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家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作家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6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28/I
  • 邮发代号:12-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作家走廊
  • 记忆·故事
  • 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
  • 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
  • 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
  • 我说我在
  • 王手短篇小辑
  • 王可心小辑
  • 金短篇
  • 小中篇
  • 长篇
  • 试析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小说《贪婪》的语言艺术

    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因其作品独特的语言艺术而荣获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试对其小说《贪婪》中诡谲灵异的语言进行分析,以探究象征、隐喻、嘲讽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为这部小说所赋予的深刻内涵与内在的生命力。

  • 困顿中的悖论——对“私人写作”和“身体写作”的迷惑

    本文大致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当代中国女性主义写作,分析了一批先锋女性作家对女性生存意义的探索以及对属于女性自己文本的构筑,肯定了这种写作方式对男权社会的权威话语所进行的激烈的颠覆和消解;同时也指出,当女性主义陷入了从单一的性别角度思考的困顿,无法广泛地面对现实社会中女性遭遇的社会问题时,有必要打开幽闭已久的大门,在探求...

  • 论池莉的小说创作

    池莉的小说突出人生的过程,强调过程本身的含义和意境,强调还原生活。她笔下的所谓"受洗"是向着实在的物质性与世俗性的现实的认同、屈服、媾和,甚至是投降。与此同时,池莉又以故事的传奇性体现了精神的反传奇性,表现了她的冷静、务实和现世主义原则。

  • 童年记忆在萧乾小说中的印痕

    有关童年生活的回忆几乎构成萧乾小说母题的主要来源。对于早年痛苦生活中的经历见闻,萧乾总是善用儿童这一特殊视角给以真实的展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有许多作家也同样采用儿童视角进行创作,但萧乾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与这些作家们相比显示出了他独特的风格特征。

  • 浅析《七种武器》之《离别钩》

    《离别钩》是古龙《七种武器》系列的压卷之作,也是古龙后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阐释了人与命运抗争这一永恒主题,并且对草根人物寄予了深厚的怜悯。小说中的反派角色——狄青麟,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古龙武侠天才最好的体现之一。

  • 淡定苦难 诗意人生——《雅舍小品》的艺术张力透析

    本文以艺术张力的理论视角,从语境叛逆、情境悖论两个层面分析透视了梁实秋《雅舍小品》中的艺术张力结构,旨在从艺术维度解读其文本生命的日久弥新的魅力所在。

  • 论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成功地将拉美文学的精华魔幻现实主义与美国黑人文学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因素进行分析来透视整个黑人民族的文化的困境和黑人民族探求自我的心路历程,以及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对于表现小说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象征手法是小说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段。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作家杰罗姆·戴维·赛林格(J.D.Salinger)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色彩的象征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拟就色彩"红、黑、白"在小说中的运用,分析其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的不同作用和象征意义。

  • 试论《喧哗与骚动》中康普生的家庭关系

    本文以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康普生家庭中的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子女之间关系,探讨了康普生家族衰败的原因。

  • 论《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矛盾与冲突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在该小说中,福克纳设置了重重的矛盾与冲突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而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摧残妇女的清教妇道观和控制女性幸福的父权制,暴露了南方社会灵魂被扭曲、人性受压抑、女性遭摧残的社会现实。笔者试着从死亡与爱情的矛盾冲突,爱米丽与其父亲的矛盾冲突,爱米...

  • 菲茨杰拉德笔下的浮华与迷茫

    菲茨杰拉德因为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而被誉为美国20年代的"编年史作家"。他的作品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喧嚣的20年代"的飞速发展的美国社会和人们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且通过刻画挣扎于梦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众多人物,进一步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所经历的迷茫与失落,为读者揭示了在纸醉金迷的表象下,人性的异化以及道德和精神的瓦解,展现了浮华背...

  • 《红字》中齐灵渥斯形象的解读

    齐灵渥斯是美国作家霍桑代表作《红字》中的重要人物。一直以来,研究者都将注意力放在了男女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和海斯特·白兰身上,而对齐灵渥斯的关注甚少。在霍桑笔下他被称为撒旦和红字的制造者。事实上,齐灵渥斯拥有过人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有着不同于同时代周围其他人的对于人类及社会的认识。本文拟从齐灵渥斯所具有的知识和思想两方面来探...

  • 试析《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情结

    女性主义在近展过程中摒弃了初期与男权主义完全对立的态势,开始追求一种女性与男性的和谐。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这种思想的代表作家,在其小说《到灯塔去》中充分展现了一种两性相通的性格,并通过对旧的模式的消解,达到了各种角色最终的融合。

  • 爱的悲剧——《儿子与情人》中莫莱尔夫人的悲剧人生

    《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早期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因其带有浓厚的作者自传色彩,故而常被评论界称为弗洛伊德"恋母情结"理论在小说中的最佳体现。但事实上,随着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研究者们已经意识到《儿子与情人》的丰富内涵远非"恋母情结"一词所能概括。作为"成长小说",主人公保罗的成长与他的母亲莫莱尔夫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个女人从...

  • 《月亮与六便士》中叙述者与作者的潜对话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采用人物——叙述者"我"来叙述故事。叙述者对主人公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冷漠到欣赏的过程,而作者对他笔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是持肯定态度的。实际上,这是作者与叙述者之间在价值上、理智上、情感上的一种潜对话。

  • “陷入冲突”的局外人——《呼啸山庄》中丁耐莉的身份解读

    艾米莉·勃朗特借助不同身份对女管家丁耐莉进行了生动刻画,透过字里行间,可看出勃朗特对女管家丁耐莉倾注的爱憎之情,正是作者对这一人物的多重身份的成功塑造,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更真实、丰满,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 浅析《傲慢与偏见》的人物描写

    《傲慢与偏见》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性格迥异的人物,尤其是通过个性鲜明和措词巧妙的对话而进行的人物形象刻画。"简单"和"复杂"的人物常常都是令人啼笑皆非地不知道如何在言谈中表现了他们自己。作品在语言和精心策划的场景中所展示的是很多的误解和部分误解,自相矛盾的目的,各种设想和打算,欺骗和自欺。细细品读,其意境深远,为高雅喜剧增辉,给...

  • 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统一——从《傲慢与偏见》看奥斯丁的“二元”思想

    简·奥斯丁是理想婚姻的倡导者,其作品往往充满了迷人的浪漫主义色彩。生活中的理想与现实这一对"二元"矛盾,在她的小说人物身上,常常能得以完美的统一。作为一名身处父权社会的女性作家,奥斯丁又是如何将婚姻理想与现实生活这一"二元"矛盾进行统一的?本文试从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分析着手,结合奥斯丁人生的经历,对奥斯丁的创作风格做初步探讨。

  • 以《双城记》为例探析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多重性

    《双城记》是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和杰出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研究者普遍认为《双城记》带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和人道主义色彩。人道主义既是《双城记》的主导思想,也是小说塑造众多人物形象的基本立足点。作为狄更斯提出的用以改良英国社会的主要途径,人道主义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局限性和幻想性。

  • 莎士比亚戏剧对文学、语言的贡献和影响研究

    莎士比亚戏剧对整个人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恒久的影响,对人类文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莎士比亚与欧洲文艺复兴、莎士比亚与欧洲文学、莎士比亚与英语语言发展三个角度,论述了莎士比亚戏剧对文学和语言的贡献和发展。

  • 归依生命的本真——论华兹华斯的“自然”和“孩童”观

    本文解析了华兹华斯诗意理想的两个重要要素——"自然"和"孩童",通过分析其倡导的"回归自然"和"复归孩童"的理念,阐释了诗人精神乐园的两种状态及两者的内在关系,并籍此激发我们对生命本真的思考。

  • 灵魂深处的孤独舞者——卡夫卡与张爱玲之比较

    卡夫卡与张爱玲,这两个生活年代几乎前后相继的作家,尽管他们生活的国度、所处的历史时期、植根的文化土壤不同,但两人在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和文学创作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灵魂深处的孤独舞者:孤独是他们生命之歌的主旋律,怪诞是他们呈现给世人的共同特征,写作是他们灵魂深处的舞蹈。

  • 先秦两汉婚姻爱情诗的创作流变浅析——以《诗经》、《汉乐府》为例

    爱情婚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诗经》中关于婚姻爱情的诗歌所占的比例很大,涉及的范围也很广,而汉代的《汉乐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又一奇葩,其中的婚姻爱情诗从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婚姻爱情的画面。由于两个朝代的文化、政治的背景,历史发展诸多的差异,也导致了《诗经》、《汉乐府》的婚姻爱情诗的创作存在差异。本文试通过对《诗经...

  • 浅谈《古诗十九首》的清丽之美

    《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在于忧生之嗟、别离之苦和知音难遇;《古诗十九首》的潜台词,在于高洁之志和理想人格的执着与坚守;《古诗十九首》的美,在于清与丽。

  • 清回拔俗处 摩诘一路人——盛唐江西诗人綦毋潜创作研究

    本文对盛唐时期的江西籍诗人綦毋潜的诗歌创作进行了细致描述,认为綦毋潜的诗歌善于题咏寺庙道观,在山林景致之中传递隐逸情趣;赠答诗作中亦常借山水景物抒发隐士情怀。整体诗风清幽峻秀,与王维诗风相类。

  • 王质《林泉结契》浅尝

    王质的《林泉结契》是一组极有特点的诗歌,一方面,该组诗歌的小序具有"自注"的特点,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他丰富的学识;另一方面,诗人采用"奇趣"的形式,托物言志,将自己的闲情逸致与潇洒的情怀呈现出来。

  • 陶渊明“归鸟”与杜甫“飞鸟”意象的哲学底蕴

    作为田园诗的鼻祖,陶渊明诗歌中的"归鸟"体现了其"止泊"的心志,而杜甫诗中出现最多的鸟类"鸥鸟",却映照出其渴望自在飞翔的执着愿望。两者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却同样可以引发后人无限的思考,呈现出"我归于物"与"物归于我"的对立以及"归鸟"与"飞鸟"情节的对立。

  • 论古典诗歌中的芭蕉意象

    芭蕉是古典诗歌中较常见的写景意象,从善于托物寓慨的诗人李商隐到"别是一家"的女词人李清照,都曾经选取芭蕉作为吟咏抒情的对象。不仅如此,诗人们还喜爱在庭院中种植芭蕉、欣赏芭蕉、赞美芭蕉。本文试图把芭蕉意象分解为雨打芭蕉、芭蕉影动、身是芭蕉、碧叶丹心以及蕉叶题诗5个方面,分别描述诗人寄予它们的种种情怀与感慨。

  • 宋诗揽要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宋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也有着辉煌的成就。宋词以词体之冠独领风骚,宋诗则以其题材之广、说理透彻足可与唐诗相抗衡。本文探讨了长期以来宋诗被轻视的原因,比较了宋诗与宋词、宋诗与唐诗的异同,指出了宋诗在古代文学史中应占的重要地位。

  • 兴发感动真情词——论李煜词中之情

    南唐后主李煜以一颗赤子之心在作品中尽情挥写其不平常的人生经历。尽管李煜的词一向被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但无论是前期对豪奢婉丽的宫廷生活的描绘,还是后期沦为阶下囚之后的抒情言志,都守一"真"字,这是其前后期词作的共有的特征。李煜性情摇荡抒写的作品跨越时空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心灵震颤。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