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家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作家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6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28/I
  • 邮发代号:12-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作家走廊
  • 记忆·故事
  • 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
  • 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
  • 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
  • 我说我在
  • 王手短篇小辑
  • 王可心小辑
  • 金短篇
  • 小中篇
  • 长篇
  • 野性的规训——解读R.L.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

    在当今强大的消费文化攻势下,文学经典已经式微,其传播方式与策略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只有搭上影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快车道,才能使自身的价值不断被挖掘,才能使自身的影响力不断扩张。斯蒂文森的小说所独具的风格,表现出来的幻想色彩与异国情调,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无疑成了势力强大的文化产业的香饽饽,他的小说经常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就是...

  • 朱自清:被叶兆言重新解读的旧影像

    叶兆言最近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陈旧人物》,是对晚清以来的文人生活的晾晒,让你泡杯茶,看着茶烟的弥漫,会心一笑。《朱自清》是叶兆言《陈旧人物》中的一篇,写于2000年5月31日,对朱自清进行了重新解读,近来好多面向中学的阅读材料也选了它。

  • 想象力的建构:论东西小说中的比喻

    文学的想象力是通过语言进入细节和独特世界的一种能力。比喻是东西在其小说中构建和呈现想象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表现为:喻体的生活化、陌生化、情绪化和感官化。

  • 《虚症》的主人公自杀原因探析

    刘恒作品《虚症》的主人公郭普云儿童时期缺少安全感,产生了基本焦虑,导致他患上了神经症。为了抑制进一步焦虑,他采取了依从的方式与人交往,想以此满足三种需要:友爱和赞许的需要、求助于人生伴侣的需要和狭窄生活范围的需要。因种种原因,这三种需要都没有得到,他内心的基本焦虑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加严重,他不堪焦虑最终自杀以求解脱。

  • 痞而不坏,傻而不愚——评王小波笔下的“王二”形象

    "王二"是王小波笔下的主要人物形象之一,既无正貌,亦无正言正行,在现当代文学的画廊里属于另类人物。总括"王二"形象特点,那就是痞而不坏,傻而不愚。

  • 阿Q——一枚多米诺骨牌

    精神胜利法虽是阿Q最主要的精神特征,却不是其性格的全部。阿Q之所以丰满,是因为他身上还有许多特性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如他的惧强凌弱、见风使舵,在文中也是显而易见并贯穿全文的。联想到多米诺骨牌游戏,感觉阿Q简直就是一枚多米诺骨牌。

  • 从历史视角看新时期30年诗歌的发展趋向

    从历史视角来看,新时期30年诗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内容上表现深层的传统文化,追求超脱的意境,形式上具体表现为"反思"、"寻根"、先锋、后现代等,体现开放的多元化。从浅层到深厚的历史特征延进看新时期30年诗歌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理解当下诗坛潮流,而且有益于把握诗歌的现代化发展趋向。

  • 刍议“80后”文学

    "80后"作家这个称谓,伴随着一场名为"新概念"的作文大赛而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从那以后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为代表的一批"80后"作家成为了这一代人的代表。凭借着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影响,"80后"作家迅速成长起来,其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喷薄而出",在受到市场热捧的同时,其创作也备受争议。

  • 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性别批判倾向

    当代都市女性写作致力于传统性别文化及其体制的"解构"和"批判",这种解构和批判其意义既体现在对当代新型两性关系及其性别文化的重构上,也体现在对当代都市文化的现代化、多元化、全球化发展的有力促动上。本文通过"国骂"陋习批判、"处女情结"批判、"二奶"现象批判,来分析当代中国都市女性写作的价值与意义。

  • 论20世纪80年代儿童文学独特的审美意义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在商品经济冲击的背景下遭遇尴尬。儿童文学作家在困境中突围,坚持儿童文学的美学追求,谱写了中国儿童文学辉煌的篇章。其独特的审美意义,对当下中国儿童文学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 小说写实的“同”与“不同”——新写实小说与苏青的写实小说之比较

    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方方、池莉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与40年代苏青的写实小说在内容上来说都是对都市里的凡俗生活做了真实的叙述,不夸张,不渲染。但由于她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经历不同,她们的创作无论是在描写上,还是表现手段或叙述上,都存在着差别。新写实小说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正面阐说,不再对生活的终极价值做出判断,而是关注人的生存...

  • 1931:政治文化视野下的茅盾文学创作的转变

    1931年频繁发生的政治事件给当时的左翼作家在政治情绪和政治心理上以巨大影响,并对他们创作的转变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1931年的茅盾经历了实际的政治实践,也从政治心理上重新调整了自己作为政治工作者和文学工作者的身份及价值观念的定位,这对其以后的政治活动和文学活动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 甘茂华散文集《守望吊脚楼》的文化解读

    民族文化规范着文化意象,典型的文化意象又反过来成为表征民族文化精神的审美符号。民俗风情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外显,对于民族作家来说,他们往往通过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表现本民族的信仰和价值体系。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甘茂华的散文集《守望吊脚楼》,发现了很多意味深长的文学意象。

  • 永葆一颗常绿的童心——贾平凹商州小说民俗色彩透视

    贾平凹商州小说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关注其小说中民俗文化的成因,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自然山水的浸润,民间风情的熏染,历史文化的传承,个性气质的影响四个方面做出分析。

  • 论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前崛起派与后崛起派诗歌之对照

    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主要是指1982年的"朦胧诗派"(前崛起派)和1985年以后出现的"新生代"诗人(后崛起派)。"朦胧诗派"以北岛、舒婷、顾城等为代表,是一群对社会负有历史感、责任感的诗人。后崛起派是一些当时二十多岁的青年,由于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诗作大多显得轻浮,叛逆而又实际。

  •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里人物的内心世界探析

    乔治.艾略特的小说以揭示人物精神世界而著称,《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本文从人物表情的流露、倾诉和传递,展示人物喜、怒、哀、乐与追求的复杂心理变化,探究艾略特揭示小说人物内心世界的艺术特色。

  • 论爱米莉·狄金森的浪漫主义自然观

    爱米莉.狄金森本质上属于以爱默生和惠特曼为代表的美国浪漫主义传统,但其浪漫主义又有独特之处,这就是她对自然、精神和心灵的特别关注。她的自然诗巧妙地融入感情色彩和哲学思考,使这些自然主题的诗歌深深地刻上了她本人的烙印。

  • 论狄金森诗歌《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的审美特色

    本文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分析了狄金森的诗歌《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这首诗大体上是两音步抑扬格形式,但从整体上来说,韵律不太规则,而押韵比较有规则。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但狄金森选择了灵魂。本文从狄金森的日常感情与宗教生活入手,说明这首诗不是爱情诗,也不是宗教诗,而是狄金森选择诗歌创作和隐居生活的宣言书。读者们应从自己阅读这首...

  • 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艺术

    艾米莉.狄金森被誉为"自萨福以来最伟大的诗人"。在她的诗作中有三分之一的作品围绕着死亡这一主题。本文从死亡艺术角度来解读狄金森的死亡诗歌,以分析她的人生态度。

  • 美与诗同在——浅谈莎士比亚及其诗歌艺术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留下了许多以歌颂爱情或抒发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看法和理想的诗篇。本文试对莎翁及其诗歌艺术进行探讨,旨在领略其魅力。

  • 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意识

    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具有极强的生态意识,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宁静、原始,人在自然中得到的无尽欢乐和启示以及人与自然、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他认为,现代工业文明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他希望以他的诗歌来唤醒人类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 斯宾塞《仙后》中的“创新”因素解读

    斯宾塞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诗人中独树一帜,既是优美抒情的诗人,又是卓越的叙事诗人。在其未完成的长篇巨诗《仙后》中,诗人既继承了欧洲文学传统的一面,又通过各种创新手法去追求艺术创作上的完美,特别是他首创的有名的"九行体——斯宾塞诗体",更是留给后世诗人的一笔宝贵的遗产。本文通过提炼、分析这首长诗中的创新因素,旨在从一个全新...

  • 西方宗教阴影下的爱情悲剧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每每带有悲剧色彩。本文试从三部作品诠释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 浅析《飘》中斯佳丽的性格特征

    本文通过对小说《飘》里主人公斯佳丽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家庭原因的分析,找出了她性格的四个主要方面:漂亮外表下的傲慢、叛逆、负有责任心和意志坚强,从而得出斯佳丽是一位坚强勇敢、永不言败的真正女性的结论。

  • 乔治·艾略特在中国——中国乔治·艾略特研究三十年回顾

    乔治.艾略特是英国19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她的女作家身份及其作品的深刻内涵,使得中国对其研究起步较晚,只是近年来才形成轰轰烈烈的趋势。本文拟从译介、国内艾略特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回顾近30年中国乔治.艾略特的研究情况。

  • 论《不恰当的旅行》对传统流浪汉小说的继承与发展

    从结构、题材的选用,第一人称叙事的设置来看,曼斯菲尔德的《不恰当的旅行》是对流浪汉小说的继承。同时,该小说作品从主题所蕴含的象征与哲理、侧重表现人物心理、第一人称叙事的内涵等方面来看,又是对流浪汉小说的发展。

  • 工业浪潮下孤独的人生——论《小城畸人》的异化主题

    安德森的代表作《小城畸人》的写作风格影响了其同时代的诸多作家,被称为一个"美国异化的寓言"。异化(alienation),是"畸人"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安德森小说的一个重大主题——即"生活中的活死人悲剧现象",描述"现代人由于缺乏身份感,心里麻木,已经变成了无灵魂的空躯壳,已失去爱他的能力"。他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出处于美国工业浪潮冲击下的...

  • 美国黑人的代言人——论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黑人寻求自我,争取自由、平等的文艺运动。它的代表人物兰斯顿.休斯以简单的语言、布鲁斯风格和美国黑人方言,使他的诗歌带有浓郁的黑人色彩。他的诗歌歌颂黑人民族的美、揭露社会的不公并呼吁自由解放。因此他被人拥戴为美国黑人的代言人。

  • 论《还乡》中民俗因素的地位和作用

    《还乡》是哈代"威塞克斯"小说中艺术最为完美的作品,具有极其鲜明而浓郁的民俗特色。其中的民俗因素主要包括节日习俗、神话传说以及民歌歌谣。这些因素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起到了渲染作品某种特定的氛围、润色和塑造人物形象、象征和隐喻作者主观意图的作用,其在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取代。

  • 物哀之美——谈《源氏物语》中“物哀”的审美意向

    《源氏物语》代表了日本古典文学的最高峰。它所创立的物哀等美学传统,一直被后世作家继承和发展,成为日本文学民族化的一大因素。作者紫式部以极其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人在外部环境触发下所产生的悲凉、凄楚之情。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