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近年我国玉米超高产田的分布、产量构成及关键技术

陈国平; 王立春; 赵明; 董树亭; 李少昆; 杨祁峰; 刘永红; 王立春; 薛吉全; 柳京国; 李潮海; 王永宏; 王友德; 宋慧欣; 赵久然 作物学报 2012年第01期

摘要:2006—2010年,全国玉米栽培学组专家在全国不同区域开展了玉米高产潜力探索及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工作。本文对经过严格测产且产量达到和超过15000kghm^-2的159个地块的地理分布、产量构成因素及关键技术分析表明:(1)大多数高产田分布在较高纬度(40°~43°N)、较高海拔(1000~1500m)地区,这些地区具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利于高产的自然因素,选择这样的区域是实现超高产的重要因素;(2)平均单产16692kghm^-2,88950穗hm^-2、每穗541粒,千粒重360.0g,穗粒重191.8g;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和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3)高产关键技术主要是,采用耐密型高产稳产品种,合理提高密度,充足的水肥供给,科学管理和地膜覆盖等。

关键词:玉米超高产产量结构栽培技术

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北京100097;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中国农业科学院; 北京100081;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泰安271018; 甘肃省农技推广站; 甘肃兰州73003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四川成都610066; 吉林农业科学院; 吉林长春13012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712100; 山东登海种业集团; 山东莱州261448;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郑州450002; 宁夏农林科学院; 宁夏永宁750105; 新疆农垦科学院; 新疆石河子832000; 北京市农技推广站; 北京100029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作物学报

北大期刊

¥1056.00

关注 20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