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家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作家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6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28/I
  • 邮发代号:12-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作家走廊
  • 记忆·故事
  • 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
  • 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
  • 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
  • 我说我在
  • 王手短篇小辑
  • 王可心小辑
  • 金短篇
  • 小中篇
  • 长篇
  • 小巷风流

  • 碱场沟上空的迷雾

  • 莫言乡土小说的文化意蕴

    莫言是中国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在其三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许多颇具"怀乡"以及"寻根"的文学作品。莫言以真挚的情感、强大的想象力、充满个性化的表现手法以及浓郁的乡土情怀展现了中国乡土文化生活风貌;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文学立场,把自己的文学创作与人性的良知、百姓的生活、国家的命运、文明的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寻找...

  • 基于写作角度谈莫言《红高粱》的表达方式

    作为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完稿于1986年,当时的莫言31岁。一如正当盛年的莫言,《红高粱》全书洋溢着激情,民间化的历史场景、野史化的家族叙事、出离传统形式的正义和爱情都使本书凸显出极强的颠覆意义。除此之外,《红高粱》中莫言写作的表达方式也同样与众不同,是莫言塑造余占鳌、戴凤莲等经典形象和奠定全书基调的基础。本文主要从莫言《红...

  • 从《白鹿原》看中国男权文化的经典

    作为陈忠实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也被认为是他真正成熟的作品。通过《白鹿原》,陈忠实呈现出了一个以男权文化为主导的家族与社会,并展现出了男权文化下男性的价值立场与女性的悲剧命运。本文以《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为切入点,对《白鹿原》所体现出的男权文化做出了详细探讨。

  • 董立勃小说的悲剧意识和美学特质

    董立勃是新世纪以来新疆文学的代表作家,在新疆文学萧条时期,他以《白豆》《米香》《清白》等多部小说重新为新疆文学的创作打入了一剂强心针。董立勃的小说多从"兵团"体制对人们精神的挟制与命运的牵扯角度切入,这种体制本身所具有的悲剧特质使董立勃笔下的小说世界也呈现出了无法避免的悲剧意味,而小说中悲剧意识的传达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的...

  • 路遥《人生》中对比手法的妙用

    路遥的《人生》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独具特色的人性特征,揭示了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小说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品的主题、人物性格、情节设置,这三个方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小说的意蕴更加深远,更加耐人寻味。

  • 萧红《生死场》中女性的“生”与“死”

    萧红一生命运坎坷,她在小说《生死场》中塑造了众多生活暗无天日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面对生存困境时苦苦挣扎,承受着心灵和肉体上的巨大苦难。萧红将自己身为一个女人体会到的父权社会中的苦难进行了浓墨重彩地描绘,将男权社会对女性造成的残害表现得淋漓尽致。

  • 冰心的女性主义书写与批评

    冰心是现代文学史上比较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之一。虽然冰心的作品在不同时期所体现的女性题材各有侧重,但都张显出她所弘扬的女性意识,以及她所宣扬的女性自我完善的风格。作为"新时期"女性作家群体的中坚力量,冰心深受西方女性意识的影响,并以其"理性"的文学和身份观为颂扬女性魅力提升女性社会地位做出巨大贡献。

  • 从《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林语堂身为一代大师,他的代表作《京华烟云》一出版就受到国内外极大追捧,被誉为现代版"红楼梦",是林语堂作为小说家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奠基之作。《京华烟云》中刻画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从这些精彩纷呈的女性群像中,我们可以窥见林语堂同其他作家与众不同的女性观。本文以《京华烟云》的写作背景入手,从《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 从语用学角度看钱钟书《围城》的文学功能

    在探讨文学功能上语用学理论的实用性极强,笔者将以中国现代知名作家钱钟书的《围城》为例,运用语用学方法剖析小说中人物对话的丰富内涵和文学功能。小说中关键人物的言语均具有深层次的意义,而语用学则可以对这些言外之意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诠释,并深挖其文学功能。笔者做此项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把握小说人物对话中的潜在台词,分析其在表达...

  • 日本近代文化思想对《女神》创作的影响

    郭沫若一生笔耕不辍,著作颇丰,尤其是其诗集《女神》,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新诗集。该诗集以别开生面的表达形式和深刻的内涵,伫立在时代精神的高度上,发人深省。但是,长期以来,大家在对《女神》进行研究的时候,大多是从西方文化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的。众所周知,郭沫若早年曾留学日本,而留学的经历也使得他的文学创作和日本近代思想文化之间...

  • 在细枝末节中品味《台北人》的文化乡愁

  • 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的查蒂·史密斯《白牙》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对查蒂·史密斯小说《白牙》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处于中心文化地位的白人文化和处于边缘文化地位的有色人种文化之间的二元对立和凝视,分析了有色人种所面临的文化困境和反应,并提出了消解中心和多元共生的解决方式。

  • 从库切《慢人》解读后现代主义小说写作手法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写作手法在文学界激荡起了一阵波澜。特别是一些在评论界颇受争议的小说,大都运用了独特大胆的写作手法。库切发表的小说《慢人》,写作手法独特大胆,现实主义小说和元小说两种看似无关的创作模式被有机的结合起来。后现代主义小说模糊了不同流派之间的界限,作者的叙事权威也得到了完整的解构,读者与文本得到了释放,小说的情节、...

  • 原型批评视域下《守望灯塔》中人物的解读

    当代作家珍妮特·温特森作品中的人物与《圣经》、中世纪传奇故事等西方文学作品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本文以《守望灯塔》这部作品为出发点,从原型批评理论的角度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剖析。通过作品中人物与西方文学中的经典原型比对,揭示作家、作品与《圣经》等西方经典作品的内在关系,使读者更深刻地把握作品的内涵,为今...

  • 英国女作家安吉拉笔下的女英雄形象

    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一贯被评论界指认为女权主义者,但安吉拉的"女权主义"却显得与众不同。安吉拉的女权主义只出现在她对作品女性人物的态度上,以及她对女性社会角色的理解中。安吉拉是一位重新审定女性价值的作家,她把女性从传统的鄙视与误解中剥离出来,解析出女性在传统生活方式下所散发出的坚强勇敢的性格,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的女英雄,这就...

  • 《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形象解读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被视为当代最佳作品之一,全书主要塑造了安娜及其好友这两个自由的女性形象,通过记述她们从束缚到自由、从破碎到完整的成长历程,展示了现代女性对自由的渴望及为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赞扬了她们在自我救赎历程中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作品中自由女性主义形象、不自由女性主义形象...

  • 从安琪拉到荒诞世界——论弗兰克·麦考特小说的荒诞主题

    弗兰克·麦考特的小说常被归类为成长小说,但其故事中对孤独、焦虑、死亡有大量描写。本文从这三方面入手,依托荒诞小说的理论架构,分析麦考特小说的荒诞主题,试图为作品诠释提出新视角。

  • 阿特伍德小说《浮现》的生态女性意识研究

    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浮现》中,阿特伍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处于现代文明状态下苦苦挣扎的现代加拿大人的形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来自于祖先和原始文化的影响及语言隔阂,在主人公身上均得到展示。经过一系列的心灵启示,无名女主人公"她"终于摆脱了困惑,走完了她苦恼—反思—醒悟—升华的心灵历程,主人公不仅找到了自我,还找到了完善自我的最佳...

  • 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中伦理悲剧的本质探讨

    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作为"美国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以主人公利沃夫逾越伦理身份而发生不可避免的悲剧为主线,讲述了从大萧条时期到20世纪末,在历史与政治水乳交融的背景下,利沃夫感受到梦想与现实的差距,碰撞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违背伦理禁忌,导致乌托邦式的田园梦想破灭。该小说以蒙太奇手法呈现了一个家庭、时代、种族与伦理的悲剧。本文...

  • 后现代主义小说《白噪音》独特的叙事策略

    美国当代作家唐·德里罗的著作《白噪音》发表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不同评论。而唐·德里罗也因为这部著作成为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小说《白噪音》的特色就是作者用了大量的精力和笔墨描写了生活中的真实噪音,将一切人为的、自然的、有意义的、无意义的噪音都运用到了小说的创作之中。通过噪音的描写侧面表现出来作者想要表达出20世纪60...

  • 海外华文文学中的草根中国形象探析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华裔历史的重塑、华裔底层人物的认知、华裔移民的生活场——唐人街、华裔作家笔下乡土中国的后现代化,来深入探析海外华文文学中的草根中国形象,以期对移民文化有新的认识。

  • 从精神分析理论看《副领事》中音乐的象征意义

    音乐是法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文学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她诸多的文学作品中,如《副领事》《琴声如诉》《情人》《印度之歌》等都包含有音乐的元素,有时如舒缓的钢琴曲、浪漫的小歌谣,而有时犹如一个人竭斯底里的疯狂喊叫。杜拉斯用音乐巧妙地弥补了文字所不能表达的内容。本文主要从精神分析理论方面分析小说《副领事》中音乐的象征意...

  • 《洛丽塔》与《魔法师》的创作关联性与差异性分析

    学界对纳博科夫的作品《洛丽塔》的讨论从未停止。而在《洛丽塔》之前,纳博科夫曾发表过俄文版的作品《魔法师》。该作品在情节、人物创作方面与《洛丽塔》有相似之处,又区别很大。本文拟从作家在两部作品中的写作特点,所处的时代背景、具体创作手法等角度对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以求对两部作品更深刻的理解,窥探纳博科夫文学世界中的一景。

  • 论辛格短篇小说的“凡人”创作体系

    正如1978年瑞典文学院授予辛格当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评语所言,辛格由于"热情洋溢的叙事艺术,不仅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中汲取了滋养,而且还栩栩如生地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持"凡人"创作态度的辛格,当他完成了用文字方式塑造小人物的过程时,往往能给读者送去阅读本身的快乐、留下思索的空间,这种快乐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提升与对人性最根...

  • 不彻底反叛:《在路上》的主题思想

    作为"垮掉派"文学的代表作,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主要体现出了主人公萨尔·帕拉迪斯对中产阶级传统价值的反叛及妥协两大主题。小说中的萨尔多次试图利用对"垮掉一代"的理念实践从原有的生活模式中摆脱出来,然而却次次宣告失败。正是萨尔的这种不彻底的反叛,将整部小说的悲观基调在读者面前体现得淋漓尽致。

  • 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反思格调与殉道精神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美国现代文学巨匠海明威创作生涯中期阶段的中篇小说代表作,其以鲜活细腻的人物塑造、曲折跌宕的情节设定,以及醇厚深刻的主题释放而成为现代主义小说群落之中的经典。该作以独特视角解构呈现了二战爆发前夕背景之下的不同身份阶层人群的人性困惑、宿命抗争以及自我救赎,具备鲜明浓郁的自我警醒思考格调与瑰丽悲壮的浪漫理...

  • 《印第安营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印第安营地》是海明威早期极具特色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作品中,在父权(男权)文化语境下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关系,揭示以父权(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男性意识是造成自然与女性被统治的根源,使人类重新审视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努力实现生态和谐。

  • 赛珍珠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赛珍珠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与众不同的一个女性作家,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她以独特的视角创作了大量中国题材的小说,加深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她的这些小说不仅再现了旧中国风雨飘摇的社会图景,而且通过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的细微刻画,表达出浓烈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主要以女性主义批评思想为视角,以赛珍珠的几部代表作为研读文本,对其小说创...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