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8篇

时间:2022-08-19 18:50:00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1

关键词:大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综述

颅脑损伤是由于暴力、意外等直接原因或间接原因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结构的损伤或对功能的破坏[2-3]。而重型颅脑损伤为,颅脑损伤后昏迷6小时以上或再次昏迷者为重型颅脑损伤。在医学学术范围内其以病情严重、多变、死亡率高著称,死亡率高达17.6%~41.7%,治愈率低,致残率极高,预后差[4]。临床上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该疾病,其以及时抢救、休克的纠正、清洁创口、抵抗患处感染及外科手术为主要的治疗原则。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生出了多种分支,其中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取得了相对较好的疗效,先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手术适应症

近年来,大多数专家学者根据患者的ICP(颅内压)、CPP(脑灌注压)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进行系统的分析,为其临床手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研究整理出了该手术的适应症[5-7]:①严重广泛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占位效应明显,如对入院时已引发脑疝或严重脑水肿;②急性硬膜下血肿出现脑疝者,ICP35mmHg者;③CT显示弥漫性脑水肿、脑肿胀;④有明显意识障碍,外伤性颅内占位病变所致双瞳散大者或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者,应在24h内进行手术为宜。⑤小儿ICP20mmHg且超过30min者应立即手术。⑥年龄小于50且无颅部多发行损伤者或伴有多发性损伤且年龄小于30岁且CT表现为严重的脑肿胀或水肿的患者,应在48h内进行减压手术为宜。

2.手术方法

根据颅部的损伤病变部位,常将大骨瓣减压术分为两种术式,即一侧额颞顶大骨瓣开颅术和双额冠切大骨瓣开颅术。前者适用于损伤部位或多发损伤主要位于一侧而引起的颅内压急剧升高的患者,后者适用于颅脑损伤部位或多发损伤位于颅脑两侧,而引起的颅内压急剧升高的顽固型患者[8]。手术方法为:使患者始终处于仰卧位以保证良好的手术环境,使其头偏对侧位约45度且肩下垫高20°以将患处暴露,方便手术进行。①对头皮进行切口,以颧弓为起点向上沿耳屏前绕过耳廓至矢状线中点并向前至前发际。②骨窗打孔,骨窗下缘要与前颅底及中颅底水平,确定水平位后开始打孔,关键孔即第一孔打在额骨颧突后方0.5mm内,第二孔打于额结节下并向中线靠拢,第三孔打在耳前近颞底处,其余孔沿着切口打即可。③应用医疗器械对硬脑膜外血肿进行清除。④以“T”字型切开硬脑膜,以暴露额叶、颞叶、顶叶、前颅窝和中颅窝。⑤对硬脑膜进行彻底止血并清除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⑥对硬脑膜进行缝合,且缝合手术切口,并作抗感染处理。

3. 手术并发症

虽然大骨瓣减压术在疗效上较为显著但其手术并发症却很严重,相关资料指出[9-10],术后不但未治愈反而出现迟发性的脑出血,脑萎缩,脑水肿,脑结构损伤,变形,神经受损,癫痫等脑部损伤性疾病,致残率极高,甚至出现酸碱紊乱,离子紊乱以及内分泌紊乱等较为严重的病理生理性疾病,较难治愈。

4. 手术注意事项

查阅相关资料可知[11-12]:①尽快手术是救治患者生命的关键;②骨瓣要足够大,避免因骨瓣小而减压不足造成并发症产生;③骨瓣需要尽量靠前,以减轻脑的回流障碍[13];④尽一切可能缝合硬脑膜以防止硬脑膜外渗血进入蛛网膜下腔造成二次颅内压升高同时避免脑脊液外漏和颅内感染,且能组织脑疝形成[14-15];⑤开骨瓣时开始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5.结论

相关文献指出[16],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选择大骨瓣减压手术进行治疗,可以充分进行颅内减压以及尽早降低颅内压、避免过高的颅内压进一步压迫损伤脑组织,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颅脑神经病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较多出现,但与其他手术方式相比之下大骨瓣减压术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上有一定的优越性,其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的数据也是不容小觑的,且手术方法简单,对医生要求不高,且容易推广,只要术者严格遵循相关手术指征,并严格的按着手术的规范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积极应对相关病情演变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就能够使改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伟.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0例临床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6):583-584.

[2]刘兵,张建宁,王志涛等.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7):496-498.

[3]郝卫东,田世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6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8):74.

[4]柴文军,李杰.两种不同的去骨瓣减压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对比[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2(4)62-62.

[5]吴贵平,曾鹏,钟俊贤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症颅脑损伤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4):62-63.

[6]林海云,林海珍,陈钢妹等.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术后观察与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0):3506-3508.

[7]畅涛,赵晓平,王莉等.改良减张缝合技术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5):124-125.

[8]薛成江,赵洪洋,张方成等.大骨瓣减压术中改良减张缝合技术的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7):435-436.

[9]庞赤宇,梁裕盛.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现状[J].医学文选,2005,24(4):627-629.

[10]蔡学坚,王东军.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的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7):190-192.

[11]叶俊华.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3):2376-2379.

[12]贺建辉.外伤性颅骨缺损及其合并脑积水的治疗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08.

[13]马传青,褚文彦,谢永胜等.去骨瓣减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z2):146-147.

[14]文宁郁.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对脑疝患者的疗效比较[J].医学综述,2014,20(3):551-553.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2

关键词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颅内感染留置引流管

颅内感染通常都是术后因护理干预不当引起的严重的院内感染之一,主要病种类型分为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也是神经外科术后可能产生的一种严重性的院内感染症状之一,护理干预不当与治疗不及时,轻者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重者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本文主要旨在探讨了解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并总结经验,为入住神经外科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治疗,现在报告具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开颅手术患者180例,男106例,女74例,年龄12~43岁,平均30岁。患者手术前均没有任何其他不适的症状。

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按照预防设置好的表格对神经外科开路手术患者进行身体机能,承受能力,是否有并发症或者不适症状等详细落实登记,并且仔细记录术后患者感染情况以及相关因素。

结果

发生颅内感染20例,感染率1111%;留置引流管患者颅内感染率1371%,比较未引流者颅内感染率186%,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3小时83%,>3小时患者颅内感染率2297%,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主要危害因素是是否流产与手术持续时间有关;脑室引流颅内感染率2457%;其他部位引流患者颅内感染率432%,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引流管留置1~2天感染率1098%,3~4天感染率3122%,≥5天感染率6982%。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讨论

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治疗十分困难,且患者病死率相当高,不但患者自身承受疾病与手术带来的身体与机体功能下降的痛苦,影响自身生活质量,而且还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加重家属与患者自己的心里负担。经上述结果显示可知,神经外科手术大部分都是开颅手术,且常常发生院内颅内感染情况。世界医学研究分析报道可知,目前医学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发生颅内感染率20%左右,本文研究颅内感染率与报道完全符合。

通常,人体大脑组织包含头皮、颅骨与脑膜三部分组成,由于大脑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大脑发生颅内感染几率远远低于身体其他器官组织。但是由于手术后严重破坏了大脑组织和血脑屏障,且术前通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因此,是颅内发生感染率就会明显增加。神经外科手术后常在手术野腔置管以达到术后引流渗血或者残留积血的目的。但是人体脑室组织是人体机能防御区域的薄弱块,脑脊液中缺少补体与IgM,没有吞噬细胞,使细菌极易生长与繁殖。因为诱发因素的存在,细菌一旦如今人体脑室组织,控制感染再就相对困难。因此,与引流管相关的颅内感染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医学界非常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且根据本文研究显示,脑室引流管的置入会导致细菌爬行或者随着引流液反流入于颅内则会导致颅内感染。根据上述结果研究表明,手术时间延长与引流管置入使用是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重要危险诱因,并且脑室引流管的感染远远高于留置创腔引流管引起的感染(P<001);引流管留置时间越长,颅内感染率也就越高(P<001)。

综上所述,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和留置引流管,特别是脑室留置引流管关系密切。一反发现颅内感染,应积极采取方法治疗与预防,应彻底清除感染灶以及拔出或者更换受污染的脑室引流管,静脉注射抗菌药物,如有再次污染,一定及时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娴波.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

2任玲,周宏,茅一平,郑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2:120-123.

3何志娟.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3:466-468.

4靳桂明,董玉梅,余爱荣,等.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荟萃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2(3):149-151.

3蔡秀军,顾晓静,王一帆,等.冲吸钝性解剖法显露肝总管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25-1426.

4丁宗龙,宗明.胆囊结石嵌顿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高张力胆囊的腹腔镜手术体会[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8):561-561.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3

关键词:PBL;教学改革;颅脑损伤;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20)07-0105-04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而进行一系列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首先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PBL主要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题,自学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几人或多人建立小组讨论而对具体病例进行研讨的方法,用此方式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1].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在大班课堂上的讲授及课间实习等方式向学生进行传授,其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也是被动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大量的节约教师资源,能够系统性、准确性和连贯性知识,但对学生的基本功要求低,在传授中主要注重知识的记忆,缺乏临床医学综合知识的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差,不能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对于日后工作的培养效果不理想.因此PBL教学方法近年来在医学院的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合理的PBL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使医学院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在医学院校的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是很重要的,最终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医生.而PBL教学法可以将相关医学知识与专业技术有效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实现基础到临床的一个过渡.

目前临床医学是医疗领域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对于该阶段的专业学生将实际学习与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的相结合的难度较大,而目前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仍采用传统的基础性的教育方式,无法正确指导学生参与到操作活动中,严重影响教学水平.因此我们需结合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理念,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及PBL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现对目前我们预实行过程中的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1PBL教学法兴起的必然性

(1)PBL教学法符合目前要求的新教学观念、创新意识以及改革的要求.在目前高等医学教育形势下,医学院校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断促进医学教育教学的水平和新一代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PBL教学打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改变了学生的死记硬背,临近考试的突击学习的学习模式,而是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学习技巧,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扩散了学生的临床思路.

(2)PBL是在西方较为成熟教学模式,现逐渐被我国所接受[2],现代医学科学知识的快速发展,新的亚专业医学领域的不断涌现,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大容量,多层次,快速更新的知识体系,因此,改革医学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方法就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性.P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及地区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医学教育观念.

2PBL教学法在医学临床教育的优势

2.1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PBL的教学方式让教师脱离讲台,但教师却赋予了更多的教学任务,教师不能只是常规的做课件、备课、讲课就行了,他成为课堂上一名指导者、组织者,虽然话语少了但要在恰当的时候引导学生由案例问题切入课堂,虽然叫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但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所提供反馈,需进一步帮助学生所探讨的问题过程进行整合、协调基本知识,在讨论时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互动,把握讨论的主流,避免过渡偏离主题.PBL教学也是对新时期的临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要临床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在设置的学习案例中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创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对教师的能力提升的一种益助,使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2.2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在PBL的课堂上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主动的去接受;传统讲授的内容是一样的,而在PBL的课堂上每一组的讨论人群不一,因此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所了解的知识也有不同,但最终通过各方面的分析及学习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从而对那些理解力强,知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有些学生思维跟不上,知识一知半解,在PBL课堂上所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出解答,从而达到最终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在发现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更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在PBL教学模式下更能充分涉猎到此领域.PBL教学模式也很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及团队合作,学生是通过小组讨论将自己所学医学知识表达出来,如何让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更有效地被别的同学所理解吸收,也是一项技能的体现,在讨论学习过程中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思维逻辑能力,从而更有利的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PBL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加重了学生们的学习负担.一个好的案例成功地达到教学目的需要学生们主动配合,课前准备资料,结合病例查阅检索相关文献资料,有可能一个案例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整理及梳理,需要时间较长,远远超出普通课堂上的学习时间.现在医学的课业负担仍然是其他专业无法匹敌的,该模式教学可能会占据很多医学生的课余时间,从而会使學生产生抵触的情绪及心理,逐渐出现抵抗情绪而出现准备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2)学生基础知识欠扎实.PBL教学法是围绕临床问题为引导的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的整合教学模式学习,课程内容较少.较传统式教学法,使学生们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到问题的解决方面,从而就在对知识点的掌握理解方面有一定程度上的忽略,导致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对相关病例以外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从实际操作中会发现在PBL教学模式学习后很多学生根本不能回忆起相关的理论知识.

(3)对不同性格学生们会出现相反态度.因在教学中学生的性格、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上的差异,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对于PBL教学法效果的评价及反馈.现在的大学之前的教学模式还主要以传统的授课模式为主,对于自学能力较差、性格内向、适应力差的和不喜欢PBL教学模式的学生们,还愿意接受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而对性格外向、适应力强、善于表达、自学能力较好的学生会更喜欢PBL教学法,更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模式.

4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神经外科老师,在临床工作中颅脑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外科损伤,它可以单独的发生,也可以與其他专业学科损伤性疾病合并发生[3](如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颌面外科等).临床工作中接诊的颅脑损伤患者由外向内地划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及复杂的颅脑损伤等多种表现类型[4].不管是临床应用还是临床教学,颅脑损伤都是高等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教学环节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神经外科教学中择取和运用适当教学方法,对于确保临床医学专业对于神经外科中颅脑损伤带教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5].因此我从工作中总结了部分教学办法进行分析.

4.1资料与方法

4.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实习医师40名,在神经外科专业实习1个月.俊文颅脑损伤的带教临床医学专业,将学生随机等分为两组,年龄在20-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2±0.8)岁.研究组学生与参照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1.2考核方法

将对照放置于神经外科一病区运用常规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对于研究组放置于神经外科二病区运用PBL教学法展开临床带教,将实习学生均由两个病区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带教老师,带教老师需结合本身参与临床工作中所获取的经验,对学生进行讲解颅脑损伤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分析以及治疗原则等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更为系统地了解关于颅脑损伤患者在临床处置干预训练环节.对于临床带教老师的要求是要结合自身在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所面对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相应场景的临床实践问题,督促学生,使学生更加直观且深入地认识及理解颅脑损伤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临床操作技能的实际应用,从而达到对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处置及技能的掌握.从而对照两组学生对学习结果满意度指标、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指标,以及操作及技能考试成绩的指标.

4.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版本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2结果

4.2.1两组学生的满意度情况

研究组的学生满意度指标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4.2.2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指标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实际技能操作成绩及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4.3讨论

临床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学科.随着先进的技术发展以及患者群体对基础医学的理解及获取途径的提高,从而使目前的传统医学教育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需要.因此医学教育改革已经是长久以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医学教育专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6].

现就基础知识学习而言,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PBL教学都是单纯以记忆为主,因此研究两种教学法应无明显的差异.但在本研究实验研究中显示实验组平均分略高于参照组,可能为PBL教学中学生在查找时更加倾注于课本有关.我们在此次研究中可以体会到传统教学法讲解中的优越性为效率高、学生接受能力强,接受快的特点,但目前的中国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已经习惯了静坐听讲.因此我们不能否定医学教育体系中传统教学所起到的作用.但根据此次研究结果表明,PBL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强记灵活应用中获得的基础知识.所达到的效果更加明显不管是课堂上的讨论还是在实际操作中的病例研究均能对基础知识起到巩固作用,因此传统的教学与PBL教学在实际中综合运用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对于此次研究的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占我院神经外科病房的三分之一,最常见的因素为交通事故、坠落,以及意外跌倒作用而引致的脑部组织损伤.在过去多年间,随着神经外科的不断发展及医院实行绿色通道的救治,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抢救及治疗获取了一系列进展,但在现实中颅脑损伤的致死率及致残率仍为较高的水平[7].

从外科学的基础理论角度展开阐释,通常分为直接性颅脑损伤和间接性颅脑损伤的表现类型.直接性颅脑损伤指的是外界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头部而引致的颅脑损伤;间接性颅脑损伤指的是在外界暴力作用其他部位,因传导作用而导致的颅脑损伤[8].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及治疗是体现一名神经外科水平的重要表现之一,在临床医生第一时间接收治颅脑损伤患者时,应当做好患者的入院查体和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受力机制及受伤时间,通过查体明确患者的受伤程度,对于常规的辅助检查中如X线平片影像学检查、CT影像学检查及MRI影像学检查,我们一般首选头颅CT检查,头颅CT的优势为时间,对于颅骨及脑实质均有明确的诊断,而X线检查随对颅骨检查效果明显但对脑组织的损伤情况不能明确,而MRI影像学检查对脑组织检查更加精细,多种条件下对脑组织的损伤进行评估,但对颅骨的条件不如头颅CT及放射线,再加MRI检查时间较长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无法更好的配合,因此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首选为头颅CT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受伤机制、受伤时间及辅助检查的表现来制定科学的救治方案,确保患者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佳临床治疗处置结果[9,10].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4

[关键词]外科学;颅底骨折;高职院校;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9)05(a)-0143-02

说课是教师针对教材中的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用口头来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方法[1-2]。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3]。也是目前各类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的必备环节[4]。该节课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情况,依据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多元化授课模式[5]。下面将对颅底骨折这一章节进行说课设计,分别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进行展开阐述,

1说教材

1.1教材介绍

所采用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龙明、王立义主编的《外科学》(供临床医学专业用第7版)。该教材根据临床医学岗位服务需求进行编写,很好地体现了医学“三基训练”模式,涵盖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外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接轨执业医师考试内容,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1.2课程分析

选用第十七章第三节内容颅底骨折。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解剖基础知识、外科疾病处理原则和颅骨骨折部分内容,这对该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节课内容是在外科总论基础上对颅脑损伤疾病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对学习颅脑损伤其他疾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3教学目标

依据《外科学》教学大纲、“三基训练”模式及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结合该节课内容,確立教学目标:

1.3.1知识目标掌握颅底骨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措施及处理原则。

1.3.2能力目标能熟练采集病史、体格检查、通过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掌握其治疗措施。

1.3.3情感目标通过案例引入分析,结合颅底骨折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激发学生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及人际沟通技能。

1.3.4突出重、难点综合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与难点。重点: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难点:颅底骨折的临床分型。

2说学情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教授对象是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生,学生特点: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高,好奇心强,对外伤救治方面有很大的学习兴趣[6]。但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不足,对颅底骨折的概念还比较陌生[7]。而学习却又缺乏逻辑性,死记硬背的较多,效果却不明显[8]。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举临床实际病例进行分享,并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法,问答式教学、分组互动讨论法,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引导学生完成对颅脑损伤的学习。

3说教法

结合教材和学情的特点,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图片展示、临床病例分析、小组讨论、问答教学等,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传达给学生,激发其学习热情[9]。同时,也结合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进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今后临床执业能力培养。

3.1多媒体展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患者和大熊猫图片、头颅CT片,加以对比,更加形象化地提示颅底骨折的各种类型。

3.2临床病例分析

收集临床实际颅底骨折病例,参照往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题型,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进行案例分析,增加学生病例分析及实践操作能力。

3.3小组讨论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遇到的颅脑损伤方面实例,并讨论本病与其他损伤的区别,增加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4问答教学

通过学习,提问“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的区别”“颅底骨折的诊断方法”等问题,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4说教学过程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教学过程设计4个环节,复习上节课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颅骨及颅底解剖学结构知识。

4.1导入

由大熊猫、头部受伤的病人两张图片引入,一工人受伤后鼻腔出血在医院急诊科就诊时的情景病例的导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疑问:大熊猫跟本节课讲授内容有联系吗?在情景病例中如果你是医生,你该如何做呢?能让他直接回家吗?该如何帮助他呢?为何工人鼻腔出血医生却不主张填塞?带着这些疑问,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沉思在“猜想”与“探究”之中,带着这些问题期待在课堂中寻找答案。

4.2新授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结合临床疾病实际案例,分析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作用于颅骨引起颅底骨折原理[10]。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什么原因会造成颅底骨折?颅底骨折后有何表现?诊断依据是什么?该如何处理?通过分组采集病例、收集资料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得出本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教学目标:颅底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处理方法。同时教会大家怎么从实际病例中做好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用“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的方法以加强记忆效果[11]:让学生摸摸自己的耳后乳突区,熟知病变部位,判断颅中窝颅底骨折情况;看看伤者双眼周和眼睑瘀血和充血情况,如“熊猫眼征”“兔眼征”等;对比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后的区别,并用列表法对比三者的特点。该病处理原则上采用总结记忆:做到“一抗二要三不四禁”[12-13],既一抗(抗生素+TAT);二要(要正确体位,要头下垫无菌巾);三不(不擤鼻涕,不打喷嚏,不用力排便);四禁(禁填塞,禁冲洗,禁滴药,禁腰穿),加强学生记忆。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的思想和手都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探究能力,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也培养了学生的执业能力,为今后临床分析、解决病例打下坚实基础。

4.3总结练习

通过练习回顾课堂授课内容,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导入回放和能力训练:提问学生对课前导入内容的分析。如:大熊猫和受伤患者有什么关系?作为医生该如何处理伤后鼻腔出血的问题?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4.4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结合该次颅底骨折学习内容,如果生活中遇到类似患者,你会怎么办?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课后让同学间分组讨论,也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课后思考能力,加强知识记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在紧急外伤救护方面的应急能力。

5教学反思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5

优秀科主任劳动模范事迹材料

××是××县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创始人之一,率先开展了颅脑创伤的绝大部分手术,使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的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尤其是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随着医保覆盖扩大、老龄化来临,2008年开创性地在基层医院神经外科收治所有出血性中风,开展了小骨窗、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脑室外引流术等脑出血的几乎所有手术,填补了××县脑溢血外科治疗的空白,成效显著。初步改变了基层医院脑外科普遍存在的病种单一、专业被动的局面。××本人在××市范围最早开展有创颅内压监护技术,独立开展了医院首例脑膜瘤、脑胶质瘤等手术。同时,还千方百计改进和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平,科室业务量、收治病人和手术数量每年以10%左右的幅度增加。在××市五个县(市)级医院中,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业务总量都排到了的前列。而且在人员相对配备不齐的情况下,无论手术数量还是类别,已列浙江省中等县(市)医院前列。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曾主持、参与和指导多项切实可行的科研项目,使××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对颅脑创伤和脑出血诊疗水平、规范程度与省市三级医院十分接近,使得本地人不出远门也能看大病、看重病,一改省市三甲神经外科中心人满为患、而县级医院神经外科普遍存在的病人本就稀少频繁转院的现状,使基层医院在医改的迷茫中看到方向、赢得生机。基层单位除了力争在可行的情况下开展新技术,拓展新业务,更重要的是紧紧抓住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治,让大部分此类病人在基层单位解决问题。

作为科主任,年专家门诊数量居同行前列,抢救危重病人、开展手术成功率和满意度均高居榜首,经常性被点名要求主持手术和抢救。多次主动处置或手术一些疑难、复杂或有争议且不满意的病人,至今从未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为了在有限的病员资源和局促的硬件空间中拓展业务,狠抓常见病诊疗质量。主持科研项目数字化预成形钛网颅骨成形术在科室推广率近100%,手术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提高,病人外流急剧减少,甚至吸引了外地病人。项目也获得县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还在××县二院和海盐人民医院推广,据反映可操作性较强。尝试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和颅骨修补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单病种质控。近两年颅骨修补,慢性颅内血肿较往年明显增多。在人员本来就缺编的情况下,2011年坚持安排4名医师依次前往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轮训进修。所有培训学员基本掌握了目前神经外科创伤、出血等神经重症的最新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手术水平和病人管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达到了培训目的,次年即顺利开展了有创颅内压脑室内监护这一脑外科基本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专业程度,该院开展的有关病例也有幸参与由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牵头的有创颅内压监护在中重度颅脑损伤救治的应用的多中心研究。学科在本地也声名鹊起,因此,××还多次应邀前往××县第二医院脑外科的抢救会诊及手术。

在颅脑创伤这一基层单位主要病种普遍减少的情况下,能解放思想,放手开展脑出血的外科全程干预,收治了全院绝大部分出血性中风,积极探索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新技术和新理论,成功手术抢救大量脑出血患者,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已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确保脑出血的医疗质量。由于对脑出血手术干预范围的扩大,在已开展了脑出血小骨窗、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脑室外引流术等脑出血主要术式的基础上,近年又开展了软通道微创血肿引流技术,丰富了手术治疗手段,腰大池置管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数量也增长迅速。该同志已在二级以上刊物近二十篇,全科近60篇,这在人员较少、建科较晚的脑外科算"论文高产"专科。多篇论文在全省及全国神经外科年会书面交流,甚至于2013浙江省年会分会场做专题发言。上任科主任仅两年,即将毫不起眼的神经外科这一较小的亚专科打造为××县卫生系统首批"重点学科".作为中小县城的县级神经外科,没有妄自菲薄,经几年积淀,在2011年与许多发达地区县市的三级医院大专科同场竞争中,夺得 "浙江省县级龙头学科"称号,是全××市仅有的两个临床专科之一、全省仅有的两家神经外科之一,为全县乃至整个××五县争了光,这也必将使学科水平迈上一个台阶,极大造福全县人民,也为邻近沪苏杭的基层县级神经外科生存和发展探索出一个可效模式。

××本人也连续多年荣获系统"先进个人"或"优秀党员",并于2008年获"县青年十杰",2010年又获院首批"优秀科主任"称号,在2011年创先争优活动中,荣获"浙江省卫生系统优秀党员".并于2012、2013年分别先后获得 "××县劳动模范"和"××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市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作为××市唯一的外科系统浙江省县级龙头学科带头人,被确立为××市"第六批后备学科带头人",为广大医护人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多年来,坚持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崇尚健康高尚的生活方式。无论在帮困助学、义工义诊,还是抗震救灾、世博安保、义务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中,都能感染和引领全科同仁争先恐后,义无反顾,科室集体和谐向上,充满朝气和凝聚力。科室三年内有两人获"十佳职工"称号,学科连续多年荣获医院先进集体,是全县卫生系统仅有的"省级青年文明号"科室,曾被评为"××市先进单位","××市先进职工小家","明礼诚信十佳文明单位".作为一个基层临床学科带头人,以实际行动为专业团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6

[关键词] 多学科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多发伤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a)-0050-02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CI)是由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颅脑组织损伤的一种严重外伤,是造成患者死亡或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病死率远高于单纯的颅脑损伤患者[1]。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情复杂,致死、致残率高,缩短患者在事故现场转移到医院,及医院接受患者后采取针对性治疗的时间,是提高患者生存概率,降低患者致死、致残率的关键,因此需要多学科协助救治[2]。本院自2010年采取相应措施,整合多学科,建立联合治疗小组治疗重型颅脑合并多发伤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75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4~72岁,平均37.5岁;其中,交通事故伤62例,高空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11例,暴力击伤5例,挤压伤3例,跌伤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9 h,患者入院时符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重型分级标准(≤8分);患者合并伤:四肢、锁骨、骨盆骨折43例,肺挫伤、血气胸、肋骨骨折29例,上、下颌骨骨折15例,脊柱、脊髓损伤12例,腹腔脏器损伤5例,眼球破裂或损伤3例。

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进行常规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多学科联合治疗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治疗,组建多学科联合治疗小组,在科主任统一领导下以神经外科为主,多学科协作;患者入院后,各专业小组采取协作处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制定相对合理的治疗计划。①伤情评估:由于颅脑伤与合并伤同时发生,患者伤情复杂,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平稳;通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面色、呼吸节律,检查伤口、脊柱、四肢、胸腹部等情况,了解伤者呼吸、循环功能,快速判断出病情的紧急与危重程度。②确定进一步检查、抢救或手术顺序:在优先解决影响伤者生命的紧急情况(如呼吸道梗阻、开放性气胸、活动性出血等)的同时,治疗组按轻重缓急安排必要而有重点的辅助检查;以尽快明确最应优先处理的危及生命的问题;如腹腔穿刺、头颅CT、床边B超等;然后合理安排手术。③综合治疗:多发伤由于伤情重,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发生率高,以及出现低氧血症、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治疗难度大,课题组各专业医师协同采取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努力控制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治疗方式综合处理,无统一指挥,无多科室密切协作。

1.3 观察指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共10个评定项目,主要包括:大便、小便、修饰、用厕、吃饭、转移、活动(步行)、穿衣、上楼梯、洗澡。意识障碍程度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进行评定,13~14分为轻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3~8分为重度昏迷。分别于入院第1、2、3、4周末以及出院时进行上述指标评分。治疗效果以出院时为观察终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ADL、GCS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ADL、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ADL、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死亡率为12.5%,对照组死亡率为22.9%,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情危重且十分复杂,直接影响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功能,胸腹腔脏器出血,盆骨、四肢多发骨折是导致休克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血气胸挤压肺部,使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机体缺氧,肺水肿加重,颅压升高[4-7]。目前我国各医院颅脑损伤救治水平差距较大,且治疗方法也不够科学合理,因此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治疗需要一个统一的、有效的治疗规范,以便于统一临床操作。

多学科联合治疗强调提高急性期救治成功率的同时,更注重院前救治及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情况,尽量保证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及独立的生活能力,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多学科合作治疗可充分整合现有医疗资源,按照最适合的顺序安排,形成一整套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诊断、评价、治疗、康复的标准流程。多学科协作治疗方式是一个多元医疗模式,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ICU等多学科进行整合,形成专业的治疗小组,整合多种治疗手段,强调多学科合作[8],对患者早期进行及时评估、诊断,制订合理救治方案,将多学科诊疗观点充分融合,制订医疗流程与治疗指导,形成一套完整的综合诊疗体系。所有的医疗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在统一的安排下,联合查房,会诊讨论,评价患者情况并制订可行性治疗方案,能够在第一时间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提供有效的抢救处理、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致死、致残率。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由于失血、脏器损伤、骨折等,病情变化快,休克、胸腹腔脏器损伤、血气胸、脊髓损伤、四肢骨盆骨折是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早期、准确发现合并伤以及快速、确切地救治特别重要。本文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学科联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ADL、GCS评分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预后情况良好。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治疗可以缩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诊治时间,优化治疗方案、流程,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致死、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Stawicki SP,Brooks A,Bilski T.The concept of damage control:extending the paradigm to emergency general surgery[J].Injury,2008,39(1):93-101.

[2] 李次发,温德树,马莉琴,等.多学科组织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研究[J].广西医学, 2011,33(8):959-963.

[3] 谭浩,何奇元,姚元章,等.3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1):19-21.

[4] 黄志盛.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65-66.

[5] 刘常权,黄金格,朱金华,等.通窍利水醒脑汤结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5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43-144.

[6] Timofeev I,Dahyot Fizelier C,Keong N.Ventriculostomy for control of raised ICP in acut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Acta Neurochir,2008,102(2):99-104.

[7] 王东玉.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63-64.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7

【关键词】 手术救治; 急诊处理; 颅脑损伤; 脑挫裂

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1]。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应特别警惕[2]。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3]。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死亡很高,常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使得脑干受损从而导致中枢衰竭引起死亡,手术治疗选择恰当的开颅时机和手术方式,及时清除血肿减压、止血,防止颅内高压进一步恶化是治疗颅内出血的关键[4]。因此救治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开颅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压力,笔者选取了从2007年1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37例颅脑损伤患者,就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37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123例,平均(38.3±4.2)岁,女14例,平均(39.5±3.6)岁,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80岁,平均年龄(39.3±3.2)岁。经临床检查发现,在13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双侧瞳孔散大小于3 h的有57例(其中男48例,女9例),双侧瞳孔散大超过3 h的有80例患者(其中男75例,女5例);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有39例,出现呼吸异常或者休克的有24例,患者中生命体征不平稳,收缩压大于160 mm Hg 或者舒张压大于95 mm Hg的患者有35例,收缩压低于85 mm Hg或舒张压低于60 mm Hg 39例;CT 显示患者脑中线移位低于10 mm的有57例,移位10~15 mm的有43例,移位超过15 mm的有37例。

1.2 治疗方法 137例患者入院之后医师立即对他们行气管插管并进行低温治疗,在必要的时后使用呼吸机给予患者辅助呼吸。对出现血压不稳且伴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医师应该给予25%的甘露醇3 g/kg进行静脉滴注。然后进行颅脑CT检查,并及时检查患者的血型以及血常规和进行抽血配血等相关处理,根据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术前诊断,根据相应的手术指南确定手术治疗时机[4-5]。对脑挫裂伤合并出现颅内血肿的患者采取开颅清创和血肿清除术。对于术中可能出现的顽固性脑组织膨出患者,临床医师应该对患者的部分膨出脑组织进行切除治疗;医师在手术中还应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及时的补液或对他们进行输血治疗。手术之后应该常规给予患者重症监护,并在患者的头部覆盖冰帽,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还要注意到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例如脱水、营养不良以及出现并发症等[6]。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症状以及体征完全消失;显效: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有一定消失;好转: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得到减轻,并且生活上基本能自理;无效: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改变[7]。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法,P

3 讨论

脑损伤的受伤方式分为加速性颅脑损伤(头部在静止状态被运动着的物体打击,头部沿外力方向作加速运动)和减速性损伤(运动着的头撞到静止的物体或地面,由运动状态变成静止状态而致损伤,常见者如坠落伤)。但实际上受伤方式往往非常复杂,如头部受到外力撞击呈加速伤,以后跌倒,头部撞地又呈减速性损伤。在减速性损伤,除头部着力点处有颅脑损伤外,其着力点的相对部位脑组织亦有对冲伤[8]。在颅脑损伤的诊断中,仔细了解受伤方式非常重要。从病理上看,原发性脑损伤为脑挫裂伤,有软脑膜及大脑皮质的断裂、破坏。脑组织中有散在出血灶。白质亦受累,呈软化出血及水肿等改变。脑挫伤与脑裂伤常合并存在。在有对冲性脑损伤的病例,对冲部位的脑损伤重于着力点处。因对冲性脑损伤中多见枕部着力而使额叶、颞叶脑组织出现对冲伤,额叶的前颅窝底为凹凸不平的骨嵴,颞叶前部亦为尖锐的蝶骨嵴,可引起严重脑挫裂伤[9]。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死亡很高,常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使得脑干受损从而导致中枢衰竭引起死亡。手术治疗选择恰当的开颅时机和手术方式,及时清除血肿减压、止血,防止颅内高压进一步恶化是治疗颅内出血的关键[10]。因此,巡回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突况要及时观察分析、快速反应,不能够慌乱,做到镇定自如、急中求稳,稳中求胜。器械护士再配合医生时要做到“快、准、稳”,使手术顺利进行,为抢救成功创造机会,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起到重要作用[11]。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应该熟练掌握各项抢救方法和先进的检测技术,同时要具备较强的临床观察、分析和应急反应能力,手术中要及时进行手术操作中的相关措施,这对提高手术抢救的成功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基尧,林兆奋.282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原因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1997(2):12.

[2]周良辅.神经外科手术图解[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25-247.

[3] Miller-Larslan A, Matteson H, Hertel E, et al. Reversible fatty acid conjugation of Simonides:novel mechanism for prolonged retention of topically applied steroid in airway tissue[J]. Drug Me tab Dispose,1998,26(7):623-630.

[4]谭翱.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5):317-319.

[5] Highmen J G, Sever-son Rt, Davis S, et al. Incidence of calico in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 Sex race and 1 year age specific rates by his-ology tobe[J]. Cancel,1995,75(2):2186-2191.

[6]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83-285.

[7]尹康,林毅兴.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晚期患者的抢救[J].中华刨伤杂志,2002,11(18):699.

[8]慕容洋,吴丹.特重型颅脑外伤的手术治疗和救治经验研究[J].中国医学杂志,2008,28(11):831-833.

[9] Huang X R, Zhang J. Some epidemiologist characteristics peptic ulcer in Hebe area: Gastroscopic analysis of 10342 eases[J]. Thonga Xiaoping Neighing Mazhbi,1998,15(1):47-48.

[10]黎介寿.特重型颅脑外伤的手术治疗和救治经验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388.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8

关键词:颅脑手术;感染;临床医治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医治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颅脑手术后,一旦发生颅内感染现象,将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是现如今神经外科医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1]。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患者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临床诊治结果,本文将我院医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医治颅脑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5例,女45例,年龄5~80岁,平均年龄(38.1±2.9)岁。100例患者中,脑出血患者20例,颅内肿瘤切除患者25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15例,脑室引流患者20例,帕金森、颅咽管瘤等手术患者20例。所有患者的性别、疾病类型等资料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临床诊断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属于颅内感染患者;②临床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③排除药物过敏患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头孢静脉点滴,待相关细菌培养结果出现后,再改用抗生素进行医治,如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可选用万古霉素医治,剂量为1000mg。且所有患者均实施引流,置入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包中引流管,将其深度确定为8~10cm,并确保每次放出液体为200~300ml,其中,置管时间3~20d,每日清晨均接5ml的闹脊液体进行常规检验。根据患者实际感染情况进行药物的注射及引流管的灌洗。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①观察不同程度疾病和颅内感染关系;②观察手术时间和颅内感染关系;③观察患者并发症和颅内感染关系;④观察患者术前使用激素和颅内感染关系。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不同程度疾病和颅内感染关系 本次研究实验100例患者中,脑出血患者20例,感染例数5例,占25.0%;颅内肿瘤切除患者25例,感染例数10例,占40.0%;颅脑外伤手术患者15例,感染例数3例,占20.0%;脑室引流患者20例,感染例数6例,占30.0%;帕金森、颅咽管瘤等手术患者20例,感染例数2例,占10.0%。各疾病类型之间存在差异显著,P

2.2手术时间和颅内感染关系 本次研究实验100例患者中,清洁手术65例,术后感染例数15例,感染率为23.1%;污染手术35例,术后感染例数5例,感染率为14.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2.3并发症和颅内感染关系 本次研究实验100例患者中,并发症患者感染率优于无并发症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最为明显,并发症:糖尿病30例,感染例数15例,感染率50.0%;颅内感染25例,感染例数10例,感染率40.0%,其余患者无并发症。

2.4术前使用激素和颅内感染关系 本次研究实验的100例患者中,术前使用激素患者术后感染率高于无使用激素患者,伴随着药物时间的不断延长,感染率也就逐渐升高,具体数据为:激素用药时间在3~8d内,患者例数28例,感染例数2例,感染率7.1%;用药时间在9~15d内,患者35例,感染4例,感染率11.4%。其余患者未使用激素药物,感染例数2例,感染率5.4%,使用药物和未使用药物患者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易感因素和预防措施 ①颅内肿瘤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长时间受到抑制,抗感染能力下降,术后也就容易发生感染现象。脑出血患者都发生于老年人,他们器官逐渐退化,功能减弱,因此,也很容易发生感染现象[2]。针对这些患者,手术前期需使用抗生素,并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开颅过程中如将额窦打开,会相应的增加颅内感染几率,所以,在将开口打开后,需立即用骨蜡将其封闭;②颅内手术中发现的污染可能和空气、接触污染有关,接触污染为:手术者的手、止血钳等,这些需经严格消毒后才可排除,而空气污染则是由于没有对手术室进行完全消毒导致,可将其作为污染的主要来源[3],且伴随着手术时间的逐渐延长,污染机会也就越来越多,术后感染率也就越大。本次研究结果得知:手术时间超过4h以上患者,颅内感染率明显增高。因此,手术过程中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③并发症可使患者术后感染率增加,比如:糖尿病、肝癌等,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会致使患者身体机能出现严重问题,免疫力下降等,再加上长时间的化疗,更会对患者的免疫力产生影响。颅内感染病灶,如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血脑遭受到破坏时,容易直接进入颅内,导致感染[4]。所以,如果患者不属于急诊手术,手术前期需实施增加身体机能的措施,可适当的注射血浆、蛋白等,同时,还应格外注意患者的术前营养[5];④神经外科患者经常性的会由于脑水肿致使颅内压力增高,手术前期需使用相应激素降低压力,这样可有效避免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现象的出现;⑤颅脑手术过程中通常会借助引流术将残留积血引出,引流管会在手术后的24h内拔出,因为如果置管时间过长,会导致引流液体返流,直接导致感染。所以,应将引流管尽早拔出。脑室外引流是导致患者颅内感染的最主要因素,最好将患者安排在消毒病房中,以便感染到其他患者。

3.2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医治 颅内感染一旦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抗生素的注射,在细菌培养结果还没有出来前,可使用药物联合法医治,比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这些药物对脑部副作用小。细菌结果出来后,再对使用药物进行调整。目前,关于糖皮质激素的只用存在诸多争论,笔者认为,糖皮质激素具有防止脑水肿、增加蛋白合成的作用,因此,能相应的增加患者身体技能和免疫力,且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所以,可在充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该药物,以便达到控制感染、改善症状目的[6]。

综上所述,颅内感染是由多种因素导致,手术过程中遵守无菌操作,针对不同程度的易感因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能减少患者术后颅脑感染,使用抗生素时注射庆大霉素,从而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窗溪,万登济,李健龙,等.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4(01):4-6.

[2]张忠普.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18(06):71-72.

[3]高俊红,刘猛,马欢.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8(16):3901-3902.

[4]王萍,王丽.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2(12):108-11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