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如果明天世界末日8篇

时间:2022-08-19 21:31:55

如果明天世界末日

如果明天世界末日篇1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我想看看父母脸上那一张张为我憔悴不堪的脸,想看看那些网上真心待我的好朋友,想看看同学们在一起的笑脸,想看看。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我想做太过太多。是我不懂珍惜,父母的无私,造就了我的胆大妄为。朋友的背叛,造就了我的冷漠无言。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真心对我好的人,在我孤独的时候陪在我身边;在我绝望的时候微笑的告诉我相信;在我痛苦的时候温柔的说微笑。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我想改变,改变自己。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我想。

初一:袁方

如果明天世界末日篇2

我一定会相信的,因为人类不断地去搞破坏环境,不会珍惜每一只动物和一个个孩子们。好像2011年小悦悦的事件,小悦悦因为贪玩被面包车撞倒了,那个司机前后压了两次小悦悦。那时,小悦悦还可以动的,还很清醒。可是,路人见到了,不一会儿就走了。到了第11个路人,也没有把小悦悦扶起来。忽然,又有一部大货车把小悦悦压了一次。到了第18个路人,还是没有把小悦悦扶起来。那个时候,小悦悦开始没有直觉了,过了一会儿,一个捡瓶子阿姨把小悦悦扶在马路边,然后大声喊:“谁家的孩子呀!”她给车压了,快过来,带她去医院吧!然后小悦悦的妈妈听到了。就马上带小悦悦去医院。那两个压小悦悦的司机,还在逃跑。小悦悦的爸爸妈妈哭得不得了。小悦悦爸爸说:“可怜的小悦悦,只有两岁而已。”过了两三天,小悦悦抢救无效,在凌晨12点24分走了。这样,一条无辜的生命就这样没了。

还有的是,2011年吃动物的事件。是一个冬天,我们最喜欢的是冬天,因为可以打火锅和吃丸子。可是,中国人把人类的动物来打火锅,那一年,很多人都把家里的动物吃了。有的甚至抓别人的狗来吃和打火锅。我家的狗也被别人吃掉了。直到现在,还有人去杀狗杀猫去打火锅。我最恨别人吃人类的动物。硪怀疑他们不是人来的,我讨厌他们。

就这样,他们浪费各种各样的生命。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所以呀。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只动物、一片树叶和一个个孩子。

如果明天世界末日篇3

是的,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就是今天了,而我们的生活依旧如此。快乐的仍旧快乐着,痛苦的仍旧痛苦着;每天早晨睁开眼的第一个动作、第一句话还是一样的;早上八点钟开始上课、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还是我们最头疼的,早点吃不吃,午饭、晚饭吃什么,还是我们最关心的。一切的一切依旧是手忙脚乱却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音乐学院的演播厅里正演奏着美国的交响乐曲,那些作乐者,或是白皮肤蓝眼睛、长着又长又黄的头发,酷似一个个可爱的芭比娃娃;或是黑皮肤黑眼睛黑头发,好比一根根烧黑的木头。他们扭动着轻盈的躯体,是一片片飘在音乐声中的落叶,如能听着音乐走向天堂,去见上帝,也不见得是件坏事,至少这是一次精神的救赎。外面的人不停的涌入演播厅,台下人头攒动,一群中国人坐等美国人的演奏,跟外面坐等世界末日的人应该有着相同的感受吧!只要有人陪着,坐等或是享受痛苦和快乐,都有着同样的快乐。太多人都像张小娴所说的那样,害怕离别时的孤独,有人陪着,自然不那么怕了。

世界末日本就是一个荒唐的预言,人们也都不信,但却是人们讨论的热题。

每当我在宿舍里说:“快要到世界末日了,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了,已经到世界 末日了。”舍友总是调侃说:“是啊,世界末日要来了,快去找个人多尝尝恋爱的感觉吧,免得到了上帝那儿,人家说这家伙恋爱经验太少,还没长大,不要,流放到火星上去,顺便把差我们的饭给补了吧!”唉,这三个玩世不恭的二愣子,他们只想着那顿饭啊,我知道,就算他们做神仙了也不会放过我的。一个朋友说,他今早睡着睡着就醒了,一看太阳明媚,就随便来一句,天堂的太阳比人间还好啊!然后他的室友跟着来了一句,那不是太阳,那是地狱里用来提炼灵魂的炉火火光。我揶揄他说:“那哥们说的太对了,你这辈子“毒害”了这么多好女生,死了就该下地狱,被放在炉火里提炼。“他则说:“看在世界末日的份上,不跟你计较,否则我真下地狱了。“朋友的朋友则说:“如果末日真的来了,我们会不会变丧尸啊?”哎呀,他肯定是美国丧尸大片看多了,那东西轮回六道之外,中国虽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还是难以将它孕育出来的。朋友老马玩笑说:“今天出门请自觉带好身份证、学上证、工作证、银行卡等有效证件,方便后人考古时识别我们的身份。”我当时就想啊:我们要不要把能够证是明国家主席、世界首富或是著名学者的相关证件都弄到手,然后等到几万年以后的新生人类来考古我们的时候,他们就会说,这是某某国的国王,这是某某文豪,这是某某富可敌国的奸商,那时候,我们也就成了传说中的神、神话中的人了。一次在网上跟老同学聊天。我说:“都世界末日了,你还没嫁人,我还没女朋友,太惨了,要不你就委屈一下,我们来个‘惨惨组合’呗。“她也就很配合的说:“好啊,只要明天早上八点天还没亮,那就组合呗!”在空间里看到一条说说,内容如下:“要是十二月二十一号不是世界末日,那么明年九月份将会成为生育高峰期!”这真是一个高深的玩笑。这个世界末日没把我们吓到,倒是酿出了许多经典名言了。

如果明天世界末日篇4

一段时间以来,“世界末日”之说甚嚣尘上。有人根据玛雅日历的演算方式推断出2012年12月21日为“世界末日”,言之凿凿,令人惊恐不安。更有美国编导倾情演绎的电影《2012》,为“世界末日”之说推波助澜。于是,一幕幕匪夷所思的场景接连上演,有纵情享乐的,有跳楼自杀的;有寝食不安的,有坐以待毙的;也有建造诺亚方舟的……各色人等表现出不同的心态。然而,谣言止于智者,在科学与事实面前,所有的迷信与愚昧都变得软弱无力。当理智沿着科学的轨道运行时,所有谣言都将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当所有灾难远去时,呈现于我们面前的,仍然是可爱的家园。因此,珍爱地球,保护环境,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有正确的生态观、危机观,而决不能庸人自扰、愚人自愚,更不要把预言当真理,把预言变谣言。当科学成为人类的思想营养时,我们就不会因危机与灾难惊慌失措,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热点事件】

一男子相信2012是世界末日

花光积蓄行乐

41岁的重庆垫江籍木工王明由于轻信2012年世界末日谣言,一直无心工作,并拿出11万元积蓄及时行乐,过上了“倒数日子”的生活。王明小学还未毕业,12岁就随亲戚到云南昆明打工,当过砖工、漆工、木工;后来他又到广东、浙江等地,进过工厂,修过家电。10年前,他回到重庆,开始做木工,平均每月可挣5000多元。到2010年初,他已有积蓄11万余元。但是,一个谣言改变了王明的人生轨迹。当时他在江津区一个工地上打工,工友们纷纷传言,说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地球将和月球相撞,人类将会毁灭,王明当时半信半疑。但是, 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数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日全食发生时,王明在工地上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他当时惊呆了,竟回想起被工友们传得神乎其神的世界末日谣言,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当真了。想到 “时日不多”,王明觉得拼命挣钱已毫无意义了,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2010年春节过后,王明干脆不工作了,与妻子余树珍租住在渝北区黄泥塝,过起了挥霍的日子,想赶在“末日”到来前,花光所有积蓄。为了享受生活,他专门花4000多元买了一台三星笔记本电脑,整天聊天、打游戏。他还游遍了主城区的大小景点,和朋友们海吃海喝。不到两年,11万余元的积蓄很快就用光了。妻子气得携女离家出走,为让女儿回到身边,王明报假警被行政拘留10天。当有人问他为什么相信谣言时,他只说了句:“只怪自己文化低,不相信科学。”

【多维解读】

1.谣言肆虐,危害无穷。轻信谣言使得王明落得个尴尬的结局。目前像王明这样相信“世界末日”谣言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或许正在被“伤害”而自己却浑然不知。如果让这种“伤害”继续下去,势必扰乱社会秩序,影响安定的生活。

2.科学普及,迫在眉睫。控制不好这种“迷信”思潮会像非典病毒一样四处传播,因此,政府和媒体以及一些科学家应及时辟谣,理性解读,消除人们的恐惧心理,让他们认清事情真相。

3.舆论导向,不可缺少。正确的舆论导向历来是稳定公众情绪,使社会安定的良方。舆论宣传到位了,人心才能平静,社会才能有序,人际关系才能和谐。相信王明的遭遇和变故不是个案,也许还有许多“王明”需要政府、科学家、媒体等去提醒与拯救。王明的受“伤”并非是他一个人的过错,与社会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建议网站、报纸、电视、文艺等媒体不要再大肆制造 “世界末日”的舆论了,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让人们相信“世界末日”只是谣言。

4.良好心态,宠辱不惊。良好心态是保证正常生活状态的前提。王明本来勤奋踏实,刻苦耐劳,就因为担心“末日”将至,于是消极处世,随心所欲,对自身和家庭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如果他拥有良好的心态,也不会落得如此结局。

5.公众文化,亟待提高。王明相信世界末日的谣言,归根结底在于无知。文化是文明的基点,假如王明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就会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也就不会轻易相信谣言。所以,提高公众的文化水平,也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应有之义。

【素材拓展】

1.2012末日传言纯属子虚乌有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最近宣布,研究人员在该国南部科马尔卡尔科地区的玛雅遗址中发现了另一块刻有玛雅历法的石碑碎片,其有可能先前根据玛雅人的历法推算出的世界末日之说。

专家介绍,新发现的石碑碎片将还原玛雅历法的真实面目。实际上,玛雅人将时间视为周期的不断轮回,也就是说在一个周期结束后将会有一个新的周期取而代之,时间即从零开始重新计算,但一个周期的结束并不一定代表世界的终极毁灭。专家同时指出,2012年12月21日冬至这一天,很有可能是玛雅人的重要纪念日,而并非人们传说的世界末日。

玛雅人曾经用过两种日历,一种是52年一个周期,还有一种周期长达5125年。2012年的12月21日,是这个长周期的最后一天,就像我们使用的日历12月31日是每年的最后一天一样,所以这只是玛雅日历的最后一天,玛雅人从来没有说过那是世界末日。退一步说,即使玛雅人真的相信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我们也没有理由相信他们有预言世界末日的能力。

【点 评】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相信谣言呢?这表明人们心里还笼罩着一层阴影。各种末日预言层出不穷,既是自然环境恶化使然,也是人类对科技革新充满怀疑、对未来充满恐惧的表现,这种预言与其说是在设置一个必然要爆炸的定时炸弹,毋宁说是在时刻提醒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认真改善。

2.中国版的诺亚方舟

2012年8月6日,义乌商人杨宗福首次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新发明,代号“Atlantis(亚特兰蒂斯)”的球形密封应急救生舱。杨宗福的“诺亚方舟”是一个可以耐1700度高温、承受350吨撞击力,可以在水面上航行、隔离核辐射和宇宙射线的直径4米的不锈钢大圆球。“这个‘诺亚方舟’里有供一家3口在其中安全生存10个月的供给储备。” 杨宗福在接受采访时说。“诺亚方舟”自重6吨,在水面上可以承载33吨。舱内设有安全座椅、远望系统、通风系统和卫生间等生活设施,此外还有急救设备和最多可用一年的食物及饮用水。当日,杨宗福坐在“诺亚方舟”救生舱内,从50多米的高处和救生舱一起落下,对诺亚方舟进行破坏性试验。“诺亚方舟”迎接第一次考验并不完全顺利,外壳部分发生了变形,舱门也自动打开了,可求购订单依然蜂拥而至。截至本刊记者采访他时,他已经接到了21个确定的生产制造订单。“我们要把舱内设施做到5星级标准。”每位顾客对于“诺亚方舟”内部装置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每个“诺亚方舟”的售价也不尽相同,大致收费在1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对“诺亚方舟”有购买意愿的客户中,确实有人想以此抵抗“即将到来”的“世界末日”。曾经有一位新西兰的客户联系他们,咨询是否能够在2012年12月21日之前把“诺亚方舟”运到新西兰,以及该如何运过去。

【点 评】

精明的商人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义乌商人杨宗福可谓典范。当然,他的精明之处更在于他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有所作为的心态。他是在以自己的创造,诠释挑战灾难的信心和勇气。不管他的“诺亚方舟”在“末日”来临之际是否真的可用,他的创新意识和乐观精神已经足以让人们感动。但愿“诺亚方舟”能拯救的不仅仅是人的生命,更是人的心灵。

3.谣言粉碎机

“谣言粉碎机”是果壳网目前最火的主题站。当谈到“谣言粉碎机”创办的初衷时,果壳网CEO姬十三说:“科普的最大诉求就是反谣言,面对现在网络上层出不穷的谣言,科技工作者应该挺身而出。”因此“谣言粉碎机”的定位是:捍卫真相与细节,一切谣言将在这里被终结。 “谣言粉碎机”背后有一个20多人组成的小团队,他们有着较高的学历和国外留学经历,学科背景涵盖物理、生物、电子、植物、数学等领域。该板块负责人是化学专业的博士后,从美国学成回国后,加入果壳网。2010年10月果壳网上线以来,在她的带领下“谣言粉碎机”已粉碎了“在加油站使用手机会引起火灾或爆炸”“剃头发、剃毛会使毛发变粗”“可乐会杀精”等40多个谣言。

【点 评】

“谣言粉碎机”秉持“严谨思考、分析真相”的理念,运用核查信息源、检索科学文献、简单实验等方法粉碎了一些长期流传的谣言,普及科学知识。这个世界,多一些“谣言粉碎机”,就多一份安定;多一个真理,就多一道科学之光。

【时文赏读】

“世界末日说”是个娱乐新闻

党建军

此前,曾有西方媒体报道称,根据玛雅历,一个时长5000多年的轮回将在2012年12月21日终结,这一天也将是“世界末日”。

近日有报道说,美国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玛雅文化遗址获得重大发现:玛雅日历延续至今后7000余年,由此了“2012年世界末日说”。大家应该感谢美国考古学家为人类做了一件善事。不过,按照考古学家的发现,似乎7000余年后,人类仍免不了要面临“世界末日”。在2012年人类不用担心世界末日了,7000余年后的人类却还要面对同样的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玛雅历不过是玛雅人的日历,它表达了玛雅人对未来世界的认识或者想象,并非对未来世界的科学预言。只有破除对玛雅历的迷信,才能破除对2012世界末日的预言,并从根本上破除对所谓世界末日说法的迷信。

的确,玛雅人的历法相当精确,他们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2天,这一数字与现代测算结果相差无几。可以说,在历法上,玛雅文明展示了其非凡高超的一面。只不过,玛雅历只是庞大的玛雅文明体系中很小的一个方面,由此而认为玛雅文明高度发达可以说是一叶障目。同样是根据考古发现,考古学家们已经认定,玛雅文明属于石器时代的文明,没有青铜器,更不用说铁器,不会使用轮车,也没有畜牧业。按照这一判断,玛雅文明的总体水平应该相当于中国商周之前。有鉴于此,只要我们承认人类文明水平在不断进步,就实在没有必要神话玛雅文明,也没有必要神话玛雅历。

实际上,从电影《2012》到玛雅历,所有有关“世界末日”的话题,都没有科学依据,或许,把它们当成娱乐新闻更为合适。那些炒作“世界末日”的西方媒体本身可能也没把“世界末日”太当回事,更多是作为一个有炒作空间的噱头。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你认真了,那就太天真了。不论是对2012世界末日说,还是对美国考古学家2012世界末日说的“一本正经”的做法,都不妨以娱乐心态来看待,一笑了之。

如果明天世界末日篇5

关键词: “末日情结” 好莱坞电影 溯源 意义

一、好莱坞电影的“末日情结”主题分析

今天的人类社会面临诸多挑战,譬如“9・11”等恐怖主义袭击的发生,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断出现,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非典、甲型H1N1流感等瘟疫式的疾病频频发生,这些都让人们觉得末日的到来并非遥不可及。当这一心理超越了个人、阶级乃至民族、国家的范畴,成为世界忧之后,如何应对世界末日便成为全人类所需要共同关注的事件。好莱坞电影人迅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世界性的紧张、恐惧情绪,并将之通过影像方式表现甚至放大出来,这不仅是电影人对地球上生存的人类命运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果,而且是当今社会及现代人所面临着的生存危机的一种反映。

在好莱坞电影中世界末日的到来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在一般情况下,早期的影片中末日危机出现的原因与人类自身行为并无直接关联。比如因外星人、小行星、异域病菌等外在力量的强势入侵,引发地球面临危机,《独立日》、《天地大冲撞》等影片俱如此。此类影片强调人类面临威胁团结合作、共御外敌的合作精神,突出英雄主义。但近来这种情况发生变化,近期好莱坞末日主题电影中末世到来的原因与人类密切相关,甚至直接由人类行为导致。我们以天灾、人祸两种类型的好莱坞末日主题电影加以分析。

天灾即自然灾害。在拍摄于本世纪的《后天》、《2012》等电影中,由自然环境恶化带来的层出不穷的自然灾害成为人类最明显的生存危机。在以采集业、农业为主要生产形态的社会中,由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自然灾害的发生基本上与人类行为无因果关系,但在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文明后,情况就不同了。当工业科技为现代人提供越来越舒适的生存空间的时候,自然环境却以几何速度遭到破坏,当这种破坏超过地球所能承受的极限,旧有的生态地理平衡已经不能够继续维持之时,只可能以破坏的形式爆发出来,于是自然灾难成为末世到来的最重要原因,从这个角度说来,天灾即人祸。

2009年因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被气象专家定为“厄尔尼诺年”,这使电影《2012》的上映显得意味深长,而发行方将影片定在12月7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期间全球放映,显然用心良苦。《2012》以史前玛雅人的末日预言作引题展开叙述,而全片的心理基础却是人类对当今世界自然环境的认识,当片中洪水、地震、海啸、飓风、岩浆来袭,所有标志着地球文明的建筑物如豆腐一般被轻易地摧毁,人类的渺小和脆弱不言而喻。

天灾之外是人祸。所谓人祸指因人类的工具理性不断发展强化,最终因其统治而带来的人的异化和物化,导致人类末日危机的到来,这早在1936年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中就得到了预示。工具理性是通过精确计算功利的方法、最有效达到目的的理性,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它一方面给了人类了解、利用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因素,工业化社会的生存面临着工具理性发展结果的威胁,这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批判内容。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智慧的结晶――机器人成为末日主题电影中人类的假想敌人,比如《机械公敌》中具备自我进化的能力机器人和《黑客帝国》里强大的机器母体都是这种想象的结果。而本世纪伴随着现实人类不断遭受各种病毒的侵袭,生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促使电影中出现生物变异所带来的末日灾难,如《我是传奇》中的生化战争、《末日危途》中的核战争及《生化危机》系列电影中的生物病毒实验俱如此。

二、“末日情结”溯源

好莱坞一向擅于把握观众心理,多数末日主题电影票房、口碑上佳,这些电影的广泛流行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西方宗教观念和文明循环论是最主要两个方面。

(一)宗教原因。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现今社会的精神活动,尽管这种制约的发展趋势日益复杂化、微妙化。工业革命以后,基督教逐渐由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位退缩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宗教领域里,这即是所谓世俗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宗教的地位虽然在仪文、制度等方面的表象上明显降低,但其深层次影响却在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层面表现出来,现今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末日情结”就带有明显的宗教意味。

人们对于末日的恐惧想象直接来源于基督教,实际上,末日论是基督教关于人类与世界的最终命运的教义,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之一。一般认为,在末日审判时,信爱上帝者将在天堂与上帝相伴,魔鬼、不信者、恶人则将被打入地狱,接受永罚。《圣经・马太福音》(24:21)曾经细致地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时的情景:“因为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于是,人们将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作为末日即将来临的预兆。对于罪人而言,自然灾难只是宣告他们自身灾难的开始,真正让他们战栗的是上帝对罪人的审判。基督教认为,自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禁令,偷食禁果被逐出伊甸园后,人类世代就开始背负原罪;而人类生活的此世更是无法摆脱罪恶,那些罪恶缠身的人,当末日审判到来时将难辞其咎,无话可说。既然没有人是无辜的,那么对末世的恐惧情绪就成为一种全民情绪,这种情绪在日益世俗化的今日也非常明显。

“末日情结”源自于基督教,但就基督教世俗化进程情况来看,今天人们对末日的恐惧已不单单限于审判、罪等信仰方面的内容,而包含着更为深刻、广泛的内容。随着神权的日益淡出,对人权的关注被放大,科学精神、人本主义取代宗教占据社会主导地位,人的、感官享受得到充分的肯定。这样一来,西方长久以来在宗教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二元论哲学思想“人是除了神之外世界的主人,上帝创造自然的意义在于为人服务”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以外的自然只是“事物”,是人类认识、改造、征服的对象,人的主体性被推到极致。人们为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深化对自然的认识的同时,也更深刻地把握自然规律,从而源源不断地开发自然资源、产生有害垃圾。在这一过程中,人使自己成为了神在宗教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人的行为(特别是破坏自然平衡的行为)从此再无可推诿之处,需要完全对自身行为结果(即各种自然灾难)负责的时候,却发现自身无法担负起责任,于是陷入到恐慌中。

此外,令人感到恐惧的还有人类社会的异化和堕落。几乎所有宗教都强调以精神的力量达到某种程度的净化,这基本上又是以节制世俗欢愉及各种人欲为前提条件的。而现今东西方社会所盛行的经济、文化制度,俱以发现、满足人各种欲望为突破口以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工具理性又使得发现、满足人各种欲望变得轻而易举。于是,人欲冠冕堂皇地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人们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测欲望会将人类社会推向何种境地,物欲膨胀后的破坏力甚至使人自身产生恐惧心理――技术悲观主义者认为工具理性的发展与人欲求的拓展同步,而由于工具理性的统治而带来的人的异化和物化正是人们想象中末日到来原因之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社会的异化和堕落……总有一天,人类要毁灭在自己手里――这种恐惧情绪吞噬着很多现代人的灵魂。

(二)文明循环论。与现存人类各大文明广泛存在的“文明循环论”相合,从当今发掘出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和不同史前人类石器时代留下的工具中,西方科学家猜测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能具有周期性,文明是有机体,有其发生、发展、灭亡的规律,这就是西方社会普遍认同的“文明循环论”。其要义为:我们的地球曾经存在过高度文明,因为各种原因(大洪水或其它灾难)被毁灭;现今的文明是重新发展出来的,也会随着灾难的来临而毁灭。文明循环论在世界各地的民族和宗教中都有反应,如何应对世界末日的来临成为无数的普罗大众所关心的内容,并由此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好莱坞电影的末日主题意义

人们对末世的恐惧由来已久,漫长中世纪的文学艺术中遍布这一情绪,世俗化后的今天,这一情绪被埋藏在人内心深处,构成稳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比如世纪末(这对于信徒来说是末日审判可能到来的时间之一)或各种灾难与战争的形成(这被认为是末世到来的象征),这种恐惧就会不断地蔓延成为一种集体性恐慌并在当时的文艺中反映出来。当想象中灾难越迫近,人心就越焦灼,世风就越堕落,文艺界的反应却越敏感,越能产生优秀的作品。文艺家们以末日论描绘的末日景观来审视人类的生存境遇,敏锐地把握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20世纪末的唯美主义、颓废主义的绘画、诗歌、小说都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虽然文学艺术中关于末世主题由来已久,但只有好莱坞的电影人发现新的特效技术可以让末日危机形象化时,表现末日的电影才能大行其道。

末日电影以冲击性的视觉呈现方式宣泄出人们平日被压抑的欲望和焦虑,释放现代社会与日俱增的恐惧,片中的超级英雄以超能力和人性对抗异形与灾难,拯救地球及人类,让观众虚幻地获得安全感和社会归属感,从而对自己的生存境遇进行反思。所以,每每在西方社会危机时刻,例如经济大萧条时期,冷战时期,以及后“9・11”时代中,末日主题电影都会扎堆出现,以缓解彼时灾难、恐怖元素所带来的如同末日般的社会状态。

末日主题电影不仅在西方社会广受欢迎,在东方社会也好评不断。这一现象与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强势影响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末日主题影片的内涵同样引起东方社会的关注。虽然缺乏相应的宗教背景和文明循环论认识,但在全球化的今日,环境、气候等问题是世界公民所共同关注的内容。此外,在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今日社会中,芸芸众生所渴望经历的各种壮烈、浪漫都被碌碌生活掩盖,英勇战斗、独自生存或者倾城之恋都只是梦幻,这时,好莱坞“梦工厂”的“造梦”功能就彰显出来了,现实不完美,大可以末世后重新来过。这样,末世情怀就成全了世人的避世情绪,成为一种发泄和缓解压力的手段。而经过影片中末世灾难的洗礼,现实世界反而变得可爱美丽,让人更懂得珍惜,这也许是末日电影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英]弗兰克・富里迪著.方军,张淑文,吕静莲译.恐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如果明天世界末日篇6

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有个名叫“布加拉什”的幽僻小村庄,仅有200多村民,平时与世隔绝。如今,这个地方却突然闻名于世,大批民众蜂拥而至,并举行许多讲演、祈福和静思活动。原来传言称2012年世界末日降临时,只有这个小村庄能躲过这场浩劫。

听上去像好莱坞电影的老套剧情,“布加拉什”是否真的是人类最后的诺亚方舟,我们还无法证实,然而,其实在人类众多的“世界末日”预言中,2012年绝对算不上特殊或与众不同。如果你回溯历史会发现,关于末日来临的预言从来没有停止过,每过一定时期,就会出现一堆新的,花样也是层出不穷。当然事实证明绝大部分都是错误的,世界末日从未降临(另一些预言时间还没到,还无法证实)。

被苹果砸晕的牛顿

如果2012年世界没有毁灭,那么末日何日到来?目前关注率最高的两则来自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史蒂芬·霍金。日前剑桥大学牛顿项目公布了一百五十多年前牛顿的七千五百多页的手稿,这些档案揭示出这位伟大的英国科学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是一位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神学家,将其科学研究方法用于神学经卷研究,尤其是犹太神秘学。

然而最令人吃惊的还不是这些,在这些古老的纸页中,竟然存在一个难以置信的预言:2060年将是世界末日。据手稿显示这位物理学家并没有根据数学运算,而是在研读了圣经以及旧约但以理书之后得出了这一惊人结论。牛顿根据查理曼于公元800年加冕,认为但以理书预计世界将于两千零六十年之后毁灭,即2060年将成为世界末日。

艾萨克·牛顿最后的日子里一直在潜心研究经卷以及神秘学著作。他还多次尝试想象世界末日会是怎样的图景,他甚至还绘制许多图用以计算世界末日。

对这一发现人们褒贬不一, “我们认为,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与神学、神秘学以及信仰水火不容。但是牛顿受其时代局限,认为理解自然规律也即包含了理解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以色列国家图书馆人文馆藏品馆长米尔卡·李维-鲁宾解释道。而历史学家威尔·威利则对此嗤之以鼻,他称:“我无法想象牛顿这又是被那棵苹果树上的苹果砸到了,还一下就砸晕了。”

无独有偶,同为物理学家的史蒂芬·霍金近日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这位科学大师在参加英国广播公司的节目时宣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

比起那些宗教分子、首领、电视布道家们,科学家的所谓推理预测可能更能引发公众的轻信,据统计,谷歌上出现霍金的预言的文章,点击率超过5000万。但即使这样,这两则来自科学界的推测,放在众多的末日预言中,也显得毫无新意,与之相对应的,那些被证明是错误的论调,有许多要有趣的多。

失败的末日预言

最古老的一则来自公元前2800年亚述人泥土碑,上面这样写道:“我们地球近来将会衰落。各种迹象表明世界将迅速走向终结。贿赂和腐败相当普遍。”事实证明当时只是人类文明的萌芽时期。

而另一则甚至奠定了2000多年来基督徒虔诚崇拜的源泉,1世纪《马太福音》中有一段引自耶稣的话:“我老实对你说,这里站立着的一些人应该没有体验过死亡的滋味,直到他们看到来自其王国的‘圣子’。”这明显暗示着末日审判会发生在这些人的一生当中。《启示录》也曾暗示一个更加逼近的最后审判日的到来:“我很快就来了,我的报答就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工作把我赏给他们。”

基督教的末日观引发了无数个自称能够感知末日的先知,由美国人维克多·胡太佛创立于1934年的大卫教也宣扬末日观念,1987年大卫教教主大卫·考雷什当上教主之后,他向教徒们宣称,1993年将是世界末日。世界末日就是一场同异教徒的血战。他们只有团结一致,与撒旦世界的恶魔进行一场"圣战",才能进入天堂,要求教徒们作好战斗准备。在与美国政府武装对峙51天之久之后,最终,76名信徒被火烧死,其中包括考雷什本人。

末日预言不但以总教的面目出现,还会披上科学的外衣,1919年12月17日,气象学家艾伯特·普塔声称行星的罕见会合会形成强大的引力或者磁通量,会导致巨大的太阳耀斑冲向地球,把大气烧尽。一些轻信者听到此预言后选择自杀。

世界末日说的多了,许多人事实上已经产生了“世界末日焦虑症”。法国政府日前也警告称,因害怕世界在2012年终结,不少脆弱的人可能会选择自杀。他们准备在布加拉什村庄附近部署150名警察,封锁所有通往该村庄的道路。阿根廷科多瓦省政府也实施了相同的举措,宣布关闭乌里多尔科山,以避免出现与“世界末日”有关的大规模自杀事件。

如此痴迷的原因

而在2012年9月,巴西末日教派领袖刘易斯·佩雷拉·桑托斯宣称4年前曾有天使告诉他世界末日到来的确切时间。他要求113名信徒放弃工作和所有财产,带着孩子跟随他。这些人集中住在特雷西纳地区一栋有10个卧室的建筑内,并打算在这栋名为“方舟”的建筑内集体自杀,后被闻讯而来的警察阻止。

既然这是种巨大的折磨,为什么我们还愿意接受我们可以生活的时间是屈指可数的,甚至去扭曲现实然后使其吻合我们的推断?

美国心理学家布赖恩·皮特研究后得出结论:“相比宇宙或地球漫长的历史,在无限伸展的深邃的时间和空间中,我们只是个小小的配角,认清这一点很不容易,这不符合人类赋予自身万物掌控者的身份,所以无论我们到这个故事的结束还有多长时间我们都像一个个体的黑洞一般,心理上把我们自己写到了结局里边。“

2012年路透社的投票,支持了他这一论调,接近1/4的美国人和1/8的世界公民相信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将会遇到世界末日。但是在英国却少于1/12.很多人不仅认为这个世界围绕着他们转动,也认为世界也会围绕着他们停止。

如果明天世界末日篇7

2009年,美国大片《2012》为观众们描绘了一幅地球如何毁灭的可怕场景:火山爆发、大陆碎裂,外星球向地球急冲而来,城市在燃烧,海啸卷起一艘航空母舰直接拍到白宫南草坪上。

2012已经来了,电影《2012》中的种种毁灭场景真的会出现吗?

其实在西方还有很多网站、夜间广播节目、图书在宣传2012世界末日的“学说”。根据他们的说法,按照曾经居住在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的玛雅人编制的历法,太阳系正沿着一条直线滑向银河系的中心。而地球正处在某个凶猛的行星的轨道上,像一只保龄球的木瓶一样,已经无法逃过被击倒的命运了。

有意思的是,关于世界末日的说法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一本很著名的书在流传,叫做《1999世界末日》。这本出版于1981年的书,引述了一位16世纪法国教士诺查丹玛斯的含混的长诗,认为1999年的某个时刻,巨大的宇宙波将袭击地球,导致洪水、饥荒、污染、地球磁极逆转;而到2000年5月5日,就会发生更恐怖的事情,太阳发出更明亮的火焰、剧烈地震、“大地变形”。总之,地球完蛋了。

在20世纪9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地球变化”的说法高涨,很多人认为,在世纪之交将出现地震、瘟疫、地轴颠倒、大陆陷入大海,而大西洋会变成陆地,还有很多其他的古怪说法。

当然了,2000年的1月1日在平安无事中度过,跟1900年的1月1日没啥区别。世界末日的焦点于是移动到了2000年的5月5日。很多世界末日学说的信徒再次期待这个日子,忘记了之前的预言是如何破灭的。当然,正如众人所知,这一天也安然无恙地过去了,没有什么行星冲过来把地球撞个仰面朝天。

其实早在1974年,就有一本书预言说1982年3月10日将发生“木星效应”,会导致地球环境的剧烈变动。当然,这也没有发生。

纵观历史,类似的世界末日“学说”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用美国波士顿大学千禧年研究中心的理查德。兰德斯博士的话说,“有成百上千次了”。不过,人们对世界末日的热情似乎是不可阻挡的。2012年这一次,因为电影的影响,似乎有所不同。

关于玛雅历法的辟谣

既然事情是从玛雅历法而来,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玛雅历法是如何描述2012年的。在这份历法上,2012年的12月21日显示为一长串“0”,就像汽车里程计归零了一样。这是不是表明有什么灾难会发生?其实,这在玛雅历法中表示第13个巴克顿期的结束,而不是人类文明的结束。

历史学家们对玛雅历法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他们根据玛雅历史文献和古代铭文,精确地计算出了所谓的“玛雅长计数法”日期和当今公历的对照关系。我们今天通行的公历,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历史、宗教因素确定的,公元纪年就是以耶稣诞生为起点的。玛雅历法同样是以历史和天文观测信息为依据。玛雅长计数法以其神话的诞生为起点,多数研究者认为,这一天是在公元前3114年的8月11日。

多数玛雅历法的单位是以20倍为进阶的,譬如一个360×20天的周期(7200天)叫做一个卡顿。20个卡顿叫做一个巴克顿,也就是144000天。20个巴克顿叫做一个皮克顿。

不过也有研究者认为,每13个巴克顿就成为一个重要循环周期。这种学术上的不同认识本身并无大碍。不过在1975年,一名叫做弗兰克・沃特尔的浪漫和推理小说作家在《墨西哥的奥秘》一书中认为,每13个巴克顿是一个“玛雅大循环”,大约相当于5200年。他认为,人类已经经过了5个这样的大循环,称为5个神话时代。而每个神话时代都以世界的毁灭与重生为标志。不过在关于玛雅人传统的文献里,从来没找到过这种说法。

在美国作家丹尼斯和特伦斯在1975年出版的《看不见的地标》一书中,也提出了所谓第13个巴克顿的问题,此书甚至给出了第13巴克顿的具体结束日期:2012年12月21日。书中还指出,这是一个冬至日,当天“太阳将位于人马座之中,距离银河系中心只有3度的偏离,很巧合地,距离黄道只有两度的偏差。”作者继续写道,“由于冬至点是进动的,因此会越来越接近黄道平面,最后消失在银河系中心”。

到了1987年,又出现了一本新书叫做《玛雅元素:超越工程技术的途径》。该书把13巴克顿周期与所谓的“来自银河系中心的波束”联系在一起。按书中的说法,玛雅人知道我们何时进入这个波束,也知道何时离开,所以才设置了13巴克顿循环计数法,来描述我们穿过这个波束的过程。书中说,这个波束是“银河系中无形的生命线索”。不过,无论是玛雅文化传统还是现代天文学都没有提供来支持这种所谓的波束学说。这只是作者的个人看法。作者还认为,行星运行在“调和的轨道上”,是因为它们“在波束协调中扮演的角色”。而2012年,则会带来美好的天启。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让人舒服点。

实际上,天文学家们无法精确推算出所谓“银河直线”会发生在什么时候,精确到年的程度都做不到,更别说精确到天了。所谓的“银河直线”,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银河系平面学说或是银河系视觉表象的主观臆测。银河系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边缘,它们看起来是很模糊的,与观测手段的分辨率息息相关。因此,谁要是说自己能画出一条精确的银河系中轴,是不可信的。

这位作家还指出,在1980到2016年间的某个时刻,太阳会穿越银河系的中心。后来他又把这个时间范围扩大到900年,然后给出了2012年12月21日这个日子,相当地主观。

银河系中心是一个点状辐射源,很可能是黑洞。听起来有点可怕,但实际上,太阳在冬至这一天是不会靠近这个黑洞的,甚至在200年之内都不会到达其运行轨道中最接近银河系中心的那一点。

其实,太阳系处在银河系相当边缘的位置,距离银河系中心有大约3万光年,而绕银河中心的公转周期在2.25~2.5亿年――就算太阳系现在开足马力向银河系中心飞奔,2012年底之前也是无法抵达的。同样的道理,对地球影响最大的是太阳和月亮的引力。9大行星是否排成一线,是不是和银河系中心排成一线,对地球上的生活都没什么影响。

那么,玛雅人自己如何看待这个时间终点的呢?没有证据表明,玛雅人认为2012年12月21日会发生什么超自然事件或大灾难,更不认为世界会在那一天走到终点。例如,公元7世纪的一位玛雅国王还曾经预测,公元4772年10月15日,人

们会为他的加冕日举行庆祝活动。

另外一位科学家的说法可能更有说服力,他说“我桌子上的年历显示到今年12月31日为止,难道此后世界就要毁灭了吗?”

“尼布鲁”在哪里?

部分“2012世界末日说”的拥趸们质疑美国航宇局(NASA)在隐瞒世界末日的真相。这种思想在电影《2012》中也有反映,主人公千辛万苦逃出火海后,才知道世界各国政要和富翁们早就开始建造逃难用的巨船了。

“2012世界末日说”的支持者们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颗神秘的行星,叫做“尼布鲁”。这就是那颗将要把地球撞翻的保龄球的名字。

据说,“尼布鲁”最早是苏美尔人发现的。美国作家撒迦利亚・西琴在他的作品《第12颗行星》中说,尼布鲁也是一颗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公转周期达到3600年之久。曾有一个自封为通灵师的美国女子在她自己的网站上说,外星人警告她,2012年12月,“尼布鲁”――也有人叫它X行星――要给地球带来麻烦了。那么,尼布鲁现在位于何处?

其实,尼布鲁是巴比伦占星术中的一个词汇,用来指代古巴比伦宗教中的主神马杜克。这个名字最初出现在亚述帝国国王亚述巴尼拔建立的图书馆中的一份创世长诗中,名为Enuma Elish。而苏美尔人的时代远比巴比伦更早。研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历史的学者们已经证实。所谓尼布鲁行星是苏美尔人观察到并记录下来的,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在农业、水利、城市生活、文字方面有诸多建树,但关于他们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却鲜有记载。但可以确信,他们没有观察到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他们也没有观察到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自然现象――这件事要等到两千年后才由古希腊人做到。

1983年,NASA发射了红外天文卫星,发现了大约35万个红外辐射源。很多人认为NASA已经从中找到了尼布鲁,但却隐匿不报。而NASA的专家们说,这颗红外卫星解答了不少问题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但随着对其资料的深入研究,以及其他观测手段的配合,越来越多的谜题得到了解答。曾经流传着关于“第十颗行星”的谣言,但随着1984年《天文学通讯》杂志发表文章《NASA红外天文卫星未鉴别点红外源小型调查》,谣言立刻打住了。确实有一些红外辐射源一度被标定为“无匹配对象”,但后来部被证明是其他遥远的星系。红外天文卫星发现的所有辐射源,没有一个被证明是新行星的。因此,尼布鲁是一个杜撰出来的事物,对拥有各种先进装备的当代天文学家来说,如果讨论一颗“存在于地球附近却看不见的行星”,是相当愚蠢可笑的。

而且,如果太阳系里真的存在某颗行星――哪怕是矮行星――天文学家们不可能对它一无所知。从间接的感知角度,它的引力会影响其他天体的运行;从直接的感知角度,红外探测仪就可以发现它。如果真的存在一颗公转周期为3600年的行星,它必然对其他行星造成明显的扰动,而天文学家们并没有观测到这样的扰动。如果它真的存在,不要说专业天文研究者,就是业余天好者也能观测到,政府想隐瞒也做不到。

不过,如今在互联网上存在着很多被称为是尼布鲁的照片。所谓眼见为实,已经被拍下来的东西还能是假的吗?这些所谓的尼布鲁照片,都是在接近太阳的位置拍摄到的。这似乎证明了2012末日说的一种解释:尼布鲁一直藏匿在太阳背后,所以人们很难看到它。不过仔细分析,这些图像其实是太阳在望远镜内部镜片之间折射产生的虚像。可以发现,这些“尼布鲁”和太阳本身是相对于图像中心对称的。如果我们观看的是动态图像,这种对称就更加明显了――当镜头移动时,太阳和“尼布鲁”的动作是对称的。这种光晕现象也是很多所谓“飞碟”照片的由来。当然,还有很多“尼布鲁”是用图形编辑软件制作出来的,这里就不讨论了。

如果明天世界末日篇8

2012年12月21日冬至,是传言中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据说世界将在这天毁灭。近年来,特别是在好莱坞大片《2012》上映以后,“2012世界末日”这个话题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很多人将信将疑,也不乏有紧张与恐慌出现。为此,《中国国家天文》编辑部特邀多位天文与人文方面的学者座谈,从天文、历史、宗教等各个方面,多视角地探讨了与“2012世界末日”传言相关的自然科学问题和人文社会问题。

陈学雷: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也观看了《2012》。以商业电影来说,其视觉效果是相当不错的,但其中有些情节和画面的合理性还值得商榷。不过本片还是值得国内电影学习的,因为电影中引入了不少科学元素,比如中微子的地下探测、中微子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火山爆发等情节。对于具有专业知识的人,看该片可以当作娱乐;但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有时还是比较难区分合理和欠合理的部分,这使得部分人对2012产生了怀疑甚至畏惧的心理,不过我觉得大部分公众还是理智的。地球已经存在很长的时间,也经历过许多自然灾害,不会这么简单地就立即毁灭。从我们科学家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不能排除未来发生对地球造成重大伤害事件的可能性,比如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恐龙可能就是因此灭绝的。

另外,科学家也认识到,有其它天文现象有可能会深刻地影响到地球和人类的生存。比如说在地球附近是否会发生伽玛暴、超新星爆发等,最近有一些类似题材的电影,这些现象对地球和人类生存是有可能造成影响的。但面对这种情况,应该从科学的人生观出发,重视科学研究。一些新闻媒体也不能为了安抚民情,就过于简单、绝对地下结论。我们只能说,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会这么频繁集中地发生自然灾害,并且仅从历法角度就判断出末日的到来,这样就陷入了神秘主义。我认为这个议题值得研究,也值得向公众去介绍。公众的恐慌大部分来自于未知,科学家熟知现象发生的规律,对其有一定的认识,并不恐慌。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向公众介绍,虽然从哲学角度讲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和毁灭,但是我们只要对其了解,通过研究,认识其发展演化规律,就不会发生恐慌了。

目前我国有许多有意思的科幻小说,例如我最近读完的《三体》。我觉得应该将天文和人文相结合,借助文艺作品传达出科学理性的心态。

张承民:2012年即将如期而至,我们也充满思虑地迈向这个众说纷纭的“灾年”。美国好莱坞在大片中根据玛雅人的日历演绎了一种“2012世界末日”的预测。然而从科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乌龙信息。近年来2012恐惧症确实全球流行。有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2012综合症表现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潜在恐惧。

面对“2012世界末日”这个话题,表现最恐惧的首推一些欧洲人。年前去欧洲访问,我应邀在一个文化沙龙发言,本想从天文学的角度讨论宇宙、太阳和地球运动,以此否定2012末日说。无奈,会议的话题从环境、文化、经济扯到了社会。

我被质疑的问题是:北极融化、全球变暖后,人类是否可以移居到其它星球延续生命。假如发生全球I生洪水泛滥,中国人可以逃到青藏高原避难,然而阿尔卑斯山容纳不了欧洲人口,应该如何应对?

一位法国社会学家的发言道出了欧洲人的心声:西欧地域狭小,环境承压能力脆弱,能源枯竭,经济疲软,社会发展缓慢,欧洲统一路途坎坷。随着2012年的到来,全球人口即将突破70亿,2032年更将达到100亿。欧洲如何面对100亿人口的地球?

本来我们带着纠结与困惑讨论2012和玛雅预言,然而却扯到了中国。中国人和玛雅人远隔阔达万里的太平洋,难道两者之间有什么神秘关联吗?生活在中南美洲的古代玛雅人来自哪里?玛雅文明为什么消失?这些都是困扰当代社会和文化学者的谜团。

最近有基因序列研究表明,玛雅人属蒙古利亚人种,也就是说玛雅人的祖先来自亚洲,这可能是为什么玛雅人外貌很像中国人的原因。他们的祖先大约一万年前抵达美洲。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美洲后,欧洲开始向美洲移民,此后一段时间内大约有两千万玛雅人丧生。今日剩余的二百万玛雅人,多数已经忘却玛雅的历史。所以,应该是欧洲文明的到来猎杀了玛雅文明。

2012年12月21日不可能是“世界末日”。然而通过对于这一话题的反思,有很多学者指出欧洲文明包涵了一种破坏环境的贪婪生活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玛雅文明的灭绝就是欧洲文明带来的灾难。假如我们无视西方文明内涵的致命缺陷,那么“世界末日”就真的距离我们不远了。

李竞:世界末日是个专门的用语,在拉丁文中被译成“天谴之日”。在地球上各种文明中,只有基督教中存在这个概念,中华文明中并没有“末日”概念。中华文明中占主流的信念是“轮回”。在现代,西方基督教文明用地球毁灭来描述世界末日,因为在基督教诞生之际还没有大地是球体的认识,所以,“末日”概念本身就早于天文学上的认识。由于缺乏证据,我对玛雅人是否有世界末日的概念持怀疑态度。我请教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他也表示还没有明确的证据。我本人是玛雅文明的外行,今天我们既然探讨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就先假定玛雅先民相信有世界末日。

左锐:“末日”是来自于《圣经》中的概念,中国人对末日的理解主要归结为生命的成长、衰落和结束。其实,在《圣经》中末日本身与审判、拯救相关,并不只是人类的终结。它一方面表示上帝对人类罪恶的审判,另一方面还有上帝对离弃罪恶的人永生的应许。所以末日只是上帝对全世界人的警告,是以重大灾害的形式来对人类进行审判。一种情况是多处出现饥荒瘟疫这种地理性的灾害,另一种是多处发生战争,还包括日头变黑、月亮变暗等天象,这些都是对人类罪恶的隐射。在西方的电影作品中有很强的末世情结,而且都涉及善与恶的斗争,这些危机的最后解决也多归结为拯救。

孟广林:我也同意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没有“末日”观念的看法。

“末日”概念来源于基督教,按照其神学信仰,所谓的“末日审判”是说,在世界终结前,上帝和耶稣将要对世人所进行的审判。届时所有死去的人也会复活,也要接受上帝的审判。有罪的人将会被打入地狱,受到“永罚”,而“义人”则将得到上帝的拯救,进入天堂并获得“永生”。这最初的确是基督教的概念。到了西欧中世纪,受某些教士、神甫的蛊惑,人们常常把教会救赎的基本信仰转化成了对世界终结的恐慌,但这个转换是如何发生的尚不清楚。

有资料显示,在1001年,由于对世界终结之“末日”的渲染,造成了公众的大恐慌。在西欧不少地方,不少人家因此变卖家当,将牲畜屠宰一光,恐怖异常。英国的史实也可以证明,1066年诺曼底公爵征服英格兰,建立了强大的封建王权,成为威廉一世,他在1086年进行了最大范围、最详细、最严格的土地、财产调查,这使得贵族和普通人都非常恐慌,并将之比喻为“末日审判”,以至于历史上将这次调查称为“末日审判调查”,将调查后所编撰的土地服役调查册称之为《末日审判书》。另外,在1348年~1350年,一次大瘟疫横扫欧洲,人口死亡一半,在此情况下,社会再度陷入了恐慌,人们多以为是世界“末日”的来临。在13世纪,意大利也有过有关“末日”的谣言,许多人恐慌至极,甚至采用了互相鞭答的方法来赎罪。

《2012》影片在播出后,有关世界“末日”的传言在欧美影响力较大,各种报刊书籍更是借机进行炒作,在社会上引发了一些疑虑乃至恐慌,许多人甚至为此买了逃生工具。不过,这在中国影响并不大,往往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话题,我们不需要对此过多渲染,否则可能会在客观上影响人们的心理和情绪,造成负面影响。其实,这部电影的发行商索尼电影公司多次表示,这仅仅是一部供人们娱乐的电影作品而已。墨西哥驻广州总领事李瀚2011年5月在福州的一个展览会上就指出,说2012年世界“末日”的说法在墨西哥长期存在,这是没有根据的,古代玛雅人制订了5000多年的历法,推算到2012年为止,很多人就误以为就是到了“末日”。

中世纪出现的“末日”恐慌源于教会的思想控制与蛊惑。而现在的人有这样的疑虑,主要还是社会现代化进程所引发的社会急剧变化对人们的心理造成的巨大冲击。在社会急速转型中,社会分层越来越明显,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增多,道德衰退,一些感到希望渺茫的下层公众容易用相信“末日”来慰籍自己。而另一些人则希望借此来警醒世人。由此可见,我们不仅要从科学的角度来解读这种现象,而且要从公众对社会转型所作的社会心理反应的角度来诠释这个现象。

李竞:作为职业天文学家,我们只能也应该从科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我们相信预报,相信科学,而不相信传言和臆测。在这电影上映之前,我认为玛雅文明只是传说。在看过电影后,我仔细查看了电影的相关介绍,发现电影脚本中描述2012年12月21日的地球毁灭,是因纯天文因素而导致。有关这个话题,2010年以来我共报告了40余场,包括在中关村一小、二小和两个中学的报告,还接受了网站、中央电视台及香港太空馆等的访谈。讲稿被发表且被转载,可见群众对此还是相当关心的。

我本身是怀疑玛雅预言的,因为有资料表明并没有末日预言的文献和文物的证据,只有一个出土的石碑,这个石碑经过考证,被认定为完成于8世纪,上面刻着玛雅历法,失传的文字已经破译。由其可知,玛雅人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周期,是9420000天,称为“纪”。经过现代天文学家的断代研究,发现第五纪的最后一天是2012年12月21日,但第六纪是否存在却无从判断。电影中的情节正是以此演绎的。近代有西方人把2012年12月21日,即第五纪最后一天,认定为没有次日的世界末日。

2012年12月21日在现代天文学家看来的确是不寻常的一天。当天是冬至,太阳于冬至时刻在天球上的方位和遥远的银河系中心黑洞在天球上的方位比较接近,而且当日将通过银道与黄道的交点。根据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最新观测,推算出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质量是四百万个太阳质量,其实这在星系中心较普遍存在的巨大黑洞中,并不算很大。

电影脚本中描绘,在那个瞬间,银心黑洞将与太阳方向重合,影响到地球,巨大的引力将促使太阳爆发,并产生太阳中微子,使得地球发热以及地球磁场的极性翻转。实际上天文学家很明确地知道,太阳中微子是太阳核心区的核聚变产物,与引力作用无关,而且,中微子基本不会和物质发生作用,不可能致使地球内部增热而引起“天崩地裂”。

即便影片中的情景都是对的,从天文学角度来看,首先应指出,银心黑洞离地球的距离是三万光年,所以地球人看见的“三者一线”实际是视觉效应,那个银心黑洞是三万年前黑洞的像,这就如太阳也是8分19秒前的太阳。另外,电影中将引力描绘得像激光一样,指向性极好,但实际上引力是个场。这个引力场的确相当巨大,但这个引力场是一直存在,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正是由于包括银心黑洞在内银河系核心区域的密集物质的巨大引力,包括太阳的上千亿个恒星才能环绕银河系中心运行。

我没有谈玛雅文化相关的内容,只是从电影中涉及的天文知识进行了阐述。可以认为是电影中的极佳特技效果对公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媒体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霍金曾对记者说,200年内地球将不再宜居,人类应该逃离地球。由于霍金的科学家身份、媒体的关注,以及可宜居星球的新闻的吸引力,这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不过根据地质学家、环境学家的研究以及目前人们对地球的保护来看,并无证据表明地球将不再宜居。

最后总结如下,一、玛雅纪年柱没有第五纪的最后一日是世界末日的文字记载;二、银心黑洞引力和太阳引力在某一特殊时刻二者叠加之说是错的;三、太阳中微子是太阳中心核聚变反应的产物,与银心黑洞无关;四、地球磁场极性变化以及地球气象、气候、地震、火山等现象均非太阳中微子所致;五、2012年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以及极端气候现象均与“玛雅预言”无关;六、迄今尚无地球不再宜居和毁灭的迹象。

林元章:在一些媒体的炒作下,西方公众对世界末日的恐惧比较明显,而国内大部分群众是怀着好奇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并不恐慌。从天文学家角度来看,小行星撞击地球、太阳生命的结束、地球附近的超新星爆发等这些事件,都有可能毁灭地球。但在面对公众时,要讲清楚小概率事件和大概率事件,也就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差异;以及小时标和大时标的概念。太阳是有寿命的,但相对于人类生命来说,两者是差异巨大的。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上,人类的出现只是一瞬间,我们对于人类文明的持续时间并不确定,虽然无法考证生命轮回的迹象,但却可以相信生命灭绝后还是会再生的。

王华宁:我想在这里谈一下太阳活动预报和中微子的问题。首先,在太阳活动预报中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预报下一周期的长度和强度。全球科学家对于太阳活动预报非常重视,从2003年就开始预报。到2008年,主流科学家提出了第二十四太阳活动周峰年在2012年的看法。当年就有美国天文学家向国会提交过关于“超级太阳风暴”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较大规模的太阳活动爆发,如果没有做好准备,那些高能粒子的电磁辐射的确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影响,比如影响地球磁场、电离层,影响通信、电网及卫星等太空活动。在1859年发生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地磁暴,甚至点燃了电报机里的电报纸。由于我们对现代科技的高度依赖,所以这样的太阳风暴将带来更大的伤害。在1989年的太阳风暴中,加拿大有许多变压器被烧毁了,造成了北美地区大面积停电。影片的编导估计也是受到了这些信息的影响。

从另一角度看,我认为这类电影对于向公众进行太阳活动的科学宣传是有推动作用的,而且也引起了很多部门的重视,这是有意义的。

我们承认太阳活动可能对人类造成灾害性影响,但这与末日并不相关。虽然历史上有些天文事件对地球存在的确有影响,但这属于自然规律,要用科学的心态来面对。另外,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解决太阳中微子亏缺问题的科学家。太阳中微子的性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过大量的中微子是可以并且正在时刻穿透我们人类的身体和地球。电影情节假设,中微子会加热地核,但却忽略了它也会加热地球上其它物体的事实。如果太阳真会发出这样的高能粒子,那么这种高能粒子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消灭地球上的生命,根本不用等地核加热。这在逻辑上是一个问题。

李元:当年我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工作时,就曾在《京沪周刊》上看到过关于世界末日的文章,并联系到了作者。该作者从天文学的角度,以彗星撞击地球、超新星爆发为题材进行美术创作。记得上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日本等国就出版过不少这类世界末日的书籍,美国的天文馆还专门演示这类天象,也说明这类说法由来已久。这就好比目前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星座文化,其实不是科学的,仅仅是流行,权当好玩,并不能当真。我们要积极宣传科学,大家要爱科学、学科学。公众对天文还是很感兴趣的。目前距离太阳生命终结、星系碰撞等灾难的发生还有极其遥远的时间尺度,与现在的人类几乎没有关系。我们应该以科学的心态,积极、乐观地生活,用低碳生活的方式来保护地球。2012年是中国天文学会成立90周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大会也要在北京召开。我们要不失时机,大力进行天文学的宣传。

王华宁:我还想就太阳活动预报问题做一点补充。预报是根据最新情况更新的,现在普遍被接受的下一个太阳活动周峰期是在2013年至2014年之间,给出的活动峰值是90左右(意指在2013年至2014年间的某个月,当月黑子数达到90。——编者注),并不太高,所以对太阳活动来说,2012年是很普通的一年。太阳的爆发与是否峰年关系不强,而是与太阳活动区相对应。当然,在峰年太阳爆发的频繁程度提高。虽然太阳爆发会影响人类的各种技术系统,并对人类和国家安全造成影响,但不存在人类由于一次太阳爆发而毁灭的危险。

蒋世仰:首先,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说,灾难是存在的,但是必须强调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基本上是可以预报的。目前我们对近地小行星和陨石等的监测非常重视,在监测过程中可能会有遗漏,但尺寸较大的还是能够预报出来的。而且依赖现有技术,在发现小行星后还是可能通过技术手段避免灾害的发生。其次,地球附近超新星爆发这种现象发生的概率是可以计算的,目前已经比较清楚地认识了在太阳系100个秒差距(1秒差距约合3.26光年)内的恒星,其中基本上没有即将要爆发的候选恒星。超新星爆发本身分为两类,一类是质量很大的红巨星,目前观测发现这类恒星距离遥远,在几千秒差距的距离上,而越远的距离则影响越小,所以不用担心。第二类是近距离的白矮星爆炸,比如天狼星和小犬座a这类天体。虽然这两个恒星距离我们地球比较近,只有十几个秒差距,但它们目前主序还没有完全演化完,要发生吸积现象要等到红巨星阶段,而它们两者的质量并不是很大,演化也不是特别快,所以在足够长的人类生存的期间内要变成Ia型超新星爆发的可能性也不大。

可是,对于人类本身来说,是否在两百年之内会出现问题,是值得重视的。可以参考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历史,从电的出现到核能的使用发生在最近几百年内。对比以前和现在的生活方式,可知以后的发展会更加迅速,人类的战争才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因为有可能一次核战争就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毁灭。国外有报道说,目前的人类文明已经毁灭又再生过很多次了,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在泰国的《中华日报》上看到的,其中提到印度的《罗摩衍那》史诗中的一些有关战争场面的描述和现代的核弹袭击场面差不多,而且印度有些地方的岩石和广岛、长崎经过核爆炸之后的熔岩很类似,这是否在暗示地球在很久以前已经经历过这样的战争。不过这样的说法缺乏进一步的证明。我认为目前的人类文明是仅有的、首次的文明。人类社会应该在相信科学的基础上,维持世界的和平,避免人类自己造成的悲剧。

李元:以前就有与《2012》类似的影片,如《日本沉没》。该片藉由一位日本地球物理学家的视角,讲述了地震、火山、海啸等地质现象,他本身就是位科普大家,创办了相当不错的科普杂志。在影片中,他从科学的角度描述了地球的结构、演化等。而这次日本3·11大地震以及海啸无形中就和该影片对应上了。我觉得如果中国也有一部这样融合了科学诠释的影片,将是非常不错的科普作品。

汪前进:各位天文专家从天文学角度解析了世界末日是否存在,以及电影中的问题是否符合科学事实这两点。我们也可以来分析一下这种心态产生的原因。比如基督教文明,本来玛雅文明与它并不相关,但它往往借用其它文明中的一些观念,这是有传统的。另外,还有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的传统。从历史上来看,这种心态是有可能产生的,而且近年自然灾害频发,更容易让人们将这些事件联系起来。在中国古代也有这类的预言,这种预测还是有一定市场的。不过也有借题发挥的可能性,在古代就有“天谴”的说法,据此对当权者和官员进行隐射。比如在二十四史的《天文志》和《五行志》中都记载了各种自然灾害,而且都和“天人感应”学说相结合了。

我是学地理出身的,曾经研究过黄河变清的现象。历史上有“500年清一次”和“黄河清,圣人出”的说法,但事实上黄河变清的频率更高一些,古代的官员经常借此向朝廷道贺,以此邀宠。在1976年,吉林的陨石雨、唐山大地震被与几位领导人的逝世相联系,有很大一部分群众对此深信不疑,其实是没有内在联系的,但可见中国也是有类似“天谴”的说法。

近年来这种文化在我国流行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目前一些宗教信众的数量增加了;其次,是年轻人接受了西方的一些文化信息;还有就是信仰缺失和社会问题增多,共同导致了弱势群体和世界观还未确立的年轻人倾向于相信传言。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是不会轻易相信的,大部分人对此的态度主要是感兴趣居多,恐慌的情绪并不严重。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也需要用辟谣等方式进行应对。西方有很多科普、科幻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但其中也不能排除商业目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然灾害和世界末日的概念,要理解自然灾害是时刻在发生的,但灾害的损害程度,则与灾害本身的强烈程度、我们的科学水平和我们的抵御能力都有关。比如,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在面对同样的灾害时,受到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应该向大众科普和推广这样的理念,要让大众以理性、科学的心态面对这些事件,也可以借此机会进行科学知识的宣传推广。

曾传辉:我不赞同中国没有末世论的观点,我认为在中西方都存在类似的观点。佛教有劫变之说,认为世界会经历“成、住、坏、空”四劫,经历若干万年后会毁灭一次。坏劫时会有水灾、风灾和火灾出现,甚至导致世界毁灭,然后重新开始。这一生一灭被称为“一劫”。道教有阳九百六之说,是讲时间运转到一定关头,要发生大灾难,上天要对世人进行清算。时间长短具体的算法不一样,道教称天厄为阳九,地亏为百六。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原始道教《太平经》第一卷就讲:“为善者为种民,为恶者为齑粉。”只有行善积德的人才能幸存。当然“种民”和基督教“选民”的概念有区别,选民全凭上帝拣选,只有靠信救主,才有可能得救,自己不能做主;种民主要靠人们自己努力,不仅自己个人要努力,还要亲朋好友一起努力才行。故《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注意,这里讲的是“家”而不是“个人”。另外,正统基督教讲的末日救主复临,具体日子人是不可预知的,只有做好迎接的准备。而那些大讲耶稣基督会在某年某月某时再次降临进行末日审判的说法,不是异端就是,老百姓要慎重分辨,不要相信,更不要传播。

中国唐宋以降,历次民间宗教运动糅合佛道教的学说,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则糅合了基督教末世学说来发动群众。这些学说为什么会广泛流传,动摇人心?我们主要应从社会关系中去寻找根源。就好比说,人类早在6000多年前就种植利用鸦片了,不过鸦片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内并不是作为出现的,而是作为食品、药物和观赏植物,但随着近现代社会中阶级关系、民族关系严重异化,施加于人的压力前所未有地增大,为了解脱,部分人开始用药物从生理上寻求解脱。这些文化流行的根源来自于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

现在自然科学发展迅速,知识越多,未知的问题就越多;人类面对的危机层出不穷,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预知的事件也越来越多。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加对社会心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应当理性认识,清醒对待。

吴玉辉:我想从传播学的角度谈一些想法。今天讨论的主题叫我想起历史上的一些事情。从早期美国虚假的“火星人入侵”广播报道(1938年),到1999年“大十字”的预言,以及1910年的哈雷彗星的回归,这些事件及相关报道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大规模的人群恐慌。这是人们不了解自然现象,即不懂得科学,以及新闻工作者不了解科学,一些媒体一味追求所谓“轰动效应”等原因,共同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美国传播学者曾经对“火星人人侵”的广播报道做过效果研究,从报道对受众造成的影响入手,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以为我们也可以通过具体的测量手段和数学方法,从社会学角度来对这类现象,譬如电影《2012》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受众所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一步分析造成的原因等。

在上世纪50年代(1959年),物理学家和新闻工作者C.P.斯诺,在剑桥大学作了一场著名的演讲,讲稿后来以《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为题正式出版,在书中他提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存在着对立,并认为这两者之间是难以融合的。由于这种对立现象的存在,因此,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或是进行科学传播时,更应该坚持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坚持合理性、普遍性等科学的核心价值观,从社会责任心和真实性结合的角度,给出客观科学的新闻报道,切不可对错误的观点推波助澜。

刘泳斯:中国人也有类似的“末世”概念,不仅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的佛、道教及民间信仰中,在晚清民国大量出现的新兴宗教团体中也有反映。佛教“灾劫”、“末法”信仰是中国传统末世信仰的来源之一。“劫”原本是一个时间长度概念,佛教主张世事无常,都在“成、住、坏、空”四劫中循环往复。但由于每个周期(劫)结束之前,都会有水火风等灾难发生,故而“劫”在中国普通信徒中逐渐通俗化为灾难的代名词。近代以来,许多民间秘密教派、会道门,常常利用大灾将至,在劫难逃等所谓预言来恐吓民众,提出唯有入教,即加入其教派,才能得以幸免。晚清民国由于各种天灾人祸频仍,这类新兴宗教团体非常兴盛,海外学术界一般将其称为“宗教救赎性团体”。不过这些新兴宗教团体有时也会进行一些慈善活动,在救灾、抗战等方面也有一定贡献,这也算是对社会危机作出的一种回应。而广大信众积极参与募捐、救灾,很大程度上也与解救灾劫的社会宗教心理有关。由此可见,若适当引导和利用危机意识,在调动民众共赴时艰等方面也可能发挥积极作用。

左锐:在基督教中,世界末日没有确切日期。

曾传辉:目前主流的神学声称有末日,但是普通人无法预知;部分异端宗教宣称存在定时末日,但很容易被证伪。

李竞:在1999年8月18日就发生过行星大十字的世界(定时)末日预言,就此我还应邀在电视节目中进行过解释。2011年5月也有个声称当月为末日,结果导致有人倾家荡产或自杀,结果后来末日没有发生,他们就辩解说是计算错误,改口为10月份,到10月后组织者却不知所踪,逃之夭夭了。

孟广林:对于末日信仰的发展和演变,不仅要从天文学上进行分析和辩驳,也要从这种信仰的滋生环境来考虑。但我并不赞同中国末世论的存在,而且劫难和末日也不是一个概念。

左锐:基督教中的末日包含审判和拯救的含义,并不是单纯的毁灭和结束,而是救世主出现的时刻。现阶段的末世文化是种客观的历史文化现象,在中国能传播得这么广泛,说明还是存在一定心理和文化基础的。在西方文明中,末世心态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过中国人在接触到这类问题时,应该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从科学角度来说,目前末世理论是没有证据的,但是末世文化和人们的末世心理是真实存在的,人类心理层面的危机感和末世心态仍然无法回避,所以健康的心态还是必需的,既要防止大家放纵的心态,也要消除大家对自然界现象不必要的恐慌感。

王华宁:科学上对末世传言的否认,是对公众的一个重要心理支撑。

吴玉辉:尽管理性非常重要,但是纵观人类历史,理性并不能决定一切,科学也不能回答和解决一切问题,科学和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有时候非理性也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往往会对理性的存在构成某种补充。这就意味着,非理性给人类信仰的存在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使人具有敬畏心。

王华宁:我们不盲目地否认基督教这类宗教文明的合理性,我们要相信文明史观,理解西方文明的成长史,对宗教文化持着尊重和包容的心态。但科学家还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为大众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

黎耕:我个人认为2012不仅是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一些西方学者在与天文相关的众多古文明中选择了玛雅文明,并将其天文成就评价得很高。我们近年来研究考古天文学,主要研究了很多中国境内的古文明。根据我们结合汉代以后的文献和汉代以前的考古结果,发现中国在很早时期也已经有了天文方面的成就,比如很早之前回归年的测定就非常精确了。不过由于中国考古和自然科学的结合比较晚,直到上个世纪末才开始,所以很多问题还不甚清楚。随着我们了解的深入,由玛雅文明的断代研究结果发现,其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这和中国的夏商周年代差距不大,也属于国家萌芽时期,与中国基本同步。由此可见玛雅文化相对于其它文化来说也并非很特别的。而且在文明产生的起源阶段,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因为农业的需求关注天文。目前阶段我们对远古文化的认识还不够确切和深刻,所以有可能会误读先人的信息。也许随着我们研究的深入,会发现其它更高的天文学成就。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