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篇

时间:2022-10-27 02:05:32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反思

教材分析

寓意故事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它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地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读者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坐井观天》就是其中的一则,它通过“坐在井里的青蛙”和“从天上飞来的小鸟”的生动有趣的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地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否则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则寓言跟《识字4》的词语“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样,把部分当整体,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这则寓言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狭隘的。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坐井观天”的含义。

教学难点

懂得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识字4》,大家还记得里面的成语吗?(学生齐读)。其中第二组成语的意思是什么?(以动作表达词语的意思)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这几个成语之一《坐井观天》的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在文中用线和圈各划出不懂的句子与词语。

2、自学生字新词。

3、了解课文内容

4、检查自学结果

(1)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

(2)集体更正,各别读、齐读。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三、再读课文,感悟含义

1、朗读课文,注意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2、理解词语“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3、坐在井里的青蛙是怎样的动物?(引出“自以为是”)。从哪里可以看出青蛙“自以为是”?(“说大话”、“笑”、“一……就……”)

4、小鸟是说大话吗?为什么?(事实,“飞了一百多里”、“天无边无际”、“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5从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

(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生练读课文(小声读、大声读)。

1、各别对话。

2、分组对话。

3、评定效果。

4、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扩展活动

如果青蛙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得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可各抒己见,根据学生的说法做适当的补充、纠正。)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争论,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地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所以,我们不管在看什么事物或问题,要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去看,才能认清它们的真相。

六、课后作业设计

1、把自己对本课的学习效果填入下表中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自我评价表

被 等级

评项目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巩固旧知效果

生字学习效果

课文内容学习效果

课文内容学习效果

扩展活动效果

2、针对上表,对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做好弥补。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事实)

天有多大

青蛙 只有井口大 (片面)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故事通过小鸟和青蛙有趣的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地道理。在课堂活动中,我从六个环节进行,在此当中,学生都配合得很好。只是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差,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不如别人。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很少表现自己,就怕自己说错了话、答错了问题会被老师或同学批评。在分角色对话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致很高,大部分学生都跃跃欲试,其中有三组模仿得很像,赢来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扩展活动这个环节,同学们各抒己见:“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广阔的天空”,“会看到美丽的风景”,“会看到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会看到……”就在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有位同学说出的话让教室有了片刻的宁静,随之又是一片热闹的议论。他说:“老师,那只青蛙跳出来后,它正好看见了一家饭馆的招牌上写着 ‘青蛙粥’、‘青蛙拌黄豆''''……”。对于这个同学的说法,那可是事实啊,我在备课时,只往好的方面想,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些呢?对于本课的作业设计,我没有给出规定的内容,为的是各个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他们要弥补的内容也不同。因此,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复习。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篇2

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最富有好奇心,好动、善于模仿和表演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善于借助孩子的这一特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表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不仅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以《坐井观天》一文为例谈谈课堂表演的几个重要环节。

1.从“无声”到“有声”

课本只是语言文字、标点符号、和图形的一个综合载体,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然而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使这无声的语言变得有声有色。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表演能否成功的首要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仔细推敲课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然后认真琢磨,哪里读轻;哪里读重;哪里读快;哪里读慢;读人物对话时,还要注意哪些该抑;哪些该扬;哪些该顿;哪些该挫;读的时候只要把握好轻、重、快、慢,和抑、扬、顿、挫就能把这些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声有色。 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我让学生认真体会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读青蛙的语气要低沉而傲慢;小鸟的语气要清脆而真诚。读青蛙的语调时,要“抑”;小鸟的语调时要"扬"。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已经能把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读得有声有色。这样就实现了从“无声”到“有声”。

2.变“课本”为“剧本”

语文课上的课本剧表演是一种深读课文推敲课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并将其形诸于外的排演过程,是一种特殊而有效的阅读理解手段。 因而在表演课本剧前,首先要反复阅读课文,圈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然后讨论如何把握角色。其次要让学生深入研读“剧本”,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及人物细腻的神情变化等内容。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CD#2〗”画出青蛙说的话。反复感知使其对整个故事情节达到能复述的程度。最后让学生讨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评评青蛙和小鸟的话谁对谁错。表演青蛙该用什么语气和神态;表演小鸟又用用什么语气和神态。

有了对课文的研究,对人物面貌的大致把握,就为课本剧的表演,探究“角色”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课本”也就变成了“剧本”。

3. 由“声色”进入“角色”

表演是朗读的深化和提高,而情感是表演的生命线。没有情感的表演是枯燥无味的,那种“喜不见笑意,悲不见颤音”的表演是多么的遗憾啊!所谓表演就是将剧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综合体现在表演者的身上,让观众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

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的角色表演时,我让学生先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进行演习。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扮演青蛙,青蛙说的每句话分别用什么语气和神态,伴演小鸟,小鸟说的每句话又分别用什么语气和神态。如青蛙问:“你从哪儿来呀?”要用惊讶的语气和神态。“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要用轻蔑的语气和神态。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要用天真、和蔼的语气。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要表现出青蛙自以为是神态。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要用肯定、劝告的语气来表现。总之要让学生通过表演,力争体现出青蛙见识短浅,自以为是;小鸟见识多广,真诚可亲的生动形象。这岂不是由“声色”进入“角色”?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篇3

课题

坐井观天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个寓言故事。本课学习应重点激发学生对阅读故事的兴趣。为达到目标,本导学案作了如下安排: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故事的兴趣;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事内容;角色朗读,让学生走进故事情境;想象续编,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最后,通过自我对话,感悟故事中的道理,进而感悟生活中的哲理。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井”“青蛙”“小鸟”板贴画。(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并说一说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播放“坐井观天”的动画片。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2.导入新题,问:谁能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1.认真观看视频,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大意,总结得出:讲的是“坐井观天”的故事。

2.读课题,交流“坐井观天”的意思。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用时:17分钟)

1.教师范读,请学生点评。

2.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检查朗读,相机指导认读生词。

4.组织学生小组间赛读课文。

1.听范读,学生点评。

2.按自读要求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朗读课文,用各种方式认读生字新词。

4.小组间赛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2.查字典填空。

“际”的字义有:①交际或靠边的地方;②时候;③当,适逢其时;④彼此之间。“无边无际”中的“际”应选第(

)解释。“无边无际”的意思是

三、了解大意,自读课文。(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从课文中知道的内容,并归纳整理。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的表达方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大胆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师生互动中了解到: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青蛙和小鸟。

(2)课文主要写的是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有多大。

(3)课文主要写的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3.同桌合作读对话,相互交流从对话中读懂的内容。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坐井观天”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它们在争论

四、指导书写。

(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话”“沿”“际”,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注意什么?指导学生写好这三个字。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生独立描红、临写。

5.组织再次交流。

1.观察生字。

2.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1)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

(2)相互交流书写的感受。

3.随老师书空。

4.描红、临写。

5.交流、反馈。

4.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字,并完成练习。

沿

(1)“话”是

结构,部首是

(2)“沿”的部首是

,除去部首还剩

画。

教学反思

1.导入环节简洁有效,让学生通过看图初步感知故事情节,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直奔课文重点。

2.在生字学习中,采用随文识字、字词结合、图文结合等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途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识记生字。通过组织朗读挑战赛,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朗读热情,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学习重点

品读课文,并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井”“青蛙”“小鸟”板贴画。(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板贴情景。(用时:5分钟)

1.复习导入:谁能说说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板贴“井”“青蛙”“小鸟”。

1.交流: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有多大。

2.师生互帮贴“井”“青蛙”“小鸟”。

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用时:15分钟)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学习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1)自读对话。

(2)指名读,师生评读。

(3)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3.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组织评议。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重点指导体会第三次对话中青蛙和小鸟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1.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自读三次对话。

3.同桌合作读对话,相互交流从对话中读懂的内容。(第一次,小鸟在天上飞了一百多里;第二次,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第三次,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小鸟让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4.(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2)联系课文内容思考问题,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5.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后再读,深入体会人物的语气和内心。重点体会第三次对话中青蛙的“笑”:骄傲的、自以为是的笑;小鸟的“笑”:又好气又好笑,无奈的笑。

5.选择正确的选项。

第4、5自然段写的是青蛙和小鸟的(

)。

A.第一次对话

B.第二次对话

C.第三次对话

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2)青蛙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青蛙向小鸟承认自己弄错了。(

三、同桌合作,演读故事。(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演读要求:

(1)要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2)在读的时候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2.同桌合作演读,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展示演读,师生评议。

1.按要求同桌演读。

2.全班展示演读。

7.读了课文,我明白了:

四、续编对话,领悟寓意。(用时:10分钟)

1.发挥想象,小组合作续编它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3.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1.小组合作续编它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全班交流。

3.明白寓意: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

8.续编青蛙和小鸟的第四次对话。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看到了

,它

地说:“

。”小鸟

地说:“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通过板贴,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又为理解青蛙与小鸟看法不同的原因作铺垫。

2.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生动有趣。在第二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进入故事,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充分地感悟,感受故事中的乐趣,也感受阅读中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3.在教学最后,通过演读,让学生继续感受故事中的乐趣,同时也加深了对故事内容和人物特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想象和讨论中感悟故事的寓意。

《坐井观天》教学片段

讨论“对错”,初悟道理(教学重点)

师: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那它们谁说得对呢?

生:(齐答)小鸟说得对。

师:小鸟说得对,那青蛙说得肯定就——

生:(齐答)错了。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请小朋友们帮老师解决一下。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我们先来帮小鸟找找原因。请大家先读一读小鸟说的话,然后同桌讨论一下:小鸟为什么说的是对的?

生:因为小鸟根本就没有见过天的边。

师:它为什么没有见过天的边呀?

生:因为它飞了很长的时间,都还没有见到天的边,所以它说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真会想,请坐。谁再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在天上左飞右飞的,所以它懂的知识多,它就知道天很大。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小鸟飞的地方多了,见到的东西也多,知识就多,是吗?谁还想说,你来说吧。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都想看到天的边,它每天都不停地

飞,还没看见天的边。

师:小鸟每天在天上飞,见多识广,所以小朋友们都认为它是对的。大家读读青蛙说的话,联系图想一想,它的话错在哪儿?

生:因为那个井壁把天的其他地方都挡住了,只剩下井口大的天,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井壁挡住了天,还挡住了青蛙的什么?

生:挡住了青蛙的视线。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青蛙的视线范围很小,它只能看到那个井口。还有没有?你来说。

生:因为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篇4

这节课的内容是接着前一天的语文课继续学习课文《坐井观天》。教师李小东中师毕业,有12年教龄。今年9月刚通过小教高级职称。学校事先不知道我们要听语文课,因此这节课是随机抽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家还记不记得小鸟和小青蛙为什么事争起来了?

生:小鸟认为天很大,青蛙认为天很小。

师:为什么它们看法不同?

生:因为小鸟在天上看得远,青蛙在井里看不远。

师:好!让我们看看课文里怎么说的。(按座位)每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当小鸟,一个当青蛙,再把这段对话读一读。

生:读(略)

师:我请两个同学上来分别扮演小鸟和青蛙把这段话给大家读一读。

(先后有三组同学上来,每组读完,大家点评,引导学生带着语气读、带着表情读、带着动作读。)

师:课文里说,“小鸟笑了”,它为什么笑?

生:它相信自己对。

师:是吗?我们把这段再读一读,看看青蛙是怎么说的。

生:齐读(略)

师:“小鸟也笑了”为什么?

生:“它被青蛙的话逗乐了”。

师:我们把小鸟这段话也读一读。

生:齐读(略)

师:想一想,如果你是小鸟,你想对青蛙说什么?

生:你真是的,不弄清楚就下结论。

生:你自己看看就知道啦!

师:好,那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它们是怎么做的。

(放投影:画面为青蛙从井里跳了出来。)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青蛙看见了什么?

生: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

生:天这么大,我没看花眼吧?

生:外面有农夫、房子、羊群。

生:有的农夫在拔草,有的农夫在给牛挤奶。

生:大自然真的很美呀!有各种各样的花。

生:天空无边无际。往前看,有草原;往后看,有田;往左看,有房子;往右看,有树林。

生:我这不是做梦吧?

生:我再不想回井里去了。

(老师在每位同学回答之后,都有一、两句鼓励性点评,如:“你很会想象”;“你会用方位词”等等。)

师:同学们都说得这么好,让我们编一段“小鸟和青蛙的第三次对话”好吗?可以自己编,也可以和同桌同学一起编。

生:(大部分与同桌一起编)

师:哪位同学把编好的说一说?

生:天真的无边无际,看来我是弄错了。小鸟,对不起!

师:知错就改。

生:外面的朋友那么多,我在井里多孤独哇!

师:外边的世界这么精彩,小青蛙还会回到井里去吗?(按座位)两个同学一起讨论一下。

生:讨论(略)

师:谁来说说你们怎么讨论的?

生:不回去。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么美,就想在外面安个家。

生:不回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留在外面可以了解得更多。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会回去。因为它太小,不安全。

生:有时候在外面,有时候回去。在外面可以和小朋友玩儿;想家的时候就回去看看。

生:要回去。外面人多,它会被踩死。

生:有的人会把它抓去杀了吃。

生:还是回去。要保护自己。

师:怎么保护?

生:我们跟抓青蛙的人说,不要杀了吃,青蛙是有益的。

师:我们要让青蛙在井里、在外面都能幸福地生活,人类要和它们做朋友。

课后,教研组成员与老师一起对这节课进行剖析、研讨。

调研组成员A: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光喊理念不行,一定要把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行为,怎样融入是当前的重点。看得出李小东老师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师生互动,课堂很活跃;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得不错:一次是让学生一起编“青蛙与小鸟的对话”,还有一次是讨论“青蛙还愿不愿回井里”。学生有话可说。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

调研组成员B:感受到年轻教师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总的来说,教师的引导到位,学生的回答充满童真童趣,完全进入到小青蛙的情境。读书也读得到位。李小东老师把课改前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自读自悟”与课改中积累的新经验结合起来了,这很可贵。

调研组成员C:过去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不好,但不能因噎废食。对于小学生,接受式学习其实很重要。小孩子理解能力弱,但记忆力很好,多接受一些东西对将来发展创造性思维可以打下好的基础。所以反复读书,记住一些优美的句子,积累词汇,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课文中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不能因为要把课堂搞活就把这些都否定。

调研组成员D:有些问题设计得不错。例如“小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还愿不愿意回去?不是一种答案,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答案在“不回去”方面出现趋同时,老师能及时引导:“有没有不同意见?”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主导作用。

调研组成员A:但是拓展也得有个度。例如青蛙跳出井口,看到农夫、羊群、房屋、树林、花朵……可以无限地说下去,说得太多就离”坐井观天“这个”天“到底是大还是小”的问题离得太远了。

调研组成员D:最后把重心落在保护青蛙,让人类和青蛙做朋友方面也有点离题太远,可以涉及,但不应该是重点,还是应该回到”坐井观天“的本意上来。

调研组成员C: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在外省听课也常遇到这种情况,本来这节数学课是要讲“用乘法口诀算出商”,结果几乎整堂课都在讨论小猴子分桃有几种分法,怎么分才风格高等等,喧宾夺主。既然新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这个问题。

教师:那要是学生把话说开去了怎么办?

调研组成员A:收放要有度。这方面的经验要积累。但首先教师自己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与文本“对话”,把握文本,这样才能发挥好主导作用。过去备课不“备学生”,现在不能片面认为“备学生”就是让学生上课有话说就行了。那么,教师的引导作用呢?课堂的效率呢?不要跑到

另一个极端。要全面理解备课的质量问题。 教师:可是我觉得学生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坐井观天”的意思。

调研组成员C:小学生中会不会犯“坐井观天”的错误?我觉得学完这节课以后学生应该能正确理解并学会正确应用这个成语。应重点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坐井观天”的现象。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篇5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还记不记得小鸟和小青蛙为什么事争起来了?

生:小鸟认为天很大,青蛙认为天很小。

师:为什么它们看法不同?

生:因为小鸟在天上看得远,青蛙在井里看不远。

师:好!让我们看看课文里怎么说的。(按座位)每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当小鸟,一个当青蛙,再把这段对话读一读。

生:读(略)

师:我请两个同学上来分别扮演小鸟和青蛙把这段话给大家读一读。

(先后有三组同学上来,每组读完,大家点评,引导学生带着语气读、带着表情读、带着动作读。)

师:课文里说,“小鸟笑了”,它为什么笑?

生:它相信自己对。

师:是吗?我们把这段再读一读,看看青蛙是怎么说的。

生:齐读(略)

师:“小鸟也笑了”为什么?

生:“它被青蛙的话逗乐了”。

师:我们把小鸟这段话也读一读。

生:齐读(略)

师:想一想,如果你是小鸟,你想对青蛙说什么?

生:你真是的,不弄清楚就下结论。

生:你自己看看就知道啦!

师:好,那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它们是怎么做的。

(放投影:画面为青蛙从井里跳了出来。)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青蛙看见了什么?

生: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

生:天这么大,我没看花眼吧?

生:外面有农夫、房子、羊群。

生:有的农夫在拔草,有的农夫在给牛挤奶。

生:大自然真的很美呀!有各种各样的花。

生:天空无边无际。往前看,有草原;往后看,有田;往左看,有房子;往右看,有树林。

生:我这不是做梦吧?

生:我再不想回井里去了。

(老师在每位同学回答之后,都有一、两句鼓励性点评,如:“你很会想象”;“你会用方位词”等等。)

师:同学们都说得这么好,让我们编一段“小鸟和青蛙的第三次对话”好吗?可以自己编,也可以和同桌同学一起编。

生:(大部分与同桌一起编)

师:哪位同学把编好的说一说?

生:天真的无边无际,看来我是弄错了。小鸟,对不起!

师:知错就改。

生:外面的朋友那么多,我在井里多孤独哇!

师:外边的世界这么精彩,小青蛙还会回到井里去吗?(按座位)两个同学一起讨论一下。

生:讨论(略)

师:谁来说说你们怎么讨论的?

生:不回去。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么美,就想在外面安个家。

生:不回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留在外面可以了解得更多。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会回去。因为它太小,不安全。

生:有时候在外面,有时候回去。在外面可以和小朋友玩儿;想家的时候就回去看看。

生:要回去。外面人多,它会被踩死。

生:有的人会把它抓去杀了吃。

生:还是回去。要保护自己。

师:怎么保护?

生:我们跟抓青蛙的人说,不要杀了吃,青蛙是有益的。

师:我们要让青蛙在井里、在外面都能幸福地生活,人类要和它们做朋友。

课后,教研组成员与老师一起对这节课进行剖析、研讨。

调研组成员A: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光喊理念不行,一定要把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行为,怎样融入是当前的重点。看得出李小东老师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师生互动,课堂很活跃;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得不错:一次是让学生一起编“青蛙与小鸟的对话”,还有一次是讨论“青蛙还愿不愿回井里”。学生有话可说。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

调研组成员B:感受到年轻教师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总的来说,教师的引导到位,学生的回答充满童真童趣,完全进入到小青蛙的情境。读书也读得到位。李小东老师把课改前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自读自悟”与课改中积累的新经验结合起来了,这很可贵。

调研组成员C:过去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不好,但不能因噎废食。对于小学生,接受式学习其实很重要。小孩子理解能力弱,但记忆力很好,多接受一些东西对将来发展创造性思维可以打下好的基础。所以反复读书,记住一些优美的句子,积累词汇,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课文中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不能因为要把课堂搞活就把这些都否定。

调研组成员D:有些问题设计得不错。例如“小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还愿不愿意回去?不是一种答案,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答案在“不回去”方面出现趋同时,老师能及时引导:“有没有不同意见?”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主导作用。

调研组成员A:但是拓展也得有个度。例如青蛙跳出井口,看到农夫、羊群、房屋、树林、花朵……可以无限地说下去,说得太多就离”坐井观天“这个”天“到底是大还是小”的问题离得太远了。

调研组成员D:最后把重心落在保护青蛙,让人类和青蛙做朋友方面也有点离题太远,可以涉及,但不应该是重点,还是应该回到”坐井观天“的本意上来。

调研组成员C: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在外省听课也常遇到这种情况,本来这节数学课是要讲“用乘法口诀算出商”,结果几乎整堂课都在讨论小猴子分桃有几种分法,怎么分才风格高等等,喧宾夺主。既然新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这个问题。

教师:那要是学生把话说开去了怎么办?

调研组成员A:收放要有度。这方面的经验要积累。但首先教师自己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与文本“对话”,把握文本,这样才能发挥好主导作用。过去备课不“备学生”,现在不能片面认为“备学生”就是让学生上课有话说就行了。那么,教师的引导作用呢?课堂的效率呢?不要跑到另一个极端。要全面理解备课的质量问题。

教师:可是我觉得学生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坐井观天”的意思。

调研组成员C:小学生中会不会犯“坐井观天”的错误?我觉得学完这节课以后学生应该能正确理解并学会正确应用这个成语。应重点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坐井观天”的现象。

调研组成员A:对于如何理解课改中提出的“创造性应用教材”,如何避免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误区,恐怕还要深入探讨。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把握看问题、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

重点难点:

    1、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持的不同的观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2、理解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持的不同的观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师: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考考你们,还记得这些词语吗?(课件1出示词语)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坐井观天    回答   口渴    喝水    说大话弄错    无边无际   大得很哪    抬头

二、激趣导入

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从前啊,有一口古老的井,井底生活着一只青蛙。它每天坐在井底,从来没有出去过,就这样平静地生活了很久。终于有一天,飞来了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

请同学迅速把书翻到58面,大声读读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

2、想一想: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青蛙和小鸟)它们在争论什么?(天有多大)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无边无际,大得很。)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底)

    板画,井,把青蛙移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呢?(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将小鸟移到井沿。

    指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过渡:它们俩碰到一起是怎么争论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再次小声读读课文,找出它们的对话,用“--------”画记出来。

一共有几次对话?谁来读出他们的第一次对话?

3、对话导读,理解。

【出示第一次对话】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和第三段,你从这次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谁来试试?

    ③1、2组读青蛙的话,3、4组读小鸟的话,老师来叙述。

过渡:青蛙听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觉得更奇怪了,而且一点儿也不相信,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第二次对话】

①谁找出他们的第二次对话读读?

②从这次对话中,你知道青蛙认为天多大?(井口那么大)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可是有趣的是青蛙还认为小鸟是在说大话,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吹牛,说假话。可见青蛙一点儿也不相信小鸟的话。

③再读青蛙说的话,这句话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谁来读读?

改换句式:请看青蛙说的这句话,师读, “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就是说“不用飞那么远。”

   ④指导朗读:青蛙的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指名读

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指名读

师带读-----------分男女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过渡:一个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另一个认为天无边无际,而且谁也不肯认输,你们瞧!

【出示第三次对话】

①1、2组齐读青蛙的话,3、4组齐读小鸟的话。

②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你认为谁错了?(青蛙)你们的意见相同吗?

你们都认为青蛙错了,为什么它眼中的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实验: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把书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指名说。我们的视线被纸筒挡住了,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小结:青蛙不就是这样吗?它一直生活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想象

    小鸟为什么会认为天无边无际呢?因为它一定飞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过天的边际。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那只可爱的小鸟,你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呢?

边想象边说句练习。(小鸟展开翅膀飞呀飞,飞过高高的山,飞过广阔的田野,飞过茂密的树林,飞过蔚蓝的大海------------)

你们飞过那么多地方,有没有看到天的边际?可是青蛙不相信啊,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相信呢?(让它跳出井口来看看)

五、总结拓展,揭示寓意

1、【想象第四次对话】

①假如这只青蛙真的跳出水井,它将会看到一些什么?(很大一片天空,美丽的风景)

    ②那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小鸟又会说什么呢?------ 指名说。

    ③创造想象,续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揭示寓意

    学习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你喜欢课文中的谁呢?为什么?

所以我们认识事物要像小鸟那样站得高,看得远,才能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如果青蛙会跳出井来看看,说明它能够听取别人的建议,这一点还是很可贵的。我们班还有很多同学坐井观天,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多学知识,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做一个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人,千万不要做“井底之蛙”哦。

六、板书设计:

                     小鸟

                              站得高

12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篇7

那么如何在师生之间创造良好的倾听氛围呢?首先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是对学生尊重的一种表现,会让你得到学生的好感和信任,同时也为学生倾听别人发言作出榜样。教师要善于倾听,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放下架子,耐心倾听

我曾经看到这样的一则教学案例。一位老师教完《坐井观天》一课后,设计了一道培养创新思维的说话题:以《青蛙跳出井口后》为题自己编一段故事。学生踊跃发言,奇思妙想赢得了阵阵掌声,即使是听课的老师也不由得点头赞许。这时,在举起的一片小手林中,怯生生地伸出了一只小手。老师就点了他的名。这位同学站起来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了看外面,觉得还是井里面好,于是它又跳回了井里……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位老师连忙打断了他的话,示意让他坐下,并言归正传:我们不能像井中的青蛙那样――坐井观天……此时,这位同学满脸通红,羞愧地低下了头。让我们来听听他没说完的话吧。他在日记中写道:……只见高大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小河里流淌着乌黑发臭的废水,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气味。昔日的小伙伴――小鱼、小虾、螃蟹都不见了,只剩下青蛙孤零零的一个,它很害怕,它觉得还是井里面好,于是又跳回了井里。

当我读到这个学生日记里的话语时,我的心被完全震动了。这是多么好的想法啊,可他尚未说出就被扼杀了,这完全是教师没有耐心倾听、不尊重不相信学生的缘故。在这里面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由让我想起自己平时教学的情景。平时上课没有听学生讲完,或学生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思路、解法,就用老师的威严匆忙让他坐下,就这样熄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击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也可能让学生失去了倾听教师讲课的欲望……

在苦苦追寻让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我们有没有每次都认真地听学生的想法呢?课堂教学是双向的,既然有教师的讲,学生认真听,也就应有学生的讲,老师认真地听。在让学生倾听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倾听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也不应该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随意打断、甚至阻止学生继续发言,或者强迫学生去听、去说,应该放下架子,让学生感觉像两个朋友交谈,轻松地说出他自己心中的想法。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老师是他学习上的知心朋友,自己应当把心里的想法和问题都说给老师听。

2.注意评价,灵活倾听

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倾听学生的发言,但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教师在倾听中还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作出适当的评价。教学的魅力来自于教师敏锐的课堂洞察力与机敏的教学反应,正确听辨学生的发言,并对倾听获取的信息迅速作出教学决策,可以催生新的教学行为。教师或点头、微笑以示赞同与鼓励,或复述、追问以引起学生重视与反思,或拓展、延伸以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从而推动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往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才会出现被问的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不关他的事。教师这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目标,引导倾听,告诉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告诉他们“听”也是目标,因为在“听”中自己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自己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总会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篇8

1力学知识

(1)风吹草动风吹草动的意思是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轻微的动荡或变故.用物理学的观点看,它涉及到力的作用效果的知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使物体发生形变.风吹草动中,风对草施加了力,而草由静止变为运动,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2)刻舟求剑刻舟求剑的意思是在船上剑掉入水中的地方刻上记号,船停后,从刻记号的地方下船寻找丢失的剑.后来用“刻舟求剑”比喻拘泥固执,不知根据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处理事情.用物理学的知识来解释,“刻舟求剑”包含有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如何正确选择参照物的问题.“楚人”以船为参照物,则“所契者”是静止的,而剑相对船来说是运动的,当然结果应是“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安如磐石安如磐石的意思是安稳得像磐石一样,形容很稳固,不可动摇.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是物体惯性大小与质量大小间的关系,物体质量大则惯性大.磐石质量非常大,则其惯性也非常大,外力很难改变其静止这一运动状态,所以很安稳.

(4)如芒在背如芒在背的意思是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容惶恐不安.用物理学的知识解释是压强大小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芒刺受力面积小,扎在背上则压强大,所以很难受.

2声学知识

(1)引吭高歌引吭高歌的意思是放开嗓门,高声歌唱,形容人精神振奋.用物理学的观点看,“引吭高歌”的意思是指声音的响度大.与引吭高歌的物理意思相近的成语还有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咆哮如雷、大声疾呼、放声高歌等.

(2)掩耳盗铃掩耳盗铃的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铃响,就堵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做法.用物理学的观点看,“掩耳盗铃”涉及到的知识有:减弱噪声的方法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堵住自己的耳朵盗铃,自己虽听不到铃声,但铃声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别人是能听到铃声的.所以“掩耳盗铃”只不过是自欺欺人.

(3)余音绕梁余音绕梁的意思是余音环绕屋梁旋转不去,形容歌声或音乐美妙动听,令人回味.用物理学的知识解释是,声音是一种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现象,“余音”就是由于回声现象而产生的,且声波会不断反射,直到它的能量全部消失为止.所以古人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描写优美动听的旋律.

3光学知识

(1)坐井观天坐井观天的意思是坐在井底看天,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眼界狭小,见识短小.“坐井观天”包含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其它诸如凿壁偷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形影不离、立竿见影等成语都包含光的直线传播知识.

(2)水中捞月水中捞月的意思是在水中捞月亮,比喻白费力气,根本做不到.月光射到水面,由于光的反射,在水里形成月亮的虚像,此乃水中月亮.所以,“水中捞月”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3)杯弓蛇影杯弓蛇影的意思是墙上的弓照映在杯中,竟被误认为是蛇,比喻疑神疑鬼,自己吓唬自己.杯弓蛇影遵循的物理原理是光的反射,它属于平面镜成像知识.从墙上的弓出发的光射到杯中酒面上,经反射进入人眼中,看到的只是弓的虚像,竟被误认为是蛇.

4热学知识

(1)真金不怕火炼真金不怕火炼的意思是真金不怕在烈火中烤,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金的熔点高,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不会被烤熔化.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