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美术教学培训总结8篇

时间:2022-09-11 09:32:01

美术教学培训总结

美术教学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美术;高考;研究现状

一、对美术高考的现象调查与分析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光的硕士论文《美术考前班现象研究》中讲述了“考前班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系统衔接出现了断裂,但是美术考前班并不能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空白,它只是对于现有的高中美术教育应试的补充。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之间的衔接将是我国美术教育体制变革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谢裕宣的《透视广东美术高考补习现状》介绍了改革开成二十多年来,随着广东高等美术教育的迅猛发展,遍布全省的美术高考补习班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成为中等美术教育的补充型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专业补习、生活管理和高考资询为一条龙服务的美术高考补习新产业。作为广州美术教育中一种颇具规模的新形式,寻找他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客观全而的透视剖析它给社会和高等美术教育带来的积极意义和负而影响。南京艺术学院黄从威的硕士论文《美术高考现象的分析及建议》一文中指出影响美术高考培训的主要因素是国家考试制度,次因素是美术类专业的扩招产生的,从而说明了美术教育的生态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美术培训”成为功利性的产业而存在,影响着美术高考的正常进行并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尹玲的《美术高考现状调查与分析》中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所在的转塘镇为调查对象,对现阶段美术高考培训机构发展现状及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得出了“艺考热”有所降温,总体趋势向理性发展的结论。提出了美术培训的健康发展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力度和培训机构的大力合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从理性出发,从兴趣出发而选择美术高考这条路。首都师范大学李泽云的硕士学位论文《校外美术教育市场化初探》提出校外美术教育市场化繁荣背后所隐藏的价值观、师资、教学质量、教育设备、教学管理、教育内容陈旧、部分办学机构不稳定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①政府对美术高考培训既要扶持又要监管;②家长参与教学管理;③教师提高教学质量;④创业者建立并巩固自己的核心教师队伍、强化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创立自己的个性美术高考培训教育品牌等等。

二、美术高考制度与美术高考的关系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谢建华在《美术高考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通过分析认为目前美术高考制度存在几个方面弊端:①对文化理论课程的轻视;②考试内容的固化和单一导致对中国传统艺术及世界艺术多元化的漠视;③对创造能力的湮没;④美术高考内容与学生所报专业的错位。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上述问题:①录取时,文化与专业要并重;②美术高考中,对中国传统及民间艺术的侧重;③考题应根据不同专业有不同变化,加大对艺术综合能力的考核;④对考题的审美标准应多元化,强调艺术创造力;⑤在阅卷中,实行初审、复审、终审三步骤,评审老师年龄老、中、青搭配;⑥美术人才的民间选拔与高考选拔相结合。河南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李勃和吴杰的《对美术高考改革之路的建议》跟上文大同小异,都强调了文化和专业并重、传统与民间艺术的侧重、艺术综合能力考核等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光的硕士论文《美术考前班现象研究》从高校扩招、社会和需求压力、高校变革等方面阐述了美术高考制度是导致美术“高考热”的根源。

三、美术高考的利弊分析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的杨帆在《试析美术高考培训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中对美术高考培训产业的发展现状、高校艺术类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从美术培训产业对美术类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浙江工业大学的王东在《高考美术“速成班”的利弊分析》一文中分析了校外美术教育“火爆”的原因、高考美术“速成班”的利弊分析和如何避开其中弊端的解决方案。

四、美术高考相关的教学方法论的阐述和新解

首都师范大学的席卫权博士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国内普通中学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从新的视野和新的角度阐述并提出了被忽视的设计教育在普通中学美术教育中所体现的更全面的教育价值和综合课程优势。提出了:①归属学校美术教育的设计教育与一般美术教育是“和而不同”的观点;②对国内中学设计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的梳理,将国内中学阶段的设计教育沿革概括为五个阶段:追求实用的开端、理想化的成长阶段、渐趋边缘化的沉寂阶段、恢复成长的阶段和向现代设计教育转型的阶段;③根据对中学教育发展史的考察,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传统文化剖析和师资状况等方面的总结和归纳出现代学校设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方向;④以综合创新、情感慰藉、设计伦理和持久兴趣等为代表的几个关键目标指向作出了较为详细的状况分析、规划策略、课程设计和教学建议等。并从课程建构和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角度对全文作出了总结和展望。

五、总结

纵观这些研究成果,美术高考培训的研究现状已十分清楚。这是一个十分广阔的研究领域,亟需今人开垦。为数不多的文献为后来者的研究奠定了的基础,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论证详实有力,各有创新,但是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美术高考培训的现象调查与分析方面都在大而空的谈一些现实,并没有从历史根源和问题本质上的供需关系去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美术高考制度与美术高考培训的关系方面大多数又过于理想,没能更好地把握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在现实和理想的维度中做到行为适度。

美术教学培训总结篇2

【摘 要】我们只有认识到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才能探索出更加适合新形势的美术教师培养方案,进一步改革美术教师培养模式。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美术教师专业化;教师培训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1】。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教师专业化巳成为国际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趋向。美术教师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力量,其职业的专业特征更加突出,因此美术专业化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在我国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缺乏创意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创的发挥,阻碍了创造能力的发展。具体而言,学校美术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2】:

第一,学生缺乏想象与创作的空间和时间。许多中小学美术教师为每一堂只有35 -45 分钟的美术课制订三维目标,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又要引导学生体验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创造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各种情感。为此,他们设计了诸多教学环节,而分配到每一环节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学生根本无法充分展开思维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仅仅停留在表面,怎能产生创意呢? 学生缺乏足够的练习或创作的时间,又怎能在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呢?

第二,美术教学示范和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部分美术教师难以把握技法示范与创造能力的关系,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学生往往模仿范例进行描绘或制作,作品与教师的示范或教师所提供的范例雷同。另一方面,许多美术教师仅仅注重对学生作品的题材、构图和色彩进行评价,而忽视对学生作品中创意部分的分析与评价,学生的创意得不到及时的肯定或鼓励,抑制了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正如尹少淳教授在他的《美术及其教育》中指出, 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为核心开展的教育活动, 其本质是由美术和教育两方面构成。如何提升美术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升美术教师队伍在“教育”方面的能力,正是解决我国美术教育弊端的一个必要考虑因素【3】。

1. 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现存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工作力度和科学性尚不能完全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要切实有效地整体提升美术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促进美术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科学的专业化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1)专业化培训的内容。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对美术教师的专业培训主要是针对教师的常规工作而展开的,基本限于岗前培训和零星的工作培训,培训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美术教师岗位职责的一般介绍、常规的工作方法总结等方面。由于缺乏对培训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美术教师培训内容较狭窄,在对美术教师分层次、分阶段的适应性引导,美术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美术教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2) 专业化培训的方法和手段。目前教师培训较为常见的方法是总结或汇报大会,缺乏交流的氛围和一对一的有效指导,对美术教师的培训也常常与其他教师的培训融在一起。同时由于缺乏培训经费,难以开展有特色、有创新的培训活动,难以为美术教师提供系统的信息,致使培训缺乏有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

(3) 专业化培训的机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各学校对美术教师的培训基本上都由各地教体局统一组织,没有设立美术教师专业化培训的专门机构。而教体局由于忙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培训,培训往往限于完成基本培训内容,对于其他本应开展的专业化培训内容往往只说不做。同时,进行专业化培训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培训技巧尚待提高。这些都给美术教师专业化培训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推动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讨 针对目前我国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内外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推动我国美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1)适应形势,更新观念,稳步改革进程。教育现代化形势下,学校美术教育呼唤着学校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变革,更呼唤着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管理者应该顺应形势发展,更新观念,在教育管理中提高认识,加强对美术学科教育的重视,积极开展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将美术教师专业化培训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认真做好课程建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可以对美术教师产生积极影响,有效地帮助他们自我觉察,扩大职业探索范围,增强行动力,提高综合素养。同时,有利于在美术教师队伍中营造学习氛围,促进队伍职业化进程。因此,美术教师专业化培训应按照课程设置的规范制订教学大纲,规定课时和内容结构,探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形成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并重、案例教学与课题研究并举的课程体系,并进行课程教学评估。美术教师专业化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美术教师队伍职业化理念的普及,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培训人员对培训的教学手段的探索和专业化模式的创新,提升培训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和凸现美术教师队伍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建立与完善美术教师专业化培训的评估机制。评估机制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督促美术教师参与培训,提高教学科研成效,检验培训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检验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合理性,为决策层调整培训项目、完善培训计划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形成美术教师专业化培训的长效机制。

(3)改变传统教学行为,探索新的教学实践。美术教师要适应时展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一方面,在教学中转变自身的角色,注重自己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养,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不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具有自我导向的积极的知识追求者,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品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艺术实践能力、培养艺术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12卷本),1990-199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美术教学培训总结篇3

关键词:医学美容技术专业 集中实习 校外实训基地

2014年,教育部《F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职业教育中,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中体现出重要地位,是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搭建了学生实习乃至创业的宽阔的平台。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加强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实习现况

医学美容技术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因此,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大多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集中实习的实习模式。目前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实习的状况总结如下。

1.学生实习管理宽松,走马观花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训的一个重要学习场所。是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途径。但是,在真正实施管理中,却出现了在管理上极度松懈的问题,学生“走马观花”一样地学习。这个问题主要总结为三个原因:第一。学校将学生交给实习单位后疏于管理。第二,学校分配的培训单位比较分散,不利于对学生的统一管理。第三,医学美容技术企业把来实践实习的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只看重那些能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学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们实习就业热情差,最终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

2.实训内容枯燥单一,学生没有积极性

校外培训实习单位由于条件有限。所能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不能做到轮岗制。导致部分实习生始终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实习,产生厌烦心理和烦躁的工作态度,最终没有达到实践学习的理想效果。

3.实习生的变动大,使医学美容技术行业不愿接收实习生

美容行业的发展迅猛,员工的流动性大,技术更新快,导致学生在实习岗位实践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一般实习时间为6-12个月。一旦学生们结束了实践学习后不选择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如此对于医学美容技术行业来说,等于白白浪费了管理和培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等成本。很多美容机构不愿接收实习生。

二、我院医学美容技术专业“集中实习”教学模式的内容及效果

我院医学美容技术专业采用的是顶岗实习下的集中实习教学模式,同时实施“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其意义为学生提供一个实习机会。在同岗位上打造一个真实的就业环境。由此,学校和企业可以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高质量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

1.顶岗实习下的集中实习模式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通过集中实习,要求达到学校、行业与学生“三方共赢”。为此我校实习模式采用集中实习、顶岗实习、带薪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对实习单位进行分级管理和分区域管理,优先考虑北、上、广、江、浙等美容行业发达地区作为实习就业的地点。结合我院招生的生源地。主要向这些地区的美容企业输送人才。满足学生实习就业需要,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更合适的企业实习就业。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学生表现、成绩、能力等做综合评级,为企业提供基础数据,由企业结合基础数据和实习前期培训的表现决定学生的工作岗位、实习待遇等,这样保证了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在保证了学生和实习单位双满意的条件下。学校顺利地完成和保障了实习教学任务以及对学生工作就业的安排。

学生在进入实习单位前。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实习前集中培训计划,采取联培、联训、联考、联合选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和落实学生的实习环节,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考评。当实习结束后,学校和企业共同汇总成绩,最终的实习成绩将计入毕业总成绩中,根据表现和能力推荐就业,提供创业机会。

2.“集中实习”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我校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在2004年开始实施“集中实习”的教学模式,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学生对“集中实习”的教学模式是接受认可的,93.6%的学生认为,在“集中实习”教学模式下,可以在实践培训中将自己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实践技能水平大大增强。丰富了社会经验。对自己未来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在实习单位进行岗位轮换制度实习后,89.2%的学生对医学美容技术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自己所学专业也有了全面和清晰的认识。能为自己作一个明确的规划。更值得骄傲的是,2004年以前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愿意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比例为74%,目前统计已增加至89.11%,有大幅度的提升。

三、“集中实习”教学模式下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

“集中实习”的提出其实对实习单位是一种考验。这对实习单位要求很高,包括企业的规模、硬件设施以及管理模式等,这些方面要符合学校的教学模式水准,这也意味着对校外实训基地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1.校外实训基地规模要大

由于采用“集中实习”的教学模式。进入实习单位实践学习的学生数量庞大,所以实习单位要能提供相当数量的实习岗位。这就要求实习单位的规模一定要大,实训项目要全,企业知名度要高。这样的实训基地不仅在规模、硬件设施以及管理模式上更加先进。在对人才培养方面也更加重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培养与未来发展,特别是集团化的企业,有工厂、营销公司、科研机构、连锁店面,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岗位。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更多的学习环节。

2.集中实习要求建立医学美容专业实习基地资源库

只有长期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才会有相配套的实习教学计划,配备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学习环境,学校要积累实习基地资源,应该建立一批长期稳定合作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实习单位资源库,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实习。

3.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的技术先进。管理规范

美容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技术推陈出新快,设备更新快,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也是瞬息万变,好的运营模式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实习和就业。作为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要求是非常高的,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管理模式等,让实习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学校必须要对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全面的了解。深入的考察,最终才能决定是否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

美术教学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高考美术;美术培训;美术教育

教育质量和教育均衡是教育界的两大话题。然而,当前折射出我国美术教育的一大问题,一味追求培优和成绩,导致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快速发展,二者出现错误对接。美术教师应正确看待美术教育与高考美术培训的关系,美术教育是政府解决教育均衡发展下美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而高考美术教育应是美术培训机构提供美术优质教育和美术差异化教育的承担者。笔者在本文剖析高考美术应试培训与美术教育的错误对接,力求让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回归“育人”本质。

一、高考美术应试培训现状及弊端

高考美术应试培训针对高考美术试题,要求美术考生默写背诵高考美术题,几乎抛弃了美术教育的常规正常教学过程,培训老师根据近年高考美术题,总结梳理美术高考范围,对考生进行几个月的短期培训,学生通过对几张速写、色彩、素描美术作品的死记默写、反复仿画,只追求背得滚瓜烂熟,按部就班地填写背诵答案就可以。这样的高考美术应试培训模式,很可能会帮助一些没有美术功底的学生“圆大学梦”,但是这样的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带来的却是各培训机构争相效仿,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忽视了美术教育的本真。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带来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对美术教育造成严重冲击。美术教育以“育人”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美术素养为教学目标,但是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则以“简单”的培训方式,让考生更关注美术考试成绩,以成绩为导向的培训,偏离了美术教育本质,考生不求对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不求甚解,但是应试培训给学生带来高分的结果势必给美术教育带来严重冲击;第二,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负面影响。考生如果通过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后,就可以取得理想的美术高考成绩,学生很可能认为仅仅需要临时培训就可以,不需要接受专业的美术教育。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美术学习中学会偷懒,认为应试培训是“高明”学习方法,摒弃美术专业学习;第三,导致美术教育资源浪费。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吸引了很多考生,是高成本的,很多考生认为高考前报名培训就可以增加考上大学的几率,而家长们也纷纷赞同这种选择,导致考生和家长重视高考美术应试培训,而忽视了学校美术教育,造成美术教育资源流失。

二、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反思及美术教育的正确应对

针对当前我国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和美术教育的错误对接问题,笔者认为当前“美术培训热”现象是应试教育的派生物,为解决应试培训问题,还是应该回归问题的本源,做好美术教育工作,才是高考美术应试培训走出误区的根本之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美术教育工作,正确对接高考美术培训与美术教育。1.正视学校美术教育工作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开展美术教育,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初步认识开始,到美术系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开展系统化美术教育,结合学生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内容的美术学习,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学习全面系统的美术基础。2.完善高考美术培训制度高考美术培训应构建健康培训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美术培训氛围,让考生能够扎实学习美术。学校美术教育是美术学习的基础,美术培训是美术学习的延伸,教师要做好美术培训和美术教育的衔接,学生在培训前接受系统美术教育基础训练,奠定过硬的美术专业基础,然后在美术培训延伸下,进一步拓展美术知识与能力。3.端正美术考生的学习态度在美术教育中,要端正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了解并认识美术课程,理解美术精神,具有正确的美术学习态度和美术素养,为美术学习夯实基础。学生还需要正确看待“美术应试培训热”,让考生知道培训并非捷径,美术教育才是正道,美术教育的“育人”本质不变,考生应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美术学习计划,选择正确的美术学习路径,综合客观考虑美术教育和美术培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并非美术教育的“自然产物”,而是一种非理性的衍生品,过度追求“高考美术培训”,导致美术教育失衡,出现高考美术应试培训与美术教育错误对接。笔者指出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弊端对美术教育造成严重冲击,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负面影响,导致美术教育资源浪费,进而对高考美术应试培训进行反思,提出美术教育的正确应对策略,如正视学校美术教育工作,完善高考美术培训制度,端正美术考生学习态度。笔者通过本文研究,还原美术培训真善美,还美术考生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李冬勇.美术高考应试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3):125-126.

美术教学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

高职学生;美术教学;创新训练

美术是直觉的艺术,美术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或称为操作教育。在职院有关专业的美术教学中,常采用三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即认知讲授,阅读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为了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现谈之对美术的创新训练问题。

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有两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其深刻含意是反对模仿,鼓励创新。什么叫创新?创有开始做、初次做、独到之意,新有刚出现的,变得更好之意,这是与旧的、老的相对而言。所谓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所谓创造,就是建立新理论,想出新办法,做出新东西或成绩[1]。

创新要求、独特、新颖、具有特色。不重复模仿、不落入俗套,能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新的感受。我国的几代领导人都是创新的实践者。:实事求是,关于创新;邓小平:大胆敢闯,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锐意创新;:解放思想,科学创新。创新无限光明,点亮智慧人生。

二、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画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关于写诗有两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就美术而言,就是“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画!”画有新意,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如同宋代陆游的诗句所言,能使人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地。对学生为什么要进行创新教育?①人才培养要求。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提出了美育和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②社会发展要求。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并于2006年制订了科技发展的16字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创新既是时代的主题,也是高职教育的主题。③人才市场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用人单位对实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显重要。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也应加强创新训练。

三、汝果欲学画,工夫在画外

南宋诗人陆游84岁教学作诗,他在《示子》中有一句毕生的经验之谈,叫做“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怎样进行美术教学?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这就是“汝果欲学画,工夫在画外。”美术的课堂教学,其三级课程目标是:知识目标――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熟悉绘画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态度目标――通过寓教于学,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务实求真的严谨态度。美术是以技能为主的学科,重点是要搞好技能的操作训练,特别是创新训练。画外的创新训练要着重3个方面的培养。

1、培养创新意识。认识决定一切,认识决定态度和行为[2]。只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意义,才会有创新精神,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美术动作必须创新,学画可以临摹,作画要独立创作,不能一味地模仿复制,依样画葫芦。金人王若虚说得好,“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美术创作亦是如此。

2、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应在常规思维(习惯性思维,再造思维[3],求同思维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美术创作要追求创新、稀、奇、特、具有特色。使设计新颖。风格独特,寓意深刻。创新思维是在创新意识的推动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和联想,直觉和灵感,以渐进或突了的形式重新组合信息,从而形成新的设计和形象,创造新的设计方案或新的作品,实现改变与超越,呈现“精鹜入极,心游万仞”的境界。

3、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点,要着重培养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请曹雪芹)。此名联是说对世上万物了解得很明白,对人情世故能通达,就能获得很多学问,写出很好的文章。对美术制作亦是如此。敏锐的观察、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就能使我们积累经验,抓住机遇,创造新形象。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着重三个方面的培养:这就是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关于总结经验。

(1)勤奋学习。北京大学国学大师,教育家季羡林80岁时总结了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公式:成功=天资+勤奋+机遇。“天资”是父母先天遗传而无法改变的一种智力因素;“机遇”是不期而遇,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种机会;只有“勤奋”才是自己决定的可以通过狠下功夫使事业获得成功的一种非智力因素。一个人成功,80%取决于勤奋,只人20%取决于智力。勤奋决定成功。立志、勤奋、实干、有恒就能收获成果。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钻研学风,弘扬开拓创新的探索精神,勤奋学习,获得渊博的知识,就能有效地求索创新。唐朝诗圣杜甫说过几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社。”一幅好的美术作品,不仅取决于技法的好坏,也取决于文化功底的深厚。过去有一次命题作画,名为《深山藏古寺》,有人在山上画一座古寺庙,有人没有画古寺庙,而是画了两个和尚抬着水向山上深处走去。哪幅作品好呢?当然是画和尚者。为什么?因为它体现了画题中的一个“藏”字,而直意寺庙者,却远离了画题。要画出好画,也要有深厚的文字底蕴,这就是“功夫在画外”的最好例证。

(2)勇于实践,教育方针提出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提高能力,这是《实践论》早已阐明的真理,因此,在创新教育中要加强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勤于实践,勇于实践才能够极大地提高创新能力。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密方法)、“三独”(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操作)是为学之道,也是创新之道和成功之道。要学习我国古人认真严谨的实践精神。唐朝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在美术教学创新训练中,要培养学生认真模仿练习,严谨创作求新。

(3)善于总结经验。善于总结经验是提高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通过认真地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可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技能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对学生鼓励创新,学会总结,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爱好。创作中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创新训练,是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要。通过创新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将有培养实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美术教学培训总结篇6

(一)审美素养提升与旧时的艺人相比,当今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有了大幅提高,也逐渐具备了自觉的审美意识,这对工艺美术的创作与生产非常有利。然而,艺人中相当一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艺术素养审美能力与技巧有限。比如,一些从事工艺雕刻的艺人,他们对创作的题材以及如何表现题材等问题理解不够深入,在作品的构图、布局以及虚实表现等方面把握不当,偏重于表现技巧,突出繁杂的用工,造成过度雕琢,结果冲淡了原本想要表现的主题。再比如,在漆画的创作上,一些艺人对漆画美的本质把握不够,不懂得如何恰当表现漆画的材料美,而是利用漆画的材料去追求油画的表现效果,结果难以找到有效的创作出路,影响了个人的艺术发展。这些缺憾都是由于审美素养不足造成的。

(二)技艺跨界融合传统的师徒制和家族传承的习艺方式,使得很多从业者缺乏系统的技法教育和训练。他们常年埋头于本工艺“派别”的创作与生产,主动或被动地隔绝了和其它工艺“派别”的技艺交流,而且随着传统技艺传授的递减规则,他们所掌握的技艺逐渐萎缩、单一。

(三)视野开阔拓展过于实用的学艺目的和过于功利的生产目的,使得艺人们不愿也无暇关注工作以外的事情。他们不懂得“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不懂得他山之石的妙处,不懂得厚积薄发的深意,而是囿于狭小的生活和工作圈子,对外面的世界、同行的创作、兄弟工艺的发展、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知之甚少,创作、生产和经营上都存在着盲目性和被动性。

(四)方向明晰确定骨干艺人就学习而言,他们早已过了学徒期,出师多年;就技艺而言,他们也早已学到了师傅所要教授的全部技能,并能独当一面,有些人甚至还有了自己的企业。但他们和父辈不同的是,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时代倡导创新,鼓励创新,他们也希望能通过创新获得更好的发展,但他们的能力和认识难以支撑这个愿望,尽管踌躇满志,但对创新的方向认识不清,致使事与愿违。因此,困惑与迷茫的情绪时常侵袭着他们。

二、继续教育的偏差与误区

工艺美术行业举办培训班,使从业者接受培训,对于人员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但偏差与误区还是存在。

(一)资金投入不能满足需求由于工艺美术分布与发展状况的不甚均衡,各地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因而资金投入各异,但就总体而言,投入满足不了实际需求,造成了培训只能在比较有限的区域、门类或层面上开展。为推动行业继续教育,2008年,文化部设立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部级培训项目”。三年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全国举办了26次培训,2300多从业者从中受益。地方协会中,河北、云南和浙江等少数几个地方政府也开展了几次培训,但由于政府资金投入额较少,办班规格和数量均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资金投入不足还会带来继续教育持续性不够的问题,难以形成长效的继续教育机制。2008年文化部立项的培训项目原本开了个好头,一些新颖的培训模式还产生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为今后的行业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后续资金不能及时跟进,使得刚刚形成的良好教育态势半途而废。这种情况在上述展培训的几个省份则更是如此。

(二)培训模式需要创新推广当前的继续教育在形式上大都沿袭传统,因为要惠及更多的人,培训方案就不能顾及受训人的个性需求和各工艺门类的特殊性,教育机构也不会潜心探索和普及能适应不同类型的多样有效的培训模式。大多数的培训都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师按既定的课程方案讲,学员似是而非地听,自由宽松,“一曲终了各自散”。这样培训方式对大多数学员而言,难以获得收益,更难以对课堂之外的艺人产生吸引力。也有一些培训创新形式,采取教学与产区结合、与创作点评结合等形式,密切联系理论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些都是局部的行为,教育机构也没能进行模式的总结与推广,不能形成广泛共享的经验。因此,培训模式的探索与推广工作开展不够。

(三)培训内阻需要各方化解首先,艺人大都是经营着或隶属于某个企业,他们为当下的工作所牵制,企业主大多数时间奔走在接单、生产、交货、再接单……之间,他们不愿意为“务虚”的学习而放弃唾手可得的利益,员工的时间更是不能自主,所以他们及其所属员工大都没有多少机会参加继续教育。即便参加了培训,也因为生产、生活的压力,因为来自企业的压力,而时常干扰了有限的学习与培训。同时,社会上一些不太务实的培训班,使艺人们对培训产生了不良印象,他们认为培训就是走过场,搞形式,难以产生实效,故而产生了下意识的抵触心理。

三、多方协作,形成合力,期待继续教育的持续高效

工艺美术行业的继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相关各方,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艺人)和培训机构等。只有相关各方统一认识、紧密配合、各尽其责,才能获得持续高效的发展。

(一)政府须将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并给予持续、充足的资金投入《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对传统工艺美术提出了很多切实的办法,如第三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和促进本地区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第九条规定“国家对认定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艺采取下列保护措施:……资助研究,培养人才。”第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发掘和抢救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征集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培养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人才,资助传统工艺美术科学研究”,使工艺美术保护形成了有法可依的良好局面。因此,各级政府均应从保护和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出发,制定扶持所辖区域实际的工艺美术人才提升政策,以切实有效的政策营造良好的继续教育氛围。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还要根据当地工艺美术行业培训的需求情况投入足够的资金,开展更多的类似于文化部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部级培训项目”,让更多的工艺美术人才能有机会接受其所需要的培训。同时,这些资金投入还须具备长期的规划,以保证培训的可持续性。政府还须对培训效果实行监管和考核,以利于促进培训各环节取得实效。

(二)行业协会要做好培训规划和人员组织工作,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各级行业协会应当对所辖区域的工艺发展状况、各工艺门类现状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要求有着清晰的了解,周密策划,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训计划。深刻领会国家或本级政府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乃至工艺美术发展的相关政策,适时向政府主管部门献计献策,及时提出行业人才培训申请,并按培训规划合理使用培训资金等各类资源。增强服务意识,与企业和从业者保持良好的联系与沟通,大力宣传继续教育对于国家、企业和个人发展的意义,在培训项目确定后,按规定选拔并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做好培训过程监管、培训效果评估以及长效的跟踪调查工作,以利于后续培训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为了能从政策上引导工艺人员积极参加培训,鼓励企业重视员工继续教育,行业协会要协同政府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在职称评定、荣誉评比和奖惩办法上设定相关条款,多管齐下,增强从业人员接受培训的主动性,以配合各项培训计划的有效实施。

(三)企业要调整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并给以必要的支持企业是工艺美术产业的基本单元,也是工艺人的存身之所。企业经营者的胸怀和眼光对于员工素质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经营者要加强学习,拓宽眼界,提高认识,充分理解员工继续教育与工艺创新、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灵活积极配合相关行业协会和教育机构,有计划选送员工参加适合员工本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工艺培训;摒弃技术封闭观念,鼓励员工在更广大的平台上进行技艺交流;灵活处理好员工学习与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企业还要尽力为员工参加培训提供便利,在学习时间、可能需要的资金援助以及交流内容、空间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于一些未来可能出现的、会引起企业经营者忧虑的问题,诸如员工队伍的稳定、核心技术的保密等,企业可以考虑签订培训协议等措施予以防范。

(四)教育机构必须探索创新高效的培训模式作为行业培训的具体实施者,教育机构必须要牢牢植根于工艺传统,还要立足行业发展前沿,敏锐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同时还要与行业协会紧密配合,增进沟通,从行业协会这个平台,更多地了解行业存在的问题及需求。教学是培训机构的核心职能,教育机构要多方探索有效的培训模式,优化培训方案,精做培训课程,大力改善教学实训条件;建立优质开放的教师资源库,掌握各类工艺产业的考察资源,为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同时,还要不断分析、总结培训经验和得失,推广成熟经验,提高培训效果。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行业人员培训为例,他们通过近四年举办的五期培训,就探索、总结并积累了很多可贵的培训经验。他们每一期的培训方案都是精心编制并经专家委员会反复论证的,他们的师资库集中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实训条件和考察资源也都极其优越。

美术教学培训总结篇7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装备,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教学活动,在南京的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过程中,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投入与装备,已经普及到了每所学校。通过不断地投入与更新完善,今天的教育技术装备,尤其是信息技术类教育装备,在常态化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网络机房的建设,在满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的同时,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语音教学、英语听力的训练与考试、数据采集、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给教学活动带来的种种便利。如何让信息技术、网络机房更好地为学科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服务,提升信息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与使用空间,让我们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成功,这是我们教育部门所需要思考与研究的,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方向。

数字技术在美术课标教学的目标实现与要求,可以围绕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具体要求,结合课标中所涉及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软件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表现形式所要求的思考与运用,通过两者的结合来进行学科问的试验与尝试。

南京市教育装备在服务教学、服务学校的同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中,就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如何结合网络机房的特性服务于美术教学活动做了这个项目的整合计划,在该学科的拓展与实践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设计,并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使整个项目从项目的论证,政府采购到装备、验收,再到培训、竞赛以及课题的研究与总结,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装备理念创新的尝试,为探索和诠释新课改过程中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做一些实践。

通过实践,明确目标:在数字化环境下数字美术画板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与应用。体现教育活动中技术装备的新理念与管理模式上的探索。

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通过加强与教学课标、教学研究、技术应用、科技研发等领域专业人员的共同研究与探索,积极寻找一条适合新课改要求的装备与研究、管理与培训的模式与方法,体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的建设、配备、管理、应用、研究、培训、竞赛等内容的具体体现。

二、研究方法与方式

(1)座谈与研讨。通过与课程编委、学科教研、教学一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教师、产品研发等专业人员座谈、研讨,同时通过积极组织撰写文章等形式收集意见与建议,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框架研究与素材构思。

(2)对数字美术产品的了解与实验。针对教学要求,通过与产品研发人员的沟通,引进、推荐不同产品进行对应功能的了解与认识,在向使用产品的学校教师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调研与产品性能试验,收集整理出适合教学需求的功能与要求。

(3)策划培训计划与量化培训内容,明确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应用数字美术画板的教学要求与技能要求的掌握程度及实现目标。

(4)组织竞赛活动与作品(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

(5)课题的研究。新技术应用与学科整合的意义与价值的研究,为形成新的装备理念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三、项目的实践

1.认识阶段

2009年度至2010年度初期,我们在主任室领导下,根据教学的需求与目标实现,在美术教学课标的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注意到未来美术课标中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与要求,为能够准确地达到这个环节的要求,主动与课标组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教学课标的要求以及目标的实现,并结合对数字技术产品的研究与了解,针对数字美术画板系列产品,加大了研究力度,通过不断深入研究与研讨,对数字美术教学活动的情况及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信息技术的特性与产品本身所特有的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活动,并通过专家、教师的一些前期试验结果的分析与验证,得出了充分的论断,明确了数字美术画板这个新项目装备对美术教学所产生的意义与价值,为后期的试验项目装备、项目研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具体内容参见参考文文献[1][2][3]。

2.筹划与启动阶段

2010年度,为了让学校教学人员更好地了解与使用该系列产品,使其更好地服务教学、融入教学,在主任室的领导下,我们在进行装备计划编排的同时,针对这个新项目的特点,做了全面推进的思考,并使该项目的建设与研究完整地呈现出技术装备与管理应用的体系特色。具体做法为:项目的标准制定工作、项目的装备过程管理工作、项目的教师培训计划工作、项目的应用拓展与作品竞赛等实践工作、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内涵形式整体提出并分阶段地进行,最终将形成一个系统的工作系列,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根据项目设计与布置,在完成数字美术画板装备启动的同时,安排了一系列的培训与活动:

(1)下发《宁教备通知[2011]14号》。

(2)汇总并落实区县学校申报教师培训名单。

(3)培训计划的实施。

(4)培训人员情况:分别组织了3个班(A,B,C),安排了近10位优秀教师、专家讲座,其中计划培训人数为126人,A班每人分别达20课时;B,C班每人12课时。

(5)落实数字美术画板教师技能培训课程。

(6)“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开题、结题会议。

3.计划实施与过程管理阶段

第一阶段:

装备先行。在将此系列工作计划做了充分准备后,2011年下半年启动了10所试点项目学校的装备工作,并根据装备计划采取了1+1模式f即每所学校1套网络版数字美术画板+1套单机版,含软件),并通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项目招标公示、产品展示推荐、政府采购、装备事实与验收等),完成了该项目的调试、验收等装备工作。同期,召开“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的开题会议,启动工作正式开始。

第二阶段:

整体推进。在2011年度,依据工作整体计划,我们通过联合市教研室、电教馆、小教培训中心和白下区进修学校、区装备办和南京茂立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技术与专业人员,组织专家与学科人员集体讨论研究,在做好常规技术应用培训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份相对完整的《2011年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数字化美术教育培训计划》。在培训计划与项目中,针对已装备项目的学校以及没有装备该项目的学校教师,分别组织了不同课时、不同要求的技术培训计划。并分别在玄武区南师附小启动了一期基础培训,组织在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后五期系统性和三期基础性的技能培训班的计划落实工作。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在执行的计划中,根据培训内容的进展情况再结合项目的验证工作,在培训计划完成的同时,我 们还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提交、评比等工作。2011年9月,组织专家、评委,分别就教师的论文、课件、作品和学生作品进行了收集整理,通过评选推荐出一批教师与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于2011年10月10日在鼓楼区芳草园小学,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数字美术作品颁奖活动,为该系列活动的圆满结束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

课题开题。课题开题是伴随着项目的启动,同时结合整个项目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计划的执行同步进行的,在执行项目开展与活动落实中结合着课题内容。体现在课题实施计划、课题研究内容等项目上,明确课题目录、名称等,确定任务与要求。

4.成果展示与展望

通过这次活动,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计划和落实中注意收集整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收获一:各类作品

(1)作品上缴情况

根据装备计划的落实情况,要求10所试点学校及前期参与过装备的学校,在对该项目的试验装备与管理应用培训的同时,对教师、学生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与上交,作为培训与学习考核的成果。共收到258份作品(经过筛选后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作品获奖情况

通过专家评选,分别优选出:

①教师论文: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

②教师课件:二等奖2名。

③教师作品:一等奖8名,二等奖15名。

④学生作品:一等奖24名,二等奖34名,三等奖48名。

收获二:资料与队伍建设

(1)资料的收集

①教学光盘。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做好计划的同时,同步收集相关教学活动的录像,将每节课程都做了高清录制,并分别整理,形成了一个系列的教学模板,为后期教师的进修与学习、观摩与赛课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与样板,为今后数字美术学科的交流互动与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与资料。

②课件、论文、作品。通过对课件、论文、作品的收集,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学习与体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不同形式的阐述,分别对信息技术产品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让教学理念在新的技术载体中能充分展现出来,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③艺术鉴赏与学习途径的拓展。通过网络技术环境的搭建与应用,增加了对艺术鉴赏条件的改观。通过网络进行资料、作品的收集与整理,扩充了教学鉴赏途径,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更便捷的鉴赏环境与学习条件,让更多的名家与作品展现在教师与学生面前,让视野更加宽阔。

(2)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一线教师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学习与应用,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技能掌握和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数字美术画板培训计划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的实践中启动,只是该项目在装备过程的一个阶段,就组织培训情况而言,有几点体会与感受。

①区县装备部门在配合报名上积极性很高,报名人员踊跃,体现了学校教师对该项目的重视与关注,也体现了对新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应用方面的关注。

②教师冒着酷暑积极参与这个培训活动,让人感动,尤其是高淳、溧水、六合等路远区县的教师,体现了教师队伍自身对业务知识提升的愿望。

③培训中,教师态度认真,求知欲强。表现在有一定美术功底的教师身上,他们在掌握基本要领后,能很快地运用新技术手段达到培训与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达到了培训的目的,为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期的学科发展与推广提供了借鉴。

④通过此次培训与活动的开展,让一部分教师在得到基础知识学习与掌握的同时,也让一批孩子得到了对该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为后期新课程的学习、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收获三:课题成果

课题的成果是在结合装备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各个项目成果,也是这次数字美术画板项目装备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与课题的研究成一个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①经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案例及其配套使用的教学课件;

②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③数字绘画课程产生的美术创作作品;

④数字绘画课程教学教程录像;

⑤课题组在综合实践课程与课外活动方面的经验总结;

⑥数字绘画课程公开教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录像;

⑦数字绘画教程发表。

收获四: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与实践

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互动)与成效。加强课标学习,加强与教研、教学一线教育专家、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同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做好新技术在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学科整合与应用的整体项目策划与方案实施。为使学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提供技术装备硬件的同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多部门联合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效率。

5.感悟

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工作,是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2010年度工作计划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学科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尝试性建设工作。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研究与方案论证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组织并形成了采购计划与标书。通过政府采购,分别在南京市的10所不同学校(高中、初中、小学)进行了装备,加上此前一些已经试验过学校,通过数字美术画板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实践计划的实施与应用研究,整理并总结出了一些装备管理工作中的探索与体会。在得到区县、学校装备与教学人员一致好评的同时,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在应对未来新课改要求与装备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研究与项目建设,应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牵头的形式下,以信息技术装备为龙头,由各有关教育理论研究部门、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教学一线的专业人士和科技研究、产品研发企业等部门、人员共同组建一支队伍,通过对技术装备的研究,形成指导、利用技术装备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全新现代教育模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此次对数字美术项目的装备管理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实践,收集并获得了一些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方面的资料与体会。希望这次的实践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服务学科方面走得更远,使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知识的学习能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我们作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一员,有信心、有能力使技术装备服务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彭博,信息、美术共创奇葩冲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6:21-23.

美术教学培训总结篇8

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装备,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教学活动,在南京的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过程中,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投入与装备,已经普及到了每所学校。通过不断地投入与更新完善,今天的教育技术装备,尤其是信息技术类教育装备,在常态化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网络机房的建设,在满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的同时,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语音教学、英语听力的训练与考试、数据采集、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给教学活动带来的种种便利。如何让信息技术、网络机房更好地为学科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服务,提升信息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与使用空间,让我们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成功,这是我们教育部门所需要思考与研究的,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方向。

数字技术在美术课标教学的目标实现与要求,可以围绕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具体要求,结合课标中所涉及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软件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表现形式所要求的思考与运用,通过两者的结合来进行学科问的试验与尝试。

南京市教育装备在服务教学、服务学校的同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中,就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如何结合网络机房的特于美术教学活动做了这个项目的整合计划,在该学科的拓展与实践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设计,并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使整个项目从项目的论证,政府采购到装备、验收,再到培训、竞赛以及课题的研究与总结,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装备理念创新的尝试,为探索和诠释新课改过程中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做一些实践。

通过实践,明确目标:在数字化环境下数字美术画板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与应用。体现教育活动中技术装备的新理念与管理模式上的探索。

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通过加强与教学课标、教学研究、技术应用、科技研发等领域专业人员的共同研究与探索,积极寻找一条适合新课改要求的装备与研究、管理与培训的模式与方法,体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的建设、配备、管理、应用、研究、培训、竞赛等内容的具体体现。

二、研究方法与方式

(1)座谈与研讨。通过与课程编委、学科教研、教学一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教师、产品研发等专业人员座谈、研讨,同时通过积极组织撰写文章等形式收集意见与建议,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框架研究与素材构思。

(2)对数字美术产品的了解与实验。针对教学要求,通过与产品研发人员的沟通,引进、推荐不同产品进行对应功能的了解与认识,在向使用产品的学校教师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调研与产品性能试验,收集整理出适合教学需求的功能与要求。

(3)策划培训计划与量化培训内容,明确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应用数字美术画板的教学要求与技能要求的掌握程度及实现目标。

(4)组织竞赛活动与作品(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

(5)课题的研究。新技术应用与学科整合的意义与价值的研究,为形成新的装备理念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三、项目的实践

1.认识阶段

2009年度至2010年度初期,我们在主任室领导下,根据教学的需求与目标实现,在美术教学课标的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注意到未来美术课标中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与要求,为能够准确地达到这个环节的要求,主动与课标组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教学课标的要求以及目标的实现,并结合对数字技术产品的研究与了解,针对数字美术画板系列产品,加大了研究力度,通过不断深入研究与研讨,对数字美术教学活动的情况及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信息技术的特性与产品本身所特有的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活动,并通过专家、教师的一些前期试验结果的分析与验证,得出了充分的论断,明确了数字美术画板这个新项目装备对美术教学所产生的意义与价值,为后期的试验项目装备、项目研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具体内容参见参考文文献[1][2][3]。

2.筹划与启动阶段

2010年度,为了让学校教学人员更好地了解与使用该系列产品,使其更好地服务教学、融入教学,在主任室的领导下,我们在进行装备计划编排的同时,针对这个新项目的特点,做了全面推进的思考,并使该项目的建设与研究完整地呈现出技术装备与管理应用的体系特色。具体做法为:项目的标准制定工作、项目的装备过程管理工作、项目的教师培训计划工作、项目的应用拓展与作品竞赛等实践工作、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内涵形式整体提出并分阶段地进行,最终将形成一个系统的工作系列,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根据项目设计与布置,在完成数字美术画板装备启动的同时,安排了一系列的培训与活动:

(1)下发《宁教备通知[2011]14号》。

(2)汇总并落实区县学校申报教师培训名单。

(3)培训计划的实施。

(4)培训人员情况:分别组织了3个班(A,B,C),安排了近10位优秀教师、专家讲座,其中计划培训人数为126人,A班每人分别达20课时;B,C班每人12课时。

(5)落实数字美术画板教师技能培训课程。

(6)“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开题、结题会议。

3.计划实施与过程管理阶段

第一阶段:

装备先行。在将此系列工作计划做了充分准备后,2011年下半年启动了10所试点项目学校的装备工作,并根据装备计划采取了1+1模式f即每所学校1套网络版数字美术画板+1套单机版,含软件),并通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项目招标公示、产品展示推荐、政府采购、装备事实与验收等),完成了该项目的调试、验收等装备工作。同期,召开“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的开题会议,启动工作正式开始。

第二阶段:

整体推进。在2011年度,依据工作整体计划,我们通过联合市教研室、电教馆、小教培训中心和白下区进修学校、区装备办和南京茂立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技术与专业人员,组织专家与学科人员集体讨论研究,在做好常规技术应用培训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份相对完整的《2011年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数字化美术教育培训计划》。在培训计划与项目中,针对已装备项目的学校以及没有装备该项目的学校教师,分别组织了不同课时、不同要求的技术培训计划。并分别在玄武区南师附小启动了一期基础培训,组织在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后五期系统性和三期基础性的技能培训班的计划落实工作。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在执行的计划中,根据培训内容的进展情况再结合项目的验证工作,在培训计划完成的同时,我

们还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提交、评比等工作。2011年9月,组织专家、评委,分别就教师的论文、课件、作品和学生作品进行了收集整理,通过评选推荐出一批教师与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于2011年10月10日在鼓楼区芳草园小学,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数字美术作品颁奖活动,为该系列活动的圆满结束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

课题开题。课题开题是伴随着项目的启动,同时结合整个项目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计划的执行同步进行的,在执行项目开展与活动落实中结合着课题内容。体现在课题实施计划、课题研究内容等项目上,明确课题目录、名称等,确定任务与要求。

4.成果展示与展望

通过这次活动,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计划和落实中注意收集整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收获一:各类作品

(1)作品上缴情况

根据装备计划的落实情况,要求10所试点学校及前期参与过装备的学校,在对该项目的试验装备与管理应用培训的同时,对教师、学生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与上交,作为培训与学习考核的成果。共收到258份作品(经过筛选后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作品获奖情况

通过专家评选,分别优选出:

①教师论文: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

②教师课件:二等奖2名。

③教师作品:一等奖8名,二等奖15名。

④学生作品:一等奖24名,二等奖34名,三等奖48名。

收获二:资料与队伍建设

(1)资料的收集

①教学光盘。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做好计划的同时,同步收集相关教学活动的录像,将每节课程都做了高清录制,并分别整理,形成了一个系列的教学模板,为后期教师的进修与学习、观摩与赛课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与样板,为今后数字美术学科的交流互动与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与资料。

②课件、论文、作品。通过对课件、论文、作品的收集,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学习与体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不同形式的阐述,分别对信息技术产品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让教学理念在新的技术载体中能充分展现出来,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③艺术鉴赏与学习途径的拓展。通过网络技术环境的搭建与应用,增加了对艺术鉴赏条件的改观。通过网络进行资料、作品的收集与整理,扩充了教学鉴赏途径,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更便捷的鉴赏环境与学习条件,让更多的名家与作品展现在教师与学生面前,让视野更加宽阔。

(2)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一线教师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学习与应用,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技能掌握和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数字美术画板培训计划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的实践中启动,只是该项目在装备过程的一个阶段,就组织培训情况而言,有几点体会与感受。

①区县装备部门在配合报名上积极性很高,报名人员踊跃,体现了学校教师对该项目的重视与关注,也体现了对新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应用方面的关注。

②教师冒着酷暑积极参与这个培训活动,让人感动,尤其是高淳、溧水、六合等路远区县的教师,体现了教师队伍自身对业务知识提升的愿望。

③培训中,教师态度认真,求知欲强。表现在有一定美术功底的教师身上,他们在掌握基本要领后,能很快地运用新技术手段达到培训与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达到了培训的目的,为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期的学科发展与推广提供了借鉴。

④通过此次培训与活动的开展,让一部分教师在得到基础知识学习与掌握的同时,也让一批孩子得到了对该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为后期新课程的学习、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收获三:课题成果

课题的成果是在结合装备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各个项目成果,也是这次数字美术画板项目装备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与课题的研究成一个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①经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案例及其配套使用的教学课件;

②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③数字绘画课程产生的美术创作作品;

④数字绘画课程教学教程录像;

⑤课题组在综合实践课程与课外活动方面的经验总结;

⑥数字绘画课程公开教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录像;

⑦数字绘画教程发表。

收获四: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与实践

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互动)与成效。加强课标学习,加强与教研、教学一线教育专家、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同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做好新技术在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学科整合与应用的整体项目策划与方案实施。为使学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提供技术装备硬件的同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多部门联合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效率。

5.感悟

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工作,是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2010年度工作计划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学科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尝试性建设工作。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研究与方案论证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组织并形成了采购计划与标书。通过政府采购,分别在南京市的10所不同学校(高中、初中、小学)进行了装备,加上此前一些已经试验过学校,通过数字美术画板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实践计划的实施与应用研究,整理并总结出了一些装备管理工作中的探索与体会。在得到区县、学校装备与教学人员一致好评的同时,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在应对未来新课改要求与装备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研究与项目建设,应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牵头的形式下,以信息技术装备为龙头,由各有关教育理论研究部门、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教学一线的专业人士和科技研究、产品研发企业等部门、人员共同组建一支队伍,通过对技术装备的研究,形成指导、利用技术装备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全新现代教育模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此次对数字美术项目的装备管理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实践,收集并获得了一些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方面的资料与体会。希望这次的实践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服务学科方面走得更远,使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知识的学习能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我们作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一员,有信心、有能力使技术装备服务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彭博,信息、美术共创奇葩冲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6:21-23.

推荐期刊
  • 美术
    刊号:11-1311/J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美术文献
    刊号:42-1756/J
    级别:省级期刊
  • 美术之友
    刊号:11-1414/J
    级别:省级期刊
  • 美术向导
    刊号:11-2825/J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