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家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作家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6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28/I
  • 邮发代号:12-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作家走廊
  • 记忆·故事
  • 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
  • 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
  • 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
  • 我说我在
  • 王手短篇小辑
  • 王可心小辑
  • 金短篇
  • 小中篇
  • 长篇
  • 寻找与守候——评黄佩华长篇小说《杀牛坪》

    刊登在《作家》2010年9月秋季号上的《杀牛坪》,是壮族作家黄佩华继《生生长流》、《公务员》之后,推出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这部独具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作品,通过讲述红河岸边牛轭寨人与水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桂西北原生态的风土人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在努力把人性表现放在比牛性表现优先的位置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忧虑:人...

  • 黄佩华《杀牛坪》中天人合一思想解读

    黄佩华《杀牛坪》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核心,把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上升到对整个人类生存境遇的忧患意识。小说表面上叙述了村民对自然的破坏、漠视,实际上揭示了当代人的深层精神危机;小说的生态主题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动物深切的关怀、同情与尊重,突出了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天人合一的生态理想。

  • 爱情病相背后的历史真实——读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病相报告》

    《病相报告》是贾平凹的长篇创作中题材、风格较为独异的一部小说,自2002年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以来,评论界的反响寥寥,甚至还有一些否定的声音,直到2009年才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付梓成书出版。本文欲从文本中林林总总的爱情病相的分析和探讨入手,意在揭示爱情病相背后的一幕幕的历史病相及其现实层面上的爱情启示意义。

  • 《命若琴弦》与《务虚笔记》中的生存意识解读

    史铁生在探寻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以一颗宁静的心与个人体验更深层地关注死亡,揭示死亡,并由此关注人类生存困境,关注残疾人生,追问命运,同时又把这种生命意识外化于创作中,再现现实,彰显生存的真实意义。本文以《命若琴弦》与《务虚笔记》为例,解读史铁生的生存意识。

  • 浅议反思文学的反思视角

    反思文学的出现是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现象。本文从反思小说的反思视角着手,通过对政治、文化、道德等几个角度的探讨,对反思文学进行了梳理,以达到对其进一步深入认识的目的。

  • 戏说家族的传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家族小说叙事演义性研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家族小说对历史的叙述呈现出了演义性的色彩,作家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对历史做了新的阐释并开始重视历史中的偶然性的因素,一改往日正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兴起了一股家族史的戏说之风。本文以《红高粱家族》和《古船》为例,探究了这一时期叙事的演义性特点,指出演义性的书写方式增加了人物的传奇色彩,并折射出整个时代历史变...

  • 论王安忆小说的孤独意识

    在当代的女作家群中,王安忆是一个十分关注人情感缺失的作家,她将孤独当作一种普遍而根本的生存困境加以表现,从而追寻生命的意义。本文从亲情的疏离、友情的沙漠、爱情的不可得三个角度,深入考察蕴含在作品中的作者对人生孤独处境的体验和挣扎,感知作者因深谙人生的痛苦和悲凉而对人类产生的悲悯情怀。

  • 铁凝小说中“棉花”的意涵——以《棉花垛》和《笨花》为例

    《棉花垛》和《笨花》都是铁凝以棉花种植为创作素材的小说,同时也是给铁凝带来巨大声誉的小说。由此看来,铁凝的创作与棉花这种植物有了不可解的情缘,铁凝从棉花上得到了充足的创作灵感,并将棉花这种植物寄予了丰富的内涵。本文正是抓住铁凝小说创作的这一特点,分析其作品中"棉花"的丰富意涵。

  • 潘向黎小说主题意蕴探析

    现代化都市中的人们,承受着各种困境。潘向黎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群光鲜时尚的都市女性形象,通过一个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神地勾勒出她们心灵的暗伤与困惑,深刻揭示了当代都市女性的精神困境。

  • 在颠覆中显露自我——论《马嵬驿》与《霸王别姬》

    《马嵬驿》和《霸王别姬》分别为沈祖和张爱玲早期的两部历史小说。本文从作家创作论角度为现代文学史上的《马嵬驿》与《霸王别姬》提供解读钥匙,运用女性主义视角探寻作者创作心理郁结在作品中形成的密码。芬木

  • 透视中国女性文学中的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学意识在近年来发展势头很猛,展示着其独特性。在女性文学创作中,生态意识也同样彰显其蓬勃的生命力。女性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生态意识的加入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景象,昭示着女性文学新的发展趋向,尤其是城市中的女性文学的发展更突出其独特之处。在与女性文学相结合后所形成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因其具有了中国地域...

  • 三个女性主义诗学范畴的比较考察

    本文通过对"女性文学"、"女性气质"、"身体写作"三个基本概念的语境变异,以思维和行为主体的方式,给予其女性主义的理解和宽容。揭示了现实语境中当代女性主义疏离情境,在追求与困惑中隐现着作家自身的女性意识。

  • 斯蒂芬·金作品童话/神话主题戏仿研究

    斯蒂芬·金作品怪诞虚幻、离奇惊险,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官刺激,具有极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本文通过对斯蒂芬·金多部作品中经典原型的分析,研究了其对神话/童话主题的戏仿。

  • 揭开生活华丽的面纱——试析奥兹《小山崩》中的“反叙事结构”现象

    在依照传统的叙事结构创作的小说中,主要事件和次要事件共同构建成一个故事,作者借助事件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使其叙述成为一个整体。然而在阅读现当代小说的时候,事件发展的可能性永远存在,而不会变成或然性,更无必然性,贯串起来的事件好像只是顺其自然去发展,不再受逻辑的指引和读者预期的约束。美国女性作家奥兹创作的《小山崩》就是这种反叙...

  • 莫里森《宠儿》文体特色浅析

    小说《宠儿》是非洲裔美国黑人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长期以来,已经有很多作家、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的很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试从语音、语法和叙述结构等层面来研究《宠儿》的文体特色。

  • 非洲根文化的衰落与第三种意识的崛起——赖特长篇小说《长梦》解读

    赖特在其小说《长梦》里揭示了白人文化移入对非洲裔美国人的重大影响:白人文化移入提高了美国黑人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黑人的种族自尊心,同时也可能引起黑人青年对白人文化的追捧和盲目崇拜,进而导致了黑人非洲文化的逐渐衰落。美国种族社会对黑人的压迫和对黑人人权的践踏必然导致黑人第三种意识的形成和爆发,而这种新意识有助于黑人建立自信心,...

  • 浅析奥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

    作为一名虔诚的美国南方天主教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极度关注人们的痛苦和宗教信仰,因此她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浓厚的宗教特色。在其代表作《好人难寻》里,她倾注了自我对宗教和人生的思考,指出爱的缺乏导致了人们的隔阂与心灵的异化。本文通过浅析《好人难寻》中暴力和死亡所体现的荒诞世界,突出了最终得以重建精神家园的宗教救赎的主题。

  • 现实与理想——试析《老人与海》的象征主义手法

    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对立以及人在自然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被深刻反映出来。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运用生动深刻的象征手法使小说具有了很深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作品中所表现的象征艺术加以分析和阐释。

  • 解读《老人与海》中的生态主义文学观

    本文从讨论生态文学及生态主义文学观入手,以海明威短篇小说《老人与海》为例,探讨了作家笔下对主人公本人、大海环境及人与动物描述中所体现的生态意识。旨在说明,透彻理解《老人与海》对全面了解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及倡导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等具有重要意义。

  • 敏锐的批判与深沉的思考——论辛克莱·刘易斯《大街》的艺术成就

    辛克莱·刘易斯凭借小说《大街》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本文试从刘易斯对美国社会问题敏锐的批判和深沉的思考两个方面,浅析他的代表作《大街》的艺术成就。

  • 从语言张力看人性荒诞——福特小说《好兵》伦理主题解读

    《好兵》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福特的代表作。福氏在该作中运用了悲剧性和喜剧性糅合的悲喜剧讽刺艺术,从而形成了语言的张力之美。悲喜剧的夹缝状态是西方现代人荒诞性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福氏用富有张力的反讽语言揭示了世纪之交西方人的生存焦虑和英国爱德华时代的道德伦理困惑。

  • 浅谈爱伦·坡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本文结合美国19世纪作家爱伦·坡短篇小说的特点和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就其短篇小说创作的叙事艺术、文体艺术与风格艺术的形成以及在作品中对这些艺术的营造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探讨爱·伦坡小说的唯美艺术特色。

  • 试析《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艺术魅力

    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文学经典之作,对美国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仅是其具有巧妙、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语言特质,更重要的是在作品中充分融入了西方社会人文历史的要素,展现出了丰富的多元化主体思想,显示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深厚的艺术灵魂。为此,本文对该作品多维度的艺术魅力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

  • 英美文学的陌生化语言特点——以乔伊斯《尤利西斯》为例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是用不寻常的语言模式来对文学语言进行改变,使得文章充满活力而不显呆板,但是对于陌生化语言的特点,各个作家的运用和表现都各有不同。本文试从英美文学典型作品出发,分析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语言特点的精华,并得出结论:语言陌生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起读者对文中文字所表达意蕴的充分注意,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发挥主体间性的...

  • 被误读的吕蓓卡——《蝴蝶梦》隐形女主人公形象分析

    《蝴蝶梦》是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发表于1938年。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女性形象——吕蓓卡。在男权社会的主导统治下,吕蓓卡被塑造成一个"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并一直被误读着。但事实上,她只是一个女人,一个普通的女人,一个追求精神自由和独立的女人。

  • 从空间理论看劳伦斯的《你抚摸了我》

    本文运用福柯关于空间异位以及权力在空间中的运作理论,来理解空间因素在劳伦斯小说《你抚摸了我》中的功能:罗克利先生在生病期间由楼上搬至楼下的实际空间异位导致了他的女儿玛蒂尔达无意间"误摸"了回家探望父亲的养子哈德里安,而这一"误摸"激起了哈德里安的爱慕之情,使他提出要和玛蒂尔达结婚的要求;罗克利先生运用自己在财产分配关系这个体...

  • 清鸦残泪谁人知——《捡橡果的孩子》之主题分析

    《捡橡果的孩子》是19世纪英国乡村小说家理查德·杰弗里斯的经典短篇小说,故事通过一个失去妈妈的非婚子男孩的生死悲剧揭示了世间的残忍与麻木。本文通过分析其中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四个角色:乌鸦、男孩、老妇、旁白及其交互关系,剖析了作者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

  • 从女权主义批评视角看新女性形象——以《间谍》与《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为例

    新女性观念的提出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它不但推动了现实中的妇女运动,而且在文学世界中激发了女权主义观念的表达。本文以女权主义批评为视角,阐释分析了两个新女性文化大背景下的女性形象:康拉德《间谍》中的维妮和席莱纳《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中的琳代尔。

  • 不惜一切 体验生活——曼斯菲尔德女性主义思想成因探究

    女性主义思想是在对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曼斯菲尔德进行研究时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其女性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女性解放运动对她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代的女性主义先驱和作家对她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成长的家庭环境也起了一定的启蒙作用。从内在因素来看,曼斯菲尔德桀骜不驯、坚强独立的个性也促成了她女性主...

  • 谈女权主义视域下的《丹尼尔·德龙达》

    《丹尼尔·德龙达》是乔治·艾略特的最后一部小说。小说刻画了女主人公关德琳强烈的女性意识,展露了维多利亚时代妇女女性意识觉醒后的困境——游离于屈服于抗争的边缘;道出了女性生存之本——依靠自己,并有一定的经济收入。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