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舞蹈欣赏论文8篇

时间:2022-08-14 11:33:03

舞蹈欣赏论文

舞蹈欣赏论文篇1

任何舞蹈作品只有得到群众的欣赏,才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社会作用,而且也只有通过欣赏,舞蹈作品的形象塑造,才得以最后完成。

艺术的欣赏和评论也是一种认识活动,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欣赏舞蹈虽然也能得到社会的或自然的认识,但主要的还是美感享受,也是心灵的陶冶。优秀的舞蹈作品能使欣赏者神往于它所创造的意境之中,随之沉静,随之欢腾,随之爱,随之憎,甚至能使人的心灵随着作品的节奏一齐起舞而不能自制。这是舞蹈欣赏不同于其认识活动的主要特点。

但是舞蹈欣赏既然也是一种认识活动,它也必然会具有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既是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从作品欣赏受到情感上的感染开始,进一步去领悟艺术形象的本质意义和它所体现的主题,这就进入了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思维活动——是舞蹈欣赏的深入阶段,也是评论的开始。所以舞蹈评论同样从欣赏舞蹈作品开始,进而把握它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评论是在舞蹈艺术领域里开展自由竞赛和思维斗争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发展繁荣舞蹈艺术的动力之一。

舞蹈评论应该坚持正确的批评标准,联系实际,为进一步提高舞蹈艺术为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舞蹈欣赏论文篇2

关键词:舞蹈;欣赏;意义;内容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123-01

舞蹈欣赏有双层内涵:其一是一般艺术欣赏中的一种,亦即一般人观赏舞蹈艺术,领略其中的趣味魅力;其二是专业艺术欣赏中的一种,亦即舞蹈专业的学生或演员,专门观赏、分析、研究某一舞蹈艺术作品,作为学习的一种重要参照系。本文所指的“舞蹈欣赏”的概念,同样具有上述双重内涵。

一、舞蹈欣赏的意义

无论是一般艺术欣赏,还是专业艺术欣赏,舞蹈欣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一般艺术欣赏而言,舞蹈欣赏可以愉悦身心、增强艺术修养、提高艺术鉴赏力、获得美感享受、提升自己的美学品位。

舞蹈艺术是艺术形式中重要的一种,它是以情感为动力,以人体为工具,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在一定的空间之内含着一定的时间(节奏)连续不断的运动,以鲜明的表现性特点外化人的思想感情、表现社会生活的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一方面,舞蹈艺术与诗歌、音乐密切相关,有时甚至是三位一体;另一方面,舞蹈艺术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节庆日的大秧歌、交谊舞,广场的迪斯科,民间常见的龙灯、狮子舞、腰鼓、高跷、跑旱船……可以说,舞蹈无时无处不在。从老人到儿童,从农民到高级知识分子,人们几乎都与舞蹈结下不解之缘。因此,舞蹈欣赏作为平民百姓的一种艺术欣赏,其意义是在观赏中提高,又在提高中观赏。

对于舞蹈艺术本身而言,观众的欣赏是它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观众参与的舞蹈,就不是真正的舞蹈,就没有艺术生命。从接受美学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来考察,舞蹈欣赏既是“受众参与及其反应评价”,又是一种“文化消费”过程。而且,舞蹈作品必须通过观众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而在观众的这种审美再创造活动中,也是一种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实践、自我肯定的过程。

对于专业舞蹈而言,舞蹈欣赏可以收到形象、具体、直接、亲切、直观等审美效果。经过观摩,有目的地进行分析、总结、研究、探讨,从而提高艺术修养,开阔艺术视野,达到“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的艺术目的。

由此可见,舞蹈欣赏无论是对于一般人还是对于专业舞蹈人,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舞蹈欣赏的内容

舞蹈欣赏的内容,一般欣赏与专业欣赏,基本上相同,只不过专业欣赏要求水准相对更高一些。具体来说,舞蹈欣赏主要有下列内容:

1.舞蹈形象。舞蹈形象是舞蹈艺术的主体,有人物形象(如舞剧《无字碑》中的武则天)、动物形象(如舞蹈《雀之灵》中的孔雀)、景物形象(如舞蹈《小溪・江河・大海》中的河水景观),要对这些形象的特征、内蕴,有准确全面的体悟。

2.舞蹈情感。舞蹈是抒情的艺术,要对每一部舞蹈作品的情感特征有切身的体验与领悟。如舞剧《红楼梦》的悲情、舞蹈《红绸舞》的喜情、舞蹈《金山战鼓》的豪情、舞蹈《二泉映月》的恋情……都要有倾心的领略和动心的体会。

3.舞蹈风格。民族民间舞、民族古典舞、民族宫廷舞、西方芭蕾舞、民族芭蕾舞、现代舞(迪斯科、霹雳舞、柔姿舞、街舞、爵士舞、摇滚舞等)以及拉丁舞、交际舞等等,每一种舞蹈均有不同的艺术风格,要分别准确地把握领会。

4.舞蹈语汇。舞蹈是动作的艺术,要欣赏具体的舞蹈语汇转身、吸腿、扭腰、晃头、圆场、碎步、踢腿、大跳等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与组合。

5.舞蹈主题。要对舞蹈作品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如舞蹈《千手佛》主题立意的美手、爱手、援手的深刻意蕴,要有深刻的理解。

6.舞台美术。作为舞台艺术,舞蹈同舞台美术密不可分。要对布景、服装、道具、化妆、灯光、音响效果有全面的了解。

舞蹈欣赏论文篇3

[关键词]舞蹈动作 艺术 舞蹈欣赏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77-01

一、何为舞蹈欣赏?

舞蹈欣赏是人们在观看舞蹈演出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它也是一个感觉和理解、认识和体验的特殊精神活动过程。通过欣赏舞蹈,观众可以认识舞蹈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体会它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欣赏舞蹈美的动态、形象、韵律、动作、技巧、表情和音乐下,自我陶冶、自我调高、自我教育。

观众在舞蹈欣赏时,通常也会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这些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可以使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得到补充、完整、生动和鲜明。最终,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体会到生活深刻的意义。

二、舞蹈欣赏活动的构成条件和需经历的心理过程

观众要想顺利和正常地进行舞蹈欣赏,一定的主观条件是必须具备的。自身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舞蹈知识,了解、遵循欣赏舞蹈艺术的规律,还要具有一定的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体会到舞蹈的真正意义。

构成舞蹈欣赏活动,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欣赏主体,即欣赏舞蹈作品的人,也就是观众;欣赏客体,是指被欣赏的舞蹈作品;欣赏中介,是指舞蹈审美实践。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舞蹈欣赏活动就构成了。对喜欢欣赏舞蹈作品的人来说,欣赏舞蹈属于一种高艺术上的视听觉享受。

舞蹈欣赏活动需要经历的心理过程有三个:第一,对舞蹈作品动态人体形象的感觉。当舞蹈作品开始在舞台时,观众首先看到的是舞蹈者的人体自然结构美和舞蹈者所表现出美的动作和韵律。第二,由舞蹈作品流动的动态人体形象的感觉所引起的体验、联想而进入想象。当舞蹈表演步步展开时,观众会慢慢融汇到舞蹈中,被舞蹈动作所感染,观众自身的经验和感情积累随之调动起来,从而开始想象。第三是,通过对流动人体形象的想象、内蕴的探究而得到领悟。在舞蹈艺术表演中,栩栩如生的画面,万千的形态,生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形象,深深触动观赏者得灵魂。第三层被称为鉴赏者审美过程中的最高层次了,大家常说的进入了“意境”也就是指它了。它被柏拉图称之为对美本身的瞻仰,被尼采称之为“酒神的狂欢”,被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总之,舞蹈审美必须品味其动作,赏析其画面,深入其意境,只有经过了这三种境界,舞蹈欣赏者才能真正地领略到艺术的风光。

三、如何培养舞蹈的欣赏能力

舞蹈的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千差万别。同一舞蹈,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见解。若不懂得如何去欣赏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舞蹈,就无法感受舞蹈的真谛,这的确让人觉得有些惋惜。而对舞蹈的欣赏能力并不是先天的,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学习和训练,从而得到提高。所以,培养舞蹈欣赏者的欣赏能力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观众需要不断地融入社会实践。因为舞蹈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提炼。所以,一个人要想领会到舞蹈艺术的真谛,必须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刻的生活体会。

其次,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知识和提高文化修养。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换句话说,一个人若具备文化知识和舞蹈基本理论,他就能感受和体味到舞蹈的真谛。

最后,多参与各种欣赏活动。要想拥有一双能够欣赏美的眼睛,人们有必要去参加各种舞蹈欣赏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艺术形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四、欣赏舞蹈的社会作用

优美的舞蹈不仅可以激发欣赏者心中的美感,还可以促进欣赏者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审美水平的提高。现将欣赏舞蹈的作用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舞蹈欣赏具有审美教育作用。舞蹈艺术被称为是审美教育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舞蹈欣赏,人的情操在欣赏舞蹈中受到陶冶,人的思想也得到提升。舞蹈作为一种人体动作艺术,它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舞蹈欣赏者。总之,欣赏舞蹈不仅能陶冶人们思想,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人们的全面发展。

舞蹈欣赏的专业艺术教育作用。舞蹈属于一种美的创造,它包含着无穷的艺术之美。人们通过不断的领悟、探究和欣赏舞蹈艺术作品的美和美的构成技法,其舞蹈欣赏力会随着提高。与此同时,也有利于人们进行舞蹈表演和创作。而对从事舞蹈专业的人员来说,欣赏舞蹈也就是在舞蹈中接受教育,舞蹈者的眼界也得到了开阔,丰富其舞蹈艺术。因此,正确、科学地进行欣赏舞蹈,既有助于促进舞蹈者对舞蹈的创作,又助于提高其表演素质,推动舞蹈艺术事业的发展。

五、结论

舞蹈欣赏,被称为一种高级的精神审美活动,对观众和舞蹈艺术家,社会活动和舞蹈活动有重要的作用,舞蹈活动的价值也通过舞蹈欣赏实现。舞蹈欣赏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真正地欣赏舞蹈,才能真正地感受和体味舞蹈的真谛。此外,在欣赏舞蹈作品时,需用心体会和感受舞蹈的美,培养一双“具有高度审美意识的好眼睛”。

【参考文献】

[1]柯童.舞蹈艺术欣赏[J].剧影月报,2009(03).

[2]陈立农.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01).

舞蹈欣赏论文篇4

关键词:?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特殊性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当今针对高校文理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项新突破。正因为“新”,所以,《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作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与舞蹈专业课程不同,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本文试图从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这三方面作为切入口,对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学科建设方向进行论述。

一教学对象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对象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对象是高校文理科大学生,而不是考入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正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所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作个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作为跨世纪的有学识、高智商的大学生,究竟对舞蹈知识掌握多少?当我走进的已不是宽畅明亮的有镜子、把杆的舞蹈教室,而是走进有多媒体设备的阶梯教室;面对的也不是身穿练功服的舞蹈学生,而是端坐在课桌前的文理科大学生时,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我给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艺术欣赏》课,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无知”,观看舞蹈作品时的“茫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解释什么叫舞蹈吗?”全场鸦雀无声。“你们看过哪些舞蹈?”只有一两声附和《天鹅湖》。“知道什么是‘现代舞’吗?”教室顿时活跃起来,七嘴八舌,交头接耳,接着报出一连串的名称“街舞”、“芭啦芭啦舞”、“劲舞”、“霹雳舞”、“韩国组合舞”。“为什么认为是现代舞?”“因为是现代流行的,是现代人跳的舞。”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个知识群体对舞蹈知识的匮乏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因缺乏美育而导致不完整教育的结果。如何填补大学生舞蹈知识方面的“缺失”和“空白”,目前在高校开设的《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正是解决大学生舞蹈知识匮乏的有效途径;是沟通大学生与艺术的“桥梁”;是舞蹈教育的具体体现。“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塑造他们的情感,锻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①显而易见,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由于这门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对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目的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授课时间不同,是形成教学环节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授课时间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主要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仅是一学期,而舞蹈专业的授课时间安排则是四年。正由于授课时间的“短”“少”,因而更加深了这门课程的难度,所以必须在教学环节的诸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1在教学内容的这个环节上,必须精炼、浓缩,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使学生最直接、最直观地感受舞蹈。在赏析舞蹈作品时,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也不单是从舞蹈形式和动作来赏析,而是要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把舞蹈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把舞蹈的音乐、道具、舞美、灯光综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让他们从一个个“具象”的舞蹈作品,来把握舞蹈的“意象”和“内核”。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课程教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点面结合”。首先应以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重点,因为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舞蹈的精髓。要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时,在对舞蹈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另一个重点则是现代舞,因为现代舞是当今青年学生最想知道和了解的,但他们对现代舞的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现代舞是一种观点,一种对当代世界中艺术功能的态度。”②“在现代舞者的眼里,美已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③在欣赏现代舞作品时,学生忽然会感到与想象中的现代舞差距甚远,甚至会觉得现代舞“晦涩难懂”“莫名奇妙”。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欣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注重到对人性的关照;进而了解现代舞对传统的叛逆、对程式的解构、对个性的张扬等特点。

2在教学方法的这个环节上,应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舞蹈艺术欣赏》课程虽然不是形体训练课,但舞蹈是以人体动作来表现的艺术,“动”是舞蹈的核心,没有“动”则不成为舞蹈,课堂上应该把舞蹈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机地整合。要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悟舞蹈,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古典舞的“小五花”、蒙族舞蹈的“硬腕”、壮族舞蹈的“凤凰掌”等简单的、典型的舞蹈动作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让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加进自己对动作的感受,把所学的舞蹈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欣赏过程中。

3在教学手段的这个环节上,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舞蹈专业传统的“口传身教”“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适。再之,舞蹈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在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音乐给舞蹈以想象,舞蹈给音乐以丰富。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音画空间,积极调动视听觉,使其在欣赏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各自特色,以及和谐的魅力,达到一种“悦心畅神”的审美境界。

三教学目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目的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而舞蹈专业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艺术团体的舞蹈演员。正因为教学目的不同,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培养,是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不仅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由于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滞后,青年学生在艺术上的“营养不良”,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诸如自我个性膨胀、审美取向扭曲、爱情至上、信仰危机等,导致人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青年人光有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真、善、美的良知,有完美的人格,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核心,利用肢体语言这个特殊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反映着一定的文化特点。“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④欣赏一部优秀、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作用。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使学生在对人体美、人体动态美以及舞蹈之美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其次是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对于文理科大学生来说,创造能力不是指具体的舞蹈创作,而是将舞蹈欣赏作为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创造力。在人们的眼里似乎科学与艺术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很精辟地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中国舞蹈教育理论家吕艺生在《舞论》中也说到:“实际上,我们每个跳舞的人,几乎无不天天使用90°、180°、720°等数字概念,天天生活在“一八零”的几何图形中。”由此可见,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与艺术共同的目标都是认识客观世界,共同的特点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高层次思维技巧的发展,是生活和工作中获取成功所必须的,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受到严肃的关注。”⑥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提高文理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不仅掌握舞蹈基本知识和舞蹈种类风格的特点,还对舞蹈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专业特别有帮助。一位外语系的学生写道“对于外语系的同学来说,舞蹈欣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芭蕾舞等多种经典舞蹈都起源于国外,对我们了解外国文化,促进外国文化的普及,对于开拓视野,以及对外国文明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文科的学生也深有感触地说“文学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历史上无数的文学家和艺术有很深的联系。艺术给文学创造带来灵感和动力,文学给艺术主题和思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课程中对各种舞蹈作品的欣赏,使我们加深了对艺术的认识,对我们在文学方面的认识也增加了更新的材料。”“我的专业是数学,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数学符号能如音符般跳动,思维能力如舞步般流畅,其实音乐与舞蹈与数学是交融的……”这是一位理科学生的体会。从学生们的心声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今天,舞蹈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的颁布,使《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功能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凸现。我们相信《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在高校已不再是“点缀门面”“附庸风雅”,它将在探索和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并将会建立独立的舞蹈学科体系,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性、创造性的跨世纪人才,发挥它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肉体的叛逆》刘青弋著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③《万般风情弄清影》陈洁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④《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舞蹈欣赏论文篇5

关键词:舞蹈专业;舞蹈;学生;欣赏水平

一、引言

在现如今的快餐文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舞蹈专业学生只注重对舞蹈技术的锻炼,却忽视了对舞蹈欣赏水平的锻炼,不能静下心来好好了解一下舞蹈背后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内涵,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可以起到提升舞蹈专业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上舞蹈。所以,研究如何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对整个舞蹈教学都有现实意义。

二、提高舞蹈专业大学生舞蹈欣赏水平的意义

舞蹈欣赏能力是美学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舞蹈欣赏能力更是其专业素养的一大表现,舞蹈不仅仅是一种优美灵动身体动作更是一种既古老又神秘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舞者来说,每一个旋转、每一个跳跃、甚至是每一个表情都表现着舞者跃动身体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并不是每一个观看舞蹈的人都可以读懂舞者每一个动作的含义、每一次低眉的情绪,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舞蹈专业学生对舞蹈的欣赏水平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时也必须学会感受每一段舞蹈的深刻含义,而这种含义并不是单纯练习舞蹈动作就可以修习来的,这必须经过亲身感受才可以完全的领会,当舞蹈专业的学生具有了基本的舞蹈欣赏水平后才可能真正去触摸这门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艺术,才会明白舞蹈并不只是肢体的韵律动作,更是对生命、对生活、对自然、对世间万物的深刻顿悟与抽象表达,所以舞蹈专业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一段舞蹈、了解一段舞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教会学会跳好这一段舞蹈,跳“活”这一段舞蹈。

三、目前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现状

近年来的舞蹈专业学生对于舞蹈的认识明显存在着偏于浅显、偏于机械的现象,大多数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时总是习惯于去拼命练习表象技术,当然练习舞蹈技术并不是一件错事,但是盲目地去练习一些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以至于忽视了舞蹈的真正文化内涵却是一件不值得或者说不提倡的事。当一个舞者忽视了舞蹈真正的文化内涵时,他所跳出来的舞蹈只是一种机械并且浅薄的炫目肢体动作,也许会让受众吃惊于舞者的技艺,但是绝对不能使受众感受到舞蹈的精神魅力,不能形象地表现舞蹈的“神”,只能表现出舞蹈的“形”,换句话说这种没有文化内涵的舞蹈表演是没有精神境界可言的,也是没有灵魂经不起仔细观摩的。

这种现象在舞蹈专业学生群体中是很常见的,因为舞蹈欣赏水平不是具体的,而是学生个人对于舞蹈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不能直观、具体的表现出来,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大多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主观题,所以大多数舞蹈专业的学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提高舞蹈欣赏水平并不是那么重要。

四、提高舞蹈专业学生舞蹈欣赏水平的途径

(一)寄情于舞,情感交融

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塑造学生对于舞蹈的形象思维,即引导学生对舞蹈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这种感情内涵的体验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去触摸舞蹈作品的感情内涵,这主要是来自舞蹈本身的感情内涵,包括舞蹈创作的构图、背景、风格等等,这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舞蹈的反复观摩、琢磨来达到的。第二方面是引导舞蹈专业学生联系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人生阅历、情感体验、世界观、人生观等,来达到舞蹈与情感的直接共鸣,从而能够将对舞蹈的认识提升到精神层面上来,弥补舞蹈专业学生在舞蹈欣赏上的不足。

(二)结合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

任何一种艺术作品的产生都是作者基于现实生活面貌再将其本质意义进行提升所创造出来的,所以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来说他是在创造形象,但是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者来说他是不能太过随心所欲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者需要的是把握形象,去了解这一形象,这种了解就是去探索作品产生的现实生活背景。对于舞蹈来说也是一样,要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舞蹈专业教师就需要教会学生去了解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把舞蹈作品还源于其产生的时代大背景以及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去了解舞蹈作品的社会、艺术价值,让学生对每一部舞蹈作品的材料选择、内容加工、以及表现形式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从大局上来把握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舞蹈专业教师也要从舞蹈作品的产生、取材这些方面来启发学生,通过提高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欣赏水平来间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

(三)锻炼专业的审美眼光

舞蹈艺术具有其他艺术不能比拟的独特魅力,对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正如民间谚语所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欣赏舞蹈时不能是个看热闹的人,因为在未来他们很有可能成为舞蹈的创作者或者说承担了向普通观众传达舞蹈精神意义的一份子,所以舞蹈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会一些舞蹈理论的基本知识,对每一个舞种都有基本的理解。当一部舞蹈作品在舞台上缓缓上演时,舞蹈专业的学生要学会从专业的角度去欣赏舞蹈作品,并且要不断地锻炼这种专业的审美水平,以此来达到提升整体舞蹈欣赏水平的目的。比如当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欣赏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自编自演的女子独舞《雀之灵》时就可以尝试从专业的角度去解读、欣赏这一舞蹈,从她手臂的颤动、眉目的回转、腰肢的下倾里去感受舞者无声的语言,去体会舞者每一次旋转、跳跃时燃烧着的激情。

五、结语

舞蹈专业的教师要知道提高学生对舞蹈的欣赏水平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自我、主动中去学习舞蹈。同时舞蹈专业的教师也需要在舞蹈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了解舞蹈、欣赏舞蹈,以达到提高舞蹈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锐.浅谈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2,12:230.

舞蹈欣赏论文篇6

【关键词】舞蹈传播 舞蹈媒介 舞蹈传承 舞蹈审美

传播是人类的信息沟通行为,有了传播人类才有了联结成社会的纽带,而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作为传达、传播人内心情感信息符号的一种物质载体。从舞蹈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舞蹈传统的承续、舞蹈文化的交流必然要通过舞蹈传播,舞蹈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对舞蹈的传承发展和繁荣有着直接的影响及作用,给喜欢和热爱舞蹈的人带来了重要审美变化和影响。

一、舞蹈传播方式的历史传承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史,其实也是传播媒介的演进历史。”①舞蹈之所以不曾中断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这是因为舞蹈传播方式的发展和舞蹈历史的发展是同步的。在舞蹈传播史上,每一种传播方式的出现都成为某个时代的象征,为舞蹈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试从口传身授到网络传播(数字舞蹈)对舞蹈传播方式做以简要阐述。

(一)口传身授

《毛诗序》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②可以看出,从远古音乐起源的论述中就强调了舞蹈成为歌唱情感的进一步升华,舞蹈比语言更易于表达人们内心的思想感情。事实上“言、诗、歌作为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外化,以人的声态作为物质媒介。音乐、诗歌、舞蹈作为艺术符号其本质都是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符号表征。”③ 远古时期,人们是在音乐与舞蹈的传播中,通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舞蹈表演和模仿来表达他们自己的生活形态、思想感情和对世界的认识。

口传身授是舞蹈传播史上第一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是舞蹈传播方式的原始形态,是在舞谱、电视等媒介传播诞生之前最为便捷、最为普遍的舞蹈传播方式,在舞蹈传播史上对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口传身授的舞蹈教学、舞蹈知识讲座、舞蹈欣赏活动等传播方式对传播舞蹈文化、普及舞蹈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口传身授传播方式也受到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不同限制,从而使得我国传统舞蹈的传承、传播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直到舞谱传播媒介的出现,这一问题才得到了彻底性的解决。

(二)舞谱传播

舞谱记录的出现标志着舞蹈传播进入了大众传播时期,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舞蹈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舞谱可以清晰准确地用文字和图形配合的方式来记录舞蹈动作,可以使流动着的舞蹈能以某种形式固定下来使之得到保留和传播。如我国古代的“敦煌舞谱”“德寿宫舞谱”用术语词汇来记录舞蹈动作,而“六代小舞谱”“灵星小舞谱”等则用文字和图形配合的方式来记录舞蹈动作。④

舞谱的出现和发展给原始舞蹈传播形态带来了更多变化:它克服了创作者在创作构思中的遗忘性,舞蹈就可以借助舞谱而较精确地固定下来;避免了舞蹈传播过程中的模糊性,可以较清晰、准确地记录舞蹈作品再传播给受传者。⑤舞谱记录也有它的特殊性,大多采用各种舞蹈符号、舞蹈动作图形、舞蹈队形移动线图、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图等再配以文字来记录舞蹈作品。⑥这种舞谱记录法对于舞蹈爱好者来说虽然简单易学,但是学习舞蹈技能、舞蹈风格和舞蹈韵律会较困难。然而,电视媒介传播的广泛普及,使得记录和保存舞蹈有了很大的突破,为舞蹈学习者、舞蹈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三)电视传播

电视舞蹈传播、舞蹈电视录像片等是舞蹈传播的最有效方式。电视舞蹈传播不仅体现它是以舞蹈、音乐与电视画面相结合成为一个有机体的电子传播媒介,而且还体现在它简易方便、形象准确、普及面广等。

自从电视传播普及以来,不仅使得舞蹈可以很好地记录和保存下来,也为舞蹈的广泛传播开辟了新天地。电视舞蹈传播是一种视听合一的大众传媒,“它同时可以利用声音、文字和形象,是所有媒介中最广泛和最普遍的”。⑦电视媒介传播使得各种电视舞蹈节目花样百出,例如:舞蹈、舞剧演出晚会和大型比赛、舞蹈专题、舞蹈文艺、舞蹈教学等节目的直播和录播。中央电视台在上世纪80年代末播放的《杨丽萍的舞蹈艺术》,是一部舞蹈艺术片。电视导演和杨丽萍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具有强烈的精神鼓舞力量。⑧中央电视台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电视舞蹈大赛,这不仅为专业学习舞蹈者提供了学习和展示的舞台,也为热爱舞蹈艺术的人们学习和欣赏舞蹈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从而成为普及舞蹈文化、学习舞蹈的有力手段和有效工具。电视舞蹈传播是舞蹈艺术和电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音乐和舞蹈表演融合在一起,让观众能够欣赏到更加美妙的舞蹈画面。

(四)网络传播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网络传播为舞蹈文化的交流与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网络传播是传播舞蹈艺术的大众传播媒介,它与传统的舞蹈传播媒介有所不同:一方面,网络舞蹈传播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的、双向互动式的传播方式,欣赏者主动参与其中;另一方面,网络舞蹈传播是以音乐与舞蹈表演同时发送信息,因此覆盖面广、欣赏便捷、信息获取方便。同时,人们还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舞蹈信息、录像资料进行下载、储存、整理、复制等。由此可见,网络舞蹈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有创作舞蹈、欣赏舞蹈作品的权利,使得欣赏者与舞蹈表演者之间的距离感大大缩小,同时给现代舞蹈传播方式提供了一种超越历史的灵感与走向大众的动力,也使得舞蹈传播可以跨越时空让人们尽情地领略和分享视觉艺术,心灵的审美体验也因感官的再一次解放而得到延伸和扩展。

从舞蹈传播方式的演变及革新来看,每一种舞蹈传播方式都将人类带进一个新的境界、新的时代。口传身授是人类最基本的舞蹈交流方式,使人类可以相互进行舞蹈交流、表达感情等;舞谱传播使得人类可以将所思、所闻用舞谱固定下来;电视舞蹈传播是记录和保存舞蹈的最好方法和手段;网络舞蹈传播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向人们进行反复传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将人类由工业时代带进了信息时代。可见,舞蹈传播方式的每一次革新不仅延续了舞蹈艺术的传承发展,而且使得人类对舞蹈文化的审美认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二、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嬗变

舞蹈传播从最原始的口传身授发展到如今的大众传播(电视网络传播等),这不仅对舞蹈创作、舞蹈表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为舞蹈欣赏、舞蹈审美观念带来了新的变化。舞蹈欣赏是舞蹈实践活动中最为普遍、最为多见的,也是观众最能直接接触舞蹈作品的基本方式。舞蹈传播方式的发展正在逐渐影响着人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一)传统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活动

传统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活动包括口传身授的舞蹈教学、群众性的舞蹈活动、舞台和广场的舞蹈演出等。口传身授主要是以教学为主,特别是课堂教学,这是舞蹈教学与传播的重点,舞蹈教学最能直接使学生舞蹈知识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目前,除了舞蹈院校与舞蹈团体开设了专业舞蹈课程外,其他艺术院校、音乐院校也开设了专业舞蹈训练班和知识讲座等,为了在群众中普及舞蹈,很多专业舞蹈学院的学生把舞蹈带到各大专院校进行演出和交流活动。群众性的舞蹈活动通过群众之间互教互学,通过舞蹈肢体语言与思想情感的交流,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气息和精神风貌。舞台和广场的舞蹈演出是舞蹈者与欣赏者最为直接交流和传播的方式,它可以在演员和观众之间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和直接的信息反馈,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传统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活动不仅比较系统地提高了人们的传统舞蹈文化和丰富的舞蹈技能,而且扩大了舞蹈传播的范围,培养了爱好舞蹈的观众,增强了舞蹈艺术的社会影响。传统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活动使得表演者与欣赏者不仅面对面接触,可以更直接、更自然地互相交流情感,而且欣赏者会很专注表演从而进入角色,欣赏者的热情也使得舞蹈表演者更加投入到表演中。欣赏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舞蹈表演上,注重舞蹈作品与舞蹈表演者给予自己的感性印象,从而不会想到感性与表演之外的事物。

(二)媒介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特性

媒介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活动包括舞谱传播、电视网络传播、网站构建、舞蹈下载、网络论坛等。舞蹈艺术经历了从“舞姿、舞谱到舞蹈程序”⑨。人类最早的舞蹈形式得益于人的舞姿,然后舞谱的出现让舞蹈音乐以符号的形式便于传承。随着网络的发展,数字化的舞蹈取代了舞谱,这不仅使得舞蹈者更好地设计、表演、研究自己的舞蹈动作,而且也对舞蹈表演者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舞蹈传播方式是在现实空间的广场或剧场进行舞蹈交流与欣赏,而网络媒介下的舞蹈交流是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中。现在网络上建立了很多专业的舞蹈网站,例如“舞蹈者之家”等,这些专业的舞蹈网站为舞蹈作品的传播、爱好舞蹈的欣赏者提供了丰富的舞蹈资源。⑩

媒介舞蹈传播方式的审美特性在于它以强大的科技力量为基础,以极高的效率和极广的空间跨度向人们提供舞蹈信息、娱乐节目等。它不仅拓展了人们的舞蹈审美观念,而且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活跃化、社会化;它不仅给舞蹈作品提供了一个从编创、表演直接抵达众多舞蹈欣赏者的路径,也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舞蹈交流、舞蹈评论、无数的舞蹈视频资料等资源;它不仅对全民普及舞蹈、艺术审美共享和审美情感互相交流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也使得欣赏者获得舞蹈的审美感受是复合型的、多样化的,可以在任何一个产生冲动的地方,由欣赏者转变成舞蹈作品的破坏者或再创造者。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舞蹈的不断发展,还将会出现更多更新的舞蹈传播方式,从而对舞蹈实践活动和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网络媒介传播在对舞蹈欣赏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和虚拟冲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舞蹈欣赏的现场感、舞蹈审美的价值是否还需要和存在?人们的舞蹈审美观念和理想该如何发展?舞蹈文化该如何继承?如何以高尚的审美趣味提升全民的舞蹈素质?这对我们现在已经十分多样化的舞蹈欣赏和审美趣味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注释:

①李彬.传播学引论[M].新华出版社,2003:2.

②③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89.

④⑥⑧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425,425,434.

⑤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267—268.

⑦邵培仁.艺术传播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7):235.

⑨黄汉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及意义之符号学思考[J].音乐研究,2005(4):71.

⑩郑志勇,贾淑华.舞蹈因科技而更有魅力——数字舞蹈初探[J].舞蹈,2004(4):2.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4]邵培仁.艺术传播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舞蹈欣赏论文篇7

关键词:高职舞蹈教育;舞蹈赏欣;舞蹈实践;综合素质

舞蹈是各类艺术中历史最久远的门类之一。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有节奏的人体动作造型,是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但是,高职院校普通专业还没有普遍开设舞蹈选修课,这说明舞蹈教育在高职还没有普及起来。作为一名高职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对高职普及舞蹈教育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1、舞蹈对高职学生的素质与健康的成长有着明显的作用

1.1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能使人的身体更挺拔、肢体更灵活、躯干和质体的各个部分发展更协调。

1.2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可以使人的表达更加美好。人的表达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而更简便的表达是通过肢体、动作和行为。一举手一投足,其意即可十分明确、丰富。学习舞蹈可以开发、培养并形成人的形体表现力,从而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可以自如地辅之以形体的表达,使表达形式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具有感染力。

1.3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可以培养人们关注他人,与他人配合的良好心态。舞蹈教学训练不仅使人的形体优美,而且也能使人的心态良好。由于舞蹈教学经常是双人或多人配合的活动,所以,舞蹈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舞蹈者关注他人、注重他人、关注配合、注重协调的过程。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舞蹈教学群体的活动可以使他们减少孤僻感,也会使他们更加热情地待人。

1.4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情感和性格。舞蹈艺术是通过饱含不同情感的形体动作来表现的,几乎不存在没有情感的舞蹈。

1.5 高职舞蹈教学训练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活动。这种运动不同于跑步、游泳等体育活动,它不仅有益于健康,创造美好的形象,也能培养人们美好的心灵。

2、舞蹈教育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美育的理想方式

“舞以宣情”,舞蹈不仅能使人们受到感染,振奋精神,同时也能激趣和热情。目前,高职中很多大学生喜欢舞蹈,但又认为它是一门高雅艺术,由于知之甚少则望而却步;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看不懂舞蹈,不得不与舞蹈保持一定的距离。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需要了解舞蹈知识,需要进一步认识舞蹈的功能与作用,需要提高舞蹈欣赏水平,需要尝试舞蹈训练。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很有必要给他们开设舞蹈实践选修课,同时还应该辅加一些“舞蹈赏欣”选修课。舞蹈实践选修课,就是教学生学习一些舞蹈动作、舞蹈组合和一些成套舞蹈。那么,如何开设“舞蹈赏欣”选修课呢?

在开设“舞蹈赏欣”选修课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 要注意舞蹈作品的选材,通过观看和点评,让学生学会欣赏舞蹈,提高其舞蹈审美能力。基于舞蹈在美育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舞蹈作品的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舞蹈主题思想的好坏,对学生的审美价值和标准起到了一个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应该选择一些有深刻的主题、立意和较高的欣赏价值的作品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在思想上能够得到深刻的启迪,在审美意识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好的作品有了,但学生看不懂,也不能达到其教育效果。因此,在观看作品的同时,也应该加上一些细致的点评,使学生明白每一个舞蹈作品都不仅仅是单纯的机械运动,而是有着深刻主题和寓意的艺术作品。通过讲解,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够独立欣赏舞蹈作品的目的。

2.2 通过对舞蹈作品的赏欣,让学生了解舞蹈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舞蹈。如果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讲一些概念和理论,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抽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可以在播放作品时结合作品中所出现的生动实例,深入浅出地将概念渗透到作品当中去进行讲解,学生就会更容易、更感兴趣地掌握,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也就会更深一层。

2.3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教会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欣赏舞蹈。舞蹈艺术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历史、地域文化等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更深层熟悉和了解舞蹈的同时,也使他们学会欣赏多种艺术,了解舞蹈以外的知识。所以,教师要对舞蹈作品进行多方面的点评。

2.3.1 点评舞台环境。舞蹈当中的舞美设计包括舞台背景、灯光的制作、布置等,与美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舞蹈作品起着渲染和衬托主题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和色彩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

2.3.2 点评舞蹈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舞蹈往往就会是单纯的机械运动。欣赏舞蹈当中的音乐有助于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而观看音乐当中的舞蹈有助于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舞蹈欣赏过程,无论对音乐还是舞蹈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提高过程。

2.3.3 点评学生的服饰、表情和动作。通过舞蹈表演的服饰、表情、动作,可以让学生判断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民族及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领略到舞蹈艺术的魅力。

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大学生素质与文明程度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在高职开展舞蹈教育,是实现这一心愿的重要举措。展望未来及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在高职普及舞蹈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郑锦扬.时代的呼唤:把舞蹈课列入学校教育[J].舞蹈,2002, (8)

舞蹈欣赏论文篇8

舞蹈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其欣赏水平。而作为大专幼师舞蹈专业类的学生,其对舞蹈的欣赏水平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视觉的享受等浅层水平上。而需在掌握必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其他课程知识,体会不同舞蹈设计中所蕴藏丰富的人文知识内涵,理解不同姿态的舞蹈动作所营造的氛围与意境,并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展开多样化的联想与想象,融浅层的视觉享受与舞蹈内涵的体验为一体,提升其欣赏水平。在舞蹈欣赏教学中,将学生感性的欣赏方式转变为情感式、内涵型的理性欣赏层面,提升学生对舞蹈认知的高度。另外,教师还需打破教材知识的限制,创新舞蹈欣赏课程的内容,从舞蹈体裁的多元化、舞蹈形式的多元性入手,将古今中外丰富的舞蹈主题融入课程教学中,对差异性较大的舞蹈作品进行分析,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强化其舞蹈欣赏能力的提升,达到美学层面的教学目的。

2、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

由于传统幼师舞蹈创编教学仅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其在整体课时安排中所占比例较少,导致学生无法将舞蹈理论知识与实践创编相结合,制约了学生编曲能力的提升。当前,大部分学生所编曲目仅能将其称作简单、重复舞蹈动作的叠加与组合,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对已成型的舞蹈动作进行模仿、小部分改编,大多缺乏新颖性与表现性。一般而言,一个成功的舞蹈床边不仅需要结合编曲者自身的舞蹈知识积累,同时还需从文学、美学及音乐艺术等层面去综合考究,对整体布景、道具进行灵活编排。舞蹈创编是一个将舞蹈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是突破知识积累感性层面的重要方式。在幼师舞蹈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舞蹈对象的方向去考虑,具体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与生理状况,编排出幼儿能够接受,且实际操作性较强的舞蹈。通常,学生舞蹈编曲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其今后教学实践水平的关键。

3、推进教学形式的变革与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学的具体内容是决定教学形式的重要依据。针对大专幼师舞蹈教学而言,老师在授课形式方面,对于理论课程可以采取大课讲授的形式,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对于舞蹈实践课程,则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其分为不同的教学小组,实施一对一、一对多的小课讲授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提升舞蹈教学的效率。另外,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老师需要转变传统基于“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的形式,将新型的互动探究教学、情境模拟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运用于幼师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为日后的教育见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