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家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作家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6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28/I
  • 邮发代号:12-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作家走廊
  • 记忆·故事
  • 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
  • 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
  • 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
  • 我说我在
  • 王手短篇小辑
  • 王可心小辑
  • 金短篇
  • 小中篇
  • 长篇
  • 路明作品《秧歌》环境雕塑

    有种模糊的快乐记忆,荡漾在我精神某个角落,如此悠远、淡泊几近灰色和灰色之色之间的波动。我意识到在记忆可以波及的尺度边缘,它正在永久性的逝去:那是我精神的某种投影,

  • 灿烂千阳下的风筝——译者谈《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

    因为翻译了《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我常常被问起:卡勒德·胡塞尼这两本小说孰优孰劣?下面我就试图从主题、情节、角色、叙述等四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比较两本小说的主题。《追风筝的人》的主题是成长,全书

  • 王安忆:多重视角下的命运反思

    叙述视角是作家对形式的选择,但通过叙述视角所传达的意义的生成,却是作家精神理念的显现,本文把叙述视角作为深入研究王安忆小说的新的切入点,从叙事学的立场出发,梳理王安忆小说创作中复杂多变的叙述视角及意义转换的脉络,审视其创作历程的变迁,是一种富有挑战和价值的努力。

  • 后现代语境中人从身份到身体的全方位溃退——解读东西中篇小说《不要问我》

    东西小说《不要问我》通过大学副教授卫国与三位女子关系的递进描述,以及卫国丢失装有能证明其身份的物件的皮箱之后的尴尬境遇,表现了人不仅丢失了自我身份的自信,而且丢失了自我身体的确认。东西小说中的人物不是现实主义思维状态中的社会人,甚至也不是现代主义思维状态中的灵魂人,而是后现代主义思维状态中的身体人。当外在的技术理性丢失,人...

  • 黄土地上的他者——论路遥小说创作及其笔下的非常态人生

    "他者"通过对常态存在的反动而成为一种另向现实存在。路遥的创作经历与其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有一种鲜明的他者特质。在创作选择上,路遥以坚守姿态而成为文坛他者;在其作品中,路遥对城乡交叉地带的开掘,塑造了系列追求非常态人生的乡村他者群像。

  • 女人不是月亮——评张爱玲小说《霸王别姬》中虞姬形象

    《霸王别姬》是张爱玲唯一的一篇历史小说。这篇小说通过虞姬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张爱玲的女性意识。虞姬是张爱玲笔下第一个较为成功的女性形象,在张爱玲创造的多彩多姿的女性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

  •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张爱玲小说中的代表作几乎全是悲剧,她以独特的视角挖掘着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本文主要对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及其构成进行了探讨。张爱玲小说独特的悲剧意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 另类的书写——解读莫言《檀香刑》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以近现代史为历史背景,以主人公孙眉娘为轴心,运用浅显夸张的叙事风格,向读者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一场可歌可泣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带给我们最原始的震撼。

  • 新诗的“分行”形式

    一般人认为中国新诗没有形式。其实,以胡适为首的新诗人的作品中具有从西方引进的"分行"形式——分行形式也是中国新诗的基本形式。由于学界对于分行形式缺乏理论研究,因此对它常常熟视无睹。对于分行形式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是新诗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 新的“围城”——池莉小说婚恋观透视

    池莉小说展示的现实图景,充满了婚恋的苦涩与无奈,解剖了金钱与爱情的纠葛。她关注人的情感生活,否定爱情的现实存在,以含蓄的方式,述说着平民化的爱情故事。

  • “协入一种必然的大节奏”——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战争主题创作研究

    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创作了大量以战争为主题的诗歌作品,从多角度、多层面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对人类的伤害、对个体生存价值的践踏,充分揭示出严酷现实与人性自由追求间的冲突与矛盾,发掘出诗人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感悟和对战争中个体生命存在与生命价值的形而上思考。

  • 反叛爱情神话

    本文在对"五四"以来以女情题材而书写的文本进行简要梳理中,着重探讨九十年代女性书写摒弃父权制法规下的性别区分和角色定位,突出反叛爱情神话这一主题,显示出新的文本特征。

  • 走出樊篱——论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

    一出戏若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曹禺凭借高超的技巧,在不同的矛盾冲突中运用巧妙的手法为我们塑造出蘩漪、陈白露、花金子、愫芳等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他将人物在困境中的精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描写她们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发展变化,充分展现出她们在寻找自身出路时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

  • 张天翼郑渊洁童话创作的语言艺术比较

    张天翼和郑渊洁是当代两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的童话作品受到儿童文学界和广大孩子的欢迎。本文主要通过对张天翼和郑渊洁童话作品在叙述语言和文本修辞语言方面的分析和比较,结合作家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阐释童话语言艺术的异同。

  • 诗意的栖居 灵魂的飞翔——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赏析

    海子,这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读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感受到的是流畅的语调,扑面而来的是真实的心境。相信多年之后,海子在诗意栖居的地方,已经实现了灵魂的飞翔。

  • 在夹缝中求得人格的完善——论朱自清新诗的中和主义思想

    朱自清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长大,又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的诗文既继承了众家所长,又展现着时代的鲜明特征。他将在儒家"中庸之道"基础上引申而出的"中和"主张作为指导自己的思想准则,从他诗歌中自然流露的情感、个性、理趣、追求犹如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一个因矛盾而痛苦的灵魂,一个努力抑制自我不虚飘也不沉湎的真实个体。

  • 无奈背后的必然——对《月牙儿》主人公形象的解读

    《月牙儿》主人公之所以沦落为妓,诚然有社会的压迫,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她有虚荣、浮华和懦弱的内在性格。而这种性格的形成又有社会和家庭的因素,也有老舍倾注于其中的复杂感情。

  • 文化移入的悖论——评理查德·赖特的小说

    理查德·赖特在长篇小说里揭示出二十世纪上半叶非洲裔美国人的文化移入状况,文化移入可以划分为积极的文化移入和消极的文化移入。黑人的文化移入由于种族歧视和种族偏见的干扰,可能会出现一些黑色幽默式的悖论。这些悖论折射出美国黑人在文化移入中反思、自我否定和再反思的精神痛苦。

  • 中西方文论中的主客体异化问题之比较

    源于西方的哲学传统,西方文论自古希腊柏拉图的"模仿论"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读者接受理论"无不透视出主客体的纷争异化问题;这和中国文学表现传统中的"天人合一"观念迥然不同。

  • 真实与“谎言”:评《记忆的饥渴》

    墨西哥裔美国作家理查德·罗德里格斯在自传《记忆的饥渴》中采用了自相矛盾的叙事方式,通过叙述语言和叙述内容的矛盾再现墨美人的边缘身份。文本的叙述是不可信的叙述,这种真实与"谎言"结合的叙事方式体现了墨美文学的一种叙事策略。

  • 智慧的戏谑与诗情的思索——王小波和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艺术比较

    本文从历史的玩笑与反叛的时代色彩,诗意的创造与自由的理性光芒,智慧的戏谑与无畏的狂欢三个方面对王小波与米兰·昆德拉的作品进行了比较。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对荒谬的反叛,王小波把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政治荒诞放大给读者看,性是政治和权力的折射,性描写方式客观冷静,使性回归自身,以自由和理性徜徉于天地之间;昆德拉以其智慧...

  • “美国梦”的幻灭与留存——《珍珠》与《马普希的房子》中“稀世珍珠”寓意解读

    本文通过对比阅读和分析《珍珠》与《马普希的房子》两部作品,提出"稀世珍珠"传递的寓意就是"美国梦",并解读了为何《珍珠》中"美国梦"幻灭了而《马普希的房子》中"美国梦"则得以留存。

  • 浅谈美国华裔文学

    本文对在当代美国文坛上从事美国华裔文学创作的主要作家、作品进行了介绍和简要的评析,展现了美国华裔文学的繁荣局面。

  • 库尔兹的死亡——从神话角度探讨康拉德小说《黑暗的中心》

    本文主要探讨康拉德小说《黑暗的中心》主人公库尔兹的死亡。库尔兹来到非洲是为了掠夺象牙,以建立业绩,在白人社会中获取功名。但由于白人文明和黑人文明在他内心的交锋,以及他无止境的物欲和对白人而言恶劣的非洲环境,他逐渐在身心两方面健康日下,最后死在非洲。从神话角度而言,库尔兹死于自己的人性弱点,即其源于功名利禄之心的个人英雄主义,...

  • 运用对话理论与文化对话评《灶神之妻》

    巴赫金对话理论为小说解读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力的手段与角度。本文应用此理论对谭恩美的小说《灶神之妻》进行了解读。小说中母亲与女儿的声音构成了母女之间及女儿同自身的对话。对话展现了美国社会背景中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抗衡及华人作为少数族裔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寻找。

  • 莱辛与女权主义

    多丽斯·莱辛是位被中国文学翻译界所忽视的英国女作家,但这位英国文坛的泰斗级作家获2007诺贝尔文学奖,是众望所归。她不仅丰产,而且创作题材十分广泛,作品形式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其作品对女权主义贡献不菲。

  • 两个古都 两种怀旧——评朱天心和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说《古都》

    "古都"不仅是个寓言,且是个袒露真实的唯美空间。朱天心的小说诸多技巧,叙事杂而不乱,张力与喧哗并存。川端康成的小说里诸多诗意的思考,含蓄而不失优雅,有过往有将来。本文拟从风格、空间、叙事三方面着意两者的比较,以期寻找两篇《古都》的接合与离散。

  • 《哈姆莱特》和《窦娥冤》的人文主义倾向比较及启示

    在世界文学史上,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分别是东西方很有代表性的剧作大家,他们留给东西方戏剧文学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当代的研究者多注重他们作品中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的研究。从历史背景和作家作品出发,比较研究两位大家剧作中人文主义风格的深层文化意义以及它出现的原因和它对后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差异及其根源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虽是不同体裁、不同时期、出自不同作家之手的作品,却都演绎出了一对纯洁善良的青年男女为爱情而牺牲的悲剧。

  • 从《紫色》看美国黑人女性的觉醒历程

    在《紫色》中,艾利斯·沃克塑造了一个在性别和种族歧视双重压迫下失去自我到自我意识觉醒,自强自立,从而掌握了自己命运的黑人新女性形象——西丽,她是美国黑人女性的代表。同时小说诠释了作者所倡导的"妇女主义"思想。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