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强光高温同时作用下不同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

齐学礼; 胡琳; 董海滨; 张磊; 王根松; 高崇; 许为钢 作物学报 2008年第12期

摘要:以小麦品种藁城8901、豫麦49、郑麦9405、周18为试材,用强光(1900umol m^-2 s^-1)、高温(35℃)同时处理材料3h,研究了高光强和高温共同合胁迫对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郑麦9405和周18的光饱和速率、饱和光强均高于藁城8901和豫麦49,郑麦9405的表观量子效率也最高。强光高温处理使藁城8901、豫麦49和周18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Gi)较对照大幅下降;郑麦9405的Pn、Gs也出现了下降,但降幅最小,Pn仍保持11.6umol CO2m^-2S^-1,Tr较对照略有上升;4种基因型小麦的Ci未较对照明显变化;与对照相比,4个材料的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开放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作用光下光系统Ⅱ的实际量子效率(Ф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大幅上升:其中郑麦9405的各项荧光参数均较高。研究表明,小麦旗叶对强光高温的适应性存在品种间差异,郑麦9405的耐强光高温特性优于其他3个品种;强光高温下较高的蒸腾速率和较大的NPQ可能是郑麦9405维持光合机构功能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小麦高光强高温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95;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河南郑州450002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作物学报

北大期刊

¥1060.00

关注 20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