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秘书学专业论文8篇

时间:2022-05-29 01:58:02

秘书学专业论文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1

关键词:高校;文秘专业;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270-02

秘书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秘书学本科专业应当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因为“科学是一种以客观的物质世界及各种现象为对象的智力活动,其目的是获得知识、追求真理或发现各种规律。”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是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文秘专业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的体现。L学院文学院的秘书学专业是以适应学校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型而创办的,以培养服务甘肃地方经济人才为主要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文中将以兰州城市学院秘书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学生就业情况为例,探索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策略。

一、高校秘书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考虑不全面

从L学院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专业主干课,包括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中国秘书史、档案管理学、公共关系与实务、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新闻概论、普通逻辑、社会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美学、中国文化概论、普通话语音、通史教育以及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等。二是专业任意选修课,包括汉字书写、申论、涉外秘书、职场礼仪、文化产业与管理、艺术鉴赏等。三是实训环节,包括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所有课程学时安排均符合教育部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但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培养结果和预期目标不相符。调查发现,国内许多开设秘书专业课程的知名高校,比如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所占比率过高,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课程占有很大比重。二是秘书学专业的定位不够明确,L学院的秘书学专业更突出中英文高级文秘这一专业方向,过于强调英语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而忽视了秘书学本专业的特征。三是实训实践环节没有落到实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根据培养目标制订“理想”的培养计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师资培养不合理、硬件投入不足、附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之下等原因,使得这一环节只是一个响亮的口号。

(二)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不明确

受传统的职业观念及教学理念影响,文秘专业多表现为一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很多高等院校在制订学生的培养方向上较为单一,有的甚至还停留在高职和专科的培养模式之中而没有进行细分。而“我国本科阶段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较高政策水平,能够胜任县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和中等以上企事业单位秘书机构主要业务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也就是说高校本科阶段应该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技能水平和谋划才能的中高级秘书人才。

(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合理

很多高校秘书学专业的实践课程往往附属于理论课程,课时偏低,两极分化较严重,主要表现为本科毕业生理论基础掌握的比较扎实,能较好地理解秘书工作的规律,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解能力、管理协调能力、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及交际应变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会导致实践课程比例偏低甚至缺失,另外,有些高校在设置秘书专业课时更多考虑的是本校的师资水平而不是社会的要求,政务秘书、司法秘书、商务秘书等方向在专业课程的设置里几乎是一个留白区。

(四)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许多高校从事秘书专业教学的教师身份较尴尬,多数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缺乏系统的秘书专业知识及实际的秘书工作经验,在授课中往往表现为理论知识的生疏和操作能力的不足。秘书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这门学科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来充实和支撑,并且由于其交叉性学科的性质,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理论素养外,还应掌握管理学、文书学、写作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众多学科知识。

(五)教材存在量少质弱、内容单一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秘书学专业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且教材滞后于秘书实际工作的情况较严重,有的教材理论和实务不分家,且比例设计不合理,理论部分或实务部分内容偏少。同时,现有文秘专业教材里独立的秘书学实训教材非常少,大都由教师自身开发实训项目,造成实训课程教学随意性大,质量难以保证。加之很多教材编写者很少深入秘书的实际工作岗位了解情况,一些教材内容设计单一,与实际秘书工作脱节。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改革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培养目标在教学管理环节的具体体现,它决定着该专业能否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据统计,L学院近两年来文秘方向的学生就业率不容乐观。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同等竞争并不占有优势,甚至有些用人单位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语言文字功底方面比秘书学专业的学生更扎实,更能胜任秘书职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培养目标不明确,不符合实际。很多高校对秘书人才的培养更多倾向于党政机关和机关事业单位。而专业秘书,如商业秘书、涉外秘书、司法秘书、医卫秘书的培养则很少涉及。所以,在专业定位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上,应找出问题关键,根据区域发展情况及社会需求制订可行性较强的培养目标。

2.专业课程设置比例要合理。高校专业设置和划分既要适应社会需要又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秘书学专业的课程,特别是主干课程应该与汉语言文学区分开来,应该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可辨识性。一般而言,高校文秘专业的课程基本要包括“论”、“史”、“应”三部分。“论”即秘书学概论,它是秘书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纲领性课程。“史”即中国秘书史,也属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应”包括秘书写作、秘书文档管理、秘书公关和礼仪等具体实务。这三部分内容,既符合我国目前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又能满足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当然,不同地域的高校对学生就业情况及培养目标不同,在课程设置环节会有所区别。

3.进行学生就业跟踪调查。对学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实际上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根据就业情况反馈制订出更合理的秘书人才培养方案。今年正是L学院2011级学生毕业和找工作的时期,通过走访师生和用人单位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是很透彻,课程开设虽较宽泛,但能紧密联系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内容又太少;而用人单位则认为学生普遍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对新鲜事物接受的敏锐度不是很高,也缺少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由此可见,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锻炼是否扎实有效。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秘书学课堂教学应高度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相连,并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了解、把握学科及专业发展新动向,特别是给学生提出一些本学科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最新成果,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及创造心理的形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该支持教师将教学组织形式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学生的社会生活、自学活动、科学研究活动和各企事业活动的现场实践中去,在生产实习、研究设计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由于秘书学科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进行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提高实训课程在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应根据现有条件建立集中式和同步式相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在每学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同步开展实训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相关训练。第七学期进行半集中式的阶段性实训课程,第八学期进行集中毕业实习和实训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其次,还可以利用假期统一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要求学生学习撰写见习日记和总结,增强学生对秘书工作的感性认识,为学生今后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积累初步的技能与经验。学校也应拓展资源渠道,在校内给学生提供兼职实习的部门,在校外努力拓展学生的实习基地,使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秘书工作随着社会需要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社会对秘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为培养具有科学创新精神与技术能力的实用型秘书人才,就必须合理构建秘书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在广度与深度方面的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剑宇.我的三三论――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秘书,2012,(8):14.

[2]杨树森.秘书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梁京.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定制培养模式探析[J].秘书之友,2005,(7).

[4]李洪华.秘书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J].秘书之友,2002,(9).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2

关键词 高校 秘书专业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秘书专业教学现状

1.1 缺乏专业性的师资队伍

教育不仅是把每位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更重要的是培养成一名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的思想者,因此教师不仅是提供知识的人也是训练运动员的教练。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从某高校来看,该校秘书专业教师的主修专业80%都是非秘书专业,不具有文秘相关社会工作经验的教师占所有教师中的三分之二,对培养职业型的秘书人才造成了不利因素。一方面,由于秘书专业的师资队伍中获得秘书专业学历的较少。而秘书专业教学中要求教师具备众多学科知识,要求秘书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这些学科的知识,并且在教学中要融会贯通地运用各门学科知识来完善秘书教学。但是,目前许多高校秘书专业师资队伍中并非如此,有一半以上的教师都是学汉语言文学、历史或新闻传播等专业出身,他们虽然具备良好的文学文字功底,但缺乏秘书专业的系统知识,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把秘书专业需要的知识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就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秘书理论教学就显得更加枯燥,在培养秘书工作中的思维方式、办事技巧和应变能力等方面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从而达不到优秀秘书工作者应具备的要求。

另一方面,高校秘书专业的教师队伍缺乏从事文秘实践经验。秘书学、管理学、文书档案实作、应用文写作训练等都是理论与技能兼重的专业课程。这些专业课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的教学,更应该从秘书职业的实际出发,从培养职业型人才出发来丰富课堂教学,把秘书工作的实际例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从事秘书专业教师队伍中大多都缺乏实际的秘书工作经验,无法把秘书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别说是传授实际的秘书工作技能。因此,若不引进一批具有秘书工作经验的人才到高校秘书专业的师资队伍中的话,就无法完成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秘书人才的使命。

1.2 高校秘书专业教学中缺乏完备的硬件设施

对于秘书专业培养目标来说,它同其他学科有很大区别。秘书专业要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秘书学的应用性决定了高校在培养秘书人才时必须要有专业的场地、专业的设备来完善秘书教学。如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教学活动就只会停留在书本理论之上。与国外的秘书学校相比,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秘书教学中都没有一些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等,学生无法进行实际的操作,只知理论,动手能力弱。

1.3 高校秘书专业教学中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法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占主角,大多数教师都习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传播知识的模式,缺乏对学生的指导。这种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目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特别是高校秘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若只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就难以满足秘书教育的需要。不管是专业课还是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都只停留在书本上,时间长了就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秘书专业课程的兴趣。因此,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复合型的秘书人培养的需要。

2 顺应时代要求,改革秘书专业教学教法

2.1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专业教学奠定基础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得于生存和发展的源泉,而要做好教学工作,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教师队伍。近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因此,担任秘书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文化素质,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优越的专业职业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秘书人才。

但是,目前各高校秘书专业教师中,这种既具备专业理论又具备专业技能的“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却只占少数。然而,要改变目前现状,高校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转变观念。高校在招聘秘书专业教师时,既要重视教师的文化理论,同时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尽量引进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来改变目前的教学。

第二,增强实践技能。对目前学校的秘书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从而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来满足教学的需要。对现有的秘书专业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到机关单位、事业单位或到企业的相关部门去挂职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技能,为社会发展需要输送专业的秘书人才。

第三,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来增强秘书专业的师资队伍。聘请一些校外单位中具有丰富秘书工作经验的优秀工作者到高校担任教学工作或开展相关专业的一系列讲座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第四,为高校秘书专业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就是让高校秘书专业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或再次的深造,从而实现专业教师与社会与国际相衔接,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教学能力。

2.2 增设专业教学硬件设施,推动专业目标的实现

面对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对秘书人员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类单位需要的秘书人员再也不是传统的“笔杆子”或动手能力差的人才,而是需要能够参与政务、处理事务和辅助决策的高素质人才,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定位为有全方位服务意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培养高质量的秘书人才就必须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来完善教学环境,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物质保障。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3

秘书专业是一个职业性很强的专业,因其适应范围广、培养成本较低,在很多普通高校和各类高职院校均有开设。作为专科层次的秘书专业学生在毕业前要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近年来由于扩招和就业压力所致,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均有下降,秘书专业也不例外。相比其他专业,秘书专业毕业论文还存在选题范围较窄、理论性不强等问题。在当前对本科专业是否需要撰写毕业论文尚有争议的情况下,对专科层次的秘书专业是否有必要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在认识上和实际操作中更是存在分歧。有些学校完全取消这一环节,从规范教学管理、提高办学层次的目的出发,一些保留了专科层次毕业论文写作环节的学校,在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中也存在走过场的现象。由于秘书专业本身尚不成熟,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时理论储备不足,论文雷同甚至抄袭的现象较多,秘书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环节成为秘书专业培养过程中需要突破的瓶颈。

笔者认为,作为对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梳理、整合,将在校期间所学综合运用的一次实践性练兵,毕业论文撰写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且针对秘书这一对学生的写作素质和能力均有较高要求的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更是其学业训练、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学校已有二十余年的开设秘书专业的历史,对毕业论文的环节要求严格,近几年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中越来越突出的感觉到秘书专业毕业论文的指导需改进,尤其在三个方面要严格把关。

一、选题宜真

按论题的性质不同进行分类,毕业论文的论题可分为:真题真做,真题假作和假题真做三种类型。真题真做是指以来自实践第一线的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运用所学理论真刀实枪的演练,力求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真题假作是指论文选题来源于实际,但做论文时可只在理论上加以解决,或者来源于实践的论题已部分得到解决,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模拟解决实际问题,或可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假题真做是指虚拟的题目,学生要对这一虚拟问题进行实际的演练,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以求找到解决方法和途径。

以上三种类型的论题,目的都是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使学生对所学理论和知识进行复习、梳理、整合,并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对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这个过程,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某一学术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的在校学习得到一个提升。对学生进行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分析综合、语言表述等能力是一次全面训练。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类型中的前两类论题可作为秘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个新兴专业,应以真题作为首选,不宜选择模拟题目。

秘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真应包括与学生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的论题和纯理论性研究的论题,

纯理论性的题目又可笼统分为历史性论题和现实性论题。历史性论题需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类研究,并分析论证对现实的意义和影响,这对专科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某时期的秘书制度的研究、古代秘书的某方面素质能力的研究等。现实性论题中理论性强的论题,对于专科秘书专业学生也难以把握。因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秘书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差异很大,只有短暂实习经历的学生对理论性较强、适用范围较广的论题把握起来难度较大。为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难免会出现或大量复制抄袭、或以叙述事例代替论述的现象,以掩饰和弥补理论不足的弱点,从而导致论文的质量难如人意。如历届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爱选秘书的素质等在教科书中被论述的较全面的论题。这样的选题省事、好写,不出彩也不易出错,答辩时易通过。写作时有大量的参考资料可供直接使用,写出来的内容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在真题中作为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应首先考虑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做,就可以将学生的实习、社会实践及就业等环节衔接、联系起来,使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真正扎实有效,同时也使学生的毕业论文有实际和实践的意义。选题时应突出研究和适用范围,要求在对论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

二、角度宜实: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对秘书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较严格的把关,力图使论题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也就是做到选题真。但学生在写作中常老调重奏、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且简单重复已有的观点、结论。如论秘书信息工作的有效性、秘书写作能力的研究、论秘书角色意识的培养、论秘书的挡驾艺术、秘书****等论题都已有较多论述,如何使论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能进一步深入、拓展,就有角度选择的问题。

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对其所得出的结论的论证过程严格把关,做到真题真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要求、鼓励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探寻问题,将所学的具有普遍性的理论与秘书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使秘书工作某一方面的突出问题得到较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如: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组织中的秘书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在秘书工作的办文、办事、办会和辅助领导决策等四个环节中,工作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学生不可能对所有社会组织中的秘书工作都有所了解,但经过实习和社会实践,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对同一类、同一层次、同一行业的社会组织中的秘书工作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然后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发,使之对论题的认识有所提高,并找到清晰的分析方法,获得一种学术的眼光。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途径和规则,接触和了解学术前沿状况。同样是秘书的办文,在小型私企中会有其特殊性,鼓励、要求、指导学生发现其特殊性,从而对秘书办文的选题就可从一个新突破口入手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4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应根据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转变观念,以秘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秘书工作任务流程为纽带,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构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公司、企业等用人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除了强调专业技能外,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技术应用型专业相比,高职文秘专业在职业能力方面对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更高,这就构成了当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高职院校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必须针对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进行教学和实训环节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秘书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可以概括为:人们从事某职业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即人们运用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按规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的要求,完成职业活动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由两大能力模块组成,即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与特定的、专门的职业技术知识无直接联系,它是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获得成功所必需掌握的技能,是跨职业的、可迁徙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可发展独立性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主要指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1]

当前用人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一是注重综合素质,即要求秘书人员要德才兼备。二是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既要有较强的办事、办文和办公自动化能力,也要有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以及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市场调查与营销能力等。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工作能力,较看重综合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秘书是当前社会需求的主要对象。

二、当前高职文秘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开设文秘专业的高职院校为数不少,尽管在文秘专业开设之初大都进行过相应的调研和论证,但在涉及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是难以摆脱对文秘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传统认识,过分执着于办文、办会、办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强调过多,课程安排更接近与传统的汉语专业,以老师为主的课堂知识的传授多于以学生为主的实际工作过程训练和相应的能力培养。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理论性、知识性课程过多,实践性课程相对较少,即使安排了实训课程,也往往是理论性、知识性课程的延伸,缺少由理论性到实践能力的转变,理论性课程孤立和脱离工作的实际。比如,花费很多课时讲授汉语知识和秘书理论,使课程成为枯燥乏味的教条,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二)专业教师缺乏职业工作经验

秘书工作是一门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到行政管理工作的很多方面,而目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课程大都是由中文等相关专业的老师承担,很多老师从来没有从事过文秘或相关工作,对文秘工作的理解往往是从书本上得到的,或是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进行理解,缺少对文秘工作的真切体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的教学变成了纯粹的理论教学。

(三)实训教学环节虚浮

高职文秘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的设置和实施。目前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一是设置不合理,二是实训教学设施不齐备,三是实训教学流于形式。实训教学本来是由理论学习到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过渡,学生通过实训教学一方面可以了解秘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一方面通过实训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技能。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在实训环节的设置上限于学校在经费上的困境,难以设置基于文秘工作流程的仿真实训室,同时实训教学的老师因为缺乏实际秘书工作经验,也很难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实训内容和环节,使实训成为脱离秘书工作能力培养的虚浮的形式。

三、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从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来看,它应包括业务能力、办事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四科。其中,业务能力是专业能力,是核心;办事能力和社会能力则是职业能力,是基本;个人能力则是其岗位能力的某种杰出表现,是拓展。[2]上述四种职业能力契合了社会对文秘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参照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要想符合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就必须转变观念,以秘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秘书工作任务流程为纽带,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构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教学和实训环节和内容

按照秘书工作的岗位能力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将所有课程按照基本能力、业务能力和相关能力三个模块进行设置。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和办公自动化运用能力;业务能力指的是文秘人员自身应具有的职业特点的能力,是文秘人员完成本职工作中各类不同工作内容所需的能力,包括文字处理能力、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和公关策划能力、会务与商务活动处理能力等;.相关能力可分为摄影、摄像、录音、速记、驾驶、则税金融、法律法规、营销竹理等内容,是业务能力的必要补充。[1]

(二)联合相关专业,联合建立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

文秘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立基于文秘工作流程,在当前高职院校对文秘专业经费投入不多的情况下,文秘专业实训室建设可以考虑和学校其他相近专业共同组建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这既可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实现“公共职业环境”与“局部职业环境”的有机组合,同时又可以按照公司管理的模式完成基于工作流程的文秘专业实训。[3]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秘书工作相关能力培养的目标,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式的“满堂灌”的做法,按照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师生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4]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是为学生毕业走上秘书或相关工作岗位的一个职业能力培训过程,培养的是“准职业人”,是能够适应社会对秘书职业能力要求的未来的职业工作者。因此,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求职就业,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揭平英.高职文秘专业“准职业人”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 郭荣梅.发达地区高职文秘类人才需求与培养分析[j].职业时空,2007(22).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5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应根据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转变观念,以秘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秘书工作任务流程为纽带,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构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公司、企业等用人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除了强调专业技能外,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技术应用型专业相比,高职文秘专业在职业能力方面对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更高,这就构成了当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高职院校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必须针对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进行教学和实训环节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秘书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可以概括为:人们从事某职业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即人们运用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按规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的要求,完成职业活动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由两大能力模块组成,即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与特定的、专门的职业技术知识无直接联系,它是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获得成功所必需掌握的技能,是跨职业的、可迁徙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可发展独立性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主要指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1]

当前用人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一是注重综合素质,即要求秘书人员要德才兼备。二是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既要有较强的办事、办文和办公自动化能力,也要有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以及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市场调查与营销能力等。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工作能力,较看重综合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秘书是当前社会需求的主要对象。

二、当前高职文秘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开设文秘专业的高职院校为数不少,尽管在文秘专业开设之初大都进行过相应的调研和论证,但在涉及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是难以摆脱对文秘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传统认识,过分执着于办文、办会、办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强调过多,课程安排更接近与传统的汉语专业,以老师为主的课堂知识的传授多于以学生为主的实际工作过程训练和相应的能力培养。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理论性、知识性课程过多,实践性课程相对较少,即使安排了实训课程,也往往是理论性、知识性课程的延伸,缺少由理论性到实践能力的转变,理论性课程孤立和脱离工作的实际。比如,花费很多课时讲授汉语知识和秘书理论,使课程成为枯燥乏味的教条,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二)专业教师缺乏职业工作经验

秘书工作是一门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到行政管理工作的很多方面,而目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课程大都是由中文等相关专业的老师承担,很多老师从来没有从事过文秘或相关工作,对文秘工作的理解往往是从书本上得到的,或是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进行理解,缺少对文秘工作的真切体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的教学变成了纯粹的理论教学。

(三)实训教学环节虚浮

高职文秘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的设置和实施。目前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一是设置不合理,二是实训教学设施不齐备,三是实训教学流于形式。实训教学本来是由理论学习到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过渡,学生通过实训教学一方面可以了解秘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一方面通过实训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技能。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在实训环节的设置上限于学校在经费上的困境,难以设置基于文秘工作流程的仿真实训室,同时实训教学的老师因为缺乏实际秘书工作经验,也很难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实训内容和环节,使实训成为脱离秘书工作能力培养的虚浮的形式。

三、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从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来看,它应包括业务能力、办事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四科。其中,业务能力是专业能力,是核心;办事能力和社会能力则是职业能力,是基本;个人能力则是其岗位能力的某种杰出表现,是拓展。[2]上述四种职业能力契合了社会对文秘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参照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要想符合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就必须转变观念,以秘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秘书工作任务流程为纽带,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构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教学和实训环节和内容

按照秘书工作的岗位能力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将所有课程按照基本能力、业务能力和相关能力三个模块进行设置。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和办公自动化运用能力;业务能力指的是文秘人员自身应具有的职业特点的能力,是文秘人员完成本职工作中各类不同工作内容所需的能力,包括文字处理能力、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和公关策划能力、会务与商务活动处理能力等;.相关能力可分为摄影、摄像、录音、速记、驾驶、则税金融、法律法规、营销竹理等内容,是业务能力的必要补充。[1]

(二)联合相关专业,联合建立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

文秘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立基于文秘工作流程,在当前高职院校对文秘专业经费投入不多的情况下,文秘专业实训室建设可以考虑和学校其他相近专业共同组建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这既可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实现“公共职业环境”与“局部职业环境”的有机组合,同时又可以按照公司管理的模式完成基于工作流程的文秘专业实训。[3]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秘书工作相关能力培养的目标,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式的“满堂灌”的做法,按照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师生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4]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是为学生毕业走上秘书或相关工作岗位的一个职业能力培训过程,培养的是“准职业人”,是能够适应社会对秘书职业能力要求的未来的职业工作者。因此,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求职就业,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揭平英.高职文秘专业“准职业人”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 郭荣梅.发达地区高职文秘类人才需求与培养分析[J].职业时空,2007(22).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6

高职院校的秘书实务课程是当前高校秘书专业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是秘书专业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课程知识。当前企业对于秘书人才的专业知识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秘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秘书实务课程主要是培养高职秘书人才具有秘书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商务礼仪、专业秘书知识与技能、高级素质培养。课程的主要求职方向就是企业中的所有秘书类工作。

2高职院校秘书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文秘专业作为当前高校的一项课程,而秘书实务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项基础课程,作为本科文秘专业的主要必修课程,在当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重理论而轻视实践教学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科学验证,因此,在高校文秘专业中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但当前,由于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自古就只重视理论总结,轻视实践。因此,在文秘专业高校教学中,这一现象也是存在的。

(2)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

当前高校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方法和手段,高校学生都是经过高考,经过高中的艰苦岁月奋斗过来的,突然接受高校的轻松教和管理,难免接受不了,无法专心学习。又因为高校文秘专业的教学方法还在研习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传统教学方式,因此对于当前社会的发展,难以培养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文秘人才。

(3)毕业学生实力考核不准确

毕业生的毕业都是以考核成绩为准,只有学生考核成绩达标,学校才会为其发放毕业证。当前我国高校文秘专业学生毕业成绩考核主要是以试卷成绩、论文答辩为主。

3高职院校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我国高校文秘专业创始时间较晚,赶不上发达国家的教学水平,但是,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方式,总结自我经验之后,笔者人文我国的高职院校秘书实务课程教学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

高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同等重要的,秘书实务课程的教学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在平常上课时多教授理论知识,也应该拿出相应时间促使学生参加实践。

(2)改革当前高校老旧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高校秘书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学手段主要研习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教学手法,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教学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教育,因此,高校应该立足于社会实践,参考外国教学手段和方式,改革当前老旧的教学方式。

(3)改革高校毕业生成绩考核方式

高校毕业生的成绩考核方式还只是存在于试卷成绩,但是随着新式教育的出现,解放思想,学生的专业成绩不能全部代表学生本专业的能力,因此,改革高校毕业生的成绩及考核方式,以试卷的成绩为主要参考分数,在此基础上增加教师的评分,以及学生的实践分数等等以此综合分数作为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

4结语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7

(一)文秘专业学科地位

秘书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不仅传授相关应用技能,同时还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力求做到理论指导实践。论从史出,学习秘书史,我们能了解中国历史上秘书工作的不同阶段及其演进规律,从而以史为鉴,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完善秘书学专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秘书人才。

(二)学习文秘专业课程的重要意义一是加深对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秘书在日常工作中,上情下达,沟通左右,联系内外,起着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可以说秘书是将领导和员工连接起来的重要一环。二是学习古代秘书优秀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优秀传统美德包含的优秀职业素养和精神品质对现代秘书起着相当重要的榜样作用。三是指导现代秘书工作。学习古代秘书官职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有利于趋利避害,为现代合理且规范的秘书选拔和考核制度提供借鉴。研究古代秘书机构的设置与演变特征,界定古代秘书机构的职能范围,不断使秘书机构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现代秘书机构的合理发展。研究古代秘书工作相关业务内容,有利于不断强化现代秘书职能。

总之,学习文秘专业课程,了解秘书史,我们要学会从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去粗取精,革故鼎新,不断指导现代秘书工作。

二、文秘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探究

(一)课程认识不足

秘书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内设课程“秘书写作”“秘书实务”“秘书礼仪”“办公技能训练”等一系列兼具实践性、应用性的课程。同这些课程相比,秘书史涉及诸多历史朝代,内容晦涩且繁杂,不具有实用性,学生们不太重视该学科的学习。

(二)师资力量欠缺

我国的秘书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不过40年。在全国高等院校中,至今少有秘书学硕士学位培养阶段,更别提秘书学博士研究生。秘书学专业教师团队中,大部分教师毕业于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汉语国际教育等相关专业,且少有秘书相关工作经历,相对缺乏系统知识和理论研究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课程知识点结合其他实践课程融会贯通地传递给学生。

(三)教师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单一目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老师讲授,学生听课”满堂灌的授课模式,沿用死记硬背的闭卷考核方式。这样的授课模式及考核方式,容易使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上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得消极被动,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

(四)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秘书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秘书学概论》课程安排在大二上学期作为学生必修课进行学习,而《秘书史》放在大三上学期,作为选修课,课时量为每周2课时,总课时量32课时。论从史出,笔者认为,一是设置成为选修课,会让学生产生懈怠心理,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二是32课时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从夏商周到元明清,直到近代史上的秘书官职、秘书机构及秘书人员相关业务等方面的知识,教学任务繁重。

三、文秘专业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课程设置合理化

课程设置的合理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针对前两年的基础课程教育,文秘专业基础模块可以适当放置在二、三、四年级逐步进行。首先是秘书学基础模块。让学生对秘书专业有一个初步认知。笔者认为,秘书史作为秘书学基础模板,放在大二阶段作为教学内容是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的。第二,秘书史课程内容繁多,且线索复杂,层次多样,适当增加其教学时长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学内容专题化

由于秘书学起步时间较晚,专家对该专业课程的研究仍存在不够深入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目前市面上关于秘书专业课程的教材,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在内容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笔者建议以秘书官职、秘书机构、秘书业务工作(比如保密工作、档案工作、文书工作)为依托,建立秘书史专题教学,形成知识网络图。这样对于学生而言,能形成完整清晰的脉络,有利于学生秘书史的学习。

(三)授课教师专业化

第一,定期组织相关任课教师参与秘书史学术研讨会等相关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专业素养。第二,在秘书教研室中组建秘书史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学科内教师之间的探讨与总结,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第三,有序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结合秘书学理论知识,不断提升秘书实践水平,用现代秘书学知识辅助秘书史课程教学。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1.对分课堂教学。“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对每章节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学生则围绕教师所授重点内容及课本后面的讨论练习题,进行资料查找、小组讨论和总结汇报的工作。

2.实地考察法。利用地缘优势及现代化条件下便利的交通,组织学生前往优秀名人故居或历史事件发生地,身临其境感受文化熏陶。绍兴师爷是明末清初出现的秘书群体,这一群体的出现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背后的地缘因素、地理因素、社会因素、亲缘认同都是值得研究的。

3.视频教学法。借助《大揭秘》《百家讲坛》等历史专题栏目,腾讯、Bilibili等视频平台,向学生讲解历史名人故事、历史事件,拓展学生知识面。

(五)教学方式数字化

所谓的“教学方式数字化”,即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雨课堂”“课堂派”等教学工具,辅助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及章节知识测试。

(六)考核形式多元化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8

一、当前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近几年,高校秘书本科教育呈现滑坡的趋势,其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对秘书学专业本身的定位不准确。高职文秘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与秘书学本科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层次不同,方向不一。但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院校的秘书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与其他二者大同小异,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有不少高校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复合型秘书应用人才上,但却缺乏一些细化的标准。复合型的应用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通过哪些课程和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通过哪些指标来测量教学质量?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课程体系不明确

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我国高等院校四年制本科一般要求修满160学分。教育部统一要求的公共课约占40学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大部分约占120学分,在这三大部分中,秘书专业课程应占70% - 80%,这才是正常的秘书学本科专业。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很多院校的本科秘书学专业虽己独立出来,但在课程设置却不是根据培养目标来安排,而主要是根据本校师资条件来设置秘书专业课程,导致秘书学专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多大区别,文学类课程占了80%左右,秘书专业课只占了20%左右,本末倒置。

(三)实践环节较薄弱

从各校实践教学情况来看,高职文秘有比较系统的实践教学计划,而秘书学本科专业在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上,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有的高校是从高职升格为本科,几乎照搬高职文秘的设计模式,而有些又纯粹是理论学习,基本上只有教学这一途径,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等其他途径,太过单一化。秘书学本科专业如何形成自成一体的实践教学特色呢?秘书学本科教育应有别于高职教育,侧重史、论方面的学习,但它同时是一门应用文科,应该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除了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外,还要培养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秘书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能较好地理解秘书工作的规律,运用秘书学基本理论认识、分析、解决秘书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还要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具备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交际应变能力等。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史、论、应用三方面应互相结合,不可偏废。

二、改革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秘书学专业是应用型学科,它与市场经济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直接检验秘书教育质量的高低。高校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化秘书人才,必须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明确培养目标

我国本科阶段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较高政策水平,能够胜任县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和中等以上企事业单位秘书机构主要业务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也就是说高职文秘培养的是初级秘书,而本科秘书学专业应该是培养中高级秘书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层次上的区别。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院校的特色与所在地区的市场需求来定位秘书学的专业培养方向,体现特色与差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如:政务秘书方向、商务秘书方向、涉外秘书方向、司法秘书方向等等,再依据培养的方向来设置多种类型的培养目标,配置专门的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满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小企业对各类秘书人才的不同需求。如管理类文秘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管理型秘书人才为目标,设置区别于普通文秘专业课程的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企业管理理论及实务、管理心理学、客户关系管理、管理信息技术、沙盘模拟实战演练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向社会输送具备特定专业技能的秘书人才。

在定位目标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培养模式的确定。按照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秘书学科的跨学科和综合型特点,宽口径模式应作为秘书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宽口径指的是以多样化为前提,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强化素质与能力。在如今就业难的局面下,宽口径模式也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

(二)优化课程结构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应建立在对人才需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所以,秘书学专业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及相关岗位的职业背景的基础上,以秘书学、汉语言文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作为学科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管理协调能力、参谋助手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交际应变能力等为目标。根据本科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我们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技能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五大模块,从能力角度归纳为业务基础能力、业务核心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等三大类型。同时,对素质要求进行分解和细化,归类为政治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在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能力、素质结构分析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依据课程组成原理和现有国家课程规范,设计对应的课程名称。以商务秘书方向为例:

岗位素质。具有扎实的秘书学、秘书实务、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部门的管理及具体事务的操作流程,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具备胜任高级商务秘书工作以及相近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业务基础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与文字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经济法律和管理学知识;具有基本的英语读写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文化底蕴。可以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法、管理学、企业管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美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人文精神等课程。

业务核心能力。掌握企业管理及公司事务组织处理能力;协助领导开展公关活动,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掌握企业文书写作及处理的能力;能够无障碍地进行商务英语交流。这一模块主要由秘书学专业基础课和核心技能课构成,开设秘书学理论与实务、秘书写作、文书档案管理、管理学、企业管理、领导科学、公共关系学、公关策划、商务礼仪、商务英语、外贸函电、英语口语交际、现代办公技能训练、速记与速录等课程。

业务拓展能力。辅助企业领导参谋决策,协调沟通上下级关系;具备文字速记及计算机快速录入的能力;能够进行企业活动影像编辑。可以设置摄影与摄像、影视艺术研究、影像非线性编辑、商务谈判、营销策划学、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

另外,根据学院规模和市场需求还可以开设政务秘书、法律秘书、医疗秘书等专业。

(三)注重实践能力

秘书学本科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应立足于社会需求,充分利用教育机构内外教学资源,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毕业实习的关系,将实践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系统完善的职业技能。

首先,必须整合文秘专业课程,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不同方向的差异性。比如,针对计算机在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开设计算机应用、速记与速录、现代办公技能训练等课程;鉴于文秘学生报考公务员和秘书资格考证的需求,可以设置了申论、公务员制度、秘书资格证培训等相关课程;在外语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大学英语的基础上,开设秘书英语、英语口语交际、外贸函电等课程。对于政务秘书专业的学生来说,应注重他们管理能力的培养,应另外开设管理学概论、行政管理、社会学、领导科学等课程。

其次,增设专业实验室。在校内设置秘书实务模拟实验室,建设文书档案实训室、会议模拟实训室、礼仪实训室、速记与速录实训室等校内专业实验室,主要服务于文秘专业教学和实训活动,如活动策划、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文件处理、现代办公设备等生产性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对秘书工作增加现实感。其次,成立院内实训基地。包括院系党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档案室、工会、人文系、经贸系、公管系、思政部、督导办等部门办公室。通过加强与院内各部门办公室的联系,整合校内各办公室的资源,让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顶岗实训,如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秘书日常工作等课程实训,完成文秘工作的校内综合实训,完成初步文秘生产性实训,为进入企事业生产性实训积累初步的技能与经验。另外,建立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如可以安排学生去区委、区政府、街道办事处、档案馆、文化传播公司等相关单位进行岗位实习,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再次,建立集中式和同步式相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在前三年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技能课教学中,开展同步式的实训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相关的训练;暑假统一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自行联系或教师协助联系实习单位见习,要求学生撰写见习日记和总结,增强对秘书工作的感性认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第七学期开展专项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实训的半集中式的阶段性实训课程;第八学期安排毕业实习,指导老师可以通过走访学生所在的实习单位的方式,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另一方面借此机会了解用人单位对文秘学生的要求,通过了解市场需求来增强学校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

(四)加强师资建设

推荐期刊
  • 秘书
    刊号:31-1062/C
    级别:省级期刊
  • 当代秘书
    刊号:43-1226/C
    级别:省级期刊
  • 秘书之友
    刊号:62-1018/C
    级别:部级期刊
  • 秘书工作
    刊号:11-1072/C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