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8篇

时间:2022-08-13 11:58:10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篇1

关键词:药物应用护理;试卷分析;试卷质量;教学思考药物应用

护理是在药理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用药护理的综合性专业技能课,是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桥梁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类代表药物应用的基本知识、主要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具备药物应用护理的基本技能[1-3]。考试能检查和评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试卷分析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5]。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某卫生学校2015级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评价试卷质量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作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重庆市某卫生学校2015级护理专业1班—4班《药物应用护理》期末考试试卷共239份,以姚宏主编的《药物应用护理》(第2版)为教材,共72学时。考试时间为2016年6月。

1.2命题与考试

授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命题,共两套试卷,分别为A、B卷,考前由教务科随机抽取其中一套作为期末考试试卷,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90min,满分100分。考试题型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共50题,具体题型数量及所占比例见表1.1.3方法试卷的评判依据考前制订的标准答案和评卷标准进行,由高年资授课教师以流水作业方式集体进行,阅卷后由专人复查、登分。阅卷完成后,用Excel2013和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算出平均分、标准差、难度系数、区分度、信度等试卷质量指标。

2结果

2.1成绩分数分布

有效试卷共239份,最高分97.0分,最低分44.0分,全距53.0分,平均分71.1分,标准差12.46,成绩近似正态分布,各分数段频数分布见表2.

2.2试卷质量评价

本套试卷总难度系数为0.71,总区分度为0.30,信度为0.79,各项试卷质量指标评价结果见表3~表4。

2.3考生失分情况分析

试卷根据《药物应用护理》教学大纲进行命题,此次考试学生失分情况中主观题高于客观题,具体由高到低为:分析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填空题、单选题和判断题,见表5

3讨论

3.1题型分布及成绩分析

本套试卷客观题与主观题所占分值比例为7:3,题量比约为5.3:1。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总结、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药物应用护理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多,涉及面广,作为对学生课程结束总结性考试,因而客观题量稍高。成绩分析结果显示,分数主要集中在60.0~89.0,良好率24.27%,及格率83.68%,成绩近似正态分布,一方面有利于选拔优秀,甄别落后,另一方面也可借此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其学习成就感。

3.2试卷质量分析

3.2.1难度难度分析通过难度系数(P)来评价,其由该题通过率来计算,P=X/W(X为该题的平均得分,W为该题的满分值),反映大部分学生对该考查知识点的掌握度。一般认为,P<0.6为难,0.6≤P<0.8为适中,P≥0.8为容易。平均难度是衡量试卷难度的重要指标,通常平均难度在0.7~0.8。良好试卷难度应合理分配,难、中、易的题目比2:6:2[6-8]。本试卷小题型中,难、适中、易小题各占12%、38%、50%,容易题过多,适中题偏少,特别是考查学生记忆为主、基础知识的单选、判断题容易题较多,一方面说明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较好,另一方面在今后的出题中应该适当增加试题难度;各大题型难度系数P介于0.6~0.8,全卷难度0.71,总体难度适中,基本达到了本次考核目的。3.2.2区分度区分度(D)是指试题对学生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是作为评价试卷质指标,筛选试题的主要依据,它是依据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对某题的难度系数,通过区分度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D值越大区分度越好,一般认为,D≥0.3,区分度很好;0.20≤D≤0.29,试题适中;D≤0.19,试题差[9-12]。本试卷的良好题为10道,适中题为13道,差题为27道,分别占总体的20%,26%,54%;各大题型中,主观题区分度优于客观题的,特别是名词解释和分析题较好,判断题和填空题较差。说明学生在最基本的知识方面都能较好掌握,当主观灵活应用方面,相差区别比较明显。结合难度分析,提示成绩较低的学生需要加强学习、增强综合能力应用,与难度分析基本保持一致性。试卷总体区分度为0.30,属于区分度较好的试卷,但选择题、填空题的区分度较差,判断题有待改进。3.2.3信度信度是反映测试内部题目得分一致性的量度,用克伦巴赫Alpha(Cronbach'sα)系数来表示信度系数,可以采用SPSS计算。试卷信度系数α涉及其本身可靠性和评分可靠性,通常应大于0.6。本次考试试卷考查面广、方式丰富,评分标准客观、准确,统一阅卷,专人复核和统分,总体信度系数α为0.79,说明试卷信度较高,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学习状况、实际水平。

3.3教学思考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篇2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控制;路径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2月26日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管理方法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均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课程考试形式比较单一、内容陈旧、考生功利思想比较严重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专业培养质量,企业也普遍反映学生的实践技能较弱。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有必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性质、学习目的与要求,对原有考试路径进行改革和优化。

一、强化专业意识教育,为学生适应实际岗位创造条件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对社会了解甚少,无法正确判断未来就业前景,片面地认为就业率低、收入低等。因此,学校要通过专业意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并不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专业。可以通过成功毕业生的案例讲座、企业家进校座谈、客观数据的统计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学好专业知识,为实现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之与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

美国学者乌尔里奇(Ulrich,1997)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角色均作了较为系统的界定。首先,他明确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归纳为四种类型,即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公司基础设施管理(管理组织的机制架构)、员工贡献管理(管理员工的贡献程度),以及变革推动者(管理转型和变化);其次,他将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定位为同时还扮演四种角色,即人事管理专家、业务伙伴、领导者及变革推动者。基于这些职能和角色的分析,一些基本胜任特征,如战略思考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辅导能力、善于激励他人、敏锐的洞察力及学习能力则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学习这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时候就必须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并能得到教师有意识的培养,为将来进入职场做好能力上的准备。为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其课程考试作为测定和检验教学质量,保证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改革课程考试路径,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块包括: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工作分析、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二者兼顾,既注重传授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理论,又能增进对理论的感性认识和技术技能的运用,才能达到完成课程教学的目的。

1、实施全过程考试控制,并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考核改革的重点是将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目标一致,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操作方式可以将过程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70%。过程性考核由平时考核和其中考核构成,其中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中考核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核则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低于60分的,该课程总成绩为不及格,总成绩为期末卷面的成绩,不累加平时成绩与期中成绩。如果期末考试卷面成绩高于60分的,该课程总成绩按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所占比例计算累计之和;其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内容和学习上表现为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难度较大,而要掌握本课程的精髓,必须将课程的原理教学与实践应用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在“学习全过程”上下工夫,特别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学生过程学习”的管理与考核工作。因此,作为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考核方式,也应体现这一教学要求,突出其过程性控制与可接受性,这就是考试改革要突出的重点。

2、创新考试形式,增加综合实务技能测试环节。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核中可以适度增加综合案例设计内容,将本门课程学过的知识,特别是与本课程且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如“管理学”、“经济学原理”等几门课程知识综合在一起,应用在设计中。答辩中的提问可以涉及到以上多门课程的知识,学生必须全面回答。同时,也可以采用综合案例测试方式。该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在综合案例设计和选择中要特别注意对实际管理情景的模拟,要考试对象置于问题、约束和矛盾之中,让学生在案例中的背景、材料、数据之中,能够系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进行管理决策。通过这种考试题型的设计和选用,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具和方法,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搜集、整理和加工信息以及相互合作和沟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3、做好考试改革结果评估,注重课程考试质量分析。从教育测量学的观点来看,只有合乎质量指标(一般指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要求的考试,才是合格考试,才能正确评估教学质量、较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任何一个正式的考试都要报告考试质量指标,可按照《考试质量分析》软件的程序录入数据,就能得出整个考试的信息,如总平均分、总标准差、总难度、区分度、信度等;也可以得出各道试题的信息,包括每题的平均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题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另外,通过考试质量分析,还可以达到使教师逐渐树立明确的考试质量观,改变以往不了解、也不重视考试质量的习惯。同时,也为任课教师提供改进命题和改进教学的信息,帮助教师掌握和提高命题的技巧。

4、采用半开放或开放考试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试仍然是一次性期末闭卷笔试占据着主导地位,总体上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成为制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瓶颈。为此,建议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所属专业的不同采用半开卷考试和开卷考试形式。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半开卷和开卷考试形式的优劣亦如此。但只要做好过程管理,这种开卷或者半开卷的形式对师生还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出题质量和教学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步同.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核方法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0.10.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篇3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试卷分析 教学改革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对考试试卷和考试成绩进行全面的分析,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及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因此,对包头医学2011 级200名临床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试卷进行比较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资料来源包头医学院五年制本科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549名学生及随机抽取的 200 名学生(占总人数36.42%)的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的试卷及成绩进行了综合分析。本次考试在教务处统一组织、安排下进行,教研室主任或由教研室主任指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年资、高职称教师于考前三天到教务处抽题、审题(考教分离)。试卷的评判是根据提前制定的评卷标准和答案,按照《包头医学院考试阅卷及成绩传输管理办法》流水方式进行阅卷及成绩输入,主观题由高年资、高职称教师评阅,减小阅卷个体差异。

1.2研究方法

本次医学微生物学试卷总题目为 63 道,其中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主观题(名词解释、简单题),满分100 分。试卷各题型数量及所占比例见表1。本文将200 名学生的每道试题的得分情况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2003以及SPSS13.0 软件分析数据。主要以学生总成绩的分布状况、试题的难度、标准差、区分度等作为试卷分析的评价指标,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

2结果

2.1 试卷成绩分析

本次试卷满分100分,200 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78.9分,标准差为12.46,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 39 分。学生成绩的各分数段频数分布见表2,峰值在70~90 分之间,该试卷总体上成绩分布呈正态。各题型得分率情况见表3,得分率有高到低依次为单选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填空题、多选题。

2.2 试卷质量分析:

(1)难度:试题的难度是指学生对某一试题作出正确回答的百分率,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取值范围在0~ 1之间。难度指数公式:P=X/W(X 为平均分,W 为满分),难度值越大, 说明试题难度越低,一般以0.6-0.8为宜[2]。本次医学微生物学试卷总难度系数及每道题的难易程度见表4,试卷总难度系数为 0.79,总体试题难度适中。各个题型难度:单选题(P=0.89)、名词解释(P=0.88)难度较容易;填空题(P=0.71)问答题(P=0.75)难度适宜;多项选择题(P=0.57)难度偏难。

(2)区分度: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是判断试题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根据计算公示D区分度= 2 ( 高分组总―低分组总分) / 两组考生总人数×试题满分值,算出每小题区分度及试卷总区分度[3]。表4显示医学微生物试卷整体区分度为0.3,属于良好试题,能较好的把低、中、高水平的学生成绩区分开(一般认为区分度值0.3 ~0.4属于良好[3])。单选题区分度为0.18属于较差区分题;名词解释、填空题区分度分别为0.26、0.23属低等区分题;多项选择题区分度0.33属于良好区分题;问答题区分度0.49属于高度区分题。

(3) 信度:反映考试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信度高的试题很少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对任何学生的多次测定,都会产生比较稳定的、前后一致的结果。表4显示医学微生物试卷的总信度为 0.77,一般试卷信度要求在 0.5 以上[4],故认为本次医学微生物学试卷结果可靠。

3讨论

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评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试卷质量分析,可以不断完善命题工作,对今后的命题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试卷质量分析的结果还可以第一时间反映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就能使考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1 本套试卷质量分析情况

本次医学微生物试题符合教学大纲精神,整体设计合理、知识点覆盖率较高。综合试卷质量分析的各项评价指标试卷平均难度系数为0.79,试题难度适中,属于优良试卷,试卷总体上成绩分布呈正态;学生成绩80~90分段人数居多占28.5%,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成绩总体令人满意,学生能熟练运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大纲要求。本次考试平均区分度为0.3,说明试题区分良好,能较好的把低、中、高水平的学生成绩区分开。试卷信度为0.77,表明可信度较好。但仍有7.5% 学生不及格,提醒授课教师认真对待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坚持从严治学的同时,提高课堂渲染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扎扎实实,以便为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3.2 本套试卷存在问题

同时,本试卷质量分析结果暴露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1. 客观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的程度,而主观题则是考核学生归纳总结、分析、理解和应用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本套试卷客观题与主观题比例为4.6∶ 5.4,应该适当增加主观题比例,减少部分客观题,才能更好利于临床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本套试卷出现了满分即100分的学生,说明本套试卷缺少综合性有深度的难题,在保证基础知识点不遗漏的前提下,应该适当出现1-2道综合性难题,例如医学微生物学有关的病例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3. 单选题总分30分,平均分高达26.79分,难度系数为0.89,区分度较差仅为0.18,今后我们要适当增加单选题的难度,对单选题的区分度还需要进一步整改。

3.3 对今后命题工作指导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通过试卷分析, 我们获得了准确、客观的反馈信息。今后的命题工作中, 命题者在把握好试题的难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创新性、有深度的综合性试题,注意主观题与客观题的比例,各种题型的难度及区分度要合理,不断提高试题编制能力,使试题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过程中, 应重点解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理论。 教师授课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真正热爱课堂,喜欢听课,而不是被动上课,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应着重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提高授课技巧,增加课堂渲染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有助于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淑杰,熊亚南,王梅梅.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成绩分析与评价[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6):883-884.

[2]张旭东,贾书花,李凯平等. 组织与胚胎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J]. 医学教育探索,2009,8(9):1166-1169.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篇4

【关键词】普通物理 试卷评析 难度 区分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067-01

普通物理是大学理工科的必修课程,不仅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然而普通物理课程特有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常常令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科学系统的试卷分析有助于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普通物理教学改进提供指导。为此,我们对普通物理试卷进行举例评估。

一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对象为2013~2014学年春季学期数学学院应用数学专业2011级四年制1、2班普通物理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在教务处统一组织安排下进行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题由任课教师出两套,随机抽取。充足的试卷份数,保证了试卷分析的科学性、有效性。

2.方法

依据提前制定的标准答案,采用流水方式进行阅卷。数据处理:将每份试卷的总成绩和每小题的得分情况分别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运算,得出结论。

二 调查结果分析

1.试卷内容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试卷题数共30道。题型包括客观题(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和主观题(简答题、计算题)。其中客观题25道,分值为40分,主观题5道,分值为60分。试卷总分100分。

2.考试成绩分析

试卷成绩分析涉及学生总数、参加考试人数、缺考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与全距。优秀、良好、及格与不及格的人数分布及百分比。

3.试卷质量分析

试卷质量分析指标有:试题难度、区分度等。

第一,试题难度。试题难度是说明试题难易程度的,以P表示。难度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试题难度越大表示试题越容易,难度值越小则试题越难。本次考试试卷难度值为0.81。

第二,试题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题对于被试反应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用符号D表示。其数值范围为[-1.00,+1.00]。试题区分度统计及评价见附表。

三 讨论

1.考试整体成绩分布

100份试卷,平均成绩78分,最高分92分,最低分23分,全距69分。及格人数91人,及格率91%,优秀率14.89%。

学生成绩呈近似正态分布。成绩正态分布性也反映了试题的知识点全面,难易程度适中。优秀率较高,表明学生对普通物理课程在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等方面已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有的试卷卷面成绩不及格,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大班授课,部分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2.试题难度

试卷难度为0.81,试卷总体偏易。没有复杂的计算、灵活性较大的难题。其中与中学物理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第2题)偏易,可适当增大难度。而涉及刚体转动惯量(第15题),麦克斯韦方程组(第22题),气体粘性力(第4题)的题偏难,应稍降低难度。其中有12道题属于难度适中题。如能量及能量转移(第11题)、静电场(第30题)、毕奥萨伏尔定律(第24题)等。可以看出,学生对力和运动部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得很理想。但在刚体上应给予适当地加强和引导。

四 总结

试卷基本上覆盖了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题型分布合理。本次考试的平均分是78分,成绩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试卷的难度系数是0.81,相对偏易。区分度适中,基本能区别学生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孝玲.教育测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篇5

关键词: 高等学校试卷分析工作 考试功能 有效管理

试卷分析工作是高等学校日常教学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对某个班级、年级或专业的学生的某门课程的纸笔考试结果作出的综合分析评价。有效的试卷分析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助于教师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有助于诊断考试试题本身的题型、内容、质量等问题;有助于课程实施质量的提升。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试卷分析工作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结果长期搁置,缺乏反馈环节;方法单一,以量化指标为主;内容死板,难以反映真实问题;缺乏管理,没有固定的工作流程,等等。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试卷分析的实效性,阻碍了试卷评价功能的实现和考试与教学改革的进程。为解决试卷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对考试功能的凸显

试卷分析工作需要加强理论指导,特别需要加强与考试工作自身的关系。试卷分析对考试工作具有很强的反馈作用,是评价考试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但同时试卷分析工作也受考试功能的制约。我们必须对考试的功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明确试卷分析工作的目的和任务。高等学校考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促进功能

考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考试在给学生一定学习压力的情况下,也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完善学习方法,并最终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考试可以协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业状况,尤其可以明确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而改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2.评价功能

教学质量评价是高等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这项常规工作主要依托的手段即是考试。考试除了能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之外,还起到帮助学生实现自评的作用,即让学生能够通过考试判断自己学习方法的适宜程度、学习能力的高低、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发展情况。

3.导向功能。

考试的内容、方法、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引导作用。考试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选择,往往是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考试怎么考,学生就怎么学。

试卷分析工作是衡量考试是否实现应有功能的主要手段,从以上的高等学校考试基本功能出发,试卷分析的结果要反映考试是否实现应有功能,包括考试是否有助于了解和评价教与学的整体状况;考试是否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需要,进一步改善教学;考试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等。这些指标是试卷分析工作应反映的主要内容,而不仅仅是各分数段的人数、每道题的答题整体状况、试题难易程度等简单数据。

二、采用多元化的试卷分析手段

在试卷分析过程中存在多个指标,现在试卷分析的指标体系已基本形成共识,基本上有三个层次的指标,一类是反映试卷总体水平的,包括信度、效度、相关度;一类是反映试题质量的指标,包括难度、区分度、覆盖度;一类是反映学生成绩分布状态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频数分布、成绩分布、偏度、峰度等。[1]

以往试卷分析工作多采用人工的方式完成,这些指标的计算,公式复杂、操作繁琐、统计麻烦、容易出错,尤其当考生数量大时,教师运用公式计算相关指标工作量极大,只能选择较为简单易算的指标作为试卷分析的主要内容,致使更多的考试反馈信息得不到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作为试卷分析的工具,教师可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工具来进行试卷分析,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利用Spss、Excel进行试卷分析。首先要定义变量,然后按题输入数据,再通过相应的菜单命令计算总和、排序、频数分析、正态性检验、难度分析、信度分析、区分度分析、覆盖度分析,等等。

然而,当需要处理的数据达到一定程度时,辅助软件的应用也同样产生巨大的工作量。所以目前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Java、JDBC、JSP、OTP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基于校园网及Internet的综合试卷评价系统也被开发出来[2],利用网络技术制作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试卷分析系统成为一种趋势,教师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使用这些有效的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大大减少工作量,也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试卷分析的相应指标进行分析,只是试卷分析工作的第一步,还需要对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量化指标进行综合的质性分析,将试卷分析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以期得出试卷整体状况、考试有效性、试题质量、反思改进方向等方面的结论。质性研究可以反映出量化指标无法说明的一些本质问题,个案分析法是比较常规的方法,包括对个别试题的分析,也包括对个别考生的分析。

三、加强对试卷分析工作的有效管理

考试是检验人才合格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人才发展的重要导向之一。注重考试在高校整体教学中的作用,也就必须加强试卷分析对教学工作的辅助作用。

1.提高重视加强培训

一定要提高学校、各院系及教师对试卷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试卷分析工作的对于考试功能发挥、教师实施教学、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对试卷分析工作的各实施环节加强监管和督促,保证试卷分析工作的正常运行。另外,要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建立科学的试卷分析观;如何使用试卷分析系统;如何将试卷分析结果与改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如何更好地向学生反馈试卷分析结果,并帮助学生通过自评改善学习方法,等等。

2.形成固定化的工作流程

必须将试卷分析工作由教师单个人的工作转化为院校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并形成固定化的工作流程。相关工作包括成绩录入、试卷分析,试卷分析结果汇总、试卷分析结果反馈都由固定的时间、固定人员负责完成,负责人包括教师、课程负责人、学院负责人、学校负责人,并有专门人员负责督促。试卷分析的结果要结合学科特点、学生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层层汇总,并形成全院性、全校性的结论,供各层次教育教学活动借鉴。只有形成了固定化的工作流程,才能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强化这项工作的实施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确保反馈的全面及时性

为防止试卷分析工作流于形式,提高对分析结果的利用价值,必须将试卷分析结果全面及时地反馈给相关教师和学生。反馈必须保证全面,反馈的内容要包括量化数据和质性分析的结果,也包括试卷答案。学校可利用专门的反馈平台,分学科向参考学生和相关教师反馈。反馈还要保证及时性,时间应该在考试结束后的两周左右,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对考试内容仍有较深的印象,反馈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篇6

关键词: 命题质量 定量分析 质量评价

一、命题定量分析的准备工作

启动SPSS19.0中文版,选择“变量视图”中,在名称下输入学号、题目1―12、总分等命题基本情况项目。在类型标记中,将学号定义为名义,将题目1―12定义为度量,小数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其他项保留默认设置。选择“数据视图”标签,在各行内输入学生的各题得分和总分数据(图2)。

图1 定义变量设定图

图2 数据输入图

二、命题的定量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量分析

用以描述考试总体情况的各分数统称为描述性统计量。在SPSS中,点击“分析―描述分析―频率”。将“总分”等变量名称选入待计算变量框中,在“统计”中选择要计算的统计量,选中均值、极值、标准差、中位数等项,最后输出结果(表3)。

表3 有效数据的得分描述性统计

(二)试题的正态分布预期

在学生群体足够大时,学生的能力呈正态分布。处于能力尖端和尾端的学生数量少,处于能力中端的学生数量多。在考试命题适宜,教学状况正常,学生水平相当,试卷评阅严谨的前提下,一份合格的试题,所反映出的学生成绩应呈现正态分布的特点。为研究试题能否体现学生能力的正态分布,可在SPSS软件中点击“分析―描述分析―频率”,在“频率”对话框中选择“图表”,点选绘制“总分”的直方图并标变化曲线(图4)。

图4 学生总分的直方―变化曲线图

若学生总分的直方―变化曲线图能呈现正态分布,那么,可进一步探究命制试题的正态分布预期。可利用单个样本K-S校验测查给定数据与正态分布间的显著差异。在SPSS中,点击“分析―非参数检验”,对“总分”进行单个样本K-S检验(表5)。

表5 试题总分的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

(三)难度

试题的难度(P)是测验题目难易程度的统计量。试卷难度等于试卷内各题的平均难度。要观测命题试卷难度,应先测量命题试卷内各题难度。试题计分方法不同,难度计算方法不同。

二分法计分(选择题、判断题)题目的难度统计。对于二分法计分的题目,答案只有对与错两种可能的结果(即答对得分,答错不得分)。此类题目难度通常用通过率(P)表示。其中,P=1―R/N(其中R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答题总人数)。由此,可在SPSS中,运用“转换―计算变量”方法,在“计算变量”对话框中输入公式,直接算出二分法题目难度(表6)。

表6 二分法计分题目难度值

非二分法计分(主观题、论述题)题目的难度统计。对于非二分法计分的题目,难度(P)可以通过公式P=1―X/W(X为该题目均分值,W为该题满分值)计算。可采用“计算变量”方法直接输入公式,算出非二分法题目难度(表7)。

表7 非二分法题目难度值

全卷难度值(P)等于卷内各题难度平均值,采用SPSS“计算变量”可得p=0.4。

(四)区分度

区分度是反映试题区别学生水平和能力的统计量。在实际统计时,常以考试总分作为考生的实际水平,而把某题的得分与学生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该题的区分度。

客观题的区分度统计,可把客观题得分视为等间距测度的连续变量,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统计区分度。主观题的区分度统计,可把主观题成绩视为非等间距测度的连续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在SPSS中,点击“分析―相关―双相关”。先选择客观题各题分数和总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1-6),再选择主观题(7-12(2))各题分数和总分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得到结果合成(表8)。

表8 各题区分度汇总表

(五)信度

信度是衡量一次考试可靠性、稳定性的统计量。信度代表着试题的可靠性,其取值在0至1之间。信度越高,可靠性越好,但容易造成成绩标准差过大。一般采用SPSS中克伦巴赫系数(Alpha模型)计算命题试卷一致性信度系数。在SPSS中,点击“分析―度量―可靠性分析”。在可靠性分析对话框中,选择试卷各题得分数据。点击“统计量”,选择“如果项已删除则进行度量”,结果如下(表9-10):

表9 信度统计值表

表10 删除变量后项目统计值表

(六)效度

效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程度的统计量,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学生水平的程度[2]。可采用效标效度法测量试题的效度。将学生的平时成绩作为效度分析的校标,利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法计算命题测试分数与校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即为试题效度(表11)。

图表11 命制试题得分与平时成绩间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

三、命题质量评价

第一,描述性统计量分析。由表3可知,命题平均成绩为32.54分(满分49分),最高分45分,最低分12分,标准差为6.94。平均分、标准差数值适当,极值差距较大,体现了学生个体之间对题目的理解差异大。由此可见,试卷命题中,部分题目可能表意不清,引发部分学生无从下手作答的情况。此卷应注意题干的表达,使学生清晰了解题目意图。

第二,正态分布预期分析。由图4可知,学生总分变化曲线呈正态分布曲线样式,因而命制试题具有正态分布预期。由表5进一步分析K-S检验中的各数值可知,Z值为0.493,sig(双侧P值)=0.851>0.05,由sig(渐进显著性)>0.05,可得给定数据与正态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即总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要求。

第二,试题难度分析。一般认为,命题难度在0.4至0.7之间为宜,难度值小于0.4的题目难度较小,难度值大于0.7的题目较大。一般认为,最好的试题难度应接近于中等难度(即p=0.5)。因此,本命制试题全试卷具有中等偏下的难度(p=0.4)。这份命制试题如果运用在终结性考核中,用以检测学生在群体中知识掌握水平,作为合格水平测验,则效果较好。但作为过程性考核,则其难度水平较低,需适当加大难度。由表6、7可知,T9、T1难度过小,建议予以删改。T6、T3难度过大,应进一步结合课程评价标准加以研究,检验是否超纲。

第三,区分度分析。一般认为区分度在0.4以上的题目,鉴别能力优秀;区分度在0.3至0.39间的题目,鉴别能力良好;区分度在0.39以下的题目,应进行删改。由表8可知,全卷区分度总体水平适宜,能够区分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优劣。但T1、T3、T4、T6四题区分度较低(

第四,信度分析。从表9可知,本次考试的信度为0.455。普遍而言,学校测验采用试卷信度应达到0.5以上。本命题试卷达不到可信要求,为提高本卷信度,本卷应进行修改。从表10可知,删除T1后全卷信度提升至5.0,故可考虑对T1进行替换。同时,目前本卷题量共12题,题目数量较少,可考虑通过适当增加题量的方法,提高全卷信度。

第五,效度分析。从表11可知,全卷效度值为0.837,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sig.值(显著性)为0.000,表明学生完成命制试题的得分与学生平时的成绩两者间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命制试题具有较高的效度。

参考文献: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篇7

关键词:SPSS;统计;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7-0121-03

试卷作为考试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测评学生学习成绩的工具,是教学质量检验的重要手段,因而教学质量评估管理中越来越重视试卷分析,试卷质量的分析结果客观地向教与学双方提供了反馈信息,进而实现评价教育目的的实现、教学效果的好坏等一系列质量要素,今后,应该成为教学工作中重要的常规环节之一。

1SPSS软件简介

SPSS软件是StatisticalPackagefortheSocialsciences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缩写,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它是目前世界上常用的三大统计分析软件(SAS、SPSS及SYSTAT)之一,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图形菜单驱动界面的统计软件,其界面友好、功能强大和操作简便,能方便地从其他数据库中读入数据。

SPSS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教育统计软件,既可以进行基本数据的统计分析,还可以进行各种推断和检验统计。

2试卷质量分析应用实例

下面数据以安徽大学公共基础课程—《程序设计基础VB》的期末考试成绩为样本,利用SPSS软件分析说明考试质量分析的模式和各项指标。

2.1试卷基本结构

本试卷(满分100分),由两部分组成: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其中客观性试题共A分,占X%,主观性试题共B分,占Y%。具体情况见表1。

填写试卷基本结构可以发现,题量尚可,试卷题型不够丰富,填空题可以细化为一般填空和程序计算填空,客观性试题一般强调知识点考察,常见类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简单填空题,而主观性试题则根据学科的不同,一般设有复杂填空题、简答题、问答题、论述题和计算题等题型。

2.2考试分析指标的定量分析

2.2.1成绩数据的录入与处理

1)定义变量并输入数据

这是直接方法。启动SPSS软件后会启动Statistics数据编辑器界面,通过單击VariableView标签进人变量名编辑窗口,在Name(名称)下注明学号、姓名、各题型、总分、平时成绩和班级代码。其中,各题型、总分、平时成绩和班级代码均设置为:Numeric(数值)类型,Decimals(小数点长度)定义为0,其余各项使用默认。

第二步,选择数据视图,开始输入数据:从第一行第一列起直接输入相关数据,这样,每行输入一个学生的记录,各列输入数据为一个某种题型的成绩,最后一列是班级代码等。

最后保存扩展名为sav格式的数据文件。

2)直接导人外部数据,更改数据类型

为了更好地对数据进行共享,SPSS还可以快速打开和编辑其他格式的文件,可直接导入操作的数据文件包括:MicrosoftExcel文件(*.xls)、SAS、dBase、Stata等格式。

具体的操作步骤为:依次单击FileOpenData,此时要在文件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AllFiles,在出现的全部文件列表中找到关联文件双击,在弹出对话框内选中其中的Read复选框(此项设置为把表格中的第一行作为变量名导人,否则第一行将作为数据导入),单击OK按钮后会打开DataEditor界面,就能显示出刚才导人的Excel文件内容。随后,也可依次单击FileOpenSave(Saveas),将当前数据存为其他格式的文件,比如sav格式,方便下次使用。

本文实例数据先对考试系统自动生成的xls文件格式进行数据导入,然后对变量属性作了适当修改,如图1、2所示。

2.2.2成绩统计的基本描述性分析指标

成绩统计分析的基本描述性指标主要有:学生总数、实考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各等级的人数分布及百分比、均值与标准差、成绩分布图等,相应的描述性统计量包括最小值(Mini-mllm)、最大值(Maximum)、频数(Frequency)、均值(Mean)、标准差(Std.)、偏度(Skewness)和峰度(Kurtosis)等。这些指标均要求按班级对试卷成绩及总评成绩进行分析。其中,均值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标准差强调数据的变异性,即数据的差异量数,进而反映数据全貌。而对称、偏斜及分布陡缓程度等数据分布的结构形态及特征则由频数、偏度和峰度用来描述。

1)卷面成绩的集中和离散数据统计

打开录入后的数据表,依次单击AnalyzeDescriptiveSta-tisticsFrequencies,出现频数对话框,导入要建立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项目,同时选上Minimum、Maximum、Mean、Std.devi-ation、Skewness和Kurtosis等参数,得到表1。

依次单击菜单AnalyzeDescriptiveStatisficsFre-quenciesChartsHisto-gramsWithnormalcurve,显示出分数段分布图和直方图。直方图如图3所示。

一般而言,学生成绩标准差在满分的5%-10%以内属于正常。从图表中得到的统计值可以发现:①本次考试的两个班的离散程度均较大,表明学生成绩离散度太大,可能是试题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②学生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③考生总分偏度值为-0.138和-0.648,依据偏度在数据分析中的意义,本次测试数据显示:考生所得总分相对集中于平均分左侧,即大部分考生成绩小于平均分值;④在峰度的计算中,计算结果σ<0,可知在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图有比正态分布更长的尾部,不过盯为较小负值说明,考生成绩在平均分附近的集中度虽低于标准正态曲线,但也差别不大;⑤标准差1≥10,差异较大。但是结合对总分的直方图的观察,可以发现:低分段考生的成绩与平均分的差距较大,这是造成即使大多数考生的总分集中于平均分附近,最后标准差数值仍较大的主要原因。

2)难度指标分析P

对于课程考试来讲,保持合适难度是保证试卷质量的前提。

观测得出:总试题难度大概在0.6-0.8之间,难度值中等偏低,试题适中,相对较难。

3)区分度指标分析D

区分度(Discrimination)是指测验题目对学业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区分度作为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指标与依据,是测验是否有效的“指示器”。该指标对于选拔性考试如高考,竞赛尤为重要。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被试应得高分,水平低的被试应得低分。区分度与难度有一定关系。

在工具软件环境下,我们一般求出总分与每个试题得分间的积差相关系数作为试题的区分度,可以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来对试题进行分析,步骤为: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在弹出的BivariateCorrelations对话框中选择各种题型和总分进人Variables,然后在CorrelationCoefficients中点击Spearman,完成后得到了各个题目的区分度。如表5所示:

从表中数据看出,由于三种题型的Sig.(2-tailed):p=0.000<α=0.01,相关系数值达到了0.01显著性水平,表示试题的区分功能显著。

4)信度指标分析

信度(Reliabilitv)用来反映考生稳定水平可靠性,即测验能否真实反映学生水平程度的数量化指标,是测验的必要条件。常用的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同质性信度、荷伊特信度和评分者信度等。

因为影响测验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导致信度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实际使用何种信度要依据考试目的和性质而定,从而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

由于高等教育测验中绝大多数混合了客观题和主观题,所以SPSS软件中一般采用克隆巴赫(Cronbach)α系数计算信度,取值0.5左右即可达标。这种计算方法是由Cronbach于1951年提出的,不要求測验题目必须是记分型也能计算任何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在工具软件环境下,依次运行:AnalysisScaleReli-abilityAnalysis,出现对话框,从中选择所有题型和总分,在Items框的Model项目中单击选择Alpha模型,并选中Scaleifitemdeleted复选框,计算出该试卷的信度系数Alpha=0.757。如表6所示:

通常Cronbach仅系数的值在0和l之间。如果Alpha系数不超过0.6,一般认为内部一致信度不足;达到0.7-0.8时表示量表具有相当的信度,达0.8-0.9时说明量表信度非常好。对上机测试来说,信度Alpha=0.757相对信度较高;一般来说,增加试题的数量;保持所有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努力提高试题的区分度;严格监考和按评分标准给分均可以提高信度。

5)效度分析

效度(Validity)是指试卷准确地测量了考试目的的欲测内容的多少,多大程度上效检了所要测定的功能或达到其测量目的。

具体地讲,就是覆盖面和权重在教学大纲范围内的完成情况,体现考试能力水平和反映教学大纲完成的情况有效程度。

公认的效度分类方法是将效度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确定使用何种效度要根据测验目的而定。常用的效度检验方法是:效标关联效度法,这种方法首先是寻求一种可靠的效标,然后求出测试结果与效标的相关系数,该相关系数则为效标关联效度。

在工具软件环境下,依次单击: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选择总分和平时成绩字段,随后在相关系数(Correla-tionCoefficients)中选择Pearson,计算数据如表7所示。

2.3试卷质量控制的定性综合分析

1)结合统计数据,进行定性评价

对试卷质量分析时的定性评价应有如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题量和题型;二是试卷语言的表述是否明确和准确(如参考答案是否正确,试卷内容是否有重复或是对后继题目有提示等,专有名词表述是否准确,选择答案设计是否均衡、排列是否科学,);三是试卷内容的难易度;四是试卷的内容效度—覆盖面问题;五是教学重点的突出程度。

2)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

建立一个长久稳定的指标体系。通过长期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更好地客观地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

检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这些可以通过多因素变量的综合横向和纵向比较。比如同一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成绩是否有差异,进而分专业更合理地优化我们的课程安排。再比如通过长期比较同一课程不同授课教师的成绩数据,可以分析出教师之间的差异,进而去了解他们授课方法的不同之处,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经验交流和快速成长。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篇8

【关键词】 心理健康;焦虑;唾液皮质醇;睡眠质量;医学生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Salivary Cortisol, Sleep Quality, Menta l Health in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Guan Ruiyuan,Qian Mingyi,Liu Fang,N ursing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Beijng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salivary cortisol level, sleep quality, mental health in medical college studen ts under the pressure of terminal examinations.Methods The Stat e-trait anxiety in ventory (STAI-Form Y), salivary cortisol level,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 PSQI), and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were investigated in 43 medical students.The test was conducted twice, which were five weeks and three days before the te rminal examinations separately. Results The group with higher a nxiety showed wor se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level,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aliv ary cortisol compared to the other groups. Four weeks later, there was a signifi cant decrease in the little anxiety group in salivary cortisol, but no change insate anxiety.Conclusion Anxiety was steadily related with sl eep quality andmental health, where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salivary cortisol w as unclear.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Anxiety; Salivary cortisol; Sleep quality;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医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考试频繁,处于长期应对压力的状态中。已有研究显示,医学生的 焦虑情绪和睡眠问题较为突出,而焦虑情绪对睡眠质量也有较强的预测能力[1,2] 。以往关 于医学生焦虑的研究多采用自评量表的测量方式,得到的测量结果多为主观评价,缺乏一些 客观评价的测评工具。唾液皮质醇作为反映应激状态的一个指标,近年来也被用于学生考试 应激的测评。有研究发现,高中学生在考试当天唾液皮质醇的含量有显著升高,而心理健康 水平也与皮质醇的变化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3]。而关于皮质醇在长期应对考试压 力的慢性 应激状态中的变化规律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测量医学生的焦虑状态、唾液皮质醇、睡眠 质量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等因素,考察不同焦虑状态医学生的生理指标、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差 异,并考察自评焦虑状态与唾液皮质醇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其稳定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院校药学专业二年级学生中进行广告招募,排 除口腔溃疡患者,对4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唾液皮质醇的测量。其中有2名同学在测量 过程中脱落,有效被试为43人,平均年龄19.44±1.08岁,其中男生22人,女生21人。

1.2 调查工具

1.2.1 焦虑水平的测量 采用Spielberger等人(1983)[4]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 问卷(ST AI-FormY)。由2个分量表(分别测量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共4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按1 ~4级评分,各分量表分别累积计分,总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5]。

1.2.2 睡眠质量的测量 采用刘贤臣等译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6](Pittsburg h Sleep Qu ality Index, PSQI) 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工具。PSQI由23个题目构成,可划分为主观睡眠质 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和对日间功能影响7个成分, 每个成分按0~3分4个等级评定,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5]。 由于大学生都是集体住宿,作息时间基本一致,对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等因素的干扰较大, 因此本研究主要考察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以及对日间功能影响3个因素。

1.2.3 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 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共90道题[7],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 、焦虑、 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等10个因素。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为0~4级评分,总分 作为反映综合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5]。

1.2.4 皮质醇标本采集 于21:00收集唾液,被试被告知在收集唾液前3小时内不能饮酒、 咖啡等刺激性饮料。被试采集前漱口,静坐5分钟后,自然低头让唾液流入试管,最少收集2 ml,-20度冻存过夜至分析前,离心取上清测定。皮质醇的测定按照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 术有限公司所提供的碘(125I)- 皮质醇(Cor)放射免疫分析药盒说明书加样测定。

1.2.5 统计分析 所有原始数据均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1.0 统计软件包处理,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1.3 研究步骤 考试前5周对被试进行各个量表测量和唾液标本的采集,考试前3天重复收 集唾液标本,并填写状态焦虑量表。测量皮质醇的试剂盒采用同一批号,所有测量由同一名 实验人员完成,以减少测量误差。

2 结 果

2.1 男、女生的焦虑、唾液皮质醇、SCL-90和睡眠质量的状况及差异 按照性别将被试分为两组,比较男女生在焦虑、唾液皮质醇水平、SCL-90总分和睡眠 总分的差异。发现女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分均高于男生,而在其他指标上没有显著差 异,见表1。

2.2 不同焦虑水平的被试在皮质醇、SCL-90和睡眠质量上的差异按照状态焦虑的不同水平将被试分为3组,无焦虑组≤38分,轻焦虑组39~47分;高焦 虑组 ≥48分,3个组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都有显著差异,见表2。比较3组在皮质醇、 SCL-90和睡眠质量方面的差异,发现3个组SCL-90总分、日间功能和主观睡眠质量方面有显 著差异(见表2)。两两比较的事后检验显示,高焦虑组的SCL-90总分、日间功能和睡眠质 量均高于无焦虑组和轻焦虑组(P

2.3 4周后唾液皮质醇水平和状态焦虑的变化 在第一次测量(考前5周)之后,即期末考试前3天,收集被试的唾液标本,比较2次唾液 标本中的皮质醇含量。对各组唾液皮质醇和状态焦虑分别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Repeat ed-measures ANOVA),结果显示,唾液皮质醇和状态焦虑的时间主效应以及交互作用均不 显著(P>0.05)。组内t检验发现,轻度焦虑组的唾液皮质醇水平有明显的 下降趋势,而其它组没有显著差异;组间方差分析显示,状态焦虑的组间差异仍十分显著, 而唾液皮质醇的组间差异仍不显著见表3,表4,变化趋势见图1,图2。

2.4 焦虑与各因子相关分析 将第1次测量(即考前五周)的各指标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状态/特制焦虑因子与SCL -90总分、睡眠总分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皮质醇和年龄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而在第2次 测量时(即考前3天),状态焦虑与皮质醇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3.讨 论

孟昭瑛[2]刘贤臣[8]等人调查发现,医学女生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男生, 而本研究结果显示 女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这一结果不同于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其原因可能在于已往 相关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涉及多个专业、多个年级的医学生,从整体角度来评价医学生的性别 间差异,而本研究的调查对象都是二年级药学专业的医学生,取样的不同可能导致了研究结 果的差异。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也对研究结果影响。本研究中,高焦虑组在SCL-90总分、日间功能和主观睡眠质量几个方面都显著高于无焦虑组 和轻焦虑组。说明高焦虑群体的综合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还会出现困倦、精力不足以及睡眠 质量较差等状况。医学生的学习普遍比较紧张,考试较多,压力较大,高焦虑的学生存在较 多的身心症状和睡眠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同时,焦虑水平与身心症状的高相关关系,也提 示我们在关注医学生焦虑的同时,应当对他们的综合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以利于及时调整。由于唾液皮质醇的采集无损伤、简单易行、能够反映血清游离皮质醇的水平,因此近年来被 用作应激测量的常用指标。但是,由于测定方法和测定时间(多为早晨)的差异,唾液皮质 醇的正常参考范围很大[9],而本研究于晚上9:00进行唾液皮质醇的测量,主要考 虑学生在 这一阶段的活动内容类似,多为学习状态,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刺激性饮食的影响,但是所得 结果还无法与现有的一些正常对照相比较,还需进一步以对夜间唾液皮质醇分泌的正常范围 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林实(1999)[10]对高二学生的研究显示,在考试当天测量皮质醇时,皮质醇水平 较平时( 考前五周)有显著上升,从而支持应激理论,即短期的自然应激源可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 腺皮质轴激活、使体内皮质醇升高。本研究在期末考试前3天测得的大学生总体唾液皮质醇 水平较平时没有显著变化。其原因可能在于考前3天时,学生虽然压力较大,但还未进入应 激状态,因此皮质醇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不过,将被试分成3个焦虑组时,轻焦虑组的皮质 醇表现出显著的下降水平,而其余两组呈现上升趋势,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一结果提示 轻焦虑组的唾液皮质醇水平在考试前呈不稳定的状态,但是其下降趋势是否表明轻焦虑组更 容易放松?其中是否有其他因素(如个性因素[11])的影响?本研究还无法提供足 够的证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显示唾液皮质醇与主观感受到的状态焦虑的变化规律不一致。在相关分析中,状态焦 虑与皮质醇呈不相关或负相关,即对于自觉焦虑水平较高的个体,其皮质醇水平可能处于较 低的水平,提示在非应激状态下唾液皮质醇的水平增高不能代表主观焦虑感的增加。同时, 不同焦虑水平的被试之间的皮质醇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提示皮质醇对于评估日常慢性压力缺 乏敏感性。

4 参考文献

[1]杨本付,张作记,岳喜同,等.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关系的探讨.中 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9(5):346-348

[2]孟昭瑛.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关系的调查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15(10):868-870

[3]林实,赵士芳,徐斌. 应激中唾液免疫功能变化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福建 医科大学学报,2003,l37(4):389-391

[4]Spielberger CD, Gorsuch RL, Lushene R, et al. Manual for the 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Form Y): Self-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Palo Alt 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983,577

[5]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 3 1-35,238-240,375-378

[6]刘贤臣,唐茂琴,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华精神 科杂志,1996,28(2):105-107

[7]金华.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 1 2(6):260-263

[8]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1):25-27

[9]龙国文. 唾液皮质醇及其检测应用评价.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96,17(3),102-106

[10]林实,徐斌,钱忠明.考试应激中唾液皮质醇及SIgA变化与行为类型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51

推荐期刊