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医教育
部级期刊

影响因子:0.83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中医教育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创刊时间:1982
  • 国际刊号:1003-305X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100029
  • 国内刊号:11-1349/R
  • 邮发代号:82-449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校长论坛
  • 教育研究
  • 医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 教学园地
  • 新常态下中医药人才培养新作为的思考与对策

    推进新常态下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是适应创新驱动下社会内涵式发展的新尝试。其主要改革思路与对策包括:1以教育体制改革为着力点,依靠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四联动教育模式新机制;2以教育过程改革为重要路径,依靠市场导向与职业岗位需求实现课程教育新重组;3以教育产出改革为检验标准,依靠学位论文与科研成果创新建立教育质量评价新体系。

  • 高等中医药院校二级院部教学工作评估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在建立学校自我评估评价机制的研究与探索中,结合学校实际并充分兼顾院部之间的差异性及具体实施中的可操作性,初步建立以组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为基础的二级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常态化的院部评估制度,从而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构建学校内部评估评价长效机制。

  • 试论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三维延展”中医教育模式

    现代中医教育为培养适应现代诊疗境遇与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合格中医实践者,其实践模式需要探索。"三维延展"现代中医教育实践模式是指从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和继续教育3个维度出发,突破单一的在院校教育中实施对教育者有关和谐医患关系的教育。它强调以院校教育为基础,以师承教育为支撑,以继续教育为补充,全方位、全覆盖持续进行和谐医患关系认...

  • 新医改对医药类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及对策分析——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

    新医改的全面实施给医药院校学生就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解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医药类学生就业的影响,本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医药类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分析和探讨新医改背景下医药类学生的就业意向,并结合调研结果提出促进医药类学生就业的对策,同时为医药类学生更好地择业、更理性地就业提供指导。

  • 中医养生学“三元”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医养生学课程目前经常运用的新教学方法有情境体验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对于援引大量古典文献的中医养生学来说,情境体验法被认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症状的多样性及养生方法的多样性[1];启发式教学法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中医养生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相关学者还认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

  • 中医药院校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

    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过分注重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忽视本国文化的学习,致使学生难以用英文表达中国文化的现状,通过对本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行动研究实践和分析,证实在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中实施中国文化教学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及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并对学生增强英语学习兴趣具有积极作用。

  • 中医学专业学生能力自评问卷的应用研究

    运用心理学原理和统计学技术,在理论研究、开放式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自评和他评问卷,通过105个调查对象的验证性研究,初步证实了问卷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针对自评问卷进行了378例应用性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自评问卷的科学性。可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中医专业学生能力通用自我评价工具。

  • 浅谈中医诊断学中的意象思维

    中医意象思维既是一种形象思维的延续,更是一种医学理念的传承。从意象思维的起源与诠释、在中医文化里的体现、在中医诊断中的体现以及对意象思维的思考4个方面进行阐述,重点阐述意象思维作为中医思维方式的典型体现如何贯穿在中医诊断学当中。以期搭建中医的思维模式。

  • 谈高等中医药专业教育中人文文化教育的渗透

    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集医、易、儒、道、佛、哲学、数术等思想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1]。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现状是"重医轻文",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文化教育处于一种失衡状态。中医药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传统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相对不足,对中医药经典学习和中医思维方法培养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

  • 中医类专业的实验诊断学双语教学调查分析与教学模式探索

    目的探索适于中医类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方法检索文献并建立调查问卷,对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实验诊断学双语教学进行调研。结果 90.82%的中医类专业学生认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及教学方法因素是学生最为关注的双语教学影响因素,关注率分别为88.78%、84.69%及77.55%;双语教学授课内容、课件内容及教材内容英文比例...

  • 基于新药研发的中药综合性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

    实验教学作为中药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实验课程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中药学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中药研发过程为教学设计主线,将中药学的各分支学科贯穿于该课程的系列实验,并通过实验研究方案设计的训练,建立新药研发的整体思路与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就其独立务实的科研精神,从而探索了中药学综合性实...

  • 名老中医医案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和常规案例教学法的局限,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引入名老中医医案,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拉近理论与临床距离的有效途径。在实施中,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精选医案,并根据教学目的把握引入医案的时机,将其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与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互为补充,达到提高教学...

  • MOOC对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的启示与借鉴

    MOOC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式,具有人本化、公开性等特征。针对当前中药炮制学本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借鉴MOOC精细化教学设计的理念,结合线上、线下多重资源,通过公开课程教学资源、"微课"设置、翻转课堂、同伴互评等手段,尝试新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提高了教育教学质...

  • “五步诱导法”在卫生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五步诱导法"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通过对卫管专业已接受新教学模式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教学改革的效果和存在不足。结果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增加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也存在课程与人文、讨论与思考、课程与实践的有效衔接等问题。结论在教学设计上应进一步完善诸如增加小...

  • 中医内科学PBL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现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先将其引入了医学教育领域[1]。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进行...

  • “双轨合一”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压力现状与发展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为例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者"双轨合一"有重要的意义。在阐述"双规合一"必要性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后的压力现状、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寻找到压力来源和成因,并从心理危机干预、相关政策改善、自我调节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双轨合一"研究生教育创新模式的相关措施,使研...

  • 博物致知:中医学生博物情怀的引导和培养

    1博物学传统回首 在中国古代,"博物"一般指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辞海》对"博物"的解释是"能辨识许多事物"。《论语》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故博物又称"多识"之学。它是对自然界的地理、天文、矿物、植物、动物等进行考察获得的广博知识,丰富学识。《山海经》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博物志。近代以后,中国在引进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过程...

  • 论医学院校大学生外语口语输出能力的培养——以《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为视角

    通过调查和查阅参考文献等发现,目前大部分医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据蔡基刚引自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大学生1999年1月至2001年5月的6次口试(CET-SET)情况总结报告指出,在累计笔试成绩优秀参加口试的32 107位考生中,获得等级B以上的考生是18 550人,即只有57.8%的考生能用英语就熟悉的题材进行口头交际[1]。

  • 任应秋与医古文学科

    任应秋(1914—1984年),名鸿宾,字应秋,后以字行,四川江津人。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学教育家。他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医经典、各家学说、医籍整理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学界所尊崇。但是他对医古文学科的贡献还没有被专门论及。2015年5月28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刚刚举办了任应秋百年诞辰纪念活动,谨以此短文...

  • 对临床带教中学生学习中西医困惑的教学思考

    中、西医学在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方面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模式导致本科生在初学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教师在临床带教中应遵循中西医2门学科的特点,不但从理论上尽量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同时结合临床研究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西医关系,让学生明白二者研究对象均为人体,学习中西医时应摆脱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要取长补短、...

  • 中医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师承教育创新模式探索

    师承教育是中医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自扁鹊以来历代中医名家,无不以师授徒承的方式形成了各种中医学术流派。但随着近代西方医学的渗透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代学院教育逐渐兴起并成为主流教育模式。尽管如此,师承教育至今仍然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东直门医院儿科在重视学术传承的同时,探索创新与改革师承教育模式,以期对中医师...

  • 基于“两个并重”“四个结合”的《伤寒论》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写设想

    《伤寒论》规划教材将在"十三五"期间进行创新与改进。此次教材的修订,将以传承与创新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为指导原则,妥善处理基础与临床、古代与现代、理论与实践、普适化与个体化之间的矛盾,使之有机结合。修订将具体体现在:总论部分增加"汉代的医学流派""经方及经方的临床应用"2节;增加经方常用加减化裁与应用;汲取现代研究...

  • 中医药院校成人高等教育药理学教学体会

    药理学是中医药院校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桥梁学科,涉及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广泛知识。其药名、药物种类繁多,基本理论和知识繁杂而作用机制抽象。如何激发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笔者有如下体会。

  • 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建设探讨——以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为例

    建设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对于传播中医药文化意义重大。针对目前数字博物馆建设现状提出:引入知识构建理念、合理利用信息技术、集成和挖掘信息资源、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一些想法。探讨了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从建设藏品数据库、导览全国中医药博物馆、开辟不同人群学习专区等方面着手,以期为该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 明清时期医学入门教育初探

    明清时期是中医学的集大成时期,在中医学的入门医学教育方面,也表现出医学入门教育发达、医学入门读本体例成熟的盛况。这些医学入门读本在结合初学者认知内在心理结构及社会价值观等外在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建立起一套广泛、有效的教育学习体系,从而培养了为数众多的良医。通过分析明清入门医学教育的格局、内容、形式,呈现初学医者获取医学...

  • 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投资情况分析

    高等院校自1998年扩大招生以来,通过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改善了原有校舍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不足或不良的局面,基本满足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办学需求,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基建项目投资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力促下,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多样化的投资方...

  • 本刊投稿须知

    根据国家科技部对期刊编排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定,本刊对来稿作如下要求: 1文题 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要能概括文章的主旨,一般不超过20个字,最好不用标点符号和副标题。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