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蟋蟀的住宅教案8篇

时间:2022-07-08 00:00:35

蟋蟀的住宅教案

蟋蟀的住宅教案篇1

一、更新观念,创造条件

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前面教,学生在下面学,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新的教学方法告诉我们,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自己观察;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解放孩子的耳朵,让他们在网络天地中汲取营养。

二、解放天性,自由表演

教学《卢沟桥的狮子》,重点讲解第二段,卢沟桥的狮子不仅多,而且形态各异。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这些形态各异的狮子,我在一边读描写形态的句子。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活跃,表演得栩栩如生,台下同学也被他们生动有趣的表演逗得捧腹大笑。通过表演,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表现能力,而且深刻地理解了每个形态,为背诵本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文中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狮子,我让学生一边讲解一边表演,充分理解了课文。

三、换位思考,自己讲解

以前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创新教学之后,我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自己提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问题,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做补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我让学生自己思考,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从哪看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又有学生提出:“什么叫融为一体?从哪看出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去读课文,理解课文。

四、融入角色,自我介绍

许多课文是以第一人称记叙的,或者直接叙述动物的特点,对于这类课文,可以让学生成为书中描绘的主角,自己讲自己,自己评价自己。

蟋蟀的住宅教案篇2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魅力课堂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对学生的爱这个基础上,不体罚学,.平等的师生关系,站中孩子的角度想问题,用教育机智来教育转变差生,切记不能体罚和辱骂学生。

在课堂上老师的魅力来自于自身的素质,完善的人格,丰富的知识,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我在教学中做到提前一个单元备课,走进教室时已成竹在胸。在教学四年级《爬山虎》一课时,.课文是这样描写的。.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我就先画一根茎,然后画两片绿色的嫩叶,在长叶柄的反面,画像蛟龙爪子一样的爬山虎的脚,然后画两片小一点两片嫩红色的叶子,叶尖一顺朝下,再画六七根像蜗牛触角一样的细丝。

画完这副图,上课前一天就帖到教室的显眼的地方,刚一帖出来,就引来同学们“哇塞”的称赞声,在讲这个段落的时候,一边讲一边指着图解释,学生们又兴奋又激动,这篇课文学生很快就能背诵。课后作业有画爬山虎这样一道题,学生也很顺利地完成。这幅画一直挂在教室里,把教室装饰得更加美丽和温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提高,孩子们更加可爱了。真是一举多得啊!

在教学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时有这样一段话: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从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中的地方总有一从草斗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我先把这段话讲解了再让学生画一画蟋蟀的住宅,在画时要注意这些因素:倾斜,弯弯曲曲,九寸,一指宽,它的门是一丛草,以及它的平台。在很多时候这样画一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在教学语文园地二中有这样一个内容:“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经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凤仙展奇葩,八月桂花满枝黄,九月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边读边打拍子,使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在教学童话故事这个单元的时候,首先学习《巨人的花园》这一课,其中巨人讨厌孩子说了三句这样的话“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喂你赶快滚出去!”讲到这里的时候轮流找几个同学来扮演巨人说这三句话,孩子们又是一片笑声。

讲完这一课后,我又开展了一个讲故事比赛,让他们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先在小组内讲,每个小组选一名或者两名优胜者在班会课时来比赛,评出前三名,颁发奖壮,奖品是水彩笔,圆规,文具盒。这些奖品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诱惑力是可想而知的。下课后他们到处去找故事书,阅读了大量的童话故事,选了自己喜欢的故事开始练习,看到他们认真的样子我感到非常自豪。

蟋蟀的住宅教案篇3

一、激发创新意识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撑起整个地球。”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支点呢?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和热情。教师以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在课堂中引导、鼓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学习的探索者,给他们提供表现思考、探索、创造的机会和舞台,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让他们享受自己思考的成果,让课堂充满生机和灵气。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产生兴趣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有激情(冲动),以激情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

二、增强学生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学生步入思维发展的阶梯,只有拥有了疑问才能够促进学生一步步地去思考问题,才能够去动脑筋想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读引导,使学生成功地走进会思考的境地。并且要鼓励和提倡学生善于利用已有知识去大胆质疑,要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敢问善问,敢说会说。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学生的创新火花才会迸发、闪烁,才会有创新的思想。我执教《蟋蟀的住宅》一课时,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大胆地说了起来。有的问:“作者为什么 把蟋蟀的洞穴写成蟋蟀的住宅?”“你提得真棒!请全班同学认真读课文看看是否有答案。”在我的鼓励下,学生进入了激烈的讨论中,有的说“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把蟋蟀的洞穴比作人的住宅,采用了拟人的写法,给人以生动的感觉,鲜明的印象。”还有的说“……”,整个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学生在质疑问难解惑中增强了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因问题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趣,积极地去探究、创新。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无形中参与创新,进行创新。

三、营造和谐的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的是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这样就导致了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学生出于极其被动的地位一味地听老师的讲课,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民主的思想,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以学生为朋友,给他们一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感觉,学生就会接近你,热爱你,听你的话,也会尊重你。他们才能不惧怕你,才能说心里话,倾吐内心所想,他们的大胆精神也就会得到充分发挥了,创新精神也就得以实现。

蟋蟀的住宅教案篇4

关键词:自主空间;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83-02

一、给予学生提问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好奇的氛围,使学生对授课的内容具有热情,在热情的驱使下产生需要获取知识的渴望,他们就会自觉地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嘱咐》时,我让学生看着课题质疑,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为以下几个问题:(1)课文中谁嘱咐谁?(2)嘱咐的内容是什么?(3)分别是怎样嘱咐的?然后用寥寥几笔板书于黑板,并统领课文的学习,深入学习后逐个擦去,学生自己问自己答,成了学习的主人。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出文中的空白之处进行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联系当时的环境和人们的表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1)人们为什么要送总理?(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沉痛? (3)少先队员为什么会泪流满面,如果现在的你就是其中一员,你会怎样?一人质疑,其他同学也驰骋于广阔的想象天地。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的理解就更深刻,也易于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了。

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别人不同。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爱护和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即使错误的想法,也要给他们一个说明理由得机会,找出闪光点,使学生在不断纠正错误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授完《田忌赛马》一文后,学生提出:田忌可以换马,为什么齐威王就不能换?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几种?结果会怎样?我们再评再议,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知识。

二、给予学生评价的空间

如果我们把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讲的话很少,学生的活动积极,时间就充裕了,学生“主体”地位就能凸显。

1、凸显个性的张扬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素质教育就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它应让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得到充分的张扬,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教育要更加重视个性的发展,注意人的个性化、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如第九册《落花生》,课文旨在通过爸爸的话,要求我们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但当今社会我们到底应该做怎样的人呢?特级教师孙双金设计了一个小环节:“实话实说”,当今社会到底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我们发现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感情细腻,性格内向要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好金子总会发光的;直爽活泼的人,要善于推销自己,不然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被人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不迷信文章本身的情感要素,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以表现个性,发展个性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凸显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作为学生的全面语文能力的四个方面,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着力需提高的。我们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使其吸收原句的优点,同时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仔细地进行听辨,指出自己与他人的异议所在,并在头脑中迅速进行思考,组织成一段合理的语句,如“我认为某某在哪儿说得很好,但有一点我不够同意……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使用评价性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3、凸显自主的意识

把评价的权力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管理者、领导者、信息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激励者。学生不迷信老师口中的“标准答案”,他们有自我的意识,自己的见解。他们常常会用“我觉得(或我认为) ,因为…… ”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更能达到学生自我开发、自我创造的最终目的。

三、给予学生设计的空间

作业是教学反馈方式之一,教师从设计到布置到批改,每天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有的学生面对作业,草草了事,甚至有的厌恶反感,干脆没做。究其原因,多年来作业延续了教师设计,学生完成的传统。设计上缺乏新意,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不敢提出异议,孩子怎么会有兴趣?而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打破了条条框框,学生主动性得以提高。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家庭作业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自主地学,自觉地学,学习效率比强迫学习高出许多倍。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所提高。如有位老师在教完《蟋蟀的住宅》后,学生设计了一组题:画画、讲讲、编曲唱唱蟋蟀的住宅和蟋蟀的勤劳,这个题目使多学科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画中为蟋蟀的通道安装了路灯,设计了卫生间、厨房,更绝的是用树叶给蟋蟀做了张“席梦思”床;有的学生配合《粉刷匠》欢快的乐曲,为蟋蟀演奏了一曲赞歌:“我是一只小蟋蟀,建房本领高,前足扒土后足推,后足推呀土……”

2、切实培养实践能力

蟋蟀的住宅教案篇5

[关键词]语文素养 教学 培养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89-02

小学语文学科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最基础的,各学科的学习都是所有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必须接受的。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学好语文课程可以使学生的语言知识更丰富。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篇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与实际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所以语文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好这门学科,能够为学生提供获取其他学科知识的工具,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能很好地展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包括语文知识面的宽广、语文的表达能力、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语言交流时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学好语文课程,注意挖掘每一名学生的潜力,使他们更好地展示自我,更自信地学好每科文化知识。让学生懂得语文学科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素养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

一、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1]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引导他们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比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时,我会首先让学生先熟读几遍课文,之后我会提问:“蟋蟀是怎样选择自己的住址?”并且让学生读出自己所画下来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我会继续提问:“蟋蟀在选择住址方面是怎么样的,大家是如何知道的呢?”学生回答时会说到“随遇而安”这个成语。那么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们在文中找出描写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这些句子,然后借助工具书里的解释想一想它的意思。联系课文的语境以及字典的解释,学生们就会很快理解它的意义了。要让学生们熟读课文,熟练掌握课文里每个段落的意思。要从课文中的语境去感悟,合理运用字典帮助理解词语。

接下来,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掌握本篇课文,我会安排学生和我一起做个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们找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看哪组说得又快又准确,接下来再利用这些词语说句子,我会示范地先说一个,然后再让同学们接着说。从这个游戏中让学生们从玩中体会到蟋蟀的住宅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感受到蟋蟀身上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肯于吃苦的精神。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要学习蟋蟀那种勤劳的精神。学习时无论遇到多么难以解答的问题都不能轻易放弃,应该多思考,勇敢地向老师提问,多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最后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些有关蟋蟀住宅的图片,让学生们根据图片组织一些自己的语言来叙述这篇课文。只有不断地引导和联系实际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得到更有效的教学成果。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Z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我们语文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烦琐的作业方式,陶行知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2]这一思想理念在今天看来,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导意义。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合理运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及社会生活所带来的资源,更好地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想象空间。其实课堂教学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途径,合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是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的手段。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条件,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生活是一本厚厚的词典,里面有无穷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这一课的时候,首先我会让同学们先讲述一下这篇课文所讲述的内容,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都产生了哪些疑问。这时有的同学就会问:“为什么在周围没有别人的情况下,只有爸爸和他两个人,然而爸爸却不让他把鱼带回家呢?”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他的脑中是一片空白?”有的同学会问:“放了这条鱼后,他有没有后悔?”还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他为自己的父亲而骄傲,也为自己而骄傲?他骄傲的是什么?”同学们会产生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他们是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了,我会在这时表扬他们踊跃思考问题,接下来会以诱导的方式让同学们回答一下他们所提的问题。在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解答后,我对他们大胆、积极的回答都给予鼓励和肯定。最后让同学们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在社会生活中,会有许许多多需要我们去遵守的规定,我们都应该自觉地去遵守,不管我们身边是否有人会看见,也不管是否别人也在遵守它,并让大家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都应遵守哪些规则。比如有的同学就会马上联想到生活中人人都需要遵守的交通规则。我会问:“行走时哪些情况最危险?”同学们会讨论:“不遵守红绿灯信号和横穿马路。”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教学,会使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展现自我。

三、引导学生多积累,多阅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后不仅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所抒发的情感,逐渐感受到文化内涵以及艺术的熏陶,让学生体会每篇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通过多读书从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用心将文中描写的人物、情景勾勒成画面,从多方面感知教材,感受文章所描写的事物的美。学好语文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需要用大量的阅读去积累语文内涵,不断滴扩展知识层面,最主要是以课本为主,多联系社会生活,多学习新的语文知识。

课文是学生学习的范文,但仅有课堂上的有限课文是不够的。必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课后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有时间多阅读一些中小学生必读文学书籍或者好的其他有意义的文摘。只有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才会有丰富的语文内涵,才能够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文笔舒畅,不至于因为知识面窄不知道应该怎样写而发愁,才会真正感受到语文中美妙的语句所带给我们震撼和喜悦,认真而用心感受到每篇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只有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才会更好地扩展语文知识面,为以后深入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语言思维能力,才会更好地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例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会先让学生课外去查一些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说说小兴安岭在自己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小兴安岭美不美。接下来通过学习本文又会感受到哪些不一样的美。课文中第一段向我们描绘了小兴安岭数不清的树木,我让学生们读读这一段,然后谈谈读懂了什么,说说春天的小兴安岭都有哪些景物(树木、小鹿、春水)。我会让学生多读几遍有关描写树木和小鹿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思考:春天小兴安岭的树木是什么样的?小鹿们在做什么呢?描写夏天的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呢?(有树木、晨雾、阳光和野花)。这样,先让学生熟读两个自然段,然后分别说说作者都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夏天的小兴安岭的。这些美丽的词汇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小兴安岭是非常美丽的。通过对小兴安岭春天和夏天段落的熟读和提问后,接下来学习描写秋天和冬天的小兴安岭的景色问题时,同学们已经学会自己在文中找到答案了。

四、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里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3]它是语文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开展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去用心观察、体会生活,多接触课堂外的语文活动,帮助他们在社会生活里去用心发现、认真感受生活中的人们、事物,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如续写故事、开展演讲比赛、演唱等等。通过一系列的丰富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班中开展以《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会在家帮助父母做哪些家务》的主题班会,摘抄课文里喜欢的句子,比一比谁的字迹写得工整,做成语接龙的游戏然后看谁说得又好又多、进行故事比赛看谁说的最有感情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积极发现自我、表现自我、珍惜自我,努力让每一位学生的优越才能和创造性思维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展现出来,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积累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引导学生贴近生活

教育有时候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的教育作用以及它的意义要比我们课堂上的教育意义大得很多。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或事物c课堂教学很好地结合,那么我认为教育的效率会提高很多。以学习《幸福是什么》这篇选读课文为例,在正式学习这篇小故事前会提出“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让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熟读本篇课文,再通过接下来的引导看一看故事中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故事中描写了3个牧羊的小孩在村子里疏通泉眼并砌成了一口小井。十年后,当他们长成强健的青年聚集在小井旁边时,互相诉说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当美丽的智慧女儿再次出现时,她听到了他们对幸福的理解,概括了幸福的含义。我会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通过熟读课文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幸福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劳动做出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再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他们是如何感受到幸福的:幸福是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幸福是学习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幸福是和小伙伴们愉快地玩耍……通过对本篇课文的理解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真正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感知生活。

六、结语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要素,让每篇课文的学习和各种语文活动,都能自然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辨别能力,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之情,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生只有拥有了深厚的语文素养,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生活里、工作上,更快地适应和更好地投入其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蟋蟀的住宅教案篇6

一、教师良好的教态是创建良好课堂气氛的先决条件

我们的教态是我们教师在讲课时情绪的表现。如果我们教师在一走进教室就是一张严肃的面孔。那么,那一节课绝对是学生不敢发言,事事小心翼翼的,生怕惹怒了老师的课堂气氛。现在的学生会通过教师的有声语言的讲解和无声形态,学会了“观其容,观其色。”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形成一种教学课堂气氛。因而,教师的良好教态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教师要亲切、自然。和蔼的教态去面对学生,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精神面貌,不要把我们平时对生活的沮丧、伤心的心情带入课堂。

具体说,我们可以做到:①用微笑面对自己的学生。微笑让学生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学生能够积极大胆的发言。②对学生多给鼓励、肯定,少些批评、教育。批评教育会让学生缺乏自信,鼓励、肯定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

二、课堂上多些游戏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如果我们教师把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学得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自然而然活跃了课堂气氛。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三、课堂上多些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语文书上生硬的知识变得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加容易接收。

四、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例如四年级语文教材七课《蟋蟀的住宅》中蟋蟀是如何修住宅的,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蟋蟀的住宅是不是一修就可以住几年、几十年……?这样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最后教师在让学生大胆的发言、组织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

五、运用多媒体,多做课件,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感受,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兴趣之门,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良好的课堂气氛。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蟋蟀的住宅教案篇7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时代的呼唤。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和规范学生的思维活动。我们只有把教学真正从教师移到学生,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一、下放课堂提问权

    宋代教育家张载说过:“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思起于疑,他从疑的角度来谈论读书的进与退。他还说“可疑处而不疑者,不曾学。”意思是说在应该提出问题之处,而没有疑问,跟没有学一样,学书就必须质疑。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由老师提出,学生只是被动作答,处于被支配地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对这种教学模式一针见血地提出了批评:“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在一个牵字…… 教师顺着课文的情节不停地问,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逐一说出提纲中预拟的字眼。实际上是让学生猜老师手中的‘底牌’,学生实在说不出,最后还是由老师一锤定音。”用长沙人的话来说,我们的教师是在“装套子”、“带笼子”。我们必须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在学习上知渴知饿,能够到处找水喝,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还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好奇的氛围,使学生对授课的内容具有热情,在热情的驱使下产生需要获取知识的渴望,他们就会自觉地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有位教师在教《鼎湖山听泉》时,首先让学生看着课题质疑,然后,总结为以下几个问题:(1)鼎湖山在哪儿?(2)泉声怎样?(3)作者几次听泉,分别在什么时候?后用寥寥几笔板书于黑板,并统领课文的学习,深入学习后逐个擦去,学生自己问自己答,成了学习的主人。

    2、有利于展开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出文中的空白之处进行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有位教师在教《丰碑》时,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联系当时的环境和军需处长等人的表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1)军需处长不是一坐下来就牺牲了,他在牺牲之前会想些什么呢?(2)将军愣住了,他站在雪地里,会怎么想?怎么做呢?(3)当战士们穿着军需处长发给的棉衣,走过这座被大雪覆盖的丰碑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一人质疑,其他同学也驰骋于广阔的想象天地。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军需处长的形象更加高大,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3、有利于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别人不同。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爱护和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即使错误的想法,也要给他们一个说明理由得机会,找出闪光点,使学生在不断纠正错误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授完《田忌赛马》一文后,学生提出:田忌可以换马,为什么齐威王就不能换?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几种?结果会怎样?我们再评再议,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知识。

二、下放课堂评价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主宰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要回答“对”或“不对”,教师以“法官”的姿态作出评价,学生的回答只是为了满足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权威与依存”的关系。如果我们把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讲的话很少,学生的活动积极,时间就充裕了,学生感觉自己已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主体”地位就体现得相当明显。

    1、有利于个性的张扬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素质教育就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它应让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得到充分的张扬,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教育要更加重视个性的发展,注意人的个性化、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如人教版第十册《落花生》,课文旨在通过爸爸的话,要求我们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但当今社会我们到底应该做怎样的人呢?有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环节:“实话实说”,当今社会到底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我们发现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感情细腻,性格内向要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好金子总会发光的;直爽活泼的人,要善于推销自己,不然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被人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不迷信文章本身的情感要素,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以表现个性,发展个性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有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作为学生的全面语文能力的四个方面,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着力需提高的。我们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使其吸收原句的优点,同时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仔细地进行听辨,指出自己与他人的异议所在,并在头脑中迅速进行思考,组织成一段合理的语句,如“我认为某某在哪儿说得很好,但有一点我不够同意……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使用评价性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3、有利于师生间民主氛围的形成

    把批判权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管理者、领导者、信息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激励者。学生不迷信老师口中的“标准答案”,他们用“我觉得(或我认为) ……,因为…… ”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生活,成为开启儿童智力、发挥儿童创造力的最佳土壤。

三、下放作业设计权

    作业是教学反馈方式之一,教师从设计到布置到批改,每天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有的学生面对作业,草草了事,甚至有的厌恶反感,索性两手一摊,没做。究其原因,多年来作业延续了教师设计,学生完成的传统。设计上缺乏新意,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不敢提出异议,孩子怎么会有兴趣?自我校开展《小学生愉快家庭作业》的市级课题研究以来,许多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打破了条条框框,学生主动性得以提高。

    1、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

    家庭作业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自主地学,自觉地学,学习效率比强迫学习高出许多倍。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所提高。在学习完《蟋蟀的住宅》后,学生设计了一组题:画画、讲讲、编曲唱唱蟋蟀的住宅和蟋蟀的勤劳,这个题目使多学科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画中为蟋蟀的通道安装了路灯,设计了卫生间、厨房,更绝的是用树叶给蟋蟀做了张“席梦思”床;有的学生配合《粉刷匠》欢快的乐曲,为蟋蟀演奏了一曲赞歌:“我是一只小蟋蟀,建房本领高,前足扒土后足推,后足推呀土……”

    2 、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蟋蟀的住宅教案篇8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时代的呼唤。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和规范学生的思维活动。我们只有把教学真正从教师移到学生,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一、下放课堂提问权

宋代教育家张载说过:“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思起于疑,他从疑的角度来谈论读书的进与退。他还说“可疑处而不疑者,不曾学。”意思是说在应该提出问题之处,而没有疑问,跟没有学一样,学书就必须质疑。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由老师提出,学生只是被动作答,处于被支配地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对这种教学模式一针见血地提出了批评:“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在一个牵字…… 教师顺着课文的情节不停地问,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逐一说出提纲中预拟的字眼。实际上是让学生猜老师手中的‘底牌’,学生实在说不出,最后还是由老师一锤定音。”用长沙人的话来说,我们的教师是在“装套子”、“带笼子”。我们必须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在学习上知渴知饿,能够到处找水喝,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还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好奇的氛围,使学生对授课的内容具有热情,在热情的驱使下产生需要获取知识的渴望,他们就会自觉地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有位教师在教《鼎湖山听泉》时,首先让学生看着课题质疑,然后,总结为以下几个问题:(1)鼎湖山在哪儿?(2)泉声怎样?(3)作者几次听泉,分别在什么时候?后用寥寥几笔板书于黑板,并统领课文的学习,深入学习后逐个擦去,学生自己问自己答,成了学习的主人。

2、有利于展开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出文中的空白之处进行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有位教师在教《丰碑》时,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联系当时的环境和军需处长等人的表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1)军需处长不是一坐下来就牺牲了,他在牺牲之前会想些什么呢?(2)将军愣住了,他站在雪地里,会怎么想?怎么做呢?(3)当战士们穿着军需处长发给的棉衣,走过这座被大雪覆盖的丰碑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一人质疑,其他同学也驰骋于广阔的想象天地。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军需处长的形象更加高大,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3、有利于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别人不同。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爱护和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即使错误的想法,也要给他们一个说明理由得机会,找出闪光点,使学生在不断纠正错误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授完《田忌赛马》一文后,学生提出:田忌可以换马,为什么齐威王就不能换?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几种?结果会怎样?我们再评再议,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知识。

二、下放课堂评价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主宰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要回答“对”或“不对”,教师以“法官”的姿态作出评价,学生的回答只是为了满足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权威与依存”的关系。如果我们把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讲的话很少,学生的活动积极,时间就充裕了,学生感觉自己已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主体”地位就体现得相当明显。

1、有利于个性的张扬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素质教育就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它应让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得到充分的张扬,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教育要更加重视个性的发展,注意人的个性化、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如人教版第十册《落花生》,课文旨在通过爸爸的话,要求我们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但当今社会我们到底应该做怎样的人呢?有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环节:“实话实说”,当今社会到底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我们发现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感情细腻,性格内向要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好金子总会发光的;直爽活泼的人,要善于推销自己,不然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被人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不迷信文章本身的情感要素,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以表现个性,发展个性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有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作为学生的全面语文能力的四个方面,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着力需提高的。我们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使其吸收原句的优点,同时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仔细地进行听辨,指出自己与他人的异议所在,并在头脑中迅速进行思考,组织成一段合理的语句,如“我认为某某在哪儿说得很好,但有一点我不够同意……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使用评价性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3、有利于师生间民主氛围的形成

把批判权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管理者、领导者、信息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激励者。学生不迷信老师口中的“标准答案”,他们用“我觉得(或我认为) ……,因为…… ”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生活,成为开启儿童智力、发挥儿童创造力的最佳土壤。

三、下放作业设计权

作业是教学反馈方式之一,教师从设计到布置到批改,每天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有的学生面对作业,草草了事,甚至有的厌恶反感,索性两手一摊,没做。究其原因,多年来作业延续了教师设计,学生完成的传统。设计上缺乏新意,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不敢提出异议,孩子怎么会有兴趣?自我校开展《小学生愉快家庭作业》的市级课题研究以来,许多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打破了条条框框,学生主动性得以提高。

1、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

家庭作业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

究、体验,自主地学,自觉地学,学习效率比强迫学习高出许多倍。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所提高。在学习完《蟋蟀的住宅》后,学生设计了一组题:画画、讲讲、编曲唱唱蟋蟀的住宅和蟋蟀的勤劳,这个题目使多学科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画中为蟋蟀的通道安装了路灯,设计了卫生间、厨房,更绝的是用树叶给蟋蟀做了张“席梦思”床;有的学生配合《粉刷匠》欢快的乐曲,为蟋蟀演奏了一曲赞歌:“我是一只小蟋蟀,建房本领高,前足扒土后足推,后足推呀土……”

2 、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