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医教育
部级期刊

影响因子:0.83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中医教育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创刊时间:1982
  • 国际刊号:1003-305X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100029
  • 国内刊号:11-1349/R
  • 邮发代号:82-449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校长论坛
  • 教育研究
  • 医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 教学园地
  • 对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相关问题的再认识

    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特点、任务与对策进行再认识,有利于更好地深化和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3个方面作了分析研究,明确提出:现代高等中医药学科及教育的发展,应当坚持中医药学科的主体性,发挥现代多学科的互补性;应构建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与现代多学科结合,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高等中医药的教育体系、办学模式...

  • 发挥中医药院校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流学科专业

    分析了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规模发展的内外在因素和面对的主要问题,同时围绕增强中医药院校核心竞争力,从学校定位、办学特色、中医药精英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十一五”期间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发展及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可能途径.

  •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医学教育的思考

    分析高等医学教育的概况与面临的挑战,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和国际医学教育的标准,从战略层面规划发展,提出高等医学教育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方略,即①按照医学教育发展规律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②突出学术为本,重视医学教育特点.③对医学教育的投入要适度倾斜.④理顺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⑤医学教育要国际化.⑥完善终...

  • 中医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医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采用各种考核、测试和有关问题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该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合理性.结果分析比较该体系建立前后多项考核、测试结果,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中医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比...

  • 当前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设置问题与对策的探讨

    当前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中医药发展的形势不适应.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坚持中医药学科特色,以中医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科教结合,医、学、产、研结合,加强本科专业方向设置,构建开放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一体的专业体系,培养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多样化人才.

  • 中医学生临床思维与动手能力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中医本科教育已有50年的历史,从1978年起,中医硕士、博士教育又全面展开,中医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中医界“中青年人才培养成熟太慢,青年中医改行较多,在校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医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尤其是社会公认的中医临床家越来越少,中医药院校培养出来的...

  • 七年制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改革与思考

    从临床理论教学及临床见习与实习教学两方面,对七年制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认为临床理论教学应优选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提倡以问题基础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及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发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针对新形式下临床见习与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在药用植物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根据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药用植物实践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与多种教学方式的探索,从内容和形式上科学、合理安排,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培养.

  • 对信息技术与中医药教学整合思路的理解与思考

    信息技术的介入打破了传统中医药课堂教学封闭的时空格局,使课堂以一种更开放、更民主、更个性化的姿态步入人们的视野,然而信息技术如何定位?新的教学关系如何建构?互联网环境下我们应该怎样教学生们阅读呢?信息技术与中医药学科的整合无疑是中医药教改的一个最佳突破口.如果这个过程缺失,那么整合也就异变为信息技术与中医药教学的简单相加...

  • 实用敦煌医学汇讲教学心得

    敦煌医学的研究是甘肃的特色和优势,其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早期主要表现为对原始资料的复制、部分医药残卷的编目及对有关医药残卷个别题目的研究方面。其代表学者有中国的罗振玉、罗福颐、陈邦贤、王重民、姜亮夫、马继兴及日本的中尾万三、渡边幸三、官下三郎等等。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门学科的研究进入了全面整理、系统研究阶段,各种...

  • 谈在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中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的必要性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处于起始阶段.在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中开设循证医学课程将会培养相关人才,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使他们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同时适应医学模式的改变,促进建立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为中医药现代化,走向世界奠定坚实基础.

  • 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我院中医妇科根据21世纪对中医学研究生的要求,提出以目标管理与动态管理对研究生进行培养,并建立了一套管理方案,通过素质教育,临床、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及与人交流、计算机应用、英语水平的培养,以期为我国培养出复合型、外向型、实用型、创新型、高层次的新一代高级中医学人才,为提高我国的医学发展水平做出贡献.

  • 北京中医药大学召开廊坊校区教学及管理工作研讨会

  • 新形势下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社团发展与管理模式初探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且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等医学院校较强的专业氛围和环境,促使学生社团的发展更具有特色的一面.通过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3所院校社团情况的调查研究,从社团通性和特性等方面,对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社团发展...

  • 浅析影响中医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的因素

    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在全国有独立设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有23所、民族医学院校3所、中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专科)3所、中等中医药学校48所,并有50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开办中医药专业,已经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较为完善的培养体系,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超过10万人。高等中医药教育极大地促...

  • 中医教育应重视学生社团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起载体的作用

    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包含2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创新精神,指强烈的求知探索欲、自信心及勇于挑战等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创新方法,指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与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智力因素。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对国际教育趋势的自觉认同和明确肯定。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第29卷(2006年)征订启事

  • 《中医教育》对摘要的编写要求

  • 关于正确使用统计学符号的通知

  • 《中医教育》征稿启事

  • 《中医教育》2006年征订启事

  • 中医运气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中医运气学是我国古代研究天时气候变化,以及天时气候变化对生物影响的一门学说。它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自然气候变化,以及生物体(包括人体在内)对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反应为基础,把自然气候变化与生物生命现象统一起来,把气候变化规律与人体发病规律、用药自然规律及养生防病原则统一起来,进而...

  • 中医藏象学说之艺术教学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哲理的具体和集中体现,也是中医临证的基础。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六腑与之相表里,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把人体分为含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五体、五志、五液的5个相生相克、紧密联系的子系统,并与天地自然之五季、五方、五气、五味、五音、五色相应,建构起天人相合...

  • “三元一线”教学法理念的提出及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实践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目前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基本采用“空中说教”和“填鸭式”传递知识的方式,存在着以下问题:学生基本属于被动接收(受)知识,课堂缺乏创新思维的活动过程,很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尝试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发挥“教学链”的整体优化...

  • 中医内科学启发式课堂教学探析

    现阶段的中医内科学教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习惯于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少形成主动的学习习惯,但对满堂灌输式又有意见,甚至不满,因而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作为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也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好中医内科学课的关键。教师应在讲课中...

  • 逆向教学法临床教学体会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而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的,这就使得从来没有接触过中医理论、又没有任何感性认识(即临床经验)的学生在学习中医课程时有一定困难,也就是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授课内容的主旨。笔者在教学中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将复杂化简单、将抽象化具体,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给没有...

  • 中医妇科学七年制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七年制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医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达到硕士学位水平的高级临床医师”;培养原则是“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七年制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高水平中医教育的产物。然而近期一项关于七年制教学学生满...

  • 论杨继洲的医德医风及治学方法

    在《针灸大成》中有多处论及杨继洲的医德医风和治学方法.治疗上他以病人为本并重视患者的病前预防和病后调摄,为了更好地治病救人,他注重自身技能的练习和医术的全面掌握.在学术方面杨氏尊崇经典,而不拘泥于古,博采众家之长而学有定见,不随意引用名篇巨著更不为标新立异而设奇穴.

  • 师承论

    中医之学,璀巍光灿,垂二千余年。然其推移演进,繁衍传继者,师承之教,未曾离之。《黄帝内经》以岐伯、黄帝师生问答而为师承之肇始,故中医之学为岐黄之学,此其后者,每以“岐黄传人”称之。 古之师承,有业师授受、家学相传、私淑遥承多种,其间名家辈出,学派流衍,卓有建树者甚多,或续其余绪者,或与师齐名者,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者,...

  • 浅析李东垣脾胃思想的形成及贡献

    李东垣,名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生于金大定20年(公元1180年),卒于元寿宗元年(公元1251年)。 李东垣被誉为脾胃学说的宗师,创立了“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理论,成为“补土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术思想及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笔者将仅就其脾胃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在医学...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