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抽穗和灌浆早期高温对耐热性不同籼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

曹云英; 段骅; 杨立年;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作物学报 2009年第03期

摘要:选用4个耐热性不同的籼稻品种,分别于抽穗(始穗后0—10d)和灌浆早期(始穗后11,20d)进行高温(白天温度〉33℃)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白天温度〈30℃)为对照,研究高温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显著降低热敏感品种的花粉可育率、受精率,而耐热品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高温胁迫明显降低热敏感品种的结实率,导致产量显著下降,且抽穗期高温处理影响大于灌浆早期处理。高温胁迫显著增加耐热品种黄华占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对热敏感品种影响不大。高温胁迫显著降低热敏感品种籽粒ATP酶活性,耐热品种结果则相反。高温处理增加两类品种叶片温度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速率,耐热品种增降的幅度显著小于热敏感品种。在高温胁迫下较低的叶片温度,较强的根系活力和抗氧化保护系统能力及较高的籽粒ATP酶活性是耐热性品种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也是耐热品种的重要生理特征。

关键词:水稻高温产量耐热性生理机制

单位: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扬州225009;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226007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作物学报

北大期刊

¥1056.00

关注 20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