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家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作家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6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28/I
  • 邮发代号:12-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作家走廊
  • 记忆·故事
  • 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
  • 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
  • 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
  • 我说我在
  • 王手短篇小辑
  • 王可心小辑
  • 金短篇
  • 小中篇
  • 长篇
  • 论近年来的残雪小说研究

    近年来,评论界关于残雪的小说创作研究逐步趋于成熟。研究领域有了新的拓展,从过去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特征等有限的几个区域,扩大到比较审视、主题探索、叙事学剖析、中国文化因素的发掘等方方面面。尤其是一些研究者从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视角切入研究,使近年来残雪小说研究获得了新的突破。

  • 新写实小说的审美取向研究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小说类型。新写实小说以真实的写作手法讲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的人生百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新写实小说并不对小说所讲述的故事和人物进行任何评论和有倾向性的引导,而将思考和评判的权利交给读者。本文将以审美取向作为方向研究新写实小说的写作特点,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文...

  • 乡村习俗与都市文明的冲突与交融——以路遥小说为例

    路遥是当代著名的"农裔城籍"作家,是城乡交叉文化的首度发掘者。作为徘徊于农村和城市边缘的"两栖人",他对传统文化和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民饱含着依恋和热爱,同时又对现代文明、城市文化充满着渴望与追求。乡村习俗与都市文明的冲突与交融是城乡交叉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具体表现为"染缸效应"的递减、城风乡渐、城乡互补三个方面。

  • 新鲜有诗意 雅俗有哲理——评朱谷忠、李爱媛散文的异同

    作家朱谷忠、李爱媛的散文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新鲜",想象新鲜,遣词造句新鲜,材料新鲜。偶有诗意的李爱媛、饱蘸诗意的朱谷忠,他们散文的整体风格分别是通俗、典雅,虽然有雅里显节奏,俗中透幽默的差异,但不泛有一些散文写得很有哲理味。

  • 独特的视角 浓郁的诗意——萧红《呼兰河传》文体风格的研究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气质的现代女作家。她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一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更新了现代小说的观念。儿童视角是《呼兰河传》的独特叙事方式,文章以儿童视角为切口,层层深入探析《呼兰河传》的散文化结构、诗化表达方式相互交融的独特文体风格。

  • 论张恨水小说的美学表现

    本文以动态的视角,综合的方式,从作家生命状态以及文化形态影响下所产生的特定创作心态入手,研究影响作家创作的主要因子——社会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在这种独特心态的影响下,其作品形成的特有美学特征。

  • 绵长秋味悠深韵——郁达夫《故都的秋》赏析

    悲秋或喜秋,在文学作品中屡有所见,然而,像《故都的秋》写得那样秋味真切、别开生面、隽永明朗,却是鲜见的。本文通过对这篇作品的解读,使人们探视到作者在秋味中的深情审美意识,精于突出"秋味"的艺术风格和倾情北国之秋的独特意境。

  • 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由于对吸收和改良了本民族以外的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更多的创作者则是将本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继承下来。本文从现代文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现代文学作品是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很好地继承和发展起来的。

  • 身份危机与美国梦——论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中的“边缘人”

    菲利普·罗斯在"美国三部曲"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生活在美国主流生活之外的"边缘人"。公民身份与族裔身份的分歧乃至冲突将这群"边缘人"置于了身份不明的困境之中,在不被接受和认可的惶惑与焦虑之下,他们开始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建构着自己的美国身份,追寻自己的"美国梦",但事实证明,背离民族根基,博取美国身份的做法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 《垂死的肉身》中的欲望政治解读

    《垂死的肉身》(The Dying Animal,2001)是美国当代作家菲利普·罗斯"凯普什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本文运用后结构主义理论家吉尔·德勒兹的欲望政治理论关照这部作品,罗斯通过塑造年逾六旬的大学教授大卫·凯普什与年轻的古巴籍女大学生康秀拉·卡斯底洛之间畸形的欲望纠缠,向美国的"性"文化体系发出猛烈的抨击,体现出一种德勒兹式的欲望政治和解...

  • 从《退场的鬼魂》看菲利普·罗斯近期创作之主题

    《退场的鬼魂》(Exist Ghost)系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于2007年创作的作品。小说通过对隐居山区达11年之久的七旬老者重回纽约的所见、所闻、所感,凸现已入夕阳之境的老者的复杂心态。一些上年纪者频繁现于罗斯近期作品中,本文通过对《退场的鬼魂》之文本解读,透视其近期创作的主题,即衰老、疾病、死亡等等,进而把握其创作内涵及其文化意蕴。

  • 阿特伍德小说生态主义主题分析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加拿大文学代言人",而生态主义一直是其作品的重点主题之一。阿特伍德的小说往往植根于本土,语言幽默诙谐又不缺乏理性思考,通过对一系列意象群的描写,反映出人类若是肆无忌惮地对大自然一味索取,那么最终可能会造成人类自己的毁灭。阿特伍德的目的是希望人类能够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从而摒弃自私的...

  • 以“我”为中心解析《作家周围的人》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是一个"孤魂野鬼"式的作家:他固有的血脉基因相连的故乡已经因为政治时空的侵伐与他的心魂相去甚远。为了找到存在的支点与灵魂的超脱,奈保尔拿出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圆形流散理论:所谓圆形,是指以我为中心;所谓流散,意指他灵魂无依的处境;他的圆形流散理论的落脚点是——世界公民。本文解析的就是以奈保尔为中心的...

  • 默多克《在网下》的精神实践

    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一位伦理道德哲学家。她善于将小说作为自己阐述哲学思想的工具。在其首部小说《在网下》中,默多克以男性叙述角度呈现出主人公的精神成长过程,同时又比较系统地诠释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即摆脱自我的主观臆想,去多多关注他人,才会看清楚事实的真相。

  • 试析小说《黑王子》的戏仿和元小说艺术手法

    艾丽丝·默多克创作的《黑王子》荣获了詹姆斯·泰特·布拉克纪念奖,作家在故事中所设置的丰富情节和叙事结构为读者提供了多角度解读的可能性。作家在小说中从题材、形式到人物性格通过"戏仿"和"元小说",书写了极其完整的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和故事环境,勇于打破传统的屏障,充分体现了现实的多样性和多义性。

  • 论苏珊·桑塔格小说的新历史主义视角

    苏珊·桑塔格是美国当代学界一名活跃的学者,她顺应新历史主义的社会文化思潮,通过全新的视角对历史进行重新审视,彰显了明确的新历史主义思想。本文以新历史主义视角探讨了苏珊·桑塔格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以及小说的创作风格,旨在实现对其小说的整体审视。

  • 摒弃理论,回归感悟——从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看文学批评后理论时代

    根据苏珊·桑塔格在《反对阐释》中的观点,反对阐释就是反对抽象的意义提升,反对把批评的重点放在文本所指涉的外部世界上,反对去挖掘文本背后所谓的深层意义,主张对文学艺术作品真切而直接的感性体验。本文通过分析《反对阐释》一文中的理论思想探析文学批评后理论时代一种反理论的走向。

  • 理想的精神人格的投影——索尔·贝娄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

    索尔·贝娄被称为"当代美国文坛上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最重要的小说家和二战后最值得称颂的犹太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佳作无数,但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侧重于研究贝娄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研究女性形象的学者相对较少,且多是侧重于对某一部作品中单一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本文将贝娄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分为三类来进行阐述,以求更深入地理解贝娄的...

  • 《雨王汉德森》的语言特征评析

    《雨王汉德森》是美国犹太作家贝娄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尤金·汉德森因不满足富裕而无聊的生活而离家去非洲寻找精神归宿。在经历了火烧丛林、炸坍水库和担任瓦利利族的雨王等一系列的疯狂举动之后,汉德森终于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是要对人类有所贡献。作品在显示贝娄丰富的人类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同时,又用细腻、夸张而传神的语言描写了汉德森这个"优...

  • 混乱背后的秩序——论《喧哗与骚动》的叙述艺术

    本文对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叙述艺术进行探讨,研究这部作品为什么把故事的时间打乱的问题,通过分析得出作者的这种叙述形式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及表达主题最贴切的方式,时空混乱的背后隐藏着严密的秩序。

  • 艾米丽人格面具下的阴影——解读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悲剧人生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通过女主人公艾米丽一生和父亲与情人的关系透视了美国南部新旧体制对抗下女性命运的悲惨境遇。本文通过心理分析艾米丽人格面具下的阴影,对女主人公悲剧人生的心理轨迹进行了更深入的解读。

  • 从盖茨比的美国梦透析菲茨杰拉德的创作心理

    被誉为美国爵士乐时代"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的菲茨杰拉德在其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通过展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冲突揭示了盖茨比的美国梦之悲剧。本文从小说那独特的叙述模式、精湛的写作技巧和印象派艺术表现手法来分析作者的创作心理历程和超验主义精神,以探究他对美国梦本质的独到见解。

  • 伦理判断与文本解读——试析安布罗斯·比尔斯小说《枭河桥纪事》

    本文从修辞叙事学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安布罗斯·比尔斯的短篇小说《枭河桥纪事》中的伦理判断,指出伦理判断在小说文本的内部不仅表现为人物的伦理取位,也表现为叙述者的伦理抉择。伦理判断作为叙事修辞手段促进了小说情节发展,创造了文本张力,增强了作品艺术感染力。同时,伦理判断为小说的文本解读提供了方向。

  • 唱响心灵的爱之歌——从《黛西之歌》的叙事人物方阵看儿童文学诗性指向

    《黛西之歌》作为辛西娅·沃格的第一部获奖作品,其成功离不开作者精湛的叙述手法及对至真、至善、至美的文学诗性品质的追求与独特表达。本文拟围绕以主人公黛西为中心的两组叙述人物方阵,探讨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塑造,揭示儿童文学的独特诗性指向。

  • 曼斯菲尔德小说里的女性与鲜花的“花语”

    自古以来,花朵就是女性的象征,以不同的花朵象征不同性格和命运的女性,也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花语"是人们用花朵来表达人类的感情与愿望的方式,也成为在一定范围内公众所公认的信息交流形式。在曼斯菲尔德的作品里,经常出现以花朵烘托氛围、展现女性内心世界的细节,并通过对花朵等植物的描写映射女性人物的情感与思想波动。

  • 乔治·艾略特与浪漫主义——以早期作品为例

    乔治·艾略特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尤其是早期作品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写作题材,表达下层人民的日常琐事及其欢愉、痛苦、焦虑、渴望等心理情感;注重对主人公心境的解释,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张扬人物对大自然的热爱,集成"返回自然"的传统,歌颂大自然;在艺术形式上和表现手法上,升华了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追求人物丰满真实的艺术效果...

  •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本文拟以唯美主义为切入点,通过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解读,分析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在其备受争议的作品《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体现。

  • 试析《日瓦戈医生》的象征性

    《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即光的象征性和两种象征主题,非常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本文从小说结构,人物的象征意义、自然风物的象征意义探讨作家运用的象征手法所表达的象征意义,旨在为读者展现其小说所设置的奇妙象征世界。

  • 玛丝洛娃的形象分析

    喀秋莎·玛丝洛娃是托尔斯泰著名小说《复活》的女主人公。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她作为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经历了由天真烂漫逐步走向堕落,又从天昏地暗中良知觉醒,终于实现精神复活的曲折历程。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是俄国沙皇专制统治下全体受压迫人民悲惨遭遇的缩影,其精神复活则影射了下层民众反抗运动的壮大与专制制度终将灭亡的历史趋势。...

  • 《包法利夫人》女主人公爱玛人物形象分析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作品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一生为了追求虚无的浪漫爱情生活,最后因债务缠身,无力解脱而服毒自尽的经历,展示了19世纪中叶的法国外省生活。本文通过对小说的创作背景、主人公爱玛人物形象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