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家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作家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6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28/I
  • 邮发代号:12-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作家走廊
  • 记忆·故事
  • 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
  • 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
  • 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
  • 我说我在
  • 王手短篇小辑
  • 王可心小辑
  • 金短篇
  • 小中篇
  • 长篇
  • 脱胎文学的影像奇观——近两年被关注影片评析

    《老无所依》、《理发师陶德》、《潜水钟与蝴蝶》、《赎罪》、《追风筝的人》是2007-2008年初最值得关注的五部外国片。其中《赎罪》、《潜水钟与蝴蝶》分获今年美国金球奖最佳故事片和最佳外语片,《追风筝的人》也获得最佳外语片提名;《理发师陶德》的男一号

  • 小说改电影 改编不成万劫不复

    将热门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是近年全球电影业的热门做法,《爱在瘟疫蔓延时》是一个改编失败的例子。它不是一部烂片,却"几乎没有一件事情对劲"。很难想象再有第二部电影会比米克·尼维尔

  • 小说家能拒绝改编电影的魔力吗?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这位内向出了名的德国作家,在一群制作商的围攻下,终于让出了他的小说《香水》的拍摄权。很多人以为,这个关于一个生于18世纪臭气熏天的法国,自身没有气味的香水制造者的绝妙故事永远不

  • 文学豫军崛起原因及文化背景分析

    作为20世纪90年代末在全国崛起的文学团体,"文学豫军"因长篇小说的成绩引起全国文坛注目。本文从河南作家的文化积淀、生活基础、社会环境、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小说本身的不断创新几方面探讨"文学豫军"崛起的原因及文化背景。

  • 从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看女性意识的发展

    本文沿着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的道路梳理了其中女性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的发展,指出了女性意识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对其终极目标作了展望。

  • 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命运

    萧红是一个有着自觉主体意识和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的小说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女性视角和生命的体验进行文学创作,关注中国下层妇女的生存状态和人生悲剧,探索造成女性悲剧的深层原因。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像一把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女性,使女性成为被奴役的对象,成为封建习俗和封建礼教的殉葬品;生活的贫困和思想的愚昧无...

  • 残雪小说创作特色浅析

    残雪的小说以"荒诞梦幻"著称。将"现实"与"梦幻"加以混淆,以精神变异者的冷峻感和眼光,创造一个怪异的世界,这种独特的个性使其游离于文学现象之外。本文就试图从她的非理性叙事视角和冷静的叙述风格两个方面进行学理阐释,来探讨论述其小说之所以"怪异"的内在因素。

  • 一样的激情,异样的表达——巴金、路翎小说创作整体风貌之比较

    巴金和路翎都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激情创作而著称的作家,一样的激情,在他们两位的小说中却有不一样的表达。本文主要是从他们解放前的小说入手,概括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创作风貌,巴金的创作中始终有对美好梦想的追求,而路翎的表达只是在无梦的绝望与黑暗中呻吟。

  • “热情”与“悲痛”——论《边城》的“人性美理想”

    本文以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中的"人性美理想"为切入点,探讨作家作为一个"孤独的乡下人"在其作品中对原始的淳朴、善良的"人性美理想"的热情讴歌,以及当这种理想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幻灭时的悲痛、惶惑和希冀,探讨作家在梦幻与现实间的矛盾,触摸作家在清新的文字背后潜伏的"热情"与"悲痛"。在论述中,阐述作家的作品并不单单是他个人情绪化的写...

  • 论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审美视角的现实意义

    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独特审美视角有二:一是"乡下人"的批判的视角,一是城市人的现代意识的视角。一方面,留恋乡村、厌恶城市;另一方面,乡村的愚昧与落后,让他的潜意识又向往城市文明。

  • 深情的关注与希望——沈从文谈古华、张洁

    建国后的沈从文虽被迫离开了文坛,但他却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当代文学创作。在他生前与家人及友人的通信中,就有许多对古华的《芙蓉镇》和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的评说文字。

  • 《山鬼》:人性与神性的共存世界

    《山鬼》是沈从文湘西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神奇的笔法,塑造了一个为爱癫狂的特殊人物形象,从神性的角度重新审视湘西普通人性,展现了作家对湘西精神的深沉思索。本文主要从人物个性的角度分析主人公与湘西人性的契合,探究作家假定性叙事方法对小说主题的影响和作用。

  • 沈从文《边城》的文化意蕴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富有浓重的湘西情结,隐伏着深沉的文化意蕴。主要表现在一个爱情的故事框架中,所蕴涵的人性的善与美;体现着作者对传统田园文学的现代转换及其自然文化选择。

  • 对生命的渴求与赞美——《红高粱》欣赏

    莫言的《红高粱》的精神主体是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使那个老而又老的抗日故事重新获得了振憾人心的力量。作者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描写红高粱,赋予红高粱以生命;用冷静乃至审美的态度来描绘生命的痛与毁灭;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变成有生命的;用绚丽的光和色彩来隐喻生命力。我认为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艺术角度、表现手法上,《红...

  • 论陶然情爱小说中人的精神向度的构造

    陶然努力执着于现实、书写着文学真实,并以此关注人的精神向度的构造。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情爱小说,关注人在商业社会中的生存依托问题,展现在对这种依托的找寻中人们内心情感的焦虑。显然,其笔下人物的这些精神特征,是在香港商业环境下孕育而成的。陶然执着于构造人的精神向度的深层理由,在于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坚韧式寻求。

  • 文明的困惑——评刘震云的小说《手机》

    分析刘震云小说《手机》在结构中体现出的光芒和深度,指出他触及到有关人的生存困境的问题。探析文明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 凄婉、精致、细腻——评台湾女作家张秀亚的散文

    本文从张秀亚的散文特点、作品风格入手,对这位台湾女作家的散文创作进行了梳理品评。

  • 评析冯沅君小说中女性话语的缺失

    冯沅君以她鲜明而又独特的生命意识体现了极具内驱力的女性话语,冲破了强大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知识女性主体成长的一个艰难历程。

  • 试论闻一多诗歌流行的原因

    闻一多诗歌当时为什么深受读者欢迎,这与当时人们较为特殊的接受心态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深受唐诗宋词影响的读者喜欢旋律优美的诗歌;其次,处于多灾多难、内战纷乱、列强入侵处境的中国人民更愿意看到富有爱国情感的诗歌,以激发人们的斗志;第三,闻一多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了读者。三者合力是闻一多诗歌流行的根本原因。

  • 抗日、启蒙、女性意识的共生——《生死场》的三套话语系统

    《生死场》包含了启蒙、抗日、女性意识三套话语系统,而且它们相互彰显、相互支撑、相互衬托,和谐地共生于文本中。

  • 论《金粉世家》的悲剧叙事性特点

    舆论认为:《金粉世家》成功的诀窍之一是以《红楼梦》为蓝本。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而作为一部"新旧合璧"的章回小说《金粉世家》,在艺术结构、人物塑造、悲剧美学等方面学习和借鉴了《红楼梦》的写作技巧。本文试从悲剧的角度分析这部通俗小说所表现出的悲剧叙事性特点。

  • 民俗传真情 物物起乡思——浅析《台北人》的民俗风味

    作为桂林籍的海外作家,白先勇先生的小说始终洋溢着浓郁的民俗风味,真实而生动,苍凉而无奈,具有多重审美情趣,雅俗共赏。白先勇的作品也常把笔下的人物复杂的心境等转化成一种可以触摸、能够看到且具有质感的、物化了的东西,并借"物"来阐述意"的内涵,而且擅长借用富有民俗风味的"物"及"事",以表达深刻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及思乡的主题,构成了苍凉...

  • 背叛地找寻着忠诚——解读张爱玲短篇小说《色·戒》中王佳芝的异化形象

    《色·戒》里的王佳芝凭着一种爱国激情,为了刺杀汉奸易先生,成为执行任务的女特工。在过程中,她复杂的情感心理变化体现了恋爱中的女性对爱情的理解和幻想,在情欲与使命面前,她最终选择了爱情背叛了使命,试图在背叛中找寻心灵深处对爱情的忠诚。

  •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对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是不胜枚举。本文也是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典型女性形象做以探讨。

  • 论郁达夫小说中人的解放主题

    本论文从郁达夫小说中折射出的性的苦闷与生的贫困来揭示人的解放主题,试图从文学的发生,以及五四时期独特的时代背景出发,来解读这种作品的时代性价值,从民族文化的现代性嬗变的角度,来论析这种人的解放的内涵。

  • 梁生宝形象的审美意义重估

    在新时期的文学研究中,"与革命和政治有关的作家受到了鄙弃,容易流于一种简单的贬斥,而以前标为反动的作家作品,在审美的旗帜下却相当走红。"这在《创业史》等作品分析中有明显表现,本文从有较大争议的梁生宝形象分析中,试图在审美意义上做出另一方面的评价。

  • 魂灵的述说——析莫里森笔下的鬼魂宠儿

    莫里森在《宠儿》中所塑造的鬼魂宠儿对传达主题功不可没。笔者将详细讨论宠儿的身份,在文本中的功能和作用来窥探莫里森隐藏在文字后所意欲达到的目的。

  • 从互文性视角看意象派诗歌中的互涉文本

    意象派诗歌是20世纪初出现在英美诗坛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标志着美国新诗运动的开端。意象派诗人在新诗运动的关键时刻遇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犹如寻到了"一处宝藏",从而不断地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来推动美国的新诗运动,发展美国民族的诗歌。意象派诗人在其创作中大量模仿并使用中国古诗的创作技法、词语或意境,使其诗作中出现了与中国古诗的"互涉文...

  • 劳伦斯的同性观梳理

    "人与活生生的宇宙,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男人与男人之间关系"是劳伦斯毕生创作的主题。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关系,与其他两种关系交织,是劳伦斯穷其一生都在探索的问题。《恋爱中的女人》使劳伦斯有同性恋的嫌疑,但在现代文明的边缘,在与大自然母亲的亲密接触中,劳伦斯完成了从母亲的儿子到男人的血谊兄弟、再到女人的男人的蝶化,发出了最为纯正的...

  • 谈日本汉诗的艺术成就

    汉诗直接来源于中国古典诗歌,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形式多样、声韵合律、对仗精巧、内容丰富,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