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教师工作论文8篇

时间:2022-04-07 23:44:02

小学教师工作论文

小学教师工作论文篇1

题目出好后,经系相关负责人整理并报学院同意后,将题目发给学生,让学生填写选题志愿。在具体操作中,容易出现某些题目学生扎堆选,某些题目无人问津的情况。此外,在选题过程中也会因某些教师没有给学生授过课,学生对其不了解而不做选择。鉴于此,首先,学院开毕业生动员会,一方面介绍毕业论文的整体安排,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指导教师情况,特别是教师的研究领域和所授课程;然后,让学生在给定期限内完成选题。选题时,每个学生填报两个志愿,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选题不能在同一个指导教师名下。收集学生的选题信息后,相关教师和本届毕业生的班主任一起确定“题目—毕业生—指导教师”。确定原则为:1.优先满足学生的第一志愿选题;2.第一志愿不能满足的尽量满足其第二志愿;3.若两个志愿都未能满足,再考虑选择与其第一志愿教师专业或者题目相近的;4.在题目分配过程中,根据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找工作还是深造)和学生的成绩等情况,尽可能使学生如愿,同时使每个教师有好、中、差搭配的学生。

二、毕业论文的指导

确定“题目—毕业生—指导教师”后,立即通知相关教师和毕业生。规定指导教师必须在第七学期末放假前与学生首次见面。师生面谈之后,可以对毕业论文题目做出适当调整。尤其是指导教师可以对论文的开展思路进行介绍,给学生提供相关书籍及参考资料,以便学生可以尽快入门。第八学期开学后正式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

(一)平时的过程监督。

要求每个学生每月至少提交两份活动记录,反映其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和进展;同时,要求每位指导教师每月对每个学生至少提交一份指导记录,用以记录学生的学习研究状况。

(二)在期中教学检查时重点抽查。

在期中教学检查阶段,指导小组对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详细的抽查,主要措施有:1.检查学生的活动记录和指导教师记录;2.组织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写作进展状况;3.举行中期论文进展汇报,要求学生将前期的工作以及后续打算制成PPT,向指导小组答辩,指导小组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提出进一步的指导意见。

三、毕业论文的答辩

(一)规范论文终稿的格式。

学校出台“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文件,对毕业论文的格式做出统一要求。

(二)设置教师互评小组。

毕业论文的终稿提交前,指导小组原则上让研究方向接近的教师相互评阅毕业论文,建立若干个两人或三人的互评小组,撰写指导教师评阅书和评阅教师评阅书。

(三)毕业论文的答辩分组。

1.答辩小组的学生成员:

为了便于选拔优秀的毕业论文,事先通知打算申报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提出申请,在得到指导教师同意后将其确定为有效候选者。根据多年的经验,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将申报优秀的学生放在一个答辩小组,便于比较。然后,根据当年的毕业生人数,将剩下的学生根据人数平均分成若干小组,同时,兼顾指导教师的专业以及所带的学生人数,便于各小组有差不多人数的指导教师,并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内容有所了解。

2.答辩小组的教师成员:

原则上所有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教师都是答辩小组成员。每小组配小组长一名,答辩秘书一名。分配原则是尽量让指导教师在自己所指导学生的答辩小组,同时,兼顾每个答辩小组中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教师的数量。

(四)答辩工作。

1.准备工作。

学生在提交终稿后,要制作答辩的PPT。此外,还要确定各答辩小组的答辩秘书,通常是在征询相关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优先考虑新进的年轻教师,同时,明确答辩秘书和答辩小组长的职责和具体工作。在学校文件的基础上,细化具体的毕业论文综合成绩的评价方式,即“指导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成绩”以及“现场答辩成绩”的各自权重。

2.答辩工作。

(1)现场答辩:各答辩小组组长主持答辩工作,学生根据答辩秘书排好的答辩次序,依次进行答辩。学生报告六分钟,回答问题四分钟。教师就学生论文的创新点、收获、困难等技术问题进行提问,同时,检查学生的论文格式是否规范,并提出建议。答辩秘书记录答辩过程中的问题,小组的教师成员现场打分。

(2)成绩评定:

学生答辩结束后,答辩秘书计算各位教师给学生打分的平均分作为该生的答辩成绩,然后根据权重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小组教师成员召开评议会,进而确定学生毕业论文的等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后期工作。

(1)学生方面:

学生根据答辩时教师提出的建议修改论文,在规定时间内经指导教师审核后上交。

(2)教师方面:

指导教师在审核通过的学生毕业论文上签字,并将材料交给答辩秘书。答辩秘书负责整理答辩记录、答辩评语,填写答辩成绩,经答辩小组长签字后,按期提交院办。

四、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

(一)组织工作。

指导小组成立后,应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制定各种实施细则。比如,起草《本科生毕业答辩秘书工作细则》,明确答辩秘书的具体工作。

(二)鼓励论文题目来源于科研项目和实践教学项目。

对毕业论文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给予经济上的奖励。

(三)协调答辩秘书的工作。

小学教师工作论文篇2

现有全日制学生1256人,教职工46人(含聘请4名职工,3名教师外出进修学习、2名教师请假、3名教师在学校其他部门任职),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1人,在读硕士7人,本学期有30名专任教师、3名兼职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承担了本学院41个班级和理科院系70个班级公共数学课教学,开设53门课程,人均每周教学学时达12.3学时。学院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克服了“三地教学,两地办公”、管理人员不足、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紧张等困难,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保证了我院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计划的落实。

二、通过“教授示范课”活动,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首先,重点抓了“三率”,即“到课率”、“作业完成率”、“自习率”,落实班主任不定期跟班听课制度,促进了学风建设。其次,实现了教学质量监控规范化,通过教研室教学研讨制度、教学记载制度、教师听课制度的实施了,各位教师均严格遵守了日常教学纪律,按时上下课,认真备课和批改作业,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再次,通过由应用数学教研室程崇高教授主讲的示范课——《第一型曲线积分》活动,为广大青年教师规范课堂教学行为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治学严谨,精心备课。程教授对待教学的态度是极其认真负责的,仅就本次课的课题引入方式,他反复设计了很多方案,最终才确定用“求物质曲线质量”这一物理模型引出课题,多次就教学内容与同行研讨,与学生交流难易度,其严谨的治学精神的确令人感动。

2、授课过程中切实把握授课“质量”的含义,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整个教学过程,程教授言简意赅,语言风趣,生动形象,抓住了学生的“神”,学生学习气氛高涨,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3、教学方法灵活。无论是引入课题,还是定理的证明、方法应用,程教授都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灵活采用多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继续实行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度,保障了对青年教师教学的帮扶力度,对新教师均实行了传、帮、带,要求他们跟随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听课观摩,学习老教师的教学艺术,各教研室都加大了对青年教师讲课的听课和评课力度,同时,学院领导主要是通过随堂听青年教师讲课、检查教案、及时了解反馈学生意见等手段,帮助新教师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新教师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让他们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尽快成熟起来。最后,对期中考试考风考纪严格要求,每位教师和学生必须同期末考试一样对待。开展了评教、评学活动,及时了解教学运行情况,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联系和信息反溃

下一步,xxx学院将不仅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示范课,而且始终坚持每位青年教师每学年至少在学院内讲一次公开课,它不仅是一个教学过程展示,更重要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交流与研讨的平台,各教研室将组织教师对不具一格的教学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教授示范课活动”为楔机,进一步重视了对专职教师的业务培训,计划选派教师参加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们掌握了信息,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知识,推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全体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根据我院专业发展规划,在以往的基础上再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一批稳定、优质的能满足我院实践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根据我院应用数学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和招生情况,在黄冈市内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学校,如黄冈中学,黄州中学,黄州区一中,宝塔中学,蕲春县第一至第四中学,武穴市第一至第三中学,武穴师范,团风县团风中学,红安县第一至第三中学,罗田县第一至第三中学,黄梅县第一至第三中学,麻城市第一至第三中学等。在此基础上,根据每年毕业生的情况,不断地增加实习基地数量。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师普遍加深了对师范教育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克服困难,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学科教学论》零课时教学实践环节每位指导教师至少让学生讲两次课、说一次课、制作一节课的课件。每位学生在下去参加教育实习之前,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至少试讲两次且评定成绩合格,并且根据视导员反馈意见及时纠偏。

为了提高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效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学生处理数据信息的实践动手能力,我院在巩固原有的校内教学基地的基础上,拟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在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IT业开辟具有实习指导能力的信息处理与计算专业实习基地。

同时,为了增强学生课间见习基地不足的矛盾,我院将黄冈市内具备校外指导教师条件的单位开辟为我院的课间见习基地。

数据处理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术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的数据信息处理专业人才。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精湛、理论知识渊博的校内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是保障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进一步规范校外专业实习管理,提高校外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必须从源头上建立起热爱教育事业、结构合理的校外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规范校外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基本准则和工作要求,并建议学校对受聘的校外指导教师进行考核,根据其校外指导教师工作量、学历、按校外指导教师标准发放教学酬金。如受聘校外指导教师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则终止聘任资格。

四、毕业论文工作有条不紊

1、已完成工作情况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导作用。首先根据学生选好毕业论文课题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为所指导学生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然后,审定学生拟定的总体方案和详细工作计划,召集所指导的学生,要求学生口头汇报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并检查执行情况和进程的原始记录材料(工作日志、原始调查表、程序调试),指导和答疑,着重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包办代替。预审学生的毕业论文并提出意见,督促学生修改。最后,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论文质量、考勤等方面的情况写出评语,提出评分的初步意见。

虽然论文指导工作任务繁重,但是大多数教师均“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日,到目前为止,每位教师按2:1的比例完成毕业论文课题的命题工作;按时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按质审核开题报告;指导学生阅读文献、写文献综述;指导学生写论文;按量记录论文指导工作日志;其中彭锦、刘焕彬、库连喜、陈文略、张忠诚、库在强、廖小勇、刘君娥、饶从军、王成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已到定稿阶段,其他教师所指导的学生论文大部分完成了几次修改,98%的学生有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但写作质量参差不齐;65%左右的学生已经定稿,25%左右的学生正在修改稿,10%左右的学生论文工作滞后。

2、未完成工作情况

毕业论文的评阅工作;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工作,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批阅教师、答辩小组三方面评定成绩组成,比重分别为40%,20%,40%,根据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的情况、文献查阅、文献综述、综合动手能力、论文质量、论点的学术价值、论述的重要性、系统性、逻辑性和文字表述能力、答辩情况及工作态度、遵师守纪情况等综合评定,成绩均采用百分制;学生的毕业论文及成绩作教学档案保存。(按工作计划预定时间进行)

3、为确保论文质量已采取的措施

(1)在多次会议上强调了毕业论文重要意义,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动手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严格遵守xxx学院毕业论文工作纪律;

(2)完善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督导功能。指导小组组长根据各指导教师所交的“中期检查表”汇总、总结本指导小组的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情况,填写①“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07届学生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指导小组用表)”,领导小组填写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07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汇总表”,并连同每位指导教师“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用表)”以电子文档形式交给教学干事。抽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工作日志,发现问题要及时通报、解决。确定论文批阅教师和答辩小组成员,填写小组意见。每名学生都必须参加答辩才能取得毕业论文的总成绩;

(3)为克服教师队伍职称结构过于偏低的困难,让部分年轻讲师先向教授们观摩学习论文指导工作,并设置指导小组集中讨论学习。

(4)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和论文工作进度,对论文的主要成果进行质证,及时为学生解惑、纠偏;

(5)检查学生工作日志,将其平时积累的资料与论文选题之间相关性进行审查;

(6)在论文答辩时,对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背景进行提问,坚持对未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论文中文字表述错误较多或存在原则性错误,图表、公式不符合要求;工作作风不踏实,不尊师守纪;答辩时原则性错误较多的学生,以及出现抄袭的论文不予通过。

五、存在问题和不足

1、针对我院《高等数学》课较多且多为青年教师上课的特点,本学期我院虽然加大了与相关院系的联系,并且要求青年教师的《授课计划》要给与所在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审阅,认可后方可实行;但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与学生缺少及时勾通,未及时找出问题的根源,在今后的教学管理过程,应多与青年教师的谈心。

2、专业建设力度不够。学院虽然对于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在思想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都非常重视。但“三地教学,两地办公”,再加上师资队伍紧张,限于人力,还只能维持日常教学,从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实践教学条件亟待改善。我院生均拥有实验设备距高校专业教学评估要求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生均设备值远未达到评估合格标准。实验实训场所和微格教学模拟训练设施都不能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些教学计划内应该开设的实验课由于条件所限无法进行,严重影响教学计划的落实,极大地阻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师工作论文篇3

(一)独立学院生师比普遍较大

教育部对于教师指导人数仅提出指导性意见:“要统筹教师队伍在毕业论文工作中的指导作用,确保指导教师数量的足额到位”。但在很多独立学院在热门专业中,招生数量大,即使临时聘请大量兼职外聘教师,每个教师指导学生数量也会突破10名学生,很难保证论文质量。

(二)论文指导教师两级化明显

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来源一般为高校退休教师和应届毕业生,在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上两极化非常明显。年龄大的教授指导经验丰富,要求严格,但是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少;年龄偏轻的青年教师指导经验少,但是与学生沟通无障碍。

(三)大量的兼职外聘教师

由于独立学院专任教师少,独立学院不得不聘请大量的兼职教师。选择外聘指导教师的,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过程中有距离感,很难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外聘指导教师又对关于毕业论文的管理规定不熟悉或者在执行上力度不够,造成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粗放,毕业论文质量较差。

(四)毕业论文管理

工作流于形式很多独立院校都设立关于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但是在执行中仅仅注重形式而达不到设定效果。比如论文题目审核,应该由相关专家进行严格审核,在执行中,相关专家对于提出意见极为保守;教师指导记录表,为了应付检查,指导教师会授意学生根据学校的最低要求酌情填写。

二、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关键环节控制

(一)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

为毕业论文工作开展指明方向母校培养目标为研究型人才,而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会计学专业在学院发展的总体部署下,突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卓越会计师人才”。在这培养目标下,毕业论文的工作注重应用研究、社会实践等方向。

(二)规范毕业论文管理规定

落实毕业论文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根据学院培养目标,制定了符合学院发展的毕业论文管理规定,详细规定关于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同时,规定在第七学期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和以系主任为组长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在第十周前各专业学院提交毕业论文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为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三)及时召开毕业论文

动员大会和指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培训会,严肃纪律和要求毕业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落实后,各系召开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向学生阐述开展毕业论文的意义、毕业论文流程、毕业论文的管理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同时召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培训会,主要向指导教师阐明关于毕业论文管理规定的具体要求、毕业论文的流程、指导教师如何在系统中录入题目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等重要问题。通过“学生-指导教师”两条线在分别明确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责任和要求,使学生和指导教师在相关规定上达成一致。

(四)查阅资料,充分论证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选题开题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后,选题工作正式开始。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会计系选题近些年来一直采用双向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指导教师擅长的研究领域,选择指导教师。指导关系确立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题目,题目可以教师提出,也可以学生提出教师审核。院系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题目审核把关,题目确定后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填写开题报告。

(五)指导过程做好指导记录

确保指导工作留有痕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最少“三稿三审”,按月填写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情况,并保留至少3份有批改痕迹的毕业论文初稿备查。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开展院系两级中期检查,对于指导不负责的老师和学生进行督促和批评,确保指导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为了杜绝学生抄袭情况,要求学生提供毕业论文报告。

(六)发挥评阅环节的监督检查作用

充分准备进行答辩在评阅环节增设教师评阅反馈意见表,如果评阅老师确实认为学生论文质量较差,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的或者不能达到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要求的,填写评阅反馈意见表,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在进行评阅分组和答辩分组的环节,均是在保证完全回避原则的前提下,把一个指导教师指导的同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评阅小组和答辩小组,避免某评阅小组和答辩小组标准过严或者过松的情况。

三、结束语

小学教师工作论文篇4

论文摘 要: 教育科研在解决学校教育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理论建设等诸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现状及解决对策等问题展开探讨。  

 

中小学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体系。很多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逐渐认识到,教育科研在解决学校教育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理论建设等诸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现状及解决对策等问题展开探讨。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体上看,中小学教育科研整体水平仍不够高,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观念上来看,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误区。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部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了。他们已经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活动改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认识到科研可以使教育教学理论更加完善成熟。但是,从整体而言,部分教师对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 

误区一,搞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是专门机构与专业人员的事。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书匠,充其量“传道、授业、解惑”,搞教育科研只会分散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误区二,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学校管理人员只是把教育科研与评先进、评优秀挂钩,把科研工作的进行作为考核教师的手段之一。这会导致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教育科研只是证明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是提高工资的一种手段,是换取名誉的一种途径。 

误区三,不少中小学教师把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简单地理解为的数量多少。他们盲目地通过在各种期刊上来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甚至为了增加的数量,不惜把钱花在不知名的期刊上。 

(二)学校教育科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科研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育科研的管理方面来看,学校管理者忽视对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很多学校出现这种情况,只重视立项和结果鉴定时的管理,忽视整个教育科研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一些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成功,获得立项以后,科研工作就立刻进入停滞状态,申报人员将其放置一边,学校管理者也没有进行指导和管理。直至结题阶段,申报人员才开始找资料,补记录,编写研究报告,东拼西凑,整理出一套材料,拿到一个国家、省级或市级的奖状或证书就告一段落。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对课题的监督、检查、成果的鉴定上。 

2.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存在理论指导不足。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也正是因为此,中小学教师缺少足够的时间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一方面,他们掌握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较少或者比较肤浅,难以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即使掌握了一些教育方面的理论或方法,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也无法用他们所掌握的这些教育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教育问题,因为他们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薄弱。 

(三)科研经费不足造成教师参与科研主动性不高。 

一般来说,对于各级规划的课题,相应的管理部门应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但是,科研经费现状是,科研所需要的经费远远高于管理部门所给予的数量,中小学教师申请的科研项目要想出成果,除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研究成果价值偏低。 

中国教育学者郑金洲曾经指出,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方法论无具体方法、有定性无定量、有叙事无提炼、有课题无问题、有师本无校本、有分析无元分析”等基本问题①。 

教育研究成果价值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许多重要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有的还近乎空白;二是教育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能没有充分表现出来。科研的宗旨是要改进实践。教育科研应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服务,真正以改进教学为目的的科研活动并不多。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体水平不高,已无法适应新形势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工作要求。 

二、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论及的各种问题,结合国内外学者在教育

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我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想走出误区,不断提高科研素养和科研水平,应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研究型教师已成为新形势下对当代中小学教师的时代要求。所谓研究型教师就是把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实践与理论分析创新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中小学教师向“研究型”转变离不开教育科研。 

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要认识到,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既不同教育专家的教育科学研究,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经验总结。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应该是在研究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理论的充实和创新。这样,既不会把教育科研工作专家化、专门化,又不会把教育科研工作看作教学工作之外的附加工作。 

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要在发展自身、发展学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摒弃科研是为了“晋级评优”的思想,克服形式主义和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广大中小学教师要认识到只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 

如何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我们认为,从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现状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要从课题选择、评审、立项开始,到课题的检查、鉴定及奖励,整个教育科研过程需要不断完善。不能在一些教师刚开始申请课题时,学校表现很积极,整个科研过程却不闻不问,加上教师自身也很懈怠,使得整个研究过程极为松散,科研成为空谈。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对整个科研的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及时督促,对不能按时完成研究任务的教师取消其研究资格,结题时不予上报。 

严格申报教育科研课题的教师资格。有的教师平时教学工作质量不高,考核成绩较差,但数量不少,申报课题很积极。对于这种教学工作考核成绩不好的教师,在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在课题申报或者验收时不应给予过高评价,必要时取消其上报资格。 

可以设立专门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同时打通科研、教学、教师培训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在申报教育科研课题时得到必要的指导,从而营造广大教师积极参加的科研环境。 

(三)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培训,以先进的理论指导科研工作。 

中小学教育科研加强理论培训是指,中小学教师要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导,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而不是对教育实践遇到的问题或教育创新进行盲目的、无计划的、随意的经验总结。具体说,中小学可以聘请教育理论工作者进校指导或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育培训,熟练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基本步骤,以理论武装自己。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事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科学素养、教育素养。 

(四)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 

要改变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功利思想,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通过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引导中小学教师端正进行教育科研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实践。 

一方面,学校必须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来评价成果的价值,不能根据发表文章数量来评职晋级,否则会挫伤一部分真正想从事研究的教师的积极性,影响研究结果的价值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设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充分的科研经费支持,使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时无后顾之忧,从而提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五)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科研成果价值偏低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教育科研成果对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未涉及或未作深入研究,大部分提出的研究成果仍然是口号式的,虽然有些道理,但是可操作性很低,实用价值不大。事实上,评价一项科研成果是否具有价值应该看其对本校甚至中国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是否有帮助,其现实意义尤为重要。 

只有科研成果面向实践,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教育科研成果是否运用到学校实践中去,是判断教育科研活动是否具有价值的关键。当然,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活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有过一段经典的言论:“如果你想使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艺术,那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在目前如火如荼进行的新课改过程中,“研究型”教师的理念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教师通过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一方面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已经引起了相当多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注释: 

①郑金洲.学校教育科研中存在的八大问题亡[j].人民教育,2007,(6):49-52. 

 

参考文献: 

[1]杨占苍.一个教育函数方程式的解读[j].中国教育报,2002,(9). 

小学教师工作论文篇5

一、建立中小学教师驻校制度

近年来,一些美国大学的教育学院、承担教师教育项目的专业学院,经常聘请一些小学、中学教师参与职前教师培养方案的制订,为师范生讲授、合作讲授一些必修课程,指导学生教学实践。这些教师驻校时间一般为1~2年,驻校期满再回到原来的学校。这些教师的职位被称为“大学教员的伙伴职位”(Faculty Associate Positions)或中小学“驻校教师职位”(Teacher in Residence Position)。

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的中小学“驻校教师”在大学工作时间为2年,其间从事与职前教师培养相关的各方面工作,包括招收新生,评价新生潜在教师素养,教育学知识、学科教育学等课程教学,实习生导师和初任教师的教学工作指导等。驻点教师两年期间的另一任务是专业进修,如参加一系列的研讨会,提高自身的教师领导能力。驻点之后他们再回到密尔沃基的公立学校,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1]。

为了改进物理教师的培养,美国物理协会、物理教师协会于2001年联合成立了“物理教师教育联盟”(全称为Physics Teacher Education Coalition,简称为Phystec)。目前加入这一联盟的大学有180多所,这一组织的任务是介绍成功的物理教师教育模式,通过物理教师教育共同体推广这些模式,促使更多的大学物理系参与教师培养工作[2]。Phystec的成员学校均采用了中学教师驻校(TIR)这一做法。阿肯色州立大学物理系教师教育项目的TIR模式具体实施方法是:中学骨干教师离开原工作的学校一年,来到物理系驻点工作,其工资由原学区支付,一年后回到原来的学校工作;驻点期间这些教师的任务包括课程主讲、合作教学、助教,任实习工作指导教师和师范生的导师,参加讨论会、课程修订,自身的专业学习和发展,课堂观察或实验指导,服务性工作等。中小学优秀教师驻校,对改进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一方面,TIR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将中小学真实的教学情境展现出来,使师范生在教学方法课程和习明纳上学到能够使用的实践知识,从而提高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增强了初任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信心,减少了新教师的流失率。另一方面,驻校教师与师范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师范生将来的工作得到更多指导、帮助打下了基础[3]。

一些教师教育机构设立了临床教师职位(Clinical Faculty positions),聘请富有中小学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为大学教师教育项目工作。一些短期职位的临床教师主要致力于职前教师教育,比如与大学的教师合作开设教学方法课程,主持习明纳,从事实习生的指导工作,有时候也从事职后培训工作。

二、在中小学开展教学方法课程教学

当教学方法课程的教学设在大学课堂时,尽管大学教师想方设法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但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还是很难被师范生接受,原因是师范生自己缺少教学体验。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提倡“为了理解而教”,可是实习生头脑中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印象或实际的课堂模型。为此,教育学院的教师把教学方法课程的一部分或全部放到中小学里进行教学。这样做使得教师教育者能利用中学或小学的实践优势,很好地将方法课程的内容和所在学校教师的实践经验及专门知识结合起来。所以在过去的几年间,很多大学均把方法课程放在了美国基础教育的合作校[4]。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在基于中学的数学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中,师范生每周利用课程的学习时间到中学去,观摩到教学方法课程所倡导的、中小学教师正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式。学生和教师带着分析课堂的任务进行课堂观察,课后召开一两次现场会议,向授课教师请教,根据教学实况学习教学理论及应用,交流教学方法问题。中小学教师还帮助实习生分析自己和他人的课堂教学行为。

在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在过去的10年间把阅读教学法课程放在了他们的教师专业发展校(PDS)。在教学过程中,师范生学习一些特殊的阅读方法,如平衡阅读法,将学过的概念和演练过的方法及观察方法的运用,与教学专门知识联系起来,并和有关专家进行讨论。有时候,他们为了理解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会深入到课堂中去观察,然后在课下对观察结果进行讨论。有时候,PDS学校的教师会直接上教学方法课,讨论自己或他人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还把师范生的作业作为例子展开讨论。密歇根州立大学也作了相似的研究,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精心挑选一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充分发挥合作教师的作用,让合作教师帮助分析课堂教学实践,并为特定的教学行为提供进一步的示范[5]。

三、把优秀教师的实践知识整合到教师教育项目中

加强理论与实践整合的另一种方法是将优秀教师的经验展示到大学课堂中来,使师范生可以在大学课堂中鉴赏和学习一些与教学活动中相关联的学术性知识和教学实践性知识。这种方法除了让师范生了解教学实践的复杂性之外,还可以给未来教师提供一些好教师的榜样,丰富教师教育资源。对优秀教师教学实践的研究,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怎样从他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会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反思水平。

卡内基教学发展基金会(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致力于挑选全美中学教师的优质教学实况并制作成多媒体形式,基于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很多教师参与了这一工作。例如斯坦福大学的Pam Grossman教师创建了一个网站,收集了洛杉矶市一些有经验的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实例,并且用到斯坦福大学英语教学法课程中[6]。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讨论,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阅读某教学法的文献时,还可以结合网站提供的实际教学中的师生活动加以领会。例如,关于学生怎样围绕课文开展讨论,学生陈述了哪些观点,任课教师为开展讨论采用了哪些方法,利用了哪些资源等。师范生还可以和任课教师本人直接交流。

还有一种方法是,大学教师教育者在中小学上课,然后将这些课堂实况呈现在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中。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的Flessner教师在他的大学数学方法课堂中创建了一个小学模拟课堂,之后在他的数学教学方法课程中再现教学录像片段,展示数学教学的具体方法。

四、结论与启示

1.结论

美国不少大学教育学院,针对教师培养中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在大学与中小学校合作的基础上,通过TIR、在中小学进行方法课程教学、中小学教师现场经验录播与利用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融为一体,既克服了传统的“基于大学的教师教育”偏重理论的倾向,又防止了“以中小学校为本位的教师培养模式”,使实践取向走向技艺化的潜在危险[7],实现了教学知识的有效学习。教师培养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学,学习教学是一种在情境之中、情境化的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师范生像教师那样思考、像教师那样感受、像教师那样作为。本文所介绍的经验,包括波士顿学区所创立的“新教师驻校培养”模式(Urban Teacher Residency Models)[8],将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在时间上、内容上整合,同一门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整合,教学空间从大学到中小学整合等,非常值得借鉴。这些方法实现了通过不断改进大学和中小学合作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2.启示

在我国,即便是在原来培养功能较为单一的师范院校,同样存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表现在,院校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学生先在大学课堂里学习教育教学知识,等到在中学进行教育实习时再加以应用,但承担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学任务的教师往往缺乏中学教学的经历,对教学理论的解释和实践经验的解读缺乏教学经验支持,教学的效果不好。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几乎所有的师范大学、师范学院都变成了综合性的大学。在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并存的情况下,为了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有的大学或成立了教师教育处,或设置了教师教育学院,加大教师教育的经费投入和管理力度。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更为严重。从培养计划来看,先理论后实践,先大学后中学。从教学方式来看,先讲授后练习。从研究倾向来看,从理论到理论的居多,介绍国外经验的文章居多,实际解决问题的研究很少,付诸实践的则更少。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要运用“学习教学的理论”指导教学知识的学习,指导实践的理论应基于实践来学习,学科教学法的知识更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因而,要努力创建大学、中小学的合作,建构有效的教师教育共同体。

笔者曾构建了物理教学知识学习共同体,在讲授物理教学论课程时,指导学生在海南师范大学附中进行了实践。共同体固定成员有师范生、教学论教师、中学指导教师、初任教师。主要任务是课堂观察、文献阅读、教学论学习和教学实习,参加共同体讨论会,进行教学实践体验、个别交流和讨论。例如,当学习“探究式教学”时,师范生首先要阅读教材或相关文献的内容,实地观察中学教师探究教学方式的运用,共同体成员一同讨论“探究教学”的理论及如何运用等问题;然后,师范生模拟授课;最后,师范生个人反思并接受共同体的集体评议,直至对“探究教学”真正理解并适当运用。这样的共同体至少有以下四方面优点。

(1)从课程教学来看,学科教学知识在中学现场、在实践中、在合作中的学习,与课堂观察、课堂研讨和实习训练等多样化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有助于教师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

(2)从师范生和大学教师成长看,中学教师丰富的实践知识可以弥补大学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有助于师范生丰富教学知识,形成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论教师在中学驻点时间的延长,有助于他们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指导中学教学改革。

(3)从中小学视角看,新手教师在资深教师和教学论教师的共同帮助下,可以尽快丰富教学实践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能力,促进中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从大学自身视角看,大学教师走进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彰显了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还有利于增强其教学的示范意识,服务于教师培养的师范意识。

参考文献:

[1]Zeichner,K. Rethinking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Campus Courses and Field Experiences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Based Teac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0(61): 89-99.

[2]Phystec.Master Teachers/Teachers in Residence [EB/OL].http:///components/master-teachers/index.php, 2012-01-10.

[3]Marcia,F.&Paul Hickman. Teachers in Residence: What Does the Data Tell us[EB/OL]. http:///document/ServeFile.cfm?ID=4487&DocID=181, 2012-01-12.

[4] Campbell, S. S. Mediated Field Experiences in Learning Progressive Teaching: A Design Experiment in Teacher Education[D].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2008.

[5]Feiman ̄Nemser, S., Beasley, K.Discovering and Sharing Knowledge: Inventing a New Role for Cooperating Teachers[A]. Transforming Teacher Education: Reflections from the Field[C]. Cambridge, MA: Harvard Education Press,2007:139-160.

[6]Pointer-Mace, D.Teacher Practice Online: Sharing Wisdom,Opening Doors[M].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2009.

[7]宋萑,钟秉林.走向实践与技艺化危险:中美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中美教师教育比较研究之二[J].高等教育研究,2011(9):6-68.

小学教师工作论文篇6

关键词:地方高校;分析化学;小组讨论式教学;双语教学;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086-02

双语教学模式是在课程教学中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如在教材选用、讲授、考核评定等教学环节中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所进行的教学。[1]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领域需要既熟悉专业技能,又有较好英语表达能力的人才。随着中外教育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逐渐增强,英语教学之外的专业英语交流及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汉、英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受到普遍关注。很多高校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示范效果。近年来随着各层次双语教学在我国的推行,如何将专业学习、英语学习与人才培养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点。[2]

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按一定方式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和课外讨论,充分利用教学中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兴趣学习,强调团体协作,共同达成教学目标。这是目前许多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理论与方法。[3]

“分析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化学类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程,在工科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化学化工工程技术人才。[4]目前中外教育交流日益频繁,“分析化学”课程的多名教师均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如留学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亲身体验了海外的高等教育模式。为了适应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地方高校教学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分析化学”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改革,将课内与课外、科学与人文、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一、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组织形式

1.授课初期准备

因为学校留学工作的推动,“分析化学”课程已具备教学改革的基本师资条件。在教材选择方面,除积极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外,教师还自己查阅文献,准备丰富的素材,甚至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如Nature、Science等发表的研究论文也在选择之列。同时也配备了相应的中文《分析化学》本科教材,以方便中英对比。

2.小组讨论模式

双语教学开始期间,以选修此课的大学生作为试点,并将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按兴趣爱好、性别和宿舍等均衡分组,每组4~6人,每组设一名组长,以同届中文教学班的学生作为对照。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采取教师主体授课、讲解的方式外,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教学方式,分为课堂讨论和课外讨论(作业)两部分。

(1)课堂内讨论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示例教学和其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重点与难点,还需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3]每次新课后都留有小组讨论的主题或任务,主要针对课堂所学内容或相关知识点,在小组长的带动下,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主题问题用英语进行讨论,讨论后形成共识,最后选择一名代表用英语回答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如教师讲到电化学传感膜的制备与修饰方法时,可提问:如何将石墨烯材料修饰到电极表面,制作基于石墨烯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每个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互相讨论和补充,巩固和了解一些电极的制备方法。另外,在此节教学内容中,教师还需另外查阅相关的电化学研究现况以及相应科学名人等,在课堂上为学生风趣地讲解科学人文,以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崇尚卓越的良好情操。[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讨论和汇报,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从多方位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在知识运用中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到的东西掌握的也更牢固。

(2)课外讨论教学。课外讨论相当于课外作业。一般由教师根据所学内容或相关热点问题拟定题目,或者由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选题目,在课外广泛查阅文献,在宿舍或食堂饭桌等地进行小组讨论后形成文字材料,再推选1名代表做成PPT文件,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解,同组其他同学可做即时补充,形成团队效应。其他组同学尽量用英语简单提问,英语词汇不够时,可以用中文展开讨论或辩论。例如布置课外讨论题“雾霾的分布特征及危害?”结合热点问题,让学生查阅文献,先分组讨论形成结论,再在课堂上讲解和展开辩论。每完成一个主题问题,教师都将根据各小组同学发言情况进行评述,必要时对主题问题进行补充或进一步深化阐述。这种讨论授课方式促使学生课外查阅大量文献,增大了阅读量和知识面,不仅使他们更深刻了解雾霾的分布特征及危害,热心关注身边环境,同时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写作、沟通能力也大有裨益。

3.科学考核

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出发点,注重能力的形成过程,所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动机有强烈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因此考核方式必须与其适应。[3]鉴于此,建立了以下综合评价考核模式:以课堂讨论、课外主题查阅报告、小组评价等为主体的平时考核(30%),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的评定以小组为单位,即学生的成绩不仅只是单独个人的表现,还根据小组的共同表现来决定。平时成绩考核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课堂内表现,包括学生参与的课堂问题回答和准备情况。二是课外主题的分组讨论学习,以小组整体完成专题情况和个人对小组的贡献为考核依据,考察其对所选课题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组内成员间的团队协作情况。三是对组内每个成员都要进行考核评价,包括成员间互评以及个人表现评价,即小组成员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展示出来的对问题的总结、理解和表述能力。期末考核即学生参加的由试卷分决定的期末理论统一考试部分。

二、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效果及意义

通过在地方高校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将课堂内外、科学与人文、教学与研究充分结合,建立了一支以留学归国人员为主体、受学生欢迎、稳定而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另外,本课程组以教学内容和教材为中心,在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绿色微型实验化学等方面行了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建设,深化了“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为评价效果,学工部辅导员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选修此课的校内大学生(2011~2013级)评价经过教学改革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知识丰富、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与人文结合、课堂互动多,学生获得的知识面广,学得扎实,英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该结果充分说明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

以近三年选修此课程教学改革班的大学生与其他中文传统授课模式班的学生对比为例,选修双语教学改革班的大学生外文文献阅读能力普遍增强,团队协作、表达和沟通能力较好,有很多大学生还被推选为学生会干部。学工部辅导员教师对选修了“分析化学”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改革班的学生印象非常好,认为他们肯吃苦,善表达,沟通能力强,做学生会工作能让人放心。

将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用于双语教学中,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单维交流,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只是被动接收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出来,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写作的能力也得以显著提高。另外,实施小组式讨论双语教学模式,也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从一个传统理论的灌输者转变成了一个理性的倾听者、分析者、引导者,教师从学生不同角度的阐述和分析中得到了启发,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综上所述,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可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英语表达、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训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高素质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打下了良好的分析化学理论基础。

三、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中的新鲜事物,教师教学准备工作量很大,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学生的阅读量和英语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他的一些相关问题也需要注意。[6]如:一是讨论题材设置要合理。如“分析化学”课程中可选择“食品添加剂”“湘江衡阳段核素或重金属污染物”等物质的检测方法作为讨论内容,以及选择一些热点、前沿的研究课题作为讨论主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二是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三是需要包容多样性讨论结果。四是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如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多媒体示例教学等,更加合理有效地将“分析化学”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五是要加强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和信息反馈等。

四、总结与展望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完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英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健,刘慧玲,魏传晚.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南华大学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个案研究[J].广东化工,2012,39(4):217-218.

[2]王擎.多维互动式:大学生金融双语教学模式探索[J].学位与大学生教育,2006,(7):60-64.

[3]张蓉,左晓园.试论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01(1):161-163.

[4]蔡恒玲,龙双涟.“卓越工程师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1-13.

小学教师工作论文篇7

论文摘 要:高校党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是高校党建研究的基本内容。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要加强自身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要转变思维观念,把德育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高校党建工作的首要位置,要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中共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中心工作。而高校党的建设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而。木文试就如何发挥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作以探析。 

    一、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无产阶级节命事业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仟,这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公共政治理论课的设置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基木内容也是高校党建侧卜究的基木内容。因此,从这个意义出发,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党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份)共产党员党性先进性的要求 

    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党员比例高,成为教}J育人的主体。党章规定: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乞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员党性、先进性的要求;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也是党员党性和先进性的要求。对高校学生来讲,他们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朝气蓬勃,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但小足之处是缺少社会实践经历,政治上还小够成熟,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片而性和心理上的脆弱性,认识容易偏颇。有一些人山于受外界小良影响,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而强调个人利益至上,片而追求个人的发展。因此,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重视l{充分发挥公共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党建中的主阵地作用,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生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抵御腐朽和小良思想侵蚀的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而发展的“四有’新人。 

      (一)专业特性的要求 

    高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蕴含着丰富的党建内容。如果把政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中去考察,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党开始,从他产生到发展,从幼稚到成熟,从世界意义到中国特色,党建理论也在小断丰富和发展。仅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乞个代表’重要思想(简称‘生论”)课程的设置,就足以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以及党的建设的发展。 

    高校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地位、性质决定了和其它学科、其它专业课程相比具有十分鲜明的特性:一是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特点,要在课堂上讲授执政党的指份思想、宣传介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是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专业学科紧密相联具有学术性;二是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之间融会贯通,密小可分;四是政治理论课的根木目的都是为了塑造人、培养人,对青年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政治理论课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学科特点在客观上为政治理论课教师腹行职贡提出了小同于一般专业课教学的特殊要求。如果说专业课程更多的是传授知识,提供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的话,政治理论课则必须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注重改变人的内心世界;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特点小仅是传播人类文明和先进思想,还必须坚持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种职业特点要求。 

      泣)现实性要求 

    而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情况卜更要强化政治理论课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国内,我们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利益分配,极需马克思主义理论给大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其功能是仟何其他课程小能代替的。经济越发展,理论教育越小能削弱,而}}_还要小断加强,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它的有效性。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高校党建的发展。 

    特别是在当前,深入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加快改节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在大学生中进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深入宣传教育;对市场经济和与匡!际接轨中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对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引起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某些变化和碰撞,需要对他们进行积极、正确的引份;实现新时期历史仟务,需要长期小懈地在大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分清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同私有化的界限,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议会民主的界限,辩证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资木主义腐朽思想的界限,吸收西方先进科技文化成果同崇洋媚外的界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同消极颓废生活方式的界限等,激发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斗的献身精神。所有这些,很大一部分要靠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灌输。 

   二、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党建工作中的专业化发展 

    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要加强这个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发展。其具体思路是: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 

    党的建设首先是科学的理论建设。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科侧卜的双重仟务。教师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发展观,力图科学地解释和说明现实中的基木问题,增强学科木身的魅力。 

    我们要从实践‘乞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从增强社会主义中国综合国力的高度,从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学科建设与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密切相关,失去学科建设,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就失去了依托和基础。 

    Zoos年Z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序己出了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仟务,认为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侧卜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侧卜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侧卜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应该是首要的仟务,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增加教学中的科侧卜含量。但除了这项仟务以外,还要为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地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持。 

      (一)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占人说,"J币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牡泽民在2002年4月28日考察中匡!人民大学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大学的老师要做传授知识的纤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火师’,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夕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特殊力量,他们是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这门特殊学问的‘纤师”,同时又是引异学生人生之路的‘火师”。胡锦涛同志在最近关于公共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批示中,把培养师资队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为了使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正成为‘纤师”和‘火师”,必须着力于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培养机制、强化约束机制。 

    首先,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共理论课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的荣誊感和自豪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学校要在岗位设置、职称评聘、课题申报、待遇保障、进修提高等方而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引异教师人人都爱岗敬业,尽职尽贡。 

    其次,完善培养机制,提高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把政治素质培养和业务素质培养、学历培养与岗位培训、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一是要加强教师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公共理论课教师必须“讲马列、信马列”,要‘真懂、真信”,而小是说一套做一套,要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公共理论课教师要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增强历史贡仟感,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公共理论课教学质量是关系到办学方向和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的观念,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只有学得深入,理解得透彻,才能把握得准确,讲得清楚。我校公共理论课教师党员占绝大多数,充分发挥党员在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艺术关系着教学的质量,为此,要完善课程贡仟教授和学术小组制度次体备课制度、教学侧卜究制度,使政治理论课教师成为专家型,者型教师;二是加强教师的科}} I一能力,使教师山传统的‘教}J匠’模式向‘划一究型’夕教师转变。公共理论课的科侧卜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比较好的,一般也是科侧卜工作搞得好的。公共理论课教师对教学的基木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阐述,必须在侧卜究的层而上结合科侧卜对于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出研究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小仅知其然而}}_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侧卜究成果中感受理论的魅力。 

    第二,强化约束机制。完善公共理论课教师的管理制度。对于公共理论课教师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学校要制定专门的公共理论课教师的工作职贡和行为规范。学校要改变传统的考评办法,把教师做木科生异师、兼职班主仟、指异学生撰写调研报告、为学生作形势与政策的报告或讲座、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等,都要计算教学工作量,以鼓励教师将教学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校内教育向校外教育延伸、理论讲授向实践教学延伸。同时,对于少数思想素质小过硬,对教学小认真的教师,则应适当引入淘汰机制。 

      口)加强制度化建设 

    首先,定期的调研制度。教师必须能够自己走出去、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实际,重视社会实践。‘没有节命的理论,就小会有节命的运动”,‘农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异行动”。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塑人灵魂的使命,首先必须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要时刻密切关注最新社会实践和改节的进程,关注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从小断变化着的实际出发,去理解和丰富理论。要组织学生走出去,引异他们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己、锻炼自己。江泽民同志在第二次全I+I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提醒我们:‘嗯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仟何时候都小能放松和削弱。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小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贡仟,抓住当前全党全社会重视教育工作、重视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有利时机,尽快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实力,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子的重要使命。

 其次,定期的理论侧卜讨制度。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小仅要有政治上的坚定性,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木理论,而}}_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学术}} I一究能力和教育教学基木功。因此,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和提高,要学旱、’学好、学实、学深。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教学、科研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进行深人的}} I一究和探讨,既增进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也提高自身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同学校的中心仟务结合起来 

    }暗养德、智、体等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教育方针,也是我国各类学校的根木仟务,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围绕这一中心仟务来进行。在培养人才的指异思想上,要达到“一个目的’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俩个标准’夕一之红又专;‘乞个途径”—而向现代化、而向世界、而向未来;“四个目标’夕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思政工作和学校其他工作,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劳动者。这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卓有成效开展党建工作的着力点。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要卓有成效地开展高校党建工作,有几个问题承待解决。 

      份)思维观念的转变 

    高校工作的许多人,在观念上一直认为党建工作是党委组织部门和宣传部门的事,小是专仟教师的事。这种观念是落后的,小合时宜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率先转变这种观念。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木”的现代教育理念,把促进大学生的全而发展作为我们一切思想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要把实践教育的观念切实引人公共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理论依据>l{与理论教育相对应的。过去我们较多地强调理论教育造成了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似乎就是简单的理论灌输、空洞说教的假象,从而使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缺乏说服力,没有威信,更谈小上实际效果。再次,要树立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平等的观念,教师要有人文情怀,完善感染与激励教育。过去的教育者往往居高临卜,借用一整套理论来‘压制”、‘征服’教育对象,事实上,大学生具有激发情感的良好条件,他们思想活跃,情感热烈,只要能以诚相待,敞开心扉,完善激励机制,就会产生两者心灵的‘共振”与情感的共鸣,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者的观点思想,从而收到预期的实效,实现德育的目标。 

      仁)把德育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 

   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诸如: 

    关于理想问题一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人才,是高校党组织、党务工作者、高校政治课教师义小容辞的责仟。但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与现实理想、群体理想与个体理想、阶级理想、道德理想、事业理想、职业理想相结合,这需要长期小懈、深入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支撑。 

    关于‘俩基木”问题-州J高校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乞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木理论、形势与政策基木知识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原理课、概论课、纲要课、基础课以及讲座、报告等,促使学生加强理论和政策学习,提高理论和政策修养,增强思想锻炼和思想改造的自觉性,仟务十分繁重。 

    关于“二观”问题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于高大学生走好人生道路至关重要。而高校大幅度扩大招生给教学管理、后勤保障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带来小同程度的压力,小同层次、小同类型的大学生进入校园给原来的管理体制育人机制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加强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刻小容缓。 

    关于“四信’伺题一高等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仟务之一,是在当代大学生中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加强对党和人民的信仟,对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如实地说,当前大学生中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须加大力度做好工作。 

    思想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首要仟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全而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生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仟务。推动二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普及,抓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当前,学习贯彻‘乞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思想建设的首要仟务,要组织政治理论课教师中的骨干力量,学习刁}一究‘生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把‘乞个代表’夕重要思想的学习与邓小平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借鉴邓小平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J成功经验,深化‘乞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乞进’工作。推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主要体现在:一要牢牢掌握学校宣传舆论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维护高校稳定,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一要根据小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加强高等学校党的思想建设,小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二要引导师生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消极影响,使高校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强阵地。四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责仟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自觉成为拥护党的领导、宣传党的宗旨、加强党的建设的中坚力量。 

      位)要增强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效性存在明显小足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小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人们思想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卜,高校如何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阵地的问题,增强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的问题,引导师生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的问题等,使党组织而临严峻的挑战。有的党组织忽视思想政治建设,疏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部分党员对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有的甚至失去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群众中造成小良影响。 

小学教师工作论文篇8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因素;质量保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225-03

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一方面是对学生入学以来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加强毕业论文工作管理进而提升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已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影响文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为了进一步凝练影响文科类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笔者在走访相关专家进行初步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可能的因素有:学生考研与就业、学生专业水平、学生写作态度、教师指导水平、教师指导态度与重视程度、奖惩机制、论文选题质量、过程管理措施、监督机制、相关管理层级职责清晰度、实验室条件、教师指导手段、文献收集难易度等几个方面。为了找出主要因素,笔者编制了调查表,对在淮高校的应届文科毕业生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得出每一可能因素的认可率如下:学生考研与就业:30%;学生专业水平:38%;学生写作态度:70%;教师指导水平:28%;教师指导态度与重视程度:92%;奖惩机制:80%;论文选题质量78%;过程管理措施68%;监督机制:81%;相关管理层级职责清晰度:71%;实验室条件:41%;教师指导手段:28%;文献收集难易度:18%。假设以超过50%的认可率为主要因素(即大部分人认可),得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学生写作态度、论文选题质量、奖惩机制、过程管理措施、监督机制、教师指导态度与重视程度、相关管理层级职责清晰度等几方面。学生考研与就业虽在很多文献中作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但这里调研的结论并不支撑,经进一步分析,可能的情况是学生的精力较充分,经合理安排,是完全可以解决好就业、考研与论文写作之间的矛盾的;奖惩机制成为影响的主要因素在其他很多同类文献中尚少见,可能的原因是奖惩机制的存在,对老师是一种压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只要设计合理,是有利于督促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进而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文献收集难易度在不少文献中也作为主要因素,但这里的调研结论也不支持,可能是调研的对象相对集中,没有感受或很少感受到这方面的差别,抑或目前条件较好,以前是主要因素,但现在已不是了。

二、目前毕业论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前面所凝练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后期调研对相关开放型问题答案的分析和处理,目前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毕业论文选题本身有问题。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中非常重要环节,题目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但目前教师对毕业论文采题并不是很重视,有些选题没能起到综合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作用,以致先天不足,后期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2.校、院、系管理职责不清。目前相关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基本上是学校层级出台的,对整个学校的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起宏观指导作用。但由于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情况不同,而学院又没有出台更细的、更有针对性的相关管理细则,仅依赖于学校的制度而又不能完全适用学校的制度,从而导致各层级职责不清,管理混乱,不利于提升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3.学生对待毕业论文态度不够端正。一方面,由于学生没有经过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不知道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另一方面,由于有不少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尤其是没有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毕业论文工作,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存在拼凑现象,其结果就是毕业论文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4.指导教师指导缺乏动力。对很多指导教师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奖惩措施,且监督缺乏,没有任何压力,怎么指导都一样,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对学生放任不管,指导过程马虎,监管欠缺,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给分随意,甚至到最后学生还不认识指导教师!造成毕业论文质量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三、构建“333”质量保证体系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有必要构建“333”质量保证体系,即构建校、院、系三级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明确论文选题的三个原则;构建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督导小组和指导教师三级监督体系。

1.科学构建校、院、系三级组织管理体系。为做好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应建立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明确不同管理职级的工作职责。(1)学校职责。学校的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明确由校教务处负责宏观管理,综合考虑学校定位和生源条件,制订毕业论文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并根据上年度毕业论文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对当年度的毕业论文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在当年度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中,及时开展检查与评比并进行最终的毕业论文总结工作。(2)学院职责。在遵循学校毕业论文总体原则要求的前提下,学院负责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作细则,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制定院内各专业的毕业论文大纲;统一制订毕业论文工作计划,明确进度要求,实现“人、事、时”的统一;结合学院特点统一制定评分办法和评分标准并严格实施;组织毕业论文动员工作,统一思想,统一要求,做好毕业论文准备工作;制定毕业论文过程监控办法,明确监控主体和监控内容,并做好总结工作。(3)系职责。按照学院的统一布署,负责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的具体实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制订毕业论文专业教学大纲;系主任与教研室主任一起,根据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统一要求,安排落实指导教师;与专业负责人一起审定毕业论文选题,根据专业特点和校、院总体要求进行毕业论文工作动员;在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了解学生论文进展情况,对中期检查结果进行审定;与教研室主任一起组织本教研室教师进行毕业论文的评阅、答辩及成绩评定工作。

2.论文选题须遵循三个原则。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论文选题“三度”要适中。论文选题“三度”指题目的难度、深度和广度,毕业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难度、深度与广度,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基础上有适当提高;鼓励学生创新写作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研究工具;要求学生写作工作量饱满,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按时完成论文写作任务。范围过专、过窄或课题内容简单,达不到综合训练目的的论文选题不得作为毕业论文选题。(2)论文选题要结合实际。选题要结合生产、科研或其他实际任务,立足于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那些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能联系生产和科研的实际课题,实现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作为文科专业,结合实际课题应达到课题总数的70%以上。(3)论文选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论文要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的训练,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撰写论文所用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必须与学生所学基本知识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与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论文选题不得作为毕业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须就难度、深度、广度、结合实际程度、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度等方面经所在专业论证和专业负责人审定后生效。

3.构建基于过程管理的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毕业论文督导小组和指导教师三级监控体系。(1)成立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由学院主要领导、系主任、各专业负责人及相关专家组成,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复杂,涉及面广,从教师采题、组织论证、学生选题、开题答辩、实习安排、实验条件的保证等都有赖于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学生、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对论文质量的评判不一致时的协调与判断也离不开这样一个“仲裁机构”;对各系毕业论文工作进度的把握、中期检查的组织、后期答辩的组织与协调也需要领导小组的直接介入。(2)设立毕业论文质量督导小组。毕业论文督导小组一般由学院教学督导、教研室主任组成,对毕业论文过程的前、中、后三个时期进行检查,以此来促进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3)前期检查。检查的重点之一是选题,重点之二是细化的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具体来说就是论文选题是否符合要求、进度安排是否符合学院整体要求、可操作性如何、开题答辩情况如何等几方面。(4)中期检查。中期检查工作重点在于对毕业论文进度的监控、毕业实习质量的监控、教师指导质量的监控等。同时了解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与领导小组沟通并解决问题。(5)后期检查。重点检查学生是否严格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完成的质量如何,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对同一论文的认可度上的差异(评分)是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指导与评阅教师的评语是否符合规范等。(6)提升指导教师的质量意识。(7)明确指导教师资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由相应专业背景和讲师以上职称并有一定本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要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熟知毕业论文工作规范。经个人申请,专业负责人审核,并经院领导小组审查合格并批准后方可担任。(8)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职责有:采题、编制《毕业论文任务书》,并按任务书的要求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质量;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能力、论文质量等写出指导教师评语或评阅其他老师指导的学生论文;组成答辩组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工作。(9)构建基于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奖惩机制。学院要明晰奖惩制度,根据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质量给予表彰或惩处,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所获得的酬劳,必须与其指导质量挂钩,具体可根据指导毕业论文质量积点分进行奖惩。积点分的设计必须综合反映一个老师在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中的所有工作,具体来说应综合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指导的学生论文质量,二是评阅的论文评分与评分标准的契合度。积点分的计算模型如下:积点分=所指导学生论文质量得分+教师评分的准确度得分。其中,所指导学生论文质量得分计算方法为:优秀计为5分,良好计为4分,中等计为3分,及格计为2分,不及格计为1分,所指导学生论文平均分即为此得分;指导教师评分的准确性得分由学院领导小组组织院内外5~8名专家分别根据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对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所打分值平均或加权平均后与教师评分进行对比(包括指导教师评分和评阅教师评分),如果分差在5分以内(不含5分),计为5分,如果分差在5~10分(不含10分),计为4分,如果分差在10~15分(不含15分),计为3分,如果分差在15~20分(不含20分),计为2分,如果分差在20~25分(不含25分),计为1分,超过25分计为0分。将教师指导和评阅的所有论文打分准确度都计算完毕后的平均得分即为此得分。

根据积点分对某专业学生进行排名,据此作为奖惩的依据。譬如,对于排名在后10%的老师要扣掉一定比例的毕业论文指导酬劳作为排名前10%的教师的奖励,从而给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个约束。同时,设计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的遴选标准,如积点分排名必须在前一定比例,同时所指导学生论文得分和教师评分的准确度得分不得低于相应的分值。毕业论文工作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机制,须制定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组织机构的构建、选题原则的确立和完善过程监控,从而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