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耕作方式及施氮量对砂姜黑土区小麦氮代谢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熊淑萍 王静 王小纯 丁世杰 马新明 植物生态学报 2014年第07期

摘要:为明确砂姜黑土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耕作方式及施氮量最优组合,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深松、旋耕和常规耕作3种耕作方式为主区,0、120、225、330 kg·hm–2 4个施氮量为副区,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及施氮量组合对小麦拔节后氮代谢、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深松方式配合中高氮处理的峰值在花后10天,而常规耕作和旋耕的4个施氮处理以及深松的低氮处理峰值多在开花期。与常规耕作和旋耕相比,深松耕作显著降低了10–40 cm的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总空隙度和根干质量,有利于中后期根系氮素吸收。耕作方式和施氮量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均以深松方式最高。3种耕作方式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籽粒产量以深松方式配合330 kg·hm–2施氮量最高,而常规耕作和旋耕方式的产量在施氮量为225 kg·hm–2时达到最大。3种耕作方式下籽粒蛋白质含量均以施氮225 kg·hm–2最高。因此,在砂姜黑土区宜采用深松耕作方式配合适宜的施氮量,以改善土壤条件,促进根系氮素吸收,延长叶片功能期,达到产量与蛋白品质提升之目的。

关键词:氮代谢施氮量蛋白质含量耕作方式小麦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郑州450002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郑州450002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植物生态学报

北大期刊

¥1560.00

关注 25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