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家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作家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6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28/I
  • 邮发代号:12-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作家走廊
  • 记忆·故事
  • 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
  • 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
  • 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
  • 我说我在
  • 王手短篇小辑
  • 王可心小辑
  • 金短篇
  • 小中篇
  • 长篇
  • 科尔沁草原手记(七首)

  • 吉林作家代表团赴吉林西部采风活动剪影

  • 白色之城

  • 后发之美

  • 白城之行散记

  • 在白城的大地上

  • 秋染墨宝园

  • 颠覆旧制 开辟未来——采风“保护性耕作”随想录

  • 这衣服上的尘土(组诗)

  • 仪式(组诗)

  • 行走甘南 万里朝圣(散文诗·六章)

  • 有一场秋雨留存在记忆(外三首)

  • 人性的复归——王安忆“三恋”的爱情叙事与性别表述

    20世纪50-70年代的爱情叙事文本中,爱情多表现为彰显政治倾向的工具。而在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倾向下,爱情叙事文本呈现出对人的内在世界的关注与探寻趋势。王安忆的"三恋"系列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将着力点由历史反思、社会问题转向对内在的追寻,由宏大叙事转向以个体生命体验为视点的私人化写作。加之女性性别表述的重感性、重本我的特点,"三...

  • 解读《桃花井》:返乡、重建与归乡

    乡愁作为母题萦绕在中国台湾三百年文学史中,归乡更是三百年绵延不绝的主题。蒋晓云于2011年出版的复出之作《桃花井》也同样书写了老人归乡后的无言之恸。本文试图从文本角度解析主人公如何在精神上融入故里,真正实现归乡。

  • 一种叙述,多重文本——结构主义视野下的《黑骏马》

    小说《黑骏马》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是张承志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在优美而抒情的叙述中包含着人物之间的冲突和对立,而这种艺术的张力中内蕴着草原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差异和矛盾,而在这些矛盾和差异的背后则是作者深沉的思考——对草原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双向反思和批判。小说发表以来,阐释和评论的文章便纷至沓来,且至今鲜有中断。本文试...

  • 荒诞·隐喻·反思——论王威廉小说创作对当代青年的潜意识影响

    王威廉的小说清远淡雅,冷静犀利,总能在真实的意境之外虚构一个荒诞不羁的世界。他擅长在绮丽的背后表现无尽的悲凉,将荒诞不羁的情节与理性的思考融为一体,让生活的激情与虚无的世界在冲突中碰撞。疾病式的另类隐喻中蕴含着无尽的现实含义。王威廉的小说从叛逆的角度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思考,从敏感和异化的范畴表现了人们在经济高度发...

  • 小说《士兵突击》的坚强心理品格探析

    军旅题材小说《士兵突击》以农村娃许三多的军旅成长为主线,通过平实又敏锐的视角诠释了新时期中国士兵坚韧顽强、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草根士兵许三多的成长历程是千千万万新时期中国士兵的成长历程缩影,这种成长经历正是当前人们需要学习的。本文就小说《士兵突击》中主人公许三多成长历程中的坚强心理品格进行分析,尝试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

  • 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

    作为新时代文学作家的重要代表之一,莫言的作品创作以独特的语言风格著称于世。其作品充满了瑰丽的想象,语言怪诞不羁,叙事手段宏伟壮丽,凭借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与粗犷的生命力占据着文坛的一席之地。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莫言的作品影响力以及深远意义,是不容忽视也是无法替代的。莫言贴近百姓的创作视角与通俗化的口语语言,赢得了读众的青睐与...

  • 贾平凹小说中的方言气息探源

    贾平凹的创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其独具特色的语言应用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贾平凹对于方言土语的挖掘和创新十分重视,尤其是其母语即商州方言的广泛应用,使得地方方言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贾平凹对方言的执着追求,展现出其对自己故乡的感激之情与敬畏之心,同时也体现出了作家的崇高责任感与使命感,其对方言的高度重视以及实践应用不但是一种重要...

  • 荒野的呼唤——郭敬明语言风格研究

    郭敬明是80后作家群的领军人物。语言风格独特,深受年轻受众的喜爱。其语言作风格的独特性在于贴近了生命本真状态,呈现了荒野之美。他用词华丽细腻、语言跳跃陌生、修辞自然生动。语言风格的青春性奇妙地与荒野特征吻合。语言绚丽呈现荒野生命质感,修辞多变表现荒野无序的玄妙神秘,语法混用体现荒野张力。语言风格的荒野特征一定程度上弥补后现...

  • “口语诗”的意义——论“第三代”诗歌中的口语化写作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朦胧诗因其陈旧的言说方式与修辞手法使诗歌创作逐渐失去了光韵与新意,在这样的语境中,部分"第三代"诗人试图寻找一种新的语言策略,其中韩东、于坚、王小龙等诗人力推口语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创作了数量可观、可读性较强的"口语诗"。"第三代"诗歌中的口语化写作是中国新诗历程中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 史铁生作品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关于生命的意义,生命与价值等问题是学术界探讨的永恒话题之一,也是文艺界关心的话题之一。史铁生作为文艺界的典型代表,在身体残疾之后,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身残志坚的他凭借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意识,为自己的人生开启了另一扇窗,为我国文学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文学作品创作探寻到生命意义的真正价值。

  • 从《围城》谈钱钟书文学的讽刺艺术

    《围城》是我国著名文学作家钱钟书的典型作品,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其将钱钟书文学的讽刺艺术和思想体现的十分透彻。因此本文通过讽刺思想和讽刺艺术特色两方面,对钱钟书文学的讽刺艺术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和分析。

  • 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性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通过主人公祥子的遭遇,揭示了旧中国破产农民进城谋生的艰难。祥子是个有理想、勤劳的农家孩子,来到北平后靠出卖自己的体力来改善生活,但由于他的个性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他最后失去了妻子,喜欢的女人也自杀,祥子万念俱灰,成了一个游民。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是一个具有孤独思想的人物形象,也是一...

  • 论《时间中的孩子》的伦敦映像书写

    在《时间中的孩子》中,伊恩·麦克尤恩对20世纪末的英国社会状况进行了全景式的文学观照,既有伦敦都市的历史维度,又有小说自身的文学想象。通过书写伦敦的内城空间、伦敦郊区的"第二自然",作家勾勒了一幅荒原般的伦敦映像,隐喻了其对人的身体和主体性的戕害,也倾注了他对生态与人性的深切关注。

  • 论《时间中的孩子》的空间建构及其意义

    伊恩·麦克尤恩在《时间中的孩子》中建构了一个由城市空间、自然空间构成的二维空间。城市空间与自然空间深刻地参与到人物的主体困境命运及主题情节之中。城市空间象征着为规训权力所操纵的现代社会,它遮蔽了人的社会本真;城市空间提供了朱莉主体救赎活动的场所,孕育了朱莉独特的女性特质与女性智慧,这种女性特质是对父权专制下男性秩序与理性...

  • 艾丽丝·门罗《爱的进程》叙述分析

    有着"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之称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因其精湛的写作而举世闻名,她的作品屡获各种大奖,包括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与198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爱的进程》同名的开篇之作讲述了普通人家祖孙三代人的爱情与婚姻。该作中隔离观察与楔入观察的交错使用展示了门罗精湛的写作技巧,不稳定的故事也为读者凭添了几分阅读的乐趣。

  • 论《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的“自我救赎”

    《金色笔记》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于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二战后的英国社会为背景,以"自由女性"为主线,描写了主人公安娜·沃尔夫身处自由却深陷自由的困境,以及她在困境中的自我探索,展现了自由女性追求自由、为之奋斗的精神和自我救赎的勇气,给当代女性留下诸多思考和启示。本文在分析"自由女性"的自由与困境的基础上...

  • 《金色的耶路撒冷》中的女性意识自我觉醒透视

    英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德尔拉布的代表性作品就是《金色的耶路撒冷》,小说主要对主人公克拉拉的成长过程进行了描述,主人公不断探索生命的价值、寻求快速成长的途径,文章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知识女性在面对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时,她们勇于展现自我,对社会规范进行挑战,表现了当时女性的执着和勇敢。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理想和现实...

  • 莫里森《最蓝的眼睛》女性、家庭文化主题解读

    托尼·莫里森是一名杰出的非裔女性作家,该作家的小说作品侧重于非裔女性形象的描述。小说《最蓝的眼睛》主要描述在白人文化这一社会背景下,黑人的实际生活状况,作者从独特的视觉角度出发,向读者以及社会展现了黑人的诉求。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经历,具体解读作品中所折射出的女性与家庭文化。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