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家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作家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6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28/I
  • 邮发代号:12-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作家走廊
  • 记忆·故事
  • 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
  • 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
  • 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
  • 我说我在
  • 王手短篇小辑
  • 王可心小辑
  • 金短篇
  • 小中篇
  • 长篇
  • 一个压碎的文本

    对我这种浅薄的人来说,皮相之必要,有时甚于内涵。像《守望灯塔》,之所以千里迢迢从上海书城拖回家,只是为了它的书名和装帧。宁谧的靛蓝色背景上有个灯塔昏蒙的影子,发亮的是黄色信号灯,强烈的视觉冲击。印象中前些年是找过这本书的,但当时没有中文版。英文版的封面上有怒涛拍打塔身,比中文版更美。而守望灯塔二字,更是暗合了某些已经倾圮在海...

  • 关注语言本身——温特森的守望

    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有时,一个句子如果用适当的速度来读就能被理解。我的句子全都应该慢慢地来读。"英国女作家詹妮特.温特森虽然与分析哲学并无干系,但显然她也是一个掌握节奏的高手。在其2004年的小说《守望灯塔》中,詹妮特.温特森以具有诗般节奏的语言,通过多重叙述声音,讲述了一个孤儿和灯塔看守者的传奇故事。

  • 逸出主题域的唯美叙事——以毕飞宇为例谈小说无意义叙事

    无意义叙事,是指叙事作品不以意义表达为主旨,或者在叙事角度上追求一种唯美的无意义表达。无意义叙事虽然是表现"无用之用"的,但毕竟它是有用的,且它必须是在小说精神与叙事内核心的起跑。无意义叙事在毕飞宇的小说里,更多地是作为叙事主体出现的。毕飞宇的无意义叙事,扩充了小说叙事的美学空间,也使得小说叙事技巧有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

  • 矫枉过正的圣徒文学——北村皈依后作品分析

    皈依基督之后,北村的作品少了前期的细腻和对叙事的重视,在宣教与文学性之间游移,并最终偏向了前者。其作品的圣徒文学特色可从作品语言、隐喻手法、案例式叙事和沉沦救赎模式等方面体现出来。

  • 论铁凝小说的女性形象与创作风格流变

    铁凝小说构建了色彩斑斓的女性世界,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系列。20世纪80年代至世纪末,其创作风格经历了由清新、纯美、流利向迷离、混茫、晦涩再到单纯澄明又混茫迷离的流变历程,其创作呈现出了单纯而又丰富,多样而又统一的风格。

  • 论贾平凹散文的“士大夫”情怀

    因为散文文体更容易展示作者的"内宇宙",本文从贾平凹的散文创作入手,通过分析作家真实的创作心态,认为贾平凹的散文在创作上带有明显的"士大夫"情怀。"士大夫"情怀一方面表现为作者常常以闲适的心态欣赏把玩自然物理、人生世相,另一方面表现为失位的士大夫对参禅悟道的生活方式的赏玩与陶醉。对贾平凹散文创作中所体现的"士大夫"情怀进行探究,...

  • 周同宾散文美学初论

    周同宾的散文创作体现出一种作家人格精神、审美理想和与之相适应的话语方式相反相成的美学特征。这种由"为当代做个记录,为后世留下档案"的理想引发的朴实诚挚的美学风格,使他步入了当代散文创作名家的行列。

  • 不动声色的力量——木心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初探

    木心的小说风格素净,作者偏爱以第一人称构造小说,因受儿时看戏的经验影响,使作者以写小说来满足一种"分身""化身"的欲望,其创作经历与其作品中出现的人物都有一种鲜明的他者特质。木心的文字深入浅出,细致入微,往往在不动声色之中,蕴涵着令人振奋的艺术力量,沉潜于人生的理性思维。

  • 现实中的诗歌与诗歌中的现实——论穆旦诗歌中的现代主义特征

    穆旦的诗在四十年代现代派诗歌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诗歌艺术价值的坚守和对于人性深处尤其是对现实的探询,使诗人沉淀出了富于智性的诗。

  • 浅析迟子建小说的诗意表达

    迟子建的小说中满蕴着温馨、和谐、关爱、体恤、融洽,无论是自然的、人物的、社会的,凡意象所指,作者皆用一种美的尺度、美的眼光、美的方法去衡量和表达,这使迟子建的小说有着诗的意境和韵味。在其中我们看到了诗化自然、诗意人生、诗化动物和诗意追求。

  • 从女性形象的塑造看老舍小说的女性观

    尽管老舍先生一再谈到他怕写女人,但却很少有男性作家能像老舍一样,不但笔下塑造出众多各色各异的女性形象,而且还以第一人称"我"来写女性,并且写得细腻而富有情感。解读老舍笔下的女性,从中可以看到老舍所持有的女性观,既不同于同时代的女性作家,也不同于鲁迅和巴金等男性作家。

  • 从阿Q形象浅谈鲁迅先生的国民性批判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塑造了阿Q这一民族劣根性的典型形象,并通过阿Q的悲剧性命运和遭际,深刻揭示了国民性格中带有普遍性的一些问题,可透视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批判,发人深省。

  • 《雷雨》:一曲“沉默”的爱情悲歌

    本文从彼埃尔·马舍雷的"沉默论"来探讨《雷雨》,认为剧本在凸现的阶级对立下"沉默"了作者真正要表达的,即一种超越身份地位的真挚爱情,并通过爱情的毁灭揭示了命运不可把握的人生哲学。

  • 剧烈变革时代的乡村日常生活书写——孙惠芬小说论

    辽宁女作家孙惠芬将乡村日常生活与当下剧烈变革的时代紧密结合。她通过对乡村及其外部世界的日常生活书写,展现了乡村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变化,为读者呈现出农民在这一剧烈变革过程中形象的变迁。

  • 寻找灵魂的救赎——析辛格短篇小说中的边缘人

    本文通过论述辛格短篇小说中所描绘的新旧大陆犹太人的众生相,探讨其中处于边缘境遇的主人公们的精神抉择。在这些小说中,回归犹太文化传统的价值体系都是辛格笔下主人公心理流程的最终指向,从而表现了辛格对民族文化之根的反思以及作家对自我的深度认知。

  • 美国小说中的地理因素与道德观

    对于道德观的分析在小说赏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选取四部有代表性的美国小说,力图证明其中的地理因素与道德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地理因素代表着不同的道德观。本文作者选取四部小说:马可·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菲兹杰拉德的《伟大的盖茨比》;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 美丑兼备的真实英雄 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评萨特四幕悲剧《死无葬身之地》

    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家萨特的四幕悲剧《死无葬身之地》是他哲学符号较少、艺术性可读性都较强的一部,这主要得力于作品中美丑兼备的真实人物和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在极限处境中"人"的自由选择的能动性,表达了对"人"崇高生命的肯定。

  • 西尔维娅·普莱斯及其“自白诗”探论

    西尔维娅·普莱斯是美国"超真实的、处于催眠状态的、伟大的、第一流的女勇士之一"的女诗人。她以短暂的31年人生,写了大量诗作,在平凡的事物上寄寓独见的旨意,运用"自白"进行彻底的揭示,代表了美国当代诗歌中的"自白派"倾向。诗人生命自白的创作轨迹,昭示了诗人辉煌、神圣、痛苦、绝望的心路历程。

  •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休吉》的主题分析

    《休吉》是尤今·奥尼尔晚年创作的一部独幕剧。该剧沿袭奥尼尔晚期的创作特点,将回忆与现在、未来融合,继续探讨人生的意义,寻求实现人生意义的途径及种种可能性。本文拟从友情的建立为切入点,揭示剧中人得以拯救的希望。

  • 莱辛作品中女性情感困惑与女性主体意识的反思

    多丽丝·莱辛对女性情感、命运的关注和对妇女解放的一贯支持可谓首屈一指。她以其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对两性问题的思辨性思考,塑造了众多处于感情困惑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人物的塑造,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女性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边缘处境。本文拟从莱辛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来解读莱辛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

  • 表层叙事的魅力——解读艾丽斯·沃克的《父亲的微笑之光》

    《父亲的微笑之光》的表层叙事是对几位知识女性的前卫生活的描写,赞扬了她们追求身体自由、获得主体解放、颠覆传统社会的成功之举,控诉了摧残女性身体和心灵的男性暴力。本文通过对表层叙事的角度分析指出,小说真正的内涵并不在于它为女性颠覆传统社会呐喊助威,而在于它对女性极端化的个性生活的有力辩解。

  • 卡夫卡与宗璞荒诞变形艺术之比较

    荒诞是用一种高度集中的形式来表现原因和结果的悖逆、愿望与现实的分裂、目的与手段的对立、现象与本质的错位、主体与对象的冲突、个体与群体的疏离。荒诞之于卡夫卡,是将先验的、抽象的哲理思维演绎成感性化的生活形式的手段;荒诞之于宗璞,则完全触发于客观的生活。两位作家的这种双向逆反性视角,使变形这一特殊艺术手段所构成的荒诞意象具有...

  • 真相背后“野鸭”获得重生——读易卜生后期剧作《野鸭》有感

    戏剧大师亨利克·易卜生出版的转型剧作《野鸭》,记叙了生活真相被揭露后引起的一系列家庭惨景,似乎暗示美好生活需要谎言的粉饰。但我们从真相揭发者格瑞格斯的角度出发,分析他说出事实的原因,并结合他的特殊身份,会发现只有看清事实真相才能让各自心中的"野鸭"毒气得以释怀。

  • 小说人物社会角色对话语角色的制约与控制

    本文简要介绍了言语参与者的社会角色和话语角色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小说《敲诈》中主要人物在言语事件中的话语角色的转换和人物话语内容的选择变化,说明了社会角色的转换,对言语事件中话语角色的转换起着制约和控制的作用,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

  • 后殖民语境下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的话语地位

    后殖民语境下美国文学的格局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黑人文学等少数族裔文学已经融入当代美国文化和文学的主流。本文从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的复兴历程入手,探寻她们话语地位随着时展的变迁和在美国文坛发挥的作用,揭示黑人女作家的双重身份和她们日益觉醒的自我意识。

  • 王尔德与《莎乐美》

    作为唯美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王尔德生活和作品中处处体现着反抗丑陋社会现实,"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艺术观。本文通过剖析王尔德的《莎乐美》中的唯美主义艺术观的体现,使之生动具体起来。

  • 历史异化中的孤独者——卡尔维诺《黑羊》文本分析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寓言《黑羊》可谓是人类智慧文本的典范,它以极其短小的篇幅,用一种无以复加的流水一样的忧伤叙述了一个"异化"世界中,在一群"他者"眼中的诚实人最后的下场,以超越现实的眼光阐释了个人在无法实现个体的历史阶段的孤寂,以及偶然的个体对历史事实的影响。

  •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看《没有走的路》

    对于诗歌的赏析历来有两种主要的方法,或是从诗人的生平出发分析其作品,或是从文本出发,坚信"作者已亡"。本文则尝试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来剖析《没有走的路》,希望透过其表层意思从该诗中挖掘出更丰富的意义和更深的哲学思想,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该诗,并深层次地理解人性、现实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 兰斯顿·休斯诗歌地名使用的民族性

    休斯通过地名的艺术化使用,赋予了地名独特含义。本文借助文本分析,指出地名使用体现了他一贯的民族主张,即双重身份和平等相处。

  • 浅析索福克勒斯悲剧世界的建构

    三大悲剧家之一索福克勒斯在其创作的《俄狄浦斯环》三部作品中,给我们塑造了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勇敢美丽的安提戈涅和不得不向神妥协的克瑞翁等形象。索福克勒斯笔下的悲剧人物在困境前的表现不同,但他们最后的结果是以神祗的胜利而终。本文通过索福克勒斯的三部作品《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和《安提戈涅》的比较,探究作家索...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