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植物生态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2.2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植物生态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
  • 创刊时间:1955
  • 国际刊号:1005-264X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93
  • 国内刊号:11-3397/Q
  • 邮发代号:82-5
  • 全年订价:¥ 156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综述
  • 研究论文
  • 资料论文
  • 大型固定样地:森林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的平台

    以大型固定样地为主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人们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影响,理解物种共存机制等提供了翔实的数据。以美国Smithonian研究院热带森林研究所(Smithonian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热带森林科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CTFS)建立的热带森林监测网络最具代表性。

  •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样地(CBS):群落组成与结构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长白山区是阔叶红松林的核心分布区。参照巴拿马 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4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内建立了一块25hm^2的固定样地(简称CBS),这是目前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森林多样性动态研究网络中最北端的一块,也...

  • 长白山次生杨桦林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长白山次生杨桦林是该地区阔叶红松林经皆伐和火烧等破坏后恢复形成的主要次生林类型之一,是阔叶红松林次生演替系列中的重要阶段。参照巴拿马巴洛科罗拉多岛(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5年在长白山北坡的自然保护区内建立了一块5hm^2的次生杨桦林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

  • 古田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群落组成与结构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世界上主要植被类型之一,集中分布于我国,其中以中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常绿阔叶林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理,按照CTFS(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设的标准,于2004年11月~2005年9月在浙江开化古田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常绿阔叶林24hm^2永久样地。该文对样地内胸径≥1cm的木本...

  •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公顷样地群落特征研究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北回归线附近保存较完好的地带性植被,是在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植被类型,具有热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质,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组成种类相对丰富。参照巴拿马巴洛科罗拉多岛(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采用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统一调查研究方法,于2005年在...

  •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树种组成与空间分布格局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西双版纳也被公认为国际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加拿大Alberta大学和中国台湾东海大学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西双版纳州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补蚌村的望天树(Shorea wantianshuea...

  • 美国东部杜克森林长期定位研究综述

    摘要该文比较系统地综述了美国东部杜克森林76年来植物种类变化、种群动态和森林演替研究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该森林内永久性森林样地的设置和调查规范,以及最近10年来利用永久样地数据进行树木空间格局和自然干扰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将杜克森林永久样地监测规范和数据管理方法与目前主要的森林监测网络进行了一定的比较,旨在对日前国际上蓬...

  • 近22年来西北不同类型植被NDVI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不同类型植被的影响,利用NASA GIMMS 1982~2003年逐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集和西北地区138个气象站点同期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了各站22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与NDVI的相关系数。同时,选西北地区森林、草原、绿洲和雨养农业4类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为研究区,对各类...

  • DETECTING DESERTIFICATION PROCESSES USING TM AND ETM+ DATA, NORTH OF ISFAHAN, IRAN

  • 我国东部温带植物群落的季相及其时空变化特征

    植物群落季相阶段的划分,对于诊断地方、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快速响应和进行遥感植被生长季节的地面检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文利用物候累积频率拟合法对我国东部温带地区7个站点1982~1996年的植物群落季相阶段进行划分,并分析了植物群落季相的空间差异和年际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站点多年平均变...

  • 亚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中性理论验证

    该文以物种组成较为复杂的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寒草甸为背景,结合最新的群落中性理论,以解释亚高寒草甸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分布格局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通过对阴坡、阳坡和滩地3个生境进行随机取样调查,用中性模型对所得多样性数据进行拟合,并分别应用置信区间检验、拟合优度检验和多样性指数检验3种方法对拟合效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

  • 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的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

    以系统揭示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对祁连山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dia)天然分布区的10个群体的8个种实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讨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种实性状在群体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除球果干质量和球果长/球果径外,其余性...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叶-小枝的异速生长

    植物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识别和定量刻画种间生态变异的主要维数,叶大小一小枝大小维(谱)是其中之一,目前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两者之间是异速还是等速生长关系仍存在着争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叶大小一枝大小维的研究报道很少。该文以我国东部亚热带典型区域福建梅花山常绿阔叶林的68种常绿乔灌木植物为对象,进行了叶-小枝关系...

  • 高寒草原优势种叶片结构变化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优势物种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iii)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对高原特殊环境的适应性,该文研究了它们的叶片结构在自然环境梯度下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两个物种叶片的大多数结构特征在各个样地间变化显著,其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紫花针茅叶肉细胞大小...

  • 小花风毛菊的性器官在青藏高原的海拔变异

    小花风毛菊(Saussurea paniflora)是菊科风毛菊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该属在青藏高原东缘的一个优势种。该文研究了小花风毛菊11个居群性器官的变异与11个海拔高度(2100~3500m)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花丝、花药长和花柱、花柱分枝长与花粉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了小花风毛菊的性器官是如何随海拔高度发生变异,如何与胁迫环境相适应,实现...

  • 长叶红沙劈裂生长的形态发生及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研究荒漠旱生小灌木长叶红沙(Reaumuria trigyna)劈裂生长过程的形态发生及其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劈裂发生部位形成层活动不均匀,次生木质部的导管口径缩小,数量减少,木纤维含量增多,由此向内形成缢缩,之后缢缩部位前端的细胞不断解体,使得缢缩不断加深,相邻的两个缢缩部位通常要延伸到劈裂发生部位的中心位置连接在一起...

  • 氮水平和竞争对互花米草与芦苇叶特征的影响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滨海盐沼湿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从世界范围来看,它们二者具有区域性的相互入侵特征,因此研究生境条件对两物种互侵机制的影响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生态学命题。该文运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方法,模拟海滩环境、构建人工种群、控制可变因子,研究了外来种互花米草与本地种芦苇...

  • 太湖水生植物氮磷与湖水和沉积物氮磷含量的关系

    分析了太湖沉水植物、浮叶植物组织及生长环境中的N、P含量,结果表明:太湖沉水植物组织N、P含量一般要高于浮叶植物组织,5月的N、P含量(以干重计)一般高于9月。5月以沉水植物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rms)的N(28.452mg·g^-1)、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P(4.552mg·g^-1)含量最高,浮叶植物荇菜(Nymphoides despel...

  • 除草剂苄嘧磺隆对粗梗水蕨配子体生长和性器官分化的影响

    稻田施用的除草剂可能会污染邻近水域,对非靶标水生植物产生影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粗梗水蕨(Ceratopteris pteridoides)主要分布于稻田及其周围水域,其有性繁殖敏感阶段与除草剂施用时间一致,配子体易暴露在除草剂污染中。为了评价除草剂污染对水生态环境特别是对非靶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水生植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生态...

  • 适度高温下亚热带阔叶树种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吸收光能的分配

    利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Li—COR 6400和叶室荧光仪),测定了亚热带阔叶树种的光合速率和荧光参数,分析了38℃适度高温对叶片光合作用和吸收光能分配的影响。测试树种包括华南亚热带地区常见的阳生性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耐荫树种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rma)和中生性树种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适度高温处理均引起所有...

  • 短期CO2加富对凤梨光合作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研究了CO2加富对丹尼斯凤梨(Gozmania‘Denise’)和吉利凤梨(Gozmania‘Cherry’)叶片光合速率、植株生长、开花和光合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30d期间,处理(600±40)、(900±40)μmolC02·mol^-1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同期对照增加了6.24%~31.91%和11.92%~41.48%;CO2加富下促进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蒸腾速率和...

  • 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土壤CH4排放通量

    CH4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估算中亚热带CH4的源汇现状,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土壤CH4排放通量特征及水热因子对其的影响。对2004年9月-2005年12月期间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千烟洲人工针叶林土壤总体表现为大气CH4的吸收汇,原状林地土壤(Forest soil)情况下,CH...

  •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叶面积特征

    该文通过对黄土丘陵区4个密度的刺槐(Robinia pseudoaeacia)人工林、3个密度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生长季叶面积变化的研究,揭示了不同密度林分叶面积生长与林分密度的关系;通过对灌木生长季叶面积变化的研究,建立了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叶面积...

  • 不同龄级划分方法对种群存活分析的影响——以水灾迹地油松和华山松种群生存分析为例

    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是研究种群动态的重要工具,其关键就是科学正确地划分龄级。该文研究了水灾迹地不同龄级划分方法对油松(Pirms tabulaeformis)和华山松(P.armandii)种群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曲线的影响。华山松以实际年龄作为龄级划分指标时,存活曲线为Ⅱ型;地径和树高作为划分指标时,存活曲线为Ⅲ型。生存函数和累计死亡...

  •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沙垄不同部位藻类的垂直分布特征

    通过2005和2006年夏季两次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荒漠土壤中藻类植物进行采样、培养、鉴定和生物量测定,分析了该区沙漠沙垄不同部位藻类物种组成、优势种和生物量的垂直变化。结果表明:1)在不同地貌部位的不同层次中,藻类的种类组成均有所差异。2)藻类优势物种主要集中在0~2cm层次中,2cm以下的土层中藻类细胞很少,绝大部分土层以...

  • 祁连山3种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物量碳氮含量

    测定分析了祁连山高寒草甸、山地森林和干草原土壤中微生物活性、生物量碳氮含量。结果显示: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森林比干草原和高寒草甸中分别高60%和120%以上,干草原比高寒草甸中高40%以上(P〈0.05)。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0—5cm土层,森林比高寒草甸和干草原中分别高64%和111%以上,高寒草甸比干草原中高29%;5~15c...

  • 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与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

    明确种间地上部相互作用和地下部相互作用对间作优势的贡献,优化资源配置对提高间作体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田间微区试验以及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玉米(Zea mays)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情况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rn)/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以期为间作体系的增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得出,玉...

  • 行距配置对‘兰考矮早八’小麦后期群体冠层结构及其微环境的影响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在同一密度(375×10^4株·hm^-2)下,行距配置对大穗型冬小麦(Triticum aesivum)品种‘兰考矮早八’后期群体冠层结构、冠层微环境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冠层叶面积指数随着行距的增大而减小;而冠层开度随着行距的增大而增加。行距配置还可改变小麦冠层微环境,冠层不同层次的光截获及消光系数均随着行距的增...

  •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水稻根叶渗透调节物质变化的影响

    干旱是限制水稻(Dryza saava)作物产量的主要生态因子之一,渗透调节是作物适应干旱逆境的生理机制之一。在人为控制水分的盆栽条件下,对水稻生长的分蘖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期、结实期分别进行水分胁迫,研究水稻根系及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后叶片水势均显著下降,根系和叶片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如可溶...

  • 最大密度法则研究进展

    该文从理论推导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近几十年来关于最大密度法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得出结论:1)关于最大密度法则理论主要有几何关系的3/2法则和空间填充分行支状网运输结构的WBE模型。进一步研究发现它们都是建立在一种静态的统计分析基础之上的,因而近几年研究者们开始尝试用动态的个体植物之间的竞争来建立模型。尽管如此,关于最大密...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