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华北地区主要灌丛群落物种组成及系统发育结构特征

柴永福; 许金石; 刘鸿雁; 刘全儒; 郑成洋; 康慕谊; 梁存柱; 王仁卿; 高贤明; 张峰; 福臣; 刘晓; 岳明 植物生态学报 2019年第09期

摘要:灌丛在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研究其物种组成特征及构建机制对植被恢复有重要意义。群落系统发育结构能有效反映群落组成的生态过程,对揭示群落构建机制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华北地区自然植物群落资源综合考察数据库的灌丛数据,分析了中国华北地区主要灌丛群落的分布情况、物种组成及其系统发育结构特征。同时,结合WorldClim数据库中的气候因子利用逐步回归和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气温和降水对灌丛不同垂直结构层物种系统发育结构特征的影响。经统计,共调查木本植物75科207属570种;草本植物99科491属1221种。按植被型和群系类型分类后,共有5种植被型,195个群系,其中分布最多的群系类型为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灌丛、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灌丛、荆条+酸枣(Ziziphus jujuba)灌丛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灌丛。整体上,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高于灌木层。草本层的系统发育结构表现为发散模式,而灌木层的系统发育结构表现为聚集模式,且不同植被型灌丛的系统发育结构不同。气候因子的变化对灌木层和草本层系统发育结构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影响,但对灌木层的影响要强于对草本层的影响,且气候因子和植被型、群系类型都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会影响灌丛群落不同结构层的系统发育结构特征,且对不同的植被型和群系类型的影响不同。

关键词:华北地区灌丛系统发育结构群落构建环境过滤

单位:西北大学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69;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 北京100875;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蒙古高原生态学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呼和浩特010021;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济南250100;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3;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太原030006;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300071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植物生态学报

北大期刊

¥1560.00

关注 25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