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家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作家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6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28/I
  • 邮发代号:12-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作家走廊
  • 记忆·故事
  • 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
  • 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
  • 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
  • 我说我在
  • 王手短篇小辑
  • 王可心小辑
  • 金短篇
  • 小中篇
  • 长篇
  • 菲利普·罗斯:美国文坛神话

    <正>现年80岁的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犹太裔作家。从1959年凭借短篇小说集《再见吧,哥伦布》(Goodbye,Columbus)一举成名,到2012年宣布退出文坛,在长达50多年的漫长创作生涯中,罗斯共出版著作31部,赢得了几乎所有的文学奖项——除了久候不至的诺贝尔奖,他也是唯一一个活着时其全部作品就被收入

  • 论菲利普·罗斯小说中的男性气概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美国最为杰出的犹太作家,其作品根植于现实,充满了对人生道路选择和对自我身份认识的理性哲思。基于犹太人在美国的生存现状与困境,罗斯逐渐形成了强烈的男性气概,并在创作中将这种气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其作品成为继海明威之后渲染男性气概的典型。本文以罗斯作品中的男性气概为轴心,分别从自我身份认同、自我解放以及对...

  • 以《白鹿原》为例看陈忠实对外国文学的接受

    在文化全球化时代,各民族之间进行了频繁的文化交流和文学接触。在此背景下,陕西当代作家陈忠实对外国文学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其中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卡彭铁尔和马尔克斯的阅读和接受最具代表性,并直接促成了《白鹿原》的创作。这对陕西当代文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启示意义。

  • 路遥笔下“城乡交叉地带”特有的文化景观

    路遥是"用生命和良知进行创作"的"农裔城籍"作家,是城乡交叉文化的首度发掘者。由于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和独特的悟性,他特别关注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和文化,描写了城乡交叉地带特有的户籍、打工、婚恋等文化景观,塑造了孙少平、高加林等典型的人物形象,揭示出时代变迁的深刻内涵,呼唤更多的人们关注"城乡交叉地带"。

  • 浅析“红色经典”的叙事模式与“左翼”文学经验

    "红色经典"作品风行于"十七年"及其以后的很长时间,而且发行量巨大、社会影响广泛深远,其形成的独特叙事模式也引起了广大文学研究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本文以"红色经典"叙事模式的形成原因的探究为视角,通过对比分析"红色经典"的叙事模式和"左翼"文学经验,来总结和探索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规律。

  • 浅谈中国当代历史文学之史观

    中国当代文学史从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文学历史化,这与民族国家的时代演进息息相关。本文就当代文学史"历史化"现象,探讨"十七年历史文学"与进化史观、多元形态的20世纪80年代历史文学创作,以及多元共生的20世纪90年代历史文学,从而展现当代历史文学创作的现代性思考。

  • 论萧红《小城三月》的景物叙写

    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了《小城三月》这部作品,分别从日常景物诗化、以乐景写哀景以及意向颜色喻人三方面来分析这部作品的景物叙写,以期对萧红作品中所体现的景物描写特色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客观评价。

  • 论《丰乳肥臀》的女性崇拜意识

    《丰乳肥臀》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里,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女性强烈的崇拜意识。本文首先对《丰乳肥臀》作品内容进行阐释,然后从两方面分析作品所具有的女性崇拜意识,探讨女性崇拜意识在这部作品里所赋予的积极意义。

  • 莫言《檀香刑》的主题思想探讨

    《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作品中蕴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弥漫着一种暴力血腥之美。在这部作品中,莫言对中国的"隐性"文化进行了发掘和批判,同时又流露出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不仅体现出了极深的文学造诣,而且也体现出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 《喜福会》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框架出发,运用及物性系统对比分析了小说《喜福会》中的Scar和Without wood两个部分,并以此探讨女性的地位及其话语权。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在封建的旧中国还是号称"民主"的美国,女性都处于弱势地位,她们虽然话语数量较多,但是并没有获得实质上的话语权。

  • 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与美国女权运动

    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先驱贝蒂·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中揭露了20世纪60年代笼罩在"幸福家庭主妇"假象下的美国妇女的无名痛苦,号召广大妇女勇敢挑战传统性别角色,积极争取平等的妇女权利。该书点燃了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被视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书籍。

  • 《慧血》中的希伯来先知行为叙事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誉为美国"南方的文学先知"。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慧血》创设了一个美国男青年黑兹尔·莫茨从灵魂迷失到与耶稣对抗、潜意识护教及最终自我救赎的历程。黑兹尔的救赎方式乖张另类,彰显了希伯来先知文学行为的叙事特色。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识流手法的创新研究

    美国著名作家塞林格的经典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对美国社会以及20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纵览整部著作,其最大的特点不仅仅是那个能够以其独特的个性、经历、思想来吸引广大青年读者的主人公,还在于作品独具一格、超凡脱俗的"霍尔顿式"意识流的创作风格。本文结合传统现实主义的相关批评思想,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意识流创...

  • 从《喧哗与骚动》剖析福克纳长篇小说的创作技巧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的杰出作家,他的诸多文学作品都致力于探寻创作技巧上的创新,并勇于打破传统模式的限制。本文试以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为例,对故事内容进行简单分析,并着重指出福克纳在文本中大量地运用了意识流、复调理论以及象征等创作技巧,使文本更具审美性和艺术魅力。

  • 精神分析批评视野下的凯瑟琳·巴克利性格研究

    多年来,国内外评论家对海明威作品《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巴克利的人物刻画颇有异议。许多评论家认为她不真实,不能使人信服。认为她爱得太天真,奉献得太无私,以至于难以让人相信她是一个真实的人物。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重读凯瑟琳。作者认为,在战争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凯瑟琳这个人物及其抑郁的性格是真实可信的,并进...

  • 卡明斯《巨屋》的狂欢墓地式叙述策略

    《巨屋》作为卡明斯的代表作品,是一个充满先锋派气质的战争题材小说。作者创新性地采用了墓地狂欢式的叙事手法,用一种另类的角度戏谑、狂欢、旁观和嘲讽战争,体现出了在一战条件下法国的官僚思想和阶级任意地摧残人们精神,禁锢人们思想,践踏人们人性的事实。小说戳穿了一战时声称的保护人类民主,而实际上却是在随意地践踏人类民主的悖论。作者...

  •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处理——以Gone with the wind为例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各自积累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鲜明的文化特征和表达方式,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如何理解两种文化在文化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处理,是翻译工作者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本文以美国小说Gone with the wind(《飘》)为例,从生物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五个方面分析了中...

  • 论《觉醒》中女主人公爱德娜的困境与抗争

    凯特·肖邦的《觉醒》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爱德娜被世人称赞为勇敢追求自我的新女性。凯特·肖邦深入挖掘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了爱德娜挑战世俗规范、追求女性自由独立的过程。本文试从爱德娜的困境、觉醒、抗争三个方面,来解读《觉醒》女主人公的生命历程。

  •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写作技巧

    弗·斯各特·菲兹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杰出的作家,素有"爵士时代"代言人和桂冠诗人的称号。菲兹杰拉德创作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那个年代最伟大的文学性文献之一,受到广泛好评,其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是这部小说的显著特色之一。本文分为两个部分:一、"灰谷","T·J·埃克勒伯格医生的眼睛","绿色灯光"及具体场景中的象征;二、盖茨比、尼克、汤姆、...

  • 解读梅尔维尔小说《白鲸》中的殖民隐喻

    作为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散文家以及诗人之一,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很多著作都深受人们喜爱。英国著名作家毛姆坚持认为他的小说《白鲸》应列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可见其影响力。《白鲸》故事框架曲折离奇,但极耐人寻味,作品背后带有明显殖民隐喻,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西方白人对其他种族人群的异化。本文主要从梅尔维尔和《白鲸》小说文本出发,...

  • 女性视角下的《红字》

    女性视角下的《红字》是这样的:一个多解的题目、一个反抗的女性、一个懦弱而又反抗的男人和一个良心发现的男人,以及一个善恶的标准、一个无辜的孩子。

  • 亨利·詹姆斯小说创作中叙述视角的演变

    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60年代美国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在其文学生涯中,共创作出了二十多部小说,一百一十二篇故事。按照作品的主题和创作技巧来划分,詹姆斯的创作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本文试从詹姆斯的三个创作阶段,分析其创造作品的叙述视角的流变,即詹姆斯小说的叙述视角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从全知到有限的发展过程。

  • 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作品的多主题探析

    马克·吐温是一位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幽默中包含着对社会辛辣的讽刺。本文通过对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作品的解析,来解读这位文学巨匠在文学艺术上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

  • 《都柏林人》的生与死——对《悲痛的往事》与《死者》的主题解读

    《都柏林人》是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第一部作品,通过十五个短篇故事描绘了一个处于精神瘫痪状态的社会群体的众生相。本文从《悲痛的往事》与《死者》两篇与爱人死亡主题相关的文章入手,对比两文如何从爱人死亡引发的顿悟来表现精神瘫痪和死亡这个贯穿全书的主题。

  • 一本没有终极意义的小说——《雅各的房间》的解构主义解读

    《雅各的房间》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颠覆传统小说观念的第一部作品。本文运用解构主义理论,消解了文本中的三对二元对立,并阐述了全知叙述者的缺失和自相矛盾的叙事话语,旨在拓深前人论断,进而说明这是一本没有终极意义的小说。该解读不仅能增添文本阐释的多样性,而且能让读者体会到理论与文本相结合的乐趣。

  • 试析《敞开着的窗户》中少女的性格与作者的叙事智慧

    《敞开着的窗户》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萨契的代表作,也是英语小说的经典之作,是各种英语读物的必选篇目。《敞开着的窗户》讲述的是一个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名叫弗兰普顿·纳托尔的男士,远离喧闹的城市,第一次到乡村的一个陌生人家做客,受到了这家的小姑娘捉弄的情形。萨契的短篇小说构思严谨,情节简洁却又扣人心弦,在这篇数千字的小说里,萨契似乎迸发...

  • 《马莱特罗伊老爷的门》中善与恶的冲撞

    短篇小说《马莱特罗伊老爷的门》讲述的是1429年一位法国青年邓尼斯·特·博留骑士在一个名叫兰登堡的小镇上的特殊经历,当他在黑夜里偶然撞开马莱特罗伊老爷家的大门的时候,却被人非法囚禁并逼婚,而且面临着生命的危险。在这种突然的变故里,人性的善与恶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最终人性中的善战胜了恶,取得了皆大欢喜的效果。

  • 剖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情节

    本文主要是对《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情节进行剖析,从复仇的实质着手分析,然后分别从老恩肖、亨德雷以及凯瑟琳三个人物的方向分析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观念的形成,并对这个悲剧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 试析《哈利·波特》及其英国哥特小说传统

    J·K·罗琳是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她的小说以儿童冒险故事为主,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众多儿童。本文从英国哥特体小说传统入手,仔细分析了这种风格的场景、情节、主题和人物特点,探讨了《哈利·波特》如何对哥特小说传统的继承,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意义。

  • 一本正经的“滑稽”——《艾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荒诞艺术

    《艾丽丝漫游奇境记》被誉为"把荒诞文学提到了最高的水平",其荒诞艺术正是儿童本位视角下极度的想象力和生命力的释放,是作者从成人视角出发对现实世界的反讽和颠覆。荒诞中对真实世界的影射,荒诞诗中蕴含的童趣,以及荒诞文学在中国的变异,可以说,这部儿童文学作品以无尽的魅力征服了成人世界。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