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东江流域1989–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

彭资 谷成燕 刘智勇 林雯 周平 植物生态学报 2014年第07期

摘要:探索流域生态承载力随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口数量变化的时空变化格局对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该研究通过对东江流域1989年、1994年、1999年、2004年、2009年5个时期Landsat-5 TM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析,利用变化率、单一动态度、综合动态度等指标,探索了东江流域上、中、下游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时空格局。基于土地利用类型、东江流域人口数量、均衡因子、产量因子等数据,进一步计算了东江流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和总生态承载力,并分析了影响生态承载力消长的因素。结果表明:(1)1989–2009年东江流域各类用地结构调整明显。在城镇化加剧的同时,森林植被也在改善,两者并非是消长关系。但是上、中、下游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格局,上游和中游以园地向林地转移为主,下游以耕地向城镇用地转移为主。(2)在1989–2009年20年间东江流域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虽然流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的趋势,但其下降的幅度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总生态承载力仍呈增长的趋势,说明2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在优化发展。从时间来看,"十年绿化广东"结束之后的10年间(1994–2004年),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人均生态承载力趋于相对平稳的状态。而之前的5年(1989–1994年)和之后的5年间(2004–2009年),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下降较明显,前者与改革开放初期的大量开发有关,后者与土地利用空间可优化的类型越来越少有关。流域内部不同区域的总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上游和中游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下游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又恢复的趋势。综合来看,东江流域人口对城镇化需求增加的同时,并没有导致森林资源的恶化,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者的协调发展。因而,在人口增长对生态资源需求增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和提高�

关键词:土地利用动态度东江流域生态承载力tm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化

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州510520 Institute of Geography Heidelberg University Heidelberg 69120 Germany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广州510642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植物生态学报

北大期刊

¥1560.00

关注 25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