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体育工作要点8篇

时间:2022-10-16 02:50:04

体育工作要点

体育工作要点篇1

一、以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进一步掀起全民健身运动新高潮。

1、加强以体育社团为重点的组织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成立龙狮、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3个市级单项体育协会,对武术、乒乓球、信鸽、钓鱼协会班子进行调整,继续实施体育协会的星级评选,规范体育协会管理。推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帮助一批体育社团获得政府购买服务对象资格。

2、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者培训,巩固壮大骨干队伍。举办广场舞、排舞、健身操、健身路径、国民体质检测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和游泳健身教练员、游泳救生员、健身志愿者培训班,对全市农村乡镇、城镇街道体育专干进行分期分批培训,组织开展体育职业培训,推行武术段位制。

3、深入实施公共体育服务进农村、进社区工程,改善城乡居民健身条件。在全市1000个农村行政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建设1-2个村级文体广场,在市城区新建一批健身路径、健身广场和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户外健身营地,下放管理权限,全面落实室外健身器材的管理、维护主体和责任。

4、积极组织开展群众体育竞赛和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增强参与意识,扩大体育人口。以体育社团为主体,组织开展各健身项目的竞赛、展示活动,举办好元旦、春节、端午、五一、8·8全民健身日、十一等节日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好“欢乐潇湘·幸福”全市广场舞大赛,打造全市第十届体育舞蹈锦标赛、第二届社区趣味体育运动会、全市职工体育运动会等年度活动亮点。

5、积极组队参加全省全国群众体育竞赛,力争取得优异成绩。参加全省残疾人运动会、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和沿湘江风光带城市之间的“全民健身挑战日”活动,参加省十二运会成年组各项目的比赛,力争取得优异成绩,为赢得荣誉。

6、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提高科学健身水平。在县、耒阳市、石鼓区3个检测点开展国民体质检测工作,完成7200个样本的检测任务,准确录入、汇总检测、精准分析数据,完善监测数据库和相关档案资料,形成检测公报,为市民科学健身提供服务。

7、加强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和完善公共体育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体育局网站、市体育总会网站、各运动门户网站及健身QQ群,定期、及时更新信息,为市民健身提供咨询和服务。

8、推动全民健身的“三纳入”,扩大覆盖面,提高覆盖质量。对全民健身“三纳入”工作专项督查,推动县市区政府转变职能、履行职责、落实责任,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群体”格局,完善全民健身开展的长效机制。

二、以备战参赛省十二运会为重点,提高竞技体育整体水平。

9、深入实施基地建设,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培养力度。加强市体校(十九中)、市游泳跳水中心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规范化管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深入实施“一县一品”、“一校一品”工程,实现基地建设的增量提质,打造精品基地,彰显基地效益。

10、抓实业余训练各环节,夯实基础。制定科学选材标准,扩大选材面,不断壮大运动员队伍,力争常年在训运动员保持在2000人以上;突出优势、兼顾一般、弱项突破,优化项目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项目;坚持和完善举市体制,积极争取社会支持,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形成多元化训练格局;抓好业余训练日常管理,实施科学训练手段,提高训练质量和训练水平;积极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让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脱颖而出,走向更大的竞技舞台;加大投入,不断改善业余训练场地、设施设备条件。

11、积极组队参加全省2014年青少年儿童拳击、篮球、排球、足球、定向、武术等项目的比赛并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12、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积极协调抓落实。

13、切实抓好青少年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开展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努力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大力开展校园足球、学生阳光体育展示,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争取再上新台阶。与教育局一道,组织开展一次阳光体育展示活动。

14、扎实备战和积极参赛省十二运会。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加强备战工作的领导和调度;全面落实任务,强化责任意识;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充分调动积极性;全面做好组队、注册、报名工作,加强对省训、外培外训运动员管理和服务,稳定参赛队伍;抓好冬训、赛前集训、日常训练,实行科研跟踪,突出重点项目、重点运动员,确保夺牌夺分;加强体育科研服务,提高运动成绩,突出重点项目、重点运动员;加大投入,为备战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备战的有序推进;精心组织参赛,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

15、启动2015年市十运会筹备工作。制定出台竞赛规程总则、各项目竞赛规程,明确具体的参赛办法。

三、突出体育场馆经营、体育本体产业重点,做大做强体育产业。

16、做好体育产业调查统计工作,摸清底子,建立台帐,形成调查报告,为今后全市体育产业发展明确方向,找准突破口。

17、制定《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对全市体育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引导和扶持。

18、做好大型体育场馆的开放经营,突出体育培训、健身休闲、运动康复等本体经营,拓宽经营渠道,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19、做好体育发行工作,完成全年发行任务。

20、全面盘活体育产业中心。挂牌成立体育用品服务部、体育文化传媒服务部,筹建体育培训服务部,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建设一批体育用品示范店商和体育培训基地,开展体育职业资质培训,积极探索体育产业发展新模式、新渠道。全面启动体育中心对外经营,力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以体育中心二期“两馆”建设为重点,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步伐。

21、做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全市体育场地类型、结构、分布和使用管理情况,为今后全市体育场馆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22、与市城建投一道做好体育中心二期“两馆”建设,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

23、督促、指导县市区的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建设。

五、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为重点,大力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24、积极承办“我是拳王”选拔赛、波力杯全国羽毛球俱乐部赛、四国女子篮球邀请赛等,丰富市民体育文化生活。

25、加大体育宣传工作力度,开辟体育宣传专栏或专题,营造事业发展浓厚的舆论氛围,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建设活动。

26、筹备成立全市体育文化研究会。

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体育部门自身建设。

27、突出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突出补精神之钙、除“”之害、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志重点,扎实深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环节的工作,确保不走过场,不走形式。

28、积极组织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的全员学习,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干部职工的理论业务素质,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29、积极组织开展“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服务群众见行动”、“到社区报到、到网格服务”和企业服务年、联系企业作风建设活动,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30、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实行行政审批网上公开办理,规范办事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能。

31、完善基层党建责任制,做好党员发展、“”、民主评议工作,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2、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经常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制度约束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体育工作要点篇2

一、推进均衡发展,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1、切实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完成5所学校标准化建设,力争使全区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90%。推动当涂路小学、马岗二小、新铜陵新村小学等项目建设,上半年完成蚌二小整体搬迁工作,启动胜利中学前期规划报建工作。努力推进“班班通”工程,争取我区中小学“班班通”配备率达到100%,基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装备达标工作。不断探索“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的办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名校的辐射作用。创新区域内教育人才交流机制,引导教师向偏远薄弱学校合理流动,形成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区域师资流动局面,促进全区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师资均衡配置。

2、努力推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加大力度发展学前教育,新建2所公办园,改扩建1所公办园,贯彻落实《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公建园管理模式,增建普惠性幼儿园,创建市级一类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强化督导评估,加强幼儿看护点分类管理,按照“提升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要求,引领看护点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3、精心指导高中教育品牌发展。加强普通高中管理,加大投入,完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引进优质教师资源,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全方位督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推动普通高中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规模,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评价制度,把我区普通高中推向稳定规模、提升质量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努力打造优质高中品牌。

二、注重全面发展,打造教育事业发展特色

4、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小学重点抓好养成教育,初中重点抓好体验教育,高中重点抓好成人成才和实践教育,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推进主题团日、班队会工作,组织参加市德育优质课评比。开展以“弘扬文明新风,倡导廉洁风尚”为主题的第三届德育文化艺术节活动。做好省、市绿色学校、家教名校推荐上报工作。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继续做好“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宣传推介活动。

5、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调研区中小学校学区、生源,做好布局调整工作。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开足开齐课程,深化课程改革,开发和规划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落实中小学生减负八项规定,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启动中小学磨练意志、强健体魄活动月工作,开展读书节、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比赛、信息学竞赛等活动,继续推动学校开展特色学校、素质教育示范校创建工作。

6、重视特殊教育和社区教育。完善“三残”儿童入学保障体系,继续发挥蚌四小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让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指导和协助社区建立“青少年教育指导中心”、“外来人口指导中心”等,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

三、促进质量提高,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

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联盟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抓住“全国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试点的机遇,积极创建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依托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做好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做好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工作,严格准入标准和程序,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进一步做好教育人才储备工作,适时适量补充教师,满足教育需求。大力推进教育人才培养“131”工程,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8、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举办中小学校长论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评价,加大对中、高考的研究力度,邀请专家名师来区指导中、高考复习工作。出台我区中小学各学科命题工作指导性意见。扩大课题研究参与面,重视校本教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教育“一网、一平台、三中心”的示范性现代教育技术基地,以数字化环境为应用基础,开展省教育信息化综合试点区工作,开展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规划课题《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有效途径的研究》,开展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促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四、强化保障机制,优化教育事业发展环境

10、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落实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各学校财务制度,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政策,深入和完善幼儿园投入机制改革。进一步做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工作。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

11、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健全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好安全教育“一月一主题”活动,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联动机制和长效机制,检查、指导学校认真做好食品卫生工作,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继续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12、坚持依法治教治体。加强教育体育行政执法,完善依法督学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建立以督导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的工作激励机制和公共管理监督机制,提高依法督学的实效。落实学校办学自,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13、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实行督学责任区制,教育督导实行综合督导、随访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按照“因地制宜、分级负责、全面覆盖、推动工作”的原则,按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情况实行划片分区,做到科学合理,具有可比性、相似性。聘请督学,对划片分区的中小学幼儿园不定期进行随机督导。督导与奖励紧密结合,对督导结果优秀的单位适当给予奖励。

五、推动改革创新,增强教育事业发展后劲

14、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鼓励各校教师交流,加快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以绩效考核为重点的分配制度改革。

15、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义务教育坚持政府办学为主,民办学校为补充,鼓励民办学校发展,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发挥办学条件好、社会声誉高的名校品牌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名校的辐射作用。

16、稳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完善初中毕业会考制度。建立初中学生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17、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继续与肥东县、界首市等地区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促进我区教育改革发展,提升区域教育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各类学校设立校园开放日、校长接待日,完善家长学校工作,加强家校沟通。

六、深化全民健身,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步伐

18、加强体育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区体育总会作用,积极推动各类体育协会建设,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实现体育总会全覆盖。继续做好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加快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

19、深化“体教结合”。继续实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工程”和“足球进校园活动”,开展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工作,举办第十二届区级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冬季三跳比赛等赛事。积极创建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继续推进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力争实现市级开放学校13所、区级开放学校10所的目标。广泛开展各类全民健身主题活动,组织第二届“邻里节”和第五届“全民健身日”活动。

20、抓好体育产业发展。积极谋划体育产业化发展,抓好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区、镇(街、开发区)、社区三级体育设施网络,配合市体育局推进市区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工作,做好体育的发行工作。

七、加强党建工作,夯实教育体育事业发展根基

2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深化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心理论组学习和基层党组织学习活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完善党务、校务公开制度;加强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加强成就经验宣传、先进典型推介、教育政策解读、舆情分析引导,积极营造教育体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2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管干部的原则,稳步推进干部竞聘上岗工作,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全程推荐、公示、票决等各项制度,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继续抓好干部培训工作,做好岗位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培训、远程培训、挂职锻炼等干部学习培训工作。

23、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廉洁教育,严肃查处违规违纪案件,建立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实行规范教育收费工作责任制,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进一步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继续开展以“廉洁治校、廉洁从教、廉洁意识培养”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校创建工作。

体育工作要点篇3

__年全县教育体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突出“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紧扣“质量” 和“安全”两个重点,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中、高考质量稳中有升,确保教体系统平安稳定。

一、工作重点及目标

(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改进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细化德育工作内容,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加大德育工作考核检查力度,大力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抓好中小学生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以“我的中国梦”、“ 三爱教育”、“三生教育”等为核心,以理想信念、中华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等为重点的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开展各类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视和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注留守儿童、单亲生、学困生的成长,完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努力构建家庭、社会、学校齐抓共管的教育网络,共同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学校树立德育品牌意识,丰富学校德育文化内涵,抓好“两节一会”和“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积极创建“一校一品”,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开展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深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及时召开全县德育工作研讨会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组织好德育工作专题培训。

2、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大力实施“提质量、保平安、创特色,学校工作三年改进行动”。持续规范办学行为,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努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加大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和质量分析跟踪督查力度,促进工作落到实处。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潜能,注重教育管理的常规化和系列化,抓好细节,优化过程,提升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致化水平。切实做好各类招生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考试平安顺利。强化“保学控辍”和各级各类学校招生工作,确保初中升学率达到规定要求。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好“阳光体育”等文体、科技、卫生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抗挫能力和吃苦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提质量。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以打造高效课堂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抓好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加强县、校教科研队伍建设,从解决问题入手,科学确立校本研修课题,深入研究,寻找工作突破口,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深入开展优质课送教下乡活动和学校之间“强强联手,强弱帮扶”结对活动。全面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工作。成立高考学科备考指导工作组,整合全县高中教师资源,发挥名优教师作用,力争使名牌大学录取人数有新的突破。做好基础教育成果评比、推荐推广工作,及时开展中小学教学质量分析工作,找准问题、认真研究、强化措施,不断提高工作效能,促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4、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强基础教育专网和县级资源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班班通”及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水平,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益。

5、积极发展校外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强对特教学校的管理和指导,不断完善校外教育工作相应政策和激励保障措施,逐步建成结构合理、覆盖面广、充满活力的校外教育活动网络。

6、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加大新建成公办中心幼儿园 业务指导力度,规范各类幼儿园(学前班)办园行为,抓好幼儿园常规管理的检查、考核工作,落实“一日保教流程”,努力提高保教水平。开展新教材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新教材送教下乡活动。创建3所市级一类幼儿园,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5%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6%以上。

7、大力发展职业、成人、民办教育。职教中心抓好内部管理和专业设置,努力建成部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开展各类成人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落实民办教育属地管理责任,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监管力度,开展办学行为清理整顿工作,查处清理各类非法招生、办学、办班行为,逐步关停取缔不合格培训学校,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1、全面启动“双高双普”创建工作。制定 “双高双普”一校一案规划方案,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硬化、绿化、美化工作,积极争取省、市、县项目支持,添置教学设施设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投资4300万元,大力实施公租房、学校运动场等建设项目,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新建中小学、幼儿园校舍1.6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5万平方米。

2、积极做好南郑县龙岗教育创业园区开发建设、兴办龙岗实验中学相关工作,协调相关部门落实配套政策。做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项收尾工作,确保新建幼儿园及早投入使用。

(三)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创造平安和谐育人环境

1、加强安全管理,打造平安校园。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和责任重于山的思想。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先、全员参与、全程监督”的工作原则。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全面做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形成人人学安全、处处讲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持续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技能。突出季节和学校特点,持续开展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活动。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夯实安全责任,严格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安全工作考核,认真落实《关于落实校园安全监管责任的实施意见》(南教体发[__]187号)文件精神和“一岗双责”制,努力形成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教职员工人人抓的良好局面。大力开展各类平安创建活动,创建省级平安校园1个,市级平安单位2个,县级平安单位5个,市级平安校园3个,县级平安校园10个。认真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定期组织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实现零安全责任事故目标。

2、做好稳定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降低率。及时办理案件,提高办结率,实现“一控双降”目标。

(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1、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深入开展“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活动,举办中小学生球类运动会,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2、大力培养一支规模合理、结构科学、优势突出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提升全县竞技体育水平,力争在年度体育赛事中取得好成绩。

3、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南郑县全民健身计划(20__——2015年)》。抓好农民健身工程和社区体育器材配送工程,加快镇、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场地建设。分批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不断普及全民健身项目,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二、保障措施

(一)深入学习调研,推动教育体育事业科学发展

组织教育体育系统全体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系列讲话精神及教育体育相关政策法规,深入贯彻中省市县教育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把全县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上来,切实增强加快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大力倡导调查研究之风,以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维护平安稳定为重点,对涉及教育体育各方面工作认真调研,找准症结、理清思路、科学决策、周密部署,推动教育体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大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教育培训和监管力度,突出作风和能力建设,提高领导干部队伍政策理论和科学管理水平,强化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发展意识、群众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进一步完善和推行校长公开竞聘上岗制度,加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训力度,合理配置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制定下发《南郑县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完善校长管理、监督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校长考核管理办法。加大校长轮岗交流力度。深入开展校长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校长活动。大力提升学校领导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开展师德专项评估活动和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传活动,提升整体师德水平。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强化教师业务培训,灵活形式,注重成效,组织教师参加中、省、市各类培训及全员继续教育培训,完成6000人次以上的培训任务。同时,引导广大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知识、完善自我。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评选表彰100名县级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大力弘扬先进典型,激发队伍活力。

(三)强化教育督导评估,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1、深入开展第二轮素质教育督导评估316工程,完成3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评估工作,研究高中教学过程督导方式和措施,同步开展学校工作三年改进行动实施情况、学校德育工作及校长履职督导评估,强化对学校各项工作目标体系、责任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情况的督导检查。

2、按照县政府“双高双普”实施意见,抓好“双高双普”督导检查工作,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3、强化督政工作,巩固教育强镇创建成果,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关心教育的局面,为全县教育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外部环境。

4、抓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和“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创建市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和“依法治校示范校”各1所。

5、全面实行工作重心下移和关口前推的“一线工作法”,既要结果,更要抓好过程。对教育管理或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典型、重大事件或问题进行专项督查,实行全局性重大工作督办问责制。

(四)认真落实教育投入政策,加强教育经费管理。

1、依据国家相关政策,积极争取,确保各项教育投入政策落实到位。及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和各类专项资金,确保学校工作正常运转。

2、科学合理使用教育体育经费。加大教育经费管理力度,规范教育经费使用行为,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严格执行教育体育经费年度预决算制和大额开支审批制。强化系统内经费审计监督,全面落实中、省、市、县关于教育经费管理各项政策和制度,对教育体育经费进行动态管理,切实减少“三公”经费开支,集中财力实施“双高双普”创建工作,大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认真执行学前教育“一免一补”,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一补,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高中贫困生补助等惠民政策。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管理制度,规范资助程序,夯实工作责任,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五)加强后勤管理工作,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1、全力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水平。加强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监管,夯实工作责任,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提高学校后勤管理水平。创建市级标准化食堂和标准化宿舍各3个。

2、规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善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和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控。

3、积极开展全县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做好学生健康状况的检测评估和疾病防控工作。

4、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治理校园环境卫生,切实做好南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相关工作。

(六)加强党团、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建设、行风建设和宣传等工作,树立教育体育系统良好形象。

1、加强党建和群团工作。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问题。高标准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职能作用,为教育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政教育,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学习教育活动和廉政文化进机关、进校园活动,增强全体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的廉政意识。坚持“一岗双责”, 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述廉等制度,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抓好典型示范和专项警示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深入推进党务、政务、校务公开,促进全县教育体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3、加强教育体育行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县相关纪律要求,加大落实情况的督查、处理力度,大兴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之风,坚持密切联系师生,倾听群众呼声,坚持说实话、干实事、出实招、见实效,力戒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杜绝奢靡之风,不断转变行业风气,提升社会满意率。全面落实教育收费相关政策,杜绝教育乱收费。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暨“创佳评差”活动,积极开展 “文明校园”、“文明单位”等创建工作,着力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4、积极实施妇女儿童《两个规划》,不断强化妇女儿童工作。认真落实人口计生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执行人口计生工作一票否决制。

体育工作要点篇4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关于推进体育强省和体育强市建设的决定,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要求,以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契机,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为目标,努力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城乡体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体育强区建设,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新作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及任务

1、组织开展全国第十二个全民健身月活动,办好区第八届机关运动会和首届农民系列单项运动会,全区开展的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赛事达150次以上。

2、新建(或更新)全区体育设施50个(套);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30名以上,达到全区480名。

3、力争创建1个省体育强镇(街道),1个省体育先进街道,2—3个市级体育特色村,评定一批区级体育特色社区和体育小康村。

4、组队参加年市第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争取金牌超上届,达到40枚以上。

5、组队参加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好的成绩;继续办好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区级赛事。

6、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全年向市级以上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15名以上。

7、积极开拓体育市场,体育销售额达到2800万元以上,培植扶持一批体育经营性项目。

8、完成区体育总会换届选举工作。

三、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抓住年北京奥运会这一契机,大力推进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进一步掀起全民健身新高潮。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第十二个全民健身月活动,组织开展广场健身表演和广场宣传活动。各镇、街道继续组织开展8次以上体育活动赛事,各体育协会组织6次以上体育活动赛事。会同工、青、妇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区性或系统性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赛事,全区开展的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赛事达150次以上,比上年增加20%左右。会同区机关党工委、区总工会机关工会组织好区第八届机关运动会,会同民政局、农业局举办首届农民系列单项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全区范围内进一步掀起全民健身活动新高潮。同时,认真组织好参加市以上各类体育比赛活动。

2、以新农村体育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两项工程”。一是继续实施“农村体育奔小康”工程,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体育。继续加大农村体育设施投入力度,扩大农村体育设施的种类和覆盖面,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体育多样化需求,做好区政府提出的三年农村文体阵地建设二期实事工程。加大对农村体育骨干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全年培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30名,通过城乡结对、协会结对,“菜单式”项目培训,“送体下乡”等活动,帮助农村建立各类体育骨干和体育健身队伍,推动农村体育开展,扩大农村体育人口。加强村级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建立村级体育辅导站,配备专兼职人员。二是深入实施“社区体育创特色”工程。更新改造一批社区体育设施,组织开展“人人运动计划”,努力做到社区处处有活动队伍,群众人人会健身项目,并逐步形成“一社一品”,“一社一特色”,有条件的社区组建体育健身俱乐部。中小学校体育设施进一步向社区开放,有效整合我区体育设施,满足人民群众体育活动需要。三是制订出台《区体育特色社区和体育小康村评比标准和办法》,评定一批体育特色社区和体育小康村,促进城乡体育均衡发展。

3、以构建和谐体育为导向,切实重视各类人群的体育工作。一是进一步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认真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构建以学校为主、各社区(村)、体育协会和俱乐部为补充的青少年学生体育阵地,共同营造关心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各学校要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各体育协会、龙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各社区(村)要利用暑寒假、节假日组织开展如“三人制”广场篮球赛、老少象棋友谊赛、体育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丰富青少年学生节假日文体生活,增强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二是关心支持老年人开展体育活动,重视老年人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发挥体育在提高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上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加强服务,提供方便,关注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健身活动。

4、以创强争先为抓手,促进群众体育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按照省、市关于创建体育强省和体育强市的总体要求,认真对照省体育局制定的《关于创建省体育强镇、省体育先进街道的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积极开展创强争先工作,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健全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努力达到省体育强镇、先进街道要求。今年,力争庄市街道创建成为省体育强镇(街道),招宝山街道创建成为省体育先进街道。各村、社区要积极争创市体育特色村、体育先进社区,力争有2—3个村创建成为市体育特色村,为我区成为省体育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围绕备战参赛市运会这一竞技体育中心,进一步夯实新一轮周期竞技体育基础

1、全力备战,精心组织,打好市运会。根据《市第十五届运动会规程和要求》,制定好《区备战年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工作方案》和《区参加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奖励办法》,加强指导督查,制定科学有效的集训方案,狠抓赛前训练,切实提高训练质量,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各学校要加强协调管理,重视运动员、教练员思想教育,充分调动运动员的参赛热情和激情,为运动员、教练员训练创造条件,保证参赛运动员、教练员特别是重点运动员有足够的训练时间;要建立项目领队和主教练负责制,明确职责,齐心协力,力争市运金牌超上届达到40枚以上。

2、抓住机遇,加大输送,努力夯实新一轮周期竞技体育基础。科学谋划,优化布局,努力夯实业训基础。重点抓好区蹦床技巧学校的建设,在政策上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省、市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作用,充实新生力量,加大输送力度,强化科学训练,继续在省、市保持优势,扩大在全国的影响。巩固提高田径项目,做大做强举重、游泳等项目;逐步突破重竞技项目和球类项目薄弱局面,与市体育局合作,争取新设1-2个训练点。配合市体育局做好在我区举行的全国城运会蹦床技巧预选赛的组织准备工作。加强对业训工作管理与指导,进一步完善业余训练工作考评相关制度建设,进行科学合理评估,将业训工作列入学校年度考核与单独考核相结合,并与业训布局经费挂钩。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细化优化教练员绩效考核,加大岗位职责、考核指标等方面的激励力度。积极组织教练员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着重抓好输送工作,加大输送奖励政策力度,与学校年度考核挂钩,实行加分制,力争全年向上一级输送体育后备人才15名以上,实现我区人才输送新突破,为下届省运会、市运会打下扎实基础。

(三)坚持“开发与管理”并举,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1、加强体育宣传,扩大体彩发行市场。通过各社区、村健身路径须知牌、大型赛事、群众健身活动等各种形式,加强体彩宣传工作,树立诚信体彩形象,扩大体育销售市场。全年,电脑体育销售额达2800万元,体彩公益金达120万元。加强对销售机器维护、资金解缴、销售现场、公益金使用等环节的规范管理,确保安全。争取市体彩中心的支持,扩大体育销售网点。

2、加强服务和管理,促进体育服务业健康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产业,如举办民营体育俱乐部、各种体育会馆(所)、体育中介机构、体育培训、咨询、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体育旅游休闲等体育服务业。积极鼓励支持体育协会、企业举办大型体育竞技表演、比赛,促进体育大赛社会化、市场化。加强对体育市场的依法行政管理,开展体育服务认证工作,加强体育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法律、业务培训和经营场所的安全管理,努力推进我区体育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四)加强体育社团的建设与指导,更好地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

1、加强体育社团的自身建设,增强体育社团的凝聚力。认真组织指导好区体育总会的换届工作,调整充实领导班子力量,促使体总领导机构合理高效运转。指导有关体育协会做好换届工作及各协会年检年审工作。加强各体育协会(俱乐部)的规范化建设,会同民政局制定《区体育协会工作考评细则》,建立健全体育协会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体育协会管理者队伍、裁判员队伍和运动员队伍的建设,推动我区群众体育深入开展。

2、加强社会化建设和机制创新,增强体育社团的活力。努力探索体育协会社会化途径,充分发挥协会领导和会员作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依靠社会力量办大赛。进一步引导协会建立实体性俱乐部,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增强协会发展后劲。

3、加强对群众体育的指导和服务,扩大体育社团的影响力。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创新活动载体,做好结合文章,深化体育活动的内涵和意义。进一步做好协会与社区(村)的结对工作,扩大结对面,扎实开展结对活动,培训辅导社区(村)体育骨干,推动基层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使体育协会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扩大体育协会的影响力。

(五)加强体育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全社会体育氛围

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在全区开展“我与奥运同行”的人文奥运宣传活动,会同有关部门以报纸和网络形式在全区范围内组织一次体育知识与奥运知识有奖竞赛活动,激发广大群众的健身锻炼和迎奥运热情,全面提升全社会、全体公民的体育意识。加强体育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建立评优评先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收集体育信息资源。继续办好《体育新闻网》和《体育工作情况》,加强与电视台、今日报社、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联系、沟通,及时报道宣传我区体育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发挥社区学院、市民学校、老年大学等市民教育阵地作用,组织开展《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教育,传授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使广大群众做到科学健身、文明健身、自觉健身。

体育工作要点篇5

2013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召开之年,也是完善体育机制、实现体育事业新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性一年。区体育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决战市运会为重点,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为主线,坚持“健康与和谐”主题,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坚持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以“普及与提升”相结合,积极推进学校文体工程建设,提升整体竞技体育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在第16届市运动会青少年部项目中,力争实时金牌和团体总分名列全大市前六位;

2.在第16届市运动会大众体育部(青少年项目)中,力争实时金牌和团体总分名列全大市前三位;

3.完成15套社区健身路径的更新安装;

4.举行大型广场体育活动1—2次。

三、具体措施

(一)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提升群体活动档次

1.深入实施健身计划。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坚持“健康与和谐”主题,积极开展以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和青少年人群为主的全民健身比赛和活动,推进体育生活化、健身科学化、服务信息化。实施新一轮体育健身设施工程,加快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完善更新15个社区健身路径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2.大力拓展体育健身人群。借助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8月8日的全民健身日、体育进社区以及各节假日期间等活动,积极推动群体活动的不断深入,让学校、机关部门、街道、社区等不同人群都来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感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和魅力。

3.开展健身气功试点。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辅导群众参加各种健身活动。健身气功是国家体育总局最新推出的健身活动,四套健身功法,是专家们精心编创的非常科学的功法,不仅有深厚的理论内涵,还有很强的技术性,因此,区体育局将健身气功作为工间操内容,在部分机关单位内开展试点,普及活动人群,增强体质。

4.积极促进“两球”的普及和创新。健身球、柔力球已成为群体活动的一大特色,各街道(社区)要积极促进“两球”的普及和创新。结合四年一届市运会召开之际,认真组织,积极参加,尽最大努力完成工作目标,展示参赛选手的体育特长和优势。

(二)全力以赴迎战市运,展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1.出台相关市运会的奖励政策。为调动运动员、教练员及广大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16届市运会中勇夺佳绩,完成我区市运会参赛的预订目标,根据项目和学校的布局情况,在设施设备、外聘教练等方面给予经费上的保障,并对在市运会中有突出贡献的学校应出台相关的奖励办法。

2.认真做好运动员的注册工作。注册是所有运动员参加项目比赛的重要一环,各学校要认真组织,具体落实,及时收集所有运动员的注册材料,做到宁多勿漏,想方设法把所有在训学生都进行注册(包括新人和外来务工子女中的优秀运动员)。

3.加强落实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学校要根据16届市运会的参赛项目,落实具体训练学生。教练员要有明确的训练计划和具体安排,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进行训练,特别是三大球的训练问题,各校要分头落实运动员,紧密配合教练员,做到责任到人,训练到位。对在市训练点训练的学生,学校要做好与市队教练的联系工作,随时关注运动员的思想动态和训练状况,确保安全训练的前提下,积极迎战。

4.做好市运会的参赛组织保障工作。指导组建和管理各参赛项目代表队,成立区体育代表团。要做好参赛前后的保障工作,重点落实市运会的专项经费;落实好运动员的引进和注册工作;做好教练员的训练及指导;做好赛前集训和体检;做好参赛期间的赛风赛纪和安全教育以及参赛后的表彰奖励等,确保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三)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在群众体育中主力军作用

体育工作要点篇6

一、大力开展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群众体育活动

认真落实《群众体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第二阶段任务,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的工作原则,努力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突出以人为本,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通过体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在全社会逐步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继续把“迎奥运”主旋律唱响起来。紧紧抓住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全民健身月、奥运会期间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组织开展全市性的联动活动,不断掀起全民健身、喜迎奥运的高潮。积极参与、配合“奥运火炬传递”等省上组织的联动活动。同时,要乘势大力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宣传北京奥运基本知识,宣传体育与民生、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和体育事业的加快发展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

2、继续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抓实起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活跃农村体育健身活动。扎实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今年计划完成1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为农村增添一批体育设施。大力挖掘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传统项目,贴近农民,开展经常性、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体育活动。建立健全农村体育组织,抓好农村健身指导站试点工作,指导农民体育健身活动。

3、继续把学校体育工作活跃起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协同学校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加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力度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体教结合,建立体育教师联谊会,凝聚体育教师力量,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继续把各类体育组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动员引导各单项运动协会、行业体协、体育俱乐部、健身组织等体育社团组织开展各类体育运动,不断丰富和创新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加强对体育社团组织的指导和管理,支持他们开展工作,发挥他们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动组织作用,逐步健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今年全市要培训(包括参加省训)400名以上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培训骨干,不断推进社区体育、企业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全力推进新周期的业训工作

把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作为市、县业余训练的工作指导,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扎实求是的作风,切实抓紧抓好业余训练。

一是努力开发金牌增长点。从实际实战出发,继续对运动项目进行调整、整合。在侧重抓好举重、田径、游泳、射击、排球、羽毛球、拳击、跆拳道、武术等项目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挖掘扶持一些潜优势项目,新上一些夺金项目。聚合人才资源,努力打造一批适合山区特点具有南平特色,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项目。

二是合力抓好业余训练。认真抓好业训网络建设,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规范管理,提高实效。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建瓯乡镇中心校办运动训练班队的经验,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基地作用。要鼓励扶持民办体育组织,凝聚、引导民间人力、财力、物力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从实际出发,把运动项目落到有训练能力的县(市),采取市县联办等办法,合力上一些争金夺银项目,并要实行重点项目重点扶持,切实抓出成效。

三是大力输送后备人才。要把选拔、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科学选材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适时地、不断地向高水平运动队输送队员。每年要适当增加重点项目的比赛,以发现人才和提高竞技水平。加强与高水平运动队的沟通与联系,千方百计,畅通人才输送渠道,以保证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率与成功率。

四是着力加强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业余训练单位的管理,完善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投入机制和突出实绩的考核评估奖惩机制,完善培养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奖励制度。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市体育局在适当的时候,将同各县(市)文体局、市少体校等训练单位签定目标管理责任状。少体校也要对每个教练进行目标管理,签订责任状,做到奖罚分明。

同时,要积极主动地配合省局及有关方面做好国家队一线运动员的工作,利用家乡优势,为他们在奥运会的备战训练提供力所能及的后勤服务。

三、聚精会神办好首届“市运会”

举办全市综合性运动会是广大人民群众多年来的愿望,是体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今年是难得的“奥运年”,乘北京奥运会的东风,“市运与奥运同行”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举办市运动会是为了锻炼、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促进体育新生力量成长,利用市运会的“杠杆”作用,整合调控全市体育资源,形成举市机制,提高我市竞技体育运动水平。通过举办市运会进一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服务。

市运会将本着务实求是、节俭办事的精神,从实际实效出发,适度规模。初步拟定少儿部10个项目(田径、游泳、举重、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拳击、跆拳道、武术套路);行业系统部10个项目(田径、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气排球、桥牌、中国象棋、钓鱼、拔河)。比赛日期拟从20*年9月开始。

四、积极发展体育产业

目前,我市体育产业规模较小,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体育市场,使体育产业有一个新的发展。

1、推动竞赛表演市场。要打好大武夷品牌,利用“双世遗”优势,争取承办更多的省以上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协会承办、市民参与”的思路,进一步推动体育竞赛社会化进程,积极开发赛事冠名权,体育广告经营权等各类无形资产。

2、开发体育健身市场。坚持政府与社会共同兴办健身市场的路子,鼓励发展健康向上,适合群众健身需求的健身、健美、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游泳、武术、跆拳道等项目。市体育中心要积极探索体育健身管理路子,最大限度发挥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要结合《福建省体育经营管理条例》的出台,积极推动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3、发展体育市场。要紧密配合省体育发行中心工作,加强体育发行市场的管理和宣传,打击非法行为,确保体育销售安全,不断扩大的发行量。

五、加快体育场馆建设步伐

体育设施滞后是制约南平体育发展的“瓶颈”,加快体育场馆建设迫在眉睫。

1、按照省局的部署,积极推进县(市、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实施“新四个一工程”(一个标准田径场、一个标准游泳池、一个有看台的灯光球场、一个综合训练房)。

2、完成“南武体育馆”的续建工作。由于武夷学院校区的搬迁,按市政府领导的指示,我们将接手“南武体育馆”的内部建设等工程,目前已介入工作,争取上半年竣工。

3、利用举办市运会的契机,完善一批体育设施,并积极争取筹建新的体育设施项目。

4、争取江南新区体育中心建设尽快切实地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摆上议事日程。

六、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促进机关作风建设。

创建学习型机关。进一步健全学习制度,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坚持不懈地学习科学理论、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逐步改变以“干”代学,以“体”废“文”的倾象。不断吸收新知识、新观念,不断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体育工作要点篇7

一、加快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体活动。一是认真实施全民健身建设工程,建成海运堤体育公园、滨河路篮球公园、浮桥镇牌楼全民健身中心和15个村(社区)“三个一”工程等。二是继续推进各镇公共体育设施“五个一”工程建设;完成部分社区健身路径更新和城区广场、游园、绿地健身设施的新增,继续推进“10分钟健身圈”建设。三是出台“区镇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市级奖励办法”和“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奖励办法”。四是统筹安排全年群体活动,形成以晨晚练健身点为基础,以贯穿全年的节假日活动为平台,以各类体育社团为主体,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民生幸福、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五是切实加强体育社团的“三化”、“五有”建设,推进体育社团组织向基层延伸,增加有组织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建设若干个群众欢迎的单项体育协会;继续做好“群众欢迎的社体指导员”评选,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五是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功能,认真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二、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切实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一是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细则》,并结合我市实际,会同教育部门完善相关政策。二是切实提高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训练水平,力争在省县组田径赛等省、市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三是切实加强业余训练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对各业余训练点学校、体育传统学校和奥林匹克俱乐部的考核工作,认真落实《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奖励办法》。四是切实加强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建设。五是规范有序组织好我市承办的市级比赛和市内的各项赛事。

三、全力承办好重大赛事,不断提升城市的对外影响力。一是全力承办好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暨全国竞走冠军赛、中国青少年乒乓球公开赛、全国女排锦标赛、全国垂钓俱乐部总决赛和全国桥牌A类俱乐部联赛(总决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努力打造“竞走”等有影响的品牌赛事。二是努力提升赛事的文化内涵和外延影响,利用承办重大赛事,满足市民观赏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需求,结合竞走赛事,组织好市民健步走活动;借助承办重大赛事(尤其是央视直播的赛事),策划宣传方案,更好地宣传,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三是切实做到节俭办赛,不攀比、不浪费。

体育工作要点篇8

一、大力实施全民健身普及工程

1、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带动作用。改选体育总会,再成立6—8个单项体育协会,并向镇村延伸。创建1所省级体育俱乐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体育竞赛、体育表演活动,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体育活动。

2、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月”期间,举行“新、特、优”健身项目展演。举办田径、象棋、太极拳、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健身舞等示范性全民健身活动。

3、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各中小学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4、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全年新增加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0名。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水平,科学指导广大市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5、大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各镇(区)均建有国民体质监测站,监测人数不少于250人,全市监测人数不少于3000人。

二、倾力打造竞技体育提升工程

1、培植特色运动项目。积极争取“市队县办”项目,努力打造“市队校队”特色项目。以创建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目标,突出举重、田径、篮球、乒乓球、棋类、跆拳道等市级重点运动项目,建立和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争取在市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向省、市体育学校或运动队输送10名以上优秀选手,争创省三星级业余体校和省级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

2、举办和承办体育赛事。积极举办青少年体育竞赛,促进青少年业余训练的蓬勃发展。全年争取承办2项以上高水平体育赛事,满足广大群众观赏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需求。

三、努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工程

1、培育体育服务业。重点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培训市场、体育技术服务市场、体育旅游市场、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中介服务等体育服务产业,推动体育消费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升级。

2、加强体育发行和管理。探索扩大体育发行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体育发行促销办法,拓展体育经营市场,体育销售量争取达到8000万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争取达到0.78%。

3、积极开展体育商业竞赛经营活动。大力开展深受群众喜爱的各类体育项目业余联赛市场,发展赛事经济。

四、积极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工程

1、加强体育基础设施规划管理。将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并将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落实到控制性详规中,同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年度计划。

2、加快市级重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积极打造城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平方米。

3、加大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添置体育健身器材,力争做到全市所有行政村(居)全覆盖。

五、积极启动“体育强市”创建工程

1、制定实施方案。对照《省体育强县(市)创建标准和评定办法》,制定《市创建省体育强市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有序推进体育强市创建工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