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家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作家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6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28/I
  • 邮发代号:12-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作家走廊
  • 记忆·故事
  • 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
  • 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
  • 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
  • 我说我在
  • 王手短篇小辑
  • 王可心小辑
  • 金短篇
  • 小中篇
  • 长篇
  • 生存焦虑与想象写作——海派小说叙事研究之一

    在现代都市语境中,海派小说大都流露出作者较强的焦虑体验和悲观感受。一部分海派作家通过建构一个想象的世界,从而求得生存困境的解脱。他们的作品体现了现代作家对人的生存境况地思考,这也是海派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 论池莉小说《云破处》的反讽艺术

    池莉在其中篇小说《云破处》中借助反讽的修辞手段,对日常生活中的人性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究,揭示出人性的复杂多变,对人性恶进行批判。小说中的反讽艺术主要表现为结构反讽、言语反讽和情境反讽三种形式。

  • 《故乡》:张力叙事的经典文本

    《故乡》是鲁迅乡土小说的代表作,自发表至今80多年已形成了对《故乡》的阅读史。本文以张力论美学为理论切入点,通过分析《故乡》文本的张力叙事,来重新解读《故乡》的思想艺术魅力。鲁迅的小说《故乡》在其充满张力的叙事中完成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故乡的现代性体验。

  • 从世俗走向艺术——沈从文的舟船情结

    沈从文关于"湘西世界"的作品中,有着非常深厚的船情结。他建造起了一座船博物馆,以此来构筑独特的"湘西世界",并通过船对人性加以关注与思考。同时,沈从文的作品还赋予舟船丰富的美学特征和象征意义,成为营造作品意境的重要载体。

  • 解构视野下的《现实一种》——对余华《现实一种》的解读

    《现实一种》是体现余华破坏常理的小说之一,也是带有明显解构倾向的小说。它的解构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彰显人性恶忽略人性善,一反传统人类在认识自身以及文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善恶二元对立的思维、书写模式;其次,小说在表现"一种现实"时极力想表现一个疯狂、非理性的无序的世界,以及对家庭价值、伦理亲情的否定,与暗中透露出的人物行为...

  • 自卑与自亢的互见——路遥创作心理探究

    路遥的早年生活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创作倾向。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失落中,路遥产生一种一生都无法排遣的自卑感。但路遥没有在自卑面前萎靡不振,而是以顽强的拼搏来抗争命运。文学创作的成功给路遥带来了信心,自卑的心态逐渐转化为自信进而发展为自亢,反映在作品中便是那些出身贫苦的农家子弟的出类拔萃以及"城乡结合+对比"型的爱情模式...

  • 论废名小说“简单而有涩味”的语言

    现代作家废名,在沉重苦涩的精神艺术追求中执著地探索和建构自己独特的小说文体,并且通过"简单而有涩味"的文本语言来体现。他独具韵味的叙述语言有很强的暗示与所指功能,蕴涵着丰富的含义,同时也是他对传统小说语言规范的有意和大胆的冲击和反拨。

  • 苦难后的涅槃——《饥饿的女儿》中的苦难意识

    本文从小说视角、成文背景以及女性写作等方面对虹影的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进行分析,尝试探寻虹影在时代、身份和身世中的苦难意识。

  • 论《沧浪之水》中知识分子和官场权力之间的关系

    阎真的《沧浪之水》中知识分子和官场权力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不仅表现了官场权力下知识分子的异化,也表现了知识分子如何企图通过获取官场权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人文理想的挣扎和努力。这种复杂性使得作品不同于其它官场小说流于歌颂和暴露,呈现出特别的意蕴,但也反映了通过这样的途径无法真正找到知识分子身份的问题。

  • 陈梦家的抒情诗创作评析

    作为新月诗派的后起之秀,陈梦家专注于东方抒情诗的写作,其诗感情含蓄真纯,空灵朦胧,自成一家。其对新月诗论既继承又多有创新,尤其是他的创作中存在的思想知觉化、联想奇特化等象征主义特征,开启了30年代现代派的先声。

  • 人间真情的呼唤——郁达夫小说《迟桂花》解读

    《迟桂花》是郁达夫后期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与前期作品不同的思想情感。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小说设置的叙事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小说主要表现的是作者在人生困境中对人间亲情和友情的真切呼唤。

  • 走向“明天”的欲望救赎——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文化解读

    海子是当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短短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抒情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便是其中的杰作。该诗中的"大海"、"明天"和"房子"等意象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内涵,具有强大的隐喻和象征功能,既是诗人对物质和情感世界的超越升华,又是对农业文明的依恋挽留,成为诗人实现自我欲望救赎的文化之路。

  • 路遥与茅盾比较论

    路遥和茅盾在创作心理、题材开掘、人物形象塑造、结构艺术和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时又以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 病态的城市文明造成的人性悲剧——从《骆驼祥子》谈起

    通常认为,《骆驼祥子》写的是城市贫民的生活及其悲剧命运,控诉了旧社会的吃人本质,同时也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有力批评。但进一步探究就会发现,这部小说还有更深的意蕴,那就是对人性与城市文明对立关系的思考。

  • 解读《素笺》的艺术特色

    陆晶清的《素笺》是分致十个对她有恩有情而始终不能结合的男子的信,作者以清丽的文字屡次谢绝爱的祈求。文章体裁奇特,文笔细腻,感情真挚,极富语言艺术魅力。信中叙事、抒情曲折婉转,给人以一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感觉。全部《素笺》流淌的是寂寞苦痛前尘中温暖、诚挚而不曾揭破的人间真情,显现的是那颗年轻、率真、倔强的心灵。

  • 视觉的盛宴——论穆时英小说中的色彩层次

    穆时英是30年代海派作家中的一个异数,不仅风格多变,而且小说充满了立体感。本文将穆时英小说置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特定环境中,从色彩的角度来剖析他小说立体意象构成的要素,以及他独特的都市小说创作技巧如何给读者带来巨大的阅读享受。

  • 作为超验的能指的“香水”——谈《香水:一个凶手的故事》的政治批判意识

    《香水:一个凶手的故事》具有深刻的文化和政治寓意,在小说里,香水被演绎为一个包孕丰富的超验的能指,与西方形而上学体系中的"本源"、"中心"和"在场"相关联,在香水与巴黎之臭的对立中,作家开辟了一个探讨现世政治和权力的叙事空间,警示人们反思工具理性的逻辑和疆界。

  • 伍尔夫作品中的雨水意象

    在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众多作品中,出现水意象的地方达200多处,她对水意象的各种情形下的描述,使得水意象成了多元的象征,其中雨水意象在她的长篇小说中独具形态深蕴哲理。本文借伍尔夫的两部作品所显现的雨水意象,研究这些雨水意象的各种形态及其所蕴涵的意义,以此探究伍尔夫作品在冰山下神秘的充满魅力的一角。

  • “客观对应物”在《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运用

    在《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诗人T·S·艾略特娴熟地运用了他本人的"客观对应物"理论。意象性"客观对应物"描绘出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和真实自我;典故性"客观对应物"勾勒出现代意味十足的反英雄,诗歌充分达到反讽效果;幻想性"客观对应物"使主人公暂时逃离了现实的苦难和心理的荒芜,达至宁静和美好。"客观对应物"使诗人智性、艺术性地将主...

  • 多利丝·莱辛《草原日出》的创作艺术解析

    多利丝·莱辛的《草原日出》无论其细腻的语言描写,还是所蕴含的丰富的创作意识及其所反映的生命哲学,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审美意义。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使得其极具美感与感染力,体现了作家超卓的风格魅力。

  • 论萨罗希诗歌中的神爱思想——以《一千零一面镜子》为例

    萨罗希的《一千零一面镜子》是一首表现神爱思想的诗篇,而神爱的最终旨趣是走向对宇宙间绝对精神的皈依,也就是达到与真主合二为一的崇高精神境界。作品所表现的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使我们对人生有更加积极的认识。

  • 永远舞蹈的水仙

    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先驱威廉·华兹华斯的抒情诗《水仙花》,以其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视觉、美的思想征服了无数的读者。诗人对大自然美的歌颂、美的向往、美的领悟与当时的唯利主义、无情破坏自然的工业主义、商业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强烈情感。《水仙花》从各个方面都透出美,对该诗的赏析不仅...

  • 《权力与荣耀》的逃避主题初探

    《权力与荣耀》一书是格林的主要作品之一。为了逃避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主人公逃避上帝为他设定的种种精神枷锁,他愿意为女儿承受人间的一切苦难;为了逃避同类警察的追捕,他失去了人类所享有的权利;为了逃避自我,他最终成为暴虐社会的牺牲品。人类本应享有的信仰、自由、平等、博爱等被权利、杀戮、迫害、敌视等所取代。

  • 法国女性写作:西苏、克里斯蒂娃和依利加雷

    法国女性写作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西苏、克里斯蒂娃和依利加雷,她们将女性性别视为一个隐藏的、未知的然而却能够在文学书写中再现自身的实体,试图扰乱男性中心秩序,冲破传统的种种限制,拓展想象空间,开辟叙事新维度。本文探讨了依利加雷与另外两位女性作家的同和异,指出依利加雷女性写作在解构的基础上,更强调建构的重要性。

  • 评美国小说《啊,拓荒者!》

    本文通过对美国小说《啊,拓荒者!》中东西部城填与乡村的对比、女性与男性的对比,以及友情式爱情与激情式爱情的对比,来解读这一文学作品。

  • 重读《卡拉马佐夫兄弟》——浅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社会批判观

    19世纪的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创造了世界级的辉煌。陀思妥耶夫斯基无疑是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意识、人道主义色彩以及强烈的救赎观念。但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中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对社会的批判。本文将着重探讨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法律体系的批判,以及他对人生价值观的看法,并分析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反思。

  • 一颗在孤独中纠结的心灵——浅析《觉醒》中艾德娜主体性的嬗变

    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作为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展现了女主人公艾德娜从觉醒到自由的过程。通过在意识上、经济上、身体上逐步获得自由,其主体性经历了从萌生到成长再到升华的不同阶段。本文通过对艾德娜主体性演变过程的分析,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艰难处境,凸显其追求独立和自由的斗争。

  • 自由·选择·责任——《贵妇画像》的存在主义解读

    《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阿切尔与吉尔伯特·奥斯蒙德走向婚姻是一种必然。本文以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为指导,从自由、选择和责任的角度来解读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

  • 追求纯美情感的女性小说世界——试比较《傲慢与偏见》与《呼啸山庄》的浪漫主义倾向

    19世纪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与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都是英国女性作品经典之作,两部作品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作者对爱情、世界的思考和个人理想。本文将从叙述的角度来阐述两部作品的浪漫主义倾向和理想化创作模式,希望对女性作家的作品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平凡的爱与超凡的爱——小说《呼啸山庄》的爱情探究

    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所著《呼啸山庄》,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小说细腻地描写了历时30年,折磨两家、两代人的奇异爱情悲剧。本文以平凡的爱和超凡的爱为主题,简要分析两者的异同,探究作家寓含于作品中的主旨和信息。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