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家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作家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6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28/I
  • 邮发代号:12-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作家走廊
  • 记忆·故事
  • 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
  • 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
  • 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
  • 我说我在
  • 王手短篇小辑
  • 王可心小辑
  • 金短篇
  • 小中篇
  • 长篇
  • 卡瓦尔达:法国当代最畅销的纯文学作家

    当安娜·卡瓦尔达怀揣着炽热的文学梦想,四处投稿却屡屡被拒的时候,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法国女教师一定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红遍整个法国的畅销书作家。就像我们事后所知道的那样,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我希望有人在某个地方等我》的文稿"漫游"过十几家出版社,却没有被一个编辑看好,直到1999年初,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出版

  • 遇见卡瓦尔达 想起法国的她和她——20世纪法国女性文学代表人物杜拉斯和萨冈

    安娜·卡瓦尔达(Anna Gavalda)被誉为"讲故事的天才",成为当代法国的一大出版现象。法国《读书》杂志的4月新刊用了安娜·卡瓦尔达做封面,联络拍照,她的第一反应是:哦,不行……再说,我连口红也没有。在有限的几张公开发表的照片上,我们

  • 姚木兰与林语堂的人生哲学观

    姚木兰是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京华烟云》中的人物,林语堂通过对姚木兰的刻画,阐释了他的人生哲学观。

  • 李书春作品《印象-宏村》

  • 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灵性世界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具有灵性的动物与那些神异的灵魂,还有那些人格化的自然界事物,共同构成了迟子建小说中的灵性世界。这些灵性事物一方面体现了她对人类世界的反省,对于自然的崇敬,另一方面,使得她的小说具有一种浪漫色彩,颇具审美意蕴。

  • 论杨绛小说《洗澡》的叙事时间

    本文通过对《洗澡》叙事的时间机制进行细致分析,探讨杨绛小说作品纷繁多变的叙事方式以及蕴涵其中的作者人格和社会文化内涵,从而在精神与思维层面上与作者达到某种默契和交流。

  • 略谈《林家铺子》的结构艺术

    《林家铺子》虽头绪纷繁,线索交错,但组织有方,次序井然,布局严谨。在小说结构艺术上有独到之处。

  • 人性的磨损与畸变——刘震云前期小说论之二

    通过对自我丧失、人性畸变的现实社会生命表相的描绘,刘震云发掘人生平淡表相下的人性悲剧,进行深刻的社会、历史批判和文化批判。

  • 谈王安忆小说中的性别观念

    王安忆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性别观念,它既不同于传统男性作家的性别观念,也有别于现代女权主义作家的女性意识,具有一种协调整合的中庸倾向。

  • 以轻击重——论余华小说的叙事策略

    余华小说运用了以轻击重的叙事策略,表现在:背景的简约化、人物的符号化、故事的碎片化、叙述的轻逸化。

  • 城市底层生活中维度与向度的言说——读贾平凹的《高兴》

    在新世纪之初"底层写作"成了当代文坛的一个"热点"。贾平凹的新作《高兴》以特有的人文关怀,运用写实的手法,对作为城市"边缘人"的农民工的生存困境和身份焦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开掘,关注他们生存的同时关照着他们的灵魂,在新世纪文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现实表象下的神秘——谈《白鹿原》的神秘文化特色

    文学对于神秘美感总有极其强烈的审美偏好,容易和传统神秘文化结缘。《白鹿原》中存在着传统神秘文化的代表性成分。除了流派及地域的影响外,与我国神秘文化的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 诗意栖居的“枷”内世界——解读林语堂的家族小说

    与林语堂有意对家族文化优质部分显现相适应的是,林语堂的家族小说对家之为"枷"的两面性(审美愉悦和现实批判性的交织)的处理也是独异的,他淡化了对家的批判性,而更多的发现了在"枷"内生活所实现的审美愉悦。

  • 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梁小斌诗《雪白的墙》解读

    梁小斌的诗《雪白的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诗中存在显性文本和潜文本两种文本,两种文本的运用带来了诗学张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另外,此诗无论在语言的运用还是在意象的选择上都起到了"微言大义"的效果,对于这些诗歌手段的分析对于理解作者的深意和复杂的抒情动机是有益的。

  • 徘徊于神圣与世俗之间——《尘埃落定》人物形象解读

    阿来的《尘埃落定》为世人揭开了一个尘封已久年代的神秘面纱,昭示了一个时代普遍的人性内容。神圣与世俗两个维度是作者宗教观念在作品中的体现,作品中无处不在的神性力量与人的本真性灵不断冲突,最后达到浑融的境界,体现了阿来对人的哲学的另一种构建。

  • 社会政治人生的寓言——金庸小说内容解读

    金庸小说中的内容与人物描写,遭到"批金者"的非议,认为是脱离现实生活的胡编乱造,其实金庸小说可以理解为寓言小说,在看似荒诞的内容描写中完成对社会政治人生的寓言式表达。

  • 论丰子恺创作的佛理与禅趣

    本文从丰子恺和佛教文化的密切联系这一角度,阐述了丰子恺佛教信仰的特殊性和创作(散文、漫画)的佛理与禅趣,即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佛理,并把佛理生活化。

  • 徘徊于传统和现代的边缘——《围城》主人公方鸿渐形象分析

    《围城》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而又个性鲜明的旧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艺术典型。从中国传统文明中走来,又曾出过国、留过学,身心浸润着现代文明气息的方鸿渐,"懦怯无用"是他性格的基本特征。无用于"当今"又无用于积极健康人生的他,最终成了社会的弃儿,成了徘徊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精神上的流浪汉。本文意在从中西两种文明以及传统和现代...

  • 《围城》:比喻的宝典

    《围城》中的比喻多如繁星,该书堪称比喻的宝典。本文试从新奇性、广泛性、多样性三个方面,对《围城》中所运用的比喻作一粗浅的分析。

  • 从荒原意识解读张爱玲笔下悲剧女性

    荒原意识浸润在张爱玲的所有作品中,张爱玲从女性生命本体出发,通过一个个悲剧女性形象,批判了女性自身的心理误区和人格缺陷,以警示处于麻木状态中的女性,并促使她们突破自我,寻求一条自我救赎之路。

  • 婚姻夹缝中的铿锵玫瑰——现当代离婚题材小说中的性别叙事

    本文通过一系列现当代离婚题材小说的解析,试图阐明男女作家由于性别和文化认同的差异,在面对同样的离婚题材时,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表现出强烈的性别意识。当代作家亟待确立一种男女主体平等、尊重女性的独立人格、尊重性别差异的人文价值观。

  • 小说《平凡的世界》结尾看作者路遥的精神世界矛盾

    小说结尾是考验一个长篇小说作家思想和艺术功力的关键环节。极其重视小说结尾的作家路遥却为自己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写出了一个让人费解、疑惑的结尾,这不是因为作家技巧的笨拙,它表明了路遥人生观、世界观中由来已久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深刻矛盾,正是这些深刻矛盾导致了《平凡的世界》两个主人公两条人生道路的"双构性"结构以及它的矛盾...

  • 浅论文艺大众化与赵树理及其创作

    受三十年代左联关于文艺大众化讨论的影响,赵树理确立了大众化的文艺观并在《讲话》发表后走向成熟。在这种理论观点的指导下,他独创了评书体现代小说,内容真实、贴切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流畅,可以说是文艺大众化实践道路上的经典之作。他的小说不仅为"大众化"的实现提供了范本,更为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高亢的驴鸣——再论刘亮程的散文艺术

    刘亮程的散文是当代文坛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彻底拒绝克隆,追求全新自我。经过长期艰辛耕耘和探索而形成的陌生化的语境风格和未曾沿袭大师却充盈庄子自然思想的独特思维模式,及其话语文本中自然流露的含蓄蕴藉的深厚情感,是他文学创作超然独立的根本原因。

  • 乡土情结、故乡意识、家园精神——论刘亮程散文

    刘亮程的散文研究己经成为20世纪末文坛不可忽略的文学现象。本文就是从刘亮程散文的乡土情结、故乡意识和家园精神角度展开论述。刘亮程的乡土散文充满着独特的个人精神气质。刘亮程执着地书写"一个人的村庄",不仅源自对村庄的深情,也源于对故乡的热爱,更出自对家园的追寻。那里不仅仅是安放身体、抚慰情感的所在,更是精神回归的领地。

  • 女性主义叙事视阈下的《魔幻玩具店》研究

    安吉拉·卡特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本文通过分析其小说《魔幻玩具店》中的叙事原型,叙事视角以及人物话语形式,力求展现这部小说的叙事维度以及挖掘其潜藏文本的主题内涵,即女性主体意识在父权制文化下的凸现与建构,以及卡特对女性地位以及女性经验的关注。

  • 浅谈艾米丽·狄金森对西斯内罗斯的文学影响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是美国墨西哥裔著名女作家,她曾坦言,艾米丽·狄金森是她最喜爱的诗人,本文从女性意识及其延伸出的空间观两方面,浅析狄金森对西斯内罗斯的文学影响。

  • 《地铁车站》之意象主义赏析

    庞德的《地铁车站》充分运用意向叠加手法,营造出色彩与情感的鲜明对比。诗歌赋予读者无限想象空间,成为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之作。

  • 从凯瑟琳与玛丽亚的形象比较看海明威心中的理想女性

    凯瑟琳·巴克莱是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而玛丽亚则是海明威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主人公。批评家们对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创作、主题、风格和结构以及男主人公弗莱德里克·享利和罗伯特·乔顿等都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评论。然而,对凯瑟琳和玛丽亚却涉及极少,人们通常笼统地把她们划归于同一类型——温顺的...

  • 评析《她走在美的光彩中》的艺术特点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首诗以如歌的音韵、多样的修辞和优美的画面打动着读者的心。"诗乃有音画",本文试从音韵美和画面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管窥英语诗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及其绝妙之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