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家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作家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6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28/I
  • 邮发代号:12-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作家走廊
  • 记忆·故事
  • 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
  • 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
  • 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
  • 我说我在
  • 王手短篇小辑
  • 王可心小辑
  • 金短篇
  • 小中篇
  • 长篇
  • 时代悲凉——评理查德·耶茨的《革命之路》

    好作家总是从现实生活的伤痛中撷取题材,比如孤独,比如疯狂。美国作家理查德·耶茨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都与孤寂为伴,他的小说总是一遍一遍地描写同样的人物:他们独自在现实中无望地挣扎,得不到丝毫安全感与旁人的慰藉,他们的生活混乱不堪,总是被各种无名的危机与焦虑重重包围,只有烟酒才是他们的避世良药。

  • 惨烈悲壮的抗争寓言——试论阎连科《日光流年》的审美风格

    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作品意蕴深邃、手法多变,引起了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其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在内容、语言、结构三个方面,也都显示出了独特、新异的审美品格。

  • 知识分子的背叛——论邱华栋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长久以来,知识分子被认为是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体现出公共良知、有社会参与意识的一群文化人,而其自身也有一种精英意识。但邱华栋对知识分子的描写却别具一格。在他的小说中,知识分子集体背叛了传统知识分子形象,其宏伟理想也被世俗的现世态度取代,他们心甘情愿地向物质欲望低头,完成了告别崇高与自我庸俗化指认的过程。

  • “无言的反抗”——论残雪《山上的小屋》的叙述策略

    《山上的小屋》的创作主旨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文本的叙述策略得以实现,残雪采取的策略就是"无言"。在文本叙述中,"我"作为作者的代言者,与家庭中其他三个成员——"母亲"、"小妹"和"父亲"——之间呈现出一种"无言"的对抗状态。文本在整体叙述上,也体现出"无言"的反抗策略。

  • 徐则臣小说《居延》意蕴研读

    徐则臣《居延》的意蕴有:否定泡沫般虚幻的爱情、肯定经受现实考验的平凡的真正成熟的爱情;张扬现代女性应对人生困境与现实情状时的独立精神,肯定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歌颂底层人们的互助与友爱,赞美人世间的温情;在否定虚幻的理想追求过程中,否定人性本身的诸多缺陷。

  • 谈广西文学与地域文化

    文学是一个地区整个文化精神的形象而具体的展示,同时,它又把自己融入文化发展中,丰富和扩展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内容和风貌。广西文学必须深深植根于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才能形成自己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 浅析意识流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

    中国新时期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因素是从意识流开始的,西方意识流对新时期小说的影响是巨大的,从王蒙的《春之声》对意识流技巧的借用到莫言的《欢乐》意识流小说的真正形成。意识流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中国新时期小说的类型,而且促使中国新时期小说在审美观念上发生了变迁。

  • 浅析《边城》女主人公翠翠的悲剧命运

    翠翠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代表作《边城》中的女主人公。在小说中,作者不但将她置于田园牧歌式的悲剧的典型环境里,并凸现了她因为性格中的怯懦、温和与柔顺,而不得不品尝的命运苦果。

  • 孤寂与悲哀的内心独白——读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长篇代表作,带有自叙传的性质。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了家乡呼兰河城的人民生活与社会风貌,揭示了那里的国民的落后、不幸与悲哀。小说既是作者孤寂与悲哀的内心独白,又是小城呼兰河的孤寂与悲哀的真实写照。

  • 论《呼兰河传》中的天然式生存

    萧红的《呼兰河传》描绘出偏远而蒙昧的呼兰城人的生存状态,他们生存于强大的集体无意识之中,麻木而冷漠地、顺乎自然地处于一种天然式生存状态,从生到死,平庸地走完了他们的一生,展示出在封建制度重压下的中华国民的精神状态。本文将从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动植物的天然式生存、人物的天然式生存、物品的天然式存在等三个方面,探讨呼兰城人的天然式...

  • 从“爱的感觉”到“爱的哲学”——谈五四时期冰心创作中人物形象的转变

    五四时期的主体的传统观念,是重新建设以"民主与科学"为基础的"人生哲学"。冰心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鲜明和集中地体现了当时流行的"爱"与"美"的哲学对五四青年知识分子新的人生观产生的影响"。爱的哲学"曾经在新文化运动前后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慰藉作用,安抚了青年知识分子苦闷落寞的心灵,鼓舞了他们生活和前进的勇气。但冰心之后思...

  • 论贵州现代文学发生的原生态图景——由贵州近代报章入手

    现代文学的报章研究始于90年代,相关成果、论著斐然,但贵州现代文学的报章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由贵州近代报章入手,通过对贵州现代文学发生的原生态图景的展现,从整体面貌、创作者、作品题材三个方面,揭示了贵州现代文学的发生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的共时性特征。

  • 摆脱肤色情结的樊笼——玛雅·安吉罗自传体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解读

    玛雅·安吉罗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系列自传体小说,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品。本文从"肤色情结"入手,探讨了在"肤色情结"影响下处于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分析了玛雅·安吉罗自传体小说中摆脱"肤色情结"樊笼的黑人女性形象。

  • 故事的故事——《喜福会》引言故事的多重功能研究

    谭恩美所著《喜福会》的每部分都由一个引言故事导出,四个引言小故事看似简单实则有着多重的功能:理清并强调了全书的结构,突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并且起到了独特的美学功效,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 论后现代视角下的美国反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种文学理论纷纷登场,后现代文学应运而生。一种勃兴于法国的反小说(anti-story)登陆美国,它在小说的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对传统小说进行了大胆颠覆,与此同时,又和现代主义小说有着若即若离的联系。后现代小说家在文学形式上的创新与革命值得我们的关注。要想很好了解西方的后工业社会,了解西方社会的荒诞与颓废,后现代...

  • 《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与《圣经》的互文性解读

    英国奇幻作家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与基督教文化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该作品与《圣经》两者之间,无论是在意象、人物还是在主题方面都存在着互文关系。正是这些互文指涉的巧妙运用,才使得作品本身更加彰显灿烂的奇幻光芒,耐人寻味。

  • 论文学接受视域里的《哈利·波特》

    我们不能将《哈利·波特》的"成功"单纯地归功于商业化运作,从文学接受的角度分析,《哈利·波特》的叙事技巧兼顾了不同受众的阅读习惯;它建构的"第二世界"引导受众暂时超脱了现实世界的羁绊;同时,这个"第二世界"又成功地完成了对"第一世界"的情感关照,达成了作品与受众的心理契合。而意见领袖的"第二文本"阐释,更激发了受众的阅读兴趣、拓宽了受...

  • 从《洗衣妇》看辛格的小人物创作

    美国犹太作家艾·巴·辛格关注国家与人类命运,并凭借高超的讲故事技巧,将其对犹太民族深厚的情感融汇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之中。其作品的基调是犹太式幽默的,反映了犹太民族特有的生存现状与文化心态。学者们对辛格作品中的犹太文化、鬼怪精灵等宗教题材讨论较多,而《洗衣妇》这个短篇则是个例外。本文试通过对这篇小说的分析来考察小人物情结...

  • 福克纳笔下女性悲剧形象新探

    福克纳笔下的女性大多为悲剧性角色:命运坎坷,甘于堕落,令人既爱又恨。本文从社会环境、家庭原因、女性自身缺陷、作家情结等方面,对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形象进行了探析和研究,以求得对其人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遭遇时间之劫——《喧哗与骚动》中昆丁之死的文化诱因

    时间哲学是导引《喧哗与骚动》中的昆丁走向死亡的深层文化机制。本文探究了时间指向对于生存、爱情与死亡的意义,借以推衍出昆丁之死的存在主义价值底蕴。时间之于昆丁表现为挥之不去的梦魇,"有时间性"是福克纳营构昆丁情绪记忆的重要维度。凯蒂作为昆丁的欲望对象的破灭是导致他选择死亡的直接原因,而意识中"未来性"的缺失,则使他只能以过去和...

  • 浅析“需要层次说”视野下的桑提亚哥精神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精神被誉为"美国精神"。如果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观照,我们就会发现,桑提亚哥所体现的精神代表着人类的普遍追求,因此,他是人类英雄的优秀代表。桑提亚哥精神的形成既是他相信自己的结果,也是他敢于迎接挑战的结果。

  • 菲兹杰拉德《冬天的梦》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梦"是F·S·菲兹杰拉德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往往以男主人公对"金女郎"的一往情深为叙事的主线,以幻灭结束。菲兹杰拉德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在男权社会的背景下或为天使,或为妖妇,而他的短篇小说《冬天的梦》则承袭了这一男性主体的叙事模式,同时刻画了这两种女性形象,并将其并置于男性的目光之下,听凭后者的判决。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该小说进行解...

  • 从《林中之死》看舍伍德·安德森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林中之死》是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认为,安德森在《林中之死》中通过呈现经历大开发的美国中西部乡镇的发展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女主人公格雷姆斯夫人的悲惨故事表达了自己前瞻性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林中之死》中,安德森通过设置格雷姆斯夫人的死亡,让镇上的人们尤其是男人们经历了面...

  • 理查德·康乃尔《最危险的猎物》文体特色探析

    《最危险的猎物》是20世纪美国作家理查德·康乃尔的短篇小说。本文从主位推进视角解读其文体特色,发现作者通过巧妙地运用主位平行性与并列性推进模式、主位替代表达的重复与多样性、主位表达的模糊性,有效地再现了斗争的激烈场面,充满悬念、紧张的情节,栩栩如生、扣人心弦的情景,以及丰富的人物形象。

  • 试论《都柏林人》中的规训与抗争

    本文运用米歇尔·福柯的规训权力理论对意识流小说大师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篇小说进行了解读,并探讨了小说中规训权力的运行机制与被规训者的生存状态,以及具有反抗精神的民众是如何进行抗争的,从而在暴露整个规训社会弊端的同时,反映出规训权力的强大性与不可抗逆性。

  • 自我的选择与选择的自我——从心理学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经典之作。小说自问世以来,女主人公萨拉的形象塑造便受到国内外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拟通过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对萨拉的行为选择所展现的自我意识进行分析,从而为解读萨拉的形象提供有效途径。

  • 苔丝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

    本文拟从女权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文本,并说明基督教伦理、男权社会和资本主义塑形而成的性别压迫是苔丝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苔丝对资本主义不平等的两性关系的反抗与妥协,阐释了她的形象之美在于她走向毁灭途中心灵痛苦挣扎的整个过程。

  • 解读简·奥斯丁的婚恋观

    简·奥斯丁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其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本文试从经济角度对奥斯丁作品中的婚恋观进行分析。通过对其主要作品中的妇女形象的分析,以及她们对婚姻和爱情的不同态度的阐释,探讨了经济在婚姻中的作用,并对奥斯丁的婚恋观做了进一步的反思。

  • 远离尘嚣的灵魂栖息地——从生态批评的视阈解读《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艾米莉展现了她独特的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前瞻性。作品中的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是自然与文明两大阵营对立斗争的场所和背景。本文试用生态批评的方法解读《呼啸山庄》,分析小说中两个家族两代人的爱情故事与环境意象,揭示自然与文明两种力量之间的对立与融合。

  • 疯狂的复仇者——希斯克利夫和齐灵渥斯形象之比较

    《呼啸山庄》与《红字》是两部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杰作。两部作品都描写了爱情、仇恨与死亡。而希斯克利夫和齐灵渥斯这两个形象极为鲜明、生动的复仇者则分别为《呼啸山庄》与《红字》的男主角。本文拟从两者的丑陋外貌、情感变迁、疯狂复仇、悲剧根源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他们的复仇都源于爱人的背叛和人格、尊严的被践踏,他们是悲剧的制...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