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汶川和芦山地震之间未破裂段的地壳结构

何富君; 梁春涛; 杨宜海; 房立华; 苏金蓉 地球物理学报 2017年第06期

摘要:芦山与汶川地震之间存在约40 km的地震空区.震源区和地震空区的深部构造背景的研究对深入了解中强地震的深部孕育环境及地震空区的地震活动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利用本小组布设的15个临时观测地震台以及21个芦山科考台站和21个四川省地震局固定台站记录的远震数据,用H-κ叠加方法得到各个台站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泊松比,并构建了接收函数共转换点(CCP)偏移叠加图像以及反演得到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模型.我们的结果揭示了震源区和地震空区地壳结构特征差异:(1)汶川震源区的地壳平均泊松比为-0.28;芦山震源区为-0.29;而地震空区处于泊松比变化剧烈的区域;(2)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的震源区以西下方的Moho面呈现深度上的突变(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分别从-44 km突变到-59 km,-40 km突变到-50 km,而地震空区地壳平均厚度呈现渐变性变化;(3)地震空区Moho面下凹且具有低速的上地壳.综合一维S波速度结构和H-κ以及CCP的初步结果,这可能显示汶川地震的发震断裂在深部方向上向西倾斜并形成切割整个地壳的大型断裂;芦山地震则可能是由于上、下地壳解耦引起的;而地震空区处于两种地震形成机制控制区域的过渡带中.

关键词: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地震空区速度结构接收函数

单位: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610059;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610059;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81; 四川省地震局; 成都610041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期刊

¥1560.00

关注 24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