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毕业设计阶段总结8篇

时间:2022-12-17 23:36:48

毕业设计阶段总结

篇1

毕业设计工作分为前期准备、毕业设计开题、课题研究中期、设计撰写、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等五个阶段。针对每一个阶段提出具体管理措施,构建过程化质量管理体系,全过程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一)毕业设计前期准备阶段本阶段工作是毕业设计工作进行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毕业设计各实施主体均参与其中,各行其责。学校教务处下发毕业设计管理的有关文件,要求各院系安排相关人员和学生学习文件,了解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院(系)级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及教研室对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实行监督职责,检查指导老师的指导资格,控制每个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核查指导老师提出的课题安排表,组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每个学生毕业设计课题及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一人一题”选题要求提出毕业设计课题,根据本组学生情况分配课题。

(二)毕业设计开题阶段本阶段学生主要任务为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撰写、开题报告答辩及外文文献翻译工作。在开题报告阶段,非英语专业学生应完成与毕业设计课题内容相关不少于2000汉字的外文文献翻译任务。外文文献翻译原文有指导老师指定,内容应与毕业设计课题相关。该工作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加强学生查阅外文文献能力和英语翻译能力,通过查阅外文文献,使学生接触本专业最前沿的技术资讯,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尽量将这些前沿技术应用到毕业设计当中,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老师应指导学生完成本项工作,并对每一位学生的外文翻译进行详细的批阅。开题报告是在毕业设计具体工作开始之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在开题阶段应熟悉指定的课题任务,查阅资料了解本课题的意义及国内外该领域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对设计任务提出至少三个实施方案,根据课题要求进行方案比选,并提出最优方案,作为下一阶段毕业设计的设计依据。好的开题可以使毕业设计工作事半功倍。为保证开题阶段完成的质量,院系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复杂组织毕业设计开题答辩工作。开题答辩一方面对学生在该阶段的工作效果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及时纠正学生对课题设计的错误之处,保证下一阶段的顺利进行。

(三)毕业设计中期阶段本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中制定的课题实施方案,在理论分析、总体方案设计、结构计算、等相关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经常督促、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毕业设计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院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应结合专业特点,适当实施考勤制度,对学生的设计进度进行检查,为考研、实习、求职的学生提供相关咨询和帮助。

(四)毕业设计撰写阶段本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的撰写、修改和定稿工作。毕业设计工作全环节结束前四周,学生向其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设计初稿;指导教师完成对学生撰写的毕业设计初稿批改,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意见对毕业设计进行修改,于毕业设计工作全环节结束前二周完成毕业设计的定稿工作。

(五)毕业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阶段本阶段完成学生毕业设计答辩的资格审查、指导教师评分、组成毕业设计答辩小组、组织学生毕业设计答辩和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等工作。毕业答辩采用公开方式进行,毕业答辩由答辩小组组长主持,学生在回答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时,答辩秘书应做好答辩记录,供评定成绩和考核检查工作时参考。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和毕业答辩成绩两部分组成。指导教师评分占总成绩的60%,毕业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40%,采用“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制记。

二、结语

篇2

PDCA循环是一种质量管理和改进的科学方法,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后经戴明博士在日本推广应用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又称为“戴明环”。PDCA原理是系统性的过程管理方法,可简述为:P(Plan)是策划,根据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建立提供结果所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Do)是实施;实施过程。C(Check)是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Action)是处理,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5]。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完成得如何,均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6]。

PDCA循环不仅是质量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科学程序,也是一种科学管理的工作方法。PDCA在管理过程中分为八个步骤。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第二步:找出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第三步:找出各种原因中的关键因素。第四步:针对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质量改进的计划和措施。第五步:执行所制定的计划和措施。第六步:根据计划要求检查执行情况。第七步: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把效果好的措施纳入各项标准(技术、管理或工作标准)。第八步:提出遗留问题,并将其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予以解决。本文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质量提升方法“PDCA循环”,从PDCA循环的四个环节探讨其对毕业论文质量提升作用,旨在用现代的质量管理理论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提升找到一些新的途径。

一、P阶段——计划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措施和方法。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计划与安排、毕业论文选题工作。在选题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点;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真题真做,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分量和难度适当,任务明确、要求具体,因材施教;四是具有一定新颖性、综合性,符合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需要,使学生获得全面训练。这一过程中对选题有严格的审核程序,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修改或放弃,确保毕业论文题目质量。选题与教师的科研和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使毕业论文的选题具有前沿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实际上就是市场机制的引入,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不仅使学生的选题范围大大拓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专长,还可以把毕业论文(设计)与毕业实习、就业结合起来,有效解决市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以知识和创新能力去参与社会竞争,在思考中体会到成功和自信,减轻了就业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相冲突的压力。

选题工作具体分四步进行:确定题目、审核题目、学生选题以及分配题目。

确定题目:导师确定的题目应有一定的深度、广度,使得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教学要求基本相符的实际项目设计或研究课题最为理想,因为直接参与实际设计或研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也能强化学生基本训练,掌握专业基本功。题目还应尽可能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让学生了解、把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

审核题目:对指导教师上报的题目进行严格筛选,淘汰不符合培养计划要求的题目。

学生选题:也是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的分配过程,鼓励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先将审核通过的题目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申报选择意向。

分配题目:各学院根据学生本人的实际能力、考试成绩及课题的类型、分量、难易程度,并结合导师意见,进行综合平衡,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布置有难度的题目,并为其留有发挥的余地;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布置使他们经过努力才能完成的题目,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起到对知识的复习与弥补的作用。对于一些大题目,可让几个学生在一个大题目下完成不同的子课题,应明确每个学生须独立完成的内容,注意学生相互协调。

这一阶段质量监控体现在对审题的监控上。学校课程里教学督导组对指导教师上报的题目、学生选题情况进行全校随机抽查,以保证课题设置基本适当,难易适度,符合教学要求;教务处负责对教师上报题目及学生选题情况进行全校抽查;学院主要是对教师上报题目及学生选题情况进行院内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意见和建议,问题严重的,令其修改。

二、D阶段——实施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按照P阶段制定的计划、方案去执行。计划的执行阶段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重点,即知道5W1H,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o(谁做)、Where(在哪里做)、When(何时完成)、How(如何做)。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组织管理是保障,质量标准是依据。指导教师按照工作职责对学生认真指导、严格要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调研、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开题报告、实验测试、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各项工作;学生按照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发挥积极主动性,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好课题的调研、文献查阅,及时认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有关实验和论文撰写,认真参加答辩。学生每周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设计)遇到困难以及进度等,接受检查和指导。校院两级管理人员、督导专家对选题、开题、中期、答辩各环节进行专项检查和指导,实施质量控制。

三、C阶段——检查阶段

检查阶段(Check)该阶段是对完成的工作进行总结、整理,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信息依据。该阶段的任务是按照制定的措施计划对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估,最终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毕业论文(设计)的检查阶段分为前期检查、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答辩后的检查和抽查。

前期检查:学院要进行学生资格审查、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审查,系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课题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任务书是否下达到每个学生等。

中期检查: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是必要的,中期检查把关严格,毕业设计的质量显然有保障。重点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开题报告、教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对于工作态度差、未完成进度要求、论文内容有重大问题的学生给予警告,责令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整改措施,并作为毕业答辩的重点考察对象。后期检查:学校、学院、系根据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及任务书的要求,着重对毕业论文的质量和规范认真审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为下一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整改重点。

答辩是全面检查和评价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论文。严格、规范答辩程序,但有些高校的答辩流于形式。答辩是毕业论文(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公开的答辩过程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保证了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公正性,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填写各阶段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向全体老师反馈。这个反复的检查过程,一方面对学生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无形的督促,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少数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的忽视。提前安排使学生有一个充分的准备阶段,尤其是对于个别没抓紧的学生,是一种强有力的督促;同时也方便教师安排科研、教学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论文抽查也是检查阶段的重要补充。学校在下一学期组织有关专家对已经通过的毕业设计进行抽查,同时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将抽查、评审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学院和老师。

四、A阶段——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Action)在PDCA循环中,A是一个循环的关键。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对发现的不足,也要认真地总结。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5W1H,将其标准化,即制定成工作中的标准,对改进效果不显著的措施及改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寻求达标的方法,补充修订对策计划,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加以解决。

此阶段是对整个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的全面细致总结,通过总结和分析形成一定标准、制度或规定,以便巩固已有的成绩,防止错误再发生。检查的过程就是信息收集、加工和判断的过程,把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后,报告结果。可以实行毕业设论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反馈机制,学校抽查、学院检查和学生反馈相结合。

PDCA循环必须围绕制定的标准转动,通过对检查报告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地总结经验、肯定成就、修正错误,以便在下一次循环中扬长避短。同时,对教师,要坚持责与利挂钩,要将毕业设计工作质量与个人利益相关联;对学生,通过设立优秀毕业设计奖与毕业设计重修制度,使得毕业设计工作得到应有的重视。最后,对本次毕业设计效果较好的措施和对策要纳入新一轮循环的标准、制度和规定之中,从而使成果得以巩固。对存在的问题,要放在下一轮PDCA循环过程中分析并解决,从而不断优化管理,使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持续提高。

在此环节主要控制途径有:(1)校院两级毕业论文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督导专家对选题、开题、中期、答辩各环节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并对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和处理。(2)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检查特别是中期检查后及时纠偏整改。对中期检查过程中有问题的学生实行重点检查、答辩资格审核的办法,有效提高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时间和精力投入。(3)要求每一学生必须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自检报告,定期汇报阶段性工作。在递交毕业论文(设计)前,签署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和原创性声明,以保证学生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4)学校在每届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全部结束后,组织教研组开展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总结报告。总结经验与教训,查找问题与不足,研究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指导下一届毕业设计工作,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5)教务处对于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的教学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组织研讨,提出改进措施,及时修订补充毕业设计管理文件和质量标准。通过开展优秀教学管理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学位论文奖等评选表彰工作,激励广大指导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的四个阶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6]。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有利于增强毕业论文管理的科学性和具体工作的活力。并在强化毕业论文工作管理的基础上,充分总结各阶段性工作的经验教训,使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各项活动得以不断改进和提高,进而从根本上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效能7]。PDCA循环管理模式环环相扣,不断循环,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将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与此同时,我们的毕业论文教学组织和管理过程质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循序提升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丁艳芳,齐涛.谈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应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4,6(1):12-14.

[2]郭登峰,潘剑波.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原因剖析及对策[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10(4):107-109.

[3]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2004]14号,2004-04-08.

[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厅[2007]2号,2007-02-17.

[5]陈国华,贝金兰.质量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6]张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PDCA循环管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13-214.

[7]蒋述兴.提高本科院校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刍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3):91-93.

篇3

关键词:毕业设计;自学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合作研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82-03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综合评定本科生能力素质的一个主要考核环节,在本科阶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以工程实践为背景的工科专业大学生而言,毕业设计也是培养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学术问题的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训练和总结测评。文献[1-3]等针对在毕业设计阶段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文献[1-3]的讨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自学能力、科研工作能力、论文写作能力、演讲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文献[4-7]等针对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文献[8]讨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提高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自学能力的策略;文献[9]讨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提高大学生自学和写作能力的做法。本文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多年来指导测控工程专业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进一步探讨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自学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中最基本的一项能力,是工科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自学能力是一种面对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其外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生有兴趣和动力学习新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学习是基于问题的有目的学习而不是盲目地接触不成体系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降低了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而其内在特征表现在学生逐步养成的辨析式思维。辨析式思维是运用恰当的方法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并得出相应结论的能力[8]。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载体。虽然大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来自于前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这些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介绍成熟的已解决的问题和分析系统化结构化问题,对解决现实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的辨析式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明显不够。毕业设计完全不同于前期课程的教学,已经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这是对前期课程教学环节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如何解决,而不是帮助学生直接解决问题。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把问题解决带来的成就感,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科学安排毕业设计进度,合理分解毕业设计任务

根据我院学历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本科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的4月到6月。想要学生在短暂的三个月时间里完成好毕业设计论文,首先必须科学安排毕业设计进度,合理分解毕业设计任务。指导教师应将毕业设计工作按照由浅到深的难度等级细分为几个阶段,规划好每个阶段的具体设计任务。学生在教师的简单指点下先完成好浅显的工作,树立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就感,就敢于去攻克更难的工作。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逐渐提高了,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就下降了。根据我们多年来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将毕业设计工作细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开题阶段,二是开展研究阶段,三是撰写论文阶段。开题阶段的设计任务为:学习并分析与毕业设计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理解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确定研究方法。开展研究阶段的设计任务为: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主要研究和设计工作,获得研究结果。撰写论文阶段的设计任务为: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撰写并完善论文,做好答辩准备工作,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包括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两个方面[8]。独立学习是指在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需要独立学习相关专业的前沿知识,以及独立学习开展毕业设计所采用的设计方法、设计工具等。合作研究是指在毕业设计阶段教师不仅在开题、科研攻关、撰写论文等方面给予指导,还要在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设计同时指导教师也深入参与设计的过程。学生的独立设计是指毕业设计的具体工作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但同时是在指导教师控制着研究方向、设计方案、设计进度、成果标准等关键环节下的设计。

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将毕业设计工作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学生的具体设计任务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每个阶段对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具体培养方法也是不同的。

1.开题阶段的培养方法。通常,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是由指导教师拟定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了某个设计题目,但很可能并不了解该设计题目的真正含义,更不清楚如何针对所选题目开展理论研究或设计工作。针对此特点,指导教师应该首先做设计内容及方法的专题辅导,使学生对如何开展设计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引导学生快速入门。在独立学习方面,指导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综述性文献以及重点文献,并以建立在一定阅读量上的文献综述作为阶段性的独立学习考核标准。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综述性文献、重点文献以及文献资源网站(比如CNKI资源网站),概况性地介绍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在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中主要是控制学生阅读的方向和范围。例如,在毕业设计论文《导弹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阶段,首先告诉学生主要设计内容是采用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导弹三通道的推力矢量控制系统,采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仿真分析。学生已经熟悉了Matlab软件和推力矢量控制的知识,但是对变结构控制方法比较陌生。我们为学生提供了核心文献:变结构控制在导弹制导与控制中的应用综述,变结构控制的理论及设计方法等。再如,在《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的开题阶段,首先告诉学生主要设计工作是采用带落角约束的导引律设计制导弹道,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对末制导弹道进行仿真分析。首先为学生提供核心文献:具有终端角度约束的导引律综述,带末端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导引律、具有终端角度约束的机动再入飞行器的最优制导律等。除了为学生提供几篇核心文献以外,还要求学生到CNKI资源网站搜索下载相关论文进一步学习,扩展知识面。另外,要求学生学习文献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比不同文献提出的方法有什么差别。更进一步地,要求学生独立推导几种带落角约束的导引律的设计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合作研究方面,指导教师在学生理解相关文献和设计课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具体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法、时间分配和毕业设计论文的框架。在这一阶段,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共同讨论相关文献提出的多种设计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等途径来培养;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共同讨论如何选择确定设计方法来培养。例如,对于《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设计方法包括带落角约束的扩展比例导引律、带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导引律、带落角约束的最优制导律等,我要求学生首先分析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的制导原理以及优缺点,然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根据原理简单、容易掌握的原则,确定了采用带落角约束的扩展比例导引律来设计。

2.开展研究阶段的培养方法。开展研究阶段是毕业设计环节的核心阶段,主要设计工作都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这个阶段的标志性成果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步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一阶段学生根据确定的设计方法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和设计。指导教师可利用这个阶段多给学生一些独立研究机会,引导学生尽可能独立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随着毕业设计工作的进展,学生可能会发现在某些具体研究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搜索和学习专业理论或设计方法类文献,或者对已选择的设计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对这些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就构成了本阶段独立学习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导弹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阶段,学生对变结构控制方法自主学习并掌握得比较快,设计时间也充裕,我又要求学生再采用古典的PID控制方法设计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对比一下哪种方法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性能更好。再如,在《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的研究阶段,初步确定研究方案时考虑到学生对比例导引律比较熟悉、容易掌握,选择了带落角约束的扩展比例导引律方法来设计末制导弹道。学生在自学了相关的论文文献后,又对带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导引律方法产生了较大兴趣,于是我鼓励学生,自行推导一下论文中变结构导引律的设计过程,在采用扩展比例导引律方法设计好末制导弹道以后,再采用变结构导引律设计末制导弹道。最后,学生采用上述两种导引律设计了末制导弹道,并对两种导引律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现出了比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在合作研究方面,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需要与指导教师讨论,比如对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批判,对前期确定的设计方法某些方面的质疑或否定,毕业设计进展不顺利时对设计内容的调整等情况。指导教师应在学生一筹莫展时及时帮助学生共同攻关,逐步培养学生的迎难而上的精神。这一阶段指导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定期讨论,比如一周讨论一次。通过定期讨论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和设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研究中少走弯路。而且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从事科研攻关的素质。

3.撰写论文阶段的培养方法。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按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书面表达出来。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完善研究成果。同时,还应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局限性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独立学习方面,学生应按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撰写和修改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研究能力、自学能力、写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是学习如何总结科学研究和如何表达研究成果的一次很好的训练。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检查指导,查找问题并让学生仔细修改论文。此外,指导教师在论文答辩方面也要给予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科答辩时学生只有10分钟的陈述时间,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提炼出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工作,在此基础上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面对指导教师进行1~2次模拟答辩,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制作的答辩多媒体课件包括40多幅,重点不突出,显然陈述时间将远超出10分钟。我检查后提醒学生,要在10分钟内汇报毕业设计工作,因此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提炼出自己的主要设计工作进行汇报。学生经过两次多媒体课件修改和模拟答辩,答辩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答辩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合作研究方面,首先需要指导教师认真审阅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并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与修改,使学生明白好论文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道理。同时,还有与学生共同探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巧、演讲表达的技巧。通过多媒体制作和模拟答辩过程的多次训练,使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演讲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文结合我们多年来指导测控工程专业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探讨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自学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中最基本的一项能力,是工科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毕业设计阶段自学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包括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两个方面。我们将毕业设计过程按照由浅到深的难度等级细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开题阶段,二是开展研究阶段,三是撰写论文阶段。介绍了各阶段的毕业设计任务,并分别针对这三个阶段,详细探讨了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的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如彝.毕业设计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J].现代制造工程,2003,8(增刊):70-71.

[2]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1):118-120.

[3]赵健.加强毕业设计环节在提高本科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中的作用[J].职业教育,2012,(1):31-33.

[4]范兴明,张鑫,王荣,等.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创新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21):438,448.

[5]靳治良,朱桂华,杨晋,等.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2):143-145.

[6]张爱华.浅谈毕业设计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4-5.

[7]吴盘龙,李星秀,薄煜明.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5):104-105.

篇4

关键词:《电气工程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教学设计;实践教学

交流电流测量《电气工程毕业设计》课程是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总结,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大学生培养阶段教学质量的综合检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毕业设计环节,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培养学生查阅和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外语阅读和翻译能力,独立分析与思维能力,书面与口述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结合毕业设计工作内容,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熟练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选定的设计任务或专题研究题目,最终撰写出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包括:(1)调查研究,查阅、收集和综合文献资料的能力;(2)进行方案论证,分析比较,制订计划和试验研究方案的能力;(3)工程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4)安装、调整和实验研究的能力;(5)总结提高、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

二、过程组织与管理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课程总学时10周,10学分,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可以校内集中或校外进行,也可以校内、校外相结合。第一阶段:选题。在第7学期末,根据学生人数,教研室安排老师布置毕业设计课题,给出每个课题的《毕业设计申报表》和《毕业设计任务书》,对相关毕业设计课题的任务要求、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做好确定,并填写《毕业设计选题登记表》,组织学生进行选题。确定毕业设计课题后,老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分析,学生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后,撰写《开题报告》和《英文翻译》,为后续的课题设计做好准备。第二阶段:课题设计过程。在第8学期,进入毕业设计课题的具体工作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任务书中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对每个环节进行方案的分析、论证、选择、设计和调试,每周与老师交流两次,并填写《过程管理手册》,对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在交流电流测量设计课题中,要求交流电流输入量程5A,经过信号取样电路、调理电路,采样保持电路,A/D转换电路,将采样值送单片机,计算并显示出电流有效值。第三阶段:答辩。由学院答辩小组负责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指定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组长。每个学生的答辩分两阶段进行:①自述的学生扼要报告自己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成果,约10分钟;②答辩小组成员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10分钟~15分钟。每个学生答辩的总时间一般不超过40分钟,特殊情况可酌情适当延长。通过《电气工程毕业设计》课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专业知识达到设计任务的要求,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同时在设计工程中积累经验、培养工程意识和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工作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萍.高职高专《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5.36.

[2]吴娟娟等.基于发变组微机保护装置的综合训练项目开发[J].考试周刊,2015.66.

篇5

关键词:毕业设计;人才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肖轶(1980-),男,江苏南通人,南通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江苏 南通 226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2SJD8801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139-02

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能力。[1]而高职学生的能力应是综合性的,主要包括: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查阅文献和资料的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调研和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基本职业技能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既与理论教学有关,也与实践教学有关,其中毕业设计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2]它可帮助学生全面、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的某一理论或工程技术问题,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及职业技能得到初步训练。努力组织好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必将提升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高职毕业设计的准备

南通职业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六学期,共18周。一般每位指导教师指导5~7名学生。在第五学期期中时,教研室就把毕业设计题目分配给学生,到第五学期期末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指导教师接到指导毕业设计任务后,首先是课题筛选和确定,课题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研中的一部分内容;教学研究中的一部分内容;实验实训室建设中的一部分内容;跟踪新理论、新技术,教师自拟的一些内容。其次是课题内容分析,如:课题的难点是什么?课题是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参考哪些资料?每个课题可以训练、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3]最后是了解被指导学生情况,如:每位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和特长;学习态度、精神状态和思想情况。指导教师接到指导毕业设计任务后做一些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不能认为是多余的。

二、高职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控制

南通职业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各阶段,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监控,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课题的理解阶段、课题的展开阶段、课题的总结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其特点和规律,所以指导教师在每个阶段的指导方法上均要有所区别和控制。

1.课题的理解

学生接到毕业设计的课题后往往都是陌生的,需要有一个介入课题的理解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一般性问题较多,如:课题的意义?课题产生的背景?课题如何下手?需要查询哪些技术资料?需要参观哪些生产现场?在该阶段中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多接触,向他们介绍相关信息,使其尽快进入角色。无特殊情况,该阶段中指导教师每天都要和学生见一次面。通过该阶段的指导工作,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上升为科研课题的能力。

2.课题的开展阶段

本阶段是毕业设计的攻坚时期,其指导思想是“加强辅导,但不代劳,尽量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成败与否,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各方面能力能否得到较快的提高,关键在此一举。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而指导教师则主要起引导作用。教师下发毕业设计任务后,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设计方案;然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讨论并确定方案;最后由学生自己去选择器件、设计、制作并调试。学生遇到问题时,指导教师给予提示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在文献和资料查阅能力、实际系统设计制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充分锻炼。这样虽然在毕业设计进度及内容上受到影响,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学生总归要走向社会,独立工作,指导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外,更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适应社会。[4]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做设计,而不是帮助学生做设计,通过讲解、提示、提问、讨论,使学生明确思路,掌握方法,然后自己动手,完成整个毕业设计。

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掌握较差、能力较差的学生,指导教师要多指导,多花些时间和精力。毕业设计中有几种倾向需要加以引导:对问题能定性解释,缺乏定量分析;考虑问题只是围绕书本,缺乏联系实际;设计中喜欢借鉴别人现成的东西,缺乏自己创造的内容;喜欢搞硬件设计,不善于搞软件设计。本阶段中要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毕业设计实践使学生既巩固、完善所学的理论,又不断吐故纳新,用掌握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解决新问题,同时以用促学,形成良性循环,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更紧密,以适应以后不同性质的工作。

3.课题的总结阶段

课题的总结阶段包括撰写毕业设计技术说明书和毕业答辩。撰写毕业设计技术说明书可以锻炼学生整理技术资料的能力、写作能力、绘图和书写能力。这些能力往往被机电类专业的学生所忽视,表现为毕业设计技术说明书书写潦草、绘图不规范、设计说明书逻辑性差、文理不通等方面,应予以足够重视。指导教师可以在本阶段每周让学生写一份报告,组织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毕业设计方案和进度等,这样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做好整个毕业设计的收尾工作,同时也为学生多提供一次作学术报告的锻炼机会。口头表达能力是当今社会能力中很重要的方面,定期让学生口头汇报毕业设计的情况,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毕业答辩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述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为此,在正式答辩前,可先要求指导教师召集本组几位学生在本组内进行一次预答辩,然后再参加正式答辩,这样可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充分训练。此外,在毕业设计评分时,南通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成绩构成中,将语言表达能力的分值提高到20%,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是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三、毕业设计中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注点

1.应注意毕业设计课题选择

毕业设计的选题对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作为主要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应使学生毕业后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毕业设计选题应结合实际。可以结合实验实训室建设,设计实验实训装置或新的实验实训方法;也可以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使学生直接参与科研;在学生人数增多,指导教师科研课题不足时,还可以结合工厂、企业的实际课题进行毕业设计。[5]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的选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对学生吸引力大,便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是指导教师在选择结合企业的实际课题时,应考虑其内容是否符合学生所学专业,是否能在毕业设计期间完成,其深度是否符合高职毕业设计的要求,并且必须与企业的工程师共同讨论毕业设计方案、进度等,共同完成指导工作。由于是生产实际问题,学生在设计时除了需要考虑技术指标、工作原理外,还要学会考虑实用性等因素。比如,所设计产品的性价比,使用的方便性,产品的功能、体积、重量、外形及选材的环境保护意识等。学生参与科研或生产实际课题能接触高新技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锻炼能力,这也是新时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2.应注意高职学生素质培养

个别学习较差的学生,毕业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使他们巩固、系统、深化所学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都具有相当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所以指导毕业设计应把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放在首位。在毕业设计以前的教学环节上教师也强调能力、素质的培养,但往往由于教学形式和时间的限制,这些环节主要还是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储备有明显作用。而毕业设计时间长、自由度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中选择一个,而不是硬性规定让某一个学生必须做某一课题。在最后给定成绩时,指导教师主要依据学生在设计中自己独创部分的多少与难度来给成绩。

3.应注意提升高职学生的品德修养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较长,交往较深,教师除需在业务上指导外,还应重视对同学们进行思想政治引导,道德风范的熏陶,作风影响,从而给同学们留下一个终生难于忘怀的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在思想上热爱祖国和人民;在业务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工作朴实无华、认真负责;在性格上刚毅坚强,豁达大度,正直无私,谦虚谨慎。总之,指导教师应把这方面的工作当做毕业设计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去做,在德、才两方面成为学生效仿、学习的楷模。

4.应注意指导教师自身业务的提高

机电专业的内容更新较快,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一线教师的教学任务紧张时,没有机会接触新知识。通过指导毕业设计,有意识地布置一些新理论、新技术方面的课题可以促使教师学习、掌握新知识,从而可以弥补该方面的欠缺。

四、结语

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应用大学所学知识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把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的过程之一,也是高职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次实践演习。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可以使高职学生巩固、系统应用和深化所学知识,可以促使高职学生认真总结几年来学习的经验与规律,训练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形成扎实的综合应用能力,为高职学生步入生产一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远清.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

2001,(2):4-5.

[2]程如铁.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2,(3):52-55.

[3]李元凤.关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分析与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8):143-144.

篇6

关键词 装饰设计;毕业设计;四阶段设计过程;四阶段评估+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138-03

Analysis of Four-stage Assessment & Management Mode for Higher Vocational Decorative//Li Bin

Abstract In the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ollege graduation design quality management reform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background,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decorative desig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decorative design graduate design process rules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created the management mode for graduation design and management four stage evaluation. This management mode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overall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graduation design.

Key words decoration design; graduation design; four-stage design process; four-stag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mode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对各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管理越来越重视。毕业设计作为装饰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大检验的环节,是高职生由学校迈向社会的桥梁。所以,提高装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1 高职装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及特征剖析

经过对江苏省内各高职院校装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情况的调研,发现职业院校装饰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存在如下特征。

毕业设计的课题形式

1)学校实题实做:学校指导教师自己的横向课题,应该说是最理想的一种方式,既符合学校的教学思想,又便于与社会接轨。但由于导师在毕业设计期间正好有实际项目做的情况不是很多,所以相对比例较小,大多学校都只有5%~10%。

2)学校虚题虚做:导师拟定或者设计大赛的课题,能按照学校的指导思想充分完成毕业设计。但由于是虚题,学生动力不大,而且与实际课题相比,与今后社会工作的结合度相对不够。这是一种自由的命题方式,所以相对比例较大,多数学校占80%~90%。

3)公司实题实做:个别毕业生应就业企业要求,在毕业设计期间到公司实习,跟着公司设计师做项目。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课题形式,学生既锻炼了实际的设计能力,又能参与、熟悉公司的工作,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但当前社会形势下,这种形式推行不够,相对比例较小,大多学校都只有5%~10%。

毕业设计的指导方式

1)指定导师单独指导制:一个指导教师带几个学生,从开题到设计答辩负责到底。这种形式下各组之间相对较为独立,交流、沟通不够,相互信息闭塞,合力不够。

2)导师们统一指导,指定导师分别负责制:既有统一指导,又发挥负责导师的个性指导。学生与导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充分,信息更贯通,能形成强大的创意合力。

3)公司设计师和指定导师的结合指导制:以公司设计师的指导为主,主抓学生设计创意和执行;学校导师指导为辅,主抓毕业设计内容的充分展现和论证,以及论文的规范性。

毕业设计的管理方式 大多学校采用的都是学校统一的粗放型二阶段管理:A.选题及前期准备工作;B.后期毕业设计的规范管理。该管理模式较为松散,未形成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和促进机制。

毕业设计的测评方式 大多学校都是以概略式的测评方式综合而得,即平时成绩+交叉评阅成绩+答辩成绩=毕业设计成绩,在评价过程中,大多是凭感觉,没有细化标准,所以显得不是很严谨。更重要的是,这种测评方式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未起到任何促进提高的作用。

毕业学生的状况 随着招生规模的日渐扩大,以及企业对学生的实际设计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性,导致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又产生了如下一些主要矛盾。

1)学生需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就业上,从而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生做设计时的状况相对较为松散,思想不够集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大大不够。再加上管理力度不够,很多学校的很多学生都是开题的时候忙一阵,最后的个把月再忙一阵,匆忙完成了毕业设计,设计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要求。

2)学校的虚题虚做与现实对设计实践能力要求的矛盾,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导师及企业的横向联系。

总体来讲,职业院校装饰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多数显得深度不够,广度也不够,这是高职专业教指委对很多院校毕业设计现状的总体评价。

2 装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四阶段创造过程剖析

1926年,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G.Wallas)提出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理论,他认为艺术创造都要经过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1]。而高职的毕业设计则要求体现出以问题为向导、以创新为核心、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的特点[2]。因此,通过借鉴“四阶段”创造理论,装饰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过程具体剖析为如下四阶段。

准备阶段——设计创意方向的发散式寻觅阶段 1)确定课题;2)深入调研,全方位收集相关资料和相关信息,了解现有基础,发现问题等;3)寻求创意方向,并多角度确立创意点,确定设计定位。

酝酿阶段——创意方向的方案设计阶段 1)运用发散式思维,多角度为设计的各个创意点、问题点提供大量的具体解决方案;2)把上面优秀的创意改进方案结合设计要求,设计大量初步的草案。

明朗阶段——创意方向的集中、确定最佳方案阶段 1)在设计初步方案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评估出较佳的几个方案;2)深入设计,再次评估,确定最优方案。

验证阶段——设计论证,即毕业设计论文论证、模型论证、展板论证阶段 1)从设计的功能、界面、结构、材料及工艺等角度论证最优方案的实现可行性;2)从市场的角度评估其经济价值;3)通过论文、模型、展板等形式多方面展现设计的合理性和价值体现。

3 装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四阶段评估+管理”模式框架的建立

在装饰专业的毕业设计四阶段指导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各个阶段的过程管理,可以促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做到较充分的进行和深入;然后再通过阶段评估来促进和保证各个阶段应当完成的质量。阶段评估可以反馈出学生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上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从而鼓励学生在下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课题的新任务。而且在各个阶段的答辩评估过程中,会给所有学生一个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适合学校教学目标的设计方向进行[3]。因此,这一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管保质的最佳管理效果。具体框架模式建立如图1所示。

通过近几年在毕业设计中对此管理模式的运用效果来看,还是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在今后的毕业设计管理过程中还须进一步细化“管理和评估”细节,继续加大力度执行,相信还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如果能把这一管理模式借鉴到专业设计过程中,效果应该还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庄寿强.普通创造学[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6:25.

篇7

论文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质量监控

一、毕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大学生衔接学校和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既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全面检验和总结,也是为增强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尽快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点的设置

毕业设计是经历时间最长,经历阶段最多,教学背景最复杂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个阶段如果质量监控环节设置不合理或监控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从大的方面,按时间顺序,可把毕业设计分为毕业设计准备、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结尾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个点。

1.毕业设计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可把毕业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点:

毕业设计启动的动员;毕业设计题目的酝酿;毕业设计题目申报,提交毕业设计申报书;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审查;题目公布,供学生选择,召开双向选择会;落实题目选配工作,最后张榜公示;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审核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进程安排和要求,安排指导计划。

2.毕业设计进行阶段

文献检索、外文翻译、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检查和中期答辩;完善设计内容;撰写毕业论文。

3.毕业设计结尾阶段

指导教师评阅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果演示;评阅人评阅毕业论文;毕业答辩,评定成绩;上交材料。

三、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各节点的监控

1.毕业设计的准备阶段

毕业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良的毕业设计一定包含一个充足的前期准备。

(1)毕业设计启动的动员。毕业设计的动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必须坚持。动员分学院和系(教研室)二级,要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步骤和要求。系(教研室)的动员要着重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布置。

(2)毕业设计题目的酝酿。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往往有的老师随便想几个题目就上报了,不进行深思熟虑,没有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样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有的题目根本不符合本专业的要求,超出本专业的范围;有的年轻教师把读博士时的题目拿来给本科生做,题目难度过大;有的过于简单,工作量太少;还有一些题目多年重复使用。所以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要求先在各研究所进行讨论,年轻教师的题目由老教师把关,题目要符合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也要把握好难易程度。

(3)毕业设计的申报。要求填写《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申报表》,做到一人一题,一人一表。申报表要阐明本题的目的、要求、内容、国内外进展、重点、难点、设备条件、对学生的要求等,为师生双向选择提供依据。

(4)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审查。在各研究所进行出题把关的基础上,题目申报表汇总到系(教研室),由系组织专家小组对题目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题目返还给老师进行重新命题,仍然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5)题目公布,供学生选择,召开“双向选择”大会。题目审核通过后,向全体学生公布,然后召开“双向选择”大会。每个老师要做好PPT,在会上每个题目有3分钟推介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的题目是进行双向选择的最重要的目的。一般要求收集到1∶1.2以上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按兴趣排序选择3个题目,每个题目按学生选择的次序配制。当有多个学生第一志愿填报同一个题目时,才有老师的选择权,若第一志愿只有一个学生,不管该学生成绩如何,老师不得放弃,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所以双向选择主要是让学生有更多选择题目和老师的权利。

(6)落实题目选配工作,最后张榜公示。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根据学生的志愿顺序进行选配。由于有重选,选配过程通常要进行多个来回,选配完成后在网上张榜公示。

(7)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选题完成后,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任务书可给出样板,内容、要求、条件等必须明确。任务书是学生最终完成毕业设计情况的依据,所以任务书中各项目内容要切实可行,难易适中。

(8)审核毕业设计任务书。对任务书提出的内容、要求、条件等内容及是否规范和可行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经系主任签字报学院主管领导批准才能下达给学生。

(9)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经审批后的任务书下达给学生,要求指导教师对任务书的每一条内容向学生交代清楚,学生按任务书规定的要求开展毕业设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内容。

(10)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进程安排和要求,安排指导计划。为了让学生有序按时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教师必须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进程安排表》,进程表按周设置,写清楚每周要学生设计的内容,还可给出重点、难点和基本思路。 转贴于

2.毕业设计阶段

在毕业设计开始后,教师要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

(1)文献检索、外文翻译、文献综述。要求针对毕业设计题目涉及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检索中文论文不少于15篇,英文论文不少于3篇,并写出不少于4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翻译2篇英文论文,不少于2万字符。英文的原文必须是最近几年在期刊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指导教师要对文献综述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英文翻译的质量严格把关。

(2)开题报告。要求学生制定好毕业设计的技术线路,明确设计的重点、难点及应对策略,时间安排,并写出4000字以上的开题报告,做好PPT,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指导小组应及时指出学生开题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3)毕业设计阶段。这是毕业设计中最重要的阶段。在毕业设计阶段,指导教师除了对学生个别分散指导外,每周必须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指导时要求对学生前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布置下面要做的工作。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避免学生前松后紧,影响毕业设计进程和质量。

(4)毕业设计检查和中期答辩。学校、学院和系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进行抽查,对毕业设计进程和指导情况进行抽查。督导组平时也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为了促进学生的毕业设计进程,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开展中期答辩,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进程滞后的学生发出警告,对不专心做毕业设计,进程严重滞后的学生取消毕业设计资格,以严肃毕业设计纪律,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5)完善设计内容。对毕业设计各部分和总体内容进行完善,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在得到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尽量使设计结果达到最优。

(6)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先写出论文提纲,经教师审核后开始写论文。要求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文字流畅,格式规范,设计图纸清晰正确。

3.毕业设计结尾阶段

(1)检查毕业设计成果,准备毕业答辩。由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成员按照指导教师任务书给定的任务检查其完成的情况,学生要对其设计的成果进行实物演示,教师对其成果进行点评,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演示记录》。

(2)论文评阅。学生论文先要交给指导教师阅读、修改、评定,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然后交给答辩小组的其他老师进行评阅,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3)毕业答辩,评定成绩。学生的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主要由以下各方面综合评定:文献查阅与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成果演示情况、论文(设计说明书)质量、答辩情况。论文(设计说明书)又从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成果的新颖性、论文撰写的质量等各方面评定。小组优秀的学生一般还要进行一次大组答辩,最后确定毕业设计真正优秀的学生。对于小组答辩不及格的学生,还有一次大组答辩的机会,最终确定其能否通过。

(6)上交材料。将论文装订成册,同时将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任务书、进程表、指导记录、演示记录、指导评语、评阅评语、答辩记录等附件装订成册,上交学院保存。

篇8

关键词工程力学毕业论文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3.8文献标识码:A

Engineering Mechanics Thesis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Its Mode of Operation

ZHANG Duoxin, BAI Xinli, ZHOU Jua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He'nan 450011)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 existed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thesis, build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rom the target system, organizational system, institutional system and scoring system four aspects, and explains its running mode. So as to have a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and quality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thesis.

Key wordsengineering mechanics; thesis; quality assurance

0 引言

分析近几年的毕业论文工作,存在以下问题:学生方面,对毕业论文题目兴趣不浓;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实践技能欠佳;考研复试和就业形势的冲击。教师方面,指导毕业论文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敬业精神和精力投入不够;对毕业论文所做的前提工作有待加强;缺乏老中青结合的业务梯队。①管理方面:教学基本文件有待完善;物质条件有待加强;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组织协调能力参差不齐;毕业论文过程的规范检查未完全到位。根据目前毕业论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考虑到学生、教师、及校、系和室三级管理的具体情况,构建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保证体系。②

1 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1.1 目标体系

根据我院办学特色,工程力学专业有结构静动力分析和复杂结构优化设计两个培养方向。两个方向共有八个以上子题,按照教育部和学院有关文件精神制定这两个方向和多个子题的目标体系,对毕业论文的深度、图纸和计算书的工作量、格式、进度要求等做明确的规定。使学生和教师明确整体和各设计阶段的目标。

1.2 组织体系

每次论文前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确定严密的组织体系,成立毕业论文教师核心组、学生毕业论文小组、毕业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使每项工作都有人落实,有人管理。③

1.3 制度体系

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制定一套有导向、有制约作用的规章制度,如《关于毕业论文工作暂行规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作守则》、《毕业答辩程序及答辩成员职责》、《关于毕业论文督对工作条列》、《本科生毕业论文实施细则》等,完善各项审批制度和检查、评定体系,使每步工作有章可循。

1.4 评分体系

表1

为了充分发挥评分体系的导向作用,保证评分的公正性,制定了《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细则》。分阶段评分保证了个阶段设计的均衡进行,总分由指导教师、核心小组、答辩小组多方决定,保证评分的公正性。在必答题部分采用计算机抽题,保证抽题的科学性。论文的评定和答辩评价可按表1进行。

2 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方式

本文根据目前毕业论文的现状和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提出了计划-实施-督导-总结的循环管理模式(见图1),它反映了质量保证体系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图1

2.1 计划阶段

在毕业论文进行的前一学期安排并落实如下事宜:(1)进行毕业论文基础条件分析,主要分析内容是毕业论文的趋势、指导教师情况、应届毕业生情况和设计的物质条件。在安排工作时注意发挥这些条件中的优势,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2)确定毕业论文目标体系,制定毕业论文计划,包括确定组织机构、时间进度、工作要求和内容等。在提出具体要求时特别要注意上级文件的精神和设计工作最新手段了,使毕业生适应时代的要求。(3)拟定设计题目的范围,是学生在寒假和生产实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发现自己毕业论文的切入点和创新点,为毕业论文题目的优选打下良好的基础。(4)修订有关毕业论文的各种文件,使毕业论文有系统的规章制度保证。

2.2 实施阶段

(1)安排指导教师进行设计前的准备工作。编写设计任务书 指导书 教学日历,准备有关材料,初选生产实习的场所和单位,使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和实习中应注意的事项。

(2)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介绍学科的最新动态,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求毕业论文的切入点和侧重点。生产实习完成后,做好实结或实习答辩,每个同学阐述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确立的毕业论文的切入点和创新点,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召开指导教师组的总结会议,分析每个学生的设计心态和侧重点,根据实际情况,优选设计题目,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为设计顺利实施提供原动力。

(3)根据学生的设计心态和兴趣,分配设计题目和设计任务,学生结合实结写实习报告,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

(4)在毕业论文中后期,院系和教研室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和预答辩,学生总结前期工作,教师检查论文的进度和质量,对进度慢和质量差的论文,要求指导教师进一步加大指导力度,明确整改措施,并就中期检查或预答辩的成绩计入毕业论文成绩。

(5)对在中期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进行修改,指导教师落实修正情况,各系部以组织毕业答辩。

2.3 督导阶段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包括学生和教师的考勤 进度检查 分阶段打分,各阶段的信息反馈,最终成绩评定等。

2.4 总结阶段

进行毕业论文总结,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做出下届毕业论文的指导意见。

工程力学的毕业论文事关我院新增专业的生命力,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全体师生都应充分认识搞好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性,共同努力,抓好毕业论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注释

①瘳志凌,邵学军,刘贤兴等.高等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