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青蛙教案8篇

时间:2022-08-12 02:59:20

青蛙教案

青蛙教案篇1

【关键词】黎族;蛙纹;崇拜

【作 者】黄友贤,海南省民族研究所历史文化研究室主任。海南五指山, 572200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4-454X(2008)04-0143-006

Hainan Lizu frog worship tracing

Huang Youxian

Abstract:The frog grain pattern is in the Hainan Lizu society displays

in the w oman tattoo, the brocade and aspect and so on production life apparatus importa n t dermatoglyphic patterns, it has the deeper level worship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plans to the Lizu frog grain worship implication to carry on the tracing

Key word:Lizu;Frog grain pattern;Worship

海南黎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灿烂、博大精深。黎族传统宗教体系受“万物有灵”观 念的影响极大,黎族群众认为世间万物诸如日月、山川、江河、树木、风雨、雷电等都有灵 魂,因此产生了以“万物有灵”观念为主的原始,衍生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 先崇拜、鬼神崇拜等意识。黎族社会中蛙崇拜的产生也是源于“万物有灵”观念, 主要表现的是对蛙魂、蛙神的崇拜,但是,黎族社会的蛙崇拜不象广西壮族社会的蛙崇拜那 么隆重,那么明显,它没有种类繁多的祭祀方式,也没有宏大的祭祀场面,而是以一种特殊 的表现方式存在于黎族社会中。

一、黎族社会蛙崇拜的遗痕

黎族的蛙崇拜是远古社会遗留下来的原始宗教的产物,也是自然崇拜的观 念之一。海南岛黎族先民入岛的时间距今已有3000多年。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黎族传统 文化一直处在和岛外同源文化隔断交流的发展环境中,其语言、传统宗教观念、传统精神文 化等方面仍然保持浓厚的本民族特色。现今黎族社会中,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蛙崇拜具体的 表现形式已很少见,蛙崇拜意识也慢慢地从黎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淡漠,大部分黎族群众已 难说出蛙崇拜的真正涵义。但是,蛙崇拜观念确实曾存在于黎族社会中,只是由于这种观念 产生的历史太久远,社会中又缺乏具体的崇拜活动,使蛙崇拜观念逐渐淡化。我们从 海南岛黎族妇女的文身、织锦图案以及生产生活用具中还能找到蛙崇拜曾经流传于黎族社会 的历史痕迹。

海南黎族妇女文身的历史古老而悠久,自汉代起便有了文字记载,司马迁在《史记》 中曾经谈及海南岛上的“瓯越之民”(黎族先民)为“剪发文身,错臂左衽”。可以说,黎族 的文身习俗是古骆越人“雕题”文化在 海南岛上的延承和发展。海南岛黎族的文身图案保持着完整的原始形态,它们都是黎族远古 祖先流传下来的原始图腾符号,保持着相同的文化内涵。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海南岛黎族 五大方言区中妇女的文身相当普遍,文身部位、文身图案各有不同,脸上、手上、腿上,甚 至胸上、背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刺纹,所刺纹样均为祖先留下的样式,丝毫不敢改变,害怕死 后祖宗不相认,从这点看,黎族文身为氏族之标志,具有原始宗教的意义。

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海南黎族五大方言区中,美孚、润、哈等方言妇女的文身部位多,纹样复杂。在原始宗教观 念的影响下,黎族妇女相信文身图案可以使她们身上产生不同的巫术效应,能够聚纳吉利、 多福、平安、财富、子女多等“福魂”。在这些文身图案中,青蛙纹不可或缺!黎族妇女身 上的青蛙纹多刺在手臂、小腿、胸背部等处,多数以抽象的线形青蛙纹为主,不刻意刺出蛙 头,以线状的蛙形纹表示动感十足(跳跃状)的青蛙,其表现方式抽象、含蓄。有些文身图 案中的青蛙纹经过长年的演化,变成了几何“回”形纹,其实是着意以几何纹样刻画青蛙 的足部,通过这样的变形来表现蛙魂的强悍,表现蛙魂的活力,此种现象在我国原始母系 氏族社会阶段的陶器纹样(青蛙纹)中多有出现。几何回形纹是青蛙纹的一个变种,它以青蛙 的足线纹代替青蛙纹,这是黎族文身蛙纹中最常见的纹样,两者具有相同的巫术意义。

黎族妇女身上的线形纹及青蛙纹中往往还分布点点粒粒的黑色散点,这在美孚、哈方言妇女 的文身图案中较为多见。线形纹与青蛙纹中的散点,到底是黎族妇女为了美观而点刺进去的 ,还是传统纹样的遗留?从各种研究资料上看,带有散点的线形纹和青蛙纹普遍流行于美孚 、哈方言社会中,是传统的纹样,也是区别氏族部落的标志,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线 形纹与青蛙纹中的这些散点并不是为了美观而随意点刺进去的,它的存在诉说着一定的文化 内涵,延续着一定的宗教观点。

海南黎族的织锦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尚书•禹贡》中就有关于海南岛黎族棉纺织的 最早记载:“岛夷卉服,厥篚织贝。”从“岛夷”所穿的“卉服”上看,当时岛上的棉织服 饰不仅色彩艳丽,而且图案精美,纺织技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些棉织品还被定为朝廷 “贡品”。史书上常出现对黎族棉纺织品的各种记载,如汉代的“广幅布”,三国时的“五 色斑布”,唐代的“盘斑布”和食单,宋代的“黎锦”、“黎幕”、“黎单”、“黎幔”等 ,这些棉织品是黎族妇女心血与智慧的结晶,不仅反映了黎族妇女高超的棉纺织技艺,而且 反映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黎锦中的各种图案是黎族妇女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来源于自然,取 材于自然。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黎锦图案多达160多种,主要有几何纹、方块纹、梯田 纹、房屋纹、干栏纹、竹条纹、水波纹、山形纹、牛鹿纹、龙凤纹、青蛙纹、鱼虾纹、人舞 纹、汉字纹等,反映于妇女服饰上的图案多以抽象的人形纹、动物纹(鱼、鹿、蛙、虾、鸟 、蝶等)、植物纹(花卉、树木、青草等)、生产工具纹、几何线纹等为主。

黎锦中的青蛙纹多见于黎族妇女的筒裙图案中,它采用抽象的表现手法,生动而夸张,据说 “青蛙纹”体现母爱,同时还可以“避疫”。黎族赛方言妇女筒裙常见以几何线条表现的抽 象的青蛙纹,其他方言如美孚、润、哈、杞等黎族妇女筒裙中的青蛙纹则是具象的由人与蛙 肢体结合而成的“蛙人纹”及变形青蛙纹――“祖公纹”,从抽象的“青蛙纹”变为具象的 “蛙人纹”、“祖公纹”,说明黎族的蛙崇拜已上升到了对蛙魂、蛙神的图腾崇拜阶段,人 们在潜意识里希望“祖公”能象青蛙一样具有神秘功能,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保佑社会风调 雨顺,生产丰收,人丁兴旺。例如,杞方言妇女上衣后背绣满花纹,后背上半部是由青蛙纹 、树纹组成的圆弧形图案,下半部绣有菱形骨架的变形蛙纹(祖公纹)。下身的黑色花筒裙 上有粗细不同的横条纹,多织青蛙纹、人形纹和鸟纹等图案。润方言妇女服饰保留了古老的 “贯头衣”,“贯头衣”的袖口、两衩和下摆处用双面绣的方法绣出黄红色调的青蛙纹、龙 纹、祖公纹、人形纹等纹饰,使古朴的贯头衣显得异常华丽。润方言妇女下身穿的紧身超短 裙长仅二十至三十余厘米,上面所织的图案特别丰富,多为青蛙纹、人舞纹、马鹿纹、房屋 纹等图案。

人形纹是黎锦中最常见的纹样,许多学者认为其所表现的是人们对祖公神的崇拜。但是,这 些人形纹经过几何化的处理,人物的两腿双臂都成弯曲状,不仅有人的头,而且有蛙的身子 ,其形态与广西花山崖画中的蛙人极为相似。我国学者研究认为,广西花山崖画是古骆越人 表现“蛙祭”的舞蹈场面,人们打扮成青蛙的模样,模仿青蛙欢腾跳跃来进行舞蹈娱神,祈 求蛙神庇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可见,黎锦中的人形纹其实就是所谓的“蛙 人纹”,是人与青蛙的结合体纹样。中央民族大学祁庆富教授指出:黎锦纹样中的绝大多数 “人纹”实际是“蛙人纹”,青蛙纹、蛙人纹几何纹样的演变形成黎锦纹样的“菱形化”基 调。青蛙纹及变形青蛙纹是黎锦纹样的主导、灵魂,这种纹样源自原始的蛙图腾崇拜① 。由此看来,不论是人形纹,还是祖公纹,或者是抽象的线形青蛙纹,其实都是青蛙纹演化 出来的几个纹样,是黎族古老的蛙崇拜意识在黎锦上的遗留,它们与青蛙纹一样表达相同的 宗教崇拜心理,表现着多子多孙的祝福。

铜锣是古代黎族社会较为珍贵的器物,被誉为黎族家庭五大财产之一。铜锣中最贵重者要数 被称为“锣精”的蛙锣,人们将之视为贵重的珍宝,是权力、地位、财富和威望的象征。黎 族蛙锣既是信传工具和民间乐器,又是宗教法器,通常用在宗教仪式、丧葬、婚庆嫁娶等场 合。传统的黎族社会中,每个家族都很看重蛙锣,历史上曾有以一蛙锣“易数牛或数十牛” ②的现象。一个家族所藏的蛙锣少则几面,多则数十面,拥有越多,越显示家族的威望与 兴旺发达。蛙锣由家族内辈份最高的年长男性保管,藏在山洞或深埋于地下,更显出蛙锣的 神秘性。

黎族蛙锣周边通常铸有八卦符号、四环形图案等纹饰,边缘一侧等距铸有三只小青蛙卧于饰 有绳纹的圆环上,或铸有三只青蛙、三个圆环、一蛙两环等立体饰物。蛙锣有大小之分,小 蛙锣面上往往铸有二龙争珠,挂耳铸有小青蛙,有的铸饰两只蹲蛙,既表示招福进财保平安 ,又有图腾崇拜之意。所以,这种蛙锣虽小,但最为贵重,称为“宝锣”。为何铜锣上铸有 青蛙纹饰就显得极为珍贵,而且又受到黎族人的珍爱?这绝不会是因青蛙纹样的美观,而是 源于古老的蛙崇拜的缘故。

黎族群众在传统的打击乐器――独木皮鼓上常绘画青蛙纹,在蓄水的陶缸上也常铸有青蛙纹 饰。黎族的独木皮鼓既是乐器,同时也是原始宗教活动的工具,每一个黎族村落头人的家里 都挂有一个独木大皮鼓,独木皮鼓的鼓面上往往绘画青蛙、山鹿、鸟、人等图案。村寨中一 旦有事如发生战争、盗窃、会议等,头人便敲起大皮鼓来集众,在祭祖、超度亡魂等宗教法 事活动中,人们也要敲起大皮鼓,以鼓声招来祖先鬼魂,将亡魂送到祖先鬼魂的阴间居所。 生活在东方、昌江两地的美孚方言黎族,过去,各家各户都有一个蓄水的大水缸,有些大水 缸边沿上铸有四只蹲蛙,铸有蹲蛙的大水缸是非常珍贵的。人们认为这种“蛙缸”能保证家 庭饮用水不断,隐喻的是蛙与水的关系。黎族社会中与“蛙缸”具有同样宗教意义的还有铸 着青蛙的酿酒陶罐、储米罐,它与“蛙缸”一样深受黎族人的珍爱,被视为具有“福魂”的 器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黎族人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但是,古老的蛙崇拜观念却没有从黎族社会 中消失,它深埋在黎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深埋在黎族群众的意识中。虽然,不是每一个黎 族人都能说得清蛙崇拜的真正涵义,但人们却能遵循着这种古老的崇拜观念,一代代延传至 今。

二、黎族蛙崇拜的根源

海南岛黎族社会中存在的多种青蛙纹样真正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崇拜意识?是图腾崇拜还是其 他的崇拜观念?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蛙崇拜的历史根源说起。

蛙崇拜是原始母系社会时期产生的一种崇拜意识,它流传的范围相当广,我国其他少数民族 都存在过蛙崇拜。广西壮族社会至今仍然存在各种蛙崇拜的宗教活动,他们有“蚂节” 、“蚂舞”、“蚂歌会”等崇蛙敬蛙的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存在青蛙状的坟墓 ――蛙坟。赵国华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搜集大量蛙崇拜的相关资料,他在《生殖崇拜文化 论》一书中详细地阐述了蛙崇拜的真正涵义,他认为,青蛙纹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文化遗存 中的基本纹样,蛙崇拜其实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原始人类的一种生殖崇拜观念。青蛙纹样在 我国分布很广,东起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文化,河南陕县庙底沟文化,中经陕西省华阴县西 关堡文化,临潼县姜寨文化,西至甘肃省马家窑文化,青海省乐都县柳湾文化,都有众多的 青蛙纹彩陶出土。为什么在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青蛙纹会如此流行?原因在于母系氏族 社会普遍盛行女性生殖器崇拜,原始人类对妇女的生育现象没有足够的了解,对能繁殖生命 的女性生殖器产生困惑进而衍生了崇拜心理,女性生殖器崇拜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崇拜意 识。在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人类生存条件恶劣,人类自身的生产与社会生 活物质资料的生产同等重要,可以这么说,原始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两大社会生产之一便是人 类的自身繁殖。母系氏族社会里,“女性独体生殖”观念盛行,因而祈求妇女具有强盛的生 殖能力的崇拜观念、活动便油然而生,女性生殖器崇拜便跃出社会层面。青蛙产卵产子多, 繁殖能力很强,其浑圆膨大的肚腹与孕妇的肚腹相似,原始人类就以青蛙象征女性生殖器官 ――子宫(肚子),实行生殖崇拜,希望妇女能象青蛙一样有极强的生育能力,繁殖氏族人 口,促进氏族部落的兴旺、强盛③。我国出土的众多的原始社会青蛙纹彩陶能印证“蛙 崇拜实为女性生殖器崇拜”这一观点。1974-1978年,青海省乐都柳湾原始文化遗址出土了 一件女像彩陶壶,彩陶壶颈是人像头部,其腹部为人像身躯,、脐、与四肢袒 露,丰满,女阴夸张④。此彩陶以人像为主纹,但却以青蛙纹作为补充纹样,人像 的四肢、背部是蛙肢纹,左右两侧是抽象的蛙腹纹,彩陶女像的腹部与蛙腹重合为一体,人 与蛙的有机结合,清楚地表明了原始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古人类以青蛙、青蛙纹象征女性生 殖器官,通过崇拜青蛙来实行女性生殖器崇拜。

广西壮族社会出土的古代铜鼓上多见青蛙纹饰,有立体蛙、单蛙、累蛙、群蛙等⑤。宋 •周去非《岭外代答》中曾有记载:“广西中土铜鼓,……面有五蟾,分据其上,蛙皆累蹲 ,一大一小相负也。”有学者研究指出,铜鼓上的“累蹲蛙”或“负子蛙”其实是雄蛙骑在 雌蛙背上进行的情景,“这显然是希望蛙类、蛙族蕃殖繁庶的象征。”⑥壮族社会 还有一个奇特的蛙崇拜现象,能进一步说明青蛙象征女性的子宫(肚子)。广西一些地区的 壮族有“蛙型墓葬”之俗,坟墓远看极似跳跃的青蛙,当地壮族称为“华扣”,意为“蛙坟 ”⑦。原始社会普遍信奉“灵魂不灭”观念,生与死在原始人类的眼中是周而复始的, 死意味着生命的再一次重生,现代社会中至今仍然存在死者亡魂“早入土早投胎”的观念。 “任何一次下葬就是投生。大地是母性的象征,坟茔作为母腹或子宫的摹拟当然就是灵魂的 再生之地,死者‘入土为安’也就意味着‘返回子宫’,返回母亲的怀抱以求如同婴儿般重 获新生”⑧。美国学者也认为:“古代生殖力观念的另一方面是关心死后的存在。… …人们在安葬死人时,也把死人摆弄成胎中婴孩的姿势,似乎暗示出坟墓便是子宫”⑨。 可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人的观念里,坟墓依然象征着女性的子宫,广西壮族社会出 现的“蛙坟”,更加肯定了青蛙与女性子宫的内在联系。

从种种的历史迹象表明,青蛙纹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崇拜观念的产物,青蛙是母系氏族 社会阶段盛行的女性生殖器(子宫)崇拜的象征物。那么,海南黎族社会古老的蛙崇拜遗痕 也是这样的吗?回答是肯定的。海南黎族先民社会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也曾经历过母系氏 族社会阶段,同样也有过女性生殖器的崇拜,这是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在原始、古老的生 殖崇拜祭仪上,原始居民中的妇女为了自身具有象生殖器象征物一样强劲的生殖能力,需要 捕食这种生殖器象征物,这是原始社会的普遍思维。黎族妇女是否为了具备旺盛的生殖能力 而捕食青蛙,我们不能断下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黎族妇女把青蛙文于身上或织在筒 裙等服饰上,同样也是为了获取旺盛的生殖能力而进行的宗教行为,这种行为已由单纯的捕 食上升到“文其图案以成同类”的图腾崇拜观念,它与我国古代百越民族“文蛟龙虫蛇于身 以避其害”的观点是一致的。黎族社会中的青蛙纹更多地出现在妇女文身及织锦服饰上,更 让人坚信青蛙与妇女有着一定的联系。黎族美孚方言、哈方言等妇女文身图案中,抽象线形 青蛙纹里的黑色散点是蛙卵的象征,是崇拜青蛙“多卵多子”的重要标志。陕西临潼姜寨出 土的“鱼蛙纹彩陶盆”内壁的青蛙纹及河南庙底沟出土的彩陶青蛙纹上都特意刻画出许多黑 点,表示青蛙的“多卵多子”B10,黎族美孚等方言妇女线形蛙纹中点刺的黑色散点 ,实 为“青蛙多卵多子”意识的具象表现,它与姜寨“鱼蛙纹彩陶盆”中的带黑点青蛙纹是一脉 相承的。

黎族的青蛙纹多出现在黎族妇女的文身与服饰上,那么,黎族铜锣(或独木皮鼓)上出现青 蛙纹又是怎么回事呢?蛙锣是黎族社会重要的宗教法具,在重大的法事活动如招魂、祭祖等 仪式上,黎族传统的宗教活动主持者“娘母”边敲击蛙锣,边跳娱神舞蹈,与神灵相沟通。 黎族的“娘母”原为女性充当,后世充当“娘母”的男性在作法时要穿着女性的服装,打扮 成女性才能很好地与祖先魂灵沟通。在祭祖等重大法事上,“娘母”只有敲击蛙锣才能把更 为古老、更为强大的祖先魂灵招来,与祖先魂交流意愿,让其保佑后人。这时,铜锣上的青 蛙已是图腾崇拜观念下人类的始祖,以蛙为图腾始祖,认为蛙与人类有亲缘关系。这是蛙崇 拜发展到图腾崇拜阶段产生的新意识,从原从母系氏族社会人类的思维角度考虑,人类的始 祖为女性,而女性的生殖器官是最早诞生人类的场所,原始居民自然而然就将女性生殖器官 敬奉为图腾始祖加以崇拜。这种图腾崇拜意识的产生,是原始人类将生殖器象征物的神化, 也是对生殖器强烈崇拜的延伸,从而使原始社会女性生殖器象征物演化成了某些氏族的始祖 和标志。由此看来,黎族铜锣(或独木皮鼓)上的青蛙纹其实就是女性生殖器崇拜观念的延 续与提升。

“蛙能卜雨”意识是社会发展到农耕生产(水稻种植)时的产物。农业民族在生产中对雨水 的依赖很大,雨水关系到农作物的丰欠,人们很早就发现了青蛙鸣叫与雨水有特定的联系, 因而认为青蛙身上有神秘性,有呼风唤雨的功能,于是就“把对雨水的依赖汇集到青蛙身上 ,形成了蛙崇拜”B11。我国史籍中多有关于“祭蛙求雨”的记载,汉初董仲舒《春 秋繁 露》中记载当时人们“置虾蟆于池中以祈雨”;东汉•焦延寿在《易林•大过》中也说:“ 虾蟆群坐,从天请雨,应时辄下,得其愿所。”可见,古人早就注意到了青蛙与雨水的关系 。我国南方古骆越人是农业民族,也是海南黎族的先民,“蛙能卜雨”的崇蛙观念一直遗留 至今。黎族社会中的求雨法事、生产生活中的“蛙缸”、“蛙罐”等器物,均是崇蛙 观念的产物,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安康等“福魂”、“福气”的象征。

三、黎族蛙崇拜的衰落

蛙崇拜伴随着黎族走过了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等漫长的历程,一直延续到了今 天。但是,黎族的蛙崇拜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衰落,除了黎族妇女现存的少得可怜的文 身图案、黎锦纹样、少量存世的蛙锣以及蛙缸、蛙罐等器物外,黎族古老的蛙崇拜意识正逐 渐被现代意识所取代,社会中没有公然举行的崇蛙敬蛙活动,少有反映蛙崇拜观念的神话故 事、民间传说,蛙崇拜意识正在被黎族社会的新一代人所淡忘,就连“天旱求雨”法事也已 从黎族社会中逐渐消失。

在原始母系氏族社会阶段,以崇拜女性生殖器为核心的蛙崇拜盛行,黎族先民社会亦出现了 以女性生殖器崇拜为主的崇蛙敬蛙意识,出现了崇蛙敬蛙的各种宗教活动,这从黎族先民― ―古骆越人在广西左江岩石上刻画的体现“祭蛙”场面的崖画就能得知,而且,古骆越人的 崇蛙敬蛙观念已上升到了祭祀“蛙神”的图腾崇拜阶段,他们希望通过祭祀“蛙神”换来风 调雨顺,消除洪灾。在海南岛的考古调查中,男性生殖器象征物――“石祖”多有发现,而 象征女性生殖器的器物却少见,似乎意味着女性生殖器崇拜观念在黎族社会中影响很小。其 实不然,女阴崇拜(女性生殖器崇拜)产生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盛行于母系氏族公社的繁 荣期(距今约6000-5000多年)。到了母系氏族公社后期(距今约5000-4000多年),原始农 业逐渐发展,男性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当人们认识到男性在人 类繁殖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后,男根崇拜(男性生殖器崇拜)兴起,母系氏族公社逐渐向父 系氏族公社过渡。此阶段人类生殖器崇拜的趋势是男根崇拜兴起,女阴崇拜衰落。黎族先民 于殷商之际(距今约3000多年)入岛,此时的黎族社会已过渡到了父系氏族公社阶段,普遍 奉行男根崇拜,女阴崇拜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这就足于解释黎族社会中为何多见代表男根 的“石祖”而少见女阴象征物了。而且,父系氏族公社影响海南岛黎族社会的时间可谓久远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还残遗着带有父系共耕性质的“合亩制”社会 组织。在这漫长的父系氏族社会里,黎族的男根崇拜观念根深蒂固,影响深远。也正是由于 这一点,使得黎族社会中以女性生殖器崇拜为核心的蛙崇拜渐渐被人们淡忘,蛙崇拜意识也 被农业民族创造的“蛙卜雨水”、“蛙能呼风唤雨”的图腾崇拜观念所取代,渐渐失去了它 原本的意义。但是,代表着女性生殖器崇拜意味的蛙崇拜却没有从黎族社会中彻底消失,它 顽强地存在于黎族妇女的文身及织锦品上。直到20世纪40年代,海南黎族妇女还在自己的文 身图案中普遍保留青蛙纹样,如今的织锦品(妇女筒裙)上也保留了大量的青蛙纹、蛙人纹 ,她们以这种方式延续着古老的蛙崇拜观念。

结束语

海南岛黎族的蛙崇拜发展到了今天,其真正的崇拜涵义已为人们所淡忘。许多研究 黎族传统文化的资料、书籍,对黎族蛙崇拜的研究也只停留在“蛙能卜雨”、“蛙能呼风唤 雨”的认识上,未能对黎族社会古老的蛙崇拜进行深入的探讨。从全国各地出土的原始母系 氏族公社文化遗存大量的蛙纹彩陶考证,蛙崇拜最初是对女性生殖器――子宫(肚子)的崇 拜,是原始社会阶段妇女祈求具有强劲生育能力的崇拜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生殖器 象征物不断被神化,由此产生了“蛙为人类始祖”的蛙图腾崇拜观念,而在农业发展以后, 青蛙的神秘色彩进一步被夸大,人们相信青蛙与雨水有一定的联系,崇信“蛙神”的神秘力 量,崇信“蛙神”能带来风调雨顺,生产丰收,人丁兴旺,福气连连。从最初的崇拜意识上 看,海南黎族社会的蛙崇拜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盛行的女性生殖器崇拜的遗存。

注释:

①祁庆富、马晓京《黎族织锦蛙纹纹样的人类学阐释》,载《民族艺术》2005年第1期。

②汉•班固《汉书•地理志》。

③⑩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8月。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青海柳湾》上册,文物出版社1984年。

⑤莫俊卿《左江崖壁画的主体探讨》,载《民族研究》1986年第6期。

⑥萧兵《楚辞与神话》,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⑦蒋廷瑜《铜鼓艺术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⑧李祥林《亡灵奠祭中的生命祈盼》,载《民族艺术》2005年第2期。

青蛙教案篇2

临泽县大鸭小学 汉语新闻报道组 张丰

“咕儿呱,咕儿呱,咕儿咕儿呱......”叫声一片,这是怎么了,噢,原来是青蛙在开研讨会。

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的青蛙校长主持了会议,会议有两项内容:一是通报近日来各地发生的安全事故;二是针对安全事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求生方案。

青蛙校长念通报了:4月28日瓦尔斯地区的一匹青蛙在稻田里捉虫,不幸106只被卖青蛙的贩子们用电子捕蛙仪捉走了,现已送往星级大酒店;5月3日可伯卢镇的315只青蛙因到刚打过农药的麦田里去捉虫而中毒,经抢救95只脱险了,另外220只已命归黄泉;3月17日可马屯县124只青蛙结伴跳到踞河中去洗澡,突遇从硫酸厂投入踞河中的废水而身体腐烂。念到这里,青蛙校长抹了一把泪用沙哑的声音说:“同志们,现在形势非常严峻,我们的生命安全已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在大难临头之际,希望大家能够稳定情绪,群策群力,共度难关,下面我们就防范求生工作进行研讨,请同志们能出谋划策,制定科学可行的防范求生措施,以拯救我们的蛙族。”

青蛙们踊跃发言,经过讨论,制定了如下的方案:

一、立即对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的教材进行改编,由原来的捉虫技术改为逃生技术,从明天起就进行逃生技术培训。

二、成立特工侦察信息小组。严密探察蛙类活动区域内的蛙贩活动情况,发现捕蛙仪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

三、成立监督化验领导小组。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业务技术精湛,能迅速辩认,并能排除其故障的技术骨干。

四、培养一批具有敏锐洞察力和责任感的青蛙记者,加大宣传力度,使他们能够深入到各个基层、角落,将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呼吁人类不要无辜残害青蛙,因小失大,要知道每只青蛙每年创造的价值要超过他们自身的价值好多倍,保护青蛙也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

本方案自2007年10月30日起实行

实用技术培训中心

2007年10月30日

青蛙教案篇3

临泽县大鸭小学 汉语新闻报道组

张丰

“咕儿呱,咕儿呱,咕儿咕儿呱......”叫声一片,这是怎么了,噢,原来是青蛙在开研讨会。

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的青蛙校长主持了会议,会议有两项内容:一是通报近日来各地发生的安全事故;二是针对安全事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求生方案。

青蛙校长念通报了:4月28日瓦尔斯地区的一匹青蛙在稻田里捉虫,不幸106只被卖青蛙的贩子们用电子捕蛙仪捉走了,现已送往星级大酒店;5月3日可伯卢镇的315只青蛙因到刚打过农药的麦田里去捉虫而中毒,经抢救95只脱险了,另外220只已命归黄泉;3月17日可马屯县124只青蛙结伴跳到踞河中去洗澡,突遇从硫酸厂投入踞河中的废水而身体腐烂。念到这里,青蛙校长抹了一把泪用沙哑的声音说:“同志们,现在形势非常严峻,我们的生命安全已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在大难临头之际,希望大家能够稳定情绪,群策群力,共度难关,下面我们就防范求生工作进行研讨,请同志们能出谋划策,制定科学可行的防范求生措施,以拯救我们的蛙族。”

青蛙们踊跃发言,经过讨论,制定了如下的方案:

一、立即对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的教材进行改编,由原来的捉虫技术改为逃生技术,从明天起就进行逃生技术培训。

二、成立特工侦察信息小组。严密探察蛙类活动区域内的蛙贩活动情况,发现捕蛙仪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

三、成立毒品监督化验领导小组。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业务技术精湛,能迅速辩认毒品,并能排除其故障的技术骨干。

四、培养一批具有敏锐洞察力和责任感的青蛙记者,加大宣传力度,使他们能够深入到各个基层、角落,将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呼吁人类不要无辜残害青蛙,因小失大,要知道每只青蛙每年创造的价值要超过他们自身的价值好多倍,保护青蛙也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

本方案自2007年10月30日起实行

实用技术培训中心

2007年10月30日

青蛙们精心制定了防范求生方案,期盼通过实施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结果如何,我们耐心地等待着。

青蛙教案篇4

良好的评价语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启学生的智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灵感,活跃课堂气氛,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智慧的评价语言,更是课堂的点睛之笔,彰显教师的智慧。

教学案例:《用字母表示数》(王文盛老师执教)

学生在创意栏里写出关于青蛙只数与腿数的关系之后,王老师选择了四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师生共同评价。

师:设计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创意。

生1:100只青蛙,400条腿。

师:你是怎么想的?你们有什么意见?

生:能看出腿的条数与青蛙只数的关系,但无法表示所有青蛙的只数与条数。

师:这种方案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生:这种方案只能表示出所有青蛙的只数和腿的条数,表示不出两者的关系。

师:感谢这位同学,因为他愿意把自己的创意分享给大家。

生2:x只青蛙,x条腿。

师:你是怎样想的,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吗?

生:因为青蛙的只数是无数的,写不完,所以我用字母x就代表了所有青蛙的只数,还有腿的条数。

师:同学们同意这种表述吗?

生:不同意。如果这里的x是1的话,就变成1只青蛙1条腿了。所以我不同意。

师:对了,同一个字母,在一个式子里只能表示同一个数。他这里用字母表示解决了第一位同学的问题,能表示出所有的可能性,但没有表示出正确的关系。能想到用字母表示数,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我们为他的创意鼓掌。

生3:x只青蛙,y条腿。

生:用2个不同的字母表示只数与条数,能表示出所有的可能性,但看不出正确的关系,例如x=2,y=3时,就不行,相对于前一种来说,又完善了一点,但还不够。

生4:x只青蛙,x×4条腿。

生:好,这种方式不但表示出了青蛙所有的只数,而且还能看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

师:大家都非常赞成这种方案,你为什么赞成它?看来这种方案符合我们的要求。把掌声送个这位善于动脑的同学。

王老师的评价,没有采用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针对实际情况,指出错在哪里,好在什么地方,在精心安排的汇报顺序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接近合理的表达方式,彰显了教师高超的评价艺术。

王老师的评价语言准确精练,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指出了创意的不足之处,通过引导学生辨析,圆满完成了新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评价材料的选择与呈现顺序也是匠心独具,显示出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

怎样才能具有良好的评价语言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开展课题研究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专题研究。

第一阶段,广泛阅读相关文章,查阅资料。重点学习诸如《名师精彩课堂实录》之类的书籍,收集好的教学案例,上网查阅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源,可以是教学设计,也可以是教学反思,还可以是教学点评。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第二阶段,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分析执教教师的评价语言,相互探讨,共同打造,提高执教教师的语言评价能力和团队的研究能力,共同提高。

第三阶段,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2.记录课堂,走进课堂

把自己的随堂课录下来,反复观看,分析和思考,哪些地方可以不说,哪句话说得不好,哪些话可以可以换一种说法。走进别人的课堂,多听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吸取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是怎样组织语言的;还可以观看教学录像。

参考文献:

青蛙教案篇5

曾经在我区一所乡镇中学听过一节公开课,由市里的一位名师上示范课(下面称为×老师)。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光的折射》。预备铃声响,学生走进教室,他们看到大屏幕上的图片、桌上的器材,很兴奋。上课铃声响,学生安静下来,这节课开始了……

二、案例描述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新一章的学习,首先请大家看一组漫画。

(漫画内容:第一幅画上有一口井,井底有一只青蛙,井边有一棵小树,此时,青蛙看不到小树。第二幅,下雨了,井里蓄了一些水,青蛙竟然能够看到井边的小树了。)

教师:大家看得懂这组漫画吗?我们学习过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井口挡住了青蛙的视线,青蛙看不见小树,可是为什么井里有了水之后,青蛙就看见了呢?大家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

“因为有水之后青蛙的视线范围变大了!”

“也许是光线进入水后不沿直线传播了,拐到青蛙的眼睛里了!”

“也许是有了水之后,在青蛙看来小树往井口移动了!”

教师: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啊,我们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学生1:我觉得光线进入水中后就不沿直线传播了,所以青蛙才能看见小树的!

教师:哦,这样啊,大家看他分析得有没有道理呀?

学生:对!就是这样!

学生2:不是!(这个声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教师:哦?那请这位同学来说说,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2:因为有了水之后,青蛙漂上来了!

(教室里安静了几秒钟,出乎意料的解释!)

听课教师有的不禁笑出来了,这个解释完全偏离了这节课的轨道,很出乎意料。此时,学生中也传来了笑声。

教师:大家不要笑,想一想,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呢?青蛙在井底看不见,有了水之后可以上来啊,那不就有可能看见小树了吗?

学生中陆续传来了肯定的声音。

教师:大家不要笑,这位同学的思维很不一样啊,他给出了另一种解释,而且也是合理的猜想啊!青蛙漂上来能不能看见小树?

学生(齐声):能!

教师:我们给他鼓励的掌声好不好?

学生鼓掌,学生2的脸上露出了喜悦,但也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老师的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安慰的意思。

教师:好,大家想想,如果假定青蛙在井底的位置没变,那大家觉得会是什么原因呢?你觉得呢?(教师示意学生2作答)

学生2:如果青蛙不动的话……

教师:那么请你上黑板来作一下图吧,先画出小树上的光线进入到井里。

学生2画出了光线。

教师:很好,我们现在看到光线进不到青蛙的眼睛里,可是青蛙确实看到了小树,那这条光线要怎么传播才能进入青蛙眼睛里呢?

学生2在黑板上用直尺左试试右试试,回头跟老师说:“光线拐弯。”

教师:说得很好!光线拐弯!在光学中我们不说拐弯,我们换一个词,叫做偏折,这种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发生偏折的现象就叫做光的折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家再给他一点掌声好不好?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教师向学生2投去了肯定的目光,学生2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成功的喜悦,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三、案例反思

青蛙教案篇6

一、思维留白,创造出精彩

小学数学有些知识尤其是纯数学的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日常数学无法解决的,必须通过学校数学活动来完成认识与理解,而往往在学习中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来诠释,或理解正确直接形成正确观念,或理解偏差先经历错误再经过自我修正而建立正确知识。

案例:西师版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数青蛙的儿歌好吗?(课件出示)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青蛙八条腿……

生一齐饶有兴致地数着,慢慢的声音越来越小。

师:为什么声音越来越小啦?

生齐答:因为数不完啦。

师:那你们能用简洁的方式来表示出青蛙只数、腿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课件出示: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青蛙八条腿,……( )只青蛙( )条腿。

生自主思考,师巡视指导,并收集了四种表达方式:①4只青蛙16条腿;②a只青蛙d条腿;③x只青蛙x条腿;④x只青蛙x×4条腿……

师将这四种表达方式整理在一张表格中,然后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你认为哪种方式更能表达出青蛙只数、腿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呢?

反馈:

生:我们这一组的意见是:第一种只代表4只青蛙的情况,不能代表所有情况;第二种a、d代表任何数,如a=1,d=100,则不能表达青蛙只数与腿数的关系;第三种也表示不出这种关系,因为x=1,说明1只青蛙就只有1条腿了(师和全班同学都笑了);第四种表示出了青蛙只数、腿数及它们之间的四倍关系。

师:你们都同意他们的分析吗?

同意。有一生举起了手,质疑:老师,那如果x=0.5,那么x×4=2。其余学生反驳:0.5只青蛙会是什么样的青蛙呢?通过质疑学生明白这里的x是有取值范围的(非零自然数)。

案例中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四种或更多的表达青蛙只数、腿数以及它们之间倍数关系的方式,是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代数知识,从生活数学中很难获取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而老师在教学中摒弃了讲授,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空白,其间学生进行了大胆的思考与创新。

二、时空留白,表达出精彩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生成与预设之间有较大差距的情况。课堂中如果老师舍得留给学生更多的时空,就会生发出更加精彩的场景。

案例:西师版六年级下册一道练习题(运动队要买70个足球。甲乙两个体育商店采取不同的促销方式销售这种足球。运动队到哪家商店购买合算些?甲店:60元/个,按八五折出售;乙店:60元/个,买满100元,返现金18元)

生:“70×60×85%=3570(元)”这是甲店应付出的钱数;“70×60÷100=42”表示出乙店总价里面有42个100,而“42×18=756(元)”表示出乙店应返的现金,“4200-756=3444(元)”就是乙店应付的钱数;通过比较:3570元3444元;所以运动队到乙店购买合算些。

师:你们都同意吗?

同意。师目光扫视全班,停顿一会:还有别的方法吗?“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方法。”一向思维非常灵活的赵同学一边举手一边激动地说着。师心里窃喜“那你来说说吧!”他自信满满地站起来。

赵:因为在乙店买70个要用4200元,满100元返现金18元,刚好有42个100元,没有剩余,我们可以直接比较它们的折扣。甲店的折扣是八五折,乙店的折扣是(100-18)÷100=82%,也就是八二折;八二折小于八五折,因此在乙店购买要合算些。

顿时教室里鼓掌雷动……

“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把课堂教学的时空尽可能地留给学生,留给他们学习、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会为课堂增添意想不到的精彩。

三、语言留白,“错误”出精彩

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时慎言,有意识地语言留白,让学生快速“接嘴”,学生会因为思维定势而顺势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暴露出知识的局限,再经过老师的引领和学生的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

在教师的精心教学下,学生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通过学生的自学,理解了“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写成‘・’或省略不写。如果字母与数字相乘简写时数字在前,字母在后”。接着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简便的书写形式。(以下为口答练习的片断)

师:3×a=?(3a) a×d=?(ad)

师继续:x×4=?

全班学生毫不犹豫回答:x4。(听课教师哄堂大笑)生立马改口:4x。(学生立即反思:因为字母与数字相乘省略乘号时数字在前,字母在后)

师:5×b=?(5b) 1×b=?

生异口同声:1b。(听课教师又笑了)学生们蒙了(课堂上鸦雀无声),心想:老师们为什么会笑呢?一会儿恍然大悟:1×b 表示1个b或b个1就是b呀,应该是b。学生们立即更正应该是b。

师再继续:3×5……

生齐答:三五。(再次传来听课教师的笑声)学生知道又错了,马上反思“3×5”怎么会等于“三五”呢;应该是“三点五”;再反思“3×5”不会等于“三点五”呀?

……

在此案例中,教师“吝啬”了自己的语言,采用了语言留白的策略,让学生经历了“产生错误观念――纠正错误观念――建立正确观念”的过程,在不断反思中逐步建构起正确的知识体系。

总之,“留白”是一种艺术,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有利于实践探索和对话互动,师生在寻找、解读和填补留白的过程中,互相敞开心扉、互相启发激励、互相拓展,当课堂教学承载更多的生活、情感和智慧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必定更加精彩。

参与文献:

青蛙教案篇7

1、比较长短,能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2、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展示台;

幼儿材料: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五条长短不同的小船、五队数量不同的青蛙)、自制小船6只。

【活动过程】

一、小船排队——学习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1、PPT导入,发现小船的不同。

(1)池塘里开来了什么?一共有几条船?(点数:一共有4条船。)

(2)这些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①颜色不一样。有红色船、黄色船、蓝色船、黑色船。

②长短不一样。黑色船最长,黄色船最短。

小结:池塘里的四条船颜色不一样、长短也不一样。

2、为小船排队,根据长短探索排队方法。

(1)(出示操作材料)小船要靠岸了,请你按照船的长短沿着红旗一边直直的河岸从上到下整齐的排排队,一条波浪上排一条船。

(2)幼儿探索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你是怎么给小船排队的?

小结:小船排队的方法有两种,可以是最短的、短的、长的、最长的这样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也可以是最长的、长的、短的、最短的这样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

(4)幼儿再次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纠正排序。

二、青蛙坐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1、青蛙来了,初步感知青蛙数量与队伍长短。

(PPT结合青蛙叫声)听!谁来了?小青蛙排着队来了,看!排成了几排?(4排)每排数量一样多吗?队伍长短一样吗?

2、青蛙乘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1)小青蛙要乘船去旅行了,每条船上只能乘一排青蛙,请你根据青蛙的数量和队伍的长短帮小青蛙坐上合适的船吧!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为什么要让青蛙这样乘船?

小结:青蛙越少,队伍越短,乘的船就越短;青蛙越多,队伍越长,乘的船也越长。

三、乘船游戏——巩固长短排序,并感知乘坐数量与船长短的关系。

1、小青蛙们坐上了船去旅行咯,小朋友想不想坐小船去旅行呢?(出示四条自制船)这里有几条船,你们觉得哪条船乘的人最多?那条船乘的人最少?为什么?

2、请幼儿根据船舱数量乘船,注意一个船舱乘一个。

青蛙教案篇8

关键词:民间织锦;蛙纹;文化内涵

我国的织锦绚丽精美,驰名古今中外,有“东方绚丽的朝霞”之美誉。其中我国的少数民族织锦是传统织锦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各少数民族尤其是南方少数民族织锦竞放异彩。从织锦中的纹样和造型可以看到他们独特的民族风格,如苗锦图案中对龙与蝴蝶的大量描绘,;鸟纹在壮锦、侗锦中占较大比重;黎族以青蛙作为织锦中的主体纹样。其中蛙纹在很多少数民族织锦中都有呈现,说明蛙对各族人民的特殊意义。

一、 蛙纹造型的地域性

蛙是人类文明史上崇拜的古老动物。中华民族对蛙的崇拜源于先民对恶劣的自然灾害的祈福,历史久远,而且呈现出一条由北而南的传播路线:从马家窑彩陶蛙纹,到成都平原金沙遗址蛙型金箔以至中国西南与南方各民族地区的青铜鼓及文身、织锦的蛙纹造型。

蛙纹最早出现是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中,在马家窑文化时期,蛙纹开始在彩陶的内壁和外壁上大量出现,并在这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演变出具有时代烙印的风格。马家窑文化早期,蛙纹样趋于写实,多饰于彩陶的外壁;中期(半山类型),蛙纹往往以似蛙非蛙、似人非人的蛙人合一的形式出现,有些学者将其冠名为“神人纹”[1],这一时期蛙纹趋于意向;晚期(马厂类型)的蛙纹则已经蜕化为形如“w”或“M”的几何形图案符号了,向抽象化发展。

在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两枚蛙型金箔(2001年发掘)的蛙缩头,两只圆眼并列,身型类亚字,四肢两两相对弯曲向内卷。这两件金沙遗址的蛙型金箔的形状类似马家窑彩陶后期马厂类型的蛙肢纹基本模式。

而在南方的少数民族,广泛流传着许多与崇蛙有关的习俗,各民族织锦纹样中蛙的造型也各具特色。我们在黎族妇女的文身和服饰中看到的人物纹、动植物纹,以及几何纹几乎都是与蛙形有联系的,多为线形的抽象的青蛙纹,经过长期的演化发展,变成了几何的“回”形纹样;苗族蛙纹常常是提炼夸张的几何图案——方头、一对曲折而有弹性的长腿,对称排列在两边,省略了前腿,或者是菱形、抽象的云勾纹;瑶族织锦中的蛙主要是单线条,并以俯视的角度出现。单独的蛙型成长方形,前后各两只对称的匀长的腿。而人蛙合一的连续性构图是以蛙字形的拉手的人形来代表自我,作为护符或替身,可帮助抵挡一切灾难,是人类最初的自画像,也表达了人类从对自然的崇拜过渡到对自我的崇拜;青蛙在壮族人民心中,是一种能够与天地相通的神灵,能够保丰收和促进种族的发展繁衍。因此人们把青蛙铸于铜鼓上以通天地,并且在红水河流域一带盛行着“蚂蜴节”。

二、蛙纹表现的历史文化记忆

美国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认为:“世界上众多民族的艺术品,从表面上看仅仅是单纯的形式装饰,而实际上却同某些含义相关联。”[2]如原始彩陶艺术品中的蛙纹、龟纹、鱼纹、人面鱼纹等,在我们今天观赏这些艺术品时,不仅仅是它们单纯的图案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因为它本身所含有的意义而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原始先民的蛙崇拜观念源于蛙本身的形态或独特的感知能力对人类的启发。

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由于环境恶劣,生存力低下,人类只有最简单的生存繁衍的期望,而蛙的肚腹浑圆,产子繁多,与孕妇的腹部形态及其相似,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人类出于对死的畏惧和对生的崇拜,自然而然地把青蛙当作崇拜对象,以祈求后代繁盛,因此,蛙具有了最原始的生殖崇拜的象征意义。

到了农耕生产时期,生产力以及人们的观念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天灾仍然频繁,雨水对农作物的丰欠影响很大,人们除了祈求人丁兴旺,也希望家园平安,风调雨顺。蛙对天气的变化非常敏感,人们发现通过蛙鸣声调的变化可以预知雷雨是否即将来临,近期是否大旱等。这无疑引起了先民的想象,认为蛙具有呼风唤雨的神力,将它们看成是能够抵挡洪水、保护田园的神力无比的佑护神灵来崇拜,于是“把对雨水的依赖汇集到青蛙身上,形成了蛙崇拜”[3],并有了“祭蛙求雨”这种古老的祭祀习俗。直到今天,居住在广西红水河上游地区的壮族还有这一盛大传统节日——祈雨的蛙婆节。后来蛙的形象又逐渐演变为代表月亮的蟾蜍,认为月亮的圆缺变化是因为月宫里的一只蟾蜍吞吐而形成的。以上可以看出人类对蛙产生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月亮崇拜的原始宗教哲学思想。

三、 民族情感的传达与文化意义

蛙是一种古老的图腾,曾主宰和支持着南方各氏族部落。远古先民对青蛙或蟾蜍具有特殊的情感和祈求。蛙神崇拜是原始先民对生活现状的美好祈求和原始的宗教观念的产物,亦对各民族的艺术文化影响很大,在图画、音乐、装饰、舞蹈等方面均有表现。各民族的蛙造型各异,反映了各民族各自的情感取向。但相同的是,都把蛙看作是祭祀求雨的神灵和女性生殖的象征,我们可以在流传下来的织锦艺术中感受到先民对于蛙的特殊情感。

在苗族传说中,蛙是雷公的孙女,被派到民间视察民情,为保风调雨顺,作物丰收,人们祭祀青蛙,因此有了“蚂拐节”。广西苗锦的“蚂拐纹大花锦”中的蛙纹提炼夸张成为方头、一对曲折而有弹性的长腿,纹样构成大气,构图完整丰满;对蛙的崇拜在壮族、侗族民间的影响很深,广西壮族地区的“蛙婆节”就是一种祭蛙求雨的仪式,与苗族的“蚂拐节”相似。广西花山崖画,长达二百多公里,有人像1300多个,人物均作双腿半蹲,双手弯肘上举的蛙形舞蹈形象,表现的是对蛙神的祭祀场面;黎族民间传统观念中蛙是母爱的表达,它多产子,善抚育。创造的蛙神则是男性,形象英武,有辟邪驱疫的能力。他们还把蛙视为自己的始祖,将蛙纹刺于身体上,死后便能归依祖宗,也表达了对先祖的怀念。黎族的蛙纹造型夸张,省略了前腿,增长后腿,巧妙的表现出了青蛙跳跃的动态特征;瑶族织锦中的蛙纹以单线条为主,前后各两只对称的匀长的腿,以人蛙合一的拉手的人形形象作为可以抵挡一切灾难的护身符和替身。因此,织锦中的蛙纹纹样及其造型,不仅是一种图案艺术,更寄托着人民美好的愿望,是人民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映射物,承载着我们的民族性格,也反映了人民的意识形态。

从蛙图腾的流传地区可以看出,蛙是南方各民族中流行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图腾之一。是出于人类繁衍、发展的需要而存在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它的艺术造型与悠远意境具有永恒的审美价值,是我国各民族发展史与美学史的重要史料。(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朋川.半山、马厂彩陶上的神人纹[A].中国艺术(第5期)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