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家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作家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6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28/I
  • 邮发代号:12-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作家走廊
  • 记忆·故事
  • 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
  • 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
  • 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
  • 我说我在
  • 王手短篇小辑
  • 王可心小辑
  • 金短篇
  • 小中篇
  • 长篇
  • 毕淑敏: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正>毕淑敏是中国当今文坛上一位独特的女作家,集军人、医生、作家、心理师多重身份于一身。自20世纪80年代步入文坛以来,毕淑敏共发表作品40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

  • 《蛙》结构特征分析

    《蛙》的整个结构是以写实为主的四封书信、超现实主义的话剧,书信与话剧相互映衬,戏中有戏。写信的对象是作者虚拟的一个日本作家杉谷义人,他以书信的方式向杉谷义人讲述姑姑的故事。从作品看,作者描述书信部分的原动力来自2002年大江健三郎的高密之行,姑姑的故事也与此次高密之行有关。这部作品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意义上,都展示了莫言对生命...

  • 一部阐释爱情的文本——评盛可以的《水乳》

    《水乳》全方位阐释了现代爱情的多维性,并以爱情追求中的苦痛和挣扎,隐喻人之生存的无奈困境的悖论、爱情的至高追求,从而具有了形而上的哲学意味。本文通过萨特的"他人是地狱"的存在主义理论解读文本意蕴,试图挖掘现代人爱情的苦痛焦灼之源。

  • 现当代文学中知青文学的多元化呈现

    虽然知青的历史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知青的话题却一直未曾淡出我们的视线。20世纪80年代知青文学曾出现短暂的热潮,随后又迅速衰退,在90年代后期逐渐开始出现强势的复苏。正是20世纪60年代末,那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改变了那一代知识青年的命运,同时也促成了知青文学随后的繁荣。探寻知青文学的主题,是对历史的尊重与对人性的剖析,当现...

  • 浅谈现代文化语言环境中的河南乡土文学

    中国乡土文学在20世纪文学史上非常盛行,而河南由于受到古典文化的特殊影响,它的乡土文化是以负面价值批判为主导,本文探讨了河南乡土文学关怀缺失和对苦难失真的缘由,进一步开掘乡土文学广泛的兼容性,旨在实现乡土文学的超越。

  • 网络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审美

    伴随着后工业化背景下社会各方面的巨变,在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年群体之中开始流行一种新的文化思潮,这便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这种文化思潮文学作品上反应得尤为明显,人们开始厌倦一成不变的旧有观念和规则,试图寻求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努力去营造一种新的语境,于是网络小说应运而生,开始变单一为多元,变绝对为相对,变共性为个性。本文尝试从...

  • 试析老舍小说中的启蒙者形象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学一直以最有力的方式支撑着每一次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老舍以客观的角度、理性的思考和真实的叙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启蒙者形象,为中国早期的启蒙文化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指引和推动作用。本文从老舍小说中启蒙者的形象类型和塑造艺术两个方面来解析老舍小说中的启蒙者形象。

  • 论李有干儿童文学《大芦荡》中的苦难叙述

    李有干所创作的《大芦荡》中,主人公被放置在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之下,他们的生活承担着太多的苦难,而在这些苦难中,心酸与泪水、温暖与人性并存。本文以李有干笔下的儿童文学《大芦荡》为研究对象,在对李有干以及《大芦荡》做出概述的基础上,从《大芦荡》中苦难叙述的机构以及苦难叙述的表达技巧两个方面对其苦难叙述做出研究与探讨。

  • 论郑渊洁童话中的生态意识

    郑渊洁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最重要的童话作家之一,其童话以新鲜热闹的阅读感受吸引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透过热闹的帷幕,发现郑渊洁童话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意识。本文拟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思维生态四个方面,探析其童话中的生态意识。

  • 虚构虚空的力量——浅议小小说《感觉一只青蛙》

    在浩瀚的小说文本中,存在两种虚构:对现实的虚构和对虚空的虚构。而富有"野心"的小说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觉得现实虚构还不足以表现小说的魅力和心灵的丰富意旨,他们要进行一种彻底意义的修改,在虚空虚构中感受完美与力量。宗利华的小小说《感觉一只青蛙》恰是如此。

  •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特征探究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起步较晚,且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重重阻碍,但在中国儿童作家与其他文学作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如今,中国的当代儿童文学已经越来越成熟,形成了两种作品类别,共同促进着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在此,本文将从两种不同类别的儿童文学作品入手,探究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特征。

  • 解读普利策小说奖作品《修补匠》

    美国年轻作家保罗·哈丁的处女作《修补匠》出人意料地荣获了2010年普利策小说奖,引起了世界文坛对哈丁和他的这部作品的广泛关注。本文着力于分析小说《修补匠》中的独具匠心之处,针对小说的构架、题目、情感表达、文学价值的体现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期为读者阅读、鉴赏这部力作提供参考。

  • 寻找诗意的栖居——从《浮世畸零人》看多丽丝·莱辛对科技异化的批判

    《浮世畸零人》(Ben,in the World)是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第五个孩子》的续集,继续讲述了有"返祖现象"的班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下无家可归的悲惨结局。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异化造成的人性异化、消费异化、艺术异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警示人们要用伦理来规范科技发展,同时重视人文精神,寻找人类诗意的栖居。

  • 跨文化作家在现代语境下的创伤书写

    现代性的文化史都会涉及创伤,创伤是于生活经历中得到的思考暴力,它源于体验伤害和反思文化。文学是书写创伤的工具,而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环境又为创伤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感悟空间。那么,什么是跨文化作家呢?它是指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背景的作家。他们因各自的多元文化背景走进创伤世界,这使得跨文化作家在现代语境下的创伤书写很具有深刻性和...

  • 对童话图式的挑战——认知诗学视角下的《公主向前走》

    《公主向前走》与传统童话有很多不同之处,不同于以往的童话故事:白马王子挺身救出公主之后两人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相反,维多利亚公主和王子的婚姻生活并不如童话般美满,却似平凡夫妻般面临爱情和婚姻的困境;王子亦非完美,他也有自卑和懦弱的一面,跟每个现实生活中的普通男子一样;公主也并非娇贵、脆弱,她坚强、勇敢,甚至超过许多现实生活...

  • 解读小说《紫色》对读者带来的美学价值

    曾轰动美国的长篇小说《紫色》是一朵妇女主义文学的奇葩,小说由艾丽丝·沃克所著。作为美国黑人妇女主义文学的领袖,沃克所著的《紫色》不仅表现出了妇女主义,同时也在侧面展现了一定的美学意识。《紫色》中对黑人文化做出了细致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美国黑人女性遭受的来自社会上的各种压迫,这些内容对表现黑人美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小说情节发展...

  • 当代黑人女性的成长——评《紫色》中茜丽的人物形象

    《紫色》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该书以书信的形式和独特的视角,为读者刻画了一群处在社会最底层、在父权制度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描写了她们如何在女性主义的影响下,解放思想,经过顽强抗争,努力找寻并确立了自己女性身份的过程。通过描述主人公茜丽对身份追求从而达到平等生活的过程,艾丽丝·沃克指出了黑人...

  • 论《雨王汉德森》中的征服意识

    索尔·贝娄的长篇小说《雨王汉德森》中的百万富翁汉德森是在一种与日俱增的征服意识的驱使之下,才产生了一系列的征服行为。为了实现汉德森内心的征服意愿,他不惜抛弃家产和亲人,走上一条艰险的非洲探险道路。本文将从百万富翁心底的征服意识、用体力征服阿内维部落的首领、用智力征服狮子部落、最终的征服目标是汉德森自己等四个方面来论述《雨...

  • 《婚礼的成员》精神流浪主题的空间解读

    《婚礼的成员》以弗兰淇对婚礼的期待为中心,以"他们是我的我们"的空间构建为轴线,讲述了弗兰淇等人在小镇的困顿生活,以此展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由于受到现代社会的文明规训及生存束缚,人们既摆脱不了现实空间的限定,也不能实现理想空间的接纳,只能在空间的夹缝中不断徘徊,经历着孤独无助的精神流浪。

  • 形势与内容的高度契合——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不确定性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后现代的视角展现了小说中的诸多不确定性。主题内容的不确定决定了形式上的不确定,形式上的不确定又烘托出了主题内容的不确定。本文主要从叙事方式、主要人物关系和小说叙述者来分析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凸显了小说形式与内容的高度契合。

  • 试论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迷惘”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著名作家,海明威在其小说《永别了,武器》中,通过对悲剧人物亨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争和人生的困惑。本文将以此进行分析,探究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迷惘"。

  • 解读斯嘉丽的人格魅力

    作为现代著名的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生前仅仅公开出版过一部小说,那就是被改拍成同名电影的《乱世佳人》(又名《飘》)。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斯嘉丽这一独特人物形象。本文就她的人生经历、人物形象、性格形成、爱情观等多方面进行阐释探讨,来解读这一人物的神奇魅力。

  • 从投射语言看《黄色墙纸》中的人物塑造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从投射语言的角度对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吉尔曼的代表作《黄色墙纸》进行了文体分析,进而指出作者通过运用大量的投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并揭示出作品的主题是女性在男权统治下的痛苦挣扎和逐渐觉醒。

  • 生态批评视阈的海丝特生态自我观

    生态批评是当代文学批评中的新视角。生态自我观具有勇于承担的人格魅力,自我和谐是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从更高层次看是一种生存和道德智慧。《红字》中的海丝特是一位在父权主义、清教教规以及道德谴责的夹缝中生存的女性,她没有屈从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了一种优雅生存的生活方式,走出了生存的困顿,最终形成了其"自我"人格的重构。

  • 凯特·肖邦《觉醒》主题分析

    《觉醒》描述了女主人公爱德娜从传统的、没有自我意识的家庭妇女成长为关注自我精神生活、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女性的过程。本文旨在深入挖掘爱德娜觉醒过程中的斗争与困惑、死亡与重生,并探究她的觉醒由精神转向现实、寻求自我统一与解放的深刻意义。

  • 试析欧·亨利笔下小人物形象的创设技巧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小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写技巧,他擅长于描写现实生活中极具戏剧意味而又包含幽默性的场景。本文对欧·亨利的生活经历进行了简单概括,并着重于分析欧·亨利笔下小人物的创作技巧,主要从别样处理技巧、夸张以及出人意料的结局,来对小人物的生存境地和内心世界进行刻画。

  • 论20世纪美国文学中双角色人物模式的原型移位——以《汤姆叔叔的小屋》人物形象为模板分析

    近年来,对文学作品原型批评的文章经常见诸报端,除此之外,利用现有的文学原型进行现实实践的批判也越来越多,但这种批评实践仅局限于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叙事方式的原型分析。原型批评的最大优势是整体性的批评,所以这种局限在局部的小范围的批评并不能发挥原型批评的优势和特点。文学评论家诺斯洛普·弗莱就曾对此做出过解释,强调要...

  •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剖析黑人形象变化的原因

    《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被译为《黑奴吁天录》,是一部对废奴运动产生了强大动力的小说。这部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无疑是包括正直、具有崇高牺牲感和友爱的汤姆叔叔,勇敢站起来反抗的乔治·哈里斯夫妇以及善良的小黑奴托普西在内的众多黑人形象。《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黑人形象与美国以往作品中刻画的性情麻木、没有任何权利的黑人形象是完全...

  • 试论《第二十二条军规》语言特色的翻译表现

    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创作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具有鲜明的黑色幽默特色。本文探讨了小说黑色幽默语言特色的翻译,并具体分析了戏谑反讽语言特色的翻译、重复冗繁语言特色的翻译以及反逻辑性语言特色的翻译,论述了小说黑色幽默语言特色有关的翻译策略,以实现译文语篇同源语形式对应和语义贴近。

  • 从《福尔赛世家》看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异化现象

    英国著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将现实主义作品推向一个巅峰时期,在小说《福尔赛世家》中,其创作水平得到了充分发挥。本文深入了解了高尔斯华绥和小说《福尔赛世家》的主线脉络,从异化的财富观念入手,分析人们衡量社会等级的标准演变过程。绅士风度的异化使得福尔赛人变成一群没有思想的木偶,在仅靠经济关系维持的家庭中,珍贵的亲情变成了异化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