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挑战杯调查报告8篇

时间:2022-09-22 00:32:37

挑战杯调查报告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1

关键词:会计专业;就业;能力素质模型;挑战杯;就业竞争力

注:本文由第九期大学生校长基金项目资助(立项号:2014047)

一、课题研究背景

虽说2014年麦可思组织编写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从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来看,会计学和土木工程专业较高,但各地区情况并不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企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据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人才需求是非常大的,基本上都有长期招聘的需求。但是会计人才的需求结构中,中高级会计人才最为稀缺,初级会计已经相对处于饱和状态。另一方面,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又逐渐增加,造成就业压力增大。

为此,学校教育应从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入手,构建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模型,以提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改善学生的就业状况。正当我们思考这一选题时,恰逢“挑战杯”赛事报名参赛。所以,我们决定将“挑战杯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影响研究”作为我们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内容

1.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660 万人,2012年为 680 万人,2013年为699万人,2014年727万人,2015年749万人,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然而,会计专业学生较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企事业单位现在都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会计人才,而刚出学校的大学生由于没有充分的经验,实践能力较弱而被拒之门外。高校对学生进行统一性的专业知识教育,往往忽视了现实当中的实际操作性。

2.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调查

本课题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实地调查结果和网络招聘信息为辅助,如在大学生招聘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如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科技会展中心、洪山体育馆、光谷体育馆等),也通过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等进行网上调查,总结出招聘单位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要求,从而构建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随后走访曾是“挑战杯”获奖选手的会计行业人士,完成数据的收集工作,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找到“挑战杯”与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之间的关系。

3.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研究

目前对会计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模型研究主要从就业角度,研究会计专业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基础素质、专业应用素质、沟通与团队素质、适应与拓展素质。但对各项素质的重要性未给出相应的权重。也有人提出利用统计软件对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专业素质这 3 个维度进行权重设置,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专业素质,特别是其专业知识,然而也未有具体的说明。还有人描述出各种能力素质的分值数据,可是没有研究哪些能力素质分值高,哪些能力素质分值低。总之,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研究不够深入,不够细致。

本课题根据岗位群中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构建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找出哪些能力素质所占分值更高,“挑战杯”对这些能力素质是如何影响的,以及对哪些素质能力加强的程度更深。

三、课题研究成果

a)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分析数据。通过权威新闻媒体、调查咨询机构等途径查找有关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基础数据资料。查阅相关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高校图书馆等),得到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情况。同时,专门设计调查问题(关于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和“挑战杯”的调查问卷),直面调查研究主体,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包括网上500份,回收436份,其中有效问卷423份。武汉地区高校众多,每年大学生毕业数量据全国首位,招聘单位自然也是很多的。我们在大学生应聘地点与招聘单位及大学生交流,进行实地调研,与相关人员深入探讨分析以获得更为直接、实际的数据资料和信息。通过制定并发放调查问卷,对身边同学进行调查分析,也利用网络与外地大学生沟通,特别关注了“挑战杯”获奖选手毕业去向。

b)建立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通过我们的调查和研究,主要是问卷的统计分析和走访,结合数据库资料,形成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见表1)。

c)“挑战杯”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影响

根据对参加过“挑战杯”大学生的采访,特别是自身组织参加“挑战杯”情况,研究“挑战杯”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的影响(见表2)。研究发现,“挑战杯”是一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它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知识物化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进而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挑战杯”竞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在创业计划大赛中,由于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日益广泛,会计专业学生的参与当然就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通过战略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来进行公司战略及市场分析、投资分析、财务分析,从而判定项目的可行性,这对该项目最终的顺利实施与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专业技能方面,“挑战杯”对会计核算能力、税务处理能力、资本运营能力、审核能力等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挑战杯”能提高会计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结束语

通过调查问卷和相关数据信息分析得出“挑战杯”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影响的研究结果,经过发表调查报告及相关论文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就业观,鼓励会计专业大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增强他们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挑战杯”涉及面广,影响大,它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高。大学生可借助参加“挑战杯”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水平,特别是会计专业学生通过整个方案的设计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分析整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和财务信息,可提高自身专业学习的应用能力以及其他如沟通、组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他们也可就此自己创业。因此,此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曾玉娟.会计人员素质模型构成简论.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4):53.

[2]董莉平,刘胜达,宋海涛.服务外包人员产业会计信息化人才能力素质模型构建.财会通讯,2011(02):42-43.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2

【关键词】高职;科技创新;挑战杯;现状;分析

“挑战杯”竞赛是由、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国家教育部支持下组织开展的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活动中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我校“挑战杯”系列竞赛自200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校级“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四届校级“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其中54份作品获得省级奖项,1份作品成功进入国赛。

一、我校开展“挑战杯”竞赛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我校“挑战杯”竞赛活动与全国竞赛活动一致,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具体内容如下:

(一)“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包括社科类学术论文或调查报告、理工类科技论文、理工类发明制作,根据我校实际,我校以培养发明制作类作品为主,学术论文或调查报告为辅。作品主要由学生设计或撰写,并要能够参加展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理论性和现实意义。奖项设置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二)“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

“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其更注重市场与技术服务的完美结合,商业性更强,奖项设置为金奖、银奖、铜奖。

二、我校开展“挑战杯”竞赛活动的现状

(一)组织管理机构较完善

我校“挑战杯”竞赛活动具有较完善的领导机构和评委会。学校设立校级组委会,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科技处和各教学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负责竞赛组织领导工作。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在校团委,负责竞赛的日常事务。各二级单位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系领导,团支部(分团委)、各教研室相关负责人组成的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系级“挑战杯”竞赛活动的筹备、组织和实施。

同时设立校级评委会,由有关科研机构、教学单位中在学术上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参赛作品的评审工作。各二级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系级竞赛评审委员会,负责系级竞赛参赛作品的评审。

(二)经费扶持有保障

学校专门设立“挑战杯”专项经费,所有“挑战杯”竞赛中的材料包装、培训辅导和奖励表彰等经费支出都有保障。其中奖励表彰经费占较大比例,学校专门制定了《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奖励表彰办法》,对包括“挑战杯”竞赛活动在内的科技活动的获奖作者和指导老师进行表彰,最高奖项奖金金额学生为10000元/项,教师为20000元/项。这不仅鼓励了参赛者,更激发了同学们的参赛积极性,有利于竞赛活动的开展。

(三)项目培育全程化

我校在每届“挑战杯”竞赛活动正式开始前各二级单位都开设辅导课。校系两级组委会定期邀请专项工作负责人、指导教师和专家评委为参赛学生举办系列辅导课,介绍竞赛的组织情况、作品要求、创作技巧等,辅导学生入门参赛。在项目培育的过程中,学校和各二级单位都有专门老师指导、跟进各项目的进展情况,适时进行督促和改进,保证作品的进一步完善。

三、我校开展“挑战杯”竞赛活动硕果累累

自2006年以来,我校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校级“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四届校级“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开展宣传动员40余次、培训课200余节,共计302份作品参加了系(院)初赛,158份作品进入了学校决赛,61份作品取得了省赛资格。在省赛中,我校共有54份作品获得奖项,获奖率达88.5%,学校多次荣获大赛“优胜杯”组织奖,总成绩位居省内高职院校前列(具体情况见表1)。此外,更为可喜的是,2013年,由何霞老师指导、建工系陈强文等同学创作的作品《中国微公益项目合法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挺进全国总决赛,这标志着我校在该赛事中获得历史性突破。

表1 2006-2013年“挑战杯”系列竞赛数据统计表

竞赛类别 年份 各系初赛作品数量 学校决赛作品数量 报送省赛作品数量 省赛获奖作品数量

创业计划竞赛 2006 26 10 3 3

2008 30 12 8 8

2010 35 17 11 6

2012 40 37 10 9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07 40 14 6 6

2009 48 19 6 6

2011 40 23 9 8

2013 43 26 8 8

合计 302 158 61 54

四、我校“挑战杯”竞赛活动的不足与完善建议

(一)宣传形式有待加强

目前我校对“挑战杯”竞赛的宣传和推广主要集中在校级竞赛开展前发放宣传单、竞赛手册,开办现场咨询会、推广会,组织收看参赛短片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竞赛开展过程中采用校园广播、校刊、校园网、宣传海报和横幅等方式不断跟进宣传竞赛举办情况和取得的优异成绩,在校园里营造了良好的竞赛氛围,使得竞赛工作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竞赛结束后在“教师节”和“五四晚会”等重要节庆日上进行,大大提升了“挑战杯”竞赛在全院师生中的影响力。但宣传的重点时间主要是局限在校级开展竞赛的过程中,对省赛和国家赛的宣传较少,普通学生对省赛和国家赛的比赛情况不了解。

因此,学校应加强在省赛和国家赛前夕和过程中对竞赛情况进行宣传,条件允许下对省赛和国家赛的准备和比赛过程进行实时报道,竞赛结束后可开展经验分享会,让参赛学生第一时间与学校师生分享参加省赛或国家赛的收获。同时也可将竞赛的情况进行资料汇编,放置图书馆显眼位置方便学生查阅,从而加大学生对“挑战杯”竞赛活动的了解,使广大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挑战杯”的各项比赛,吸引教师积极参与指导这项活动,营造“挑战杯”竞赛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教师指导不及时

目前,学校虽然实行专业教师指导制。竞赛组委会要求每份参赛作品都必须有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同时,竞赛组委会广泛动员和鼓励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指导,对没有指导老师的作品会直接挑选和安排专业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但教师对作品的指导力度不一,有些老师也只是在上交作品前进行指导,有时由于时间有限,难于进行深入地指导。而教师指导的情况往往对作品的结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参与指导作品,应该在作品的立题、调查、撰写和完善整个过程中进行指导,才能及时发现作品的不足之处,更好地对作品进行指导,才能保证作品高质量地完成。

(三)立项支持未落实

学校目前对“挑战杯”竞赛活动作品的支持还停留在作品的包装、培训辅导和奖励表彰方面,而一个作品的完成还包括调研、查阅资料、制作成品等诸多方面的费用投入,经费的制约将直接影响作品的完成效果,因此,学校可通过对较好的重点项目进行立项,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方便学生和指导老师完成更好的作品,也为学校带来更多的荣誉。

(四)作品推广不到位

目前学校的“挑战杯”竞赛活动的作品在活动结束后较少能应用到实践中,有些作品在活动结束后无人问津,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建立健全“挑战杯”竞赛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挑战杯”的社会影响,把“挑战杯”竞赛活动作为科技创新创业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加强对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曾海宾.构建以基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挑战杯”竞赛体系――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北京电子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10(2).

[2] 曾海宾,方慧,吴桂纯.基于职业发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标准模板――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M],2013(1).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3

一、我校开展“挑战杯”竞赛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我校“挑战杯”竞赛活动与全国竞赛活动一致,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具体内容如下:

(一)“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包括社科类学术论文或调查报告、理工类科技论文、理工类发明制作,根据我校实际,我校以培养发明制作类作品为主,学术论文或调查报告为辅。作品主要由学生设计或撰写,并要能够参加展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理论性和现实意义。奖项设置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二)“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

“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其更注重市场与技术服务的完美结合,商业性更强,奖项设置为金奖、银奖、铜奖。

二、我校开展“挑战杯”竞赛活动的现状

(一)组织管理机构较完善

我校“挑战杯”竞赛活动具有较完善的领导机构和评委会。学校设立校级组委会,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科技处和各教学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负责竞赛组织领导工作。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在校团委,负责竞赛的日常事务。各二级单位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系领导,团支部(分团委)、各教研室相关负责人组成的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系级“挑战杯”竞赛活动的筹备、组织和实施。

同时设立校级评委会,由有关科研机构、教学单位中在学术上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参赛作品的评审工作。各二级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系级竞赛评审委员会,负责系级竞赛参赛作品的评审。

(二)经费扶持有保障

学校专门设立“挑战杯”专项经费,所有“挑战杯”竞赛中的材料包装、培训辅导和奖励表彰等经费支出都有保障。其中奖励表彰经费占较大比例,学校专门制定了《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奖励表彰办法》,对包括“挑战杯”竞赛活动在内的科技活动的获奖作者和指导老师进行表彰,最高奖项奖金金额学生为10000元/项,教师为20000元/项。这不仅鼓励了参赛者,更激发了同学们的参赛积极性,有利于竞赛活动的开展。

(三)项目培育全程化

我校在每届“挑战杯”竞赛活动正式开始前各二级单位都开设辅导课。校系两级组委会定期邀请专项工作负责人、指导教师和专家评委为参赛学生举办系列辅导课,介绍竞赛的组织情况、作品要求、创作技巧等,辅导学生入门参赛。在项目培育的过程中,学校和各二级单位都有专门老师指导、跟进各项目的进展情况,适时进行督促和改进,保证作品的进一步完善。

三、我校开展“挑战杯”竞赛活动硕果累累

自2006年以来,我校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校级“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四届校级“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开展宣传动员40余次、培训课200余节,共计302份作品参加了系(院)初赛,158份作品进入了学校决赛,61份作品取得了省赛资格。在省赛中,我校共有54份作品获得奖项,获奖率达88.5%,学校多次荣获大赛“优胜杯”组织奖,总成绩位居省内高职院校前列(具体情况见表1)。此外,更为可喜的是,2013年,由何霞老师指导、建工系陈强文等同学创作的作品《中国微公益项目合法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挺进全国总决赛,这标志着我校在该赛事中获得历史性突破。

表1 2006-2013年“挑战杯”系列竞赛数据统计表

竞赛类别 年份 各系初赛作品数量 学校决赛作品数量 报送省赛作品数量 省赛获奖作品数量

创业计划竞赛 2006 26 10 3 3

2008 30 12 8 8

2010 35 17 11 6

2012 40 37 10 9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07 40 14 6 6

2009 48 19 6 6

2011 40 23 9 8

2013 43 26 8 8

合计 302 158 61 54

四、我校“挑战杯”竞赛活动的不足与完善建议

(一)宣传形式有待加强

目前我校对“挑战杯”竞赛的宣传和推广主要集中在校级竞赛开展前发放宣传单、竞赛手册,开办现场咨询会、推广会,组织收看参赛短片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竞赛开展过程中采用校园广播、校刊、校园网、宣传海报和横幅等方式不断跟进宣传竞赛举办情况和取得的优异成绩,在校园里营造了良好的竞赛氛围,使得竞赛工作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竞赛结束后在“教师节”和“五四晚会”等重要节庆日上进行,大大提升了“挑战杯”竞赛在全院师生中的影响力。但宣传的重点时间主要是局限在校级开展竞赛的过程中,对省赛和国家赛的宣传较少,普通学生对省赛和国家赛的比赛情况不了解。

因此,学校应加强在省赛和国家赛前夕和过程中对竞赛情况进行宣传,条件允许下对省赛和国家赛的准备和比赛过程进行实时报道,竞赛结束后可开展经验分享会,让参赛学生第一时间与学校师生分享参加省赛或国家赛的收获。同时也可将竞赛的情况进行资料汇编,放置图书馆显眼位置方便学生查阅,从而加大学生对“挑战杯”竞赛活动的了解,使广大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挑战杯”的各项比赛,吸引教师积极参与指导这项活动,营造“挑战杯”竞赛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教师指导不及时

目前,学校虽然实行专业教师指导制。竞赛组委会要求每份参赛作品都必须有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同时,竞赛组委会广泛动员和鼓励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指导,对没有指导老师的作品会直接挑选和安排专业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但教师对作品的指导力度不一,有些老师也只是在上交作品前进行指导,有时由于时间有限,难于进行深入地指导。而教师指导的情况往往对作品的结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参与指导作品,应该在作品的立题、调查、撰写和完善整个过程中进行指导,才能及时发现作品的不足之处,更好地对作品进行指导,才能保证作品高质量地完成。

(三)立项支持未落实

学校目前对“挑战杯”竞赛活动作品的支持还停留在作品的包装、培训辅导和奖励表彰方面,而一个作品的完成还包括调研、查阅资料、制作成品等诸多方面的费用投入,经费的制约将直接影响作品的完成效果,因此,学校可通过对较好的重点项目进行立项,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方便学生和指导老师完成更好的作品,也为学校带来更多的荣誉。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4

以下是本年度的工作计划:

一.完善讲座预报制度,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上学期,学术讲座预报制度已初步建立,校学术部统一汇总由各学院学术部搜集来的讲座简要情况(讲座时间、讲座地点、主讲人等),并将信息到翔网上,以便于大家及时获取有效的讲座信息,根据自身专业及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讲座,感受学术的魅力。

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讲座信息的更新问题:浏览翔网学术部一栏,我们发现最新的讲座信息还停留在2007年3月份,显然还有很多学院并没有及时上报。针对这个问题,校学术部在本年度将通过召开例会等形式多与分团委学术部进行交流,要求其及时上报,我们也将及时整理,争取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大家,以供选择。

本学期,我们还将于10月到11月,组织“学术之光”系列学生科技讲座,每院至少两场,我们会通过最具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前沿性的讲座带给您耳目一新的感受。

二.做好挑战杯的宣传、组织工作,帮助学子实现自我价值.

众所周知,对于一所高校学术水平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挑战杯的获奖率和毕业论文的优秀率。历届以来,挑战杯都是学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年度,我校学术部也将努力加大挑战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挑战杯,参与挑战杯,营造学术关注的良好氛围,创建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

具体计划如下:

(一)加大“挑战杯”宣传力度,针对不同的年级,分层次进行宣传。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宣传重点在于让他们了解挑战杯的整体情况,加强对于挑战杯的认识,早做准备,为以后参加挑战杯打好坚实的基础。我们将计划于在11月上旬大学生社会调查优秀成果总结交流会,届时将会邀请挑战杯获奖同学与06、07级同学进行现场交流,以激发新生的创作热情。

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学术部将联系有关专家老师在课题选择和立项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引。

(二)学术部牵头,在团委各部门协助下,将于10月至11月举办第8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选择优秀作平参加挑战杯。

(三)搜集整理学术成果,为大家提供榜样作用.

校团委学术部将于10月至12月期间,配合团委其他部门举办2007年学生学术科技成果征集,将一些优秀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科技作平成果作成集子,展示师大学子风采.

三.开展学生科协试点工作,加强科协的建设管理.

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协会(简称学生科协)作为学术部的一个下属机构,通过开展各项科技实践活动和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和学术理论研究,为热心于科研的同学提供有利的实践场所和科技创新机会。但是还不成规模,目前只有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已初步建立了科协,其他学院都还停留在雏形阶段。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本年度,校学术部将在文科和理科院系中各设一个试点,组建科协的学生干部班子,以被选中学院为实验基地,试行科协的一些工作,然后通过调研等形式搜集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科协最开始的一些工作计划进行调整,争取在本年度内在每个学院都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广泛的学生交流和讨论,为挑战杯比赛培养坚实有力的后备军。

(二)校学术部和各学院学术部将加强对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领导,为学生科技活动配备一定的指导教师,尽可能地为科协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有利条件,如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同时加强对于学生科研成果的设计和材料整理。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5

以下是本年度的工作计划:

一.完善讲座预报制度,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上学期,学术讲座预报制度已初步建立,校学术部统一汇总由各学院学术部搜集来的讲座简要情况(讲座时间、讲座地点、主讲人等),并将信息到翔网上,以便于大家及时获取有效的讲座信息,根据自身专业及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讲座,感受学术的魅力。

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讲座信息的更新问题:浏览翔网学术部一栏,我们发现最新的讲座信息还停留在2007年3月份,显然还有很多学院并没有及时上报。针对这个问题,校学术部在本年度将通过召开例会等形式多与分团委学术部进行交流,要求其及时上报,我们也将及时整理,争取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大家,以供选择。

本学期,我们还将于10月到11月,组织“学术之光”系列学生科技讲座,每院至少两场,我们会通过最具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前沿性的讲座带给您耳目一新的感受。

二.做好挑战杯的宣传、组织工作,帮助学子实现自我价值.

众所周知,对于一所高校学术水平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挑战杯的获奖率和毕业论文的优秀率。历届以来,挑战杯都是学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年度,我校学术部也将努力加大挑战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挑战杯,参与挑战杯,营造学术关注的良好氛围,创建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

具体计划如下:

(一)加大“挑战杯”宣传力度,针对不同的年级,分层次进行宣传。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宣传重点在于让他们了解挑战杯的整体情况,加强对于挑战杯的认识,早做准备,为以后参加挑战杯打好坚实的基础。我们将计划于在11月上旬大学生社会调查优秀成果总结交流会,届时将会邀请挑战杯获奖同学与06、07级同学进行现场交流,以激发新生的创作热情。

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学术部将联系有关专家老师在课题选择和立项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引。

(二)学术部牵头,在团委各部门协助下,将于10月至11月举办第8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选择优秀作平参加挑战杯。

(三)搜集整理学术成果,为大家提供榜样作用.

校团委学术部将于10月至12月期间,配合团委其他部门举办2007年学生学术科技成果征集,将一些优秀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科技作平成果作成集子,展示师大学子风采.

三.开展学生科协试点工作,加强科协的建设管理.

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协会(简称学生科协)作为学术部的一个下属机构,通过开展各项科技实践活动和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和学术理论研究,为热心于科研的同学提供有利的实践场所和科技创新机会。但是还不成规模,目前只有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已初步建立了科协,其他学院都还停留在雏形阶段。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本年度,校学术部将在文科和理科院系中各设一个试点,组建科协的学生干部班子,以被选中学院为实验基地,试行科协的一些工作,然后通过调研等形式搜集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科协最开始的一些工作计划进行调整,争取在本年度内在每个学院都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广泛的学生交流和讨论,为挑战杯比赛培养坚实有力的后备军。

(二)校学术部和各学院学术部将加强对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领导,为学生科技活动配备一定的指导教师,尽可能地为科协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有利条件,如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同时加强对于学生科研成果的设计和材料整理。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6

一  个人简介

xx,xx理工大学07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xx理工大学学生会记者团副团长、xx理工通讯社社长助理,是经管学院院报《经管论坛》创始人之一,先后荣获经管学院优秀部长称号、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校二等奖、中国农业银行优卡杯王牌营销员大赛最佳策划奖。2009年以来参与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中国农业银行的多个校园营销等多个活动的策划。在〈抚州日报〉、〈大学时代〉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十篇文章。学科方向为整合营销传播与跨界营销。

二  学习报告

1 基础学科/非专业课程

财经英语、财务管理、国际贸易实物、邓小平理论、信息检索与利用

2 专业课程

消费行为学、营销策划学

3 专业技能学习

photoshop软件使用技术提高、营销策划能力提升、社团管理能力提升

4 课外专业技术能力

参与实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并主持整个项目运作、参与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获批立项并形成完整报告

5 年度主要策划方案、调查报告

a 主持完成与正在实施的项目

〈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青春动力战略合作平台实施方案〉、〈培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中国农业银行抚州分行优卡整合营销传播策划方案〉、〈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久爱校园营销计划〉、〈新世纪读书导报改版策划〉、〈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青春动力联盟章程、网站建设计划、校园歌手大赛网站建设计划〉、〈青春动力校园歌手大赛活动策划〉、〈大学生人际与社会交往消费观念与模式调查报告〉、〈校园情侣通信市场分析〉

b 参与完成与正在实施项目

〈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XX年秋季青春动力营销活动方案〉、〈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媒介资源评估报告〉、〈东华理工大学奖学金评定体系〉、〈东华理工大学图书漂流活动策划〉

三  学生社团工作报告

1  xx理工大学大学生记者团任大学生记者团副团长兼总务中心主任

九月  筹备迎新工作,操盘迎新工作计划与宣传计划、改版新世纪读书导报报头与报眉、争取到抚州电信1000元赞助、主导与抚州电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创社团与企业合作新模式)

十月  作为新一届团长候选人参与团长竞选、参与指导〈大学时代〉发行工作、对新世纪读书导报进行更深入的改革

十一月  主要负责合并各院级记者团事宜、与各院主要负责人签订协定、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开展总务中心角色互换活动

十二月  操刀制作新世纪读书导报新闻板块

2  xx理工大学通讯社 (校内先锋传媒类社团)

十二月  竞聘东华理工大学通讯社社长助理职务。

3  青春动力联盟

九月  率先在抚州创建中国电信江西公司青春动力联盟创业社团(亦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国内正式组织的首个大学生社团),隶属校团委、取名青春动力联盟、会员8000余名,为校内第一大规模社团。开展秋季营销活动、久爱计划营销、青春动力商务领航校园通信示范性社团发展建设工作。

十月  组织青春动力校园歌手大赛的前期部分

十一月  组织校园歌手大赛总决赛晚会与中国电信南电艺术团巡演。校主要领导、电信抚州分公司主要领导与XX多学生共同观看晚会。晚会在校内首次实现了网络视频直播与短信投票等先进的通信技术。

十二月  联盟成为江西省优秀青春动力创业社团

四  与中国电信、中国农业银行合作概况

七-八月  组织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第十八营销团队(青春动力团队)参与公司”走进万家团队营销百日大战“活动。参与”抚州电信贺十家建材强强联保成立大型晚会“部分协调工作。为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与市区15家企业为期2年的商业战略合作制作策划、奠定合作基础。参与编制公司秋季营销活动方案。为包年宽带卡价格的制定提供意见。参与编制《青春动力校园手册》。构架联盟网站。

九月  与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市场经营部、[nextpage]政企客户部负责人讨论青春动力营销活动的执行问题。主持久爱营销、青春领航等校园营销活动策划工作。

十月-十一月  组织江西省优秀青春动力创业社团申报材料。全程主持并策划校园歌手大赛宣传推广、网站制作与市场开发工作。参与公司媒体推介会议、评估公司现有与潜在媒体资源。

十二月  为中国农业银行提供整合营销传播策划方案。受到公司领导、部门经理称赞并达成进一步的合作关系意向。着手抚州热线改版策划、抚州电信媒体资源评估工作。

五  研究生计划进展

十月  编制完成《考取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传播学研究生计划》,购买了《传播学》、《媒介管理学》等课本

十一月  编制了各个学科的复习计划,开展了除政治以外各个学科的复习

十二月  传播学复习至第三章、媒介管理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

六  科研与外宣工作报告

参与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浅论中国uis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我校的启示〉,获得学校二等奖。共2页,当前第1页1

参与第四届东华理工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研制作品〈xx理工大学奖学金评定标准〉

主持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研制作品〈培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

8月2日,抚州日报刊发〈江西电信我的e家巡演落幕〉一文

9月1日,《大学时代》发表《浅谈经管学院的英语教学改革》评论文

12月25日,《新世纪读书导报》发表头版头条新闻——《东华理工大学XX年年最值得关注的十件大事》

七  2010年1-6月主要工作重点

1   学习上,各专业学科(企业管理、组织行为等)成绩保持全班前列。所有科目均在65分以上。

2   以传播学考研为核心目标,完成主要学科第一轮复习。

3   辞退记者团职务,在通讯社做好最后一班;抽空管理红门院落论坛,加强管理团队建设

4   为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的媒体整合、宣传策划提供必要协作

5   加强外宣工作,力争在市、校级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编制博客文章选辑并印刷

6   做好策划专业技能的提升,参与挑战杯、科技创新基金等项目

新的学期,新的起点,新的发展。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勤勉尽责,用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让领导老师放心,让同学们满意。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把思想统一到为我们共同的美好理想奋斗中来,坚定必胜信心,勇敢面对挑战,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开创法学院学生会的新纪元!

您可能还会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学院基础部第二届团总支学生会工作报告

学生会文体部干事个人工作报告

学期末学生会个人工作报告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7

关键词: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

党的十报告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未来总是属于年青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1]。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通过发挥"挑战杯"竞赛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挑战杯"竞赛的概况

(一)"挑战杯"竞赛发展历程

"挑战杯"竞赛分为两个竞赛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这两个竞赛项目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挑战杯"发源于清华大学1988年首次设立的校办"挑战杯"竞赛,并于1990年在全国范围举办,1991年确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名称并沿用至今,已成功举行十三届。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于1999年在清华大学举办,至今共举办8届[2]。

(二)"挑战杯"竞赛特点

"挑战杯"竞赛具有影响范围广、竞赛规格高、竞赛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特点。一是影响范围广,"挑战杯"竞赛受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由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等部门联合主办,各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同承办。二是竞赛规格高,"挑战杯"竞赛严格按照校级、省级和部级三级竞赛环节,严格依照选拔、申报、评审的竞赛体制,且具有完善的竞赛规则和章程。三是竞赛水平高,全国各大高校、港澳台名校及国外高校参加竞赛,逐步走向国际化竞赛标准。四是社会效益好,大学生学以致用,结合生产实际、社会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三)"挑战杯"竞赛效能

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挑战杯"竞赛效能进行分析归纳。从纵向维度看,"挑战杯"竞赛是以大学生所学知识竞赛为主,这可以让参与的大学生在学科专业上加强学习与探究,全面、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兴趣,巩固和加强专业知识。从横向维度看,参与"挑战杯"竞赛是一个团队,他们由指导老师、队长和队员组成,需要他们加强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发挥团队最大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二、"挑战杯"竞赛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作用

(一)"挑战杯"竞赛有效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大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走在一起,参加"挑战杯"竞赛。在比赛过程中,他们需要进行深入调研、选题策划、组建团队、专业老师指导、撰写作品、参赛训练和参加比赛等环节。在调研阶段,青年学生需要深入社会、深入工厂企业调查研究,直接了解现实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策划阶段,为了赢得比赛机会,他们必须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这就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完成作品过程中,必将遇到疑难问题、技术问题,大学生则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老师指引等路径寻求解决办法,从而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

(二)"挑战杯"竞赛有效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每年都举办的"挑战杯"竞赛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舞台。一是提供了学术探究平台,大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活动,可以促进青年学生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全面掌握理论知识、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提供了交流平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学校聚集一起参加竞赛活动,促使各专业之间交叉学习,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大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三)"挑战杯"竞赛有效引领大学生科技创新风尚

90后大学生生活成长在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现代社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追求时尚,具有接受新事物能力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吸引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其中,鞭策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充电、刻苦钻研、创新创造,体验学习的乐趣,领会科技创新魅力,同时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创新创造的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

三、"挑战杯"竞赛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探索

(一)加大"挑战杯"竞赛宣传力度,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

好品牌需要好的宣传,"挑战杯"竞赛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品牌活动,因此高校应更加注重"挑战杯"竞赛宣传,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学习交流方式,采用多管齐下的宣传途径,营造"人人皆知、个个参与"的活动氛围。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制作展板、印制宣传单等进行实物宣传;二是开设"挑战杯"专题网站,更加直观、全面、深入地宣传"挑战杯"竞赛情况;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利用飞信、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主动适应大学生交流快捷化、大众化、即时化特点。

(二)加强"挑战杯"竞赛作品指导,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

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进行具体指导,一是作品选题指导,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指导老师深入、细致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提高学生选题新颖性、实用性和可行性;二是社会调研指导,引导大学生主动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和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调查资料,发现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问题办法,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精神指导,正如元帅所题的"攻城莫畏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应鼓励大学生迎难而进,用精神武器攻克技术难关、突破困境,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质的飞跃。

(三)注重"挑战杯"竞赛成果转化,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影响

"挑战杯"举办方应更加注重竞赛成果转化问题,首先是完善"挑战杯"竞赛成果转化机制,为成果成功转化培育土壤;其次,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发项目,使研发项目更具可行性和实操性,从而提高成果转化成功率;第三,优化竞赛环境,整合社会资源,吸收更多更优秀的企业单位参与"挑战杯"竞赛活动,进一步扩大竞赛社会影响,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搭建广阔平台。

(四)注重"挑战杯"竞赛精神弘扬,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素养

"挑战杯"竞赛除了同台竞技外,里面隐含着丰富的内涵,这就是竞赛精神,如何发挥这种竞赛精神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是关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素养。"挑战杯"参赛作品要求非常严格,大学生只有拥有真才实学,才能创作出实力强、影响大和实用性高的作品,这就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学术风格。

总而言之,"挑战杯"竞赛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作用是显著的,以"挑战杯"竞赛为契机,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是发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的关键。为此,充分发挥"挑战杯"竞赛引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8

关键词: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实践

作者简介:赵道利(1973-),男,湖北洪湖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郭鹏程(1975-),男,陕西府谷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陕西 西安 71004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85-02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开展创新学习、创新研讨和创新实践等活动。但长期以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学生参与率低、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在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改进,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组织与管理方法,促进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性循环。

一、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改革与实践

1.制定了一套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的规章制度

西安理工大学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制订了《西安理工大学科技竞赛活动的管理办法》、《西安理工大学关于加强学生创新教育的规定》、《西安理工大学关于对“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竞赛活动指导教师的奖励办法》、《西安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等二十余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的规章制度,就学生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的组织机构、职责、竞赛等级及分类、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的奖励办法等都做了具体而详尽的规定。其中,对按期完成科研立项项目的学生和获得各级竞赛奖项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及奖金奖励,在推荐免试研究生、选调生、双优生、学年综合测评、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营造了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2.发挥学生科技协会和科技小组的组织、引领作用

为了更好地组织广大同学参加科技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技知识和科技创造能力,促进学院学生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于2005年4月成立了学生科技协会,该协会由科普部、竞赛部和调研部等部门组成,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发展各类与科技制作相关的学术研究及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科技知识及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学生科协的主要工作有:

第一,“大禹讲坛”。定期聘请学科相关专家、学者或优秀学生进行报告或学术讲座,以此作为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活动品味,开阔科技视野,不断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新平台。

第二,形成相对固定的科技活动小组,定期开展小组活动。水利水电学院学生科协经过改组,首次以学生姓名命名科技小组,引领和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例如:赵明仓制图小组以CAD、3DMAX等为辅助工具,培养成员对工程图纸的理解,该小组组长赵明仓同学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得了水利尺规和水利全能两个二等奖;杨博航模小组对有航模兴趣的学生进行航模知识培训,组织他们进行航模模型制作和调试,组织参加各项航模比赛,该小组组长杨博同学在2012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3.以科技竞赛为契机,培养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实践的能力素质,是将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而参加科技竞赛能有力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加科技竞赛,尤其是“挑战杯”等综合性较强的竞赛,都要求参赛者的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因此在准备过程中要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一些相关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同时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培训以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参加的科技竞赛主要有:“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学校、学院举办、组织的其他学术科技竞赛,等等。

4.加大对学生科技活动的资助和奖励力度,推进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第一,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挑战杯”和其他各类竞赛为契机,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选题与立项申报,学校进行统一评审,从中择优资助,并加强阶段性考核。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每年资助20项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每项资助0.5万~1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必要的实验耗材、元器件、图书资料以及相关调研、学术交流等。学生按计划完成项目并经验收合格后,可获得2~4个创新学分。

学校要对参加“挑战杯”、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和节能减排大赛等的申报作品提前在校内进行多次评审和改进,对创意较好并能按期完成各阶段任务的作品按其等级高低进行分级资助。对前期立项资助但未按期完成作品的资助经费予以收回;对前期自筹经费项目,只要最后能达到最终资助要求,也按相应资助额度补差。这种资助方式可以确保有限经费的合理使用,而且通过多次校内公开评审和答辩,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便于学生发现作品缺陷并及时改进,提高科技作品的质量;同时,这种公开的评审和答辩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第二,科技作品完成后,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对获得较好成绩的项目进行奖励,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为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和联系,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鼓励在校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2012年起,西安理工大学与江苏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协议,由该单位向西安理工大学捐赠50万元,设立“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奖学金”,创新奖学金重点资助学生开展的科技发明、制作、设计及分析等相关科技活动。该奖学金将连续5年,每年以10万元奖励20名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在校本科生,每人奖励5000元人民币。

5.以校内开放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为基地,支持学生制作样机并进行调试

全校各实验室均向学生免费开放,提供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做到保证使用,悉心指导。

第一,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有水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资源与农业水土工程、动力工程和水利电力自动化等实验室,学生只要提前预约,均可在实验室开展相应的试验或研究工作。

第二,学校的“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精密仪器实验中心”、“‘三电’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等实验室均可面向学生开放,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第三,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有各种原动机、传动机构、执行机构、部分小型先进加工设备和常用工具等,学生在该中心可根据作品的设计方案,亲手制作样机,并完成测试、试验和改进等工作;对于无法做出样机的作品,也可以用计算机软件等手段实现动态演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针对水利水电类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以社会调查为主的科技创新活动

在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中,电气、热动专业(水动方向)的学生依托其专业,可以开展机械、电子、控制和信息技术类的科技活动,而水利水电工程和水文及水资源、农业水利工程等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机械、电子和控制方面的基础,制作科技作品不是其强项,针对这种情况,学院要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针对当前水利水电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确定调研工作的总体方向,选准调查实践活动的突破口,组织学生提前准备好调查提纲,明确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和调查的重点,并设计统计表格或调查问卷等,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带着问题深入实践,获得相应的调查结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言,最终形成社会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也可作为作品参加“挑战杯”等竞赛。

例如:近年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完成的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主要有:“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利用极限及临界调控模型”、“长安八水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调查报告”、“面向生态的黄河流域二次配水仿真模型研究”、“城市水问题现状分析与节水方案研究——以西安市为例”、“渭河径流过程变化对泾渭湿地水文的影响”和“西安市高校节水调查及对策研究”等,这些作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结语

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缩小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距离。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通过多年的实践,已有70%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全部学生参与了各类实践与创新活动,超过50%的学生参加了“挑战杯”、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活动,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现了良性循环。通过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总体评价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创新素质高”。

参考文献:

[1]周培松,孟三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6,(12).

[2]全洪兵,张绍荣,李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与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蔡安江,郭师虹,阮晓光.浅谈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田野,钱桦,陈劭,等.以科技竞赛为龙头,构建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