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家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作家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6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28/I
  • 邮发代号:12-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作家走廊
  • 记忆·故事
  • 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
  • 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
  • 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
  • 我说我在
  • 王手短篇小辑
  • 王可心小辑
  • 金短篇
  • 小中篇
  • 长篇
  • 写在前面的话

    <正>自2013年秋开始,我在供职的华东师大中文系主持一个"80后文学"工作坊,双周召集一次,以文本为中心,结合文学理论与现实体验,与同学们讨论当下重要的80后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本期结辑的两篇关于甫跃辉作品的讨论,就是工作坊的成果之一。已经离开工作坊赴美深造的王泽丰同学从甫跃辉的《动物园》联想到福柯讨论过的凡尔赛动物园,勾连"动...

  • 日常生活中的“规训”——甫跃辉小说论

    <正>一城市空间中的行动困境甫跃辉短篇小说《动物园》讲述一对来沪的外来青年陷入爱情,但由于窗外临近上海动物园,双方因动物的味道而争吵,最终分道扬镳。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顾零洲、虞丽)之所以分手,不是来自外力的阻碍,导火索与其说是动物园的气味,不如说是某种内在的、无法具象描述的气息。"淡漠""陌生""空荡荡"一类的词可视为本文的文...

  • 顾零洲的飘零与迷失——论甫跃辉的城市小说

    <正>一空间内部的政治经济关系笔者将重点讨论甫跃辉作品中《动物园》、《丢失者》、《晚宴》、《饲鼠》、《苏州夜》、《巨象》、《亲爱的》、《走失在秋天的夜晚》等几篇"顾零洲"系列的城市小说。小说《晚宴》中有这样一处:有一次她说,她要到这城市来。他反问道,你不就是这城市的人吗?怎么能说到这城市来?她笑说,我那儿是郊区啊。他说,...

  • 甫跃辉文学创作的继承与超越——关于甫跃辉作品的对话

    <正>时间:2013年12月28日地点:复旦大学中文系会议室主办: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市作家协会、云文学网协办:上海文艺出版社、铁葫芦图书甫跃辉是复旦大学文学写作专业培养的第一位毕业研究生,现供职于《上海文学》杂志社,是"80后"作家的优秀代表,自2006年至今,共发表文字近百万字,作品见于《人民文学》《收获》《上海文学》《花城》《中国...

  • 从生命尊严出发:把人类光辉记载于文学星辰中

    <正>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就像一颗文学星辰,记载人类的灵魂光辉。南国无高原,但《南国高原》中的南国有心灵的高原、精神的高原、生命的高原,有让人昂然崛起的人类信仰高原,有让人肃然起敬的人道主义高原——那是仰望星辰的高原。流荡在生存现场的激情:个人行动中的诗性正义我们这个时代,面对生命,人类既在科学上又在精神上处于十字路口,《...

  • 王安忆上海小说市民品格的塑造

    王安忆上海小说中呈现了上海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锻造的精致优雅、精明务实、乐观坚韧的品格,具有独特的价值与魅力。为了塑造这些品格,作者极力铺张细节,将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与全知叙述视角相结合。

  • 世间已无胡惟丏——格非小说《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人物形象

    格非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以20世纪80年代为背景塑,造了胡惟丏这样一个学贯中西古、旧清高的知识分子形象。作为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群的缩影胡,惟丏艰难的在市场的洪流中坚守自我他,是一个生错了时代的人也,是那群知识分子中的最后一个人他,的死讯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作者以这样一个形象缅,怀和祭奠一个时代一群知识分子的离去表,达了一种怅惋...

  •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浅谈《结婚十年》当中两个男性形象

    苏青的《结婚十年》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其中不乏有快乐、伤心,可谓五味俱全,小说当中有两个人是与女主人公苏怀青的恋爱婚姻密切相关的。本文着重从时代背景和苏青本人婚恋观的角度探讨造成作者理想婚姻生活破灭的原因。

  • 从绘画视角挖掘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

    文学和绘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艺术特质各不相同,但是仔细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非常亲密,都要通过艺术手法刻画真情和人生百态。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经常可以看见她颠覆性地将自己情感变化成颜色和形状,用和谐的句子将创作意图表现出来,利用文字意象和构图,表现出绘画特有的艺术效果,娴熟而稳健地把握文字和绘画两者间的联系,小说因鲜明的绘...

  • 当代小说中的青年形象

    有关青年形象和青年书写的问题,始终是中国当代文学关注的一大重点,这不仅与中国特定的时代语境有关,而且是中国现代性固有矛盾的一种文学呈现。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当代小说中的青年形象大致经历了三个文学阶段,即革命青年、问题青年和反叛青年,尽管青年形象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青年命运的起伏,实际上却属于中国现代性历史实践过程的文学...

  • 小说剧本化倾向的文学叙事视角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小说由于受到视觉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剧烈冲击,为了迎合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之下人们日益改变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文学叙事视角的变化。传统小说注重第三人称的无焦点叙述,大多采用一种全知视角,描法也是白描为主的心理活动二维描写;而现在的趋势是向内视角与情境化转变,把叙述者的眼变成一台摄像机,从拍摄电影的角度来讲述小说故...

  • 席慕容诗歌中的“花”之意象

    席慕蓉对"花"的钟爱成为她作品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本文用花之意象来探讨诗歌中爱情和青春的主题,并分析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 以《阿雏》为视角探讨曹文轩的语言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语言表达上一定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而且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可以体现出作者自身的美学趣味及美学追求。曹文轩的小说在内容上处处展示出人性的美,有评论家曾说,曹文轩的小说以其优美的诗化语言、优雅的写作姿态、忧郁悲悯的人文关怀,执着于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追求文学的永恒魅力。《阿雏》是曹文轩的作...

  • 《阿Q正传》中冒犯性言语行为探析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一部中篇小说,之所以倍受欢迎是因为这篇文章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时人们思想中的固有顽疾,表现了以阿Q为代表的广大平民百姓穷困潦倒、麻木不仁、浑浑噩噩的一生。笔者发现,《阿Q正传》与鲁迅其他作品的最大区别在于贯穿文章始终的冒犯性言语行为的描写,而作品中这种描写的数量和程度在其他作品中很少见到。...

  • 奥登:用诗歌搭建文化桥梁的大师

    <正>威斯坦·休·奥登(WystanHughAuden,1907-1973),英国出生的美国诗人,剧作家,文学评论家,被认为是艾略特以后在英美最有影响的英语诗人。他的著名诗篇《死亡之舞》和《双重人》为他奠定了20世纪文坛上的地位。他创作的反映美苏冷战的诗作《忧虑的时代》为其赢得了普利策奖,其中的诗句至今还时常被人们所引用。他的一部声援中国抗日战争谴...

  • 试从《剑桥美国文学史》浅析文学史编写方向

    就像人类在不断前进一样,历史也不会让我们看到终结的一天,那些曾经看似权威的权贵的精英式的审美标准和文学史观,也许会在某一天被完全颠覆成另一幅面貌的价值标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个包容差异、多元共存的历史眼光正在重新审视过去,再没有唯一的正宗的标杆来衡量所有的文学现象,就像《剑桥美国文学史》一样,它的权威性体现在更多的兼容...

  • 伊恩·麦克尤恩《黑犬》的心灵成长困境

    伊恩·麦克尤恩创作至今,持续关注成长主题。在小说《黑犬》中,作者表达了对个体成长困境,以及整个人类成长方向的担忧。本文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心灵成长中的困境分析,以期展现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独特视角,揭示心灵成长中客观存在的困境。

  • 《野草在歌唱》题目的象征意义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赋予了《野草在歌唱》三重象征意义,通过对摩西形象的颠覆性刻画成功解构了白人中心论;通过描述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与惩罚成功瓦解了人类中心主义;通过赋予玛丽男性气质完成了对男人中心主义的解构。与此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追求和向往和谐的希望和信心。

  • 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叙事风格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约翰·罗伯特·福尔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福尔斯通过多元化的叙事风格和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技巧,通过多角度变换、叙述者角色的变化、戏仿、逼真的颠覆式叙述、时空交错的叙述等方式进行了创作,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风格,是具有代表性的现实小说。本文通过分析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叙事风格,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元小...

  • 《纳尼亚传奇》中双重时空的叙事策略

    《纳尼亚传奇》是英国著名作家C·S·路易斯的奇幻儿童文学作品,集神话、童话和传奇为一体。作者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虚幻的纳尼亚王国,采用了双重时间和空间的叙事策略安排,将现实世界与纳尼亚王国连接在一起。在《纳尼亚传奇》中,除了有神秘科幻色彩的故事情节以外,还有对儿童读者深刻的教育意义,并充满了基督教神学的隐喻和象征色彩。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美国文学语言特点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一经问世便得到了青少年们的追捧,堪称美国战后文学中的又一经典之作。小说以愤怒和焦虑为两大中心主题,作者充分发挥出了美国文学语言的特点。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

  •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多主题性分析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享誉盛名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在这部充满着爱恨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作品中其,主题不是单一或单层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该作品的多主题性:一方面是表层主题包,括爱情傲、慢与荣耀死、亡与谋杀及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是深层主题即,谴责美国南方清教传统对人性的扭曲和身心的压抑。...

  • “玫瑰”与“祝福”——解读福克纳和鲁迅短篇小说中的悲剧人物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与中国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以象征的叙事方式、富含深意的内蕴笔法,分别塑造了艾米丽与祥林嫂这两位令人难忘的悲剧形象。本文通过比照解读两位女主人公和她们所经历的相似的心路历程,探寻造成艾米丽与祥林嫂悲剧命运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其中的共通之处。

  •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海明威《在异乡》的叙事心理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知识的根本能力是认知能力,它是针对生成语言学天赋观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海明威《在异乡》的叙事心理,通过小说的叙事视角、描写气氛、叙事语气三个方面,从词汇层、句法层、语篇层三个层次,探讨了小说独特的叙事技巧,从而更利于日后读者深刻全面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 寂寞灵魂的歌手——从《小镇畸人》看舍伍德·安德森的创作艺术

    舍伍德·安德森是第一位成熟的美国现代小说家。本文围绕其代表作《小镇畸人》塑造的一系列极具现代主义特征的怪诞人物形象,探讨安德森的小说创作手法。

  • 内心的呐喊,现实的残酷——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浅谈

    本文基于对19世纪末美国南部的社会背景及作者凯特·肖邦本人生活经验的描述,进一步分析了文中女主角自我意识觉醒的历史背景,揭示了美国社会对于女性价值的忽视及对女性精神上的束缚。本文旨在通过对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传达出的"自由和死亡的关系"这一永恒的主题。

  • 超验主义思想及其对小说《小妇人》中人物性格的影响

    美国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作品《小妇人》是一部自传性的家庭小说,体现的是一种主张人性解放、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美国民族精神。在《小妇人》中,作者用超验主义思想贯穿于马奇家四姐妹的精神成长历程,使文章中的人物更加立体,提升了人物的精神境界,加深了人物的人格魅力,凸显了露易莎的作品风格和内涵。

  • 从《睡谷的传说》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华盛顿·欧文通过自己的短篇小说作品、人物传记、历史传记以及随笔等,成为了第一个凭借典雅文笔获得世界文坛关注的美国作家。《睡谷的传说》作为华盛顿·欧文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从环境的描写入手,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反映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表达出了华盛顿·欧文对理想社会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美国现实社会的揭露与批判。

  •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对生命本质的解读

    《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1906年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人生故事,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丑陋的一面。小说中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遭遇朋友的抛弃、自然的寒冷、濒死的饥饿、和野兽的抗争之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生命的坚韧...

  • 《红字》创作的象征与反讽特色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小说中大量地运用了象征与讽刺的手法,以红字"A"字将小说中的四个主人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每个人物的心理变化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而赋予了作品丰富的内涵,提升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使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本文着重分析了《红字》在创作中的反讽与象征意义,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这部...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