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建筑与施工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3:53

建筑与施工论文

建筑与施工论文篇1

摘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多创优质工程,一直是众多施工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因此加强施工管理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进一步加强施工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1施工人员质量控制是基础

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施工时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的素质。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

2严格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的优劣与施工工程实体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达标创优的目标,施工企业的施工材料供应部门必须与施工材料构配件厂家建立工作联系和材料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密切业务联系,不断改进和提高材料质量,避免和解决与供方的质量争端。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关键要抓住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验收、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质量这3个环节。2.1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物质采购人员要选择合格的供方。应初拟2家以上供应方待选,经过比较后确定,对经过几次供货考核,确能保证供货质量的供地可签定长期供货协议,同时,还要考虑施工材料构配件价格和费用,交付服务等标准来评价供应厂家。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指定的供应材料构配件厂家,经审核确有质量保证能力,可按设计和建设部门指定的厂家订货。否则,应同设计和建设部门协商,另择供方。做到四不采购,即不采购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国家已明确淘汰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不带合格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需用单位已对质量提出异议的材料。2.2施工供应材料构配件的质量验收是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材料构配件供应验收过程中,对材料构配件质量有异议时,供应部门负责同供料单位交涉,具体实施按《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异议仲裁办法》处理。材料构配件质量复检后要索取复检报告,对复检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构配件要按《材料构配件隔离办法》、《原材料构配件退货办法》处理。2.3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的质量管理。为使库存的施工材料构配件不发生变质,保证物质的完好无损,供应部门及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仓库管理人员负责验收入库材料构配件保管和发放。必须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办法,及时上帐上架,严格执行仓库保管原则。特殊材料跟踪管理,按照类别分类保管,严禁混料。开展经常性的对库存物质材料构配件进行检查,以发现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和损失情况,防止发生物质材料霉烂、变质、潮湿、锈蚀、虫鼠害、老化和过期失效。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取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进。在对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一是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二是突出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实行有效控制,使其处于受控制状态。三是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质量,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四是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用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办法来保证工序,使之达到良好控制状态。

建筑与施工论文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安全文化 ;建设 ; 途径 ;对策

中图分类号:X94 文献标识码:A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员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企业安全进取精神;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防灾避难应急的安全设备和措施等企业安全生产的形象;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等种种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之总和。

建筑业属事故高发行业,据统计,自1983年以来,全国建筑业每年因工死亡人数达1000人左右,在生产性行业中仅次于煤炭业,居第二位。其安全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1)生产岗位不固定、流动作业多,作业环境不断变化,作业人员随时面临着新的隐患的威胁。

(2)作业内容多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同工种,但在不同的作业时段、不同作业部位的作业内容常常不同;二是同工种,但在不同施工现场的作业内容和作业环境并不相同;三是工种时常不固定。

(3)多工序同时或连续作业,工序间配合,材料设备调度,与建设各方的协调等过程多,管理过程复杂,综合性强。

(4)立体交叉作业及电气、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特种作业多。

(5)多为露天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如高低温作业,雨、雪、风中作业等。

(6)手工作业多,劳动强度大。

(7)人员流动性大、作业技能参差不齐。

(8)分包作业多,总、分包之间以及各分包队伍之间的企业安全文化背景不同,容易形成文化冲突。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说教式、命令式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模式,要必须进行管理方式创新。

而安全文化树立了科学安全观的价值基础,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能够做到:

(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每一个人。

(2)最大限度地激活人趋利避害的本能而抑制其侥幸盲目的非理性冲动。

(3)实现人是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统一,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以及自由人和组织人的统一,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并进而完成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再次,真正使人成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使每个人懂得并学会“三不伤害”;最终在安全管理上达到人即企业与企业即人的统一。

所以,在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非常必要。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

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 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文化,是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显现和外化结晶。主要是指施工作业和生活环境、技术、设备的安全状况。

2 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就是员工在施工生产与学习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企业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表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主要包括企业家行为、模范人物的行为、员工群体行为三个方面内容。

3 安全制度文化

就是对人的作业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制订企业员工作业行为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建立切实可行的新型管理模式,不断学习安全理论知识,加强岗位安全技能培训,改正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不规范、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它是企业为实现安全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管理领导体制、企业安全管理组织结构、企业安全管理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4 安全精神文化建设

主要包括目标、宗旨、精神、风格、追求、信条、途径、哲学、价值、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其作用是创建员工安全价值观,树立群体安全意识,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氛围,提高员工整体安全素质,从而达到以素质保安全、向素质要安全的目的。

二、安全文化建设主要步骤

1决策和策划

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地,并有目的的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以《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及企业形象策划(CIS)为载体,溶入安全文化的精髓,建立有自身个性的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模型

3学习培训

(1)对核心队伍成员进行培训,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体系知识、施工项目管理及企业文化知识等,为建立文件化体系准备人才基础。

(2)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管理知识、体系一般知识、市场形势等的教育。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可以以组织学习的形式动员员工参与修订工作,使上下各层次形成互动。

4收集整理资料

(1)对现有企业安全文化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重点是企业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方面的“有形”内容。

(2)收集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3)收集成功企业有关资料。

5确定企业精神

确定本企业的企业精神及安全生产方针目标。

6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根据标准并结合企业形象策划工程,建立文件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或建立健全经整合的企业管理体系,以制度捍卫文化、以形象衬托文化,陶冶情操。

7加强宣传教育

在强制要求贯彻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使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逐步并最终统一到企业精神和方针目标上来,形成“我要安全”、“我要健康”的良好氛围。

8定期评审

要定期进行管理评审,并实现持续改进。

三、安全文化建设主要途径

1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

要在党政班子统一领导下,由分管经理挂帅,党政工团齐动员,由安全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策划、工会、团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一个班子负责安全文化的统筹规划,制订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并做好宣传动员、督促检查、总结评价等各项工作。把安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安全文化融入党、政、工、团的各类活动中去,使安全文化产生更广泛的效应。

2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企业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中。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在施工企业的总体理念、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制定、施工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要配合施工企业的改革改制步伐,采用动态的管理方法,设计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和有效的实施计划,同时注意评价安全文化的绩效,防止走过场、搞形式。

3审视现有的安全管理内容和方法,有重点、分阶段地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实践证明,企业只有长期掀起建设安全文化、关注安全文化的热潮,才能发挥安全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潜在作用。要引导员工掌握安全知识,企业相关部门应紧紧围绕“安全就是品牌,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责任,安全就是保障”的主题,多开展一些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员工参与面广的宣传活动,培养员工乐谈安全的情趣,形成“安全是幸福的,安全是快乐的”主和弦,形成“安全叮嘱”无处不在的立体辐射态势,逐步完善、形成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

4要狠抓现场标准化作业,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自身素质。

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比武、典型事故分析会、定置管理、“5S”活动、百日安全竞赛、突发性反事故演习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5要通过电视讲座、网络报道、培训班、演讲、竞赛活动等各种手段,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综合知识与技能。

对员工进行施工作业安全技术知识、家庭生活安全知识、社会公共生活安全知识等各种内容的普及教育,使员工充分了解、掌握各种环境下的安全知识,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生活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6要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

不断拓展员工的安全见识,及时了解、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吸收外界先进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为安全文化建设服务。

7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业务技术水平强、整体素质高的企业安全管理网络。二要强化安全施工生产奖惩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形成人人争当遵章守纪楷模的良好风尚。

8安全思想教育要面向全员、全企业,以员工为重点,家属为主要对象,不断进行引导、教育、宣传。

进行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要结合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经常,可利用报刊、杂志、板报、网络、广播、咨询、会议等多种宣传渠道,唤醒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渴望,从根本上提高安全觉悟和安全文化水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形成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汇流交融的氛围;树立先进典型,营造一种健康、和谐、高尚、进取的企业安全文化环境。

9通过舆论宣传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企业各部门应紧紧围绕“安全就是品牌、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责任、安全就是保障”的主题,多开展一些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员工参与面广的宣传活动,培养员工乐谈安全的情趣,形成“安全是幸福的、安全是快乐的”的主旋律,形成“安全叮嘱”无处不在的立体辐射态势。

四、企业安全文化活动方式

活动的方式、方法包括如下十类:

1事故防范活动

事故告示活动——对发生的伤亡、时间、休工损失、险肇事件等事故状况进行挂牌警告;

事故报告会——对当年本企业或同行业发生的事故进行报告;

事故祭日活动——本单位案例或同行业重大事故案例回顾;

事故保险对策——分析高危人群和设备、设施,进行合理投保策略;

安全经济对策——事故罚款、入企风险金、安全奖金、安全措施保证金、公伤保险、事故赔偿、安全措施;

风险抵押制——采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方式,进行事故指标或安全措施目标控制的管理(责任书、承包目标、考核内容、奖罚办法等)。

2 安全技能演习

灭火技能演习——进行各种消防器材的实际使用演练;

应急技能演习——对可能出现的火灾事故进行有效的岗位应急处置、个人救生等应急技能演练;爆炸应急技能演习;泄漏应急技能演习等。

3 安全宣传活动

开展“三个第一”:第一个文件是“安全文号”、第一个大会是“安全大会”、第一项工作是“安全1号文件的宣传月活动”。

“三个一”工程:现场一套漫画;工号一套制度;员工一本手册;

“三个一”标志建设:现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齐全。

宣传墙报:安全知识、违章曝光、事故教训等。

4 安全教育活动

(1)进行新员工和换岗员工的“三级教育”模式。

(2)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教育”模式。

(3)对员工的日常的“全员教育”。

(4)对高危岗位员工家属的安全教育。

(5)在施工班组进行读报活动。

6)对管理人员进行“干部管理资格认证教育”等。

5安全管理活动。

(1)全面管理法:责任制建设、应用各种法规、条例、规范等进行全面管理。

(2)安全目标管理:在安全教育、安全制度建设、安全技术推广、安全措经费等方面进行目标化的管理。

(3)四全管理法: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过程管理、全天候管理;

(4)“三群”管理法:推行群策、群力、群管。

(5)“三负责”制:向员工负责;向家人负责;向自己负责。

(6)系统管理工程:人员、设备、方法、环境的安全分析及预防型对策。

(7)无隐患管理法:隐患辩识、分析、管理、控制。

(8)“定置”管理:对现场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防护设施和设置等进行定置管理。

(9)“5S” 活动;事故判定技术;危险预知活动;安全主题活动;安全仲裁制度等。

6 安全文艺活动

安全竞赛活动;安全生产周(月);安全演讲比赛;安全贺年活动;安全“诚信”活动;三不伤害活动;班组安全建“小家”;开工安全警告会;现场安全正记时等。

7 安全科技建设活动

标准化岗位建设(三标建设)——项目部、班组、岗位进行安全标准化作业建设(防高坠、防物体打击、防机械伤害、防触电、防火);

“绿色岗位” 建设——针对特殊岗位进行全方位(人机境)安全建设;

作业人机工程——对企业内部各种条件下的人机界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硬件设计、改造,实现本质安全;

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触电、中毒等事故和危急事件,设计应急实施方案;

“三点”控制——危险点、危害点和事故高发点进行重点控制;

“三反”工程——反违章指挥、反违章作业、反违反劳动纪律;

隐患整治——对施工技术及工艺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期、分批的改造、整治。

8安全检查活动

四查工程——岗位每天查、班组每周查、项目每月查、企业级每季查;

八查八提高活动;安全管理效能检查;岗位责任制检查;人因安全性检查;物态安全性检查等。

9安全报告活动

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汇报会;安全述职制度等。

10安全审评活动

安全评价——对企业在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设施、现场环境等安全生产的软件、硬件进行全面评价。

安全庆功会——对安全生产先进的项目部、班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安全人生祝贺活动——对安全生产三十年、安全驾驶50万公里等长期安全生产的员工进行安全人生庆贺等。

安全活动方式通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目的、活动对象、组织部门、关键点等项目系统地表达。在实际组织时,每种活动方式可采用定期组织操作或非定期组织操作的方式进行。

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措施

1思想意识建设

(1)目标:使全体员工共同具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强烈的企业责任感,努力维护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2)措施:

①领导率先垂范,并在各层次树立标兵,弘扬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

②择优选择员工,形成良好的用人环境,并对员工进行道德品质、法律法规、文化知识、作业技能、事故案例等教育。

③在发展的基础上,努力解决员工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④发动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建设属于“自己的”企业安全文化。

⑤通过教育等,在员工中树立“企业即家”、 “项目即家”的观点,正确认识安全与企业发展、社会安定祥和和进步之间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

⑥开展社会和群众监督,进行公正严格的考核,批评任何不适行为。

2制度文化建设。

(1)目标:建立科学、系统、适合本企业的规范化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企业形象策划系统,规范企业安全文化。

(2)措施:

①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根据《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标准,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②进行企业策划,引进企业识别系统(CIS),建立有显著个性和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安全文化支持系统。

③贯彻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CJ5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等建筑施工安全标准规范,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技术支持系统。

(3)制度文化建设应做到:

①员工充分参与;

②考虑分包及供应商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③考虑员工的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多变性。

3 物质文化建设。

(1)目标: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实现持续改进。

(2)措施:

①组建企业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和主管部门,建立监督管理网络。

②施工平面布置、施工作业区环境、行政办公区环境、员工生活区环境等,均按照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落实。

③按照标准、规范规程及安全技术交底施工,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④加强检查、定期评审,及时纠正不符合项,实现持续改进。

六、建筑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最高决策层统一思想,并首先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建设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的迫切愿望。

(2)建设过程中,首先注重外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特别是应首先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提高标准化水平,以外显文化带动内隐文化建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3)坚持一贯性原则,即工程项目无论大小、所处地域、取费情况、发承包形式、管理及作业人员组成以及无论处在什么施工阶段、施工工序等,都要坚持同一个标准,从严要求,真正使“安全”成为一种理念和追求。

(4)在充分评价的基础上,应尽量保持分包协作队伍的相对稳定,以利于形成统一的企业安全文化。

(5)转变经营观念,加强市场开拓,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6)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没有终点,要始终使企业安全文化适应时代。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也正因为如此,探索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及对策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参考文献

[1]JGJ59-99、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S].

[2] 《关于印发〈“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文件(安监总政法〔2006〕88号).

建筑与施工论文篇3

【论文摘要】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施工大环境下,日渐复杂的经营条件,使建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建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项目成本管理。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实现理想的盈利,就必须强化项目成本管理,采取各种能使成本降低的措施,使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以其成本优势参与市场竞争。本文针对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 项目管理 成本管理 “商品价值”的定义,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一书中,曾引用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即:W=(C+V)+M。 式中:W-商品价值;C-商品中的劳动价值;V-劳动者创造的自身价值;M-劳动者创造的社会价值。 如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中运用这一公式,“W”就是建工合同价格款项;“C+V”就是建工项目成本;“M”就是利润。建工合同价款是固定的,建工项目成本与利润互为反比。也就是说建工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最大幅度的降低“C+V”值。“C+V”值是个变量,它的变化和施工企业管理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实质上就是项目管理的最终体现。 1、项目管理 1.1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管理”一词在《项目管理学》一书中提出“项目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实现项目立项或开工前的计划目标。在《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一书中提出: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计划、组织、指导与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 1.2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概念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就是为了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核准的预算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控。 1.3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以高效率的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进行有效地计划、实施、协调和控制,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此可见,项目管理是一项细微而繁琐的系统工程。 2、项目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宏观地讲它应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它们是施工项目管理系统的三个不同侧面,关系密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1技术系统 技术系统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因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建筑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2.2社会系统 任何施工项目都必须由人来完成,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项目管理,人是第一要素。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而衡量项目经理组织领导能力水平高低的关键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也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根本所在。 2.3经济系统 经济系统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因为一个项目的完成既是一个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工程施工必需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3、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原则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每一个施工企业都应根据自身的施工水平和能力,制定企业内部定额,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实现施工项目目标的同时,给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3.1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项目成本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与每个职工有着切身利益的关系,所以它是个全员控制的过程,要求做到人人有责,人人都参与。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就是要随着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留空当,也不能时紧时松,要自始至终,有序可控。 3.2成本最低化原则

建筑与施工论文篇4

这是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当前处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技术管理要符合时展要求,在管理过程中要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利用。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在进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掌握专用软件,能够提升管理效率,推动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一般情况下,技术管理相关专用软件主要有工程管理如阿健以及施工现场的专人使用与维护软件。对于技术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相关管理人员要对技术管理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掌握,还要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进行熟悉,定期对于技术管理相关专用软件进行培训,提升人员对专业软件进行应用的能力。

二、质量管理

1.事前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在项目施工开始以前,设计人员就要规划好施工的具体方案,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施工人员一定要亲自在施工现场考察施工情况,对施工的总体要求进行明确。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对施工方法进行正确掌握,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性指导,对施工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在施工前就把各项工作安排好。

2.对施工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良好施工质量,一定要建立施工管理制度,确保其详细和严格,只有对施工管理制度进行良好建设和完善,才能保证在施工过程之中可以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按照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操作,对施工的整体过程进行详细了解[2]。工程施工的具体负责人还要制定施工管理的具体制度,在正式进行施工之前,全部施工人员都要对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管理制度进行认真阅读和熟悉,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合理施工,保证施工过程得以顺利开展。

3.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审核

在施工开始之前,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主要目的就是对整体施工过程进行合理规划。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审核,对施工图纸具体施工设计内容进行检查,对施工设计内容进行正确判断,确保其和工程具体施工需求保持一致,保证其满足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在施工技术方面,要对技术人员具体的设计水平进行审核和检查,确保其资质以及专业技能能力能够与施工要求相符。另外,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的自身能力和素质会对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造成直接影响。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因此,不但要做好管理工作,还要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施工单位一定要经常组织相关教育与培训,使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同时还要对施工管理人员自身岗位责任意识进行强化,确保其做好质量管理相关工作。

三、安全管理

1.完善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

为了顺利开展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一定要确保安全生产相关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和完善性。这是确保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安全的重要保障。对安全生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主要目的就是对施工作业行为进行规范,使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意识得以提升,在施工的过程中防止不规范操作的出现,保证在规定时限以内安全完成工程施工工作。要实行安全责任制,这样能够着将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同时还要设置相关奖惩机制,对于违反安全制度的一定要进行处罚,而对于表现比较好,能够遵守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的所有人员,一定要进行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这样施工人员在提升自身安全生产相关意识的基础上,还能对安全操作方式加以规范,使施工人员自身积极性得到调动,做好安全生产的相关管理工作,使安全事故的具体发生几率得到降低,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开展[3]。

2.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当前,人们在管理过程中坚持要以人为本,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人是重要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对于建筑工程也是这样,施工单位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思想观念,充分重视人的安全。在建筑工程中,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其素质比较低,文化程度也不高,缺少安全意识。因此,施工单位在开始施工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组织,对其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还要要求其持证上岗,使施工现场实现规范化以及合理化和制度化。

3.监督、检查施工现场

这是确保工程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对施工现场安全进行监督和检查,从而把安全生产的相关责任制落实好,对施工安全管理进行监督,利用现场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由施工企业加以整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场安全的相关监督和检查工作一定要贯穿在施工整体过程之中,监督检查的相关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责,严格行使监督和检查权,针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向施工单位通知,由其进行整合,如果施工企业或者是施工人员不服从,就要对其进行制裁。

四、结语

建筑与施工论文篇5

1.1管道渗漏问题

管道渗漏问题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管道渗漏带给我们巨大的困扰,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在进行给排水施工时,会引发管道渗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道的选择不当,很多管道发生渗漏都是因为管道的选材错误、配件质量差等原因引起的;二是施工环境的影响,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方,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管道发生热胀冷缩,从而导致管道破损;三是管道连接不当,在施工过程中有些管道在进行连接时密封不严,在使用时会出现管道渗漏的问题。

1.2管道堵塞问题

管道堵塞问题也是给排水施工常见问题之一,管道堵塞严重影响了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没有做好管道的防护工作,在安装管道的过程中,由于防护工作没有到位,一些杂物进入到管道中,这些杂物遇水流动最后聚集在管道的三通、弯头等部位,导致管道堵塞;二是管道的直径设计不合理,不满足排水要求,尤其是一些排污管道,经常会因为杂物过大而管径过小导致管道堵塞;三是施工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当的现象,且多因为人为原因造成。

1.3施工管理问题

给排水工程中很大一部分都属于隐蔽工程,施工单位和业主对该部分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往往忽略了该部分的质量检查工作,在这种情势下,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我国在进行给排水施工时,管理意识薄弱,是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4供水不足问题

供水不足也是给排水施工常见的问题,造成供水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设计问题。在进行给排水施工方案设计的时候,对所需水量和水压的估计存在较大偏差,导致选择的供水管道的直径以及供水泵的扬程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出现供水不足的现象。其次,施工过程操作不当,使一些杂物进入管道,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管道的横截面积,使通过该管道的水量受到影响。此外,供水泵的位置很重要,在安装泵时要综合考虑泵的扬程、水箱的高度以及供水量的影响,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1.5施工人员素质问题

给排水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多方面的问题,且技术含量高,因此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也很严格。目前,我国给排水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技术和经验,严重影响到给排水施工的质量。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图纸分析不到位,考虑不全面;一味追求施工进度,仓促施工;缺乏责任感,盲目施工。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施工,施工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是十分关键的。

2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2.1解决管道问题措施

解决管道渗漏问题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强管道的质量控制工作,施工方要对管道进行严格检查,避免出现裂缝、尺寸偏差的问题;二是选择适当的管材,不同的用途对管道的要求也不同,要选择适当的满足要求的材料;三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PPR管道是一种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管道,因此对这类型的管道在施工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暗敷的方式,较少环境因素的影响;四是改变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使用滑动式的接头代替固定的接头,提高管道的伸缩性。解决管道堵塞问题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施工过程中对管道口进行密封,防止杂物进入管道,保持管道内的清洁;二是施工时要结合实际,根据实际情况对管道的直径进行变更;三是及时解决管道堵塞问题,当出现该问题的时候,通过分段、分层进行检查,找出堵塞的部位,进行机械疏通。解决管道供水不足问题的措施是完善设计方案,使管道的供水量能够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

2.2加强施工管理

加强施工管理,首先要提高建筑公司和业主对给排水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视程度,从而加强施工的管理工作。建筑单位应该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对给排水施工进行现场监督和管理。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强质检工作,对每一个施工和安装环节进行质量检验,提高施工质量;另一方面,监管人员要以身作则,必须要充分了解施工流程,以便更好的进行监督工作。

2.3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施工人员的素质对整个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建筑单位在进行人员招募的时候,要进行严格的筛选,保证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其次,要定期对施工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此外,培养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秉持着认真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

3结束语

建筑与施工论文篇6

1.1施工企业管理机制落后

很多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经营后,尽管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也配备有相对先进的装备和技术,但是在管理机制和管理措施方面还比较落后,存在资金不足、企业自身能力的缺失、经营不灵活等问题,经济效益差与缺乏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机制有很大关联。

1.2市场竞争力不足

一定的市场占有量能够促进水利水电的经营,如果竞争力不足,则将不利于整个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发展。造成行业内竞争力较弱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行业的发展受社会招标及评标等不合理现象的影响;第二是水利水电企业内部缺乏竞争意识,忽视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创新,技术新人才也严重缺乏。只有加强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注重管理,才能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程的行业内的有效竞争力,制定出合理的工程标准,进而提高企业效益。

2施工技术和管理的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程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是将谁能转换为电能的综合工程设施生效平台,一般由挡水、泄水建筑物形成的水库和水电站引水系统、发电厂、机电设备等构成。

2.1施工技术的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的利用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的清洁和可再生性符合时代的要求。水利水电施工的根本是施工技术,要想在面对重大繁杂的工程时游刃有余,就必须有过硬的技术作保障。因为施工技术并不简单的事一个工程,它直接和水利水电的经济效益关联,是整个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程建筑的施工中,技术含量高且与社会紧密相连的技术的运用,才能使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程建筑真正发挥其作用。

2.2施工管理的作用和地位

只有资金和技术等硬件而没有管理软件的水利水电建筑是一盘散沙,缺乏纪律和指挥的工程师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不能更好的发展和造福人类。只有合理在水利水电建筑的施工中合理的对各种设施和整个建筑工程进行管理吗,项目才能更好的进行和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3施工技术分析

3.1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和运用混凝土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程建设中最基本的、使用率最多的建筑材料,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合理的选择适合的、适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不同的混凝土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比如提高抗力学性能、改善新拌混凝土流变性质、改变色泽、改变硬度、改变变形能力等,选择好后还要准确的投入使用,满足水利电力工程建设的需要。

3.2预应力锚固施工

预应力锚固能给工程带来非常显著的效益,应用非常广泛。能很好的加固或者补强建筑物,同时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程建设中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这项技术,能够根据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程设计的方向、大小和锚固深度,来预先对基岩或者建筑物施加主动的预压应力,达到改善或者加固受力条件的目的。预应力锚固最大的优点就是传递拉应力,这是其他施工技术所不能完成的。

3.3施工导流及围堰

导流是闸坝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项技术,它能针对周围建设环境中水流区域所展开全面性的控制和部署。导流技术的筛选对整个工程的影响较大,要想解决好导流问题,就必须先修筑好围堰。围堰是临时性、暂时性的坝工,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在施工中,要进行合理的选择。

4管理和技术结合

4.1技术管理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程建设存在工程规模大、建设时间长、施工技术复杂、质量要求较高、工期限制严格,以及工作条件差、危险因素多的特点。对水电厂生产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能够使科技更好地转换成生产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效益的前提是安全,安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目标是效益。现在管理单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诶不生产经营管理粗糙,奖励机制不够多,二是包容的传统就业制度,致使企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技术素质缺乏,缺乏应有的专业技能。

4.1.1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程,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记录设备运行状况,杜绝不规范的操作现象出现。另外还要建立运行分析制度,即对运行中通过仪表指示、运行记录、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应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造成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来应对。

4.1.2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和技术监督

在以质量和安全为首要考虑条件的前提下,结合本厂实际进行挖潜,开展对技术进行更新和改造的工作。恢复设备性能是下下策,改进设备性能才是最好的方法,要实现这个转变,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掌握新的工艺,熟悉新材料的热点和使用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设计检修网络图,对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进行改革,达到高质量、短工期、低耗材、少工力的效果。使用各种科学实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验和检测,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在使用中的变化规律。技术监督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加强仪表、绝缘、金属和技术方面的监督。

4.2强化考核制度

应该强化水利水电手工中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的考核。经济考核目前还没有合理的标准,因为生产过程复杂,业主和管理方式都不相同。所以需要不断的去探索出一个合理的考核标准,出发点是维护水电厂正常的生产秩序,而且运行指标还要充分体现出各项工作的成效,反映设备管理维护和利用的水平。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应为岗位的工作成效,最后综合起来能更好的反映发电厂宏观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管理水平。

4.3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

安全是保障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程建筑施工中技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所以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制度,采取一系列的科学有效的措施,用合理的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保障安全生产。制度制定好了,更要狠抓落实,使员工明白安全生产与他们的自身利益紧密相关,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要注意细节,对各类大小事故认真开展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书面材料。约束靠规章制度,教育靠事故,激励靠赏罚制度,这样才能做到安全警钟长鸣,提高效益。

5结语

建筑与施工论文篇7

1.1工程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建筑工程都是建设单位发包,施工企业实行总承包,然后通过分包的方式进行施工。施工单位不同,建筑的质量也就存在各种差异,在工程管理中就没有一套可以共用的建设施工准则。建筑工程总包企业对工程施工技术主要采取文档型的合同制进行管理,与施工分包单位形成进行技术连接。但是,实际管理中,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不能够完美地链接,总承包施工方和分包施工方在进行交接时也会出现管理漏洞,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此外,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没有全面地履行其管理职责,现场施工人员不能严格地落实相关操作规程和遵照规章制度的要求来进行施工,导致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

1.2施工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建筑工程施工中,高空作业项目较多,这给管理监督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施工标准,不能正确合理地操作机械设备,没有完全理解施工工艺及规范;工程管理人员缺乏正确的管理技能和合格的职业素养,形式主义严重,处理问题存在弊端。工程施工管理整体缺乏监管机制。

1.3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1.3.1施工准备工作不充分

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追求施工进度,想尽快投入施工,临时招聘施工人员,且没有时间对其进行培训;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要点、难度、施工细节等都不了解,只是机械地进行施工操作;一些项目管理者的任用,往往是有社会关系但缺乏工作经验的人选;对于监理单位来说,还存在一些监理工程师身兼多职的现象。

1.3.2材料的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中,部分施工单位的采购负责人在选择材料时只片面地为企业节约资金,没有客观地选择材料供应商。工程使用的材料存在不符合业主、监理或者设计要求的情况;施工单位为了提早开工且不敢质疑采购部领导的工作质量,监理单位验货匆忙或不进行全部检验,导致不合格的材料流入施工中;同时,施工单位因疏忽大意,保管或使用建筑材料时混杂堆放,一些材料会因堆积导致化学反应,施工人员也会因认识的限制导致错拿错用,严重的甚至导致建筑的刚度及实体结构强度产生质量问题。

1.3.3施工技术导致的质量问题

目前,建筑工程中很多一线的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他们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工作经验仅限于吃苦耐劳,其有限的文化程度让他们难以涉及更多方面的工程内容;同时,部分工程管理者虽然具有行业资格及技能证,但与自身的技能和学历并不相符,存在有经验的没技术,有技术的缺乏经验的现象,导致整个建筑工程行业缺乏技术引领者,从而一些新材料,新型机械自动化施工技术难以推广。同时,在我国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工化生产仍占大多数,机械化的运用还是很少,导致工程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2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是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工程管理中,首先应根据质量目标编制质量计划,按照图纸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严格遵守工程质量的自检和互检制度,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工程的质量。

2.1完善工程施工管理体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达到要求。实施工程管理时,还应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施工技能培训,提高其技术操作能力,使其更符合工程规范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应及时制止施工中的违规操作并对责任人进行警示处罚;对施工中的规范行为采取一定的激励制度,调动工程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工程管理人员应将具体的工程任务分配到每个施工人员的手中,明确每个施工人员自己的责任,完成好自己在工程中的任务,施工中每道工序落实到专人负责,提前计算好相关数据,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与解决,保证施工质量。

2.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是建筑施工管理技术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工程的整体部分和某个环节的施工,都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尤其在招投标阶段,就应将有关技术要求进行交底。工程管理人员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施工过程,更应该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是一层扣一层的,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技术交底工作更深入地了解施工过程,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

2.3整体优化施工管理系统

优化施工管理体系,就是针对建筑管理中的相关技术质量问题进行优化,建筑施工单位可应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效率,避免建筑的施工中技术误区的产生。进行混合型的建筑工程施工时,工程图纸非常重要,可在技术上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一般采取施工图审查系统对此进行完善。对于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共同收集工程数据,做好相应的工程技术文件,当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更加方便地对其进行及时反馈及修改,因此,施工图审查系统及相关工程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2.4改进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技术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全自动或半自动化的机械操作方法已经取代了传统人力操作领域,如混凝土施工中的高抛免振动施工法和钢筋的自动加工机械处理施工法等。机械设备的投入会大大地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同时,机械化施工还可减少人工操作的麻痹大意和松懈所产生的工程质量问题。先进的施工技术结合先进的机械化设备,不仅可以节省人力又能降低成本、加快工程进度,更能保证施工质量。

2.5强化推广新技术,大力培养人才

建筑与施工论文篇8

钢构件在施工现场首先要注意就是有足够的支撑面的木枕垫底。而关于钢构件的运输工作也需要重视。关于钢结构的施工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完成构件的吊装前要确保构件表面干燥清洁,同时具体的型号、位置没有错误。

2.土木工程建筑创新施工技术

2.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城市当中各种大型以及超高层建筑的涌现,其中深基础施工是保证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深基坑工程主要包括了岩土工程勘察与工程调查、支护结构设计、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地层位移预测与周边工程保护、施工先创量测与监控5个方面。目前,针对不同的施工要求深基坑支护方法也越来越多,包括混凝土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预制桩、深层搅拌桩、钢板桩等。所以在具体的土木工程当中,科学设计预计处理深基坑支护结构,并且采用安全合理的支护技术措施保证深基坑施工十分重要。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作用就是在基坑挖土期间能够达到挡土、挡水的作用,保证基坑开挖与基础施工顺利进行,同时不会对周边建筑物、道路等产生影响。部分支护结构可以重复利用,而部分支护结构会埋在地下,因此支护结构既要保证施工安全,又需要经济合理。几种常用的深基坑支护技术:钢板桩支护、深层搅拌水泥桩支护、地下连续墙、土钉墙、土层锚杆支护、锚喷网支护等。在具体的应用当中,钢板桩由于施工工艺较为简单应用较广。

2.2新型预应力技术

关于新型预应力技术,需要着重描述的应该是体外预应力[3]。与体内预应力结构相比,体外预应力的施工要求更低。考虑到体外预应力的特殊性,即体外材料不能够与预应力结构发生共振,一定要保持其单独振动。这是因为当体外预应力发生共振时,很容易导致预应力筋的弯折疲劳。在预应力技术当中,设置预应力结构十分重要,并且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施工工艺流程。在具体的结构设计当中,要充分了解土木工程的特点以及荷载性能,制定出一个合理的预应力施工方案。

2.3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灌注桩施工比较简单,可以采用机械钻孔或者是人工挖孔的方式,不需要使用大型机械,并且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振动以及挤压周围土体带来的危害,其经济成本也低于地下连续墙低。一般情况下,当基坑深度达到8-14m时,可以采用排桩。柱列式灌注桩的工作比较可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帽梁整理拉结作用,特别是在基坑边角处,帽梁应高连续交圈。当要求灌注桩需要起到抗水防渗作用时,应该保证桩间与桩背的深层防水搅拌桩或者是旋喷桩的作用。如果施工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为严格时,为了有效降低排桩的变形,应该在软土地区对基坑底部沿灌注桩周边或者是部分区域用水泥搅拌桩等进行加固,有效保证被动区的抗力。随着钻孔灌注桩逐渐在土木工程中的使用广泛,在加强技术的同时应该对使用到的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作出更加细致明确的规范,保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更加完善。

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未来发展

3.1产业化

将土木工程变成产业化,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5]。借助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其中大大减少了人工作业与人工强度,实现更加高质量的流水线作用。这种产业化模式需要相应技术的支持,将建筑施工变成一体化作业,形成一种标准化的施工技术代替原有的人工施工。借助产业化,使用更加先进的施工设备与技术,在提高建筑施工效率与质量的基础上降低人工施工危险指数,更有利于实现科学管理。

3.2生态化

低碳理念与低碳经济的不断渗透,土木工程施工本身就与环境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解决这种矛盾实现土木工程施工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就成为了建筑施工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充分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在最大限度之内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就需要从方方面面做起。首先是从建筑材料,加大研发力度向节约型、环保型建筑材料方向发展,同时从施工机械设备方面进行优化,提供施工效率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从废物利用的角度考虑尽量少产生工业废料,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工业废料的再利用,有效节约资源。同时建筑技术方面肯定也会再次得到一定的创新,更好的作用于具体的土木工程建设当中。

4.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