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从“铁肺"到机械通气

陈德昌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2年第10期

摘要: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流行性脊髓灰质炎肆虐欧洲和北美洲等地。患者并发呼吸麻痹,按照习惯应用“铁肺”。早在1864年,Alfred F Jones研制了第一台“铁肺”。尽管在欧洲地区曾一度被应用,在美国却不受欢迎。1927年,哈佛大学Philip Drinker和Louis A.Shaw对“铁肺”的设计进行了重要改进。20世纪40年代末期,改进后的“铁肺”第一次进入波斯顿一家儿童医院,对脊髓灰质炎并发呼吸麻痹的患儿进行通气支持。“铁肺”再度被推广。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肺通气不足,肺不张多见,呼吸道缺乏管理,患者躯体封闭在铁箱子里,护理和贴身治疗有困难,“铁肺”体积大而笨重,呼吸麻痹者病死率高。“铁肺”内维持低于大气压的“负压状态”,是对呼吸生理学的一种误解。1952年,哥本哈根的感染科主任H.c.A.Lassen请麻醉科主任Bjorn Ibsen共商对策,Bjorn Ibsen建议气管切开,施行“正压通气”,以提供有效的氧合及排出二氧化碳。24h内,他们为75例患者进行持续通气,动员250名医学生用手捏气囊,260名护士参加床边护理,共消耗250筒氧气。提出呼吸道管理的基本原则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防止氧分压过高等,患者的病死率从80%降至25%。“铁肺”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关键词:肺不张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脊髓灰质炎

单位:100730北京协和医院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北大期刊

¥640.00

关注 24人评论|3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