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国庆决心书8篇

时间:2022-12-02 08:21:50

国庆决心书

国庆决心书篇1

2007年11月16日,依托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和重庆摩托车(汽车)知识产权信息中心而建的国家专利技术(重庆)展示交易中心正式挂牌。

(《重庆日报》2007年11月17日消息 记者 关媛媛 实习生 刘益)

我市今后5年生态环保再投500亿元

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2007年11月26日在重庆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表示,今后5年,我市将再投入500亿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

(《重庆晚报》2007年11月27日消息 记者 邓全伦)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兼任重庆市委书记

2007年11月30日,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传达贯彻中央关于市委主要领导调整变动的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会上宣布中央关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重庆市委书记的决定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出席会议并讲话。李源潮指出,中央对重庆领导班子建设一直十分重视。这次重庆市委主要领导的调整,是中央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出发,根据工作需要和重庆市的实际,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在讲话时说,中央对重庆寄予厚望,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倍加珍惜“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大好局面,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为重庆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新华网重庆频道”2007年12月1日电)

江北机场跻身世界百强机场之列

记者从2007年12月13日召开的重庆市政府自主新闻会上了解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客货运输能力大幅增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跃升为千万级机场,跨入了世界百强、全国十大机场之列。

(“新华网重庆频道”2007年12月13日消息)

重庆投入10亿多元

初步建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最近,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近年来,重庆市共投入10亿多元用于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让农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

(《重庆日报》2007年12月14日消息 记者 向婧)

2008年重庆将建

13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

2007年12月13日,全市城市住房工作会召开。副市长余远牧表示,2008年起每年政府将修建不低于13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

(《重庆商报》2007年12月14日消息 记者 刘芳芳)

重庆市总工会、妇代会、团代会换届

2007年11月27日,重庆市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闭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健康当选为市总工会新一届主席。

12月11日,重庆市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闭幕,兰运华再次当选市妇联主席。

12月15日,重庆市第三次团代会闭幕,王志杰当选团市委书记。

(本刊记者综合)

重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

国庆决心书篇2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作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张纪南在会上宣布了中央决定:张德江同志兼任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同志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提名何挺同志为重庆市副市长人选,免去王立军的重庆市副市长职务,何挺、王立军的职务任免按有关法律规定办理。黄奇帆主持会议。

李源潮在讲话中指出,王立军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滞留事件,性质严重,影响恶劣。中央十分重视对王立军事件的调查。这次重庆市委主要领导的调整,是鉴于王立军事件造成的严重政治影响,中央从当前的形势和大局出发,经过慎重研究决定的。

李源潮说,中央对重庆的工作是肯定的,对重庆的发展变化是肯定的,要把重庆市这些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重庆市广大干部群众为之作出的贡献同王立军事件区分开。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扎实奋斗,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重庆历任与现任领导班子和3200万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共同努力以及老同志支持帮助的结果。

李源潮同时指出,中央决定张德江同志兼任重庆市委书记,这是对重庆工作的高度重视。他说,张德江同志曾任民政部常务副部长,在吉林、浙江、广东三个省担任过省委书记,两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政治上强,公道正派,作风民主,敢于负责,领导经验丰富,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强。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以张德江同志为班长的重庆市委一定会团结带领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努力工作,在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张德江说,我完全拥护中央的决定和源潮同志代表中央所作的重要讲话。中央决定我到重庆市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也非常高兴有机会能够为重庆人民服务。重庆是个好地方,1997年设立直辖市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不懈努力下,重庆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重庆取得的成绩应该充分肯定。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将带领市委领导班子,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共同把重庆建设得更加美好,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张德江表示,重庆的科学发展、和谐稳定是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一定不辜负中央的重托,一定不辜负3200万重庆人民的期望,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一要坚持党的领导,清醒坚定。办好重庆的事情,关键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要坚持科学发展,改善民生。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重庆的老百姓。要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重庆人民。三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庆的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开放。要抓住时机,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加快建立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四要坚持尊重实践,依靠群众。要结合重庆实际,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创造。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调动重庆人民的积极性。重庆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五要坚持反腐倡廉,干净干事。要扎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败工作,为重庆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保障。领导干部首先要自身干净,不贪不占,同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干实事、干好事。

黄奇帆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对王立军事件的处理,拥护中央对重庆市委主要领导的调整,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决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支持张德江同志的工作,切实维护重庆大局的稳定,努力推进科学发展。

(摘自《重庆日报》)

张德江同志简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兼任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男,汉族,1946年11月生,辽宁台安人,197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1月参加工作,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经济系毕业,大学学历。

1968—1970年 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公社太平大队知青

1970—1972年 吉林省汪清县革委会宣传组干事、机关团支部书记

1972—1975年 延边大学朝鲜语系朝鲜语专业学习

1975—1978年 延边大学朝鲜语系党总支副书记,校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

1978—1980年 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经济系学习,留学生党支部书记

1980—1983年 延边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983—1985年 吉林省延吉市委副书记,延边州委常委兼延吉市委副书记

1985—1986年 吉林省延边州委副书记

1986—1990年 民政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1990—1995年 吉林省委副书记兼延边州委书记

1995—1998年 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8—2002年 浙江省委书记

2002—2007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2007—2008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

2008—现在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

2012年3月,兼任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国庆决心书篇3

6月18日庆祝重庆直辖5周年大会在市委礼堂举行。市委书记贺国强发表题为《向着富民兴渝的宏伟目标乘胜前进》的讲话,号召全市人民在重庆新的发展阶段续写壮丽的篇章。大会由市长包叙定主持。

8月14日贺国强在市委农工委、市政府农办调研时,提出以实施“四大工程”(10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100个二、三产业超亿元强镇工程,100个区县园区工程,100个区县商贸中心工程)为重点,带动和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大调整。

10月3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在重庆考察工作,实地了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开展扶贫助困、库区移民安置、再就业等工作的情况。

10月14日西南农业大学家蚕基因组完成10万条家蚕基因测序工作,取得世界领先水平研究成果。

10月22日市委召开全市干部大会,传达中央决定:黄镇东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贺国强不再担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10月30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亚洲第一条年产1万吨大规格铝及铝合金中、厚板材预拉伸板生产线在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产,填补了国内空白。

11月8日至14日十六大在北京举行。黄镇东、王鸿举当选为十六届中央委员;姜异康、聂卫国、张轩当选为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滕久明当选为中纪委委员。

2003年

1月18日至21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出席会议并讲话。会后,吴邦国前往云阳县和万州区,考察移民、清库、库岸防护、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建设和对口支援企业的情况。

1月27日2002年度“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揭晓,黎昌和、邹炳煊、李加纳、秦廷焕、黄跃生、董瑞葆、唐伯明、傅唯泉、吴应禄、杨一获奖。

3月7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再就业工作暨先进表彰会。此前,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4月7日重庆市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14日,市长王鸿举主持召开重庆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黄镇东、王鸿举发表重要讲话。当日,重庆市正式实施预防非典型肺炎5大措施。

4月10日重庆市“百镇工程”正式启动,首批启动40个镇。

4月27日三峡库区二期移民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29日,重庆市召开移民工作会议,三峡重庆库区三期移民工作正式启动。

5月8日市委、市政府在黔江区召开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场办公会,提出要努力把渝东南地区建设成为特色经济走廊和武陵山区的经济高地。

6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一行在重庆库区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大力发展库区经济,千方百计加快库区产业培育,拓展移民就业空间,确保移民安稳致富。

6月26日至27日市委二届三次全会召开。市委书记黄镇东在会上作题为《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会议批准《重庆市委关于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决定》。

8月15日 “海扶刀”(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出口日本签约仪式在重庆举行。这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高科技医疗设备首次出口日本。

9月8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重庆设立其在中国的第一个专业常设机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投资与工业转包促进机构重庆中心(SPX)。

9月23日市政府机构改革实施工作会议召开。市长王鸿举出席会议并讲话。重庆市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

10月2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到三峡库区的万州、云阳、奉节等地考察。

10月30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首部3G手机(第三代移动电话),也是世界上首款TD-SCDMA3G手机由重庆邮电学院研制成功。

11月25日全长410米、主跨168米的渝怀铁路黄草乌江大桥合龙,“中国铁路桥梁第一跨”诞生。

12月23日晚22时15分,位于开县高桥镇境内的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罗家16号井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2月26日国道319线涪陵至秀山段全线通车,标志“8小时重庆”交通工程竣工。

2004年

2月12日市委常委会提出,在全市农村大力推广开县麻柳乡党委的“八步工作法”经验。

2月23日2003年度“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出炉:甘在华、刘伟力、袁志伦、夏明宪、黄希庭、何天宠、张前东、肖颖彬、夏庆友、陈永强获奖。张建国、熊德明获特别奖。

4月1日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重庆市2004年涉及农民负担行政事业性收费处理意见》,12项涉农收费被取消或减免。

4月10日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雄蚕品种――“夏Sch”在西南农业大学培育成功。

5月1日重庆市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5月23日重庆主城区最后一班405路电车“退役”。重庆电车运营历史终结。

6月17日至18日市委二届五次全会召开。市委书记黄镇东作题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报告。会议批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

6月22日重庆第一个达到国际标准的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重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通过竣工验收。

7月6日至7日国务院三峡库区经济发展暨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讲话。

10月16日至22日市长王鸿举率重庆经贸代表团访问香港和澳门,落实CEPA框架下重庆与香港“9+1”、重庆与澳门“8+1”合作共识。

2005年

1月16日市委召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市委书记、市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黄镇东作动员讲话,中央督导组组长何永康代表中央督导组讲话。市长王鸿举主持会议。

3月25日市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重庆市主城“蓝天行动”实施方案》。

4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重庆市万州区、云阳县考察。

4月6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渝怀铁路全线铺通。

5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深入万州区、开县、沙坪坝区、合川市和潼南县等区县的移民新区、企业、农村和社区考察调研。

5月30日至31日市委二届七次全会召开。会议批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决定》。

6月27日重庆市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召开。

9月28日重庆市目前最大的能源建设项目――重庆乌江彭水水电站正式开工。该电站总投资121亿余元,是重庆市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

10月9日世界上第一颗0.13微米工艺的TD-SCDMA3G手机核心芯片“通芯一号”在重庆诞生。

10月12日至13日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召开。共有41个国家和地区、123个城市参会。

10月16日重庆三峡库区星火产业带建设正式启动。这一项目包括“一带三区十产业”,涉及23个区县、1960万人口。

10月24日中国最权威的桥梁委员会――茅以升桥梁委员会2005年年会认定:重庆是中国唯一的、真正的“桥都”。

11月12日至14日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召开,会议批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2月2日重庆市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式启动。

12月24日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传达中央决定:同志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黄镇东同志不再担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2006年

1月11日至16日市人大二届四次会议召开。会议选举为市二届人大常委会主任,选举赵公卿为市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月11日赵世庆、吴渝、易从宽、阴正勤、黄永明、蒲自庆、严琦、黄如论、陈洪凯、刘光宇荣获2005年度“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渝怀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何明新和重庆市公安消防总队特勤支队分别荣获特别奖。

2月26日重庆市璧山县获“中国西部鞋都”称号授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2月28日杨养正、周书平、胡可信、黄永明、孔琳、兰培丽、刘君洪、刘本玲、李恒太、刘念友被评为“2005年感动重庆十大市民”。

3月11日重庆市政府、中国铝业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署框架协议,决定联手打造中国铝加工之都。

4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三峡移民精神进京宣传活动动员大会。整个活动包括三峡移民精神报告会、“三峡移民精神颂”展览、大型方言话剧《移民金大花》表演等。

4月21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对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考察调研。

5月1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重庆考察调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达到185米高程,大坝主体工程全部完成。

6月2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重庆市有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2项与四川省共享)和7个文物保护单位名列其中。

6月18日至19日市委二届九次全会召开。会议批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就业促进库区繁荣稳定的决定》。

6月29日重庆市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

7月28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成功施行全球罕见的“外心娃娃”心脏矫治手术。这标志着我国在大器官疾病综合救治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9月1日三峡重庆库区三期移民工程经国务院长江三峡三期移民工程验收组终验合格。

9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动员部署大会。

9月25日从2003年12月开工建设的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通车。该桥主跨330米,是连续钢构桥梁中的“世界第一跨”。

10月2日至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重庆考察旱情慰问群众。

10月13日至15日全市抗旱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举行。万州区委、区政府等249个抗旱工作先进集体,何伟等702名抗旱救灾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11月15日至17日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召开。会议批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构建和谐重庆的决定》。

11月21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重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等4个县考察,并在渝主持召开重庆、湖北两省市三峡库区发展工作座谈会。

2007年

1月22日至27日市政协二届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增选邢元敏、陈万志为政协重庆市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

1月23日至28日市人大二届五次会议召开。会议选举陈光国、刘隆铸、胡健康为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正其为市政府副市长。

3月8日总书记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希望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此后,市委书记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认真学习重要讲话,并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3月30日鄢代平、吴显才、刘国江与徐朝清夫妇、倪东艳、杨大可、程烈超、周明华、童木兰、邓费建与邓波兄弟、周明祥与杨一菊夫妇被评为“2006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4月2日至4日和王鸿举率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赴四川省学习考察。2日,市长王鸿举和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共同签署《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宣告川渝将携手打造国家新的增长极。

4月25日至5月1日第十七届全国书市(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重庆举办。书市共完成各类出版物订货14亿余元,书市规模创历届之最。

4月28日市委、市政府在永川召开“1小时经济圈”建设专题会议,对“1小时经济圈”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5月14日王鸿举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00次常务会,审议通过《重庆市农民工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重庆市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试行办法》。

5月23日至27日重庆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大会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第二届委员会的报告和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产生了我市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5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劳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劳务经济打造为农村“第一经济”。“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投入13亿元用于转移200万农村劳动力。

6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重庆市和四川省成都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6月8日重庆地铁一号线开工仪式在两路口举行。地铁一号线预计在2011年通车。届时,从朝天门至沙坪坝只需约26分钟。

6月15日重庆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在渝州宾馆举行“一圈两翼”发展战略投融资签字仪式。国家开发银行与我市16个投融资平台共签订1400亿元贷款合作协议,重庆城投、高发司等18家企业获得1400亿元贷款。

国庆决心书篇4

1 丰富多彩的三峡库区文化资源

三峡库区文化资源指固兴建三峡枢纽工程而形成的,西起重庆江津白沙镇,东到三峡大坝坝址宜昌三斗坪这一长约700公里、面积约1081平方公里的巨大水库及周边地区内各种凝结着丰富文化精神的社会人文资源。在这里,优美瑰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和独具特色的民俗、宗教、饮食文化等,奇妙地构成了一条灿烂辉煌的文化长廊,正所谓“三峡文化,国之瑰宝”。具体他说,三峡库区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一、文物古迹。包括巫山猿人遗址、大溪遗址、巴王墓、黄陵庙、白帝城、大足石刻、涪陵白鹤梁等75处人文景观资源和1.2万多个文物点。二、三峡工程文化。主要包括围绕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而出现的七十年梦想、四十年争论,全民族决策这段应该珍藏的工程史话,三峡工程的建设及其意义,下个世纪三峡工程及库区建设的展望等内容。三、历史文化名人及文学艺术。主要包括三峡地区以屈原为代表的一大群本土历史文化名人及其名著;以李白、杜甫、陆游为代表的一大群对三峡地区文化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历代历史文化名人及其名著;以及围绕三峡的奇山异水而产生的民间神话传说、民歌民谣等。四、三峡民俗宗教文化。主要包括生活在三峡地区的土家族、苗族的民风民俗,以及在三峡地区颇为流行的巫教、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宗教文化。五、饮食文化。主要包括三峡腹地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享誉世界的川菜文化,源远流长的重庆火锅文化等。

2 举世瞩目的三峡库区工程

梦想70年,争论40年的三峡库区工程建设举世瞩目。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实业计划》中就提出了开发三峡水力资源;改善川江航运的设想,1924年他在《民生主义》中进一步强调了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重要性。30年代初,政府正式开始研究三峡工程,40年代中期,又邀请美国著名高坝专家萨凡奇来华,经现场查勘,编写了《杨子江三峡计划之初步报告》,建议在宜昌上游建坝发电。直到1947年,政府在军事上江河日下。才最终停止了三峡工程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虽然在一定的阶段受到过左的干扰,但是有关三峡工程的科研、设计和试验工作,从未停止过。1992年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议案,经过70多年的艰难岁月和风雨历程,修建三峡工程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开放形势下,由梦想变成了现实。从此,三峡库区倍受世界瞩目、全国关注,自三峡合拢现场直播的那个时刻起,三峡的点点滴滴都会引起我们的心动。目前,三峡库区工程建设、三峡库区百万移民、三峡库区对口支援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据悉,国内外诸多企业进驻三峡库区,世界500强企业的200强投资于三峡库区。

3 重庆图书馆应建立三峡库区特色文献资源馆藏

三峡库区特色文献资源是在特定区域、特定经济和文化条件下产生的,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这种具有特定地方文化特征的文献资源,不仅能有效地为本区域的社会发展服务,而且还能促进人类社会不同社会文化需要的交流与发展。以收藏文献资料和传播文化信息为己任的公共图书馆,收集、整理与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正是它的使命之一。重庆图书馆无论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目前的状况,还是从它的特色文献资源建设、自身今后的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应承担起建立三峡库区特色文献资源馆藏的重任

3.1 重庆图书馆所处的位置

1997年直辖后的重庆,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总面积约8.24万平方公里,三峡库区70%以上的面积都位于重庆辖区内。重庆图书馆是重庆市立公共图书馆,位于重庆市中区内。重庆市有43个区县公共图书馆,其中属于三峡库区范围内的图书馆就有22个。此外,还有部分位于三峡库区周边地区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有的位于长江三峡的黄金旅游热线带,有的位于部级或省级风景名胜区,有的位于各类文物、遗迹、遗址区,这里琳琅满目的古今人文景观,荟萃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宗教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的风采。而万州、云阳、开县、丰都等区县又位于三峡库区建设中心,是承担三峡工程百万移民任务最重的地区,备受世界关注、全国关注。

3.2重庆图书馆目前的状况

重庆图书馆是始建于1947年的老公共图书馆,曾经有过辉煌的昨天:丰富的馆藏使它居于全国五大公共图书馆之列,古籍善本书、抗战时期出版物、联合国文献三大馆藏特色使它以文献优势馆自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文献和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与社会化,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通讯、信息存储等新技术的运用使图书馆事业得以迅猛发展。然而,近几年来,重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窘态:在1994年文化部对全国市级公共图书馆评估中,仅列倒数第2位;在1998年文化部对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评估中,综合地位差不多退到了未位,有13项指标不能达到最低评估标准,而吃了“鸭蛋”;2000年国家文化部举办“读者喜爱的图书馆”评选活动,重庆图书馆甚至连参评资格都未能获取!如此揪心的局面,致使读者人数不断萎缩,馆内职工人心涣散,人才流失严重,1995年至2OOO年上半年共流失了硕士

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生10人,专科生10人。固然,造成如此尴尬与无奈的状况有多方面的原因:政府投入偏少、馆舍条件差、硬件设施落后……,但作为重庆图书馆自身也应认真而深入地反省思过,痛定思痛。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重庆图书馆要进步要发展,绝不能固守旧有的工作思路与模式,必须走“创新”之路,而搞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正是目前公共图书馆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摆脱困境的出路之一。3.3 重庆图书馆应开辟特色文献资源建设

何谓“特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现代汉语字典》的解释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等。就图书馆馆藏而言,也就是指“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缺我全”,总之,就是要有与众不同的为社会大众所需的别开生面之处。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本地区独特的社会文化资源,建立特色馆藏,开展特色服务。在国外,有许多特色图书馆,比如,日本歧阜县立图书馆拥有8万幅世界各地分布图和地图资料。该馆为此专门设立了世界分布图中心情报室,一方面对世界分布图、地图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做成数据库;另一方面通过分布图情报系统,按用户的要求进行加工、组合做成新的分布图或地图。在国内,不少公共图书馆也设立了特色资源中心,如,深圳图书馆的时装图书馆,绍兴市的鲁迅图书馆,宜兴市的紫砂图书馆等等。在目前众多公共图书馆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搞特色馆藏、突出重点应是一些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

重庆图书馆长期以来以古籍善本书、抗战时期出版物、联合国资料这三大特色馆藏而自居。但是,自从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地的图书馆成为联合国资料寄存中心后,重庆图书馆馆藏的第三大特色实际上已不复存在,再看看静静躺在书库里、大多处于破损状态的古籍善本书,我馆虽然拥有古籍线装书5万余种,然而,孤本只是很少数,绝大部分资料国内其它图书馆也有,一旦这些馆抢先上网,形成规模,重庆图书馆馆藏的这一特色也将失去优势。至于抗战时期出版物,虽然我馆在几年前就多次讨论过开发其资源、发挥其特色的问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抗战时期出版物仍未走出“深闺”。据悉: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目前正在开展对“民国时期出版物”(其中包括抗战时期出版物)的调研,继而将在全国开展“民国时期出版物”的缩微工作,然后将向外发行、出版。呜呼!重庆图书馆又一馆藏特色处于岌岌可危之境地也。

从目前情况看,重庆图书馆要立即着手靠自己有限的力量来开发古籍善本书、抗战时期出版物,困难重重:首先,经费是个大问题;其次,人才资源跟不上。当然,并不是说就放弃对这两大特色馆藏的开发,以笔者之见,重庆图书馆不要固守旧有的三大馆藏的老路子,应摆脱束缚,放开眼光,建立第四大特色馆藏——三峡库区特色文献资源馆藏。

4 如何建立三峡库区特色文献资源馆藏

4.1成立三峡库区特色文献资源馆藏小组

馆里选出富有开创精神、业务能力较强之人,成立三峡库区特色文献资源馆藏小组,专门从事这些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开发工作。并制定出详细的关于三峡库区特色文献收集方法、收集范围、收集类型、收集重点、开发原则等一系列的制度。此外,应向上级申请经费,获得专款,如果暂时不能获得专款,也应明确每年购置三峡库区特色文献经费占全馆整个购书经费的比例。目前,我馆虽开设有地方文献阅览室,也藏有部分有关三峡库区的文献,然而要建立三峡库区特色文献资源馆藏仍需做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

4.2扩大宣传,加强收集三峡库区特色文献的力度

争取地方立法或地方发文,确立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以此获得重庆市各新闻出版机构的大力支持。另外,加强与各三峡库区区县图书馆的联系,同他们一道共同收集三峡库区特色文献。目前,已有部分库区区县正式发文,确立了当地地方文献向重庆图书馆呈缴的制度。此外,应广开渠道、多方收集,比如:上门收集、信函收集、交换收集,在各种以三峡库区为主题的座谈会、新闻会、学术研讨会、展览会上现场收集等。

4.3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契机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成了举世瞩目的亮点,中央支持的重点,全国关注的焦点,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特别是三峡库区更是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为了更好地吸引国内外商人、企业家来三峡库区投资建设、共同发展;吸引国内外明星企业、名牌产品来库区安家落户,国务院、重庆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着力改善库区投资环境,为发展库区经济,扩大移民安置容量创造有利条件。那些已到或准备到三峡库区投资建设的商人、企业家必定要了解三峡库区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重要信息资源,作为向社会提供这些信息资源的公共图书馆,应该抓住机遇,扩大自己的影响,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5如何开辟特色服务,发挥三峡库区特色文献资源馆藏的优势

5.1 编制剪报

编制剪报无疑是目前公共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它经费投入少、信息出台快。针对性强、对工作人员能力要求相对较低。我馆订有1400余种报刊,占全国核心报刊的83%以上,其中三峡库区的地方报刊也有多种。三峡库区特色文献资源馆藏小组可派1~2人专门编制有关三峡库区信息的剪报,供重庆及全国各地社会各界参阅。

5.2 制作数据

全国图书馆信息网络化建设及文献资源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各图书馆建立自己的特色文献数据库,以自己的特色馆藏入网。我馆应在逐步形成三峡库区特色文献资源馆藏的同时,逐步建立起适合计算机网络需要的特色文献数据库,数据库可建三峡库区特色文献目录数据库、摘要数据库、主题专辑数据库等。

5.3 撰写专题综述、决策建议

剪报是对三峡库区特色文献的粗加工,除此之外,还需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对三峡库区特色文献资源进行深加工。首先做好市场调研,根据社会热点,经济重点撰写专题综述、决策建议,供重庆决策首脑机关参阅,供重庆一些地方企业参阅。

5.4 出版书籍

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社会情况,可与重庆或全国的出版机构共同开发、出版有关三峡库区的各类书、画,既可选择一些通俗易懂、普及性的题材,如:《三峡库区文化系列丛书》、《新三峡与旧三峡》等。又可选择一些具有较强学术性的题材,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工程》、《三峡库区人防问题》等等。

5.5 开展系列活动

可聘请有关学者与专家,举办以三峡库区为主题的讲座;组织评选三峡库区优秀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的活动;举办反映三峡库区文化、经济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展览;成立三峡库区文化沙龙等,让更多的人了解三峡库区、认识三峡库区,同时,也扩大重庆图书馆自己的影响。

5.6 开发特色旅游文化产品

1992年4月,全国人大做出了兴建三峡库区工程决定后,国际国内掀起了长江三峡旅游高潮,旅游在逐渐成为三峡库区经济的一大支柱。图书馆可与旅游部门合作,利用自己丰富的文献资源,深入挖掘三峡文化的内涵,开

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旅游小纪念品、旅游宣传小资料等。目前,三峡库区的旅游大多停留于低层次的“乘船观光游”,图书馆与旅游部门可对三峡库区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考察,开辟一些科考探险、了解风土人情等专项旅游和特色旅游线路。参考文献

(1)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西部大开发百问学习资料,2000.4

(2)郑敬东,中国三峡文化概论,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6.7

(3)黄济人,三峡工程议案是怎样通过的——一个全国人大代表的日记,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9

(4)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8

(5)许曦,对开发三峡库区旅游文化资源的思考,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3)

国庆决心书篇5

关键词:直辖;重庆;决策

一、邓小平提出中央直辖重庆的构想

重庆成为直辖市,其实是一种历史的“回归”,因为历史上重庆曾两次直辖:国民政府时期,重庆为陪都,也是特别市(后改为行政院院辖市),同时也称为直辖市;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54年,重庆先为中央直辖市,后改为西南行政大区直辖市。20世纪60年代的重庆,虽然不再是中央直辖市,但仍然是四川省甚至整个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一个城市。当时重庆人口有400多万,而成都还不到200万。四川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是中国面积第四大省区,管辖23个地级行政区、221个县级行政区,是中国管辖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单位最多的一个省。

重庆作为四川省管辖下的最大城市,党中央对重庆的建设发展一直非常重视,“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期间给了重庆大量投入。为更好地发挥重庆这一中心城市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早在1983年,党中央、国务院就批准重庆作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重庆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1984年,中央决定对重庆实行第三次计划单列,赋予重庆省级经济管理的权限并辟重庆为外贸口岸。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就提出了把重庆从四川分出来、单独建省的设想。其他中央领导也多次指出,要研究四川太大、人口太多、不便发展、不便管理的问题,要研究发挥重庆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问题。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央就开始论证建设三峡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关于三峡工程的讨论又进一步展开。长江三峡这一世纪工程的建设,必然涉及到西部地区的区划调整,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又多次提到中央直辖重庆的问题,这也是为了便于三峡工程建设的统筹管理。

1985年1月19日,小平同志在参加了广东大亚湾核电厂有关合同签字仪式后,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的同志,详细询问了三峡工程的情况。当说“正在考虑成立三峡行政区,用行政力量来支持三峡建设,做好移民工作”时,小平同志提出,“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一个以成都为中心”。[1]小平同志具体提出了以重庆这个大城市带动三峡大库区移民及开发建设的战略构想,并多次对有关方面的负责人讲,要考察和论证重庆的问题。

二、重庆直辖管辖权范围及行政体制的探讨

曾经的三峡省规划中并不包括重庆。1984年为了配合三峡工程,筹建三峡省提上了议事日程,按照规划,川鄂两省凡是有移民的地区都划归三峡省管辖。当时三峡大坝的设计为150米高,移民范围不涉及重庆地区。因此,三峡省省会暂定为宜昌市,重庆仍有四川管辖。1985年三峡工程面临众多争议,三峡省筹备组也于第二年撤销,三峡省的构想就此夭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由东向西转移,以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开始提出实施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进行三峡工程建设。而地处长江上游的重庆,位于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结合部,又处于三峡经济区的中心,区域优势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国家中西部发展战略中起着承东启西、左传右递的枢纽作用。党中央逐步把设立重庆直辖市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中央正式酝酿设立重庆直辖市是1994年。1995年中央派人到四川进行调研工作。调研后直接提上议事日程的就是重庆直辖以后管辖范围的问题。1996年6月26日下午,国务院总理召开会议,参加的中央领导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委员李贵鲜,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省长宋宝瑞、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和四川省副省长蒲海清。会上,正式宣布成立重庆市直辖筹备领导小组,张德邻任组长,蒲海清任副组长。中央先后共提出了四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以三峡库区为中心建立一级行政区,成立省或者直辖市,包括湖北宜昌,也就是和之前的“三峡省”模式差不多。经过反复论证,中央认为牵涉地区太多,不能精简机构,中间管理成本过高,放弃了这个方案。

第二个方案,即大方案,除了把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等划过来外,还把广安、达川(今四川省达州市)、南充等也划入重庆。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蒲海清同志得知自己即将调任重庆,提出将广安纳入直辖市。当时的情况是四川省每年都要调一些粮食给缺粮的重庆,而广安产粮。要是重庆成立直辖市,四川省的粮食就不能再按照国家粮价划拨了,必须要给补差。这中间就会有很多争议。如果能将广安划入直辖市,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中央不同意这个方案,同志说,这是小马拉大车,贫穷的县太多,人口也太多了。而且小平同志多次讲:“我是四川人”,广安如归入重庆市,也不合适。

第三个方案,即小方案,直接把老重庆地区升格为直辖市。

第四个方案,老重庆地区、黔江地区、涪陵市、万县市合在一起成立重庆直辖市。经过讨论,会议决定将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和重庆市组建成立重庆直辖市。因为要成立重庆市直辖筹备领导小组,暂时不把涪陵、黔江、万县直接纳入,而是交给重庆代管。以后四川省开会,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还是去参加,重庆市开会,也可以列席,逐渐适应。此后就以第四个方案为基础陆续开展重庆直辖的相关工作。

成立重庆直辖市而不是三峡省。按照我国现在的行政体制,省下面是市,市下面是县,县下面是乡镇,这就是四级体制;而直辖市不同,可以直接管县,是市、县、乡镇三级体制。从四川省来讲,要直接管221个县确实有困难;而重庆就可以,当时是管42个县。这样一来,重庆直辖市就没有地市级机构这一中间层了。地市这一级五套班子都是齐全的,公务人员不少,撤销了以后,整个直辖市的编制减少了三分之一,这样就初步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设立直辖市而不是省有几大好处:一是去掉中间层,效率提高了。二是公务人员少了,现在重庆市公务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全国最低的,这样就减少了国家的财政负担。1996年9月20日至21日,同志视察重庆,主要是研究考虑重庆直辖市班子建设问题,他对筹备领导小组的做法表示认可。这样,重庆直辖市行政体制就确定下来了。

三、重庆直辖财政体制的探讨

财政体制的构建,是关系重庆直辖以后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的财政体制一般由财政收入制度、财政支出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组成。我国存在中央、省 (直辖市 )、区县与乡镇四级财政 ,财政体制主要涉及国家财政收入在各级财政之间的分配、各级财政的事权划分以及不同地区间的财力调配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简单表述为,中央政府划拨多少,地方政府上缴多少。在重庆设立直辖市的过程中,中央和筹备领导小组经过艰难地论证、协商,最终达成的财政制度为重庆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10月,总理带领国务委员兼国家行政学院院长李贵鲜、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财政部长刘仲藜等,到重庆和三峡库区视察,同重庆直辖市筹备领导小组一起研究重庆财政体制问题。当时重庆市的财政体制,是1983年被列为全国首批计划单列市以后形成的,基本情况是:上缴四川省1.8亿,上缴财政部13亿。10月19日,同志主持召开会议,讨论重庆直辖以后的财政体制。说,既然重庆要设立直辖市了,财政体制直接和中央挂钩,交四川省的1.8亿就算了,给中央的13亿减1.5亿,一共减五年。[1]筹备小组表示不能同意:重庆现在财政收入一年才74亿,人均财政收入在全国来讲是很低的,确实困难。蒲海清同志提出,交四川省的1.8亿就算了,由中央财政补给四川省;交中央财政的13亿减6亿。在讨论的过程中,蒲海清同志和刘仲藜争论了起来。有些生气了,批评了蒲海清同志,他说:“海清,你不要讲了。你老讲困难,现在中央这么支持你,你还叫穷。”当时,的意思是这个方案是集体先行研究过的。听完批评后,蒲海清说:“总理息怒。今天总理在,财政部长在,计委主任在,李贵鲜同志在,这是我最好的发言机会。现在我不说,等到哪个时候说呢?我感谢中央的支持,但重庆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叫穷,希望中央多支持一点。”散会后,筹备小组的同志又到那里争取,把筹备重庆直辖市的各种具体困难向当面陈述,请总理多多体谅。很客气地表示理解重庆的困难。此后,同志会同李贵鲜、陈锦华、刘仲藜等再次开会研究重庆的财政体制问题,提出重庆每年上缴中央财政减少3亿。同时,还答应从总理预备费中拨给重庆1亿元,作为建直辖市的开办费。

12月13日至22日,吴邦国副总理受中央委托,带领19个部委的同志,到重庆调研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筹备小组抓住这个机会,向吴邦国同志争取财政体制上的进一步宽松。在总理同意减少3亿财政上缴的基础上,能否根据重庆的困难,全部减下来,不再上缴中央财政了。吴邦国同志说做不了这个主,需要回去研究。不久后财政部研究决定重庆上缴中央财政再减少3亿,就是重庆上缴中央财政总的减少6亿,还要上缴7亿。后来,重庆市又一再向中央反映,同时这一时期的国家财政大为好转。最终,中央同意重庆免予上缴中央财政,开始确定免上缴5年,随着财政体制改革,到2009年一直没有上缴。通过深入地探讨和论证,最终争取到的较为宽松的财政体制,为重庆赢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助力,为直辖市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全国人大通过中央直辖重庆

为了实现平稳过渡,在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成立直辖市之前,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由重庆市代管四川省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简称“两市一地”)。1996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召集四川省和重庆市党政主要领导,宣布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要求重庆市立即成立代管领导小组,坚持思想领先、平稳过渡的方针,一手抓代管,一手抓好当前的经济工作和社会稳定,确保设立重庆直辖市这一重大决策的顺利实施。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四川省委托重庆市从1996年9月15日起,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明确“自代管之日起,两市一地的党政工作和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及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等,均由重庆市代四川省行使管理职能。”[2](P.222)在代管期间,重庆市委充分理顺了中央、四川省和重庆市各方面管理体制的关系。按照中央的部署,坚决贯彻“思想领先、平稳过度”的方针,为设立重庆直辖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行政体制重大变革的平稳过渡。

1996年6月19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通过了重庆直辖中央的方案。199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将重庆设为中央直辖市。为保证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同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共四川省委委托重庆市代管涪陵市、万县市和黔江地区的请示》。9月15日,重庆市正式代四川省对“两市一地”行使党政、经济与社会发展及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等管理职能。与此同时,为解决代管后重庆市农村人口增多、面积大、移民任务重等问题,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增设了移民、扶贫、农业和农村工作机构,为直辖市的正式设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1997年年初,国务院认为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条件已经具备。2月27日,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议案指出:为了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且有利于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的统一规划、安排、管理,同时解决四川省由于人口过多和所辖行政区域过大、不便管理的问题,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3月14日,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作出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至此,重庆完成了第三次成为中央政府直辖市的法律程序。直辖后的重庆,为中国中央政府所辖的第四个直辖市,也是广大的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直辖市,其总面积约8.2万平方千米,辖43个区县(自治县、市)总人口3 002万,[2](P.225)为当时世界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从此重庆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97年5月27日至6月1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张德邻作题为《负重自强,加快发展,为建设繁荣富强富裕文明进步的新重庆而奋斗》的报告。大会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了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一届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市委一届一次全委会选举张德邻为市委书记,蒲海清、王云龙、刘志忠、王鸿举为市委副书记。1999年6月,贺国强接替张德邻任市委书记。选举张文彬任政协主席,王云龙任人大常委会主任,蒲海清任市长。

进入新世纪,重庆成立直辖市的遗留问题也得到逐步解决,2006年10月22日,国务院同意重庆撤销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和南川市,分别设立重庆市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和南川区。自此,整个重庆市直辖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部完毕。

参考文献:

国庆决心书篇6

10万卢布,在20世纪50年代,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一个中央机关干部工作160年的总收入。60多年过去了,当年宋庆龄捐出的10万卢布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 1951年9月18日,宋庆龄在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颁奖仪式上留影 建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坐落在上海徐家汇的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人称宋庆龄医院,享誉海内外。1951年,遵照宋庆龄的批示,中国福利会在上海普通百姓的聚居地—沪西的胶州路妇幼保健站和沪西女工妇幼保健站的基础上筹建以国际和平冠名的妇幼保健院,并将此笔捐款全部拨入修建费用。当时的业务用房来自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分会拨给的位于长寿路170号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3幢房屋。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医院于1952年3月8日对外门诊,7月1日接受住院产妇。1952年9月18日,在宋庆龄接受该奖的第二年正式开业,定名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1956年迁至徐家汇衡山路现址。 解福利会职工住房之需

宋庆龄所获国际和平奖金的另一去处却不为大家所知,它同样用于福利,但却是为缓解职工住房困难而建造了一幢6层楼的宿舍。地址就在华山路639号,即中国福利会托儿所与儿童艺术剧院之间,上海戏剧学院对面,华山医院隔壁。

宋庆龄的这一决定,出自她生前最后一次在上海寓所招待中国福利会班子的一顿便宴。

1978年三四月份,我在上海舞蹈学校任职,正带领大家全力以赴创作一台新戏。在创作的关键时刻,接到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干部处的通知,要我到中国福利会任职,而且很急,要求马上到位。因为6月14日是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会40周年大庆。据说宋庆龄主席6月初即将抵上海出席庆典。因此我必须到位,着手抓筹备事宜。

此时会庆的准备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宋庆龄为会庆40周年撰写的文章、会庆刊物等都已完成,只差一个中国福利会的工作报告了。记得当时的准备工作由中共上海市委直接负责,具体工作由王一平书记亲自安排,包括会场座位的摆放。

庆典活动一直是按照宋庆龄主席来沪出席做各项准备的,但后来宋庆龄因事未能出席,中央统战部党组书记齐燕铭代表她出席了会议。6月13日在友谊会堂咖啡厅召开执委会,宣布了经宋庆龄提名的中国福利会新一届执行委员会与工作班子名单,我担任党组书记兼副秘书长。6月14日,中国福利会成立40周年庆祝会在友谊会堂隆重举行。北京还来了康克清等不少领导,都是担任新一届中国福利会的执行委员。我代表中国福利会作了工作报告。会后,齐燕铭对我说,沈粹缜、陈维博、吴之恒三位正副秘书长是宋庆龄提名决定的,宋庆龄对上海市委提名由我担任党组书记兼副秘书长没有意见。

当年12月,宋庆龄从北京回沪后,想见一见中国福利会工作班子成员,并特意邀请我们于小年夜到她家吃饭。她先通过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李家炽,请我拟一份出席人员名单报给她。我想,既然是工作班子,就列出了正副秘书长加党组成员:沈粹缜、陈维博、吴之恒、刘影、何畏、韩波、李一厂和我,一共8人。

虽然我已经在中国福利会工作了大半年,但面见宋庆龄主席这是第一次,又是以工作班子的头去她家,所以,我十分重视此次做客。事前,我召集中国福利会的工作班子成员商量,届时向宋庆龄主席说些什么?

当时的上海,住房十分困难,大龄男女因为无房而无法结婚,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中国福利会职工的住房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一家三代挤住在一小间蜗居,实属常见。

宋庆龄于1951年捐给中国福利会的10万卢布,除了修建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外,账上的余款,一直未动。累积近30年,尚有近30万元人民币。大家合计,拟向宋庆龄开口,动用此笔余款建造职工宿舍,缓解矛盾突出的住房困难。但不知宋庆龄主席是否同意?对此大家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特别那时,“左”的思潮盛行,普遍提倡“先生产、后生活”的口号,不大敢提职工福利。万一被否定,岂不尴尬?于是我们决定,先不拟书面报告,由我口头请示作个试探后再定。 1955年春,宋庆龄主席来到保健院看望产妇和婴儿,并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要好好保育孩子。” 在宋庆龄主席家吃年夜饭

1979年1月26日,是小年夜。傍晚五点,我们一行来到宋庆龄寓所。我们站在进门的门厅里,只见宋庆龄从楼上下来,大家一起进入客厅,正副秘书长与宋庆龄一起在沙发坐下,其他人在吃饭的长桌边坐下,李家炽也在座。连宋庆龄一共10人。见面后没怎么寒暄,也未作介绍。宋庆龄与沈粹缜、陈维博、吴之恒早已认识,十分熟悉,只是第一次见我,但并没有初次见面的陌生感觉。我猜想,当初市委报给宋庆龄的履历里,可能附有我的照片。

入座后,我开门见山,汇报说,目前中国福利会职工住房困难,可否动用账户上剩余的约30万元捐款建造职工宿舍。宋庆龄听后立即点头答应,非常爽快地说,好的,你们打个报告,我批一下。然后就入座吃饭了。

宋庆龄家的客厅与餐厅连着,一边还连着厨房的小窗。入座后才发现坐不下,于是有两人坐在旁边的茶几边上就餐。好像是刘影与一个女同志,韩波还是何畏记不清了。饭很简单,没有酒和饮料,是厨房自做的,从小窗里传来。具体吃些什么已不记得,每人一份,类似西餐。吃饭时间不长,很早结束。

离开宋庆龄寓所,大家十分高兴。回去后很快起草报告送呈,宋庆龄也很快批准了报告。整个过程不到一周。

不久,宋庆龄主席派人送来四瓶葡萄酒分给我们四位秘书长。四瓶酒四个牌子,都不一样。我请其他三人先挑,剩下的一瓶给我。宋庆龄送的酒,我一直没舍得喝,精心珍藏至今。

回想起来,这是宋庆龄生前最后一次回上海,也是她最后一次在家招待中国福利会的工作班子。正是在此次便宴上,她为中国福利会职工解决了一件大难事。中国福利会有史以来自己造的第一幢职工宿舍楼,共6层,每层5户,总计30户,1500平方米,解决了一大批重要业务骨干的住房难题。

今天的老职工提及当年分得住房的情景还十分感慨。那时,保健院的主任级医生大多数一家四口挤住在10平方米的小屋。很多大龄青年职工,因为无房而不能结婚。不少业务骨干,也因为住房的问题而无法安心工作。保健院的妇科主任翁仲颖医生,一家四口,一双儿女都已成年,住房十分困难。多家医院来找他,承诺只要他调去工作,就给他一套住房。保健院的业务副院长、老专家陈美朴的住房也只有10平方米。因此,当建造职工宿舍的消息传开后,职工们十分兴奋。

那时上海的宿舍楼多为一居室,而我们决定超前设计建造,宿舍楼全部为两居室住房,每层还有一套为两室半住房,即两室一厅。记得设计图纸几经修改,力争让职工满意。这幢职工宿舍的地段也好,处于市中心,就在福利会托儿所与儿童艺术剧院之间的空地上,距离各基层单位都很近,多数职工可以步行上下班。当时距离最远的单位保健院,骑自行车也不过10分钟。 宋庆龄在奖金支票背后的批示

第一批入住的全部是中国福利会的业务骨干,有少年宫的正副主任,保健院的副院长、老专家和各科主任,以及儿童艺术剧院的院长及名演员刘安古、刘子枫、顾帼一、战车等,还有儿童时代社的画家、编辑与幼托单位的教师。

职工们入住时欢天喜地的情景令人难忘。但是直至今日,大家并不知道此楼所用的是什么款项,只知道是经宋庆龄主席批准为职工建造的令大家满意的宿舍楼。

可惜的是,建楼的过程过于漫长。当楼房竣工可以入住时,已是1983年的春天。宋庆龄却已于1981年5月永远离开了大家。

国庆决心书篇7

首次公诸学界的两封家书

辞世30年后,围绕伟大女性宋庆龄的话题仍然浓烈。为了筹办一次高层次的纪念活动,中国福利会等有关人员绞尽脑汁,四家主办单位最后达成共识,对于宋庆龄的最好纪念,莫过于举办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因为你们的工作,先曾祖母继续活在人们的心中。”讲台上,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孙国升郑重致谢。此次上海之行,作为孙中山的曾孙,他向多国专家介绍了新发现的两封曾祖母宋庆龄的英文家书。

两封家书均为上世纪40年代宋庆龄致孙治强(孙中山之孙)的信。一封写于1941年4B 19日,当时孙治强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毕业,宋庆龄自香港发出了祝贺信。信别提到宋庆龄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看法。

第二封家书写于1942年7月5日。宋庆龄在信中详细介绍了这一年7月4日,她在重庆参加陈纳德将军为“飞虎队”所举办的一次野餐,信中还对孙治强等远在海外的孙氏后人表达了思念之情。孙国升透露,两封家书是在整理资料时找到的,这是首次向国际学术界公开。

“尽管我对曾祖母的了解并不深,但两封家书的发现有助于自己从家人的角度认识曾祖母,翻译这两封家书也将对学术界的研究有所帮助。”孙国升说。

“在海外,我们是非常低调的。”孙中山的孙媳林伦可告诉记者。作为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后代,他们在政治舞台上并不活跃。第二代中,只有长子孙科在父亲的光环下曾在南京国民政府担任要职,晚年曾在台湾出任“总统府资政”、“考试院长”。孙科的两个儿子孙治平曾出任中评委及台湾电视公司董事长,孙治强则仅担任“中央信托局”秘书及博物院顾问。到了第四代,孙治平之子孙国雄2005年曾受邀出任的“国策顾问”。大多数孙中山后人都在国外过着平民生活。

林伦可说,当年辛亥革命满清之前,孙中山的所作所为都是“秘行”。“家人统统都往海外躲,因为是灭九族的事情。”提起自己的长辈以及宋庆龄,她说,“革命是没有什么家庭生活的,彼此经常见不到。”

学者眼中的宋庆龄

在广东社科院研究员张磊眼里,上海是孙中山研究重地。

“研究孙中山当然离不开宋庆龄,宋庆龄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到当代史,其学术价值毋庸置疑。”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腐败专制的满清政府,父亲宋耀如立刻把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了远在美国的女儿,并给她寄去了第一批制作的共和国五色旗。

当时正留学美国的宋庆龄收到父亲寄来的信和旗帜后激动不已,她把辛亥革命的成功看成“最伟大的事件”。一向文静的她第一次表现出少有的兴奋。她跑到校园里,扯下清朝的黄龙旗,替换上了新国旗。

王庆龄曾表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成就便是孙中山的忠诚。爱泼斯坦生前曾经对日本宋庆龄研究会社团法人久保田博子说:“我认为真正理解了孙文(孙中山)遗志的只有宋庆龄一个人。”宋庆龄从孙文那里继承了什么,在历史进程中的各个阶段,她是如何适应、具体化并发展它的,久保田博子对此充满了好奇。虽然语言是一个不小的障碍,但她还是尽力陈述了对这位伟大女性的研究成果。

上世纪70年代,久保田博子偶然读到《宋庆龄选集》和韩美丽的《宋氏姐妹》,当即立下决心要通过了解这位女性的一生来解读中国。她坚信:“宋和孙结婚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两人有着共同的信念和基础。”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今天,从宏观角度来回顾这100年,至少从一个外国研究者的眼光来看,我们可以断定辛亥革命几经曲折,改变了中国。”久保田博子说。

孙中山是宋庆龄的“英雄”,她是他“忠实的崇拜者”,在同孙中山的10年婚姻中,宋庆龄就像一个忠实的学生,从丈夫那里“学到很多学问”。

研究员朱玖琳认为:“宋庆龄之所以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共和理念,不仅仅是因为他经受了‘美国伟大的民主传统的熏染’,还与她的家庭及其对她的影响密切相关。”

来自日本的教授石川照子在此次研讨会上透露,曾经作为日语版宋庆龄选集翻译者的仁木富美子在与宋庆龄交谈中问道:“宋女士是基督教徒吗?”宋庆龄回答:“在现在的中国已不这样说了a但是圣经的思想以博爱的形式留在了我的心里。”

“在近代中国,可以说,没有人像宋庆龄那样处在那么激烈而公开的矛盾中。处在诸多矛盾环境中的宋庆龄,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坚守着理想,宋庆龄的伟大即在于她毫不动摇地从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事业,因而赢得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尊敬。”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杨菁说。

藏在书信里的伟大女性

不是职业女权运动者,却诠释了20世纪现代女性自我解放的路径。在宋庆龄给私人朋友的书信中,服饰、化妆品、美食、节日、孩子、美景、年轻人的感情等话题俯拾皆是。

作为对宋庆龄的纪念,她的生前好友邓广殷携家人将珍藏多年的宋庆龄在1970年至1980年间写给他们的近200封亲笔信,捐赠给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邓广殷是当年香港唯一受邀赶往北京随何在宋庆龄病榻一侧的人,也是当年宋庆龄托付遗嘱的人。

邓广殷称捐赠书信原件是“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因为这样做是最尊重宋庆龄意愿的”。

作为宋庆龄的第三代友人,邓与她通信长达10年之久,“对她有深厚的尊敬与感情”。

“从宋庆龄的信中,我能感受到,在她的心里,北京是工作地,是‘官邸’,上海才是她真正的家。”邓广殷说,因为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从宋庆龄内心而言,北京是一个易让她伤心的地方”。

上海是宋庆龄的出生地,她生前多次表示去世后要安葬在上海父母身边。当年父亲宋耀如买下了偌大的一块墓地,并辟有8个陵位,最后,作为儿女,只有宋庆龄―人与父母葬在一起。

作为宋庆龄非常信任的晚辈和友人,在与她多年的通信与交往中,邓广殷说,他能深刻体会到她对上海以及上海寓所的这种特殊的感情,“相信她也希望自己的遗物最终能放在自己最眷恋的家里”。

国庆决心书篇8

可是,他做梦也没想到,就是因为这些帖子,他被商洛市公安局商州分局直接从西安抓到商州,处以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

“我跟王帅一样冤。”今年7月底,46岁的张国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商州分局的做法“肯定错了”,因此他坚持上访反映问题,还一纸诉状将商州公安分局诉至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

从年初到年末,事情慢慢在发生变化。后,雁塔区人民法院“建议双方调解”,后来,商州公安分局也派人来跟他“协调”。

11月2日,张国庆终于等来了商洛市公安局商州分局给他下发的《关于撤销对张国庆公安行政处罚决定的决定》。他还收到了商州公安分局给的5300元,在他看来,这就是“赔偿金”。

几天后,因此事受到牵连而同样遭受打击,被刑事拘留的张国庆的哥哥张佰庆,也收到商州警方送来的“撤销案件决定书”。然而,数月来一直盼望着“冤情昭雪”的张佰庆,却并未在撤案决定书上签字。他说,不知这样的结果是不是真能给这起“言论官司”画上圆满的句号。

果不其然,11月19日,网帖中涉及的4名当事人以诽谤为由将张佰庆告上了法庭。

网上发帖导致被拘

3月26日,当4个不速之客出现在张国庆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后村的居所时,这个做装修生意的男子以为是“搞计划生育的找上门来了”。他们问张国庆,“有几个孩子,孩子在哪儿,都是干啥的。”

然而对方随即表明身份,说来自商洛市公安局,其中一位还是商洛市公安局商州分局政委樊永生。“他们没有依法出示任何法律文书和相关证件,也没穿警服。”

张国庆这才意识到不久前的一次发帖可能闯祸了。

2009年3月上旬,张国庆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该消息称,2月10日,丹凤县商镇中学高中生彭莉娜在县城江滨南路被杀害,丹凤县公安局认为丹凤中学高三(10)班学生、19岁的徐梗荣有重大犯罪嫌疑,于3月1日宣布将其刑拘。徐梗荣在3月8日的审讯过程中猝死。检察机关发现,在长达一周的审讯期间,办案人员对徐梗荣进行了长时间、不间断的疲劳审讯,且有少数民警对徐实施了肉体侵害,致使徐身体极度疲劳,引发心跳骤停死亡。

“这太骇人听闻了!”对于这个19岁高三学生的非正常死亡,平时喜欢在网上浏览新闻的张国庆气愤不已,在“百度吧”完成了至今仍让他懊悔不迭的帖子――《从徐梗荣案看商洛公安队伍》。

后来,有警察找到张国庆,让他就该帖子写一份保证书,并告诉他很多评论此事的人都写了保证书。

为了避祸,张国庆写下了保证书:“从今天起,我不再在网络上评论涉及商洛市的任何内容。”

3月27日,商州公安分局又来人了,要求外出的张国庆回来后去西安市的西影路派出所。

晚上8点,张国庆赶到西影路派出所,商州公安分局人员要求他到商洛“协助调查”。

当晚10点50分,张国庆被带到商州公安分局刑警一中队。

接下来,两名警察开始讯问张国庆,一直持续到凌晨两点。“有人不断用脚踢我。”

3月28日下午3点多,两名警察开车把张国庆带到商州公安分局旁边的拘留所,办了行政拘留手续让他签字。

这份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称:“现查明2009年3月21日23时,张国庆受其哥张佰庆指使,在自己家中,利用自己家的电脑,通过互联网,虚假信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就这样,从3月28日进去到4月7日早上9点多出来。张国庆在里面整整呆了10天。

7月26日,记者在西安采访了张国庆。记者问:“你在帖子中提及商洛市政法委书记,你对商洛的情况了解吗?”

张国庆说:“我是听别人说的。”

“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上写着你是受你哥张佰庆指使,是这样的吗?”

张国庆犹豫再三,吐露出一个更让人惊讶的消息――他哥哥张佰庆也因为发帖的问题,被商洛市公安局商州分局刑事拘留过,当时仍处于取保候审期间。

平静生活因一个电话改变

50岁的张佰庆现任职陕西省人防办离退休管理处,享受正县级待遇。他的履历中有这样一笔:1996年,从陕西省经贸委监察室主任任上到商洛市挂职锻炼,担任商州市副市长,而商州市在2001年12月更名为商州区。张佰庆还曾任过商洛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

张佰庆说,从没想过竟会被自己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区公安局刑拘。

他平静的生活因为弟弟张国庆的一个电话而改变。

3月中旬,张佰庆正在办公室,弟弟打来电话问,“丹凤县的徐梗荣事件你知道不?”

张佰庆随后上网找到了这则消息,并开始关心此事,向商洛公安系统昔日同事和朋友了解情况,还将网上涉及此事件的内容下载收集在邮箱里。

张佰庆不清楚是否发过帖子,“因为复制粘贴不熟练,有时可能有重复的内容出去了”。

他向记者描述了第一次与商洛警方见面的情景:

3月下旬的一个周四,下午5点多,张佰庆正在办公室,门卫转进电话,来人自称是商洛市公安局商州分局的警察刘某,张佰庆在商州市(现商州区)挂职做副市长时还曾见过面。

“领导叫我们查,我们也发现你是跟帖,你不是第一个帖子。我们要跟领导交差,你也别见怪。”“发现你们家电脑也跟过这样的帖子。这是个程序,做简单的一页笔录,也好跟领导交代。”

对方还声称:“这是个屁事啊,西安上网的成千上万。因为你在商洛工作过我们就来问你。”

张佰庆说,自己如实说明了情况,对方表示,此后不再会找他了。

但让张佰庆始料不及的是,4月12日晚9时许,他从河南返家,刚走出西安火车站出站口,两名警察迎面走来,“一个把我提包一拿,一个把我手一拉。”

他后来才知道,在自己两周前离开西安时,就已经被作为逃犯网上通缉,

“省公安厅内部可以查到。”

当晚开始,不断有警察审问,他在商州公安分局刑警一中队审讯室里一呆三天,晚上没地方睡觉,就在沙发上躺着,警察轮流值班。

直到第三天下午4点,领导决定“先关起来再说”。

张佰庆就此被拘留,但与他弟弟张国庆被行政拘留的情况不一样,他是被商州区警方以“涉嫌诽谤罪”刑事拘留的。

第7天上午,张佰庆得到通知可以取保候审。记者在这份取保候审决定书上看到,上面写着“我局正在侦查‘张佰庆诽谤案’”,“因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不足以发生社会危险性’”,故决定对其取保候审,但要交纳保证金5000元。

张佰庆认为交纳保证金手续不规范,他询问律师得知,“法律上有明确规定,

保证金应该是省一级财政指定的账户收款;而当时现场交款只有一张收据。”

突如其来的事件虽然没有影响到张佰庆的工作,但却影响了兄弟关系。他的妻子认为全是张国庆惹的祸,要求他与弟弟一刀两断,断绝来往。

“富论富司”能否西上圆满句号

被拘留后,张国庆不断地学习法律知识。经常上访。7月9日,他向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状告商洛市公安局商州分局。

10月,他接到法院电话,建议双方调解。

在法院介入下,张国庆先后与商州公安分局方面见过三次面。

第一次见面是在10月10日,张国庆向商州公安分局的代表重申了书中的三个诉讼请求:一、撤销之前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二、在全国各大媒体公开道歉、恢复名誉;三、赔偿被违法拘禁期间的10天误工费1800元、亲属车辆往返费1000元,以及律师预付费等共计5300元。

10月30日,双方第三次会面。“这次,商州分局局长常建荣来了,他向我当面表示道歉。”张国庆说。当天,双方达成口头调解协议。

11月2日,商州公安分局下发《关于撤销对张国庆公安行政处罚决定的决定》,内容为:“对张国庆处罚一案,经本局认真审查后认为:原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在程序上未按照公安部公通字(2009)) 6号文件要求先行‘通过治安调解’,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四条二款之规定,经分局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对本局2009年3月28日作出的商公州(治)决字(2009)第39号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予以撤销。”

拿到这份决定书和退赔款后,张国庆向警方出具了两张收条:一张是行政处罚退款500元,一张是其他费用合计4800元。按照要求,他还在一张表格上签字,保证“不再上访”。

张国庆说,在原《决定》中,有“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恰当”的字眼。他质疑,既然你们全是对的,那还为什么要撤销行政处罚决定?商州分局这才进行了修改。

他说,他也不满意最终版本的《决定》,但商州公安分局请他“喝了酒”,他也不好再计较了。

11月6日,商州公安分局两名民警在西安找到张佰庆,他们带来的是针对“张佰庆诽谤案”的两份决定书――“撤销案件决定书”和“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张佰庆并未在这两份盼望已久的决定书上签字。

他告诉记者,10月底商洛警方还曾联系到自己,商州公安分局局长常建荣提出以“私人身份”会面,要“对朋友安慰安慰”。“但是,他不知这样的结果是不是真能给这起‘言论官司’画上圆满的句号?”

徐梗荣事件阴影

对于警方笔录中张国庆发帖是受其哥哥指使一事,张国庆说,讯问过程中,徐梗荣事件留下的阴影让他感到恐惧,“我哥在跟我通电话的时候,确实聊过这方面的事情,所以我就这样说了。”

张佰庆也称,徐梗荣事件让他感觉害怕,笔录中的话不一定全是真实表达,“我在异地他乡,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我对他们说,只要你们觉得过得去,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张佰庆认为,商州公安分局的做法是错误的,“作为公民,宪法范围内保证公民有言论自由。公民有对任何人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自由。”

而在张国庆看来,他的发帖也不是诽谤,“我出于义愤,同全国人民一样关注发生的丹凤县刑讯逼供致死徐梗荣案件,跟帖而评,是受宪法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他认为,领导管理不严和队伍素质松懈是发生“徐梗荣事件”的原因之一,“这些是事实,是民声、民怨、民意的一部分。”

11月19日,张佰庆再次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当天早晨,商州区人民法院两名工作人员来到西安,带给他一份“传票”和4份“状”。在网帖中涉及的4名当事人将张佰庆告上了法庭。区法院据此传唤张佰庆于11月23日9时到法院刑事审判庭接受“询问”,案由为“诽谤”。

这4名自诉人分别为商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政委李建锋、商洛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支队长张丹、山阳县公安局副局长饶玉明、丹凤县公安局政委王宏伟。

李建锋在其“刑事附带民事诉状”中称,在有关他的网帖出现后,“跟帖中各种议论都有,由于徐梗荣事件在全国引起媒体高度关注,我的亲属、父母、同学、战友从全国各地昼夜打电话关心、询问,他们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知道徐梗荣事件,更在网上看到我所谓的作为‘徐梗荣案件的指导者’,有的在电话中指责我,有的在电话中安慰我,有的在询问事件的真相,一时间,我的生活被打乱,应接不暇,无力应对,任凭我怎样解释,同学、亲朋、战友都不能相信。白天不能安心工作、夜晚不能正常入睡…”

李建锋认为,“这一没有署名的信息在网上的,对我产生了极大的侮辱和诽谤,祸从天降,犹如晴天霹雳,使所有熟悉我的人对我产生了误解和诽议,对我精神和名誉造成极大的打击和损害,对我的人格造成极大的侮辱,对我在亲朋好友中和社会上的人格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尤其对我父母亲带来的精神打击伤害,心灵创伤今生无以弥补。”

李建锋在诉状中称,此事发生后,自己向商州区公安分局报了案。“2009年11月6日,经商州公安分局侦查告知我才知道对我非法侵害的人叫张佰庆”。李建锋向法院提出请求:依法追究张佰庆侮辱、诽谤罪的刑事责任;赔偿自己及其父精神抚慰费各1万元。

其他3名自诉人,也分别向法院提出了要求张佰庆公开道歉或赔偿精神损失费的请求。

11月23日,张佰庆到庭应诉,被告知法院对立案很慎重,但按照公安局的案卷是可以立案的。法院也告诉他,自诉案件可以调解撤诉。

对于商洛警方的做法,张佰庆和张国庆兄弟充满了疑惑。

张国庆说,商洛警方到他家,没有依法出示任何法律文书和相关证件,没有穿警服,“没有表明他们是合法的执法主体”。“这违背了《宪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属于非法侵入我和家人的住宅。”

他还认为,商洛警方到西安抓人是违规异地办案。

然而,兄弟俩最大的疑问还在于:他们究竟诽谤了谁?

“是借徐梗荣事件给商洛公安泼脏水”

“张国庆到处告状,说我们异地抓人,不穿警服,不出示证件,讯问过程中出现诱供、骗供、诈供等等,没有一件是实的。”商州公安分局政委樊永生说,我们内部侦查过程中,根据办案需要,可以着警服,可以不着警服,但证件都是随身带着的,“从前到后都是依法处理”。

针对诽谤案属于自诉案件的说法,樊永生7月底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诽谤案应属于自诉案件,但有两种情况公安机关可直接立案调查:一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二是危害国家安全。张家兄弟就属于前一种情况。”

对张国庆提及的“市公安局某领导授意办案”的说法,樊永生予以坚决否认:我们办案都是通过正常渠道,商洛市公安

局网监支队在对网络的监控中,发现有诽谤他人的不良信息,将情况报给了我们。签字要求查案的,是主管刑侦的领导,而不是帖子里提到的领导。分局审查后认为能构成案子,才予以立案。

樊永生用“心术不正”来评价张国庆。“经过调查,所发帖子的内容全都是针对公安机关的,诽谤我们的4名民警和一名市局领导。”樊永生告诉记者,这些帖子没有事实根据,是凭空捏造,“张国庆是借徐梗荣事件,故意在网上搅浑水,扰乱社会秩序。”

樊永生说,张佰庆发帖是为了他的一个乡党(同乡――记者注)。他的乡党党芳瑞是商洛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一名民警,一直得不到提拔。“张自己的说法,是为这个乡党打抱不平,借徐梗荣事件给商洛公安泼脏水,制造混乱。”“我们调查的结果证实,他诽谤的这几个同志都是优秀同志,都得到了提拔,包括他的那个乡党,也在提拔之列。”

樊永生当时称,商州警方对张家兄弟的处理,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张国庆诽谤事实成立,拘留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他还表示,“除他二人外,我们再没有追查过其他发帖人,更没有让那么多人写过保证书”。

对于张国庆提出的违规“异地抓人”,樊解释,一般的案件,比如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类案件,为属地化管理,涉嫌诽谤如写小字报、发信等,也归发案地管理,但网络案件比较特殊,发帖在西安,但诽谤的是商洛人,所影响的也是商洛的社会秩序,因此也是属地管辖。“我们认为,这就是属地管辖的范围”。

立案是因“诽谤政法委书记”

樊永生把卷宗提供给记者翻阅,在卷宗中,记者还看到了网络上已被删除但却被警方经公证后保留下的帖子,一共3条:

第一条:“丹凤县高中生徐梗荣含冤受审猝死案比躲猫猫事件厉害的(得)多。根本原因在于商洛公安违规提拔乱用人。用的是些流氓、法盲、恶霸。丹凤公安局的政委王孔己是某领导的司机,当时就顶风带病提拔,这样的政委怎么保障公安队伍。”

第二条:“今后比徐梗荣还惨的案子会越来越多。商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党委书记何铁虎这两天顶风强行提拔这样几个浑身是病的公安恶魔:一个是山阳县交警队长饶玉明,去年带人逼死农用车司机命案,(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一个是民怨沸腾的柞水县公安局副局长张军i一个是专门为何铁虎暗算对立面、收拾反对者、这次指导徐梗荣案件的市刑警支队副队长李剑锋(酒后驾车被省厅通报过)。”

第三条:“丹凤警方对负面影响不再躲猫猫。何铁虎不就是我们商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党委书记吗?他一心抓钱,给公安局装修办公楼花了两千万,比盖新房花得还多,何铁虎捞了多少?在何铁虎手下发生丹凤徐梗荣事件是必然的……”

商洛警方查明,这些发帖人的IP地址正是张国庆和张佰庆两兄弟家的IP地址。

对于立案原因,卷宗中有如下体现:

其中的一页写着:“2009年3月22日,我局根据市公安局副局长吴清林对商洛市网监支队互联网监控信息的批示,要求对互联网上关于丹凤县徐梗荣死亡事件及诽谤商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党委书记何铁虎的内容进行查处。”商州公安分局局长常建荣签署了“同意立案”的意见。

其后一份立案书中注明:“上述事实确已发生,故对此案可以立为诽谤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6条之规定,拟立案侦查。”

在一份文件中,记者还看到商洛市公安局局长李淑娥签署的意见,同样表示同意立案追查。

证明材料所注日期发生在拘留后

至于指使发帖的说法,记者在卷宗中看到了如下笔录:

在对张佰庆的笔录中,是这样写的:“我将这些内容发到网上后,还打电话把这些内容告诉我弟张国庆,让他也把这些内容发到网上。目的就是增加网络上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扩大影响。”

记者发现,在对张国庆的笔录中,也有类似内容。

在卷宗的后面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张氏兄弟发帖内容的情况核实,如对于“丹凤公安局的政委王孔己是某领导的司机”这个说法,警方查明丹凤公安局没有人叫王孔己。

由商洛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支队长张丹出具的情况说明也证明:“柞水县公安局副局长内无‘张军’此人,就我姓张。”张丹曾担任柞水县公安局副局长。

一份《商洛市公安局南北两栋办公楼改造加层的情况说明》则注明,北办公楼2007年6月加层,预标为1650668.50元,决标为2944178.82元。何铁虎当时没有担任局长,跟他无关。南办公楼2008年3月改造加层情况:预标2904037.87元。当时局长为何铁虎,但由一位副局长负责。南北办公楼改造共花掉584.8万元。

“办公楼改造才花了500多万元,根本没有像帖子中所谓的装修办公楼花了2000万元。”樊永生说。

而针对酒后驾车被省厅通报过的市刑警支队副队长“李剑锋”,记者也在卷宗中看到了一份来自“李建锋”(帖子中“李剑锋”的“剑”字有误――记者注)的情况说明:“2005年7月,由于天气炎热,我同本单位两名同志在名人街一小吃摊前喝稀饭,有一熟人给我倒半杯啤酒……我饮后正欲驾车,正好被省厅警务督察发现,并予以督查。此事发生后,我向市局写了检讨,省厅从未通报此事。”这份说明背后还附了一张训诫纠错的“谈话通知书”。

卷宗中,记者还看到了对党芳瑞的讯问笔录,其中有两段这样的话:

“丹凤事件发生之后,张佰庆给我多次打电话询问有关情况,我没有说违反原则的话,也没有做违反原则的事,我在单位还要求上进。”

“我认为现在言论自由,只要不说主义的言论,就是说些违反原则的话也不违法,我认为言论无罪。”

记者注意到,张丹、李建锋等人的情况说明及各种证明材料,上面所注明的日期均显示在张氏兄弟被拘留之后。

11月6日,记者再次与商州公安分局政委樊永生取得联系。樊政委表示,张国庆的网络发帖行为本身构不成犯罪,可以治安处罚处理,但当时分局还没见到公安部发出的16号文件,不知道只有三种情形才能公安介入,所以没能进行治安调解。“见到16号文后,分局才意识到,对张国庆的处理‘程序不符合规定’,‘所以撤销了处罚决定。”

对张佰庆被刑事拘留一事,樊政委称“也是因为立案时还没见到16号文,现在看到了知道公安部门没有管辖权,就在昨天作出了撤案决定,今天就能送达。”

樊政委说,商州分局同时将撤销结果告知了帖子中涉及的4名当事人。“如果他们愿意,可以到法院走自诉的法律渠道。”

彭水诗案、稷山文案、高唐网案、王帅帖案、曹县网案等,近年来,因为发短信、发帖导致被拘的新闻层出不穷。

细察每一起案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就会发现这些案件存在如下共同特征值得我们分析。

首先,这些案件大都发生在县区一级政府,而很少出现在省市一级,这是否意味着,县区一级政府的执政能力、对政策及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存在问题呢?还是因为某些基层政府的“人治”意识浓厚,“治人”心态也因此暴露无遗?

其次,这些案件大都涉及地方政府主要官员的个人形象及声誉。然而,此类案件以诽谤罪追责,却大都被当成了公诉案件,几无“被侮辱、被诽谤”的政府官员站在原告席上。至于被认定的“诽谤者”,因此只知道自己得罪了谁,不知道“诽谤”了谁,从而成了当前“被就业”等被动语态下的一个新外延。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之规定:对于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案件,“告诉的才处理”,所以一般属于自诉案件,“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怎么才定性“严重”还是“不严重”,解释权在谁的手中?从这些案件中可以看出,非常明显,谁掌握公权力,谁就掌握着解释权。

幸好公安部最近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做了解释,认为在以下情形下,才能以侮辱、诽谤罪侦查,作为公诉案件办理:(1)因侮辱、诽谤行为导致,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2)因侮辱、诽谤外交使节、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人员,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3)因侮辱、诽谤行为给国家利益造成严重危害的其他情形。

再次,从这些案件中被认定为“诽谤者”的发文内容来看,也并非一点问题也没有,有破口大骂的,有指桑骂槐的,也有据不实之辞而擅加发挥的,但深究这一点的背后,却经常可以发现正常反映问题渠道的丧失或者无效,当然更多的是无效,使普通民众要么像遭遇了铜墙铁壁,碰得鼻青脸肿。要么像遭遇了迷宫,在各个部门的推诿扯皮中黯然而归,只好发帖、发短信泄愤。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