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8篇

时间:2022-06-03 01:46:04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篇1

【关键词】QL Server2005 课程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43

SQL Server2005和是很多IT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可以使用编写应用程序的前端部分。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数据库管理与开发能力。

从高职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程序设计语言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就成了该门课课程教学的关键。笔者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主线,阐述了全面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和表创建及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通过对一个完整应用系统开发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继而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能力。

一、教学总体设计

SQL Server2005和课程教学设计中,首先应明确教学任务、教学实施方法以及学生应该达到的专业能力。教学任务围绕学生应达到的专业能力,要求学生首先能够完成一个后台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然后通过的教学学生完成前台管理开发。教学方法是带着问题边学边做、层层递进、举一反三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法。而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最终项目是实现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系统设计。其功能实现包括相应信息的编辑、各种查询和排序和系统维护。功能菜单如下:学生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维护。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实例

对于数据库,学习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与对象创建、数据库数据管理及应用、数据库数据维护、数据库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等。建立教学实例以及对应的子项目,将实例融入分解成几个子项目(见表1)。建立项目与任务学习的对应关系(见表2)。

对于,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过程设计、窗体界面设计、数据库访问技术,包含的常用类有:Connection类、Command类、Data Reader类、Data Adapter类和Data Set类,实现对数据库访问连接的步骤。在其中讲解项目的创建、类的添加与设计,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二)课堂教学

要尽量将“教”转移到“学”上。避免整个课堂大满贯,及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课程知识及时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能力。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教师课堂授课与学生实训,其中,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训的课时比例为1∶2。上课前,分析本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明确哪些任务知识点需要老师边讲解边现场编程。

课堂上的讲授不断提出任务,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寻找一切可能的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在讲新知识前,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由问题带出任务,如要建立学生信息表,先与学生讨论需要哪些必要的信息,如学号、姓名以及相应的数据类型的意义和如何定义,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在学习数据库时候,学生有的还不是很明白这个数据库的作用,可以先给学生看到一个完整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对数据库的操作,然后再讲解通过创建界面,使用连接数据库,让学生明白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

另外,应优化教学内容,淡化语法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没必要侧重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句和语法的详细讲解,把实例项目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在实例代码窗口中渗透语法和句法,将知识通过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不至于感觉杂乱、抽象、无整体逻辑,使学生在工程项目中去掌握语法规则,不但能促进学生正确掌握语法,还能让学生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训项目任务

SQL Server2005和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且高职高专的学生对实践操作类课程的热情较高,项目任务布置时,应该明确实训的目的、实训要求、实训内容,完成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学会分析归纳使用到的知识点,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巩固复习。每一个实训项目按照课堂的实例步步深入,通过一个个实训项目的层层推进,让学生明白该项目的整个软件开发过程。

在教师课堂演示实例后,布置学生完成课内的实训任务环节,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情况、学习主动性等存在的问题。教师这时就要在课堂进行巡回观察指导学生的操作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错误,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帮助,分析解决,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解决的新思路、新的方法给予奖励,并请学生演示,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软件编程思维。

(四)总结与考核

总结评价考核分为:过程总结评价与终结总结评价相结合,过程性总结评价占50%,终结性总结评价占50%。每个子项目的完成都进行一次总结和讲评,对项目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总结会上与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从中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实训任务完成,根据其学习情况、操作的熟练程度给学生一次平时成绩。学生学习完成所有知识后,安排学生2周到3周时间完成课程项目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为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内容与本学期的实训任务相似。最后,学生应该提供《项目开发总结报告》及作品,总结报告包括: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回顾所学的知识,得出的经验和体会。

三、教材选择

教材应该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教材体系结构。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教材应把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好是在项目中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去理解抽象晦涩的概念。

四、拓展设计

除了学习,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自学掌握目前较常用其他的前台开发工具,如 或者JSP等。这一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实现远程登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效果与总结

教学中学生参与到项目实现,以学生较容易的内容进入知识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学生通过实践从中获取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编程的能力。

教学法不是单一的,它往往是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根据课程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将多种教学方法紧密地结起来,大胆进行教学法的尝试,善于总结,让学生不把学习为一种负担,这样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引涛.项目递进驱动教学法在SQLServer2005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08(7)

[2]顾益民,高峰.项目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8(11)

[3]尧有平,韦抒,李士丹.课程整全与综合教学法相结合的实践[J].广西教育,2008(3C)

[4]廖继红.项目任务教学法在SQL Server2005课程教学设计[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5]王伟娜.浅谈高职高专“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J].福建电脑,2010(5)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篇2

关键词:实验教学;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数据库技术自计算机产生以来,其发展十分迅速,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高校很多个专业都开设了该课程,并受到多个专业的高度重视。数据库课程理论性强、应用实践要求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工程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等科学相结合的交叉性专业,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课程作为本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许多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因此数据库实验教学就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本专业属于理学,往往更加重视课程的理论学习,容易轻视了数据库等工程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的实验教学,

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1998年新增设的数学专业,是由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的专业。本校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于2001年由理学院开设,其办学时间短,由于专业教师多数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在数学方面理论教学水平较高,而对于交叉渗透的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等工程型学科的工程应用型教学经验较少,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的交叉融合方面的教学经验就更少。由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数据库技术之前,仅进行了少数高级编程语言基础及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对软件开发、软件工程、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知识还为涉及或涉及较少,导致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降低。在本专业的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实验内容相对孤立

传统的数据库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将理论教学中的若干重要知识点以实验的形式构成,让学生在实验中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其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实验较为独立,实验内容之间缺少联系,不能体现整个数据库知识点之间的脉络关系。这也造成学生虽然能较好地完成单独的实验内容,但是在实际项目开发中却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独立的数据库实验难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导致学生陷入将数据库看成一门编程语言的误区,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对数据库学习的积极性。

1.2 实验脱离工程应用

在数据库实验中,学生只对知识点进行验证,而不知如何运用知识点,未能直接与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结合起来,课程的实践性体现不强,不利于毕业设计、实习等后续环节的教学。

1.3 实验课时相对不足

由于数据库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安排更多的实验学时,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同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安排了更多的理论教学学时。以我校本专业为例,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共56学时,理论课时48学时,实验课时8学时,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需要利用一种DBMS软件(如SQL server2008)完成数据库技术的多个实验内容,诸如数据库的创建和连接、表、视图、索引、触发器、存储过程、数据库的维护、数据库的优化以及数据库系统设计等,由于实验学时较少而容易造成实验效果不理想。

1.4 考核方式单一

数据库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利用其解决实际生活面临的问题,数据库技术的实践能力应作为考核的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据库实验作为数据库课程教学的一部分,数据库课程成绩主要以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为主,而数据库课程实验所占比例较少。通常,数据库实验的考核以实验报告成绩加上平时成绩,考核方式较为简单,缺少过程管理,不易体现学生的实际能力,实验报告也容易出现抄袭现象。

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对策探讨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数据库实验特点,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将项目教学法[1-2]贯穿实验教学的始终,针对专业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对提出了对策,首先构建基于项目的数据库实验教学体系,然后根据该教学体系制定明确的考核办法。

2.1 构建数据库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教学,使得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是高等教育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一环。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就变得至关重要。数据库实验教学既要保证知识的基础性,也要突出工程应用;既要突出知识重点,也要保证其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同时,也要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按照上述原则,数据库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如下:

(1)认知性实验

认知性实验的任务是让学生熟悉当前主流的商业DBMS系统,能正常使用某种行业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的行业需求,了解某种具体的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功能模块与数据库的设计。结合具体实际,认知型实验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实验:SQL Server2008的安装与配置;用友财务软件的安装与使用。通过认知性实验使得学生了解一种或多种DBMS系统,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行业知识,培养其职业素养。

(2)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的任务是对理论教学知识点内容进行实践,利用一种DBMS对理论教学中知识点进行验证从而熟悉SQL。本模块主要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展开,其具体实验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建立、删除与备份;数据表的建立、修改、查询与删除;视图和索引的建立与使用等。 在本部分实验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其主要方法是在一个确定了需求与功能的软件中,完成数据库部分,该软件已完成大部分编码,在软件中预留出实验内容部分;学生在实验上机时按照需求分析文档和系统详细设计文档建立数据库、数据表、建立视图与索引等实验内容。利用此方法的优点是让学生在做基础性实验时候就开始树立工程意识,初步了解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等步骤,学会利用技术文档进行开发。

(3)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整个过程,熟练使用数据库设计辅助工具,学会使用帮助手册。在此阶段实验中,掌握数据库设计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和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学会撰写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等,能熟练在数据库设计各个阶段使用辅助工具(如Power Designer)。具体方法为,让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背景,提出一个具体的课题,例如图书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习题、超市零售管理系统等,学生自己确定需求分析,使用E-R图进行概念结构设计,进行逻辑结构的转化,最后建立数据库及数据表,并且撰写技术文档。

(4)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主要任务是综合运用多门计算机专业知识完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此阶段会涉及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等多种技术,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且需要更多的实验教学时间,综合实验可与数据库课程设计同时进行。学生自行组建4~6人的项目团队,选定一个熟悉的课程,制定工作计划和任务分配方案,各司其职,按照软件工程和数据库设计过程的规范进行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综合实验的优点在于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其工程能力。

(5)数据库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方法

教师首先准备好认知性实验所需要的DBMS软件和一种商业数据库应用软件,学生可先自行完成安装配置,熟悉软件及其功能,教师就认知性实验内容的重点和难度进行讲解,学生进行操作;进行基础性实验之前,教师拟定好实验项目,完成实验项目的应用系统开发及数据库设计的各种技术文档,设计出实验内容,学生按照技术文档和数据技术理论教学知识点进行相对应的实验,从而达到基础性实验与项目开发相结合的目的,实验内容的连贯性和工程实践性增强;进行设计实验前,教师拟定一些学生熟悉的课题,进行实验时教师示范数据库设计流程,介绍撰写各个阶段的技术文档要求,学生选题后,按照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等过程展开系统设计,撰写每个阶段的技术文档包括项目说明书、需求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文档、测试文档等;综合实验阶段,将学生进行分组,组建模拟项目团队,选择实验题目,按照软件工程和数据库设计流程进行实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工程能力及工程意识。按照如下方法分配实验课时,认知性实验、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课内教学时间可按1:3:3:2的比例进行分配,可酌情安排适当的课外学时,其形式可采用开发实验室的方式进行。

2.2 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标准体系

针对实验教学考核的问题,采用结构化评分方式,对认知性实验、基础性实验、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采用不同的方式且在总成绩中占相应的比例,重视实验过程。对于认知性实验,采用上机操作进行考核,根据其操作熟练程度给予不同的分数,占实验总成绩的10%;基础性实验采用上机操作和实验报告的方式考核,根据实验给予的技术文档完成规定的实验任务,在实验过程中实时管理,对有一定创新的给予适当的加分,此部分占实验总成绩的25%;设计实验采用答辩和技术文档的方式考核,学生就选择的设计实验进行开题答辩和结题答辩,同时提交需求分析报告、进度计划、数据库设计文档等技术管理文档,根据数据库设计过程,视系统设计完整性程度给予不同的分数,占实验总成绩的35%;综合实验以汇报和最终软件作为考核,考查学生软件工程、程序设计、数据设计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在项目团队中的不同作用和贡献,对项目有重大贡献者和创新者给予适当的加分,此部分占总成绩的30%。

3 结论

为适应社会对工程型创新人才的需要,达成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进行课程实验教学探索拥有重要意义。基于项目的数据库实验教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工程意识,明确数据库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熟悉数据库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流程以及软件工程思想,不仅能巩固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而且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苏丹.项目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2(3):39-41.

[2]刘婷,胡玉娟.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2011(2):125-126.

[3]常志玲,伍临莉,常国虎.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实验探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5):114-116.

作者简介:张鹏(1983-),男,四川南充人,助教,硕士,从事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篇3

【关键词】基于项目;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研究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实践课,该课程总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和编程实现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让学生具备较好的数据库项目实践能力,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本文对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的详细教学方案。

1.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参与数据库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不高、知识和技术储备不够。

(2)学生重编程实现而轻分析和设计。

(3)课程人员组织和时间安排不太合理,任务设计和要求偏低。

(4)课程考核方式、评价体系和管理过程不够科学。

2.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1 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案

本文提出的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案是指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兴趣、难易适中、选题丰富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的项目设计任务,参照软件公司分析、设计、编程实现应用软件的基本步骤和人员组织形式来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库课程设计。其重点在于把学生的课程设计任务提高到软件工程项目的高度,并通过模拟实训加以实施。按照软件工程传统方法学的思想,结合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将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开发简单划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由项目组成员通力协作、自主完成。在每个阶段结束后,采用项目评审的方法,对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具体工作进行阶段性评审,学生分组汇报工作成果,并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提交阶段性技术文档。项目模拟实训根据课程设计选题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项目规模和难度由指导老师和项目小组全体成员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协商决定。每个项目小组由一名同学担任项目组长,项目组长可以根据小组内每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合理分配任务。每个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在工作中,项目小组的成员相互沟通和交流,组与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2 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案的实施

2.2.1 课程设计的选题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其设计题目应该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让学生能够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使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精心准备和策划设计适当的项目,是实施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的关键。在确定项目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能将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较好的结合在一起;(2)所选项目数量要足够多,涉及面要广而且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有兴趣的应用领域;(3)项目的难易程度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4)项目的整个开发流程要规范,以项目为主线,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程序编程知识、数据库和软件工程等理论应用到软件开发实践当中去,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整个开发流程,具备项目开发的实战经历。

2.2.2 课程设计的人员组织

按照开发流程,参照软件公司的人员组织形式,将班级的学生分组,每组5至6人,以学生自由组合为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编程水平、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因素进行调整。每个同学可以担任不同的角色:如项目管理员,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系统开发员等。

每个小组由其成员推选产生一名项目组长,负责制定本小组的开发计划、工作任务的分配和调度、监督实施等工作。在组长的指挥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的同学负责联系工作和调查研究,美工好的同学负责界面设计,编程能力强的负责代码的编写,程序设计能力强的负责系统的整体设计和程序调试,写作能力强的负责技术文档的书写等。教师要负责帮助把握进度,提醒学生合理分配工作时间等。

按小组形式开发项目,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而且更接近工作实际。

2.2.3 综合设计过程

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分工协作,运用已学软件工程、数据库理论思想和数据库设计理念、C#或C++等编程语言,具体设计实现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设计过程按以下顺序进行——自选课程设计课题,调查用户需求,总结归纳数据流程,分析性能,书写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报告(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系统功能模块),完成应用系统的开发,进行系统整合和测试,功能完善,汇报设计成果(包括撰写设计报告、系统验收、结果汇报)。主要分为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成果展示。

(1)需求分析是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前提。需求分析做得不好,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返工重做。因此,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学生必须根据教师提供的项目背景资料,通过图书馆、网络或相应的组织、部门、企业去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据和处理进行分析,画出各层数据流图,做好详细地需求分析。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分析报告进行指导和评价。

(2)项目设计是关键。本阶段主要包括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E—R模型,详细描述实体的属性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实现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并对关系模型进行优化;定义主键、外键、视图、索引等。此外学生还应该设计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图。教师通过检查学生设计的E-R图、关系模型和功能模块图,对每个组进行分析、评价和指导。

(3)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即数据库的实施、运行与维护阶段,主要包括应用系统的编程与调试。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适时组织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4)成果展示。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完成了项目的整体设计与开发后,各个小组将在课程设计末期进行成果汇报和展示,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项目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2.2.4 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针对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问题,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首先增加教学计划中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学时,由原来的2周改变为4周,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课设任务。其次,提前让学生进入分组和选题环节,并将每个人要完成的任何合理分配,让学生提前进入做好项目的知识储备、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

2.2.5 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

加强过程考核,提高对课程设计的总体要求,细化评价指标。学生在课程设计结束后,不仅要提交软件系统,还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分组汇报。课程设计的最终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考勤lO%,平时抽查1O%,答辩20%,课程设计报告30%,系统演示30%。其中前四项由教师评分,系统演示由学生评分,每组各选派一名代表给大家演示系统并介绍基本情况,由各组分组讨论,对其它组开发的系统进行评价和评分,最后取平均分并公布成绩。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和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库理论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总结

通过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研究,不仅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实际动手开发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而且在一系列的开发设计过程工作中能够树立学生的项目开发管理思想,能够培养学生应有的团队协作、自主管理、主动学习、创新思维、综合运用、动手实践等能力。使数据库课程设计真正成为学生验证理论的“实验场”,成为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实战能力的“战场”,成为体验项目开发过程的“运动场”。

参考文献

[1]王艳红,章小莉,姜湘岗.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项目开发能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3.

[2]杜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2,5.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篇4

关键词:课程体系;高职;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系统在各行各业的普遍应用,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ERP系统、CRM等系统的成功实施和应用,使企业深刻体会到数据就是财富。企业的发展方向、市场的商机、管理中的漏洞等重要的信息就存储在企业数据中,而数据库是目前存储数据的主要方式。因此,数据库建设已成为衡量企业、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例如我国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建设方案中,确定“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四大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从计算机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情况看,不论是软件开发、系统维护、网站建设,还是多媒体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应用、信息管理与应用等方向,都对数据库技术的掌握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为满足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各层次计算机专业,甚至有些非计算机专业如会计、统计等专业都开设数据库课程。在数据库教学中不但强调理论学习,实践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如下需要改进之处:(1)教学内容方面:过多的强调数据库原理、知识体系的教学,学生学习该课的兴趣不浓;(2)数据库理论与应用脱节,学生感觉不到理论有什么用处;(3)学生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无法很好地贯通,学生课上所学的数据库的方法、技术在课后没有得到很好的练习和巩固。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主要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模式、理论知识教学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以下是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同仁分享。

2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技术

之一,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数据库技术已呈现出与多种学科结合;与其他新兴技术互相渗透。能否在变换快速的数据库技术中把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是任课教师的一种新的挑战,这就决定了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1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

我们通过广泛的调研,建立了如下数据库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以“实践、综合和应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在内容选取上遵从如下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拓展高新知识;(3)加强系统性、完整性;(4)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2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我们采用以讲授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主,讲授数据库原理为辅的方式精心规划了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内容体系,内容分基本技能、优化与拓展、开发与编程和课程设计四大模块,数据库课程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1) 基本技能:主要介绍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装、数据库创建、SQL,数据库管理等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共20学时。

(2) 优化和拓展:介绍索引、完整性、存储过程、触发器、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安全管理技能,这些技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共38学时。

(3) 开发和编程:简要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的优秀工具PowerBuilder,要求学生主要掌握PowerBuilder与SQLServer数据库的连接和PowerBuilder的基本使用,共8学时。

(4) 课程设计:主要利用PowerBuilder和SQL Server数据库完成一个简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三个学生一组,一周时间,共30学时。

3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整个“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是以任务驱动为主,适当以案例的方式补充原理知识。课程的总任务就是开发一个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当然,开发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数据库,为实现这个目标整过教学由16个大任务和两个案例组成(如图2)。

完成了这16项任务也就实现了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的。每一个任务教学我们按如下时间顺序安排:(1)教师提出本节的任务;(2)讲解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3)学生练习;(4)提出针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技巧,学生练习异常处理技巧;(5)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完成任务;(6)教师总结完成任务情况及注意事项。

4任务过程中渗透数据库理论知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教学是令人头痛的一件事情,特别是数据库的三范式理论,是数据库课程中的必讲内容,但许多同学反映很难理解,有的费了很大功夫记住了三范式的定义,但在实际中却不会使用,或很少自觉的使用。我们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发现,数据库理论虽然很重要,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不应当把它当成重点,应当看作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当学生掌握了创建学生数据库、表、记录的插入、删除等方法时,引导学生创建其它领域的数据库,学生马上就意识到创建数据库的语句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知道表结构,这时我们再告诉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好的理论指导――数据库三范式,然后以案例的方式介绍三范式理论,等学生掌握理论后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理论解决前面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感觉不到在学无用的理论,而是和老师在一起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中,数据库理论起指导作用。这种把理论溶于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必须做到:提前熟悉教材全部内容和学生基本情况;有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经历;进行设计教学任务,把数据库基本理论融入合适的任务当中去。

5提高课程设计在考核中所占比例

课程设计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时对所学数据知识、技能、方法的全面应用、总结和提高。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我们对课程设计同样做到精心规划:(1)老师提前选好题目(10~15个题目),对每个题目都给出详细的说明和要求,包括评分标准;(2)在老师指导下对学生分组,确定小组长和选定小组题目;(3)开始做课程设计,小组内可以讨论和分工,老师巡视并指导;(4)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课程设计,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小组任成员都可以回答);(5)老师评出课程设计的成绩,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70%。

6结束语

本文针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从课程内容的选择、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过程中渗透数据库理论知识和改进考核方式四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并已付诸实施,已在课程的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之路是无止境的,任课教师只有坚持学习与探索,才能不断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喻勇,王群,刘向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水运,2008,8(12):103-104.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篇5

【关键词】 方法学 教学改革 数据库 系统课程

1.方法学的重要性。方法学又称方法论,在哲学意义上,它是一门学问采用的方法、规则与公理,或者定义为一门学问采用的一种特定的做法或一套做法。大多数科学学问都有它们各自的特定方法,学问的方法学包括能够支持这些方法的准确性的原理。在一个行业发展初期,技术突破相对处于重要地位,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一个行业发展趋于稳定和成熟之后,技术应用和生产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另一动力。在这一时期,企业规模扩大,随之出现大量的行业标准、规范以及工艺等应用过程控制措施,即方法学将起到重要作用。

软件行业相对于传统工业行业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不够成熟的行业,但是软件行业发展迅速也无毋庸置疑。根据《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在整个“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稳步上升,持续以两倍于GDP的速度高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根据《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将实现整体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因此,随着软件行业发展的日趋成熟,软件方法学势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2.数据库系统课程现状。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数据库概论》课程自1983年就被教育部列为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必修课程。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数据库系统课程被列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及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

国外不同大学根据其自身特点和目标,所开设的数据库系统类课程门数和内容各不相同,卡内基・梅隆和斯坦福大学是两类典型的代表。卡内基,梅隆大学针对本科生开设了一门《数据库系统》课程,主要强调工程化和应用,其中软件工程思想体现非常明显。它把数据库设计方法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总结成了明确的步骤,纳入课程之中。在并发控制和事务等内容中,同样强调实际应用和方法学,通过把这些内容纳入具体案例,从而形象论述并发控制作用与效果、事务设计原则等内容。斯坦福大学的数据库技术实力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该校计算机系所开设的数据库系统系列课程多达七门次,其中针对本科生的课程有两门,分别为数据库简介(CSl45)和数据库系统原理(CS245),这两门课程涵盖了数据库系统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这两门课程之中增加了一些与数据库相关的最新技术,内容教全面,难度也较大。

同时,国外各大学数据库类课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课程主要针对应用,强调实践和方法学,重视和数据库相关的系统整体设计与应用。斯坦福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数据库类课程中都有大量的练习和实验需要学生自主动手完成。

国内数据库系统相关课程设置目前没有明确的层次和体系,特别是研究生阶段课程,各学校开设情况不尽相同。对于本科阶段,各大专院校开设的数据库系统相关课程相对一致,主要是《数据库系统概论》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参考教材也比较单一,主要为萨师煊和王珊编写的《数据库系统概论》,不同的是各院校在课程开设中讲述的内容重点有所区别,或者各自补充一些内容。在内容上,该课程涵盖了国外大学本科生数据库相关课程中理论和技术的主要部分,但是对于应用性和方法学部分内容,欠缺比较明显。

国内数据库系统课程在内容讲解形式上,主要以概念、技术和理论阐述为主线,辅助一些应用说明。而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数据库系统课程为代表的国外课程则是以系统分析、设计、应用实现过程为主线,并把软件工程思想引入其中。

因此,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数据库系统课程,可以发现,当前国内数据库系统课程在方法学部分的内容明显不足,实践性不强,内容安排和讲解形式不符合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不够强。近两年来,国内各大专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在课程内容中加强实践。例如,支希哲等人在“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中,指出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并由此提出了实践改革的一系列创新。薛素铎等人在“深化改革加强研究切实落实”质量工程中,指出了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必须国际化的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都反映出当前国内对实践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并开始了逐步教育改革。为此,本文提出将方法学贯穿于数据库系统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

3.方法学在数据库系统课程中的贯穿。

3.1 增加方法学论述。方法学目标是寻求解决问题的规范化的过程和步骤,一般说来,软件工程方法学包括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其中,方法是完成软件开发的各项任务的技术方法,回答“如何做”的问题;工具是为方法的运用提供自动的或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当前国内数据库系统课程在内容安排上仅仅涉及了方法学中的方法,即重点解决“如何做”的问题,而忽略了工具和过程两部分内容。例如,对于数据库设计内容,当前课程中重点对数据库设计理论和数据库设计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课程详细论述了规范化以及模式分解理论,讲解了数据库概念设计中的实体联系建模技术等,但这只涉及了方法学中的第一个方_血,即方法,缺乏对过程的总结和论述,没有对企业在生产中使用的工具进行介绍。学生在掌握了数据库设计理论知识和技术之后,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由于缺乏解决问题的规范化的过程,常常无从下手,对于简单的问题,或许可以拼凑出结果,但是对于与实际比较接近的较复杂系统,就会陷入泥潭,导致设计混乱,达不到要求。这足因为课程中缺乏对明确设计思路和规范求解过程的描述。此外,对于数据库设计,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会应用一些工具,比如PowerDesigner和ERwin等,当前国内课程中没有加以介绍,即使只用一页篇幅的内容对数据库设计常用工具进行介绍,也能够给学生以引导,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自学提供方向。除了以上提及的两部分内容,课程中的每部分内容都有相应的方法、工具和过程,就像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应该有支持的方法,借助的工具,以及规范的

过程一样。

因此,针对当前以应用为主的本科生课程,应该补充数据库方法学的论述,加强方法学在课程中的地位,特别是方法学中的过程和工具两个方面。对于过程方面的内容,应该按照当前软件工程规范,结合当前企业开发过程进行总结,以明确的步骤方式进行论述。这一点可以参照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课程内容。

3.2 按照工程化原则增加实践,重视过程。国外大学本科课程向来比较重视实践。在斯坦福大学的数据库简介课程中,共有八次作业,每次作业有基本练习2道题,挑战性的问题2道题,其中基本练习容易一些,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挑战性的问题难度比较大,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动手完成项目,每个项目共分6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如何完成的详细指导和完成步骤,项目内容涉及到的和数据库系统相关的知识,学生需要自学完成。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数据库系统课程中,设有十次练习,每次练习都有项目实践内容,对于项目实践,每部分内容也都有详细指导和完成步骤。这两所大学的课程作业中有三个非常明显的共性,一是重视实践,这反映在课程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数量上;二是重视过程,这反映在每个项目实践都有非常详细的指导和完成步骤,这隐含地引入了工程化指导原则和对过程的重视;三是对作业的要求重点不是结果,而是结果的产生过程和形式。特别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数据库系统课程中的练习,对练习的评判非常严格,作业的中间结果、代码的风格、命名、甚至注释等我们课程中忽略的内容,在他们课程练习中都是重要的评判依据。

国内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传统上重理论、轻实践,近年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越来越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逐步采取措施加强实践。但是,当前该课程的实践内容仍然有悖工程化原则,这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方面,作业综合性不强;练习主要以考察所讲解的知识点为目标,每部分内容之后的练习围绕这部分内容,没有整体的概念。二是对作业完成指导和步骤以及过程要求不够严格和规范,即练习本身没有从工程化原则方面进行设计。三足仍然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对于数据库设计、实现,事务设计,并发控制以及应用系统部分的实践内容缺乏,学生没有机会上机体验这些内容。

总而言之,当前国内数据库系统课程对实践的地位仍然不够重视,即使部分院校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对实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上机实验和动手能力培养阶段,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过程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实践需要方法学的指导,实践的效果取决于实践的过程控制。

现代企业的数据库应用基本上是工程化的合作开发,其基本特征是按软件工程学的原则进行组织,将方法学和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方法融入数据库系统课程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尽早建立起工程化的概念,是培养企业需要人才的必要措施。因此,加强方法学在数据库系统课程中的贯穿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篇6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 课程建设 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王臻(1981- ),女,河北廊坊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侯震(1980- ),男,河北廊坊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133-02

一、行业分析以及人才培养目标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为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有用信息而烦恼。特别是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和数据,需要对其进行妥善保存及有效管理,这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库管理员。随着信息系统数据库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从事数据库系统维护和数据库开发的技术人员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其专业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根据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开发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培养具备较强的软件开发、管理、维护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精操作、能实践、懂管理、会维护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些学生所面向的工作领域主要有:软件开发、软件运行维护、网站开发和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这些岗位都需要具备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能力,因此数据库课程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性质、定位与目标

数据库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前导课是“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前导课为本门课程奠定了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和基础程序设计能力,它是“Web应用开发”“综合实训”等后续课程在后台数据库开发、管理、维护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数据库课程为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数据库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掌握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具备数据库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培养数据库管理的职业素质。具体来说,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了解掌握数据库的原理等理论知识;能力目标是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素质目标是通过小组学习形成团队意识,通过维护数据库安全,形成不恶意破坏数据库数据,不危害他人数据库的良好职业道德。

三、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课程建设的基础。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高职教育必须与岗位结合,必须与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真实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数据库课程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跟进主流技术,改革课程内容。以我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为例,本系一直与相关计算机科技企业合作,根据技术发展,企业需要改革相关课程内容,本门课程经历了从最初的VFP到SQL SERVER到ORACLE再到MYSQL\ORACLE的三次变革,适应了软件开发行业对数据库技术的要求。

课程内容选取和内容组织安排以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领域、课程性质为依据,以岗位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定位。通过对目前计算机行业,特别是一些网络公司的广泛调研,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在素质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对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能力,使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都得到加强。专业技能达到能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数据库的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整合理论,突出实践,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和更新。将学术为主而在实际设计开发中无用的内容进行了大胆删减。同时将网络数据库的实践开发技术,如整体设计建设一个网络数据库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实践教学内容由原来的了解认识已有的数据库改为设计开发新的数据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动手,重视实训,充分体现了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的结合。

四、课程面对的学生基础及其智能特点分析

本课程所面对的基本学情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大都比较端正,其中约15%的学生(主要是职高对口生)相关知识基础好,在高中阶段系统地学习过数据库,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但对再次学习数据库兴趣一般;65%的学生,基础一般,对数据库的接触了解不多,但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大概20%的学生,基础差,不仅对数据库完全不了解,先修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等也没学好,几乎没有学习方法,对学习和程序设计看起来很相似的数据库没有兴趣。

通过学情分析,得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分为三类:基础好、学过数据库的学生在学习简单知识时,感觉听课没有热情,操作没有动力;大部分课程,大部分学生在听课时都能听懂,但自己动手时又往往想不到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操作大都困难;基础不好的学生面对难度较大的内容,听课时产生畏难情绪,操作时不敢下手。

针对学情以及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当课程难度较小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采取一题多解以及给自己出提高题,争取自己难倒自己的学习模式,即多样求解,自我设计;当课程难度适中时,为解决学生能懂不能做的情况,引导学生加强操作,边做边探索,也可与其他同学多交流,把别人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即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当课程难度较大时,为便于理解,以联系实际学习,化难为简,与学生交流互动,启发学习,即联系实际,交互启发。

五、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及教学组织安排

本课程内容选取立足于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学习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以工作任务整合、设计学习任务。参照企业的要求以及相关培训资料来进行课程教学,以校企合作为依托,跟进主流技术。

通过课程组教师深入、系统的分析,将教材中的章节重新编排,将教学内容总体安排为:数据库整体概述、Oracle SQL和PL/SQL三大单元。其中,数据库整体概述单元要求学习了解数据库发展历史,熟悉数据库开发环境,安排8学时;Oracle SQL单元要求学习掌握select(子查询、多表查询、过滤排序等)、create(table、view、index等)、insert、update、delete、drop等查、建、增、改、删操作,安排72学时;PL/SQL单元要求学习掌握基本语言、流程控制、游标、函数、包、触发器等,安排40学时。加机动8学时,共128学时。

六、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手段

1.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模式。首先由教师描述任务,进行分析,得到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然后进行知识小结,归纳总结出方法,再拓展相类似的任务,进一步熟悉掌握。这个过程是教师引导操作,这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对拓展的任务再进行分析、解决、实施、总结,要运用教师指导的学法(难度小的多样求解,自我设计;难度适中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难度大的联系实际,交互启发)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是能力深化、知识循环的过程。总体来说,模式是:教学中,边教、边学、边练,教师是导航员;实训中,边练、边学、边教,教师是答疑师。

2.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三种。(1)“案例”教学法。在讲授新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是:先举一个生活中的相关实例,进而分析在生活中的解决方法,然后探讨在数据库中的解决方法,最后在数据库中进行操作,这样使得新知识容易懂,记得牢。例如,在讲授多表查询时,先举水果店,计算利润的例子。利润=销售-成本,那么需要查询进货单和销售记录两表的信息,这样引出数据库多表连接查询的概念,进而分析查询语句。(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训操作时,为了能提高实训效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是:上课后,先通过教学软件发任务要求,一般题目在3~5个之间,分必答题和提高题;然后规定完成时间,一般要求在10分钟内做完必答题;到时间后上交或抽查完成情况,最后讲评。这样使学生有操作的紧迫感,在短时间内完成也有成就感。例如,在练习操作逻辑判断(case)语句时,先发三道题目,两道必答,一道提高;10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完成必答题,部分学生同时完成提高题;然后就完成情况讲评,若无大问题,继续发下一轮题目。(3)“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巩固提高时,为了循环知识、深化能力,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实施过程是:在布置任务前,首先进行分组;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任务作业讨论,得到答案;由教师抽选每组一名学生进行汇报,最后给定全组分数。这样使得学生重视团队,爱钻研学习。例如:分组后,出一道查询题,说明此题5分,小组讨论分析后,由教师抽选的一名学生汇报答案,解答正确得5分,多种解答加倍得分,两种得10分,三种得15分,最后给定全组的分数。

3.考核评价体现多元化、立体化、职业化。将总成绩分为课上表现(占5%)、职业素质(占5%)、实验实训(占20%)和期末考试(占70%)。课上表现主要考核出勤纪律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由教师评价;职业素质主要考核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评价;实验实训的任务作业和实训报告大部分由企业提供,由教师和企业共同评价;期末考试以30%的笔试理论+70%的上机实践组成,上机实践题目源于企业培训中心的试题库,由企业主体、教师辅助评价。整体考评重视实践操作,体现校企合作,凸显岗位能力。

七、课程所需的教学条件

1.课程对师资方面的要求。需要任课教师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开发网络数据库的实践工作经历,有较强的操作技能,需要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2.课程对校内外实训方面的要求。在校内,需要充足的多媒体教室和机房实训室,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满足数据库的实验实训需要,并保证实验实训顺利进行;在校外,需要与相关企业达成实习基地、科研合作以及培训等协议,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条件进行顶岗实习等实践技能的训练,满足工学结合的需求。

3.课程对学习资源方面的要求。在教材方面,选择优秀、实用性强的数据库教材;从数据库领域的基础知识入手,保证学生无数据库基础也能学会;配有相关的例题和实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软件方面,既要考虑企业里实际软件的使用情况,也要考虑多媒体教学以及学生实训的要求。在参考资料方面,为与实际工作相衔接,补充建议学生学习企业的相关培训教程,创建适应工作实际情况及学生实际情况的试题库。在网络资源方面,可采用QQ进行课下网上答疑,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介绍其一些网上的数据库教学资料和视频,如数据库部级精品课网站、数据库网络视频、数据库学习网等。

八、课程开发特色及创新

1.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课程情景资料、电子教案等文本,开发工具、试题库等软件以及实训均以企业的资源为蓝本,校企合作,共建课程。

2.任务驱动,贯穿始终。课程内容贴近实际,整个实训操作以一个典型的数据库系统为例展开,按实际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内容新颖,实用性强。

[参考文献]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篇7

关键词:数据库应用;课程建设;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3.038

On the Database Applic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LIN Qin-Hua

(Sichuan Information Technical College, 628017)

【Abstract】Course construction proposition for database applications, the author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were elaborated: Summary of the course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followed by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courses offered since the opening of the hospital from, includ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and support. Final summary of the course should be how to build.

【Key words】Database Applic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Course System

1 《数据库应用》在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从大量的用人单位招聘软件开发人员、信息处理人员、数据维护人员等岗位信息来看,数据库应用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并且要求熟练,特别是微软在中国占用相当大的市场,其SQL Server更是企业用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数据库应用》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及其相近专业的必修课程。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该课程一般放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在我院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其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后续课程为PHP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项目开发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对培养学生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数据库软件的应用能力,数据系统分析能力,数据库设计和开发能力,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能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数据库软件(ORACLE等)快速学习和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我院《数据库应用》开设情况

我院的前身是四川省电子工业学校,当时主要开设DOS平台下的数据库应用,包括有DBASE、FOXBASE、FOXPRO等。从2000年开始,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各专业开设Windows平台下的数据库,有Visual FoxPro、Access等。2004年升高后,在第一届软件专业班开设了《SQL SERVER 2000应用》课程。从2008年开始,我院开始对数据库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确立SQL SERVER 和Orcale为数据库主流教学。

2.1 课程主要内容

当前,我院开设的《数据库应用》课程总共64学时,4个学分。依据《数据库应用》课程标准,主要讲授以下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任务为导向,分解为7大能力,每个能力又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做合一。

2.2 教学保障

2.2.1 教学资源

该课程所需要的实训设备主要是机房和网络,而我院大部分的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还有个基础实训中心,其包括6个实训室(每个实训室48~55台微机不等),因此实训的条件已经达到要求。而且学院各部门的数据处理特别是教务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实训环境。

2.2.2 师资队伍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条件。在我院,该课程归属于软件教研室。软件教研室共有12名教师(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8人,助教1人),其中更有10人均为双师。同时,为了提高师资水平,我院定期组织师资培训学习班,让老师和校外及企业专家们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3 课程建设

提高《数据库应用》课程建设质量,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课程总体教学质量。即:教学保障需要提高;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3.1 提高教学保障条件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教学保障,课程建设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教学保障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高:

(1)必备硬件条件。当前,我院的公共机房安装有SQL SERVER 2005,且能够实现广播教学,基本教学条件是具备的。但公共机房不开放,学生课后无法练习。因此,最好能够建立数据库专门实训室,且实现开放。

(2)软件条件。2008年,我院对《数据库应用》课程进行改革,建设了院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中,包括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课后练习、实战项目等,资料已经比较齐全。但课程教学录像等还未上网,因此该课程还需要进一步的建设。

(3)师资队伍。有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更能激发和引导学生。让教师到软件公司锻炼后,再来上该门课程,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加强考核。考核不是目的,但却是必须、有效的手段。谁上课、谁出题的这种方式,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公平,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考分离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我院采用的是建立题库,期末考核时学生进入系统,随机抽题。但题库中的题量有点偏少,特别是项目部分。因此,还需要加强题库建设。

3.2 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欠缺。要提高教学质量,最关键的还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 总结

《数据库应用》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有了学院提供的丰富的硬件、软件条件,有了老师们的正确引导,学生发挥出各自自觉性,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水平,达到学院、学生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志中.Visual C# 2008数据库编程实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篇8

关键词: Oracle;数据库;CDIO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001-02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Oracle database curriculum design, and training students' practical operation level and comprehensive design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DIO model matching well wit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Oracle database, the CDIO model is introduced to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oracle database in this paper. The curriculum design is developed with the way of active, practice and connection between cour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ur stage of the idea, design,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 and then the training target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alents is achieved.

Key words: Oracle; Database; CDIO

1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Web服务的出现,数据库管理工具的地位越来越得到提升,作为存储数据的Oracle数据库以其独特的各种优势成为当前的主流,Oracle数据库课程也成为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重点之一[1]。一般来说,在Oracle数据库课程的先修课《数据库原理》课程中掌握了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在《Oracle数据库》课程学习时着重Oracle软件的实际设计,它研究服务器数据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与访问的效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2]。由此可以看出,Oracle数据库不仅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更需要培养他们的综合设计能力。然而,Oracle数据库理论课学生只能听着和看着老师操作,实验课也只能将理论课所学知识简单地加以操作。虽然实验课在一定程序上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水平,但基本是将实验内容直接实践出来,而不需要设计,更不需要综合,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影响着学生进一步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3]。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突破了《Oracle数据库》理论与实验课程的局限教学范围,将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联系转化,需要由学生自己选题、需求分析和数据库设计,综合实验课程所有操作的实验内容,以团队的形式作为一个整体数据库项目开发,进而促使团队内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Oracle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和学习培养目标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 CDIO教育模式

CDIO教育模式是2004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研究创立,CDIO分别代表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等四个学习过程,是一种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 实践的、 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4]。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 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4]。在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中,普遍采取数据库项目开发形式,由数据库项目题目确定和项目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实现到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等四个阶段组成,刚好分别对应了CDIO中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等四个过程。同时,Oracle数据库项目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求学会Oracle数据库基本理论与实践知识,培养学生个人设计能力,还要求具有团队精神和团队开发水平,以及数据库综合设计能力,也是社会对数据库方向人才的基本要求,与CDIO培养大纲要求相吻合。因此,将CDIO模式引入到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库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基于CDIO模式的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

将CDIO模式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等四个学习过程引入到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对应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等四个阶段。

3.1构思阶段

(1)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题目确定。通过资料的查阅整理和初步的需求分析,在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所有成员共同分析与商议一起确定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题目。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当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团队成员共同确定数据输入需求,获得结果需求,系统输出需求等方面,重点围绕系统用户进行需求研究,以获得系统的基本需求。

(3)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项目系统体系结构的确定。团队成员共同选择课程设计项目开发工具之后,从网络结构模式和软件开发模式两个方面共同确定系统软件架构。一方面,确定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Client/Server,C/S)或WEB兴起后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Browser/Server,B/S);另一方面,确定为普通开发,或MVC,或分层模式等。

3.2设计阶段

(1)功能设计。团队成员应该掌握软件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根据构思阶段对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项目的需求分析,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商量反复讨论,不断完善构思与设计,最后确定系统的目标、范围、定义和功能。

(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的重点,主要包括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存储设置。概念结构设计通过对项目处理过程的分析抽象出实体,并确定这些实体的属性,画出实体ER图。逻辑结构设计包括对表的结构、序列、索引、视图、存储过程、函数、包、触发器等对象的设计。存储结构有物理存储结构和逻辑存储结构,以物理存储的数据文件和逻辑存储的表空间为重点,将数据库对象与存储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

(3)项目分工。项目团队确立小组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以及确定各模块间的接口规范,并为团队各成员分配任务。

3.3实现阶段

(1)数据库实现。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作为数据库课程,数据库实现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虽然在设计阶段已经进行了数据库设计,但最重点的还是要将这些设计实现出来,主要是基于数据库设计对表、序列、索引、视图、存储过程、函数、包、触发器等对象的创建(CREATE),数据文件和表空间的管理,为后面的代码实现提供基础。

(2)代码实现。在构思阶段确定的开发工具和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根据设计阶段设计的系统功能,团队小组成员依照任务分配编写程序代码并不断地反复调试、测试与修改代码以完成系统各子模块的开发。代码实现虽然是学生难度最大、工作量最多的部分,但由于涉及数据库知识点不多,不作为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的重点组成。

(3)系统整合。在团队小组组长的带领下,根据事先规定的接口规范将各成员开发的子模块进行系统的整合与测试,完成课程设计系统的所有功能。

3.4运作阶段

(1)系统测试。系统测试主要是对系统的功能性测试,测试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是否符合要求,并适当的反复修改代码,甚至修改设计,直到达到课程设计目标为止。

(2)论文撰写。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根据软件开发规范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运行与测试等生命周期撰写论文,是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当中不可缺少的重点组成部分。

(3)评价评分。评价评分是指导老师的工作,用于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总结与打分。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平时考勤表现和平时实验情况确定平时分,参考系统的设计与撰写的论文,最重要的是系统的任务分配与学生的答辩水平,由此得出每一个学生的成绩。

4 结束语

本文将CDIO模式引入到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根据CDIO模式中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四个学习过程,重点介绍了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中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等四个阶段,以达到培养学生对Oracle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操作水平和综合设计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陆汝华,李亚兰,李盛欣.Oracle数据库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12):44-46.

[2] 苏靖枫,柳菊霞.应用型本科院校《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9-250.

推荐期刊
  • 数据
    刊号:11-5323/C
    级别:省级期刊
  • 大数据
    刊号:10-1321/G2
    级别:统计源期刊
  • 大数据时代
    刊号:52-1163/G2
    级别:省级期刊
  • 数据通信
    刊号:11-2841/TP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