知行并用、行困求知、以行证知、以知领行、以行探知的方式促进“知”与‘行”的融合,以此促进学校德...

  • 爱与平等:教师权威的应然向度——中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认知研究——基于北京一所中学的调研

    相信不少教师都有或曾经有这样的苦恼:学生不好管,家长不好“对付”。究其原因,教师权威尚未建立。我们认为,要想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就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更重要的是始终要用一颗爱与平等的心对待学生、帮助学生。如此,教师高尚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将不断显现,教师将不“威”而立。

  • 时代呼唤新型的教师权威

    在爱的温润之下,师生会在探求真理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活动中自由徜徉,教师会自觉地尊重学生的自由,最终自然滋生出真正的教师权威或威信。

  • 教师权威的三种来源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获取一定的权威,既要依靠外在制度赋予其法理性的权威,更要依靠其自身的德、能、勤、识赢得内在的感召权威。

  •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权威的挑战及其应对

    教师需要俯下身子,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对话;教师需要走下神坛,以“平等中的首席”置身于学生的中间或者身边。这是赢得学生爱戴的前提。

  • 从尼尔的开放教育把握当代教师权威

    教师只有努力把握好权威和自由间的张力,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以爱来经营师生关系,才会找到教育的平衡点,最终获得教师权威。

  • 梁启超的家庭逆境教育

    梁启超的子女个个成才,可以说,这源于他的寒士家风,他的父亲推崇“淑身济物”,日常生活十分简朴,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梁启超回忆,“父慈而严,督课之外,使之劳作”。在这样的家风影响下,梁启超反对娇惯溺爱子女,他对子女们说:“你们谅来都知道,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

  • 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好学生生命底色

    校本德育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校情、生情和师情开发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或课程体系。本期的四所学校分别从诵读课程、年级成长课程、尊德问学课程、成长仪式课程的角度介绍了自己的德育特色,做法具体,特色鲜明,可借鉴。

  •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小学:构建立体开放的年级成长课程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小学始建于1900年,初名日出学馆,是天津市办新式学堂以来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小学。学校以立德树人的思想为宗旨,结合自己的办学理念,构建了“立体开放多维共育”的年级成长课程。年级成长课程由学校自主研发,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体验和探索实践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自我、感受责任、懂得担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 寿光世纪教育集团东城高级小学:以“尊德问学”课程彩绘人生起点

    寿光世纪教育集团于2014年接管东城学校,东城高级小学(以下简称“东城高小”)随之成立。办学三年来,在集团“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的核心理念引领下,东城高小致力于课程研究,本着“打造特色,首先要坚守本色”的原则,以“尊重师生个性、落实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倡导自主学习”作为育人文化,构建了适合师生成长的“尊德问学”课程体系...

  • 日照市新营小学:点亮成长仪式课程,助推生命健康成长

    新营小学曾遭遇一个难题:学校培养“和美少年”教育目标的迫切性与德育工作形式陈旧、方法生硬的现状是互相矛盾的,德育工作的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学校的德育工作团队开始思索:有没有一种不着痕迹的教育方式,让德育如春风化雨般,润泽孩子心灵呢?

  • 法治素养培育策略——基于价值澄清理论

    在价值澄清理论运用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作出合理的摘取,不可僵化、固化地套用,步骤上应进行灵活处理,让学生法治素养的形成经历知与行、内化与外化的辩证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系统的法治素养,成就积极健康的理想人格。

  • 特色活动助力班级管理

    当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孩子们在乎你的一言一行,让你知道,你的一言一行,都能把孩子带向美好的地方。

  • “一张白纸”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我相信通过自我诊断、自我警示、自我激励、自我跟踪,大家能真正把目标落实到行动上,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能在期末实现一个崭新的飞跃!

  •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实录

    【活动目标】 1.使学生深入体会和感受父母之恩,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感恩父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使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和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做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孩子。

  • 学校道德量化评价批判及其超越——有感于《道德量化评价与学校道德教育》一书

    长期以来,关于学校道德评价和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问题一直是德育研究工作者高度关注却又难以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尽管争议颇多,但我们都不得不承认,道德和学校道德教育需要有科学的评价,以指导和衡量学校道德教育工作。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铭记办学初心 践行爱的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创办于1902年,历史悠久。1905年,时任校长李瑞清先生提出了“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的观点,这成为学校“爱的教育”思想的萌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又以斯霞老师为代表,对“爱的教育”作出了新的诠释。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