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稻麦连作中超高产栽培小麦和水稻的养分吸收与积累特征

李鸿伟; 杨凯鹏; 曹转勤;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 2013年第03期

摘要:以2个小麦品种和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大田种植,稻麦连作,重复2年,设置超高产栽培和当地高产栽培两种栽培模式,旨在探明超高产栽培小麦和水稻养分吸收与积累特征。超高产栽培中,采用实地氮肥管理及水稻轻干湿交替灌溉和小麦控制土壤水分灌溉等关键技术。与当地高产栽培(小麦产量〈8thm-2,水稻产量〈10thm-2)相比,超高产栽培(Ib麦产量〉9thm-2,水稻产量〉12thm-2)小麦和水稻的氮(N)、磷(P)、钾(K)总吸收量显著增加,并表现为拔节前的吸收和积累量显著降低,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的吸收积累量显著提高。超高产栽培的N、P、K的总吸收量,小麦分别为265、58和256kghm-2,水稻分别为256、79和321kghm-2。上述3种元素于生育中后期(拔节至成熟)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比例,小麦为50%~60%,水稻为60%~70%。超高产栽培显著提高了N、P、K偏生产力(产量/N、P、K施用量)、养分吸收的养分籽粒生产率(籽粒产量/成熟期植株N、P、K吸收量)和养分收获指数(籽粒N、P、K吸收量/成熟期植株N、P、K吸收量),降低了生产单位籽粒产量的养分吸收量(成熟期植株N、P、K吸收量/籽粒产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超高产栽培小麦和水稻养分吸收与积累具有生育前期较低、生育中期和后期较高的特点,且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提高。

关键词:超高产栽培养分吸收实地氮肥管理轻干湿交替灌溉控制土壤水分

单位: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扬州225009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作物学报

北大期刊

¥1056.00

关注 20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