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结实期土壤水分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

刘凯; 张耗; 张慎凤;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 2008年第02期

摘要:以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为材料,研究了结实期土壤水分和灌溉方式对产量、米质、籽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和内源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WW(保持水层,well-watered)或CI(常规灌溉,conventional irrigation)相比,土壤轻度落干(MD,moderate soil-drying,土壤水势保持在-10~-30kPa)和轻干湿交替灌溉(W-MD,alternate wetting and moderate-drying irrigation,土壤落干至土水势为-25kPa时复水)显著提高了千粒重、稻米的最高黏度和崩解值,显著降低了垩白度和消减值;土壤干旱(SD,severesoil-drying,土壤水势保持在-40~-60kPa)和重干湿交替灌溉(W-SD,alternate wetting and severe-dryingirrigation,土壤落干至土水势为-50kPa时复水)则使稻米品质变劣。MD和W-MD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乙烯释放速率,增加了灌浆中后期籽粒中蔗糖合酶(Su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淀粉合酶(St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SD和W-SD处理则提高了籽粒内源乙烯释放速率,降低了上述各酶的活性。说明结实期土壤轻度落干或轻干-湿交替灌溉可以改善稻米品质,籽粒SuS、AGP、StS和SBE活性的增强和内源乙烯水平的降低是稻米品质改善的重要生理原因。

关键词:水稻土壤水分品质淀粉合成关键酶乙烯

单位: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扬州225009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作物学报

北大期刊

¥1056.00

关注 20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