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家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作家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6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28/I
  • 邮发代号:12-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作家走廊
  • 记忆·故事
  • 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
  • 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
  • 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
  • 我说我在
  • 王手短篇小辑
  • 王可心小辑
  • 金短篇
  • 小中篇
  • 长篇
  • 谎言的代价——评金·爱德华兹《不存在的女儿》

    一个善意的谎言,一个勇敢的抉择,两条不同的人生道路,从此让两个家庭变了样,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就是出自美国女作家金·爱德华兹的长篇处女作《不存在的女

  • 论《务虚笔记》的宗教意识

    《务虚笔记》可以说是史铁生的一部集大成之作,这部小说融合了史铁生思索人生、审视生命的种种心得。小说中很明显地流露出一种以宗教意识进行自我救赎、人类救赎的思想倾向,这种宗教意识在小说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平静的受难意识、对人的现实存在的虚幻性思考,以及对生命的顶礼膜拜。

  • 都市叙事与女性书写——张爱玲和亦舒小说异同论

    张爱玲及其作品以持久的艺术魅力几十年来影响不绝如缕,在港台地区甚至出现了一批追随张氏创作风格的"张派"作家。亦舒作为香港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家,虽自称"师承于张爱玲",对张的继承却不在标志性的"张腔"--绮丽繁复的意象和阴暗而疯狂的艺术世界。在上海/香港的"双城"背景下,她以都市叙事和女性书写,与张爱玲的都市/女性文本构成了某种对话。

  • 浅谈《夜与昼》的艺术特色

    20世纪80年代,柯云路以《新星》、《夜与昼》等经典巨著为国人瞩目。尤其是《夜与昼》,被誉为是百科全书式描写社会生活的代表作。本文主要从小说的独特题材、艺术结构、语言风格、心理描写等方面,分析形成当年"柯云路热"、"《夜与昼》热"的原因。

  • 新英雄传奇对十七年革命英雄传奇的借鉴与突破

    十七年时期的革命英雄传奇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新英雄传奇构成了中国当代英雄传奇文学创作的两大高峰,新英雄传奇在延续与借鉴革命英雄传奇创作方法的同时,在叙事模式上对革命英雄传奇进行了大胆地改写与时代性的融变。

  • 论阿成《胡地风流》的狂欢化色彩

    本文从狂欢化的时空、"民间化"的饮食、戏谑幽默的语言三方面,论述了阿成的散文随笔《胡地风流》的狂欢化色彩,并指出了作家渗透于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其浓郁的黑土情结。

  • “以梦为马”——试析海子诗歌神性因素对崇低诗歌的启示

    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坛充斥着拒斥神圣性的崇低写作,诗人们对于现实的贫困表示臣服,满足于日常琐碎甚至沉溺于暴力和混乱。这和海子及其诗歌中的神圣性和理想性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文对海子诗歌的神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在贫困时代诗人应该有所作为,解除存在之蔽,重回神圣性。

  • 生命的超越与意义的认同——中国现代小说的“死亡”主题阐析

    "死亡"是文学作品中的永恒话题,它作为时代悲剧的结语,蕴蓄着生命的奥秘与独特的文学价值。中国现代文学对"死亡"的审美表达,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不同侧面诠释了"死亡"主题的文学史意义,为中国现代小说中"死亡"叙事的审美展现开拓了广阔的艺术空间。文学文本以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阐释完成了本质的超越和审美的认同。

  • 谈鲁迅小说中的社会潜规律

    本文以鲁迅小说为例分析了文化、社会和人格之间的关系,即鲁迅小说中的社会潜规律。说明了只有三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才能冲出传统链条走向现代化。

  • 论阿Q投机的中介作用

    "精神胜利法"已作为阿Q的典型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被读者所接受。但是,在他之前,"精神胜利法"是怎样出现的?是在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之后才用以自慰的?透过分析,不难看出阿Q的另一种经常性行为——投机。这种投机的性格与"精神胜利法"有着立体的关联。本文纵向追溯产生投机行为的根源,从而理解投机在这种根源和"精神胜利"之间的中介作用。

  • 温柔与忧愁的抒情——冰心散文《往事》(一之七)赏析

    冰心的早期散文《往事》以"爱的哲学"领悟人生,讴歌母爱。其散文语言清丽隽永,纯净雅致,温婉精巧,自然天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冰心体"。在"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中独树一帜。

  • 从需求层次探究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抗争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近年来崛起的加拿大小说家、诗人兼文学评论家,迄今已发表四十多部作品,她以其丰富的创作和深刻的思想为自己在加拿大文坛乃至世界文坛赢得了荣誉。本文以她的短篇小说《著名诗人的墓碑》、《紧急关头》、《舞女》和《从火星上来的人》为例,借鉴西方文艺理论,即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来探讨其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生存困境,由此引发我...

  • 试论波特“米兰达”系列小说中的女性声音

    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在"米兰达"系列小说中展示了女性为反抗父权制文化而发出的三种类型的声音。在这些女性声音中,作者通过直接引语的不同安排、叙述视角的变化和女性内聚焦来展示人物内在声音等叙事策略,强化了这些女性声音背后的蕴意,从而展现了波特本人探询真理和实现女性权威的艰辛历程。

  • 一部哥特式的女性成长童话——评安吉拉·卡特的《魔幻玩具铺》

    本文通过分析《魔幻玩具铺》中的女主人公梅拉尼的传奇式的经历,展现了她女性主体意识从觉醒到逐渐清晰的过程,揭露了女性是如何遭受父权制压迫以及寻求女性生存空间,建构女性主体意识的过程的艰难。

  • 从姐妹情谊剖析《紫色》中的妇女主义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受到来自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身体和心灵备受摧残。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凭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试图探索一条帮助广大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道路。本文从沃克的妇女主义角度出发,解读其代表作《紫色》里的姐妹情谊对主人公茜丽摆脱压迫,获得精神解放以及人格独立的重要性。

  •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紫色》的双重意象

    《紫色》是一部反映美国黑人女性成功抗争史的经典之作。作品成功地表达了一个黑人女性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最大程度地宣扬了男女平等和自然平等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本文以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支撑,借助相关的研究成果解读《紫色》中自然女性双重意象所包含的丰富意蕴,进而探讨艾丽丝·沃克在其作品中所表现的解放女性和自然,发展女性自我...

  • 母女冲突中所表现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喜福会》和《接骨师的女儿》为例

    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接骨师的女儿》一直在深入探讨着"中国移民母亲"和"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文化冲突,本文试从"中华文化的认同与不认同的冲突""、对母亲权威的抗拒"、"教育观念上的差别"三个方面,揭示谭恩美小说里的母女冲突所表现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 试论《喧哗与骚动》中孤独者的形象

    杰生是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恶人",评论家一般都只满足于谴责他的丑恶,却很少深入探索他的丑恶的根源,更很少有人研究"丑恶"的杰生的人性、理智的一面。本文以杰生为研究对象,拟从孤寂,愤世及理性三个角度分析杰生孤独者的形象,希望还杰生一个公正、客观的评论。

  • 从天使到魔鬼——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女主角从一个温顺纯洁的女性转变为一个谋杀情人的疯癫女人,其命运反映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两难境地:或屈从男性做"屋中的天使",或反抗权威做叛逆的"魔鬼"。而在女性主义视野中,这种女性的异化源于女性"缺失"的身份定义:她们总是以相对于男性的身份而被定义,以致她们在被定义的同时也失去了自我。爱米丽...

  • 从《圣殿》看福克纳的原罪意识

    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受《圣经》的影响十分明显,而《圣经》中的原罪意识更是在其作品中被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拟通过分析小说《圣殿》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形成及命运悲剧,阐释福克纳对原罪意识的看法,即个人原罪与社会原罪合力铸就社会悲剧。

  • 盖茨比——菲茨杰拉德的缩影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迷惘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挫折、迷惘、成功和失败,为读者提供了美国梦给青年带来的喜悦与幻灭的实例。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成功地再现了20年代美国的社会生活,即"爵士时代"人们的生活与观念--最初的美国梦已经蜕变成了纯粹的物质追求。而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则更多...

  • 适者生存——以《飘》中郝思嘉及其经历证之

    美国南北战争使美国南方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植园奴隶主经历了痛苦的转变,以应对社会的巨变。勇敢坚强的郝思嘉就较好地经受了历史洪流的考验,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最终成功地转变为资本家。《飘》中郝思嘉及其经历所印证的"适者生存"观点,对我们如何应付当今社会的压力和挑战具有现实意义。

  • 女性·自然·和谐——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我的安东尼亚》

    《我的安东尼亚》是美国妇女作家薇拉·凯瑟边疆小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小说以美国西部边疆为背景,向读者描绘了女主人公安东尼亚与自然相融相契诗意和谐的生态画卷。本文拟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从女主人公与自然的关系、女主人公在自然中寻求自我的实现以及女主人公与丈夫和谐相处的三个层面对该小说进行解读,揭示小说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爱与恨的交织

    D·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光史上最独特、最有争议的作家。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集其一生思想的精华,作品试图通过达到人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在小说中,康妮与梅乐士的热烈的爱以及对工业社会的憎恨始终交织在一起,真实地反映了作者想摆脱工业社会对人类的摧残,追求真爱的思想。

  • 试论“分身”手法在《达洛卫夫人》中的运用

    在《达洛卫夫人》中,伍尔夫将女主人公个性中的黑暗部分人格化,创造出塞普蒂默斯这个分身形象。这个分身形象不仅有助于伍尔夫刻画克拉丽莎性格中的阴暗面,使得看似由毫无关联的人物的意识碎片组成的小说结构规整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作者阐明了小说主题。本文通过探讨克拉丽莎和塞普蒂默斯间微妙的关系,以期理解克拉丽莎这个常被认为缺乏稳...

  • 《海上无路标》意识流手法解读

    维多利亚·萨克维尔-韦斯特是英国现代诗人和小说家,她善于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现人物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并抒发人生感悟。其小说《海上无路标》借用了象征、自由联想、蒙太奇等意识流手法,细腻地描述了主人公埃得蒙在生命尽头的心路历程。

  • 《变形记》的异化现象解析

    弗兰茨·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重要代表作《变形记》是他独特的生活感受和体验的一种折射和再现:异化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和性格特征压抑了卡夫卡在现实生活中的"原欲",迫使他在小说中寻求意动、宣泄、补偿与升华。小说作者与主人公高度契合的异化现象构成了《变形记》的创作动因,也昭示了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命运归宿。

  • 由《变形记》看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征

    弗兰茨·卡夫卡被后世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大师,他在1912年秋所著短篇小说《变形记》,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本文由典型作家的典型作品出发,对《变形记》中的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征作以分析与解读,以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西方社会的现实矛盾,探索现代派作家为表现繁复多姿的社会内容而创新的艺术技巧,从而提升我们自身...

  • 从《无名的裘德》看世俗基督精神的扬升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一部力作。一方面,哈代毫不留情地抨击了世俗教会对基督教原始精神的曲解,揭露他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的残害人的勾当;另一方面,哈代又大加赞扬世俗基督教精神,肯定宗教信仰。从人性角度而言,哈代结合人文主义思想,颂扬基督教的忍让、爱、宽恕和利他思想;从神对人的关怀角度而言,哈代大力宣扬宗教的...

  • 透过苔丝分析英国农村下层妇女的无权地位

    本文透过苔丝分析英国农村下层妇女无权地位的表现、原因,以及下层人民的反抗,进而提倡当代女性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