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3.05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
  • 创刊时间:1989
  • 国际刊号:2095-4352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300050
  • 国内刊号:12-1430/R
  • 邮发代号:6-58
  • 全年订价:¥ 640.00
  • 发行地区:天津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国际交流
  • 专题讨论
  • 论著
  • 研究简报
  • 经验交流
  • 病例报告
  • 综述
  • 临床病例讨论。
  • 危重病医学与麻醉学的“姻缘”

    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CCM)之间曾经有过一段亲密的“姻缘”。1968年美国实验生物学会学术会议期间,有3位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率先讨论了有关CCM成立学科及学会等问题,

  • 高质量心肺复苏:探索与挑战

    心源性猝死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极高.当院外心搏骤停(OHCA)发生时,即刻与熟练的反应及救治,可在生与死、痊愈与衰竭之间产生明显的区别.

  • 盐酸曲马多预处理对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大鼠离体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盐酸曲马多预处理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大鼠离体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1~3日龄新生SD大鼠建立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实验模型,培养4~5d呈亚融合状态后用于实验.取16孔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及1×10-6、1×10-7、1×10-8 mmol/LNE组(NE1、NE2、NE3组)4组,每组4孔;另取12孔心肌细胞,按随...

  • 预防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但对于那些已经显著狭窄但尚未完全梗塞的冠状动脉分支,预防性地对其进行PCI治疗是否对患者有益尚无定论。为此,英国学者针对该问题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

  • D-二聚体在致命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作用:附438例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诊科区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肺栓塞(APE)、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引起的致命性胸痛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主因胸(背)痛和/或呼吸困难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最终确诊为AMI、APE或AAD的4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各组患者入急诊科后的D-二聚体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 GRACE、APACHEⅡ及REMS 3种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风险预测价值的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及急诊内科评分(REMS)3种评分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及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收治的39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24 h内GRAC...

  • 短效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能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β受体阻滞剂能控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心率并减轻β肾上腺素受体过度兴奋给机体造成的危害。但是β受体阻滞剂有可能会增加心血管功能失代偿的发生,因此尚未常规用于脓毒性休克患者。为此,意大利学者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旨在评价短效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进行血栓抽吸并不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风险

    目前,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进行血栓抽吸的疗效并不确切。为此,瑞典学者针对该问题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该研究共纳入724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研究人员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接受PCI治疗;另一组患者在接受PCI前先进行血栓抽吸治疗。主要评价指标为治疗后30d内的病死率。

  • 参麦注射液对家兔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家兔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3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21)和高、低剂量参麦组(n=21).采用气管夹闭窒息法建立家兔心搏骤停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气管夹闭窒息,仅给予麻醉和气管切开.分别于窒息前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6、12、2...

  • 心房钠尿肽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作用

    目的 探讨心房钠尿肽(ANP)对脓毒症早期诊断的特异性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采集2007年9月至2012年12月人住天津市人民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及干部保健病房的114例患者,按照国际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37例)、脓毒症组(41例)、重症脓毒症组(包括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36例).所有患...

  • 尿激酶对家兔心肺复苏后脑灌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时给予溶栓药物尿激酶对心搏骤停(CA)兔脑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溶栓组和常规CPR组,每组10只.采用注射氯化钾结合窒息法制备兔CA后,常规CPR组只进行CPR的基础生命支持,药物溶栓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20 kU/kg进行干预.于动物自主呼吸恢复30 min,通过双源螺旋CT进行脑灌注...

  • 脑损伤程度与激活素A和C-反应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脑损伤患者血清激活素A(ACTA)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发病24 h内的成年脑损伤患者57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脑损伤患者分为轻度脑损伤组(13~ 15分,17例)、中度脑损伤组(9~12分,18例)、重度脑...

  •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一)

  • 综合ICU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院内多重耐药、泛耐药及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ICU 105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再将P<0.05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

  • 腹部提压对合并胸肋骨骨折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效应观察

    现今沿用的传统胸外按压作为抢救心搏骤停的常用方法,虽经50余年的实践,但患者生存出院率仍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胸外按压的局限性(比如胸外按压禁忌的病例),二是胸外按压的缺陷性(比如胸外按压并发胸肋骨骨折),三是胸外按压的片面性(比如胸外按压不能兼顾呼吸);诸如种种,均影响了心肺复苏(CPR)的生存率.鉴于此,我们创立了腹部提压CPR...

  • 达比加群能够增加机械瓣膜患者出血和栓塞风险

    达比加群是一种口服的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来说,它是华法林的一种有效替代药物,但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能有效地替代华法林用于治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患者。为此,加拿大学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为7d内接受过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或至少3个月前接受过瓣膜置换的患者。

  • 凝血酶-抗凝血酶水平与心搏骤停复苏后患者存活率相关

    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后,血液的高凝状态可能会导致终末期器官功能障碍。最近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旨在了解心搏骤停患者入院后凝血酶-抗凝血酶(TAT)水平与存活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之间是否相关。

  •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2012年更新版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

    2012年5月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欧洲心脏协会2012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是极具权威的国际指南之一.指南由英国的McMurray JJV等来自14个心血管专业协会的26位欧洲学者参与编写.按照欧洲心脏协会(ESC)实用指南委员会的方针,工作组的专家们通过全面复习已发表的指定情况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证据来完成诊断和治疗程序的评估,其中...

  • 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比之窘境

    自从1958年Peter Safar等创造了人工呼吸、1960年Kouwenhoven等[2]报道徒手胸外按压术以来,现代心肺复苏(CPR)中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例经历了从5:1和15:2,直至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将按压通气比例调整为30:2[3]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增大胸外按压的比例,为重要器官提供有效的血流灌注;然而不论比例如何变更,CPR成功率仅有5% ~ 10%,...

  •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二)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