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8篇

时间:2022-10-31 09:30:42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篇1

人类是社会动物,不能脱离了社会群体而单独存在,但是群居也是会伴随了很多社会问题,其中人口问题一直是影响人类社会的大问题,每个时期出现的问题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因而在文化传统中的表现也不同。如今人口膨胀以后,居住建筑的形式开始改变,人类集中于某一区域,并在此繁衍,人口越来越多,居住面积越来越紧张,于是楼房产生了,楼房可以用较小的面积解决较多人的居住问题,但是人口还是在稳步增加,连小楼房也解决不了人口的膨胀,于是高层楼房出现了,当高层也解决不了人口的问题时就开始占用耕地开发房地产,当居住建筑发展到这种地步,楼房的生态居住建筑意义就不存在了,需要一种新的居住建筑形式来解决问题。

生态居住建筑首先要解决了绿化问题,如何让居住建筑本身既是居住单位同时又是绿化单位,将绿化功能与居住建筑融为一体并可持续发展,现在居住建筑的设计都会有社区绿化,在未开发前的土地上的绿化面积与建成以后的绿化面积相比较,绿化面积是成倍减少的,如何恢复之前土地的绿化程度就需要在居住建筑本身找出路,居住建筑设计可以考虑以居住建筑的外立面为主体设置一系列的绿化装置,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自然环境进行设计,让灌木类、爬藤类、草本类植物有生长的空间,让居住建筑本身内外都具有绿化功能。其次,生态居住建筑要解决能源问题,目前已知可以开发的可循环的能源都要运用到居住建筑设计中,太阳能,地热等都要用来解决生态住宅的能源供应,

2生态居住建筑设计需要现代科技的支撑

生态居住建筑有很多误区,感觉只要是在自然环境好的地方的居住建筑就是生态居住建筑,作为现代设计,首先就为了让人类的生活舒适便利,很多居住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很好,自然风光和气候都是一流的,但是水电交通和通信不方便,会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进一步考虑如果医疗设施配备不完善,排污系统设计难度较大仍然会造成不便,所以生态居住建筑设计的未来,就是让居住建筑本身是一个可循环系统,并且可持续循环。

要形成一个可循环系统,要求居住建筑及其辅助设施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所以要有生态农业配套设施,能够自主处理居住者的排泄物,并转化成肥料用以种植农业作物和绿化植被,让自然界的能量在小范围内循环。目前,生态建筑采用沼气净化池处理粪便和污水,外排水接近或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为就地、分散、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闯出了一条新路。同时,生态建筑节土、节水节能,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统一。有专家形象地喻之为“制氧加工厂”和“小型污水处理厂”。如此便克服了常规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完美结合的范例,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战略意义。让居住者即便是不依赖城市集中的能源和食品供应也能自主满足需求。绿化方面,可以就地选取当地植被,进行垂直绿化,包括建筑物的墙面、围墙、栅栏、立柱和花架等方面绿化,它与地面绿化相对应,在立体空间进行绿化,不仅可增加建筑物的艺术效果,使环境更加整洁美观、生动活泼,而且具有占地少、见效快、绿化率高等优点。经过绿色植物装饰起来的屋顶、墙面、阳台、立交桥等建筑物,不仅减缓了因建筑物占用的绿地,而且还在视觉上取得良好的环境效果。同时,屋顶及墙面绿化的环保节能特性也很明显。屋顶绿化可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飘尘,优化生态环境。。研究表明,有建筑物墙面绿化的建筑,室内空气温度较无绿化建筑物室内温度低约3~5℃,空气相对湿度可提高10%~20%。同一栋楼屋顶绿化过的房间相比没有进行屋顶绿化的房间节省约70%的空调能量。

3生态居住建筑设计应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的纬度拥有不同的气候条件,植被和生物都各不相同,合理地利用资源就是节约资源,而且,现代设计浪潮下,随着网络的普及,世界依然是一个大的社区,设计理念传播很快,世界上的建筑也越来越雷同,设计风格越来越同一,这样人类文化在经历长时间的发展之后丰富性减弱。真正的生态居住建筑应该是具有不可复制性的,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运用当地的植物,饲养当地的动物来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我国最具有智慧的生态建筑莫过于陕北窑洞,自然生态中的和谐景观。窑洞村落具有“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的特点。靠崖窑只展露出小面积的洞口立面,天井窑的井窑和窑身都沉于地下。与一般地面建筑相比,建造时不需要大量破坏植被,建成后又没有触目的外露建筑体。从总体布局上看,整个建筑群或是顺着山呈等高线布置,或是潜隐在大片土垸之下,它们都最大限度的与大地融合在一起,充分保持着自然生态面貌。无论是远观层层叠叠依山沿沟的靠崖窑群,还是俯视星罗棋布、虚实相间的天井窑群,都给人一种粗旷古朴、乡土味很浓的美感,极具乡土特色。古老的智慧需再借助现代可以加以改造,就可以成为值得推广的生态建筑模式。这样一来,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色的建筑,每个建筑都能融入自然环境中,不给自然环境带来负担,从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篇2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环境友好、节能环保而又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建筑,它不仅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资源、建筑材料、土地以及水等,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能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健康、安全,是一个极为环保的理想建筑。近年来,随着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我国提出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这就为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作者主要介绍建筑工程设计者主要本着绿色建筑理念、发展目标和评估标准,朝着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目标进行住宅设计,以期能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2生态宜居住宅设计策略

2.1坚持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绿色建筑主要是指在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年限内,尽可能的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以有效的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安全、高效的生产、生活环境,并与自然生态互利互惠的节能环保建筑。它是通过能源的有效节约和利用的途径来实现低负荷环境下节能生态住宅的建设,是全面实现人与环境和建筑三者互利互惠、相互依存的生态建筑模式。绿色建筑不仅有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而且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健康、舒适、安全的生产、生活空间,在极大程度上有效满足了人们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主要是按照零污染和资源的重复利用的原则,以极大地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它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理念,有效促进了传统建材和建筑业的改造和提升,改变了我国建筑结构的增长模式和房地产的产业结构。同时,绿色建筑还对居住城市的生态系统的安全、稳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有效维护生态环境建设系统的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坚持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积极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势在必行。

2.2坚持绿色建筑发展目标我国将有效实现绿色建筑的总体发展作为战略目标,以有效推动我国建设绿色建筑的步伐,其战略的重点在于以极为全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政策来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以高端的科技创新水平来支撑绿色建筑的发展,以正常使用年限的视角来作为绿色建筑的实践。我国绿色建筑最基本的发展政策是大力推进建筑节能、积极引导绿色建筑向着科学、合理、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并制定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绿色建筑设计和发展规划,从而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等。

2.3坚持绿色评估标准准则我国于2005年颁布了关于绿色住宅建设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推动和实施适宜的建筑工程技术,使建筑的资源和能源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能有效的在适用、环境、经济、安全以及耐久等五大性能方面具体列出了详细的技术指标,这有效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真实内涵。为有效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于2006年和2007年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评估标准,奠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建立的基础。2008年我国又对首批绿色建筑设计者进行了奖励,指明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2.4坚持建筑节能环保原则绿色建筑理念重点主要体现在绿色环保、节能高效以及环境友好等几个方面。其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能源问题。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资源的消耗量也非常大、利用率较低、浪费也十分严重。如何有效地节约资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尽可能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合理协调能源的结构和开发利用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都是今后我们在进行绿色建筑生态住宅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我国的土地资源严重匮乏,节约土地已成为当前我国高度贯彻的政策,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并有效地改变居住环境和模式,就需要人们从人均生态足迹以及土地生态价位等几个角度来进行考虑,有效的评价一个建设项目对土地资源所产生的影响,就要看其对土地的生态总价位的影响,政府要积极鼓励利用荒地、劣地来进行项目建设,从而有效的提高建设项目的生态价值。在进行项目建设时,要尽可能的选择绿色建材,它对构建绿色节能和环保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择节能环保和经济性能较合适的建筑材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就地取材,要尽可能的避免使用会释放有害气体的建筑材料,并尽可能的选择可再度利用的建材,例如:钢结构高层建筑和一体化钢结构住宅等。

2.5坚持以绿色奥运为特色我国奥运场馆的建成,充分展示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所有的奥运场馆都有效实现了50%以上的节能目标,有些建筑甚至能达到65%-75%以上,同时还在外窗和护结构上有效实现了节能目标。在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能源方面,主要采用了地源、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集热技术等技术,有效提高了绿色能源节能的比例。在进行奥运场馆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从方案设计、选址以及现场的建筑施工,均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土地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情况,例如:奥林匹克公园中心的地下通道,主要呈树枝状分布,能通往“鸟巢”以及“水立方”等比较重要的比赛场馆;其中心区的地下车库更是充分考虑了土地的有效利用,能有效提供超过千余个停车位;同时,对于“水立方”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有效控制水温和水流等多种功能。我国的奥运场馆在进行设计和建设时都落实了中水和雨水的并用,有效满足了节约水资源的要求。因为在全部的场馆中都应用了中水技术,有效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能分别满足奥林匹克公园景观水系和绿化冲洗水量每年312万吨和157万吨;另外,还在极大程度上加大了对雨水的回用力度,6个地下蓄水池一年内能有效处理水资源5.8万立方米。绿色奥运场馆的建设,无论是在设计、规划、建设以及使用等诸多方面,都有效实现了绿色、节能、环保的目标。它为我国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生态宜居住宅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并指明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和标准,为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人员树立了学习榜样。

3结束语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居住建筑;底部架空层;规模尺度;界面设计

一规模尺度

架空空间的场所感主要由空间的尺度比例是否合适、日照充柿与否来决定,架空空间的进D与架空高度H的比例不同时,其空间感受也不同。

当D/H<2左右时,架空的感觉是舒适的,和外部空间具有良好的渗透;

当D/H>3的时,在南方以太阳高度角45度大致计算,架空空间中部就难得到阳光了,灰暗的空间是无法吸引人们的稳定往活动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中段进行一些处理,比如绿化种植、局部设置服务性小卖部等;

如果D/H再大时,选样的架空空间就不再适应人们开展交往活动了,往往被辟做停车场,或是通道。很多居住区的架空层的层高在3—3.5m之间,有些层高只有2.2米左右,只有少数层高在4.5m以上,层高低矮难以使人停留,感觉压抑。难以设置为儿童、老人等服务的运动设施,也难以安排大型的构筑物,高大乔木的栽植也受到限制,架空层造园要素的布置受到限制,无法营造大规模的园林空间。

二、界面设计

架空层的空间界面是地面、顶盖、独立支柱或片墙,三大空间界面无法垒部围合,只能形成半封闭的空间,但空间轮廓不明确,高、宽比不协调,不同的尺度,形成不同的园林景观,墙面与柱子在空间中同样起到围隔作用,同时又与外界空间取得渗透与联系,内部的墙面与架空层的支柱,占用面积较大,处于人们视线敏感和行为可及的范围,所以要妥善处理。对墙面和支柱的景观设计,决定了架空层园林景观的风格和特性,同时也使室内、外的空间互相渗透与交融,达到增加层次,获得步移易景的效果;另一方面,可利用侧界面本身的特点达到空间渗透,例如有的在底层楼梯间采用玻璃墙面,使人在室内即可感受到室外的景致,使内外融为一体,在视觉上引起放大、形成通透的感觉。底界面的空间限定要素对于人的活动与视线有较强的诱导作用,因此通过底界面向外部空间的延伸、诱导活动、由视线的穿过,造成空间力向的延伸,使架空空间与建筑空间、外部空间发生联系和渗透,这种渗透作用,一方面可使外部空间与架空空间联起来,另一方面又是对架空空间的“二次分隔”,两者产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包含关系。

地面铺装包括硬质铺地、小径、草坪等,不同的地面材质、纹理色彩铺装的综合运用可以使环境更加丰富。硬质铺地主要为人提供活动和逗留的场地,或还可以形成小路,都是人们日常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交往活动的开展。

地面铺装设计要点:

(一)安全性

居住区中的硬地和小径是人们最经常逗留和穿越的场所,应该注意保证铺装的安全性,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无论在干燥还是潮湿的条件下都应注意防滑设计,

2、主要路线中的铺装不宜过于凹凸不平,否则会对老年人行走带来一定困难;

3、健身器材和儿童活动器材周边应采用比较柔弱的铺装材料,以利于活动安全。

(二)体现对行为的引导

一般来讲,铺装的变化不宜过多,过于凌乱的变化会破坏居住区安宁的生活氛围,但是铺装的适当变化却可以对行为进行良好的引导。舒适美观的路面鼓励人行走,而粗糙不舒适的路面可以传达拒绝人们穿越的空间语言,即不同铺地材质的变换可以表达功能的变化,起到引导人行为的作用。底界面地面材料和图案的变化,可对空间进行分隔,也可使两部分空间产生共性联系,铺砖图案的导向性可微妙引导人流运动的方向,有时还可影响人们行走的节奏和速度。采用地面的铺装来划分空间,形成多样化的空间,对空间进行分隔,也可使两部分空间产生共性联系,铺装图案的导向型有时还可产生不同的空间气氛。架空底层的铺装与外部空间的铺装之间如果有界线,最好采用柔和平缓的线条,也可采用一层层过渡,逐步过渡过去。架空空间和外部空间铺地相连时,外部空间道路延伸到里面去,旁边配以不同铺地装饰,形成宽窄变化、曲线流畅的小路。例如泉州金帝花园架空层内,就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铺装以及柔和平缓的分隔线条暗示不同的活动领域。

(三)硬质铺地与自然元素的渗合

硬质铺地渗水性差、反射阳光,过大面积的硬地易产生干燥炎热、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为了提高环境质量增加舒适性,可以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做适当处理,使硬地和植物、水景等自然元素相渗合,进行调解。如在集中的硬地空间适当植以树木,既缓解了单纯硬地空间的空旷枯燥感,也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而且树木的遮阳和调解小气候的作用更可以提高这一空间的利用率,为人们在空间中逗留和交往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另外,还可以在非主要行走的部位,将普通的地砖改为草皮砖,这样既改善了硬地铺装的渗水性,又为环境增加更多的自然元素,提升了环境的品质。

三绿化水体

绿化不单单是种草植树,良好的绿化布置可以起到限定空间和柔化建筑边界的作用,还可以减少污染和噪声,改善住居小气候,优化景观,通过植物的配置创造出住区的特色。良好的绿化设置对空气、湿温度和城市各种污染起着有力的调控作用,同时对在其中活动着的人也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分隔空间,美化环境,用绿化带作为软界面对空间进行分隔,既可阻挡车辆进入,又能创造各种尺度的交往空间,配合桌椅、小品,是人们放松、休息、互相交流的绝佳场所。在绿化布置中,可用形式各异的图案作为设计的母题,配以不同品种的植物,构成交叉的美丽图形,无论置身其中还是从旁浏览,都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形态各异的植物从外面自然延伸到架空层,弱化了架空层与开放空间之间过渡的生硬感,而这种建筑边缘绿化占了楼盘整个绿化面积的相当一部分比重,成为改善绿地生态效果的重要手段。

绿化设计要点:

(一)可进入性

绿化是营造良好居住环境的前提,但是绿化仅供观赏是不够的,好的绿化设计应该使人能够亲近,这就要求绿化设计应与小路、硬地相结合,并适当配以坐憩设施,充分满足人们交往活动的需要。

(二)利用绿化隔断、错落,创造丰富的休闲场所

架空空间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避风雨的休息、娱乐场所,在这里他们能够下棋、聊天、游戏、甚至有些体育活动,依据各种活动的特性,可以通过绿化隔断、空间错落的暗示作用.组织不同的休闲场所,满足各种活动要求。另外绿化还可以软化界面,有些高层小区的交通部分的墙体要落地,简单的将实体落地必然会生硬,可以通过绿化软化接地的界面,形成良好的过渡,不但整体效果很好,而且还美化了环境。还可以将室外空间的绿化、人行步道、水系、小品有组织穿插、延伸至底层架空空间,达到空间的延续、渗透,使得整个组团空间成为一种开敞的外部空间与压缩的半开敞底层空间有节奏交替变化的序列空间,这种对单一空间多层次的划分、收放,扩大了空间感。

(三)植物的选择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篇4

1.1绿色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即在建筑筹建到废弃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尽可能地节水、节地、节材、节能,同时尽量地保护生态环境、杜绝环境污染,从而为人们营造健康、生态、适用、高效的建筑使用空间。绿色建筑理念作为一种环境保护的重要理念,为打造现代化的低碳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支撑。如今,绿色建筑理念已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它的应用已经衍生到城市景观设计等领域,推动着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1.2绿色建筑理念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现阶段,许多居住区在进行室外景观设计时,过度追求装饰性元素的表达,频繁使用喷泉、雕塑、亭台等设计要素,这其实是对景观设计的一种误解,背离了景观设计追求生态、自然的本质。绿色景观设计在内容及形式上应当体现出民族性、地方性,并且要坚持简单、朴素的原则。就这一点而言,景观设计与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不谋而合的,采用绿色、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对于绿色建筑本身的推广和应用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绿色建筑体系下的景观设计一般包括对原有地形地貌的利用,对原始空间关系的处理,使之与居住区总体建筑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保证建筑环境舒适度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原有的生态自然环境,因势筑园,就势造景,通过较少的投入,简易的工艺,乡土化的树种来实现局部的景观改造,且尽可能避免化石能源的使用,在保证绿色、节能、环保的同时,取得较为出色的景观效果。

2绿色建筑视域下的景观设计策略

2.1合理规划地下空间

合理规划地下空间,将景观设计的消极要素转移至地下,从而为地上空间的设计规划奠定基础。居住区内的主要噪声源是中水处理站和泵房,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可通过建造地下泵房和地下换热站的方式将这类设备转移至地下,达到控制居住区噪音、节约地上空间的效果。居住区规划中考虑设置地下室,同时在通风、消防、防渗等方面处理好地下室与地面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能为住户的生活提供便利,也能够有效地节约地上空间。建造地下车库,可以将车库的出入口、采光通风口同居住区内的园林小品相结合,使之看起来协调自然,不影响整体的景观效果。

2.2设置生态停车场

首先,对居住区环道外侧以及楼间位置加以利用,设置生态停车位,既缓解了住户停车难的问题,又节约了用地,而且还很好地实现了居住区整体环境的协调。其次,充分利用楼间消极空间设置半地下车库,并对上部加以绿化,这样不但可以起到节约用地、平衡土方的功效,还能提高居住区的整体绿化率,使居住区环境得到进一步的美化。

2.3应用透水地面技术

对于居住区内主干道可以用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对于人行步道、园路等道路可用透水性能较好的水泥砖铺设,对地面停车场,全部以植草砖铺设,打造生态停车位。通过透水地面技术的应用,提高居住区地面的透水能力,增强居住区地面的生态调节能力。

2.4人性化的道路系统

在布局道路系统时,要充分考虑消防、生活及观景的需要。居住区道路系统由车行道和园路组成,可以根据各自的功能分区,将两者合理搭配,组成环形路网结构,既确保了交通的快捷通畅,又为消防工作的开展提供方便。对于车行道,首先要符合消防设计的有关标准,确保主干道路和环形道路都达到一定宽度。对于园路,其内部游步道的宽度以1.5~2.5m为宜,与此同时,还应该设置残疾人专用坡。在功能不同的道路区段设置不同的装饰铺设,路面铺设要尽可能使用本地常见的材质,如卵石、水泥砖等,此外还可使用炉渣、粉煤灰等为原料制成的免烧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材料造价,还实现了材料的循环利用,提高了道路景观的绿色环保性。

2.5节水设计

一是设置雨水回收装置,将所采集的雨水送入一体化水处理中心,然后统一回收利用。二是通过景观水池实施雨水调蓄,以控制多雨天气时的地面峰值径流,缓解排水负担。对于超出调蓄、渗透能力的雨水,可使其溢流汇入市政雨水管网。三是将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用系统加以整合,利用非传统水源进行冲厕、路面浇洒和绿化浇灌,在整合两种水回收系统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中水和雨水要分开处理,两者不能共用一个清水池;在利用非传统水源时,要制定严密的水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其破坏周边环境或危害人体健康。在绿化浇灌中,可采用喷灌与微灌,最好能够辅以园林压力补偿滴灌系统,滴头应采用双出口,避免发生倒吸。根据不同植物对水量的不同需求,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喷头,如乔木和灌木的需水量较大,比较适合采用涌泉式喷头,而对于草坪花卉等,应该使用旋转式微喷头,同时辅以地插,注意所采用的喷头应具备起始角记忆功能,确保喷灌时不会干扰道路的正常通行。

2.6照明系统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居住区中心区域的庭院灯及草坪灯以太阳能灯具替代传统光源,通过光伏发电提供景观照明,中心区以外的庭院灯则使用节能灯。此外,居住区内的庭院灯可以通过多头分回路予以控制,既保证其使用功能,又不对人们的生活起居造成干扰,同时还起到了节能功效。

2.7种植设计

景观植被应以绿色为主,主要采用乡土树种,并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予以搭配,同时要注意结合不同景点的景观特征,实施专题种植设计。对于居住区换热站换气口、消防水池通气口等区域,可利用植物加以遮挡,达到环境美化效果。在树种选择方面,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风景特色,对不同色彩、类型、高度的树种进行合理搭配,构造集“点、线、面”于一体的绿化植被系统,用不同的植物点缀不同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的观景需求,为人们营造一个兼具舒适性和观赏性的生活空间。

3结语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教学改革;居住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项目来源:浙江省2012年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项目编号:FW2012013)

作者简介:李兴举(1977—)男,安徽砀山人,建筑学硕士,讲师。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2 浙江华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引言

居住建筑(Residential building)是指提供人们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筑物。包括:住宅、别墅、宿舍、公寓。同时不仅意味着住房和住区本身,还几乎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关联。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二年级分别安排了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划设计这两门居住类建筑设计课程,是整个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居住建筑教育也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近几年来,本人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同承担了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划设计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2.课程特点与实施存在的问题

居住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讲求理论与实践并重。该课程教学要求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市场需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居住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工作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实现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是,该课程以往的课堂教学基本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原理部分内容的陈旧。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建筑学科得到了迅猛发展,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层出不穷,在学科研究和设计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课程在讲授居住建筑设计的相关原理时,许多书本知识明显滞后。教材上实例虽然经典,但较为陈旧,与现代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参照教材所做的户型被老师给否定的现象,产生负面效果。

(2)课题追求广度但忽视细致。本课程在设计课题的选取上往往奢望涵盖工作中所遇到的大部分住宅类型,比如别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及住宅区等。但常常会在实践中遇到很大问题,即在有限的教学实践内追求“大而全”从而忽视每个课题的“精耕细作”。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往往造成每个课题的完成度过于肤浅。事实上,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是无法也不可能做到使同学们掌握全部居住类型的。因为市场在飞速进步,居住模式也日新月异。

(5)评价体系有改进空间。在考核中往往较注重课程设计最后所完成的图纸质量情况,及平时及出勤情况,忽略了学生在个阶段的努力及进步状况,学生往往更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

3.课程改革的思考及探索

鉴于居住建筑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并希望通过教研组的教学实践能够建立起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居住建筑设计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1)更新丰富教学内容。中国近十年的持续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带来了居住建筑以及人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在新时期的居住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我们教研组以现在正在销售、建设的一些商品住宅为范例,弥补教材的滞后性。内容采集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参观一些已建、新建、在建的居住建筑实例,亲身体验与感受这些真实的建筑、空间,再由老师加以启发,学生自己从中归纳出特点,总结理解书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户型设计、建筑尺度、细部构造以及人居环境等有直接认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工程实例,应当典型生动,既能反映当代建筑的新科技、新工艺等,又充满时代气息,以激起学生强烈共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深耕细作设计选题。针对本课程以往选题存在“大而全”而忽视“细致性” 的现象,本课题组经过多方研究摈弃了原来的做法而在设计课题“深耕细作”上下文章。我们在12级住宅设计课程上设置了低层住宅设计与多层居住组团及多层户型设计。第一,在低层住宅设计上,我们侧重于住宅的平面功能、常用空间尺度、建筑造型、环境营造等较为全面细致的建筑设计与表达。使同学们对住宅建筑有个较为深入细致的理解。第二,在低层住宅设计与多层居住组团课题设计中,我们较为侧重于多层住宅组团的空间设计,包含建筑与周边环境、住宅间日照及间距、住宅户型设计等与工程实际密切衔接的内容。同时保证做到教学时间充足。总之,我们在新课程的设置上注重设计的细致性,“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3)完善考核体系,注重过程化考核。在考核方式上也做了相应调整,将平时成绩比例提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注重提出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沟通表达能力。另外,学生图纸等作品的成绩评定也由老师及学生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观察别人的作品,通过对比给出评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更使得学生因为能参与考核评价,提高对成绩的认同感。反观自身的设计作品,对自己更是一种学习和提高。通过教学验证,调整考核方案的做法,确实促使同学们更加重视平时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4.教改效果与结论

本论文针对我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进行详尽的总结分析,思考及探索了一些教学改革方法,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需要继续改革的方面,如学时问题、调查的针对性问题、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衔接问题等,这还需要从专业层面进行调整。当然,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并在学生的反馈中继续完善,这样,才能达到这门课改革的预期目标,即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学生能够掌握居住类建筑设计方法及技巧。

参考文献:

龚恺.东南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5(12):24—26.

王雪英,曹犇,许东,丁波.锦州市三室两厅住宅套型原型设计的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吴晓,覃永晖.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住宅建筑设计》课程改革.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2年02期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居住建筑 特征 设计优化

一、居住建筑的主要构成:

居住建筑的构成,简单的可以划分为居室、厨房、卫生间、贮藏间、户内过道(户内楼梯);还有前室、露台、室外活动空间(庭院)等。按照其使用用途的性质,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即:以工作、学习、睡眠为主的需要安静的较小的分散活动空间,即户内私密空间;用来聚会、娱乐、进餐的较大的公共空间,即户内公共空间;还有就是室外的交往空间和娱乐空间,即户外公共空间。因此,根据居住建筑的不同使用用途性质我们就可以确定居住建筑设计优化的方向。

二、居住建筑设计的特征分析

居住建筑的设计是一个将社会、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交叉而成的建筑规划学科。它具有多元化特征,这些综合性的特征可分为环境因素和居住感受两个大的主要方面:

1、环境要求

环境要求涉及到多种因素,一般是与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实践和认知的客体对象有关的,比如,建筑所在的大环境、施工结构、气象、气候、材料、设备、绿化、卫生等因素。对于一个宜居的居住环境而言,居住建筑周边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房屋与房屋之间的间距控制,房屋朝向是否满足日照、周边的绿化环境是否优良、小区的环境卫生是否达标等等诸如此类的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整个住区环境的效益和成功与否,也影响到居住建筑设计的成败。

2、居住感受:

对于居住建筑自身而言,同样涉及到多种因素,它一般是与社会的发展环境以及人们的主观认识和实践活动有关的。比如,居住者在建筑物内生活所带来的感受,可能与建筑本身有关系外,与居者的修养、心境、学习等等都有关系。除了一部分的经济及人口因素以外,大多数的软性因素集合的边界难以确定,因而无法直接进行计量和分析,只能用比较弹性的方法做模糊的处理。

三.居住建筑设计优化的现代科学方法

居住建筑设计的多元化特征,在规划系统中是介于比较微观的建筑单体设计与比较宏观的城镇设计之间的一个层次外置,因此也就决定了居住建筑设计与规划紧密联系,具有环境要求和居住感受的双重特征。

由于居住建筑设计本身所具有的双重性,所以仅仅依靠人模糊的认知或者举例分析是无法准确处理设计中的具体问题的。因此,我们必须借助各种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居住区建筑设计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才能提出更合理而准确的方法。

通常用于居住建筑设计优化的科学方法理论有:优化论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仿生论方法、物元论方法、寿命论方法、智能论方法、模型论方法以及模糊论方法等等。

以上各种理论方法虽然在数学分析方法上有所差异,在理论的认识角度上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在哲学思维方面比较接近,而且都带有辩证逻辑的特点。比如:我们可以将设计的对象分割为一些基本的因素,那么这些因素之间必然会存在普遍的联系和相互的作用,这种相互关系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对立性,系统的结构与特定部分的功能相互制约、量变质变关系、时空存在的形式,这些都是设计中的方法和原则的体现。此外,在技术与艺术的软硬关系之中也充分的体现了设计中的辩证关系。比如:建筑的造型带给人的视觉感受、文化生活、视野舒畅等设计要求都属于艺术和心理方面的因素,而面积、人口、光照、服务设施以及交通等因素则属于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人的生理因素和技术因素。

建筑设计师在对居住建筑以上的特性进行辩证的分析之后,可以对前者采取软处理的方法,也就是凭灵感创作、经验和技巧以及形象思维、形象描述、定性调查等方法进行处理;而对后者则可以采取硬处理的方法,即依靠数理统计、逻辑思维、各种标准规范、抽象模型、物理实验、电脑系统以及抽象模拟等方法对硬件因素进行处理。

设计内容的不同不仅体现在从设计草图到施工图的整个过程,还反映在环境生态、建筑造型、居住功能以及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因为这些不同因素最终决定了居住建筑设计的目标效益。软硬综合交叉的设计方法应该贯穿在整个方案的构想之中,从构思到描述,到质量的评定,到识别反馈,以及方案的修改和文件的编制,整个过程都要注意软硬思想的综合交叉。

四、居住建筑设计优化应注意的问题

1、建筑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其实际用途-宜居

居住建筑设计优化首先就是要让不同用途的建筑空间及其应用技术最大化的满足其功能需要。比如:居室要求合理的大小,充足的采光,能够摆开大床的空间;墙壁的隔音性要好,适合舒适安逸的睡眠需要;客厅是家庭公共活动的空间,需要满足娱乐、会客、进餐的需要,因此客厅的设计要掌握视野开阔,采光尽量充足;阳台门带窗可居中,靠一侧设置时,宜与居室门在同侧;室内有多个门窗位置适当靠近,以保留较大的完整墙面,便于功能的完整和家具的摆放;作为经常使用的厨房,设计时应该兼顾其内设物品的摆放以及人在其中活动的方便,必须充分考虑到厨房内经常或必需存放的物品,如:主要有冰箱、操作台、洗槽、配餐桌、灶具、厨具、消毒设施等等,以及人的各种动作尺度,所以在进行厨房设计时应该针对这些物品适宜的长宽高以及摆放这些物品以后人自由进出以及两个人同时操作时的方便程度进行有目的的优化设计,同时应注意尽量利用空间,考虑炊具、餐具、粮、菜、杂物等的贮藏;居室内良好的通风,可考虑在墙内或顶棚处设置通风道;卫生间的设计应考虑座便器、洗浴空间的合理布局;墙、地面的防水和清洗等因素……等等,对于各种因素的充分考虑和统计,一切科学设计方法的运用都是为做到满足居住建筑的使用方便,高效利用,即宜居。

2、建筑设计应该综合考虑环境对居者内心的影响-乐居

居住建筑设计优化应重点考虑环境对居者内心的影响,一个建筑设计优化的评判标准还是居住者内心的满足。让居者满意,除了关注独立的内部空间外,公共环境以及其他的配套设施建筑的设计都能给身处居住区大环境中的人有一个内心的改变。新颖别致的楼体造型、清新亮丽的楼面颜色、温馨浪漫的院中小湖、绿绿葱葱的绿化带,这些无不对整个居住区内建筑的优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区内设置供人休息的长凳、供儿童游玩的乐园、设置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购物场所,这些看似平常的设计都对整个建筑设计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居住建筑设计的层次外置特性,要求设计师应全面考虑居住建筑的外部环境的营造,因为住区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者的心理印象和亲身感受,即是否乐居。

3、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的优化中的应用

在居住建筑设计优化过程中,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接口技术将各种因素和方法联系起来,构成技术系统,以便更好的使用软硬综合技术方法。由于人工智能只是在一定的经验知识基础上和一定机制条件下的固化,所以设计师的思维创作应该是影响和主导设计方案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计算机能够对大量的数据、图形以及文字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建立直观模型,从而大大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直接影响设计效果。

离散数学以及模糊数学的方法都是在居住建筑设计中处理双重性问题经常使用的技术。而数学方法、逻辑方法以及形象方法和经验的交叉使用常常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即用平衡常数方式和权值来解决对不可直接计量因素的量化分析问题。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规划设计居住环境日照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和土地的不可复制性,导致了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上升;加上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追求利润空间的最大化,从而使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超高层现象,在居住区间距规划上,为了节约土地缩小了楼距的日照空间,从而影响了居住建筑的日照时间。特别是居住在位于寒冷或严寒地区的住宅,日照问题就尤为突出。

在我国,人们很早以前就懂得把房屋建成座北朝南方向。我国的冬季因为太阳高度是向西南方向偏移,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可以使阳光直接照射入屋内,使室内暖和而明亮;而在夏季的时候我国的太阳都是自正东移向正西方向,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可以使阳光照不进屋子里,从而达到了夏凉的目的。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由于土地的不可复制性,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上升等原因,从而导致了居住建筑内日照严重不足。本文通过分析了影响我国居住建筑日照的主要原因,同时分析了阳光对人类的作用,提出了通过以合理居住规划设计,来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以其对建筑设计者有所帮助与启迪。

一、住宅规划设计与居住建筑日照对人体的作用

日照对人体的作用:当阳光照射到人类皮肤上,可使人的体内生成维生素A。而儿童如果缺乏维生素A,就很容易患上佝偻病。老人则更容易骨质疏松。阳光还可以杀灭室内的有害细菌,净化室内空气,它能使人们避免传染多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因此,人们在给自己选择住房时,都非常重视室内能不能照射到足够的阳光。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无论是从商业角度还是土地节约出发,都要求建筑师在住宅规划设计与室内日照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如何才能通过住宅规划设计的手段,从而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这是每个建筑设计师所面临难题。居住建筑日照条件,无疑是人们首先衡量居住环境舒适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现代居住建筑中如何才能使住宅室内获得更多日照,是居住区规划者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影响建筑日照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攀升;加上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使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者超高层现象,在居住区规划考虑上就尽量在压缩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从而影响了居住建筑的日照时间。

(一)房地产开发商追求最大的利润空间因素

因为经济利益方面的因素,投资者在楼盘开发前所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在现有的土地上建造出更多面积的建筑?如何才能使投资有最大利益的回报?因为商业利益的考虑,而忽视了居住建筑日照的重要性,忽视居住建筑对日照的基本要求以及人体对日照环境舒适度的要求。

(二)城市建筑呈现高层或者超高层因素

由于现代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建设用地普遍紧张。为了节约用地,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者超高层现象。于是楼与楼之间的互相遮挡便成了影响建筑日照主要因素之一。楼与楼之间的距离(被称为日照间距)安排,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最头疼的问题,既要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又要考虑人们对居住日照环境的要求,事实上,在大、中城市的居住建筑设计中,很多情况下建筑物的布置都是在见缝插针,为投资争取尽可能多的利益空间,居住日照问题日夜突出,其环境因素也就可想而知。

三、如何通过住宅规划设计,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有限的国土资源,使得建筑师在进行居住建筑规划之初,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节约土地。对于居住建筑日照环境的要求,需要建筑师在进行居住建筑规划最初,就要预留足够的日照空间。从节约土地与日照要求之间相互矛盾和相互制约,必须寻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从而设计出良好的居住建筑日照环境。

(一)选择适宜的朝向有利于室内的日照

在我国,人们很早以前就懂得把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因此建筑朝向的选择就相当重要,建筑朝向涉及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建筑朝向选择的总原则是:在节约用地与保证开发商的利益前提下,要在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在夏季避免过多的日照。

所以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设计者必须对建筑朝向进行详细地分析,选择最适宜的朝向,合理的朝向不但可以改善室内日照环境,还可以减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建筑密度,达到节约土地与房地产商的投资目的。

(二)正确的窗户、阳台设计有利于提升建筑的日照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居住朝向设计对居住建筑日照的影响。那么,正确的窗户、阳台设计对居住建筑的日照,同样十分重要。优良的窗户、阳台设计不但可以使室内的日照环境锦上添花,还可以合理的利用室内的每一寸空间。如客厅与阳台相结合不但提升了室内日照环境还增加了客厅的使用面积,同时也开阔了主人的视野,拉开窗帘就能一览高层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结束语】通过对影响我国居住建筑日照的原因分析,从节约土地与日照要求之间,我们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选择合理的朝向不但可以改善室内日照环境,还可以减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建筑密度,达到节约土地与房地产商的投资目的。优良的窗户、阳台设计不但可以使室内的日照环境锦上添花,还可以合理的利用室内的每一寸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晓临.段永辉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日照问题浅析[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6(9)

[2]黄农.姚金宝.瞿伟确定住宅建筑日照间距的棒影图综合分析法[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篇8

关键字:建筑小品;居住环境景观;发展方向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more people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the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areas, 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has made long-term development. In the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design of resident,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ving area, building, King wall, green belts and other region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buildings.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esthetics principle of architectural ideas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carries on the simple elaboration in application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and build the concept give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for the future design.

Key words: Architecture;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F293.33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明的进步使得居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民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居住区中度过的,因此说要提高生活质量首先就需要优化居住区的环境。近几年来,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建设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其在景观的设计中也充分运用了美学元素,在优化居住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美学观赏价值。下面本文就进行详细的论述,并指出今后建筑小品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发展方向。

一 建筑小品设计中的美学应用

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建筑小品的应用要讲求美学原理,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功效,实现美的价值。所谓美学,就是从人类对客观存在事物的审美关系出发,将建筑小品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充分将其自然美、人文美和艺术美的功能发挥,达到三美合一的境界,而在实际的建筑小品应用的过程中该如何把握美学原则,将其充分的应用在居住景观设计中呢?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充分发挥对比衬托的功效

对比衬托是建筑小品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的规律,在居住环境景观的设计中,要有对比,才能够突出某一环境的特色,才能够彰显主题,使得居住环境中的景观更为丰富多彩。外形的对比、色彩的对比、造型的对比等方法,都能够在建筑小品应用中展现,使得环境景观时而宁静庄重,时而轻松活泼,又不失独特之处,充分发挥建筑小品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功能。

(二)巧用黄金比例

建筑小品各具特色,在居住环境中的应用作用也不近相同,因此说在实际的设计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要巧用黄金比例,本文就以植物的配置为例简单的说明。居住环境中的景物大小各异,景观的各部分也长短不齐,因此所在植物的配置中要遵循黄金比例,将花草树木、盆景水源等和周围建筑物实现完美协调的搭配。对于大型的景物来说,恰当的视距应该是景物高度的3.3倍,对于小型的景物来说,应该是1.7倍,而宽度则应该是1.2倍,在景物的配置中需要把握好这个黄金比例,才能够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美的功效。

(三)遵循美学原理中的形式美和实用美规律

居住环境景观的设计中应用建筑小品,目的就是要实现形式美和实用美。建筑小品的形式美就是姿态美,能够将建筑小品作为刺激人感官的信号,引起居民的观赏兴趣。要达到形式美的要求,可以综合利用对比衬托、黄金比运用、节奏韵律配置等多种方法,实现建筑小品与环境的完美融合。而实用美则是着重针对建筑小品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实用性,即其能够在造型、颜色或者线条等方面带来感官刺激,引起观赏欲望,并能够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例如亭子的修建要达到美观和休闲的功效,工艺桌椅等要达到美观和实用的功效,树木的栽种也可以达到乘凉的效果,花朵的配置能够营造一个沁人心脾的舒适环境,这些都是建筑小品实用性的功能。因此说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要在遵循美学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建筑小品配置,彰显其形式美和实用美。

(四)实现变化与统一的和谐应用

居住环境景观的设计需要既具有变化的要求,体现出景观的节奏美,又要达到统一的规范,要实现二者的协调,就必须要在外形、色彩、线条以及风格等方面都要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在变化中求景观元素的统一与渐变,体现出景观的韵律美,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因此说在实际的建筑小品应用与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时,要使得其中的植物配置在统一的状态下寻求一种变化的因素,是植物给人的感觉既有庄重的统一感,又有灵活的变化感。

二 建筑小品在居住环境景观中的具体应用

上文中论述了,在建筑小品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美学原理,将美学设计理念和居住环境景观的设计融为一体,下面本文就以具体的建筑小品应用为例进行论述。

(一)建筑小品中亭的具体应用

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建筑小品中亭的应用最为广泛。亭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就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当今的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也广泛的采用亭子作为景观配置的一个因素。亭子既可以达到形式美的功效,又能够充分的展现其实用美的一面,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景观配置要素。景观配置中,亭子的设计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虽然小巧,但是设计出来一定要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使其存在既在情理之中,又能够出人意料。其次在亭子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立面装修的大小,形状、颜色配比等,繁简的设计也要参考相应的资料,既要体现出格调清雅的一面,又要展现灵秀明快的一面。除此之外,亭子的使用还需要做到情境交融,周围需要配置符合情调的植物配景,能够使居民在此休憩时有一种赏心悦目和心旷神怡之感,能够引起遐想,或产生一种令人神往的意境。

(二)建筑小品中景墙的应用

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景墙运用的也较多,通常是用来隔断或者是划分空间的,也能够起到衬景的效果,同时景墙本身还具有装饰功能,在美化环境和营造氛围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景墙设计的恰到好处,还能够使得居住区内的景观空间呈现出一种变化多端和层次分明的效果。景墙在设计时需要和居住区的其他建筑景观达到协调的状态,与树林、草丛、花坛、小亭等景观呈现出交错分布的视觉效果。景墙是由不同的石头砌成,可以砌成形态各异的样子,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因此能够很好的和景物融为一体。

(三)建筑小品中廊架的应用

廊架是走廊和花架之间的结合体,既能够体现走廊空间的延续性,又能够支撑花架空间的透明性。廊架的设计材料多种多样,可以是木质材料,也可以是石材,或者是钢筋混凝土的材质,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选择。在设计时要注意,需要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使其既能够达到美观的效果,又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

三 建筑小品在居住环境景观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建筑小品的发展也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态势,具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因此其今后的发展要有明确的方向。首先要以服务性为主题,在突出自然特性的同时彰显文化品格;其次要使其形式更具有创造性,和环境的融合程度更完善和完美,是景观更具吸引力;最后要在设计中更多的体现出多样性和包容性,要既简洁明快,有要具有文化底蕴和内涵。

结束语:经济的发展带动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样也使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集中的表现就是对于居住环境景观的设计的要求。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要应用到建筑小品,达到一种美观和实用的功效,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通过论述建筑小品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的美学应用,简单的介绍了集中建筑小品的具体设计应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的简单的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今后的居住环境景观设计起到帮助作用,使建筑小品在应用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功效。

参考文献:

[1] 靳超 建筑小品在居住环境景观中的应用——以北京部分居住小区为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0期

[2] 方松林 浅谈小品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山西建筑,2009年第10期

[3] 韩松亭 柳东菊 对景观设计中的建筑小品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30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