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家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作家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6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28/I
  • 邮发代号:12-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作家走廊
  • 记忆·故事
  • 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
  • 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
  • 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
  • 我说我在
  • 王手短篇小辑
  • 王可心小辑
  • 金短篇
  • 小中篇
  • 长篇
  • 一部多维度的爱情小说——论朱天心《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

    朱天心的《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是以中年爱情为主题,表现中年冷漠、沉默的婚恋状况。小说又不限于爱情,而是以婚恋为中心点,呈辐射状涵盖了人类的生命衰老、现代文明的危机等命题。

  • 回望中的家园——浅析鲁敏乡土小说的主题特征

    作为一位"70后"作家,鲁敏的小说里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同时也很少去迎合大众进行欲望化写作。鲁敏是一个关注社会平常人物日常生活的作家,在"东坝"系列小说里,她以"乡土温情"为表现核心,体现了传统文化记忆里自然、淳朴的人性美,为现代人无根的灵魂寻找可以栖息的精神家园。

  • 流动的沙滩,流动的感受——对潘军小说《流动的沙滩》的解读

    潘军的小说《流动的沙滩》,无论在语言意味、结构模式还是在睿智的哲理上都打通了现实与梦境之路,打破了线性的时间流程,安排了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不同时段的同一个人奇迹般地汇合。这种写作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影响,在作品内容表述方面不注重稳定的言辞、结构以及深层次内涵,使读者在阅读中失去了关于故事的连贯性思考,徜徉...

  • 有趣有味 实为难得——论王小波杂文中的“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黑色幽默"是作家王小波最有标志性的特点,王小波在杂文中通过"黑色幽默"揭示了现实生活和人类社会的荒诞可笑,通过"黑色幽默"使杂文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得以阐发。本文试从"黑色幽默"这个角度谈谈王小波对当代文坛的影响和贡献。

  • 海子诗歌理想探析

    作为一位在短短五年时间里(1984-1989)就创作出将近三百首高质量的抒情短诗和数万行总名为《太阳:七部书》的"大诗"的诗人来说,海子从一开始就有着不同于同时代诗人的诗歌理念。在后来的写作实践中,更不断超越和发展完善,形成独具一格的诗歌理想。本文试图结合海子具体的诗歌创作,从考察其诗歌理想的形成流变历程出发,探析其诗歌理想的深刻蕴含...

  • 从继承中看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价值

    从继承的角度探寻当代文学的文化价值,可以看出,当代文学不仅要学会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更重要的是对其本质精神进行领悟,以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文学是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当代文学也必然应该是当代文化的传播手段,我们应该认真吸取传统文化的经验教训,使文学创作和评论适应时展的方向,这也是时代赋予文学发展的要求。

  • 论美国汉学界的萧军研究

    在美国汉学研究领域,有关"东北作家群"的领军者之一萧军及其创作的研究体现出文本细读阐释、社会历史批评、性别政治研究以及地理文化考察等多重视域交互与协同的多元对话。其中,夏志清、葛浩文以及李欧梵等美国汉学家对于萧军及其文学创作实绩进行了独特且深入的阐释。

  • 存在的质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哲理蕴含及形式的探讨

    本文从内容和形式对米兰.昆德拉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哲理特质进行探讨,通过对人物故事的梳理,探究其层叠阐发的存在命题;通过对结构方式、叙事模式的分析,探究其主观思辨的形式和超越前人的艺术创新,进而认识其哲理是形式也是内容的突出特征。

  • 从库切的小说看语言殖民在南非

    综观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小说可以看出,南非总是他关注的中心,南非的种族关系更是他小说的主题。本文从语言殖民的定义、语言殖民的成功、语言殖民的危害以及后殖民时代的语言诉求等方面探讨了库切对语言殖民的观点,从而得出结论:伴随着殖民主义在南非的兴起和没落,作为文化殖民的核心,语言殖民在南非也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

  • 后现代之后——浅谈“X一代”作家大卫·华莱士的创作和叙事疗伤

    作为美国文坛日益受到瞩目的新生代——X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华莱士经常被冠之以后现代主义作家的称呼,并被视为是品钦和巴思等人的接班人。但是这个标贴,无论是从作家本人意愿还是从他的创作事实来看,都不是很适合。本文拣选华莱士的重要文章和作品进行分析,来说明华莱士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他的叙事疗伤,展示他为开创美国文学新方向所作出的努力...

  • 巴塞尔姆《玻璃山》中的隐喻多维解读

    《玻璃山》是美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巴塞尔姆的后期作品,对其的解读往往带有较强的后现代主义色彩或基于文本单纯的阐释,而忽视了作者创作的动机、生活、态度对作品的影响,从而使作品的深层含义未能得到揭示。本文从隐喻角度对《玻璃山》进行多层次的解读,提出作者借"玻璃山"这个喻体表达了自己奋斗一生的写作经历和反思及作者勇于实验改革文学...

  • 从《飞越疯人院》看美国印第安人的文化身份认同

    印第安人在融入美国白人主流社会的过程中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和心理抉择。肯.凯西小说《飞越疯人院》通过对一个重要人物——布朗顿的刻画,深刻而鲜明地再现了印第安人在强势的白人统治文化的打压之下,自我否定、失去自身的文化印记、经历磨难,却只能痛苦与无奈的心路历程。

  • 试论赖特对女性负面描写的社会及心理根源

    理查德.赖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大多缺乏个性和主见、愚不可及,他认为男性人物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挫折都应归咎于女性,严重扭曲和丑化了女性人物的真实意象。而这种歪曲的刻画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及心理根源,本文试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这种失真描写显示出男性作家在塑造女性人物时具有局限性。

  • 从对人性的揭示看《厄舍古屋的倒塌》之艺术风格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最具哥特式小说特色的短篇小说。本文从主题和写作手法两方面对《厄舍古屋的倒塌》进行了赏析,从恐怖之死和怪诞之美两方面分析了小说的主题,并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写作风格,即:无处不在的象征主义、映衬手段塑造恐怖气氛、哥特式风格的寓言。

  • 从文化冲突到融合——评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亨利.詹姆斯关于欧美文化冲突和融合的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国际题材小说中。本文从文化的角度,通过解析詹姆斯小说《戴茜.密勒》中的戴茜、《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伊莎贝尔、《金碗》中的玛吉三位到欧洲进行文化之旅的美国女性的生活、情感经历,阐释了詹姆斯对于欧美文化的思考,即从着重刻画欧美文化的冲突到试图寻求欧美文化的融合。

  • 试析《虹》中独立的女人厄秀拉

    《虹》中的女主人公厄秀拉在男权统治的社会里,敢于冒大不韪,追求男女平等、自我、独立和自由;敢于百折不挠地探索人生真谛,她是劳伦斯所塑造的现代女性中的杰出代表。本文试对厄秀拉这一人物形象的独立精神的发展和形成进行探讨。

  • 毛姆《蚂蚁和蚱蜢》创作手法解读

    《蚂蚁与蚱蜢》是20世纪英国重要作家毛姆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在作品中,作者以敏锐的眼光窥视人性的复杂和人性的弱点以及人生机遇的偶然,展现了纷繁人间滑稽的人生百态。其创新独到的表现手法,使故事妙趣横生,引人遐思。本文以审美的视角,对其中的故事和人物进行了较深入的解读,并对作品别致的构思、反传统的视角、浓墨重彩的对比和创造性使...

  • 他人即地狱——试论《苔丝》中普通人的命运悲剧

    哈代是探索普通人命运悲剧性的先驱者之一,其代表作《苔丝》即深刻地揭示了普通人命运的悲剧本质。小说中的三位主要人物苔丝、亚雷克和安吉尔的命运关联,体现了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著名观点——"他人是我的地狱"。个体存在的悲剧性、荒诞性、幻灭性,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有效的彰显。

  • 虚构的历史真实——从《艾凡赫》看司各特历史小说的特征

    司各特开创了西方历史小说的完美范本。但严格的说,他并不是历史小说的第一人。但为什么他能被称作"历史小说之父"呢?纵观他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因为他的历史小说将小说的虚构与历史的真实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本文拟以司各特小说《艾凡赫》为例,从人物、事件和自然场景几个方面对他的历史小说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司各特是如何使他的小说传达...

  • 《项狄传》中的音乐技巧运用

    诞生于18世纪的劳伦斯.斯特恩的小说《项狄传》被后世认为几乎具备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所有特点,尤其是意识流和音乐小说的技巧在其中有明显的体现,其中的多声部现象尤为明显,这些奠定了这部小说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 爱与美的忧愁——浅析罗兰·巴特眼中的巴尔扎克小说《萨拉辛》

    罗兰.巴特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符号学家。《S/Z》是他对法国著名小说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一部并不起眼的作品《萨拉辛》进行的符号学分析。符号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充满神秘色彩的,那么,符号学究竟是什么?论文试通过对《萨拉辛》文本的分析,通过对于巴特工作的一次纵览回答这个问题。在笔者看来,符号学提供了一种可能,即让读者能够看到完整文...

  • 莫泊桑小说人物悲剧性简析

    本文从对传统悲剧理论辨析出发,归纳出悲剧美外因/命运与内因/性格的两种构成模式,据此指出莫泊桑小说人物悲剧性构成的两种方式是人物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和人物的悲剧性格,而悲剧性格又有正向悲剧性格和负向悲剧性格之分,进而结合社会批评简析其形成原因。

  • 波德莱尔的现代性研究

    本文从"现代性"的有关认识出发,探讨了"现代主义"先驱波德莱尔的"现代性"过渡、短暂、偶然之美,具体探讨了现代英雄之现时、美之现代性、审丑之美及其开创性意义等几个方面。

  • 蜜蜂与梅特林克的象征主义

    科学散文这一独特的文学体裁,在19世纪下半叶进入日臻成熟的重要时期。梅特林克巧用象征主义诗歌与戏剧中的神秘主义色彩与悲情诉求,使主观幻觉、艺术想象、暗示启发等多重技巧在科学散文中奇花绽放,各生异辉。尤其是他借助蜜蜂生活的描绘,使得传统象征主义手段在表达隐晦情绪和抽象哲理时得以复活,并使科学散文脱离对事实与自然原理的偏爱,实现...

  • 浅论转型期的俄罗斯文学特点

    1991年12月苏联宣布解体后,多民族的苏联文学也成了文学史上一段无法复制的文化现象走完了它的历程。社会的转型冲击着一切,而社会转型同样震撼着人的灵魂。于是,许多作家借助笔下的人物开始反思这场社会变革,从而涌现出了一大批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对转型期内的种种现象、人物进行反思的作品。本文将通过解读这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简单论述转...

  • 村上春树作品的受众心理分析

    随着村上春树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争相传阅,他的小说引起了世界读者的共鸣,并一度出现了"村上热"。不妨说,村上春树及其作品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品位和格调。就目前已有的对村上春树及其作品的研究论述看,大多都是从村上作品、村上本人等角度予以分析,而很少有从受众心理角度、作家与受众共生互动的传播心理学角度来探讨村上作品畅销这一热传...

  • “逝者如斯夫”:期待视野中的接受——论《论语》对井上靖思想的影响

    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青少年时期便对中国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而其思想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这集中表现在他对"逝者如斯夫"的理解与接受上:早年井上靖在日本无常观的文化背景中接受它,对人生表现出一种消极、无常的态度,《异域人》、《苍狼》、《楼兰》等作品都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晚年井上靖认真学习《论语》,领略孔子思想的真谛,对人生也表现出...

  • 试析陷入伦理困境的奥尼尔式悲剧人物

    尤金.奥尼尔笔下的悲剧人物们或恪守以责任和义务为根基的清教徒式本位主义传统伦理观:牺牲个人的意愿和个人追求,服从于他者的发展模式,最终导致了对于个人本体的沉沦与抛掷;或无限放大自由的存在,在膨胀的个人主义中使得家庭角色缺失,最终走向虚无与绝望。这两种伦理价值取向的过于极端化构成了奥尼尔悲剧主人翁们的迷失与自我分裂,是家庭的空...

  • 卡洛斯·威廉斯诗歌色彩语言浅析

    卡洛斯.威廉斯将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原则融入诗歌的创作,使其产生了鲜明的视觉效果,而色彩是构成威廉斯诗歌形象的最重要因素:色彩不仅能准确地表达视觉艺术效果,而且还能传递作者强烈的情感。威廉斯运用极其丰富的表达色彩的语言,来传递色彩的情感因素,从而创造出独有的诗歌美学特征。本文试从色彩学理论来分析威廉斯诗歌的审美特征。

  • 华兹华斯《咏水仙》与王维《山居秋暝》之比较研究

    诗是语言艺术,是人类文学宝库的精华。中西方诗人都用诗歌来抒发情感。华兹华斯的《咏水仙》和王维的《山居秋暝》虽然在结构、韵律、修辞、语言特点以及意境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因两位诗人都有着相似的思想转变过程,因此这两首诗歌呈现出相同的主旨和内涵。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