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德育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中国德育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6
  • 国际刊号:1673-3010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8
  • 国内刊号:11-5338/G4
  • 邮发代号:80-430
  • 全年订价:¥ 46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卷首语
  • 观察
  • 探索
  • 话题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权益保护
  • 讲堂
  • 样本
  • 第一线
  • 为什么席勒是正确的?

    美学家、美育家席勒在其名著《美育书简》中有一段十分经典的论述:“在权利的力量的国度里,人和人以力相遇,他的活动受到限制。在安于职守的伦理的国度里,人和人以法律的威严相对峙,他的意志受到束缚。在有文化教养的圈子里,在审美的国度里,人就只需以形象显示给别人,只作为自由游戏的对象而与人相处。”

  • 新加坡教育部将更新国民教育方针

    日前,在新加坡国会年度拨款辩论委员会上,新加坡教育部公布了2018财年的开支预算报告——《更多路径、新机会——为新世界一起做好准备:赋权个体,培养学习兴趣》,明确新加坡各级教育的目标是确保所有学生,无论起点如何,都能通过教育展示自身最美好的一面。

  •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专题党课活动

    10月19日,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田慧生结合教材所及中心实际工作就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讲党课。

  •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为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作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辅导报告

    2018年12月21日,教育部直属机关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培训班第六场辅导报告在教育部机关北楼二层报告厅举办,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以“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双一流”建设,全面推进高校科技工作”为主题作报告,直属机关4,600余干部职工在主会场和60多个视频分会场同步学习。杜占元指出,这次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在我国...

  • 即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显示学校中的暴力和欺凌现象突出

    2018年10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学校暴力和欺凌:全球现状和趋势,驱动因素和后果》的摘要报告。这份摘要报告首次全面概述了关于学校暴力和欺凌的规模、性质、驱动因素和后果。它利用多种数据来源,特别是两项大型国际调查——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和学龄儿童健康行为研究——共同提供的来自世界各地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

  • 技术教育有助于学生完满人格的建构和工匠精神的培育

    技术所蕴含的人性维度,使得技术教育过程是一个丰富而又生动的学习过程,是对学生的完满人格和完善个性进行熏陶和锤炼的过程,也是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过程。首先,就技术的本质来说,技术因人而生、因人而精彩,技术造就人、服务人,技术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因此技术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熏陶德性与人性的过程。

  • 扩大学校停学处分权不利于学生发展

    为了让校长在应对问题学生时有更灵活的选择,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在2014年出台了赋予校长更大规训权的法律,包括强制社区服务、星期六拘留等,还将短期停学处分的时间上限从5天增加到10天,而长期停学处分,(10—20天)的申诉需要向州教育部提出申请。

  • 语录

    @李玉贵:为什么自己的课堂孩子声音都很小,他们在怕什么?那是因为课堂上学生感到不安全,甚至很恐惧。课上这些孩子声音的确很小,然而他们课下的声音却很大。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把他们的声音放大,而是解除他们的恐瞑。

  • 让梦想照进现实——“留守不孤单,阳光伴成长”课堂内外成长营成功举办

    2018年8月7日-13日,由全国德育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指导,重庆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学公益活动“留守不孤单,阳光伴成长”课堂内外成长营在重庆隆重开启,来自四川、云南、贵州、河北、重庆五省(市)17个地级市(州)的65名品学兼优的初中留守儿童参加了活动。本次成长营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

  • 劳动教育的异化与学校新作为

    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既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的教育旗帜,更是新时代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教育呼声。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无法回避劳动教育缺失所带来的新旧弊病。新时代,学校在劳动教育上要有新作为。

  • 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施途径探索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处于同等地位的劳动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中小学阶段,劳动教育更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 探索劳动教育实施的“立足点”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保证,需要一代代社会主...

  • 教师节送礼,须有“理”

    每逢九月,教师节送礼的话题总会触动社会公众的神经,令各方纠结。就学生和家长而言,“送不送”令其劳神;就教师而言,“收不收”令其烦心。是坚决杜绝教师节送礼,还是为送礼留一扇“窗”,考验每-个教育管理者的智慧。理性回答为什么而送、谁送、送什么、怎么送,有助于各方厘清思路,还教师节送礼之本真。

  • 诚实既是美德也是方法

    中国某知名电讯企业跟美国商家做生意,采取欺骗手段违反合同,招来美国巨额罚款,甚至被威胁断掉其芯片供应。国内舆论多从民族主义出发,同情这家电讯企业,或从国家科技实力角度,反思我国科学创新不足的后果。很少有舆论直面问题的核心:这家企业违反了诚实这个普世美德。很少人认识到,诚实既是个人美德,也是办事的根本方法。

  • 从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情感教育论道德教育的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高度重视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在他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有结构和层次的,个人的道德情感、品质与作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义务感之间,有一个从低到高、从个人到国家、从小到大的结构设计,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义务感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但它必须依赖于个人道德情感的培养和成长。这一结构与层次的设计,对于学校...

  • 基于“生涯风车”模型的生涯规划课程

    生涯教育已经成为当下回应新高考改革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选择,因此生涯教育应当结合新高考的要求和学生生涯发展的规律来制定目标和实施方法,但国内生涯教育缺少可操作性。基于“生涯风车”模型的生涯规划课程,为当前的生涯教育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工具。“生涯风车”模型具有五要素,即自我反思、自我澄清、愿景、目标、行动与适应,根据这...

  • 王国维论美育与德育的关系

    王国维注重美育的独立性,但在此基础上,他又充分肯定了美育对道德的促进和超越作用。在他对审美性质及艺术“无用之用”的论述中,隐含着对时弊的批判和独特的救世观念。

  • 美育的德育功能分析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感受到了美,体验到了高雅、高尚的情感,与他人分享、共享美,与他人产生情感的共鸣共振,在获得精神满足的同时,也渐渐培养起了爱心、同情怜悯之心、爱美向善之心、群体公益之心等等。这样,审美活动就具有了道德教化的作用。

  • 谈“美”德——一场逻辑与直觉的相拥

    美中有人情也有物理,缺一不可。道德是否是美的,一半是该道德固有的客观存在,一半则是人的主观参与。由此,美德之“美”是主观与客观、人情与物理的统一。

  • 德育课中的“美”的探寻——以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德育与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而这种“不同”在现行的德育课——道德与法治中相互促进、密切交织,共同促进个体的善。

  • 教师职业道德:何种道德?如何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以下简称“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也是教师将这些道德规范内化后生成的品德。教育部前部长周济曾在全国教师职业道德论坛中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现今,教育部出台了教师资格证“五年一审核”的办法,其中师德具有“一票否决权”。可见,师德是多...

  • 家风家训大讲堂

    近年来,基于植根兰文化的“三和”文化,浙江省兰溪市提出了“三和文化育人、建品质学校”的理念。“三和”指和善、和美、和乐,最终实现和谐的文化。兰溪构建“三和”文化育人体系,通过文化品质学校建设来探索文化育人的适合路径,推动一区一品、一校一特。

  •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浙江省兰溪市外国语小学根据“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办学愿景,依托小班化教学和全景式课程的办学优势,着力于多元课程的实践与体验,倡导“everytime,everywhere”学习,凸显外语情境化体验、浸润式教学的特色,强化学生一日好习惯养成教育,努力实践“给孩子一个多彩童年”的办学理念。

  • 扬“向善教育”育“三善”学生

    浙江省兰溪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84年,是国家重点职校,浙江省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以“求实创新文明乐业”为校训,追求“养成求真向善的做人品质、习得娴熟精湛的立业技能、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的育人目标,积极培育以“向善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 留守不孤单阳光伴成长

    重庆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学公益活动“留守不孤单,阳光伴成长”课堂内外成长营在重庆隆重开启,来自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河北五省(市)17个地级市(州)的65名留守儿童相聚在重庆市五云山寨学生素质教育基地。这次活动旨在协同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力量,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树...

  • 打造“三和”育人品牌构建德育工作新格局——访浙江省兰溪市教育局局长李益民

    中国德育:李局长,您好。近年来,兰溪市提出了“三和”文化育人和“百度教育”的理念。您能否谈谈“三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它与“百度教育”的关系是什么?李益民:“三和”是指学校文化建设和育人目标要围绕“和善”“和美”“和乐”来开展,文化育人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和善指向崇善,要心善、行善、积善;和美指向尚美,要追求美好、完美,要儒雅向...

  • 奏出“五水共治”最强音——“党建+队建”德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五水共治”是2013年11月29日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其具体内容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浙江省推出的大政方针,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学校有责任让小学生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的道理。

  • “三善”德育与善同行

    学业不良是职校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出现学生无心向学、缺乏活力等现象。《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概括中职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为提升中职生“品德优良”之核心素养,我校开展了以培育“三善学生”为核心的向善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至今已经六年。“三善学生”集“存...

  • 德育课程一体化蕴德怡情

    我校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以学校“亮点”核心文化为统领,围绕“人人显亮点,个个享成功”这一办学理念,确立了“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德育思路,通过学段目标螺旋上升、学科间大融合、文化资源大整合,实现德育课程一体化,积极创建亮点德育品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 陪伴教育:内容与建设

    深度陪伴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并不是说“和你在一起”就行,更重要的是你要懂孩子,懂他们在想什么、有什么需要,这才是深度陪伴,才是有效陪伴,才是高质量陪伴。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